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疗效监测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要点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有的甚至无自觉症状,当出现症状时,其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1)骨骼疼痛:为多发性骨髓瘤最主要的症状。
疼痛程度一般由轻到重,初起为间歇性微痛,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发展为连续性剧痛。
疼痛部位以腰背部脊椎为最多,其次为胸肋、四肢。
少数患者可无疼痛,而较多患者以骨骼疼痛为首发症状。
疼痛的突然加剧常发生了病理性骨折。
(2)骨骼肿物:多在扁骨,尤以胸骨、肋骨、头颅骨、下颌骨等处多见。
(3)发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部分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但多数为晚期表现,主要由于机体免疫缺损,感染引起。
(4)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约1/3病人有头晕、心悸、乏力、消瘦等贫血症状,有的以此为首发症状。
(5)出血:少数病人可出现消化道、牙龈、鼻腔、皮肤出血。
或月经过多,也有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6)共他:本病晚期可出现消化、呼吸、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咳嗽气短、截瘫、大小便失禁等。
(二)实验室检查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值,约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1/3患者血红蛋白<7g%;血涂片可见到中晚细胞。
2)白细胞减少,约40%的患者白细胞低于正常值。
3)红细胞沉降率>20mm/h.4)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象内骨髓瘤细胞一般>1.0%.少数患者不易检出,当临床高度怀疑本病时,应进行多部位穿刺,因肿瘤的分布并不均匀。
5)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常倒置。
0)血清蛋白电泳常在r或β部位出现高峰,这些高峰所代表的球蛋白称之为M成份。
7)尿检查表现为蛋白尿、镜下血尿,具有一定特异性意义的是尿中可有凝溶蛋自(本周蛋白)。
8)x线检查表现为多发性圆形或椭圆形穿凿样溶骨性病变,周围无骨膜反应、多见于颅骨、盆骨、肋骨和脊椎,骨质疏松,常发生病理性骨折。
总之,本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其中骨髓象内的骨髓瘤细胞>10%,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尿凝溶蛋白阳性具有决定性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
治疗:
1. 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者的初始治疗:化疗:由马法兰和泼尼松组成的MP方案是老年 患者或有移植禁忌者的重要治疗方案,可使50~70~55%的患者获得PR,但只有极少 患者(<5%)能达到CR。随着反应停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以来,发现其 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免疫调节等作用对复发难治和初发多发性骨髓瘤均有一定疗效。 已有2个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对MP和MPT方案进行比较。MPT方案具有治疗优势。
诊断评估: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需要综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 表现,即需要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证据及由此造 成的相应器官受损的表现。
一.检测单克隆蛋白:
检测单克隆蛋白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血清蛋白电泳、24小时尿蛋白电泳、免疫固定 电泳和血浆免疫球蛋白定量。免疫固定电泳除了检测单克隆蛋白,还可以用于治疗反应监测 及疗效评估。通过电泳检测发现MM中IgG型占70% ,IgA型占20% ,IgM 型不到1%。 另外有5% 一10%患者仅有单克隆轻链,小于1% 的患者为非分泌型骨髓瘤。大多数患者 在诊断时有非受累的免疫球蛋白的抑制(如IgA骨髓瘤时 gM和IgG明显降低)。IgA骨髓瘤患 者尽管有较高的初始反应率,但整体生存较差;目前针对不同类型骨髓瘤治疗方法没有区别。 双克隆或三克隆骨髓瘤发生率极低。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综合上述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新的相关浆细胞疾病的诊断标准:
MGUS:M蛋白<3O L;骨髓浆细胞<10%;没有其他B细胞增殖性疾病 证据;没有骨髓瘤相关的器官或组织受损。
SMM:M蛋白>30g/L,和/或骨髓克隆性浆细胞>10% ;没有骨髓瘤相 关的器官或组织受损。
国际分期系统ISS
骨髓瘤确诊金标准
骨髓瘤确诊金标准骨髓瘤,又称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
由于骨髓瘤的症状并不特定,并且没有单一的确诊方法,因此确诊骨髓瘤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和指标。
以下是骨髓瘤确诊的金标准及相关参考内容。
1. 骨髓活检:骨髓活检是确诊骨髓瘤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取出骨髓细胞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浆细胞病变。
骨髓瘤的典型特征是骨髓间质浸润和异常浆细胞聚集。
此外,浆细胞还可以出现核分裂象、核体巨大化或核型异常等。
2. 全身骨骼X线检查:骨髓瘤患者常常伴有骨骼溶骨病变,因此骨骼X线检查可以发现与骨髓瘤相关的溶骨病灶。
骨骼X线检查包括X线平片和全身骨密度扫描(DEXA),可以评估骨骼的病变范围、程度和活动性。
3. 多克隆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测定血清和尿液中的M-蛋白,是骨髓瘤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约90%的骨髓瘤患者会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其中70%为IgG型,15%为IgA 型,其余为其他类型。
M-蛋白的浓度和类型可以提供关于疾病的活动性和预后的信息。
4. 全身CT扫描:全身CT扫描通常用于评估骨骼和软组织的病变范围和程度。
它可以检测到与骨髓瘤相关的骨骼溶骨病变、软组织浸润和淋巴结增大。
5. 血钙测定:骨髓瘤患者常常伴有高血钙症。
因此,血钙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骨髓瘤的一个指标,尤其对于活动性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帮助。
6. 骨髓瘤相关基因检测:近年来,一些特定的基因异常被发现与骨髓瘤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例如,t(4;14)和del(17p)等基因异常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因此,通过进行基因检测,可以提供关于疾病的分子特征和预后的额外信息。
骨髓瘤的确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和指标。
以上提到的方法和指标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骨髓瘤确诊的金标准。
其中,骨髓活检是最重要的方法,可以明确是否存在浆细胞病变。
其他的检查方法和指标可以作为辅助手段,用于评估疾病的范围、程度、活动性和预后等方面。
多发骨髓瘤诊断金标准
多发骨髓瘤诊断金标准作为一种常见的癌症,骨髓瘤的诊断非常重要。
在选择治疗方案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确诊,这需要一个标准化的诊断流程。
本文将围绕“多发骨髓瘤诊断金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一步,临床表现。
多发骨髓瘤的症状包括骨痛、贫血、乏力、骨折、肾功能异常等。
这些症状无特异性,难以作为单一的诊断标准。
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第二步,血液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是多发骨髓瘤的常规检查之一。
多数病例中,血红蛋白、MCV和红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此外,测量血钙和血肌酐的水平也能帮助进行初步的诊断。
第三步,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是诊断多发骨髓瘤的重要手段。
需要进行活检,通常是穿刺骨髓提供生物组织标本。
病理学分析结合影像学评估可帮助确定骨髓中浆细胞的浸润程度,从而确认是否患有多发骨髓瘤。
第四步,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骨折、骨质疏松和骨溶解等特征性表现。
包括X线、CT、MRI、PET和骨扫描等影像学方法可以协同使用,从而更加精准地进行诊断和评估。
第五步,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能够检测血液中特定的蛋白质和酶,包括M蛋白、游离轻链和β2微球蛋白等,这些指标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多发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上述五个步骤是多发骨髓瘤诊断金标准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遵循标准化的流程,结合临床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及早发现多发骨髓瘤的病情,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医生的诊断和评估需要持续更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的科学研究结果的出现,多发骨髓瘤诊断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
骨髓瘤诊断标准
骨髓瘤诊断标准
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它起源于骨髓内的浆细胞,通常会导致骨骼破坏和骨
髓功能异常。
骨髓瘤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掌握骨髓瘤的诊断标准,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首先,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包括骨痛、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等。
这些症
状并非特异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免疫球蛋白电泳等,而影像学检查则包括X线、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骨骼破坏、肿块形成等特征
性改变。
其次,骨髓瘤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国际上公认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
根据
这些标准,患者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骨髓瘤浆细胞占骨髓细胞总数≥10%或存在明显的浆细胞肿瘤灶;2)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Bence-Jones蛋白尿;3)存在溶骨性骨病变;4)存在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异常等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症状。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几个条件,才能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最后,对于骨髓瘤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骨转移瘤等。
这些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上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相似,因此需要仔细进行鉴别诊断。
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疾病分期和风险分层,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骨髓瘤的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
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医生需要熟悉国际上公认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疾病,它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
该病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仍无法治愈。
随着新药的问世和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每2~3年1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MM的常见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相关表现。
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应完成基本检查项目。
在此基础上,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综合参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ork,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的指南,诊断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如下。
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的诊断标准需要满足第三条以及第一条或第二条。
有症状(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是指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即可:1.骨髓中浆细胞比例≥10%(或存在病理性骨折或溶骨性骨病)2.骨髓中浆细胞比例<10%,但存在CRAB症状或继发淀粉样变性3.骨髓中浆细胞比例<10%,存在高危染色体异常或浆细胞增生速度高(即M蛋白增加速度≥1 g/L/月)。
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诊断1)新增骨髓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加做CD269等的抗体,建议临床研究时开2)新增其他检查:怀疑淀粉样变性者,推荐“有条件可行心脏核磁共振检►诊断所需检测项目•对诊断或预后分层有价值的项目中,怀疑心功能不全及怀疑合并心脏淀粉样变性者,需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条件可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O• CD269的检测内容表1 AL型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临床衰现外周性水肿、泡沫尿白磁白尿、骨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心脏麻河气促、2S生野吸、阵发性夜心衰标志物或心肌援伤标志物升高黑吸浮式峥脉密张、水肿、心电图:肢导联低电压,蜘导联R波递增不良,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跄超声:左右心室壁增厚、室间SI增厚、左右心房犷大、舒张功能防低、射血分数仅锢心航逅共廉:弥漫性心内殿下延迟强化,细胞外容积增加3)把MGUS, SMM, aMM放在表格中,易于比较4)新增高危SMM定义:SMM中符合以下3条中的2条及以上:血清单克隆M 蛋白220g/L;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三20%;受累/非受累血清游离轻链比N20 者5)不分泌型MM诊断标准:骨髓浆细胞210%6) aMM定义修改:去除“血清和/或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表2 MGUS、SMM和aMM诊断标准诊断标准MGUS 血清M蛋白<30g∕L或24h尿轻链<0.5g或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且无SLiM CRAB SMM 血清M蛋白,30g儿或24h尿轻链20.5g或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210;且无SLiM CRABaMMa 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210%b和/或组织活检证明为浆细胞瘤c;且有SLiMCRAB特征之一d注:a由于克隆性浆细胞合成及分泌免疫球蛋白能力的差异,有1%~2%的骨髓瘤患者M蛋白鉴定阴性,骨髓浆细胞>10%,诊断为“不分泌型MM”,但M蛋白鉴定仍是判断浆细胞克隆性的重要方法,也是评估疗效的重要手段,应在(⅜本检查项目”中常规迸行。
骨髓瘤指南共识解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估(全文)
骨髓瘤指南共识解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估(全文)MM疗效评估指标概述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评估体系最初是来自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的疗效标准,之后,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采纳了这一标准,并做了一定程度的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也基本上参考IMWG的疗效标准,并且原则上建议在治疗期间,每隔30-60天进行一次疗效评估。
骨髓瘤的疗效评估相比白血病要复杂很多,主要是因为骨髓瘤的生物学特点比较特殊,骨髓瘤细胞在骨髓里面的分布是局灶性的,它的评估指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肿瘤细胞分泌产物、肿瘤细胞、整体影像学。
肿瘤细胞分泌产物看M蛋白,治疗以后M蛋白数量下降,下降的比例可作为疗效评估的一个重要基石。
但是精确检测M蛋白并不容易,因为会有多克隆正常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混杂其中。
M蛋白的检测方法进行M蛋白定量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免疫比浊法,其原理是当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二者比例合适时,在特殊的缓冲液中它们快速形成一定大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体出现浊度。
利用现代光学测量仪器对浊度进行测定从而检测抗原含量。
它的优点是简便、快速。
缺点是测得的结果为免疫球蛋白的总量,所以没有办法区分它是单克隆的,还是多克隆的免疫球蛋白。
而血清蛋白电泳能够克服这一缺点,测定时可以进行M蛋白比例的计算。
对于IgG型MM,如果在血清蛋白电泳上出现M蛋白条带,M 蛋白条带的定义是高与底之比大于2,就可以认为它是M蛋白的片段,即单克隆的免疫球蛋白。
计算血清M蛋白就是用总蛋白乘以M蛋白在整体当中所占的比例。
对于轻链型MM,轻链分子量较小,容易进入尿液,所以轻链型MM疗效判断应该着重进行尿液检测,它的计算跟血中M蛋白类似,先测得24小时尿的总蛋白量,然后再乘以尿蛋白电泳当中M蛋白片段的比例,即得出24小时尿M蛋白的量。
有的中心不能进行尿蛋白电泳的检测,可测定替代尿M蛋白的量进行评估,即受累型尿轻链浓度,乘以24小时总尿量,得出来替代尿M蛋白的量。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由于遗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病毒感染、抗原刺激等原因引起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血钙增高和感染等,多发性骨髓瘤分为有症状骨髓瘤与无症状骨髓瘤两种情况,诊断标准不同:
一、有症状骨髓瘤:
需同时满足第1条、2条,以及第3条中任何一项;
1、浆细胞: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和(或)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
2、M蛋白:血清和(或)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
3、骨髓瘤引起的相关表现:
(1)靶器官损害表现(CRAB):[C]校正血清钙>2.75 mmol/L;[R]肌酐清除率<40ml/min或血清肌酐>177μmol/L的肾功能损害表现;[A]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下限20g/L或<100g/L的贫血表现;[B]通过X线、CT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有一处或多处溶骨性病变;
(2)无靶器官损害表现:但出现以下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包括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60%、受累或非受累血清游离轻链比≥100、MRI检查出现>1处5mm以上局灶性骨质破坏。
二、无症状骨髓瘤:
需满足第3条,以及第1条和(或)第2条。
1、血清单克隆M蛋白≥30g/L或24小时尿轻链≥0.5g;
2、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60%;
3、无相关器官及组织的损害,即无SLiM-CRAB等终末器官损害表现。
如果出现了长时间不明原因的剧烈骨痛、贫血、肾功能异常,或反复出现感染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上述相关检查,以确认有无多发性骨髓瘤的存在。
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标准
疾病进展 (对未获得CR 的患者)
• 血清单克隆M蛋白水平升高>25%(升高的绝对值必须≥5 g/L) • 24h尿M蛋白增加>25%(增加的绝对值必须≥200 mg/24 h); • 骨髓穿刺涂片或骨髓活检切片浆细胞比例增高>25%(绝对值增加至少≥0.10) • 现存骨病变或软组织浆细胞瘤增大 • 出现新的溶骨性病变或软组织浆细胞瘤(发生压缩性骨折可能不表明疾病进展) •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钙血症加重(校正后血钙>2.65 mmol/L或11.5 mg/dl)
在减量或者提前中断治疗之后评价疗效是否充分
在免疫固定转变为阳性之前数月可识别是否复发
定期监测游离轻链可检测是否存在游离轻链逃逸
游离轻链减少≧50%或者治疗后游离轻链浓度为正 常水平对于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有良好的预后意义。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允许严禁翻印和传播
Jagannath S. Clin Lymphoma Myeloma. 2007;7(8):518-523.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允许严禁翻印和传播
BladéJ. et al. Br J Haematol. 1998 Sep;102(5),1115-23
血清游离轻链(FLC)检测在MM患者中更敏感
正常血清 IgG骨髓瘤
正常血清 IgG骨髓瘤 IgD骨髓瘤 IgE骨髓瘤
游离λ(mg/l) 游离λ(mg/l)
意义
加入缓解标准指南
快速识别治疗是否获 得缓解 评估残留疾病的敏感 性更高 剂量是否减少 早期复发标志物 识别游离轻链逃逸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规范
4 .骨骼破坏
90% 以上的MM患者有骨骼破坏。60% 的患者可以出现 病理性骨折。骨髓瘤骨病的特征是成骨细胞活性明显受抑
制或缺失。骨髓瘤所致骨骼破坏可以出现在任何部位,最 常见的依次为脊柱(49%)、颅骨(35%)、骨盆(34%)、肋 骨(33%)、肱骨(22%)、股骨(13%)和下颌骨(10%)。影像 学表现最常见为溶骨性破坏、骨质疏松或压缩性骨折。80 %的患者有骨痛。15%的患者有高钙血症。影像学可以发 现80%患者骨骼受累的证据。但X线平片敏感性较低,只 有当骨小梁丢失超过30% 以上时才能被发现。同时也不 能很好地评估治疗反应。对高度怀疑骨骼病变而平片没有 发现者,可以使用CT平扫、MRI或PET检查。MRI发现无 症状骨骼病变不仅比x线平片更敏感,还具有一定的预后 作用,MRI检查发现7个以上局部病灶时提示预后不良。
综合上述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新的相 关浆细胞疾病的诊断标准:
MGUS:M蛋白<3O L;骨髓浆细胞<10%;没有 其他B细胞增殖性疾病证据;没有骨髓瘤相关的 器官或组织受损。
SMM:M蛋白>30g/L,和/或骨髓克隆性浆细 胞>10% ;没有骨髓瘤相关的器官或组织受损。
MM:血浆或尿中有M蛋白;骨髓克隆性浆细胞或 浆细胞瘤;有相关器官或组织受损。
国际分期系统ISS
分期
标准
平均生存期(月)
I 血清B2微球蛋白<3.5mg/L 62
白蛋白≥35g/L
II 介于I与III
44
III 血清B2微球蛋白>5.5mg/L 29
ISS分期系统简单、实用,与预后密切相关,但缺 乏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相关的细胞遗传学因素。几 乎所有的骨髓瘤患者都有基因重排现象,但由于 骨髓瘤细胞的低增生活性,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 在诊断时可以检测到异常。几乎一半的患者有超 二倍体,都有较多的染色体数目(平均54条)。超 二倍体患者有较好的整体生存。t(4;14),t(14; 16),t(14;20)及部分或完全13q缺失的患者通常 提示预后较差。而t(11;14),t(6;14)通常提示 预后较好。
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价标准
sCR 免疫组化和流式无克隆浆0.26~1.65CR<5%————0.26~1.65(轻链型)—消失VGPR—+降低≥90%<100mg/24h差值降低>90%PR 降低≥50%(基线>30%且M蛋白和FLC—)降低≥50%降低≥90%或<200mg/24h降低>50%(血尿M蛋白—时)缩小≥50%无骨质病变进展MR降低25%~49%降低50%~89%缩小25%~49%溶骨病变数量大小没有增加SD不符合CR、VGPR、PR及PD标准,影像学检查无骨质病变进展或新的骨质病变证据PD*浆细胞比例升高≥25%,升高绝对值≥10%升高≥25%且≥5g/L;若基线M蛋白>50g/L,则升高≥10g/L升高≥25%且绝对值升高≥200mg/24h若血尿M蛋白阴性,差值升高≥25%,升高绝对值>100mg/L增大≥25%或新出现软组织瘤增大≥25%或新出现溶骨病变临床*复发#新出现软组织瘤,明确软组织瘤增大新出现溶骨病变,明确溶骨病变进展CR后复发*≥5%再次出现M蛋白新出现浆细胞瘤新出现溶骨性病变*出现浆细胞增生异常相关的高钙血症(校正钙>2.8mmol/L)连续两次评估#Hb下降≥20g/L,血清肌酐上升≥177μmol/L;软组织瘤和溶骨病变明确增大定义为病灶两垂径乘积较前增大>50%以上并至少增大1cm2。
DCE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DCE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DCEP方案是一种治疗复发或难治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新型药物方案。
本文将对DCEP方案的疗效进行观察和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情况,然后简要介绍DCEP方案的组成和作用机制,随后将详细讨论DCEP方案在治疗复发或难治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以骨髓中发生的恶性浆细胞病变为特征。
它是一种比较难以治疗的疾病,特别是对于那些出现复发或难治的患者来说,治疗困难更加突出。
目前,针对复发或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仍然十分有限。
DCEP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它由达卡巴嗪、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组成。
这些药物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达卡巴嗪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够阻断恶性浆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环磷酰胺则是一种细胞毒药物,具有直接杀伤恶性细胞的作用。
长春新碱是一种DNA损伤剂,能够通过破坏细胞DNA结构,阻碍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泼尼松则是一种激素类药物,能够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反应。
DCEP方案作为一种组合治疗方案,在治疗复发或难治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中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DCEP方案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肿瘤负荷,缓解疾病症状,并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其中,达卡巴嗪作为DCEP方案的核心药物,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表明,达卡巴嗪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周期的进展,诱导细胞凋亡,同时还能够抑制细胞的粘附和入侵能力。
此外,DCEP方案中的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也显示出了很好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有效地杀伤恶性细胞。
而泼尼松作为辅助药物,则可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和疼痛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DCEP方案在治疗复发或难治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是由于病情的复杂程度和个体差异的存在,患者的具体疗效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此外,DCEP方案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等,需要密切监测和控制。
JAMA: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
JAMA: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骨髓中异常克隆浆细胞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异常克隆浆细胞的生长可引起破坏性骨病变、急性肾损伤、贫血和高钙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时的中位年龄为69岁,约63%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年龄大于65岁。
2019年,全球有超过155688人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并且全球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多发性骨髓瘤。
就在前天,顶级期刊JAMA发表了一篇综述,总结了目前关于多发性骨髓瘤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包括初治、复发和支持治疗)的相关证据,现整理翻译如下。
流行病学多发性骨髓瘤在工业化国家(如澳大利亚、北美和西欧)65岁以上人群中最为普遍,美国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项目的2017年数据显示,50-54岁人群的发病率为8.2/10万人,而80-84岁则增加至50.6/10万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但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仍不明了,其风险因素包括男性、职业为消防员、肥胖、二恶英/剂橙色暴露和911事件首批应答者。
此外在美国,黑人(14/10万人)的发病率高于白人(6.1/10万人)病理生理学引起多发性骨髓瘤的克隆性浆细胞来源于后生发中心B细胞。
健康人在抗原暴露(例如病毒或细菌感染)后,幼稚B细胞可正常增殖,随后IgH和IgL VDJ序列的体细胞发生超突变。
这一过程产生的骨髓中长寿浆细胞(提供持久、持续抗体产生的浆细胞亚群),是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异常克隆浆细胞群的发展可模拟上述的正常生物学流程,但结果却是完整免疫球蛋白(intact immunoglobulin)过量。
几乎所有患者都以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 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开始,65岁以上人群中有3%-5%存在克隆性浆细胞病(表1),而80岁以上人群中有10%存在克隆性浆细胞病。
MGUS 与进展为活动性(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发生率约为每年1%-2%,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的20年累积风险约为18%。
多发性骨髓瘤残留检测
PFS、OS
平均达CR和MRD阴性时间采用CRd治疗在5.5疗程
Martinez-Lopez et al. Blood 2014
Signifcant improvement in OS for each log depletion in MRD level
Median OS by MRD level • 1y for 10% • 4 y for 1-10% • 5.9y for 0.1—1% • 6.8y for 0.01-0.1% • >7.5y for <0.01%
Rawstron et al Blood 2015
MRD意义
2/3达CR患者可取得MRD阴性 MRD阴性预示较好的PFS和OS
骨髓浆细胞下降30%. VGPR: 血清蛋白电泳阴性,但IFE阳性
目录
MM疗效评估 MM MRD定义 MM MRD意义
生存 治疗方式改变:基于MRD状况治疗
MM MRD监测方法
MRD定义
疗效达CR,采用其他更敏感方面检测到的病变成MRD; CR:传统治疗CR率5%、新药治疗CR率明显升高
二代流式
独立预后因素
Rawstron A et al. JCO.2013.3(20)2540-7
移植后生存
MFC 和 NGS趋势相当,且使用方便
MRD检测方法
MFC:10-3-10-5 PCR VDJ测序:10-6 NGS 影像学
NGS
NGS特性
优势
适用于所有患者 适应于各个实验室 超敏感:10-510-6 直接定量MRD水平 诊断时不一定强制需要 快速:2-3h 相对便宜 测量克隆变化 有可能标化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
Other
Skeletal survey Unilateral bone marrow
aspirate and biopsy evaluation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or flow cytometry, cytogenetics, and FISH MRI as indicated
Thalidomide/Dexamethasone/ Cyclophosphamide
Thalidomide/Dexamethasone/ Cyclophosphamide
No. of Pts
84 169 32 30 44
77
53
49
OR CR R (No. of Pts)
32%
2
37%
3
31%
0
43%
2021/1/12
12
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型
IgD型
国外在1%~3%,我国比例在5%-10%。此型患者发 病年龄偏轻,以50岁以下男性多见,易出现肝脾肿大, 淀粉样变常见,多数患者有本周氏蛋白尿,轻链成分 主要为λ,易合并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骨质硬化 多见,生存期短,预后不良。
IgM型
易出现高粘滞血症
2P > .1; NS)
1
2
3
4
5
6年
MP VBMCP VMCP VBAP ABCM MOCCA
Myeloma2T02r1ia/l1i/s1ts2' Collaborative Group. J Clin Oncol. 1998;16;12:3832
21
MP与多药联合化疗的比较
2021/1/12
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现器官损害才开始治疗? 瘤细胞、M蛋白检测新方法 2%不分泌型骨髓瘤的诊断 未规定器官损害检测新方法
【1】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60%; 【2】游离轻链检测κ/λ≥100或≤0.01 【3】检查发现多于1处局灶性病灶(直径>5)。
【4】血清钙>2.75; 【5】血肌酐>2;
同时满足以下二条件
• 96 • 7 (7.3%) ≥100 • 18 : 100%
2013; 27: 941–46. 2013; 27: 947–53
• 149 • 22 (15%) >1 • : 13
>1 a
• 63
• 9 (14%) >1
• : 15 .
•
5
• 2 >1 : 69%
J . 2010 20;28(9):1606-10.
同时满足以下二条件
【1】 M蛋白(或)≥30 或尿轻链>50024h克隆性浆细胞10-60%; 【2】无骨髓瘤定义事件或淀粉样变
S . . 2014; 15: 538–548.
MM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诊断标准(2014)的变化点:
增加了三种相关事件: 1.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60% 2.游离轻链检测κ/λ≥100或≤0.01 3检查发现多于1处局灶性病灶(直径>5) 对肾功能判断采用清除率等专业表达方式
主要诊断标准
① 组织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或骨髓涂片浆细胞>30%,伴有形态改变; ②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血清>35,>20,>15,>2,>2,尿中K或λ轻链>124小时。
次要诊断标准
① 骨髓涂片形态浆细胞占10%~30%; ②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存在,但低于上述标准; ③ 影像学检查发现溶骨性损害和(或)广泛骨质疏松; ④ 正常免疫球蛋白量降低: <6.0, <1.0, <0.5。
优势
• 提出对新诊断患者更为全面的检查如瘤细胞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检查等; • 提出更为系统的骨髓瘤相关器官损害的评估; • 强调对血清M蛋白<20的怀疑的年轻患者应进行骨髓穿刺术及全身骨骼照片检查。
. J . 2005; 132: 410-451.
MM
4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诊断标准(2014)
满足第一项和第二项中之一条件
10
3
5
5-10
1
N J 2007; 356:2582-2590
≥60% a
• 655 • 21 (3.2%) ≥60% •7 • 95% 24
• 96 • 8 (8%) ≥60% • 15
N J 2011; 365:474-475 2013; 27: 947–53
≥1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0
• 586 • 90 (15.4%) ≥100 • 2 : 79% • 5 : 94%
2
中国多发性骨髓 工作组诊治指南
(2008)
发展历程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 工作组诊治指南 (2011,2013)
3
多发性骨髓瘤 专业委员会 诊治指南 (2015)
4
MM
国外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1986)
1
诊断标准1 (2003)
2
发展历程
3
诊断标 (2005)
4
诊断标准2 (2014)
1 美国西南肿瘤协会诊断标准(1986)
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检查 如何进行全面的器官功能损害评估
③ 一项或多项骨髓瘤相关组织器官损害:
【C】血清钙>2.75或高于正常上限;
【R】血肌酐>2;
【A】血红蛋白<100或低于正常下限20以上; 【B】溶骨性破坏,严重的骨质疏松或病理性骨折。
优势
• 当时诊断有标准、标准和其它一些组织制定的标准,应用不同诊断标准约有36%患者诊断不一,因此该 标准规范了的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与疗效监测
内容
• 的诊断及进展 • 的疗效监测 • 疗效评判进展
内容
• 的诊断及进展 • 的疗效监测 • 疗效评判进展
国外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1986)
1
诊断标准1 (2003)
2
发展历程
3
诊断标 (2005)
4
诊断标准2 (2014)
国内诊断标准
1
张之南诊断标准 (2007)
MM
2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诊断标准(2003)
冒烟型骨髓瘤
① 血清和/或尿中发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② 骨髓涂片或组织活检发现克隆性浆细胞; ③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孤立性骨髓瘤或髓外浆细胞瘤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
① 组织活检证明为浆细胞瘤或骨髓克隆性浆细胞≥10%; ② 血清和/或尿液检查发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
国际上并未统一应用该标准 对于几种浆细胞疾病诊断有模糊地带 是否一经诊断就需治疗?
凡满足下列任一条件者可诊断为
• 主要标准①+②; • 主要标准①+次要标准②③④中之一;或主要标准②+次要标准① ③ ④中之一; • 次要标准① ②+次要标准 ③ ④中之一。
. .1986;13(3):300-309.
• 该标准能更好地鉴别多种具有M蛋白的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孤立性骨髓瘤等; • 该标准将有症状骨髓瘤及冒烟型骨髓瘤做了明确的区分。
. J . 2003; 121: 749-757.
MM
3 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诊断标准(2005)
同时满足三项条件
① 组织活检证明为浆细胞瘤或骨髓克隆性浆细胞≥10%; ② 血清和/或尿液检查发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 ③ 一项或多项骨髓瘤相关组织器官损害:
≥60% ≥100
2
90%
3
80%
2
70%
2
.
: () 60% ; : ≥100 ≤0.01; : >1
. .
4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诊断标准(2014)
满足第一项和第二项中之一条件 ① 组织活检证实为骨或髓外浆细胞瘤或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10%; ② 相关事件: 至少一项骨髓瘤的生物学指标异常:
① 组织活检证实为骨或髓外浆细胞瘤或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10%; ② 相关事件: 至少一项骨髓瘤的生物学指标异常: 【1】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60%; 【2】游离轻链检测κ/λ≥100或≤0.01 【3】检查发现多于1处局灶性病灶(直径>5)。 【4】血清钙>2.75; 【5】血肌酐>2; 【6】血红蛋白<100; 【7】X光照片、、发现至少一处溶骨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