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第19课元曲三首试题粤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元曲三首

每个人对人生的价值都有困惑。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却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有项羽刚直不阿自刎于乌江,也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

【课内挖掘】

1.历史上民族与民族之争,统治者之间互斗,“朝也干戈,暮也干戈”不知殃及多少无辜百姓;而今我们反思历史,“两字功名,几阵干戈”,争来斗去正好像“梦说南柯”。因此,如果我们抛却马致远《叹世》中消极遁世的因素,细细思量,战乱连年,血雨腥风,夜有悲声,于国于民有百害而无一利。由此,他的那些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态度恐怕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只要我们正视自然规律,保持自然平和的心态,就会理智地面对纷纷扰扰的世事,做到“以人民的福祉为优先”,从而得到历史的拥护和尊敬。

[写作运用]适用于“和谐”“淡定”“生活态度”等话题。

2.汉高祖五年(公元202年),天下大定时,刘邦说过一段颇有意味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这里说的是用人,而刘邦与项羽之成败皆源于此。

然而,若再深究,刘邦何以能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项羽为何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这就是他们“明”与“智”的问题了。刘邦“明”足以知己,“智”足以知人,更能避己之短、用人之长,故经数年征战,力挫群雄,登上皇帝宝座,也使百姓远离战乱。比起刘邦,项羽就差得远了。他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范增,其才智识见远不如范增,又如何能用范增?范增又怎能不指桑骂槐地慨叹“竖子不足与谋”,并在见疑于项羽之后愤而辞归!可见,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灭亡,都与能否自知、知人有极大的关系。

[写作运用]适用于“胸怀”“智谋”“自知”“知人”等话题。

【课外运用】

示例一:

境界,只有经历过生活的沉淀后,方显其博大弘远。苏轼在《定风波》中说“一蓑烟雨任平生”,马致远在《叹世》中叹“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面对历史上的功名二字,面对现实中的成败二字,我们尽可以从容视之,旷达视之,包容视之,这样,我们也就选择了豁达的境界,那么一切在我们看来,就会是那么自然,而不会无谓地苛求自己,也不会沉重地面对生活。

(《境界》) 示例二:

流氓由于卑贱,也可能有两种做派两种德行:一种是猥琐卑鄙,一种是豪爽大方。前者多半只能占些小便宜,当些小差使,或做些小偷小摸的勾当,出不了头也没想过要出头。后者则倘有机缘,便往往能成大业。第一,他们反正只有光棍一条白纸一张,想什么也是白想,就不妨想大一点,比如“弄个皇帝当当”。有此念头,又有机会,没准真能“心想事成”。第二,他们一无所有,一旦有了,多半是不义之财,或白捡来的。反正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也就并不心疼,不妨“千金散尽”,博得“仗义疏财”的美名。第三,他们自己一身的不干净,哪里还会挑别人的毛病?自然特别能容人。何况他们是从最底层上来的,也最懂得世态炎凉和人间疾苦,知道人们追求什么惧怕什么,要收买

人心,总是能够到位。有此知人之心容人之度,再加上豪爽豁达出手大方,便不愁买不到走狗雇不到打手,也不愁没人拥戴没人辅佐。一旦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更不难趁火打劫乱中夺权。刘邦便正是这样的人。

(《贵族与流氓》)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南柯.(kē)干戈.(ɡē)銮.舆(luán)

B.蒯.通(kuǎi) 凭阑.(lán) 田契.(qiè)

C.丰稔.(rěn) 尽.管(jǐn) 绦.虫(tāo)

D.妆梳.(shū) 觑.得(qù) 擂.鼓(léi)

解析:“契”读qì。

答案:B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索:须

B.但.有的差使无推故但:只要,凡

C.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旋:马上,立刻

D.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耽:耽误

解析:耽:嗜好。

答案:D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春.采了桑B.冬.借了俺粟

C.红.漆了叉D.刘兴.西蜀

解析: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D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也曾与我喂牛

..

..切草B.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C.穿着些大作怪

..衣服D.见放着文书

..

解析:作怪:古义为“奇怪”,今义为“作祟”。

答案:C

5.名句填空。

(1)自送别,________,一点相思几时绝?____________。溪又斜,山又遮,________。

(2)只道刘三,________________?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心难舍凭阑拂袖杨花雪人去也(2)谁肯把你揪捽住唤作汉高祖

二、迁移发散

6.阅读下面张可久的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其一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如果认为以“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具体略。

7.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销。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借代,反问。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而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8.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 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