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水华形成过程及其环境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的基础研究

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的基础研究

第23卷 第11期2008年11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N E ARTH SC I E NCEVol.23 No.11Nov.,2008文章编号:100128166(2008)1121115209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的基础研究3吴庆龙1,谢 平2,杨柳燕3,高 光1,刘正文1,潘 纲4,朱本占5(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8;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3.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2;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摘 要:湖泊具有供水、渔业、旅游、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等功能,是支撑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但是近30年来,湖泊富营养化所导致的蓝藻水华频繁暴发,生态灾害事件频发,严重影响湖泊功能的发挥,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针对国家在保障区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的基础研究”于2008年7月正式立项。

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①湖泊蓝藻水华主要衍生污染物的形成机理、迁移转化规律和毒理效应;②蓝藻水华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和功能退化的机理;③蓝藻水华生态灾害评估及调控机理。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项目以蓝藻水华污染物的产生、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响应以及生态灾害的评估与调控为研究主线,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蓝藻水华衍生污染物的产生及其环境过程;②蓝藻水华衍生污染物的毒理效应与生态和健康风险;③蓝藻水华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变化与功能退化的关键过程和机制;④蓝藻水华灾害治理和调控的的技术原理和途径。

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2013年第 8期
【文章 编号 ]1002-0624(2013)08-0021-02
东北水利水 电
水生态环境
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郑 国 臣 t,官 涤 2,刘 崇 3,彭 菲 1,李 娜 1
(1.松辽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21;2.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 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 龙 江 哈 尔 滨 150090)
成 慧敏详 细地 介 绍 了水 华蓝 藻 的气 囊形 态 、结 构 、物理化学特性及编码 基 因、蓝藻浮力调节机 制 及研究方法。秦伯强等主张湖水 中溶解性反应磷是 蓝 藻 水 华发 生的关 键 因子 。朱永 春提 出风 浪 的搅 动 作 用使大型浅水湖泊 中的悬浮质释放磷 、氮等营养 元 素 到 水体 中,促 进 藻类生 长闱。谢平 提 出形成 水 华 的蓝 藻还 特 别具有 这种 利 用磷 的正反 馈优 势 。胡鸿 钧提 出了信号说 :微囊藻年生活周期就是在四种信 号 (低温、黑暗、升温、光照)的驱动下使细胞 内某些 基 因体系被打开或被关 闭,这种开关通过有条不紊 的 、节律 性 的调节 转录 来建 立 嘲。孔 繁翔根 据 生态 学 的基本理论对水华形成过程的原位观测 ,提出了蓝 藻水华成因的 4阶段理论假设 ,即在四季分 明 ,扰 动剧烈的长江 中下游大型浅水湖泊中,蓝藻的生长 与水华的形成可 以分为休 眠、复苏、生物量增加、上 浮及聚集 4个阶段 ,每个阶段 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 主导 环境 影 响 因子 有所 不 同同。
[摘 要 】系统 论述 了水华蓝藻的 生态、毒 性等研 究概 况及 水华发生机理等 。综述 了生物 因子 以
及非 生物 因子对蓝 藻群体 形成的影响 ,以进 一步揭示蓝 藻水华形成 的机理 。

蓝藻水华的成因及其生态控制进展

蓝藻水华的成因及其生态控制进展

第19卷第12期2010年12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Vol.19No.12Dec.2010 文章编号:1004-8227(2010)12-1471-07蓝藻水华的成因及其生态控制进展胡传林,万成炎,吴生桂,丁庆秋,潘 磊(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摘 要:从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供水水质、人类及其它动物的健康风险、水域生态景观等方面分析了蓝藻水华的危害。

对蓝藻水华形成的内在因素(高温适应的一系列特殊的生化调控机制或特性、三套色素系统———低光补偿机制、奢侈消费机制、固氮———营养补偿机制、休眠———回避不良条件机制、产生天然毒素来抑制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机制)和环境因素(物理,如温度、光照、扰动及混合和水的滞留时间等;化学,如主要营养盐、微量营养元素、溶解无机碳、溶解有机碳和盐度等;生物因子,如牧食、微生物作用和与较高等动植物的共生等)进行了分析。

并对蓝藻水华的生态控制(微生物控藻、大型水生植物抑藻、水生动物控藻如经典生物操纵、非经典生物操纵和罗非鱼控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蓝藻水华;成因;生态控制文献标识码:A 随着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加剧,水华的暴发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从而形成丝带状或片状物质漂浮在水面,有时甚至会覆盖水体大部分的水域。

因占优势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体水面往往呈现出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或褐潮。

绝大部分的水华是由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绿藻门、甲藻门、裸藻门、隐藻门等)引起的,也有部分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1]。

在各种水华当中,蓝藻水华发生的范围最广,危害最大,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最大[2]。

在世界范围内,蓝藻水华发生的频率与严重程度都呈现出迅猛的增长趋势,其发生的地点遍布全球各地[3]。

蓝藻和蓝藻水华的发生机理课件

蓝藻和蓝藻水华的发生机理课件

蓝藻的分布与生态
总结词
蓝藻广泛分布于淡水和咸水水域,尤其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容易大量繁殖。
详细描述
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分布广泛。在淡水环境中,如池塘、湖泊和河流中都有它们的身影。在咸水 环境,如海湾和沿海地区也有分布。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如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蓝 藻容易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04
适宜的pH值
蓝藻生长的最佳pH值一般在7-9 之间。
蓝藻水华的形成过程
01
初期阶段
在适宜的条件下,少量的蓝藻 开始在水中繁殖,形成小的群 体。
02
发展阶段
随着蓝藻数量的增加,它们会 形成较大的群体,称为“藻花 ”。
03
高峰阶段
当蓝藻的数量达到高峰时,大 量的蓝藻聚集在一起,形成肉 眼可见的蓝绿色水华。
04
衰亡阶段
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营养物 质的耗尽,蓝藻会死亡,导致 水质恶化。
蓝藻水华的形成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会影响温度、降雨量等条件,从而 影响蓝藻的生长和繁殖。
水体营养物质
水流速度、水深等因素会影响蓝藻的分布和 生长。
水文条件
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会影响蓝藻 的生长速度和数量。
生物因素
02
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
蓝藻水华的形成条件
充足的光照
蓝藻需要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营 养物质,因此需要充足的光照。
足够的营养物质
蓝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氮、磷等 营养物质,这些物质通常来自废 水排放和农田径流等。
01
适宜的温度
蓝藻的生长和繁殖对温度有一定 的要求,一般在20-30℃之间最 为适宜。
02
03
城市化进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蓝藻水华的防治及资源化研究

蓝藻水华的防治及资源化研究

藻类主要特征
1、藻类是低等植物,分布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 。 2、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小球藻3-4μm ,巨藻长60m 。 3、具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 4、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又称叶状体植物 。 5、繁殖器官简单,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 ,无胚,又叫孢子植物。
蓝藻是什么? 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存在了35-33亿年,种类 繁多,螺旋藻,发菜等都属于蓝藻的一种。 其繁殖速度快。生命能力强,在富营养化的 水体中容易大量爆发。平时在养殖水面、湖 泊中,看到的漂在水面上一层绿油油植物, 那就是蓝藻,当蓝藻集群,并在水面形成一 层数十厘米厚的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 像一层粘糊糊的油漆时,叫做“水华”。

蓝藻的主要特征
1.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细胞外有的具 胶被或胶鞘。 2.无色素体,色素均匀地散在细胞周围的原生质 内。色素成分主要为叶 绿素a、β胡萝卜素、藻 胆素。 藻胆素是蓝藻的特征色素,包括蓝藻藻 蓝素(c-phycocyanin, C34H47N4O8)、蓝藻藻红 素(c-phycoerythrin, C34H42N4O9) 和别藻蓝素 (Allophycocyanin)等。 3. 无细胞核,只具核质而无核仁和核膜。属原 核生物,称为蓝细菌。
蓝藻水华的防治及资源化研究
内容
1 2 3 4
藻类和蓝藻简介 蓝藻水华的危害与防治 蓝藻水华资源化
蓝藻水华资源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1Leabharlann 藻类和蓝藻简介一 藻类及其分类系统 藻类是一类形态多变的、近似植物的 生物; 藻类缺乏根、茎、叶等高等植物典型 的结构; 微型藻类被称作浮游植物; 蓝藻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 形态。
蓝藻水华的形成原因
1 环境条件适宜 蓝藻水华多发生在夏季6-9月,有明显的季节性,受温 度、阳光、营养物质的影响;温度在20℃以上;水体PH值偏 高、光照度强且时间久的条件下,蓝藻形成气囊浮出水面并 且迅速繁殖,以至形成蓝藻水华的现象。 2 鱼种放养不合理 在施肥量较高且有大量生活水污水排入湖中。水中营 养盐类丰富,能促进蓝藻、铜绿微小鱼藻、螺旋藻等大量繁 殖。如果此时猎食这些藻类的花白鲢、罗非鱼数量没有或很 少。则大量浮草植物会在水中老化死亡腐烂。 3 施肥不均匀 一般是说前期施肥量过大,或后期施肥量少或不施肥 。导致大量浮草植物漂浮出水面而形成水华现象

蓝藻水华

蓝藻水华

气候变化与蓝藻水华暴发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长春130024【摘要】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的暴发频率比较高,主要集中在太湖西部和北部。

影响太湖中蓝藻水华暴发的因素很多,但发现气候因素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比如温度、风、光照、降水等等。

这篇文章就主要从气候因素中的温度、光照时间和风这三个因素的变化,根据太湖情况建立一个模拟湖泊生态系统模型,利用散点图、线性回归分析、数值逼近建立拟合方程等数学知识,对太湖中影响蓝藻水华暴发的这三个因素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蓝藻水华暴发气候因素建模求解问题分析在当今世界,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发生,仍然是在水体污染方面人们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在太湖和内陆的其他湖泊,现在是蓝藻水华的发生不仅仅是只在夏、秋两季了,而且也在逐步的向春、冬两季过度,个人认为这正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即全球变暖趋势。

蓝藻水华的暴发不仅会对湖泊中的水生动植物带来危害,致使其死亡,破坏湖泊中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且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特别是在夏季,湖泊中蓝藻水华漂浮在水面上,在风的推波助澜之下,都被吹到岸边,并且夏天温度高,经阳光的暴晒,蓝藻会自动分解、产生恶臭的气味,造成局部空气污染影响人们生活,还有的就是如果蓝藻水华在人们饮用水源头大量聚集、腐烂变异,造成水质恶化、变味,这样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饮水,带来疾病,给人你们造成极大的麻烦。

所以问题就产生了:怎样才能预防和抑制蓝藻水华的爆发呢?这就需要研究蓝藻水华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了!蓝藻【1】(或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生物,它们利用水作为电子供体,利用太阳能将CO2还原成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自由氧。

蓝藻的主要生存环境为淡水和海洋,它们能在咸水、咸淡水、淡水、冰冷或沸腾的泉水,以及其他微藻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繁衍,譬如蓝藻常常是岩石的裸露面和土壤中建立种群的先锋物种,它们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如吸收紫外线辐射的外鞘色素)增加其在相对暴露的陆地环境中是适应性,蓝藻具有在贫瘠的基质上生存的卓越能力。

蓝藻和蓝藻水华的发生机理

蓝藻和蓝藻水华的发生机理

三 湖泊藻类生态系统
unicellular
unicell branched
colonial
filamentous源自scum湖泊藻类季节演替规律
湖泊藻类季节演替
藻类生物量在初春由于低温和低光照,生物量 很低;
随着光照加强,以及地表径流的增加,硅藻生 物量上升
当水温度和光照时间增加,绿藻生物量上升; 蓝藻在温度较高时适宜生长
许多藻类还可以利用有机磷作为P源。通过酶的作用将 这些有机磷降解为无机磷,然后被植物吸收。研究比较多的酶 有碱性磷酸酶(Alkline Phosphatase,APA)。
第二部分 蓝藻水华
Microcystis aeroginosa
Source: Lake Erie Center, University of Toledo
本系统中把轮藻纲 (Charophyceae), 细绿藻纲 (Prasinophyceae) 等置于绿藻门。
二 蓝藻的主要特征
➢1.细胞壁由纤维素(内层)和果胶质(外层)组成,细胞外有 的具胶被或胶鞘。 ➢2.无色素体,色素均匀地散在细胞周围的原生质内。色素成分 主要为叶 绿素a、β胡萝卜素、藻胆素。 藻胆素是蓝藻的特征 色素,包括蓝藻藻蓝素(c-phycocyanin, C34H47N4O8)、蓝藻 藻红素(c-phycoerythrin, C34H42N4O9) 和别藻蓝素 (Allophycocyanin)等。 ➢3. 无细胞核,只具核质而无核仁和核膜。属原核生物,称为 蓝细菌(Cyanobacteria)
人类蓝藻毒素染毒途径
饮用水 湖泊休闲(亲水活动)
口服, 皮肤接触
洗澡
吸入, 皮肤接触
藻类食物片剂
口服
蓝藻毒素中毒事例

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 我们试图填补这一空白,通过15N天然丰度 (氮同位素)和15N示踪实验测试树种是否 在一个婆罗洲雨林显示差异吸收不同的化 学形式的N。 • 大多数树种的分布与土壤资源紧密相关, 导致森林的组成在沿土壤梯度中不同土壤 类型之间有着显著差异,从而产生高β多样 性
• 我们假设,在婆罗洲森林中土壤特异化可 能由于树种之间采取不同的N化学形态能力 的多样性而上升。 • 差异性吸收的氮素形态代表物种之间在资 源使用比率的变化,物种之间吸收N形态的 差异可能是一个促进高β多样性的机制。
李朝亮 201100140080
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机理 研究进展
马健荣,邓建明 秦伯强,龙胜兴
第 33 卷第 10 期 2013 年5 月
摘要:
• 蓝藻水华是富营养化湖泊常见的生态灾害,通过产生毒素、 死亡分解时使水体缺氧和破坏正常的食物网威胁到饮用水 安全、公众健康和景观,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 题,揭示其发生机理是进行防治的基础。 • 综述了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的主要假说和证据,主要分为环 境因子(营养盐、氮磷比、温度、微量元素、浮游动物牧 食、水文和气象条件等)和生理生态特性(伪空泡、胶质鞘、 CO2 浓缩机制、适应低光强、贮藏营养物质、防晒、产 毒素和固氮等)两个方面; • 评述了主要新理论,展望了今后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的研 究表明寻找一两个关键因子并不能阐明蓝藻水华的发生机 理。 现存的理论或假说尽管已经在蓝藻水华的防治实践 中产生重要作用,但仍然未能清楚地阐释其发生的客观规 律。
CO2 浓缩机制
• 蓝藻能高效吸收浓缩低浓度的 CO2,在细胞内积聚 比外界高几百到几千倍的 CO2 浓度 因此蓝藻不
• 仅能在低 CO2 浓度环境下能竞争,还能在蓝藻占 优势的情况下将 CO2 浓度降到自身仅能利用的水 平来确保其优势。

深度剖析蓝藻爆发原因与解决办法

深度剖析蓝藻爆发原因与解决办法

关于蓝藻水华(1)爆发蓝藻是池塘养殖的噩梦,每年因蓝藻爆发导致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可以说,藻类控制的第一关键是如何避免蓝藻爆发。

其实,一般养殖人员所说的蓝藻爆发在学术上应称为“蓝藻水华”,其关键问题是“水华”。

水华(Algae Bloom),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短期内大量繁殖、老化、大量积累于水面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池塘水华的出现表明藻类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池塘生态系统恶化甚至崩溃。

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据考证,大约在34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蓝藻能进行光合自养。

近代研究发现蓝藻没有细胞核、色素体、线粒体及内质网,且其细胞壁的主要组成也是粘缩肽,这些都与细菌相似,被归入原核生物,称为蓝细菌。

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老化形成水华。

蓝藻形成水华时,蓝藻已经处于濒死状态,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

长时间出现缺氧或亚缺氧状态,会使水体持续恶化,进一步破坏水质,水生生物窒息而亡,造成生态失衡。

而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某些有毒蓝藻死亡释放大量的藻毒素,使养殖动物暴发病害或中毒死亡!养殖户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蓝藻水华的出现是水质恶化的结果,不是水质恶化的原因!当然,蓝藻的暴发也加速了池塘生态系统的恶化,尤其是老化、死亡的蓝藻释放的藻毒素对所有养殖动物都有剧毒。

因此,应该从源头上防止蓝藻水华的出现(不要让水质恶化),而不是纠缠于蓝藻水华用什么药物能处理(没有一种药物能处理恶化的水质)。

一旦出现蓝藻水华,不是杀了蓝藻就完事,而是必须重建池塘生态系统。

虽然目前蓝藻水华大多归咎于水体的氮、磷和有机污染,但在池塘养殖过程中蓝藻水华的出现也不尽是富营养化所造成的。

有些水质属性本身就更容易生长蓝藻,但只要蓝藻不老化,不形成水华,不产生藻毒素,池塘中蓝藻数量的多少并没有任何问题。

想控制好蓝藻,避免老化和形成水华,必须了解蓝藻的特性。

产生蓝藻及其蓝藻水华的机理(内因、外因、原因、条件)

产生蓝藻及其蓝藻水华的机理(内因、外因、原因、条件)

产生蓝藻及其蓝藻水华的机理(内因、外因、原因、条件)蓝藻是藻类生物,又叫蓝(绿)藻。

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枯藻。

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

蓝藻水华是由蓝藻短时间的爆发性增殖产生的一种现象。

水体中蓝藻水华一般是多个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其发生机制和过程在科学界尚未弄清楚,因此现在还无法做到准确预测蓝藻水华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但水华作为蓝藻种群数量超常规积累的现象,其发展发生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水华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华发生的外因是影响蓝藻种群数量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内因则是蓝藻的生物学特性。

一、蓝藻水华发生的内因内因是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

蓝藻是原核生物,地球上最古老的光合放氧生物,形成于35亿年前,也是大气臭氧层形成的主要贡献者,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

蓝藻特殊的生理生态特征,适合在高温环境和强光环境下生长,代谢水平极低;主要捕光天线为藻胆蛋白,能更有效的利用光能。

形成水华的蓝藻多数具有伪空泡,这有助于其在水体中的垂直移动,特别是分层水体。

这种伪空泡是有许多内空的蛋白膜小体构成,形成了气体载体从而具有悬浮能力,通过光合作用调节蛋白膜小体中的蛋白含量,从而调节其悬浮能力。

二、蓝藻水华发生的外因外因与水体的性质有关,可以是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生物对营养盐浓度升高的响应,而水华则是富营养化过程最为明显的表征。

因此,蓝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浓度是蓝藻水华发生的最重要的化学因素。

当水体中总磷(TP)浓度超过100微克/升,发生水华可能难以避免;总磷浓度低于50微克/升时,水华发生的概率大为降低;总磷浓度低于30微克/升时,发生蓝藻水华的概率就很小。

氮磷是淡水藻类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当水体中磷质量浓度较高时,氮的质量浓度就相对较低,这时由于多数丝状蓝藻具有固氮能力,因此容易形成丝状蓝藻水华。

蓝藻具有的伪空泡有助于藻类上浮,占据光照条件较好的空间位置,对其他藻类形成竞争光的优势。

国内蓝藻水华的成因和防治策略

国内蓝藻水华的成因和防治策略

查文献,介绍一下国内湖泊蓝藻水华的成因与防治策略1课堂发表均限时5分钟,ppt宜直观简洁,原则上以不超过9张为宜;2文献介绍中的技术细节可略,说明其原理及方法即可,对暂难找到中译的专业词汇可直接保留原文;参考文献:孔繁翔, 马荣华, 高俊峰,等. 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预测和预警的理论与实践[J]. 湖泊科学, 2009, 21(3):314-328.马健荣, 邓建明, 秦伯强,等. 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3, 33(10):3020-3030.吴庆龙, 谢平, 杨柳燕,等. 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的基础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11):1115-1123.孔繁翔, 高光.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J]. 生态学报, 2005, 25(3):589-595.崔慧荣. 浅析湖泊蓝藻水华的预防预警措施[C]// 湖北科技论坛. 2013.思路:湖泊蓝藻水华现状——水华形成过程(四阶段理论)——成因(外因、内因)——水华预防预测——水华治理国际经济发展合作组织(OECD)将这种“水体中由于营养盐的增加而导致藻类和水生植物生产力的增加、水质下降等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使水的用途受到影响” [1]的现象定义为湖泊的富营养化蓝藻水华有多种相近似的定义[5-6]。

目前大多数学者普遍认同蓝藻水华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大量增殖,水体中叶绿素 a 浓度超过 10mg /m3或藻细胞超过 1.5 × 107个/L,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或有恶臭的浮沫[7]。

我国报道的发生水华的蓝藻共 26 种,其中微囊藻属 10 种,鱼腥藻属( Anabaena) 12 种,拟鱼腥藻属( Anabaenopsis) 、束丝藻属( Aphanizomenon) 、浮丝藻属( Planktothrix) 和拟浮丝藻属( Planktothricoides) 各 1 种;国外记载了约 89 种[8]。

蓝藻水华的爆发机制及控制对策研究

蓝藻水华的爆发机制及控制对策研究

蓝藻水华的爆发机制及控制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介绍以太湖为例的蓝藻水华的爆发机制及控制对策。

文章简述了蓝藻的构成及对蓝藻水华的定义;从内外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引起蓝藻爆发的原因;详述了如何以控污截源、生态修复、流域管理等手段控制蓝藻水华的持续爆发;并概括了蓝藻水华对当地水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及如何有效利用蓝藻水华。

关键词:太湖,蓝藻水华,爆发机制,控制对策1.蓝藻1.1基本特征1)细胞壁由纤维素(内层)和果胶质(外层)组成,细胞外有的具胶被或胶鞘。

2)无色素体,色素均匀地散在细胞周围的原生质内。

色素成分主要为叶绿素a、β胡萝卜素、藻胆素。

藻胆素是蓝藻的特征色素,包括蓝藻藻蓝素(c-phycocyanin, C34H47N4O8)、蓝藻藻红素(c-phycoerythrin, C34H42N4O9) 和别藻蓝素(Allophycocyanin)等。

3)无细胞核,只具核质而无核仁和核膜。

属原核生物,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4)同化产物主要是蓝藻淀粉(Cyanophycean starch)。

1.2繁殖方式主要为营养繁殖和孢子繁殖,未发现有性繁殖,可产生的孢子有:内生孢子、外生孢子、厚壁孢子(休眠孢子)、藻殖孢。

营养繁殖常见为细胞分裂,特殊为藻殖孢繁殖。

(1)段殖体是蓝藻藻丝上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的胶质隔片(凹面体)或由间生异形胞断开后形成的若干短的藻丝分段,又称藻殖段或连锁体。

图1 繁殖方式图(2)厚壁孢子系由普通营养细胞增大体积,积累丰富营养,然后细胞壁增厚而成。

厚壁孢子有极强的生命活力,能在不利环境条件下长期休眠。

(3)异形胞是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

具有异形胞的蓝藻能固氮,当水中氮缺乏时,异形胞的数目显著增加。

2.蓝藻水华蓝藻水华指淡水水体中蓝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绿色的一种现象。

蓝藻水华形成的机制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蓝藻水华形成的机制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蓝藻水华形成的机制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近年来,蓝藻水华成为了水体污染治理的一个热点问题。

蓝藻水华不仅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存在潜在风险。

因此,对蓝藻水华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控制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蓝藻水华的形成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过高,会促进蓝藻的生长繁殖,从而形成水华。

此外,夏季高温天气,水温升高,也会促进蓝藻的生长繁殖。

此外,流域面积的变化也会影响水华的形成,流域面积大的水域,往往更容易出现蓝藻水华。

二、蓝藻水华的危害蓝藻水华的形成不仅会使水体变得浑浊不清,而且还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物质,如蓝藻毒素等。

这些物质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同时,人们如果长期饮用含有蓝藻毒素的水,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胃肠炎、脑水肿等。

因此,对蓝藻水华的治理迫在眉睫。

三、对蓝藻水华的治理方法对蓝藻水华的治理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控制蓝藻水华的形成。

这需要从源头上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的输入,减少流域中的污染源,降低水体营养盐的浓度,从而减少蓝藻的生长繁殖。

其次,对于已经形成的蓝藻水华,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理。

物理治理:物理治理主要是利用人工或机械等方式将蓝藻水华集中,然后再进行吸收、过滤等方式进行处理。

不过,物理治理方法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化学治理:化学治理主要是通过投放化学药剂来抑制蓝藻的生长繁殖。

不过,这种方法的副作用比较大,会对水体中的其他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生物治理:生物治理主要是利用一些对蓝藻具有天然或人工抑制作用的微生物、植物等进行治理。

这种方法比较符合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效果也比较好。

综上所述,蓝藻水华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对其治理迫在眉睫。

在治理蓝藻水华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治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水华 蓝藻

水华 蓝藻

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因为微生物以无与 伦比的生长速度和多种代谢途径而成为治理蓝藻水 华污染的先锋,尤其是由多种微生物菌种组成的有 效微生物菌群(EM菌),相对于其他单一菌种来 说在污染物的矿化和生物净化循环方面更具优势, 通过营养竞争等途径在控制蓝藻暴发和构建健康平 衡的水生生态系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控制对象
亚硝酸氮浓度 硝酸氮浓度
PO3 -4 -P浓度
无论是是与我们最接近的“水华”还是 赤潮,发展到如此严重地步,再一次向人们 发出警告。再不治理水污染,中国人民将连 水都没有喝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对工农业废 水排放的管理力度,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处 理能力,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减缓水 体的富营养化,并力求逆向演替(即从富营 养转为中营养和贫营养)。
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传统处理方法
❖ 物理方法
隔离法、超声波破碎法、电磁波处理技术
❖ 化学方法
除莠剂直接杀灭法、絮凝剂沉淀法、天然矿物絮凝法
❖ 生物方法
营养物质竞争法、生物捕食法、生物排斥技术
先探进索技技术术
❖ 小球藻USTB-01 ❖ 罗非鱼 ❖ 有机微生物菌群
采用一种具备光照自养和无光照异养双重生长能力的小球藻USTB- 01, 在异 养培养阶段获得可高效吸收磷的超高细胞浓度小球藻USTB-01, 然后按不同比例 投加于围隔水体中, 控制蓝藻水华和去除水体氮磷的效果。结果表明, 投加小球 藻USTB- 01后能够明显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与发展, 与非小球藻相比, 按照水体 体积千分之一投加小球藻液后, 不仅可以持续降低蓝藻颗粒质量分数达47% 左右, 而且可以快速降低水体中的磷浓度。因此, 对于一水体按照水体体积千分之一投 加小球藻U STB- 01后, 在5天以后水体清澈, 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水华的成因及防治分析

水华的成因及防治分析

2.4 其他因子 除上述三大因子外,水体pH 值、沉积物内源释放 等因素也会影响藻类生长和水华暴发,对此也有一 些相关研究[16-18]。张军[19]以广东某水库为研究 对象,人工模拟藻类水华现象中pH 值的变化,发 现水体pH 值与藻类数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刘春光[20]利用水族箱模拟微宇宙系统研究了藻类 在不同pH 值和曝气条件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结 果显示在pH=8.0-9.5 范围内,pH=8.5 时藻类生 长状况最好,pH=9.5 时生长最差,人为改变pH 值使其远离8.5 能够抑制藻类生长。另外,曝气不 能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昼间曝气甚至还有明显 的促进作用。是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中最为棘手而又 代价昂贵的难题。
防治措施
1. 政策措施 严格控制水域周边兴建氮肥厂和磷肥厂及氮磷排放 量大的其它化工企业。大力推广和应用生态农业技 术,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尽快出台禁用含磷 洗涤剂的政策,以减少入库TP 排放。政府应该制定 保护库区环境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库区环保产业, 在税收、许可、政府投入等方面支持环保产业的发 展,同时制定一些相应的环保科技发展政策,大力 支持各种实体开展如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 水库漂浮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等一系列的库区环 保科技攻关研究,确保三峡水库的长治久安,持续 发展。
2.2 水温在光照适宜、高营养盐的பைடு நூலகம்体中,较 高的温度对铜绿微囊藻成为优势种有明显的 促进作用,进而影响微囊藻水华的形成。蓝 藻最适温度范围是 25—35℃,对高温的耐 受性要强于其它藻类
2.3.流量 流量既影响水质,同时又是水体流速的决定 因素。流量的增大有利于水中有机物、氮、 磷等营养物质的稀释,从而藻类的比增长速 度将会减小,有利于控制藻华的发生。现阶 段有关水量对藻类生长的研究不多,多数都 是模拟水量的变化对水质的研究.也就是限 制藻类生长的营养盐因素的研究。

国内蓝藻水华的成因和防治策略

国内蓝藻水华的成因和防治策略

蓝藻水华防 治应该遵循 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的理念。
参考文献
孔繁翔, 高光.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 考[J]. 生态学报, 2005, 25(3):589-595. 马健荣, 邓建明, 秦伯强,等. 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3, 33(10):3020-3030. 孔繁翔, 马荣华, 高俊峰,等. 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预测和预警 的理论与实践[J]. 湖泊科学, 2009, 21(3):314-328. 裴毅, 黄维, 陈飞勇,等. 蓝藻处理机的设计及除藻效果试验[J]. 农 业工程学报, 2009, 25(4):130-134.
3微量元素 实验证明蓝藻比真核微藻需要更多的微量元素。
当铁的浓度在0.1—1.0mg/L时,藻类开始从绿藻向蓝藻演替;铁是 固氮酶的组成要素之一,因此是固氮蓝藻的基本元素。
成因——环境因子(外因)
4水温
Robats和Zohary认为蓝藻水华的发生主要是由水温升高引发的。
5水文条件 6气象条件
随着温度的升高,藻类群落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蓝藻在19.5℃ 以后占优势。
感谢观看
by 阳敏 2015级海洋资源与环境
污染。 (外因)控制营养盐 ✓ 首先必须控源减排,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对流域进行综
合调控,减少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物理方法除藻 ✓ 传统打捞方法 ✓ 一种新型除藻机械——利用压力破坏蓝藻细胞内伪空泡
资源化利用蓝藻 ✓ 使蓝藻成为经济藻类,如利用蓝藻的高生物量生产生物柴

综合运用多种监测预警技术
总氮和总磷分别超过0.5 mg/L和0.02 mg/L,就可能暴发水华。
2总氮总磷比 水体中总氮总磷比N:P也会显著影响着浮游植物的种群组成。

水库蓝藻“水华”的暴发成因及防治措施

水库蓝藻“水华”的暴发成因及防治措施

水库蓝藻“水华”的暴发成因及防治措施作者:刘佳汤瑜来源:《名城绘》2020年第09期摘要: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的藻类、浮游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灾害性的生态现象。

随着近年来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水体发生水华。

本文主要对诱发水库暴发蓝藻水华的成因和控制蓝藻水华大量暴发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库蓝藻;水华;防治经济的突飞猛进伴随着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增加,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空间经受着强烈的考验。

而当今污染体现最为严重的是淡水湖库中的“绿潮”和海水中的“赤潮”,而绿潮即所谓的蓝藻死亡时会释放微囊藻毒素,对生态环境和人的生产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威胁人类饮用水安全,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暴发蓝藻水华后的危害蓝藻大量繁殖常见于夏天,当蓝藻暴发时,其快速生长、死亡后会在水体表面或水体中聚集形成一层蓝绿色悬浮物,即称为“水华”,也有人称为“绿潮”。

污染水源,导致水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较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大量死亡的蓝藻尸体分解时消耗氧气,造成鱼类窒息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含有大量微囊藻毒素,对动物的肝脏等器官会造成严重损害,是肝癌的主要诱因,2诱发水库暴发蓝藻水华的成因2.1 外部成因随着夏季的来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十堰市以晴朗、无风的天气为主,另外夏季季节性水库水位下降,水库尾区河道狭窄,水体交换不畅,局部水域的水体流动性差,水库水流速度<0.5m/s,易于藻类的聚集。

加之气温升高、光照充足,促进藻类大量繁殖,易发生水华。

2.2水体中的氮、磷(N、P)比例失调,易暴发蓝藻N、P比例在水体中达到7∶1是浮游植物正常营养盐的需求比例。

一般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N∶P达到10∶1乃至20∶1。

在蓝藻大量生成时,此时增加水中P的含量,蓝藻就会进一步疯长。

调整N∶P的比例,只有在蓝藻未大量生成之前,调整P的含量可以预防蓝藻的大量生成。

蓝藻水华污水处理的挑战与应对

蓝藻水华污水处理的挑战与应对

开展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
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
03
核心竞争力。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 蓝藻水华污水危害的认识,增强
环保意识。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鼓励企 业和个人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源
头上预防蓝藻水华的发生。
建立环保公益组织,推动社会各 界参与蓝藻水华防治工作,形成
02
蓝藻水华污水处理面临的挑 战
污水处理技术的局限性
01
02
03
技术更新滞后
当前污水处理技术难以满 足日益复杂的蓝藻水华处 理需求,技术更新速度滞 后。
处理效率低下
现有技术对蓝藻水华的去 除效率较低,无法有效解 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技术适用性不足
不同地区、不同水质条件 下的蓝藻水华需要不同的 处理技术,现有技术适用 性有限。
设施分布不均
设施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存在设施过于集中, 而其他地区则缺乏设施的现象。
设施维护不善
部分地区设施老化、维护不善,无法满足蓝藻水 华处理的需求。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生态影响
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如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影响水质等。
异味污染
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异味,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
美国的“清洁水法案”
美国政府通过实施“清洁水法案”, 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投入 ,同时强化排放标准的执行和监管, 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际经验的借监管力度,确保达标排放,同时加
强蓝藻水华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
推进技术进步
02
鼓励研发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和蓝藻水华防治技术,提高处理效

太湖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研究

太湖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研究

太湖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研究一、内容简述太湖蓝藻水华是近年来我国太湖地区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对太湖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了解太湖蓝藻水华的分布、变化和严重程度,本文采用遥感技术对太湖蓝藻水华进行了监测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太湖蓝藻水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然后详细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太湖蓝藻水华监测中的应用,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等。

接着本文分析了太湖蓝藻水华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大范围、高密度分布和季节性变化等特点。

本文结合实际数据,对太湖蓝藻水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太湖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A. 研究背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太湖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其中蓝藻水华是最为突出的一种。

蓝藻水华是一种由蓝藻类植物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其生长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太湖地区蓝藻水华的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给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对太湖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监测手段,具有实时、动态、高时空分辨率等特点,能够有效地反映地表生态环境的变化。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的研究,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数据源单算法不够精确等问题。

因此开展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研究,对于提高太湖蓝藻水华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B.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太湖地区的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蓝藻水华的发生频率逐年上升,对太湖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开展太湖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模型,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通过对太湖地区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揭示蓝藻水华的发生规律,为政府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探讨太湖地区蓝藻水华与气象、水文等环境因素的关系,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水体蓝藻水华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水体蓝藻水华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水体蓝藻水华的成因及控制措施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异常增殖形成水华,使水体腥臭难闻,溶解氧减少,大量鱼类死亡,严重影响了水体的功能,改变了水生态环境,危害到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许多水体已受到富营养化的严重威胁,且水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因此,认识藻类水华的形成原因,并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1.蓝藻水华的成因(1) 营养物质与藻类水华丹麦著名生态学家Jorgensen 指出浮游藻类的生长是富营养化的关键过程,着重研究氮、磷负荷与浮游藻类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总磷、总氮等营养盐相对充足,能给水生生物( 主要是藻类) 大量繁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导致浮游藻类( 或大型水生植物) 爆发性增殖。

通常认为总氮的浓度超过0.2 mg /L,总磷的浓度超过0.02 mg /L 是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发生浓度.美国EPA 建议总磷浓度0.05 mg /L,正磷酸盐浓度0.025 mg /L 是湖泊和水库磷浓度的上限。

天然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本身的原生质,临界的氮磷比按重量计为7:1,当氮、磷比小于7∶1 时,氮将限制藻类的增长,否则,磷则可认为是藻类增长的限制因素。

(2) 气象因素在营养物质充分的条件下,光照强烈、水流缓慢、适合的水温最适宜藻类生长,其产生的污染有较强的空间差异性。

(3) 水生食物链失衡从本质上来说,水体藻类暴发是水中营养物质过剩导致生物物种失衡的过程,是一个环境改变而导致的生物过程,要更多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虑。

自然水域中存在水生食物链,各能量层次的生物通过捕食关系而紧密联系,相互间的影响也更大。

如果食浮游生物的鱼类数量减少或能力降低,将使水藻生长量超过消耗量,平衡被打破,发生富营养化。

该理论说明营养负荷的增加不是导致营养化的唯一原因。

因此,可以说水生食物链的结构失衡,是水体局部反复暴发蓝藻水华的关键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体的pH值:蓝藻生长最适宜的pH值在6.5-9之间。
2.水体的温度:蓝藻生长较快的水温范围在20-30℃之间。
3.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蓝藻生长所需的溶解氧含量通常在5-10 mg/L之间。
4.水体的流速:水体流速较快时来自蓝藻的生长会受到限制。5.水体的悬浮物含量:蓝藻生长所需的悬浮物含量通常在5-20 mg/L之间。
蓝藻水华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为了有效防治蓝藻水华,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蓝藻水华是海洋或淡水中蓝藻群落的快速生长和繁殖,导致水体呈蓝色或青绿色。这种生长现象通常是由于水体中的氮和磷的含量增加而引起的。蓝藻水华会对水生动物和植物造成危害,并使水质变差,不能供人饮用。
2.水体深氧化:通过臭氧、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对水体进行深氧化处理,可以抑制蓝藻的生长。
3.水体抽提:将水体中的蓝藻通过吸氧机或其他方法抽提出来,从而减少蓝藻的生长。
4.水体添加生物防治剂:通过添加一些特定的生物防治剂,如鱼类、螺类或蚯蚓,可以抑制蓝藻的生长。
5.水体添加植物:通过添加一些生物吸收蓝藻的植物,如菊花、荷花等,可以抑制蓝藻的生长。
2.光照条件的变化:光照是蓝藻生长的重要因素。当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底物较少时,光照会更加充足,这有利于蓝藻的生长。
3.水温的变化:水温是蓝藻生长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蓝藻生长较快的水温范围在20-30℃之间。
4.水体流动的变化:水体流动会影响蓝藻的生长。当水体流动较快时
,蓝藻的生长会受到限制。
蓝藻水华的环境特征包括:
为了有效防治蓝藻水华,应采取以下措施:
1.减少氮和磷的排放:通过改善工业排放、农田施肥和污水处理的技术,减少氮和磷的排放,降低蓝藻的生长。
2.改善水质:通过减少水体中的悬浮物和底物,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降低蓝藻的生长。
3.控制水体流速:通过改善水体的循环和水体的流速,减少蓝藻的生长。
4.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蓝藻的生长。
5.水体混凝、水体深氧化、水体抽提、水体添加生物防治剂、水体添加植物等措施也可以有效地抑制蓝藻的生长。
蓝藻水华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除了采取上述措施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防治措施:
1.水体调节剂的应用:通过添加某些特定的化学试剂,如氧化铁、硫化钠或硫化铝,可以有效地抑制蓝藻的生长。
2.水体生物防治剂的应用:通过添加某些特定的生物防治剂,如抑菌剂、杀菌剂或除藻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蓝藻的生长。
3.水体添加植物的应用:通过添加一些生物吸收蓝藻的植物,如菊花、荷花等,可以有效地抑制蓝藻的生长。
4.水体的生物处理:通过使用特定的生物处理方法,如生物过滤、生物深氧化或生物吸氧,可以有效地抑制蓝藻的生长。
蓝藻水华对环境和人类有许多负面影响。蓝藻水华会使水体变质,对水生动物和植物造成危害。此外,蓝藻水华还会导致水质变差,不能供人饮用。蓝藻水华的防治措施包括减少氮和磷的排放、改善水质、控制水体流速和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防治措施:
1.水体混凝:通过加入化学试剂或生物菌群,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凝结成团,沉淀到水底,从而减少蓝藻的生长。
上述措施均可以有效地抑制蓝藻的生长,但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综合应用。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蓝藻水华
蓝藻水华是指海洋或淡水中蓝藻群落的快速生长和繁殖,导致水体呈蓝色或青绿色。蓝藻水华是由于蓝藻的爆发性生长和繁殖导致的。这种生长现象通常是由于水体中的氮和磷的含量增加而引起的。
蓝藻水华的形成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氮和磷的含量增加:氮和磷是蓝藻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当水体中这两种养分的含量增加时,蓝藻的生长速度会加快。氮和磷的来源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如工业排放、农田施肥和污水处理厂的排放,也可能是自然因素,如冰雪融化和河流的输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