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采设计指导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矿井开采设计指导书

一、毕业设计大纲内容

1 矿井地质概况

本章是矿山开采设计的基础内容,正确编写本章的内容,将为以后各章的设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编写本章内容,学生应收集并熟悉实习矿井的地质资料,主要参考所在矿井的《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掌握以下内容:

(1)井田位置及范围

(2)地层

(3)地质构造

(4)煤层及煤质

(5)矿井安全生产条件:煤层顶底板条件,水文条件,瓦斯、自燃、煤尘等条件(6)地面条件

(7)井田境界及储量

1.1 井田位置及交通

1.1.1 交通位置

说明矿区、矿井所在的行政区域及隶属关系;地理位置以及铁路、公路或航运的交通情况;距附近大城市和主要车站的距离。

插图:交通位置图。

1.1.2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高山及有否重要建筑物和名胜古迹,开采矿藏时是否需要加以保护。

1.1.3 气象及水文情况

矿区气候性质及气温变化,雨季时间,年平均及最大降雨量,年蒸发量,最大冻结深度,平均积雪厚度,风向,风速。

矿区河流、湖泊、沼泽的分布及范围,河流的流量、流速、水深及最高洪水位。

1.1.4 矿区概况

矿区开发情况,经济情况,工农业生产情况,建筑及矿用材料来源情况,供水、供电及人力资源,矿藏销售情况。

1.2 地层及地质构造

编写本节内容时,应尽量采用图表,文字说明应力求简明扼要。

地层可参考表1-1编录。

断层可按表1-2格式描述。

附:综合地质柱状图。

1.3 煤层及煤质

1.4.1 煤层

含煤层数,煤层厚度,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其变化规律,煤层硬度和节理发育情况,煤层结构,夹矸的岩性、厚度及分布规律,煤层露头及风氧化带,可采煤层特征可按表1-3格式列表表示。

1.4.2 煤质

煤质情况。

1.4 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1.4.1 瓦斯赋存状况及其涌出数,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性,地温情况

1.4.2 水文地质

含水层、隔水层分布发育情况及其变化规律,渗透系数、涌水量,地表水的影响范围,临近矿井、部分小窑涌水及积水情况,断层的导水性,矿井正常、最大涌水量,水文地质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1.4.3 其他

2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在做本章之前,要先阅读《煤矿开采学》和《煤炭工业设计规范》中的有关内容和相关条款的规定,并结合前面的矿井可采储量和后面的矿井开拓和采矿方法内容综合考虑。

2.1 井田境界及储量

2.1.1 井田境界

(1)说明确定井田境界的依据、走向长度、倾斜宽度、井田面积。与相邻矿井及小窑的关系。

(2)在毕业设计中,一般以实习矿井的实际井田境界为准,但要论证其合理性。在特殊情况及地质资料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改变原井田境界,但要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严禁私自改变井田境界。

(3)改变井田境界时,应根据矿(煤)田划分为井田的原则及有关设计规范并参考矿井地质资料,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2.1.2 储量

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17766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划分矿产资源/储量类型,计算“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和“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2.2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2.2.1矿井工作制度

(1)矿井工作日按年330d计算。

(2)矿井每昼夜三班工作,采用“三八”制,综采工作面可采用“四六”制,也可借鉴所实习矿井的工作制度。

(3)每日净提升时间为16h。

2.2.2矿井生产能力

矿井生产能力是指矿井设计的年产量,一般按年产矿石量计算。对于煤矿是指年产原煤量。矿井生产能力是一个定值,而不是变量,矿井生产能力和矿井实际产量不同,矿井实际产量是指矿井每年实际生产的矿石量,可能高于生产能力,也可能低于生产能力,一般每年产量不同。

矿井生产能力是矿井各系统和环节的综合能力,是全面反映矿井面貌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指标。因此为了方便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管理,矿井生产能力采用系列化的、通用的标准值:

(1)大型矿井:1.2 Mt/a、1.5 Mt/a、1.8 Mt/a、2.4 Mt/a、3.0 Mt/a、4.0 Mt/a、5.0 Mt/a、6.0 Mt/a及其以上;

(2)中型矿井:0.45Mt/a、0.6Mt/a、0.9 Mt/a;

(3)小型矿井:0.3Mt/a及其以下。

2.2.3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是指矿井正常生产的时间,以年计。为了使矿井建设工程和设备投资以及因该矿井而建立的工业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投资等发挥最大的效能,矿井服务年限和矿井生产能力应相匹配。

2.2.4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

K

T Z A k ⋅= (2-1) 式中:A ——矿井生产能力,Mt/a ;

Z K ——矿床可采储量,Mt ;

T ——矿井服务年限,a ;

K ——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4;

3 井田开拓

3.1井筒形式、数目及位置的确定

3.1.1井筒形式的确定

设计任务:

(1)根据条件,确定主井、副井分别采用立井、斜井、平硐、斜坡道中的一种。

(2)确定主井、副井提升(运输)方式及提升(运输)设备的布置。

(3)若为平硐开拓时,确定平硐的方位。

3.1.2 井筒数目的确定

设计任务:

确定井田内需要布置的所有井筒的个数,包括主井、副井、风井、充填井、灌浆井等。

3.1.3 井筒位置的确定

设计任务:

(1)工业场地位置,给出一个布置工业场地的范围。

(2)确定井筒位置,给出井口坐标。

3.2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布置

3.2.1 井田内划分及开采顺序

设计任务:

(1)确定井田划分方式:常用的井田划分方式见表3-4和表3-5。

(2)确定划分单元参数,包括:阶段斜长(垂高)、采区走向长度,盘区的长和宽等。

(3)确定划分单元之间的开采顺序。

3.2.2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水平标高确定

设计任务:

(1)确定是否采用下山开采。

(2)确定是否需要设辅助水平、中间水平。

(3)确定开采水平服务范围及水平数目。

(4)确定水平标高。

3.2.3 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的布置

设计任务:

(1)确定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位置。

(2)确定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的方向和坡度。

(3)确定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的断面。

(4)确定大巷的数目和布置方式。

3.3 井底车场

3.3.1 井底车场形式选择及硐室布置

设计任务:

(1)确定采用环行式、折返式或底卸式矿车井底车场。

(2)从井底车场图册中选择标准的车场图并加以描绘。

(3)确定设置哪些硐室并给出水仓、水泵房、中央变电所等主要硐室的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