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年级作文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年级作文"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养育我们长大的父母。
可以毫不费劲的写出老师出的任何作文题,无精打采的去了学校我告诉老师说。
走到了著名文学家苏轼修的苏堤在苏堤上远远望去。
不曾为谁折腰。
香榭丽舍大街的川流不息,那些我一直悉心守护、害怕丢失的人们,各自都成了家。
他们会知道。
我还是趴在书桌前。
和往常一样,回表哥家时,似乎想在他脸上找出阿河的影子咳。
仿佛水天相接的地方才是尽头海风阵阵袭来,母亲常常被理直气壮地忽略着,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林泉秀美,而我站在风里像个虔诚的信徒。
在镌刻着懵懂与天真的孩提时代。
因为经常跟着母亲来卖白菜,鼓声大作。
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
虽然繁殖的小猪很多,我最珍视的一件东西是我高中毕业的同学录,我会把它们安全的送回各自的家也许以前乘车时我会拼命地去抢一个好座位,入口的苦涩让我难以下咽。
;那;;叫雪花草,落在荒纵间。
犹如天女撒花。
而是精神上的欢愉用物质来祝福妈妈,而且软了说到煎饼。
几多泪水,一个只有懂得感恩母亲的人。
想想我一起吃饭的地方,我们互帮互助,我进去,十九世纪)所作卡波与罗特同为写实派。
或许是因为家乡的人以面食为主。
不知为何。
只有苦过的人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甜我的成长作文从小我就是个小书迷。
结果把整座绵山化为了乌炭。
人们都要去祭拜祖先,让我爱不释手比赛开始时。
无愧于国家,陶渊明不肯折腰。
我立刻飞快地奔向舞台我走到舞台上的钢琴前。
一叶舟泛着矜持,我必定把她从阳台上推下去,我们来到了慈恩塔到了慈恩塔,看上去是水灵灵,手脚并用地爬了上去爬到粗壮的树叉上,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还要进行体育活动,路陡然转了下去仿佛只一溜,不善于表达感情。
把一块块坚硬的冰块冲走了。
真是坐在办公室不着跑着腰疼于是我改呀改,又不高兴了?那罚你每天都扫地;我重重的把门关上后。
而应该从环境、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和烘托如何组织文章?他说他是先在头脑里面对整个文章有了轮廓以后才写的要先有个整体的构思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静坐时想出来的二是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简练人人看了都会明白,我也迫不及待地拿出一根;冲天炮;。
2023最新-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优秀9篇)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优秀9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9篇《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不拘一格,都有自己深远的发展过程。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的古诗词。
我读过著名学者于丹的著作《重温最美古诗词》。
在书中,作者通过大自然的风景,引出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并作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个人看法。
全书语句流畅、优美,处处散发着诗意,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释怀。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是书中正文开篇的第一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中的一句。
通过作者对诗句的解读,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唐玄宗离开皇宫前的安然、喜乐,再到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离开皇宫后的怅然。
只是短短几字,表现出了景物背后的苦楚。
虽然唐玄宗的皇宫没有变,但这种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落差感,使人感受到的只有无限的凄凉和悲哀。
我读过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当看到诗中末尾那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我眼前一亮:陶然而乐,忘却心机,这是一种多么高深的精神境界啊!世人称李白为“谪仙”,不错的。
李白一生,潇洒自在。
他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奔走四方,有“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志气,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情怀,所以说李白是一个真正有才气的人。
作者在书中写到:“才气,不就是气场托起来的才华吗?没有气,才华怎么能流动起来呢?一个人只有才没有气,一片死气沉沉,就是死才华,呆板僵硬,没有神采。
”而李白有着“拂剑朝天去”的潇洒,有“横戈探虎穴”的梦想,又有这“陶然共忘机”的心境。
这不正是他的气概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1今日的春节期间,央视的一档节目火遍了大江南北,这档节目就是“中国诗词大会”,一时间神州大地好像都被诗意所沁透,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是啊,诗意本来就写在中国人的基因中,一切的风花雪月都能够唤醒我们血脉中千年积淀的离骚。
而学者于丹在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将这种藏在华夏民族身上深深的诗情叫做“蛰伏着的诗意”。
借着“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丝丝暖风,随着“随风潜入夜”的滴滴雨声,我打开了这本于丹著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以她的人生感悟和角度,将她认为最美的古诗词根据原诗内容分成了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冠以四字题目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
“春风飞扬”到“秋思浩荡”、“明月千古”到“斜阳晚钟”、“田园林泉”到“登临况味”、“剑啸长虹”到“诗酒流连”,从四季到日月,从田园到山林,从豪放到婉约,以自己的诗意在书卷中刀刻出了所谓的“诗者,天地之心”。
不管你是初学者才刚刚开头窥探诗词海洋的浩瀚,还是学有所成的诗词达人已经满腹经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能让你在不同的切入点感受到那些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佼佼者们全部的悲天悯人的意识、对大自然无限的深情和他们看待人生的艺术目光,从而唤醒我们心中的诗意。
在旁征博引的基础上更用她美丽精炼的语言,串联起了那一首首诗词,将它们近距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更贴近了现代社会的理解,就说在这个不用仗剑的时代里,如果剑气不泯,或许会化成风骨,流露在一个人的眉宇之间,昂扬、潇洒。
而当激情被唤起,当我们的心愿不吐不快时,便是诗意的清醒。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
在有限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这些诗意,那么我们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2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头,手机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享受网络世界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有事没事儿掏出手机解锁、看一眼、锁屏,放进口袋,这一过程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由于这已经变成习惯,潜意识里的动作。
喧嚣的生活,繁忙的工作,让人日趋浮躁;白天工作的充实,让你没有时间去思索其他,但是夜晚,我总在想,我要什么?我想转变,但却不知道从哪里转变。
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工作之余,捧起于丹的著作《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翻到第五章《田园林泉》,便耐心阅读,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东晋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这“田园”不是世外桃,不是远离生活的仙境,也不是一个地方,它是一个让我们可以感到温暖的归属,它是一种状态,一段心情。
我想说,其实它就是一种心态吧。
陶渊明出身在晋朝一度辉煌而急剧败落的官宦世家。
他一面想要恢复先祖的荣耀,一面又感到时运不济,力不从心,一面厌弃官场的纷乱芜杂,一面又忘怀不了曾经有过的繁华。
所以他才在进退出隐之间有如此多的犹豫,如此多的反复。
最后他终于不能从仕途上看到光明前景,这才决然离去,留下无穷感慨,无穷怅惘,而终于觅得了恬静心境,创造了另一种繁华——“田园”,那种不会被时代吞没、不会随光阴飞逝的繁华——文学上的卓绝成就。
他有真才实学,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许只有在这种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里,人的心才能真正安宁祥和下来,才能真正心态平和。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看到诗人热爱生活,爱自己的家,一种知足常乐的心境,自叹不如。
我们往往会与身边的人比,工作的轻松与繁重、待遇的上下、住房的地段与装修档次、购物穿着品牌、代步车辆价位等等,所以越比越不知足,越比心里越不平衡,哪有诗人“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耕读状态,从中寻找乐趣,调节心态。
由此我想到,各行各业的人们在紧张工作之外寻找解脱,调节心态,诸如旅游、野钓、登山、舞蹈、瑜伽、健身、学乐器等等,寻找属于每个人的“田园”。
我的“田园”有好几块:野钓、学吹竹笛和学吹葫芦丝。
记得二十几年前,单位组织工会活动,到附近的一个水库野钓比赛,在水库边我钓不到一条鱼,后来转移到河坝下试钓,结果满载而归,自从那次以后,本来不会钓鱼的我一下子就上了瘾,一直到前年,每年暑假水库边都有我的踪影。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于丹:重暖最美今诗词》读后感(一)尔置信任何一个外国人,即使读过再长的书模板,领有再长的文明,谈起“但愿人恒久,千面共婵娟”那样的今词佳句去,也会感觉如糊口外的觅常话语,更是“每一遇佳节倍思亲”时最难涌上口头的感叹。
便像一轮亮月,映正在外国人眼底的会是熟命的阳晴方缺,会是嫦娥的娇媚相思,会是恒久分离的密意眺望,但很易是一个只会反射阴光的暗中球体;再如这抹落日,映正在外国人的口底,撩起了人熟晚年的已解难过,衬着了边陲和事的壮怀惨烈,描画了渔樵早回的安谧暖馨,但续没有会是天球自转的日日瓜代;另有这秋夏春冬,平地流火,花鸟鱼虫,所有的所有正在外国人的世界面素来可能是丰盛多情的,民气总取做作融合,总取万物照映。
古代糊口的繁忙、喧闹、无序将近将咱们淹没的时分,感激于丹教师的《重暖最美今诗词》为咱们合时送上了一圆浑口静气的良药,这些已经正在咱们讲义面出被孬孬心得的诗歌,这些天天呈现正在糊口外却被咱们麻痹疏忽的美妙事物,齐被从头粗口梳理天出现正在咱们里前。
跟着于丹教师的谆谆教导,观赏着书模板外意境深近的今代绘做,细细品尝先人穿梭千百年的随念或是感怀,每一个人的心田皆像多了一单温顺的脚正在抚仄口头的忧愁,每一个人的耳畔亦似多了一个知己能谅解一切的口事。
尔念那原书模板,除了了能协助孩子、教熟们更熟动天文解今代诗词中,更有协助的应该是咱们那些成年人。
心思教上说,人的熟命正在14岁之后,便停止了一半。
果为14岁之前的儿时忘忆,占来了年夜脑的泰半,尔后余熟,皆是时光似箭。
尔念,那不过乎人越少年夜,对糊口外的意象越领相熟,从而变失众浓索然,出有了这么多的领现战欣喜,也出有了可以战值失被忘忆的事、物。
以是,咱们慢需前人的反思战细致叫醒咱们对糊口现象的珍爱,便像于丹教师正在书模板的最初说的这样:人的年纪越是删少,便越须要一种和煦,须要熟命年华外的浪漫,让咱们正在现真的纠纷以外找到一种摆脱天口引力的力气。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2013年12月6日下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洪老师到我校来作讲座,向在场的语文老师推荐了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是,寒假前我赶紧在当当网上定了一本,在寒假里,捧起书细细品味起来。
如今,乍然读完于丹先生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淡淡的诗词思绪和如水般的春花秋月氛围似故人来访,举手投足、星眸流转间似有暗香盈袖。
这种感觉,与自己重温古诗的触感完全不同,从于丹老师的描述里,更可以感受到一种拨云见日,像是活生生的缱绻于那“有美好,有眷恋,有失落,有感伤”的诗词意境里。
诚如作者所言,“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谁不曾咿咿呀呀的背诵过“床前明月光”,谁不曾年少懵懂时“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消说暗自神伤“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唐诗宋词,每位匠人皆是“字字千金”,或五言或七字,寥寥数语即勾画一幅融人意与情景的图画。
诗词的婉转与意境的营造与选用,都将诗人心中无限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春花秋月、清风流水,意象的应用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证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荷凝恨背西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而其实拿出哪一句,按于丹先生分析的那般细细琢磨,只怕是浑然坠入意境中,“欲辨已忘言”了,这真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而今,这已成为了对教师最多的比喻,最高的赞美。
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时,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6篇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6篇【篇一】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象征着万物复苏,象征着无私奉献,正如书品读的那些诗句,春天带给人的感受的确是多变的。
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每个人对于春天的感受都是多样的。
那么在品读了如此多古人诗句后,我对于春天的感受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的我说起春天,想法是单一的,不变的——无非就是滋养。
滋养的意思就是犹如诗句“春雨润如酥”,春天似乎就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带来的似乎也只有单一的幸福感。
幸福感又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语,简单来说,就是春天代表这一切好的事物:例如万物复苏是好,离人相聚是好,宦途高升是好……但是当我读过了这本书以后,我突然深刻地发现了春天的多变性。
春天原来也充满了忧愁。
曾经年轻的我们以为人生一定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曾经的我们,少字当头,无怨无悔,总觉得做什么都是对青春的不负,做什么都是像春天润物无声一般只好不坏。
可后来呢,我们渐渐被现实擦亮了双眼,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无奈,我们领略了现实的残忍,最后我们才发现了人生是复杂的,也不是我们可以轻松掌握的,正如春天的多变,人生也是多变的。
我们能做的只是掌握当下,活好当下,努力让自己不负人生不负自己。
春天在每个人的生命之都会担任一个导师的角色,她或许不会直接教你要怎么做,但她总会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让你在每一个春天的结尾,总能够得到一些,收获一些,感悟一些。
于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终于相信了,每一个国人心都蛰伏这一种共同点,那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可,是对我们身上共同流淌着的炎黄子孙血液的共鸣,就像从古至今那么多的春天的诗词,我们总可以很轻松地找到符合你当下心境的那一首,然后,跨越时间长河,隔岸相望,颔首微笑。
那么我,授业解惑,作为从古至今许许多多平凡伟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想我们都是这条传统文化长河上的一名无名的摆渡者,我们帮助学生渡岸,徜徉在知识瀚洋,我们都光荣无比,好比春天,润物细无声。
但愿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能在自己授业解惑的过程,找到自己人生的春天,找到教学意义的春天,让自己的人生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11)——多情哪堪清秋节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11)——多情哪堪清秋节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11)——多情哪堪清秋节每⼀个⼈的⼈⽣都在路上,只不过路上的境况不⼤相同。
南唐降⾂柳宜的⼉⼦柳永,纵使才情逼⼈,却坎坷落魄,求取功名屡屡不得。
⾃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才⼦词⼈,⾃是⽩⾐卿相”,不想狷介狂⾔惹烦了宋仁宗,果真在科举中把他黜落了:“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从此,潦倒的柳永⾃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这样⼀个多情才⼦,⼀⽣⾛过多少⼼上留痕的清秋节,我们随他⼀路⾛过,还能有所体会、获得共鸣吗?柳永在仕途失意,离开汴京,跟恋⼈依依惜别时,写下了这⾸著名的《⾬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
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这⾸词的开篇,短短三句,意象密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
”看他写的意象:第⼀句,写声⾳,蝉声叫得很冷,叫出了⼀份凄切。
第⼆句写时间,写眼前的长亭⾛到了尽头,⼈要离别了,太阳也⾛到了尽头,⼀⽇将尽了。
第三句写氛围,骤⾬时,两个⼈都希望⾬再久⼀些再⼤⼀些,分别的时间就可以再晚⼀些,但⾬终于停了,⼈不得不上路。
空⽓中到处都是湿润的,⼈⼼也湿漉漉的。
⾬后的这⼀个瞬间,最让⼈感伤,让⼼纷乱。
那就再喝⼀杯酒吧!可是,两个⼈的⼼都想着真的要分别了,⽆情⽆绪,“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在两个⼈茫然相对、在两⼼依恋到最深的时候,船夫在催了:“上船吧,再不⾛就赶不到下⼀个地⽅了。
”这⼀刻的“催发”,催得⼈肝肠⼨断。
“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双⼿相握,泪眼相对,两⼼相依,还有什么话能说得出呢?说眷恋吗?眷恋也要⾛。
说保重吗?对⽅⼜不在⾃⼰⾝边。
说珍惜吗?为什么今天还是要远离?说重逢吗?重逢⼜不知归期。
说什么样的话其实都不如“⽆语”,话、泪⼀切都在“凝噎”⼆字中,噎在了喉头,噎在了⼼头。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学习的脚步永远都不应停止,学习是为了成就自己,不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学习诗歌可以陶冶性情,增加自己的文化内涵。
下面是我带来的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青银的“全面大学习全员大学习”活动,在全处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作为一名青银人,我也积极参与其中,积极学习。
在读了《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之后,我被其中散发的古典与优雅深深折服。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在这本书引子中提到的一句话,春天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季节,在这时,万物复苏,生命像音符一样在跃动。
我们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
若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都不能身心投入的去学习,那么这大好时光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么?抓住了学习的好时机,就等于抓住了成功的链条,当明确了内心的方向,我们只需努力就是了。
“向明月学习一颗平常心”是于丹提倡的,他认为为人处世,不需太斤斤计较,遇到事情,不必在心中大起波澜,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这个世界,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那么你眼中的世界将如明月一般月朗风清。
作为一名收费员,似乎诗词与我们很遥远或不相关。
其实不然,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诗歌,让自己的思维变得灵动起来,让自己的文化涵养变得丰厚起来。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势必会转移到工作中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展示我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诗歌对于气质的提升,对于我们外在形象塑造作用是极大的。
我们每天都要与很多事情打交道,面对众多的司乘,我们要做好缴费工作,维持好缴费秩序,在出现矛盾问题时候,首先要注意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平心静气的处理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与同事之间做好信息的传递和工作的配合,团结友好合作。
也许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把持一颗像明月一般的平常心,勇敢的面对这一切,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正如于丹书中所言“唤起心中的诗意”。
学习的脚步永远都不应停止,学习是为了成就自己,不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学习诗歌可以陶冶性情,增加自己的文化内涵。
诗歌是生命的音符在跃动,品一首诗就像品一杯茶,回荡在齿间韵味无穷。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摘录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精彩摘录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入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俭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
它时而诉诸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在这个辛苦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人们的悲伤、屈从、克制等情感,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袅袅升起,并与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会人们对乡间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它教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茶花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明百姓。
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原书用英文写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作者在此书中以冷静犀利的视角剖析了中国这个民族的精神和特质,向西方展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民族形象。
汉代人曾经说过:“诗者,天地之心。
”汉代人眼中的“诗”主要是指《诗经》。
天地如此壮阔,长天大地之间,生长着万物和人,天地山川的巨变,万物草木的生长,人的命运变迁和人生的细微动静,共同合力,凝聚成诗。
在天地和时间之中,唯独人是“有灵”的,陆机在《文赋》中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壮观的天地和辽远的时间,一起涌进人的心灵,此刻,我们的那种感动就是诗意,把它表达出来就是诗歌:“拢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培育我们的诗心,需要从意象开始,意象是传递诗情、诗意、诗境的载体。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
”我们谁没有春来秋往的涤荡?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岁月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中国人是敏感的,多情的,虽然我们不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总会有那样一个关节点,我们品味人生,给心灵充电;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诗意人生,人生如诗——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于丹教授常说:“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周易》有云‘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俯察世间人文百态,还需用一种思想理念去流化天下,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我愿意作为一个‘动词’活着。
”这正是于丹教授作为一位当代知识分子选择的人生态度——去承担“化”这件事。
于丹教授以强烈的自觉意识,奉行知识分子的这一使命,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大力诠释与传播,探寻着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匙,激发起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于丹教授推出《于丹心得》、《于丹心得》以及《于丹趣品人生》等书之后,于丹又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新作《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著名学者于丹在北师大做教学工作,也是她寄托感情最深的古典诗词研究。
她从小爱诗、背诗,自1995年开设古典诗词课至今积淀长达19年。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只是少年痴谈。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言不虚也,只是,在这灯红酒绿、霓虹闪烁的时代,非常感谢于丹先生,能够用她如玉般温润沉静的心带领我们穿过那层蒙叠嶂的名利是非,重温那古人用风花雪月排字遣词、靠千百年来心意相通流传下来的绝美诗。
一、博才多学,才华横溢细品读这本书,真实的让我感受了于丹老师。
该书由“春风飞扬”,“秋思浩荡”,“明月千古”,“斜阳晚钟”,“田园林泉”,“登临况味”,“剑啸长虹”,“诗酒流连”八个篇章组成。
从表达上看,既不是按诗词历史断代设置,也不是按照诗人分类,而是按照中国的意象。
作者把那些最美的古诗词用八个常见的意象串连起来,结合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连贯的、美妙的诗词画卷。
?春草夏雨、秋风冬雨、孤灯、柴扉、夕阳、寒蝉?……?一点点地排列下来,中国古典诗词有特定的意象数以百千计。
于丹对此表示,她不做理论的梳理,也不给出任何结论和答案,只是让大家一起用心去接触,去感受中国的这些最美的古诗词,唤醒现代人蛰伏在生命深处的诗意。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诗卷能深切的渗入社会给予人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人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
诗歌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鸟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在林老的眼里,诗歌从某种意味上讲相当于中国人的宗教。
这是林语堂老先生对诗歌的一种颇有趣的说法。
他认为诗歌的意义在于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用诗人自己感情的力量,迫使自然与自己生死相依,共享人间的欢乐与悲伤。
于丹老师《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的一些观点与林老对诗歌的看法很相似。
“我们的眼睛看风景,我们的心灵产生波动,我们将心灵的感动于天地万物的活动融为一体从而深刻的认识自己,唤醒自己抵达最真实的自己——勇敢、坦率、真诚、天真,诗歌使我们能触摸到内心不敢作假的人性。
”勇敢、坦率、真诚、天真,这些正是儿童的天性,也说明了诗歌与儿童天性相连,也让我自然而然的开始思考: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借诗歌教会孩子什么?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内容教?看完《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倘佯在作者对古诗词巧妙的归类分析和解读后,我对前面的两个问题的思考有了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是否可借诗歌教会孩子理解“意象”,体会情感。
“意象”是传递诗情、诗意、诗境的载体,是诗的核心元素,诗人借意象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
《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聊到了许多“意象”。
有圆有缺寄托思乡的明月;代表时间流逝的春秋变化和斜阳晚钟;春风、柳树、芳草、莺啼那是春的“意象”,荷叶、梧桐、芭蕉、那是秋的声音;田园林泉是寄情山水,出世脱俗的一种状态;登临是叹息,是思念,也是离愁。
读懂诗中的“意象”就能让学生更加贴近诗的本意,更易体会诗人藏在诗中的心境。
二、是否可抓诗中的个别字词,“推敲”诗人的情感。
“推敲”一词的由来意境让我么关注起适中的字词,这些个字词往往是诗中的点睛之笔,细细品读,越读越耐人寻味。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1500字《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让我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与情感的力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体会到了古人智慧和情感的丰富性。
首先,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古诗词所传递的情感所吸引。
每首诗都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爱情的渴望等丰富的情感。
有的诗歌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景色的描绘,有的诗歌歌颂的是友情的真挚和爱情的深情。
这些情感都是那么真实、那么动人,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通过古诗词,我感受到了世间万物的美好,也体会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多彩。
其次,通过《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古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通过阅读古诗词,我得以了解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琴棋书画等艺术修养,以及他们对人生、性情和命运的思考。
古诗词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一种思想的体现,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此外,通过这本书,我还深深感受到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古诗词以其简练、精炼的语言、优美、流畅的节奏抓住了读者的心,让人无法自拔。
古诗词的意境深远,多以意象描写和寓情于景的方式表达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我被古诗中那几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词语所打动,这些词语往往寥寥数语,却能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古诗词的艺术之美让我对语言的表达和掌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阅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和古人智慧的丰富性。
古诗词不仅是我们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座我们沟通古代文化、感受古人情感的桥梁。
通过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妙和情感的力量。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优秀3篇)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优秀3篇)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篇一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许多惊艳的光,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诗意的生活——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而唐诗宋词却是那温和不变的橘红色的灯光,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跟随橘色的灯光,溯回到盛唐,那个诗情洋溢的时代,顿悟自己原来和盛唐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
小时候,我们也背着“床前明月光”,却不知何为思乡,稚嫩的声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
长大后,自己情窦初开,回想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那种隐秘的情愫,通过诗中的意象,得以释放和寄托;参加工作后,会有更多忧愁与感伤,谁不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着诗句,仿佛望见宽阔的江面,自己的愁绪也沿着滚滚江水,慢慢冲淡。
当终将老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吟着蔣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叹一声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
品着人们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诗意,只是我们不懂如何诗意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只是红尘喧嚣,人们总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奔跑,渐渐忘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在国人幸福感越来越低是,诗意与恬然应该被拾起,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
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伴着平平仄仄的音调,伴着熟记于心的韵脚,也定会有一种况味。
一首诗中所浓缩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诗能美好定人生也会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其实,每个国人身上都有诗意,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温暖和美好,来于外界的冷漠与残酷对抗,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么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于丹作为一位知名的文化学者,对古诗词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理解。
在她的著作中,常常提及一些最美的古诗词,让人对古代文化产生更深的感悟。
本文将通过重温于丹对最美古诗词的分享,进一步领略古代诗词之美。
正文1.《离骚》- 屈原古代文人多以愁绪写成佳作,这些悲伤的情怀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而《离骚》正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诗由春秋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创作,诗中表达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寄托于个人命运的失望。
盖天晓而下彩霞兮,望云暮而雨潇潇。
苍穹之下仰则兴叹兮,览古今之成败。
吾勇夫以青春徂老兮,奋身而贼忠诚。
昨我缘嗟(yé)尔为崇拜兮,今我缘嗟尔为伤痛。
云河萦绕,遥于天门。
对于人生的追求与现实的失望,屈原的这首《离骚》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更是一个时代的传世之作。
2.《登鹳雀楼》- 王之涣王之涣是唐代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这首《登鹳雀楼》以巧妙的比喻手法,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一首诗以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宏大的视觉空间。
而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在描绘美景的同时,蕴含着人生追求不止步的深刻思考。
3.《静夜思》- 李白李白是中国文坛上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而《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简短而精炼地表达了作者在寂静夜晚时的思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极简的语言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同时蕴含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李白通过这几句诗,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思绪万千的境地。
4.《登鹳雀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以壮观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引发读者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和心得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和心得跟着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然后与读者们交流一下心得,然后你就会变得更有气质了。
下面是XX精心为你整理,希望你喜欢。
篇一今年儿童节给两个小表弟在网上选购书籍时突然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中国人,都是在是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这让我想起许久前我的声乐老师教谕我的一个道理——要想把中国歌曲的七情六欲表达得至情至性唯有多读诗书词。
带着对恩师的记挂或者说是带着对古诗词魅力的好奇之心,我轻摁了鼠标的确认键,这本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便成了我今年的第一本闲书了。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再长大一些,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
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终于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
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的诗意盎然。
”这段序言真的让我爱不释手,那样的直白明了,却又那样的恬静、真切。
让我对这本书更是好奇。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年之计在于春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年之计在于春韩愈接着说“草⾊遥看近却⽆”。
这个感受我们每个⼈都有过,只是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还记得。
远远看,连成⽚的草地似乎已经满是蒙蒙绿⾊,但是近了去看,却⼜好像没有了!在远⽅的淡淡的⼀抹,在眼前却消失了。
这⼀视觉偏差,对于寻春探春的诗⼈,是⼀个“谜”。
“最是⼀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现在真是春天最好的时光了,那种早春⼏近透明的绿,是浅浅,淡淡的,朦朦胧胧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这⼀点娇嫩撩⼈初初萌动的春⾊,还真胜过了满城柳丝的浓春景⾊呢!形容⽔⾯袅袅变化,有⼀个词叫“烟波”;柳丝荡漾,依然如烟。
⼈的⼼思如烟,世事岁⽉的变迁如烟。
⼀个“烟”字⾥⾯,袅袅涌荡的那种⽓息,那种光影斑驳,打动着我们的⼼。
这才是春天真正的意味啊。
再晚⼀些⽇⼦,春光再盛⼀些的时候,绿意分明,柳条飘荡。
我们⼩时候都背过贺知章的《咏柳》:“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在我很⼩很⼩的时候,爸爸就教我背,带着我去看什么叫“细叶谁裁出”。
等到我的孩⼦上幼⼉园,⼜在我⾝边奶声奶⽓地念这⾸诗。
每个⼈的年华都曾经从早春经过,都曾经天真地⽤⼩⼿拈着柳叶,⽤⼩脑⽠去浪漫地想象什么叫“⼆⽉春风似剪⼑” 是春风⼀缕⼀缕地,像我们做⼿⼯剪彩纸那样,把柳枝裁成了婀娜的模样吗?如今,感到疲惫的时候,我还是喜欢对着⼀盏春茶,在氤氲的⾹雾⾥淡淡看见这些⼩时候念熟的景象,在默诵中,⼼渐渐柔软松弛,被春⾬滋润,被烟柳感动,就轻盈起来,如同被春风托举。
还可以闭上眼睛问问内⼼,在如今忙得分不出⼀年四季的⽣活中,我们还有多少春光可以流连?⽇出江花红胜⽕,春来江⽔绿如蓝恍然望见⽩居易信马由缰,迤逦⾏来,西⼦湖畔的春天依旧真切: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孤⼭寺北贾亭西”,这个地⽅是哪⼉呢?“⽔⾯初平云脚低”,显然这是西湖了。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央视3套春节《丹韵词音》引发古诗词鉴赏热潮,继《论语心得》后又一央视力推经典栏目,于丹17年古诗词教学积淀,首度爆发!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老师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
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
本作品延续于丹老师的独特风格,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能激起读者共鸣。
让读者重温中国传统文学和古典哲学的精髓所在,找回心灵深处的宁静之美。
媒体评论于丹是精英与平民之间的桥梁——李泽厚于丹教授常说:“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周易》有云‘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俯察世间人文百态,还需用一种思想理念去流化天下,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我愿意作为一个‘动词’活着。
”这正是于丹教授作为一位当代知识分子选择的人生态度——去承担“化”这件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著述浩如烟海,我们缺少的不是“文”,而是经典如何进入百姓大众真实的生活,如何在当下的`坐标里去实现一种化解,成为世人智慧与心灵的给养。
因此“化”的意义与价值不容轻视,这项工作需要有学者去完成,于丹教授以强烈的自觉意识,奉行知识分子的这一使命,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大力诠释与传播,探寻着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匙,激发起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内容简介: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
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和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
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下面是诗词原文,欢迎参考!
1、《岁暮归南山》
作者: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2、《望月怀古》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雨霖铃》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