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穿一般选择腰3-4间隙,如果这一间隙太窄也可向上一个或者向下选择一个间隙,依次经过的结构有: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穿过黄韧带就到达了硬膜外腔,通过往硬膜外腔主要可以达到硬膜外麻醉的目的,再往前进针穿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就到达了蛛网膜下腔,也就是到达了腰穿的目的地。
腰椎穿刺术
(一)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
2.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脑溢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用于诊断脑膜白血病,并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脑膜白血病。
(二)操作方法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
或由助手立于术者对面,用一手搂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搂住双下肢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突,以增加椎间隙宽度,便于进针。
2.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为穿刺点,通常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也可在上一个或下一个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椎间韧带作局部浸润麻醉。
4.术者以左手拇、示二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方向缓慢刺入,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成人进针深度为4~6cm,儿童为2~4cm),此时将针蕊缓慢拔出,即可见无色透明脑脊液流出。
5.当见到脑脊液即将流出时,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准确读数,亦可计数脑脊液滴数估计压力(正常为70~180mmH
2 O或40~50滴.min)。
若压力不高,可令助手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若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又迅速降至原来水平,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静脉后压力不升高,表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压迫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表示不完全阻塞。
6.撤除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验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等。
7.如作脑膜白血病治疗,通常以4ml生理盐水稀释氨甲喋呤(MTX)10mg,加地塞米松5mg,缓慢椎管内注射,边推边回抽,用脑脊液不断稀释药物浓度,通常在10min内注射完毕。
8.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9.术后去枕仰卧4~6h,可避免术后低颅压性头痛。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时避免引起微血管损伤。
2.穿刺时如患者出现呼吸、脉搏、面色苍白等异常改变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3.在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给予等量容积的药物注入,避免引起颅内压过高或过低性头痛。
(四)禁忌证
1.颅内压升高患者。
2.休克、衰竭或濒危病人。
3.局部皮肤(穿刺点附近)有炎症者。
1.目的
取脑脊液并进行脑脊液压力检查,椎管内注入氧气或碘注射剂进行脑和脊髓造影,以助诊断,椎管内注入药物进行治疗;从椎管内引流炎性分泌物、血性脑脊液或造影剂,放出适量脑脊液,以改善临床症状。
2.适应证
常用于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颅脑手术后、颅脑外伤、脊髓病变等。
3.禁忌证
3.1 颅内压明显增高,特别是后颅凹占位性病变,或已疑有早期脑疝的患者为防止导致脑疝、突然死亡而禁忌腰椎穿刺。
3.2 穿刺部位皮肤或皮下组织有感染病灶者,为防止细菌带入中枢神经系统而禁做腰椎穿刺。
3.3 全身感染疾病如败血症者。
病情极其危重、躁动不安或高位颈椎外伤、占位病变者不宜强行腰椎穿刺。
4.用物
治疗盘内备:2%碘酒,75%酒精,无菌棉球.纱布,1~2%普鲁卡因,无菌腰椎穿刺包,测压管,无菌手套。
胶布,火柴,清洁试管。
需培养时备培养管、酒精灯。
5.病人准备
5.1 穿刺前应做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5.2 穿刺前排空大小便。
5.3 穿刺时患者靠床沿侧卧,双手抱膝,双膝向胸部屈曲,头向前屈,抱成球形,脊柱与床面要保持平行,骨盆与床面要保持垂直,以增大腰椎间隙利于穿刺。
6.方法
6.1 将腰椎穿刺盘端至患者床旁,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6.2 穿刺时要有专人固定患者体位,避免移动,以防针头折断。
6.3 穿刺部位取三、四或四、五腰椎间隙刺入,穿刺成功后,见脑脊液流出。
协助医师安装测压管,并压迫颈静脉或腹部,以观察脑脊液动力状况,并记录脑脊液流出前后的压力。
6.4 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意识、瞳孔、脉搏、呼吸的改变。
发现异常立即向医师报告,停止操作并协助抢救。
6.5 作脑脊液细菌培养,应将无菌试管口在酒精灯上火焰消毒后或直接用培养皿接流出的脑脊液,再以上法消毒试管后盖好无菌塞,立即送检。
若颅压较高,不可使脑脊液快速流出,应取1mm内径测压管使脑脊液缓慢流出,以防脑疝。
6.6 腰椎穿刺后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
7.注意事项
7.1 严格无菌操作,采集脑脊液立即送检。
7.2 放脑脊液时勿过快,防止脑疮。
7.3 配合操作要熟练,避免粗暴,拔针时应缓慢,以免形成脑脊液漏。
8.护理
8.1 穿刺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利配合。
8.2 穿刺前给患者做普鲁卡因试验,准备腰椎穿刺盘。
8.3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8.4 穿刺后嘱患者平卧4~6小时。
8.5 术后出现头痛且有体温升高者,应严密观察有无脑膜炎发生。
8.6 术后患者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者,可让其平卧休息,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止吐、止痛剂。
推荐]腰穿术的经验小结
转摘自丁香园
腰穿其实不简单,会做不一定会做得好。
不知从位高手是否注意以下几点:
1、腰穿时持针的手指一定要包裹纱布。
避免手套上的滑石粉随针芯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不必
要的粘连。
避免碰触针内芯。
2、穿刺前检查穿刺针头,有无倒刺。
否则在出针时容易钩破硬脊膜,造成破口扩大,这有可能
造成脑脊液持续不断的由破口渗入蛛网膜下腔的哟。
后果嘛,腰穿后头痛,不知是否有人遇到
过在腰穿后24小时左右病人突发病情恶化,甚至枕骨大孔疝的?
3、进针穿刺出脑脊液前,针尖斜面呈水平,与头端垂直,而在穿刺成功有脑脊液流出后,斜面
再转向头端。
原因嘛,熟悉解剖后自然明白。
我的体会
体位摆放很重要,必须使患者垂直于床面,要确定好椎间隙,这是关键。
进针时要保持水平位
,针的斜面要先向上,穿刺成功后转向头位。
心中要有进针长度,我自己买了一个穿刺针,
每次进针之前我都要先熟悉一下。
好多教科书都明确指出,穿刺不成功往往穿刺者没有重视位
置摆放
我入神经科2个月,做了3次腰穿了,第一次没成功,原因是进针时没有垂直,向脚端偏离了,结果碰到了骨头,因为是第一次穿,心里没底,加上家属看出了我是新手,只好放弃了,很郁闷。
后来两次有了经验:
1 鼓足勇气,保持镇静,让患者认为你是个老手。
2 多花些时间找位置,这很重要,是个关键。
关键点:
一体位我们现在的床都是铺有垫子的,故中间底四周高,所以一定要让病好把背挪到床沿上
,以使其背部与床垂直。
二穿刺点应定在上下两个棘突间的中下三分之一处。
因椎弓是中间窄两边宽,棘突又斜向下
,故不能偏向上位棘突。
三手感进针过程中应能感受到韧带的夹针感,因棘间韧带的两边是肌肉,穿肌肉和穿韧带的
感觉是不同的
四穿刺针入椎管后,证实针尖位置好的方法:
1 看到测压管内液柱波动
2 让病人咳嗽,测压管内液柱上升明显
3让病人稍向术者平卧,测压管内液柱上升明显
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要想掌握腰穿技术,首先是要熟悉腰椎局部解剖知识,操作时进针点一定
要在中线上,在左右方向上与脊柱平面保持垂直。
特别在病人体位没有与床面垂直时更要注意
随时调整进针方向。
进针时要对针的位置有感觉,随着腰穿次数的增多你一定会有信心的。
自己的一点体会:
体位:患者屈头屈膝位,充分打开椎间隙。
背部与床面垂直。
说来容易,但操作时往往作不到。
颈强的患者不容易屈头,就要让助手固定上身,尽量屈膝来弥补。
瘫痪的病人,一定要助手
帮助摆好体位。
垂直的问题最容易忽略或不易作到,两个经验:因为床都比较软,不容易垂直
,可在患者床上垫一硬板,事半功倍!或双腿下垫高。
定位:很重要,多花点时间很值得的。
当然一般人不需要很多时间的,但一旦遇到非常胖的人,一定要根据体表标志定准位置。
有时常见的体表标志一个都摸不到,如髂前、后上嵴、有时脊突也摸不到时,一定耐心的,用力的找到这些标志,定好位再穿,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上次一个胖子什么都摸不到,估计位置穿的,运气不好没穿出。
换人后,仔细定位,一下就出来了。
当然女孩子要吃点亏,力气不够,有时摸不到标志,不妨请男同时帮帮忙。
或者多几个人
定位都是有好处的,比穿不出再换人,家属容易接受的多。
手感:韧带夹针的感觉确实不同于肌肉,进针时比较涩,打麻药时就可以体会。
再就是突破感,如找不到,多穿穿枕头,可以有点感觉。
有时遇到韧带钙化的进针阻力很大,有时麻药都退不出来,不要紧张,这说明位置还是对的,可以再进针一点,再推药。
当然韧带阻力大,第二
个突破感就不易感觉,要靠估计进针深度来弥补了。
方向:有时针尖偏向头侧确有帮助。
一般这种病人都是体位摆的不好。
尽量摆好体位,如实在
作不到,只有在方向上调整。
气氛:不要使病人紧张,自己也不要紧张。
对比较特别的病人要充分估计失败的可能,向家属交代清楚,要把原因也交代清楚,比如:太胖,椎间盘突出,颈强等影响定位的因素交代清楚
,说明有失败可能,给自己留有余地。
再讲一个经验,从儿科学来的,如病人太胖,不好定位,连中线都不好定,不必从颈椎来定,
从肛门定中线,很快,很简单,目测准确即可,不用一个一个脊突的摸。
胆大,心细,多积累经验,你会战无不胜的!
3 如果第一针没穿出来,最好把针把至皮下再进针,因为多数穿不出来是因为针偏了。
可以从
侧面看看针是否垂直。
4 如果针碰到了骨头,可以稍偏向头端进针,如果患者感觉疼,问问是哪个腿疼,这样,向相反的方向偏一些进针就可以了。
腰穿要点上面的老师都已提到了,看后真是受益匪浅。
我有一点小小体会,有时腰穿局麻并不理想时,穿刺针刺到骨质时病人仍感到疼痛。
我认为这
时不要拔穿刺针,因为你一旦拔针病人及家属认为你水平不到而产生反感心理。
你应该用注射器再抽一些麻药,拔掉针头,拔出穿刺针的针芯,用你的穿刺针做注射器针头再往椎管内注药(注意注药前一定要回吸防止麻药注入血液和椎管内)这样疼痛部位一定会被麻醉,因为疼痛部位就在穿刺针附近。
这样就避免了反复拔针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和不良影响。
谈几点个人体会:
1、间隙的问题,书本说一般取L3-4,实际临床上有些病人需反复多次腰穿,可上至L1-2,下至
L5-S1,有些病人椎间隙小L5-S1不妨一试。
2、垂直的问题,一般在背部中线的定位不会有问题,也就是在棘突间,重要的是垂直于背部,在实际操作中,如背垂直于床面,针应平行于床面,但由于操作者的视线是在上方的,往往形
成“垂直”的错觉,所以可从头尾侧视之。
3、定位的问题,反复多次腰穿病人的定位不能以以前的针孔入路,每次需重新定位。
我的体会是:
1最重要的是体位,书上说背部与床部垂直,新手很难将病人摆成理想的体位,这时要将针尾上抬,保持与背部垂直,而不是与床面平行,因床面与背部很难成90度。
如果与床面平行进针,
很易碰到骨头。
一定要注意体位与进针方向,最重要的是进针方向保持与背部垂直。
2有条件一定要在无病人家属在场情况下穿刺,以免给自己添加压力。
3不要怕失败,要多练,做十个以上,没有不成功的。
树立信心,你一定会成功
看大家这么热闹,我也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一下:
1、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与家属及病人交待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意外的可能,取得病人、家属的
合作,非常情况下给予同意书;
2、仔细观察病人,摸清脊柱走向,定下穿刺间隙,摆好体位;
3、在打麻醉时病人可能会因疼痛刺激而改变体位,使术前定位不准,这样的话在穿刺前一定要
再次复查体位及定位情况,摸清间隙;
4、由于椎管是管样物,若穿刺方向偏斜,就会与之“擦肩而过”,在一般情况下,要求进针与
背部平面垂直就是这个道理,而肥胖者容易产生穿刺失败大都是因为进针深度大,而垂直技巧
把握不好,以致进针点在椎管上,但进针后方向偏离,导致失败,我的经验是,在进皮后,感
觉针在肌肉中时就从头位观察穿刺针是否垂直,否则立即调整进针方向;当然在老年人,或者
穿刺平面较高,感觉椎间隙不明显者,应该考虑棘突的方向,将针尾偏向脚端,方便进针;5、在穿刺过程中注意手中的感觉,时刻提醒自己针尖所到达层次,在皮肤和皮下针不能固定,
在肌肉中会有绷紧感,进了韧带层,感觉就更明显,若是突破黄韧带,就犹如穿破牛皮纸(可以弄些纸感觉感觉),在“崩”一下后有明显落空感,但不能不提出的是,在低颅压的病人,
突破黄韧带后不一定就能突破硬脊膜,在这种情况下,重新观察进针是否垂直,若是,可以继续进针,但边进针边抽针芯看有无脑脊液留出,这个过程对于掌握垂直技巧要求更高,稍有偏移就功亏一篑,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可能已经到达锥体,这时仍未见脑脊液流出,就插上针芯,稍退稍看,一般会有液体流出,当然,我遇过一例在颅压极低的情况,无论怎么感觉,应该在椎管内,可就是没东西出来,但满头大汗极度烦躁时不小心弹了一下穿刺针,晃动的针尾居然甩出了淡红色液体,一切豁然开朗,马上用注射器抽,化验结果符合脑脊液判断。
还有就是在经过多次穿刺的患者,他的突破感不明显,但落空感是不会欺骗你的,这点需要多次操作
仔细体会,而黄韧带钙化者,就要考虑改变穿刺方法,比如侧穿等;
5、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胆大心细,严肃认真,注意无菌原则,只要不表现得手忙脚乱,视如儿
戏,家属是会尽全力配合得;
6、在测压时一定要将腿放松,否则,测值不准;
7、送检脑脊液应将第一管送作生化,第二管送作常规细胞学,这样可以减少因穿刺破坏血管产生得误差。
我也来说下
我搞神外,才1年,现在想做腰穿至少100例以上刚开始几次很成功,有次碰到一个老年人,我穿了半天没有进去,结果教授帮我一下搞定,后来他给我将了方法,基本与awolf说的一样,后来我没有
不成功的,基本一针见血我想说点体会(现在我带的学生都可以一次成功)
1,体位非常重要,你体位没有摆好,只有自己吃亏!反正大家都知道,你叫他尽可能弯就可以了.
2,麻醉的时候就应该知道位置怎么样,打开心里有个底.
3,你拿穿刺针的方法.我是这样的,左手的掌指关节背面靠住病人的背部(很重要),食指与中指夹
住穿刺针中部(如果手长的话应该没有问题,可是我的学生老说这部不能到位,我不可思议),右手
大拇指顶住针尾(主要感觉层次感,破硬膜的感觉很明显,特别成年人),其他手指远节指间关节靠
在病人背上(基本维持穿刺针在垂直皮肤位置(空间4个90度,这个很重要),
4,进针就只右大拇指用力,其他基本维持4个90度不动,一直穿吧,一定能够成功!一定要用大拇指
去感觉层次感!
5,相信自己可以穿到的!至于深度书上说是4-6cm,其实不一定,肥胖病人不一定就深,很多肥胖病
人不一定背脊也肥胖,不信你们下次多留意!
6,部分老年病人可能要针尾向尾侧倾斜!
以上就是一个非常务实的老教授教我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你可以先拿本药典做基本握持式样(当
初我就是这样的)
说的很细,也许很罗嗦,但我觉得有些东西还是要细!我小秒年个对我们新人应该有帮助!
以上是进几年操作得心得,也请大家一起参考指正。
然而我有一疑问:术后注入空气,是否能有效防止蛛网膜下腔粘连,有无这方面得文章,机理什么?盼乞赐教。
谢谢!
腰穿不成功的原因有多方面:
就新手而言,1病人的体位如何是相当重要的,在不少中小医院,由于床面凹陷,病人体位往往向术者对侧倾斜;2新手由于紧张往往将针栓向下倾压。
所以我行穿刺时往往将针栓稍稍抬高,
但当实际穿刺成功时,针芯是与病人的皮肤表面的。
偶尔出现穿刺不成功的只是少数情况:颅压低、患者腰椎融合。
主要几点:1 要熟悉解剖结构,进针的层次。
2 把病人的体位要摆好。
3 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我是麻醉医生,腰穿作的不少。
关键是要定位在椎间隙的中点,可以稍偏向尾侧,但绝不能偏向左或右(也就是上或下)。
进针方向要垂直于皮肤,如碰到骨头,稍改变方向(一般可稍指向头端)。
穿刺失败的原因,多是定位不准。
不要急,摸准了再穿。
看了大家的经验,受益匪浅,浅谈点个人的体会:
1 腰穿虽然是一基本操作,但却包含了所有的外科理念,尤其是神经外科:清晰翔实的解剖学
基础、正确的体位、确切的入路(进针点和穿刺方向)、精细的操作、深刻灵感的体会;
2 因此,无论高矮胖瘦、男女童叟,腰穿的基本要点是屈漆抱胸位(身体与床面垂直)、进针点选择椎间隙正中最低点、根据不同病人和穿刺水平确定进针方向、仔细体会落空感;
3 另外,打局麻药时不可过多过浅,影响精确定位穿刺点。
要想能够很好的完成腰穿首先要了解腰穿:
1、腰穿目的:是通过了解脑脊液的压力,动力学改变,脑脊液细胞,生化学改变,或通过脊髓造影来达到诊断疾病,另外还可以放出一定量的脑脊液降颅压,蛛网膜下腔注射抗菌素等达以治疗颅内炎症的目的,所以腰穿是神经科诊断治疗中常用的检查法,此手术常用L3-4椎间隙,
该处没有脊髓,一般对人体无害,应解除顾虑,配合检查。
2、术中配合方法:为预防感染,术前应洗澡后或清洁皮肤。
●侧卧位,头低,屈膝到胸前双手抱膝放松。
●医生消毒皮肤,铺无菌巾病人应不动。
●打麻醉药,数分钟后进行穿刺,一般不痛,如有疼痛应向大夫反映。
●穿刺成功后先测压力,再留标本,之后拔针,针孔处盖纱布。
3、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去枕平卧六小时。
●多饮水,可使脑脊液快速恢复。
●如有不适,应
向大夫说明,给予对症处理。
●穿刺后针孔处应保持清洁干净,如有红肿,疼痛等反应请大夫处理。
我是神经内科医师,腰穿时也和你有同感,近来技术有所提高,我的体会是:
1、如果你是右利手,建议病人左侧卧位,比较顺手;
2、我腰穿前让病人家属签穿刺同意书时,事先说明可能穿刺不成功;
3、穿刺针卡针芯的凹口与穿刺针的斜面是一致的,注意对准病人的头部,以便引流脑脊液;
4、如果你确实感觉到位了而没有脑脊液流出来,要想到低颅压可能,或是蛛网膜下腔粘连,可接上无菌空针抽吸,我们科就遇见一例。
个人体会:
1.正确体位(最重要,头、膝要尽量弯曲。
背部尽量垂直于床面,必要时可在双腿间塞个枕头
)
2.选择正确穿刺点,一般选择两个棘突中间,点应在中线上。
具体哪个椎间隙影响不太大。
最
好在麻醉完毕后再重新确定一下位置(个人觉得很有帮助)。
3.穿刺针进入皮下后调节针尾方向,一般垂直于皮肤表面即可,必要时针尾可稍稍向尾侧偏,
但一定要保证针尾在左右方向上垂直于皮面。
4.进针时一手持针尾,一手持针体缓慢进针并体会阻力,一般进约5-6cm左右,肥胖者需进更深
,瘦弱者、小孩相对较浅。
5.有明确突破感而无脑脊液流出者应考虑低颅压可能,可尝试用注射器抽吸。
6.如果仍未成功,将穿刺针退至皮下,再次确定位置重新穿刺,操作中应保持镇定,不要第一
次不成功就焦躁不安,必要时可做个深呼吸镇定一下。
7.有条件一定要在无病人家属在场情况下穿刺,以免给自己添加压力。
其实腰穿的步骤很简单,谁都能描述得很清楚,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多练习,将它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就算刚开始穿成功了几次,一样不会有什么感觉,等到你穿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你就会慢慢开始有感觉,到后面你就会对腰穿十分有把握!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掌握的。
现在我觉得没有我穿不出来的(可能是过于自信),但有这样感觉是很重要的!现在我有的腰穿都不
用摆体位了,脚伸直一样穿出来。
我自己觉得腰穿最重要的是多练,练到有很自信的感觉出来。
几点体会:体位一定要摆好,一般人就不说了,对于意识不清者、躁动者或小孩,要打镇静剂,并要家属帮忙压住(有医生帮忙最好)。
对于老年人,要他使劲屈髋屈膝屈颈也很难,但一
定要保持背部垂直,头部不要耷拉下去,那样脊柱会弯
要病人一定合作,进针时身子不要动,事先告诉他会痛,而实际却没那么痛,那样病人有点痛
也不会喊,可以帮自己减压力,家属也好受些
怎么进针上面说得都很好,我不多讲了,记住决定进针点后,进针手不要犹豫,否则进针容易偏。
遇到胖子、脊柱变形的病人,做前明确地告诉他“他的腰穿比一般人难做,可能要穿几次”,有一针不见水的腰穿,但没有做不出的腰穿,关键是努力使病人配合、家属理解、自己有
信心。
个人体会:
1.体位是首要的.如果体位不正确那是做死都出不来的
2.摸准间隙,垂直进针,至于哪个间隙,都无妨,一般还是从常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