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46例临床观察_杨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3 - 03 - 10 修回日期: 2013 - 04 - 02
[1 ]
文章编号: 1002 - 2392 ( 2013 ) 03 - 0100 - 02 响下, 脊柱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平衡遭到破坏 , 致使纤维 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血管或脊髓等组 环破裂, , 织所引起的腰痛 以及伴随下肢放射痛为主症的腰痛 疾患。 临床上常见 20 ~ 50 岁的青壮年。 近年来中老 年人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男性多于女性, 突出部位以 L4 - 5 、 L5 - S1 间隙者较多见。 , 中医称腰间盘突出为“腰痛 ” 又称腰脊痛, 是感
治愈次数及治愈率 ( n% ) 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治 愈次数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 , 治疗组一次 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 3 。
表3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治愈人数 / 治愈率 27 /90% 16 /53. 3%
治愈次数及治愈率比较
1 次治愈 / 治愈率 16 /53. 3% 7 /23. 3% 2 次治愈 / 治愈率 4 /13. 3% 3 /10% ≥3 次治愈 / 治愈率 7 /23. 3% 6 /20%
作者简介: 杨斌( 1968 - ) 男,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推拿研究。
2013 年第 41 卷第 3 期 Vol. 41 , No. 3 , 2013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 101·
受外邪, 或跌仆闪挫、 或肾虚引起的腰部气血运行不 或失于濡养, 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 畅, [2 ] 状的一类病证 。临床上将其分为寒湿腰疼证、 湿热 腰疼证、 瘀血腰疼证、 肾虚腰疼证。其中瘀血腰痛证占 70% 以上,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 采用推拿手法治 疗腰间盘突出 80 例,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80 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理疗科门诊, 其中男性 45 40 ~ 45 岁 例, 女性 35 例; 年龄最小 40 岁, 最大 56 岁, 46 ~ 50 岁者 30 名, 者 46 名, 占发病人数的 57. 5% , 占 50 ~ 56 岁者 4 名, 发病人数的 37. 5% , 占发病人数的 5% ; 病程最短者 1 个月, 病程最长者 3 年, 平均病程为 1 年半,CT 示: L4 - L5 突出者 60 人, 占发病人数的 75% , L3 - L5 突出者 20 人, 占发病人数的 25% 。病人 曾第一时间做过牵引治疗, 后又重新复发, 同时也经过 西医的点滴和口服药治疗 ( 口服药物以激素类药物为 主) 。 1. 2 诊断标准 [1 ] 根据《中 西 医 结 合 骨 科 学 》 制 订 诊 断 标 准。 ①腿痛重于腰疼, 并呈典型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或 伴有麻木; ②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屈踝加强试验阳性 , 屈颈试验阳性; ③具有肌肉萎缩、 运动无力、 反射减弱、 感觉减退 4 种神经体征中 2 种; ④ 支持临床症状与体 征的影响学改变。 1. 3 治疗方法 1. 3. 1 治疗组 基本原则以循经按摩法为主, 患者取俯卧位, 术者 采用滚法沿着竖脊肌自上而下反复操作 3 ~ 5min 为 宜, 待腰部肌肉放松后, 继以掌根循两侧太阳膀胱经反 3 ~ 5min ; 复按揉 再以腰部后身扳法 反 复 治 疗 3 ~ 4 次; 最后以患者突出腰椎部位给予局部按压法 , 反复操 作以使突出的部位得以恢复。 配合穴位点压法, 以两 , 、 、 、 手拇指指腹对应 在阿是穴 肾俞 膀胱俞 命门、 秩 环跳、 承扶、 委中、 承山为主穴按压, 使患者感觉酸 边、 麻痛胀为度, 再行掌根按摩。 根据不同证型再配以相 , 应的穴位 寒湿腰痛加腰阳关; 瘀血腰痛加膈俞; 肾虚 腰痛加肾俞; 腰骶部痛加次髎、 腰俞; 膀胱经痛加志室、 1 个月为 1 个疗程。对于病重患者 昆仑。每次 40min, , 拔伸按腰法、 屈膝 则采用不同的手法 如脊柱斜扳法、 屈髋法、 俯卧扳腿法、 直腿抬高法、 坐位旋转法。 1. 3. 2 对照组 总的治疗原则为: 补肾壮腰, 活血 同样辨证给药, 通络, 以杜仲、续断、桑寄生、 补骨脂、 菟丝子、 桃仁、 红花、 路路通、 威灵仙为主药, 标本兼治, 寒湿腰痛则加 、 , , 苍术 薏苡仁 湿热腰痛加四妙丸 瘀血腰痛则加乳香、 没药、 青皮、 全蝎、 蜈蚣。 肾虚腰痛则根据肾阴肾阳的 以六味地黄丸及金匮肾气丸加减即可。日 2 次 不同, 1 个月为 1 个疗程。 口服, 1. 3. 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国 家 中 药 管 理 局 的《中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3 ] 准》 , 治愈: 腰腿痛消失, 直腿抬高 70° 以上, 能恢复 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未愈: 原工作; 好转: 腰腿痛减轻, 症状、 体征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通过 1 个疗程的治疗, 按上述标准进行评定, 治疗 组 46 例, 治愈 30 人, 占 75% ; 好转 4 人, 占 10% ; 无效 6 人, 占 15% ; 无 效: 症 状 无 明 显 好 转, 总有效率为 86% 。 对照组 34 例, 治愈 18 人, 占 53% ; 好转 4 人, 占 12% ; 无效 12 人占 35% , 总有效率为 65% 。 3 典型病例 42 岁, 张某某, 男, 农民, 患腰间盘突出 1 年余, 一 年前因做重力劳动而不甚将腰扭伤, 而后 CT 检查示: L4 - L5 间盘突出, 经西医治疗, 口服激素及止痛药 ( 具 体药物不祥 ) , 后又经牵引治疗, 但是效果不明显, 近 日由于干农活病情加重, 腰疼痛如刺连及下肢、 左下肢 放射性疼痛、 痛有定处, 昼轻夜重, 下肢发凉。 诊见舌 脉沉细涩。 质暗紫, 辨证分型: 气虚血瘀型。 症候分析: 瘀血阻滞经 脉, 气血不通, 故腰痛如刺; 瘀血位置固定, 故痛有定 处, 按之则痛甚, 气虚不能温通四肢, 则出现舌质暗紫, 脉沉细涩。 根据此证型则给予补阳助气, 活血化瘀, 在循经按 摩治疗的基础上, 选穴以肾俞、 阿是穴、 命门、 秩边、 环 跳、 承扶、 委中、 承山为主穴, 配以腰阳关、 膈俞、 血海、 三阴交。腰阳关、 肾俞、 命门分别乃肾之背俞穴及督脉 之腧穴, 阿是穴为痛点所在部位, 秩边、 环跳、 承扶、 承 , 山是膀胱经之穴位 是治疗下肢疼痛及痹症的必选穴 , “腰背委中求 ” 则选委中穴, 肾阳虚则加腰阳关, 血瘀 阴阳互根互用则加三阴交。 经过 1 个月的治 加膈俞, , 疗 患者腰部无明显疼痛, 下肢放射性疼痛消失, 可正 至今无复发。 常劳作。随访: 患者重新务农, 4 讨论 腰间盘突出为常见的劳损性疾病, 其发病影响人 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而治疗此病的方法很多, 效果参差 不齐, 西医的手术疗法不仅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 且对 , 传 患者的身体是一个很大的创伤 其后遗症不可小视, 统推拿手法则对此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推拿手法治 而是改 疗的机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完全复位 , 变和调整病变部位的组织和受压的神经根的相对位 置, 从而能减轻神经根的压迫, 松解粘连, 消除局部神 最终使突出的髓核无害于周围的神经及 经根的炎症, 。 周围的组织 达到治愈和缓解症状的治疗目的 。中医 、 “活 血 止 痛” 、 “还 纳 复 治疗的 机 理 为“舒 筋 通 络”
· 100·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13 年第 41 卷第 3 期 Vol. 41 , No. 3 , 2013
症状、 体征等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治愈: 腰部疼痛消 脊柱活动正常; 好转: 腰部疼痛减轻, 脊柱活动基本 失, [1 ] ; : 。 正常 未愈 症状无改善 3. 3 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 两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结果显示, , 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P < 0. 05 ) , 见表 1 。
表1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前 7. 73 7. 60
讨论 “瘀血腰痛 ” 、 “伤筋 ” 急性腰扭伤, 属中医 的范畴。 《金匮要略》 : “瘀血腰痛者, 曰 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 4 盖腰者, 一身之要, 屈伸俯仰, 无不由之, 若一有损伤, 则血脉凝涩, 经络壅滞, 令人卒痛不能转侧, 其脉涩, 日 。 ” 《灵枢 · 终始 》 : “病在上者,下 轻夜重者是也 篇说 ; , 。 ” 取之 病在下者 高取之 故根据疼痛部位循经远端 夹脊两侧为足太 取穴: 腰部正中线为督脉循行的部位, 故选取督脉线上的印堂穴、 足太 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 阳膀胱经线上的攒竹穴进行针刺, 可促进局部气血运 行, 脉络通畅, 通则不痛, 从而缓解局部疼痛, 达到治疗 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腰肌扭伤时在生物力学的作用 下, 由于人体体位、 受力方向、 受力点的不同而引起不 同部位的组织受损。 损伤后局部软组织渗血, 形成血 肿, 造成肌肉痉挛, 软组织无菌性炎性水肿而引起疼 痛。现代研究表明, 针刺上述穴位可以增强代谢, 促进 气血循环, 改善组织营养, 消除炎性水肿, 并使局部肌 神经抑制作用而止痛。 肉松驰, 参考文献:
推拿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 46 例临床观察
杨斌
( 衢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浙江 衢州 324000 ) 摘 要: 目的: 观察推拿方法治疗 腰 间 盘突 出的疗 效。 方 法: 将 80 例 腰 间 盘突 出 患 者 随机 分 为治 疗 组 46 例及对 照 组 34 例, 治 疗 组 采 用 推 拿 方 法治 疗, 对 照 组 则 给予 中 药 治 疗。 结 果: 治 疗 组 总有 效 率 为 86%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5% 。结论: 推拿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明显好于中药治疗。 关键词: 腰间盘突出; 推拿手法; 临床观察 + 中图分类号: R247. 9 ; R681. 5 3 文献标识码: B 腰间盘突出症 是指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纤维环 髓核突出, 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或硬膜囊产生的以 破裂, 腰疼及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通常为腰椎间 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 在身体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影
· 102·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13 年第 41 卷第 3 期 Vol. 41 , No. 3 , 2013
。由于其治疗难度大, 位” 因此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 平时注意坐姿、 站姿及睡姿的合理性。 做好预防工作, ,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 加强身体锻炼, 增强自身体 质, 尤其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是防止此病的最好的 , 正所谓“水滴石穿 ” 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 方法, , 肉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 松解软组织的粘连, 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 度, 的失调, 提高腰椎的稳定性、 灵活性和耐久性, 从而达 到良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此外, 在寒冷潮湿的季节 防止本病的复发。 应注意保暖, : 参考文献
VAS 评分比较
治疗 3 次后 0. 37 1. 63 治疗 1 疗程后 0. 13 1. 3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 见表 2 。
表2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n 30 30 治愈 27 16
临床疗效比较( 例)
好转 3 10 无效 0 4 有效率( % ) 100 86. 67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 南京大学 1994 : 201. 出版社, [ 2] 石学敏. 针灸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 294. [ 3] 李漓, 刘雪琴. 选择适合患者的疼痛评估工具[J]. 实用护理杂志, 2003 , 19 ( 6 ) : 50.
[1 ]
文章编号: 1002 - 2392 ( 2013 ) 03 - 0100 - 02 响下, 脊柱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平衡遭到破坏 , 致使纤维 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血管或脊髓等组 环破裂, , 织所引起的腰痛 以及伴随下肢放射痛为主症的腰痛 疾患。 临床上常见 20 ~ 50 岁的青壮年。 近年来中老 年人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男性多于女性, 突出部位以 L4 - 5 、 L5 - S1 间隙者较多见。 , 中医称腰间盘突出为“腰痛 ” 又称腰脊痛, 是感
治愈次数及治愈率 ( n% ) 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治 愈次数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 , 治疗组一次 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 3 。
表3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治愈人数 / 治愈率 27 /90% 16 /53. 3%
治愈次数及治愈率比较
1 次治愈 / 治愈率 16 /53. 3% 7 /23. 3% 2 次治愈 / 治愈率 4 /13. 3% 3 /10% ≥3 次治愈 / 治愈率 7 /23. 3% 6 /20%
作者简介: 杨斌( 1968 - ) 男,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推拿研究。
2013 年第 41 卷第 3 期 Vol. 41 , No. 3 , 2013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 101·
受外邪, 或跌仆闪挫、 或肾虚引起的腰部气血运行不 或失于濡养, 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 畅, [2 ] 状的一类病证 。临床上将其分为寒湿腰疼证、 湿热 腰疼证、 瘀血腰疼证、 肾虚腰疼证。其中瘀血腰痛证占 70% 以上,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 采用推拿手法治 疗腰间盘突出 80 例,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80 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理疗科门诊, 其中男性 45 40 ~ 45 岁 例, 女性 35 例; 年龄最小 40 岁, 最大 56 岁, 46 ~ 50 岁者 30 名, 者 46 名, 占发病人数的 57. 5% , 占 50 ~ 56 岁者 4 名, 发病人数的 37. 5% , 占发病人数的 5% ; 病程最短者 1 个月, 病程最长者 3 年, 平均病程为 1 年半,CT 示: L4 - L5 突出者 60 人, 占发病人数的 75% , L3 - L5 突出者 20 人, 占发病人数的 25% 。病人 曾第一时间做过牵引治疗, 后又重新复发, 同时也经过 西医的点滴和口服药治疗 ( 口服药物以激素类药物为 主) 。 1. 2 诊断标准 [1 ] 根据《中 西 医 结 合 骨 科 学 》 制 订 诊 断 标 准。 ①腿痛重于腰疼, 并呈典型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或 伴有麻木; ②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屈踝加强试验阳性 , 屈颈试验阳性; ③具有肌肉萎缩、 运动无力、 反射减弱、 感觉减退 4 种神经体征中 2 种; ④ 支持临床症状与体 征的影响学改变。 1. 3 治疗方法 1. 3. 1 治疗组 基本原则以循经按摩法为主, 患者取俯卧位, 术者 采用滚法沿着竖脊肌自上而下反复操作 3 ~ 5min 为 宜, 待腰部肌肉放松后, 继以掌根循两侧太阳膀胱经反 3 ~ 5min ; 复按揉 再以腰部后身扳法 反 复 治 疗 3 ~ 4 次; 最后以患者突出腰椎部位给予局部按压法 , 反复操 作以使突出的部位得以恢复。 配合穴位点压法, 以两 , 、 、 、 手拇指指腹对应 在阿是穴 肾俞 膀胱俞 命门、 秩 环跳、 承扶、 委中、 承山为主穴按压, 使患者感觉酸 边、 麻痛胀为度, 再行掌根按摩。 根据不同证型再配以相 , 应的穴位 寒湿腰痛加腰阳关; 瘀血腰痛加膈俞; 肾虚 腰痛加肾俞; 腰骶部痛加次髎、 腰俞; 膀胱经痛加志室、 1 个月为 1 个疗程。对于病重患者 昆仑。每次 40min, , 拔伸按腰法、 屈膝 则采用不同的手法 如脊柱斜扳法、 屈髋法、 俯卧扳腿法、 直腿抬高法、 坐位旋转法。 1. 3. 2 对照组 总的治疗原则为: 补肾壮腰, 活血 同样辨证给药, 通络, 以杜仲、续断、桑寄生、 补骨脂、 菟丝子、 桃仁、 红花、 路路通、 威灵仙为主药, 标本兼治, 寒湿腰痛则加 、 , , 苍术 薏苡仁 湿热腰痛加四妙丸 瘀血腰痛则加乳香、 没药、 青皮、 全蝎、 蜈蚣。 肾虚腰痛则根据肾阴肾阳的 以六味地黄丸及金匮肾气丸加减即可。日 2 次 不同, 1 个月为 1 个疗程。 口服, 1. 3. 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国 家 中 药 管 理 局 的《中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3 ] 准》 , 治愈: 腰腿痛消失, 直腿抬高 70° 以上, 能恢复 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未愈: 原工作; 好转: 腰腿痛减轻, 症状、 体征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通过 1 个疗程的治疗, 按上述标准进行评定, 治疗 组 46 例, 治愈 30 人, 占 75% ; 好转 4 人, 占 10% ; 无效 6 人, 占 15% ; 无 效: 症 状 无 明 显 好 转, 总有效率为 86% 。 对照组 34 例, 治愈 18 人, 占 53% ; 好转 4 人, 占 12% ; 无效 12 人占 35% , 总有效率为 65% 。 3 典型病例 42 岁, 张某某, 男, 农民, 患腰间盘突出 1 年余, 一 年前因做重力劳动而不甚将腰扭伤, 而后 CT 检查示: L4 - L5 间盘突出, 经西医治疗, 口服激素及止痛药 ( 具 体药物不祥 ) , 后又经牵引治疗, 但是效果不明显, 近 日由于干农活病情加重, 腰疼痛如刺连及下肢、 左下肢 放射性疼痛、 痛有定处, 昼轻夜重, 下肢发凉。 诊见舌 脉沉细涩。 质暗紫, 辨证分型: 气虚血瘀型。 症候分析: 瘀血阻滞经 脉, 气血不通, 故腰痛如刺; 瘀血位置固定, 故痛有定 处, 按之则痛甚, 气虚不能温通四肢, 则出现舌质暗紫, 脉沉细涩。 根据此证型则给予补阳助气, 活血化瘀, 在循经按 摩治疗的基础上, 选穴以肾俞、 阿是穴、 命门、 秩边、 环 跳、 承扶、 委中、 承山为主穴, 配以腰阳关、 膈俞、 血海、 三阴交。腰阳关、 肾俞、 命门分别乃肾之背俞穴及督脉 之腧穴, 阿是穴为痛点所在部位, 秩边、 环跳、 承扶、 承 , 山是膀胱经之穴位 是治疗下肢疼痛及痹症的必选穴 , “腰背委中求 ” 则选委中穴, 肾阳虚则加腰阳关, 血瘀 阴阳互根互用则加三阴交。 经过 1 个月的治 加膈俞, , 疗 患者腰部无明显疼痛, 下肢放射性疼痛消失, 可正 至今无复发。 常劳作。随访: 患者重新务农, 4 讨论 腰间盘突出为常见的劳损性疾病, 其发病影响人 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而治疗此病的方法很多, 效果参差 不齐, 西医的手术疗法不仅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 且对 , 传 患者的身体是一个很大的创伤 其后遗症不可小视, 统推拿手法则对此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推拿手法治 而是改 疗的机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完全复位 , 变和调整病变部位的组织和受压的神经根的相对位 置, 从而能减轻神经根的压迫, 松解粘连, 消除局部神 最终使突出的髓核无害于周围的神经及 经根的炎症, 。 周围的组织 达到治愈和缓解症状的治疗目的 。中医 、 “活 血 止 痛” 、 “还 纳 复 治疗的 机 理 为“舒 筋 通 络”
· 100·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13 年第 41 卷第 3 期 Vol. 41 , No. 3 , 2013
症状、 体征等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治愈: 腰部疼痛消 脊柱活动正常; 好转: 腰部疼痛减轻, 脊柱活动基本 失, [1 ] ; : 。 正常 未愈 症状无改善 3. 3 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 两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结果显示, , 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P < 0. 05 ) , 见表 1 。
表1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前 7. 73 7. 60
讨论 “瘀血腰痛 ” 、 “伤筋 ” 急性腰扭伤, 属中医 的范畴。 《金匮要略》 : “瘀血腰痛者, 曰 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 4 盖腰者, 一身之要, 屈伸俯仰, 无不由之, 若一有损伤, 则血脉凝涩, 经络壅滞, 令人卒痛不能转侧, 其脉涩, 日 。 ” 《灵枢 · 终始 》 : “病在上者,下 轻夜重者是也 篇说 ; , 。 ” 取之 病在下者 高取之 故根据疼痛部位循经远端 夹脊两侧为足太 取穴: 腰部正中线为督脉循行的部位, 故选取督脉线上的印堂穴、 足太 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 阳膀胱经线上的攒竹穴进行针刺, 可促进局部气血运 行, 脉络通畅, 通则不痛, 从而缓解局部疼痛, 达到治疗 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腰肌扭伤时在生物力学的作用 下, 由于人体体位、 受力方向、 受力点的不同而引起不 同部位的组织受损。 损伤后局部软组织渗血, 形成血 肿, 造成肌肉痉挛, 软组织无菌性炎性水肿而引起疼 痛。现代研究表明, 针刺上述穴位可以增强代谢, 促进 气血循环, 改善组织营养, 消除炎性水肿, 并使局部肌 神经抑制作用而止痛。 肉松驰, 参考文献:
推拿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 46 例临床观察
杨斌
( 衢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浙江 衢州 324000 ) 摘 要: 目的: 观察推拿方法治疗 腰 间 盘突 出的疗 效。 方 法: 将 80 例 腰 间 盘突 出 患 者 随机 分 为治 疗 组 46 例及对 照 组 34 例, 治 疗 组 采 用 推 拿 方 法治 疗, 对 照 组 则 给予 中 药 治 疗。 结 果: 治 疗 组 总有 效 率 为 86%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5% 。结论: 推拿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明显好于中药治疗。 关键词: 腰间盘突出; 推拿手法; 临床观察 + 中图分类号: R247. 9 ; R681. 5 3 文献标识码: B 腰间盘突出症 是指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纤维环 髓核突出, 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或硬膜囊产生的以 破裂, 腰疼及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通常为腰椎间 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 在身体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影
· 102·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13 年第 41 卷第 3 期 Vol. 41 , No. 3 , 2013
。由于其治疗难度大, 位” 因此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 平时注意坐姿、 站姿及睡姿的合理性。 做好预防工作, ,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 加强身体锻炼, 增强自身体 质, 尤其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是防止此病的最好的 , 正所谓“水滴石穿 ” 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 方法, , 肉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 松解软组织的粘连, 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 度, 的失调, 提高腰椎的稳定性、 灵活性和耐久性, 从而达 到良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此外, 在寒冷潮湿的季节 防止本病的复发。 应注意保暖, : 参考文献
VAS 评分比较
治疗 3 次后 0. 37 1. 63 治疗 1 疗程后 0. 13 1. 3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 见表 2 。
表2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n 30 30 治愈 27 16
临床疗效比较( 例)
好转 3 10 无效 0 4 有效率( % ) 100 86. 67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 南京大学 1994 : 201. 出版社, [ 2] 石学敏. 针灸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 294. [ 3] 李漓, 刘雪琴. 选择适合患者的疼痛评估工具[J]. 实用护理杂志, 2003 , 19 ( 6 )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