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前三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前三单元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国际单位:米 ,用字母符号 m 表示;单位换算: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会选:根据所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3)会放:把刻度尺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能倾斜;(4)会看:视线应与物体所对的刻度线垂直;(5)会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会记: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数值和单位)。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一张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测铁路线的长度)辅助工具法(测量硬币的直径)

4.时间测量工具:秒表。国际单位:秒,用符号 s 表示;单位换算:掌握秒表的读数方法。

5.误差: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6.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粗心造成的,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7.机械运动: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同一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与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如果物体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物体就是静止的。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8.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3)比较速度

9.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概念: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用字母 s表示,时间用字母 t 表示,速度用字母v表示。

10.速度的公式是:v= s

t

。速度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1m/s= 3.6 km/h。

单位换算过程:20m/s=20×3.6km/h=72km/h 54km/h=54×

1

3.6

m/s=15m/s

11.机械运动的分类: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特点:(1)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变;(2)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3)时间与路程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时间与速度图像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13.变速直线运动:把物体沿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14.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 s

t

,必需的器材:刻度尺和秒表,其中刻度尺用来测量路程;

秒表用来测量时间。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

5、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离障碍物距离在17米以上);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s=

1

2

vt);加强原声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固体的传声效果好)。

五、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通过调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调节乐器音调的高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声音的利用

1、声可以传递信息(应用:回声定位、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2、声可以传递能量(应用:清洗钟表、去除人体内胆结石)

八、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

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

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减弱)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

播过程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

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测量温度的基本工具:温度计。温度计的类型: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测量温度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

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或测不出温度)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

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晶体熔化的特点:(1)吸热;(2)温度不变。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

(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