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缄默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缄默症

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在某些特定场合因为焦虑或极度害羞,即使能够说话也不敢开口说话。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把选择性缄默症描述为儿童的罕见心理失调。有这症的儿童的说话和理解语言能力完全正常,但在某些需要说话的社交场合却说不出话来。他们其它行为和学习能力都正常,尽管他们会显得非常退缩,不愿意进行团体活动。譬如一个小孩在学校里完全静默,在家中却自由说话,不过如有陌生人在场可能又令小孩静默。

选择性缄默症并不视为沟通障碍,因为大部份儿童患者会以面部表情和手势等沟通。有时候选择性缄默症是广泛性发展障碍或精神障碍的病症。

选择性缄默症或会误诊为自闭症,尤其若在心理学家面前表现得特别退缩。很不幸的,这可能令治疗用错方法。

与一般见解相反,选择性缄默症患者的情况不一定在长大后改善,故此年轻时即应积极接受治疗。现行治疗方法通常是鼓励和引导患者到各种社交场合。

※选择性缄默症的通常特征有:

✧在某些期望说话的特定社交场合(例如在学校),持续无法说话,即使在其它

场合能够说话。

✧这状况影响学习或工作表现,人际沟通。

✧这状况已持续超过一个月(不仅限于上学第一个月)。

✧不说话的原因不是对社交场合中的语言不了解或不习惯使用。

✧这状况不适合以某些沟通障碍解释(例如口吃),也不仅于广泛性发展障碍、

精神分裂或其它精神障碍的时候发生。

以前的英文病名elective mutism,显出对此症的误解普遍,甚至心理学家也不例外:误以为患者自己决定在某些场合缄默,但实际上是他们的极度焦虑迫使他们缄默,即使想说话,也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为了表示其非自愿性,在1994年英文名从带有自愿含义的旧名,改为中性的selective mutism。

此症的发生比例仍不清楚。由于公众极大部份不知道此症,很多个案没被发现。以有纪录的个案统计,发病率为1比1000。但在《美国儿童及青年精神病学院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一份2002年的研究中,这比例提高至7比1000。

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病因,但有证据显示有遗传因素,女性比男性患者较多。患者焦虑时通常有以下表现,或会被误为无礼:

✧觉得难以保持眼神接触。

✧常常不笑,表情空白。

✧举止僵硬不自然。

✧对通常有需要说话的场合,感到特别难以应付。例如学校点名,打招呼,多谢,

道别。

✧比别人更易忧虑。

✧对噪音和人群更敏感。

✧感到难以谈论自己和表达感受。

✧而正面地,很多患者呈现出:

✧智力和认知高于常人,好奇。

✧对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敏感。

✧有很好的集中力。

✧善于辨别是非,有正义感。

治疗

与一般看法相反,选择性缄默症患者的情况不一定在长大后改善,故此年轻时即应积极接受治疗。否则,症况只会自我加剧,患者被视为不说话的人,令他们更难开口。这时转换环境(如转校)到他人不知道其症状的地方,或许能有帮助,有时候在青少年时治疗会更困难,但并不一定。

强迫孩子说话不会有效,通常这样只会令焦虑更强烈,从而加深症状。他人常常把这表现当作出于自愿及控制性的,因为这时孩子会断绝一切沟通和肢体语言,而被视为无礼。

确实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本身,年龄及其它因素。通常对较年幼孩子用刺激渐消法。

一些精神病学者认为,处方非常少量的焦虑药物可能有效,份量增多则反会令症况更差。有的认为精神科药物无论份量多少,其副作用都危害任何小孩,抵消短暂的帮助。他们主张以行为和心理方法治疗。

刺激渐消法 (Stimulus Fading)

患者被带到受控的环境中,与一个他感到舒服可以对话的人一起。经由数个小步骤把另一个人带进去。这些步骤常分开不同阶段完成,把另一个人带到患者说话的圈子中,称为渗入法。首先带入去的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减敏感法 (Desensitization)

先让患者以间接方法沟通,为下一步作心理预备。这些间接方法包括电话、录音讲话、电邮、网络聊天,直到他们能更直接地沟通。

药物治疗

有精神科医生认为,有证据显示抗抑郁药可能有效治疗选择性缄默症的儿童,例如百忧解。虽然医学界不少人相信,这些精神科药物能足够减轻焦虑,以开始沟通,但有一些坚决反对给予儿童药物治疗,指出行为焦虑障碍和基因的关连缺乏医学证据。自从有药厂遭控告,秘密内部研究报告被公开后,反对的意见更强烈。这些报告指出百忧解和其它SSRI类抗抑郁药,增加自杀和精神分裂的风险,而且,讽刺地,药物对大脑有害,会影响语言和正常社交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