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免疫缺陷患者
中性粒细胞计数减低常意味更高的感染风险,且持续时间 越长感染风险越大。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IDSA):单次口腔温度≥38.3℃或 ≥38持续1h以上;中性粒计数<0.5*109/L。 此类患者需立即采集血培养行真菌细菌培养。 美国感染学会关于IDSA指南建议:每天2次血培养,连续3d, 此后对持续发热者尽在临床病情变化时抽取。 目前研究仍无确切阈值。
二、是否存在指导抽取血培养时机的最佳 温度阈值
细菌入血及寒战、体温高峰发生之间存在1-2h延迟,发热开始时血流中细 菌可能已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故应在寒战或体温峰值前1h留取血培养获 得更高阳性率,但临床差异较大。 阳性结果与抽取血培养时体温无直接联系,即便体温正常只要存在菌血症, 亦可获得微生物学证据。 多数研究表明相比于SIRS,体温峰值、体温上升趋势、体内有无置留物、 近期是否接受有创操作、心血管呼吸道临床感染证据、收缩压降低、血小 板下降更能提示血流感染。 并未发现>38℃或<36℃是启动血培养的最佳阈值,也并非体温阈值设定 越高阳性率就越高。最佳时机需结合疾病特点及除体温外的其他临床表现 考虑。
一、发热是否为菌血症独立预测因素?
1990年学者提出T≥38.3℃为预测菌血症的独立因 素---临床惯例形成的原因。后续试验提示此体温 并不能有效提高血培养真阳性率。 感染可能性评分模型提示:T≥37.5℃感染可能性 更大,但整体而言不及HR几CRP,诸多相关研究亦 提示低白蛋白、低体能状态、寒战、肾衰及可能 的泌尿系统感染对菌血症有提示意义,而非体温。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为诊断标准之一:1、至少两次阳性,且为感染 性心内膜炎常见菌;2、持续血培养阳性。
血培养无需体温升高时采集。
未经治疗临床怀疑亚急性感染者,于入院当天间隔1h采 血1次,共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已使用抗生素者停药 2-7d后采集。 急性感染者入院3h内每1h采血1次共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 疗。
总结
1、目前已有研究未发现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最佳体温阈值。 2、不同疾病血培养抽取最佳时机不同,需 结合疾病特点及体温以外其他临床特征考虑。 3、特殊人群,存在感染证据体温正常亦需 要留取培养。
三、特殊人群血培养抽取时机wenku.baidu.com
(一)老年患者
50%老年患者临床确诊菌血症时体温正常或升高不明显。 38.3℃的体温阈值对预测老年菌血症准确率40%,降低阈值至 37.8℃敏感性升高至70%,且所测体温与患者基础体温差值可能 比单纯体温阈值更具优势。 该类人群出现非特异表现:嗜睡、精神神志改变、腹痛、恶心、 呕吐、大小便失禁等尽管体温正常,需引起临床重视,可留取 血培养。
抽取血培养的最佳时机
前言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金标准。 但抽取方法、留取数量、每份血培养的血液量为 决定其阳性率的重要因素。 目前研究推荐静脉穿刺留取,留置静脉导管获取 不推荐;成年患者2-4组,每组10-30ml。 何时抽取血培养的最佳时机存在争议。
主要内容
1、发热是否为菌血症的独立预测因素
2、是否存在指导抽取血培养时机的最佳温度阈值 3、如果存在温度阈值,是否适用于特殊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