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缄默症对幼儿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的需要,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受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儿心理出现不健康的信号。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幼儿,他们在家中往往能正常主动说话,但在幼儿园“拒绝”同老师或同学说话、交往。而中国人性格较为内向,儿童在开始上幼儿园或小学时不说话,往往易被性格内向和害羞等理由而忽略,也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能够与人交流,回家后在成人面前交流胆小、紧张,在我的教学生涯也遇到过这样的幼儿:

案例表现a:

徐某,女,2001年11月出生,四岁转园后来我园上中班,智力较好,入园后从不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着,表现出非常内向的性格,胆子小,害怕在集体面前表现,也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而在家表现很活跃、很调皮,喜欢在家爬上爬下,而且经常唱歌跳舞表演给父母看,父母都说是个活泼而调皮的女孩。

案例表现b:

陈某,男,2001年3月出生,两岁半来上小班,智力一般,入园后和同伴有交往、交流。在成人面前不愿意说话,说话时比较胆小紧张。参加集体活动不主动,注意力不集中,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而下课后就表现得很活跃、调皮,经常有攻击同伴的行为。回家后从不说幼儿园的事情,对父母的提问也是不愿意回答。

对于这些孩子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语言理解水平,并有足以进行社会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某种场合下(家里或熟人中)能够正常的讲话。虽然具备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根据社会情况不同、在语言运用方面却有很大差别,即在某些场合能讲话,在另一场合则沉默或接近沉默,不能讲话可长期存在。他们本身言语表达都是正常的,只不过在某种场景或者对象上选择不说话,都是属于选择性缄默症。

什么叫“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是小儿在言语获得成功之后,因精神因素而出现的、在某种场合下沉默不语的症状。其实并不是语言障碍,而是社会功能性行为的问题。多在3—5岁起病,女还比较多见。主要是表现为在公众场合拒绝讲话,不与人交流,而回家却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则相反,在幼儿园问一句说一句,回家后则一言不发,见到亲人与其他孩子说话,立即低头不语,这种症状在言语表达上与场景和对象有着鲜明的选择性,所以叫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多发生于敏感、胆怯、孤僻性格儿童,发生的原因很多,有家庭封闭、很少接触外界造成的,长期的“老—小”关系,也有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或初次离开家庭、环境变动等而起病,部分病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原因:

①幼儿性格大多敏感、胆怯、孤僻、情感脆弱;

②过分依赖于亲人,独立生活能力差;

③也可能是紧张性应激反应的一种表现;

④部分病例有遗传史。

比如:

象案例a生理因素:一个敏感、胆怯的女孩,幼儿年龄小,入园时间晚,由于转园后才到我园上中班,与正常年龄的幼儿有差距。所以她必须提前学习与陌生人交流的方法,由于害怕失败,所以选择沉默。

家庭因素:案例a幼儿父母工作忙,大多数时候幼儿跟外婆呆在一起,与父母交流的时间很少,而幼儿的外婆家务比较忙,让幼儿独自玩的时间多,即使外出也是到老年人聚集的地方,幼儿很少有机会学习交流的方法。

比如:

象案例b通过家访后得知该名幼儿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父亲是一个事业单位的干部,母亲当了十几年的英语教师。30多岁才生了这个孩子,对其期望很高,要求也比较多。总希望自己孩子比别人更加优秀。所以孩子表现在同伴前面交流自然,而与成人交流中比较紧张、胆小。在家不愿意说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对于父母的提问也是用点头或者摇头表示,而在幼儿园却表现不听话、调皮,也常攻击同伴的行为。

环境因素:城市里的幼儿多数时间在楼房里。与外人交流的机会明显减少,入园后,年龄小,对该变得陌生环境有意识的抗拒、害怕,造成内向性格的充分表现。

具体措施:

1、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如果因为家庭环境突变而导致孩子陷入缄默,爸爸妈妈应努力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避免给孩子带来不良的精神刺激。如果家庭状况一时间很难得到改善,也可以让这些孩子换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由关爱他的人陪伴,以便孩子能放松地生活。

2、淡化孩子的言语问题

有些事情,过分的强化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如果成人对孩子的“沉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孩子的精神可能会更加紧张,内心很难放松。假如成人再强迫他们在某些场合必须说话、怎么说,情况就会更糟。比较好的方法是,对孩子的言语问题“视而不见”,随时随地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设法让他多和小朋友玩,开始成人可以帮着孩子找两三个熟悉的小朋友,慢慢地扩大圈子,在游戏中转移孩子对自己言语的注意力,使之忘掉自身的这个缺陷。当他投入到游戏中,他会很自然地该说什么就说什么。孩子一旦开口说话,哪怕只有一两句,可以很亲切地给予鼓励,给孩子增强信心对于孩子缄默不要过多的关注、不斥责,也不要一味的强迫孩子与他人交往或讲话,但要鼓励孩子与家庭外的人的交往。只要她表现出交往行为

就给予奖励,哪怕只是交往动作。交往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也就增多了。切忌粗暴批评,切忌粗暴干预,因为这样做反而会强化他们的缄默症状。

3、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

减少幼儿长时间与老人相处的机会,来到幼儿园后,可以让他积极参加小朋友的集体活动,耐心引导孩子多与其他孩子交往,当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或和其他孩子交往时,要给予鼓励、赞扬,在交往中就会逐渐讲话了。

4、教师的言语鼓励和关注

首先幼儿有一种本能心态,即期望得到教师的“爱抚”。在与幼儿的接触中,教师的语言要体现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了解到幼儿的生活习惯,爱好等,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依据幼儿的喜好,开始逐步主动与幼儿进行简短的交流。a幼儿是比较胆小而敏感的孩子,作为教师应该多主动关心她,经常与她进行简短的交流。可以利用晚上等待父母接送的时候与她说说话,可以在给她穿衣服的时候与她拉拉家常,让幼儿建立对教师的信任感,玩耍时有意识的拉拉她的手,摸摸她的头,告诉班里正常年龄的幼儿给与她一些适当的帮助,玩的时候带着她玩,尽可能减少她一个人静坐独处的机会,她不愿说话也不用逼她,给她一个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

5、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对于b幼儿,这类家长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预设的目标发展,这是不利于孩子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给予孩子过多的期望、过多的关注,反而会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他怕在你们面前出错,就选择不说话。所以应该要给他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不要强迫孩子说话,也不要给孩子过多的期望。多给他鼓励和赞赏,跟孩子多聊天,聊他们喜欢是话题如:奥特曼、怪兽,恐龙等,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应该正确的评价孩子,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可能都是优点或者都是缺点,不要轻易给他下结论。

另外,让家长每天必须抽出至少半个小时与幼儿进行谈话,允许幼儿不回答问题。为诱饵的兴趣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激发他在展示自我时主动表现的欲望,感受自己的能力与外人的赞赏,增强自信心。身教重于言教,成人以身作则之所以重要,是根据儿童学习寓于行动、思维重于形象、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等特点出发的。周末常常带幼儿到幼儿聚集的地方去玩,家长在幼儿面前主动与陌生人的交流可以刺激幼儿,使幼儿从中受到启发,学到与人交流的一些方法方式。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幼儿选择性缄默性的治疗,有益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