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式教育:手艺活从娃娃抓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式教育:手艺活从娃娃抓起
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视青少年“动手能力”的国家。学校不仅在课堂上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与现实结合,让孩子们一走出校园就能靠自己的双手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对这一点,在德国柏林生活了10年的林少华一家深有体会!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他不仅意识到动手能力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在德国人勤于动手文化的潜移默化中,他也成为了一个手工行家,甚至带领妻儿一砖一瓦亲手建造了他们的小家,而他们的儿子未出校园,便已成为抢手的特殊人才!
德国的孩子早当家
45岁的林少华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系,他性格沉稳、事业心强。1998年6月,林少华被德国柏林大学医学院录取为研究生。8月,林少华只身前往异国求学。不久,林少华为妻子肖丽芬和儿子林凯办了探亲签证,一家人团聚了!
1999年6月,他们把儿子林凯送进了附近的一所名为“阳光之家”的幼儿园。就这样,林少华一家人在德国安居下来了。可没想到的是,儿子每天都会从幼儿园带回一些“麻烦”。
原来,德国孩子在幼儿园必须掌握基本的动手能力。2001年9月的一个周五,林少华买回了许多周末需要的食物。没想到,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如何去超市买东西”——学会如何付钱和选购廉价的商品。为此,林少华只得带孩子再去一次超市。首先,他在超市门口拿了一张宣传册,撕下了有黄色免费标签的食品图案,然而再去货架上找出这些免费品。接着,他还麻利地在每一种商品的右下排找出打折的物品。林少华一看,这价格比他刚买的还便宜!
很快,第二个周末到了。这一次,林凯的作业是负责为花园里的各种植物浇水和翻土,可家里没有栽花种草。
为了完成作业,林少华只好带他去邻居汉娜太太家。汉娜太太很热情,领着他们来到花园。只见林凯先用水润土,接着用小铲子慢慢翻动土壤,再浇一次水。看着松软的土壤迅速吸收水分的样子,林少华忽然感到了一种久违的惬意!
而来自幼儿园的“麻烦”层出不穷,在接下来的一个周六早晨,林少华被林凯摇醒:“我要洗车,这是我的作业!”
洗车?林少华觉得不可思议!哪有5岁的小孩洗车的?可当他看到林凯把洗车工具拿到院子里后才明白,这是真的!原来,林凯的老师不仅教孩子们认车,还告诉他们如何洗车。
按照林凯拿回来的洗车指南,林少华协助儿子把车洗得闪闪发亮!林凯开心地说:“我们可以自己洗车,不用求人了!”
忙碌了一下午,林少华觉得该休息一下了。没想到,林凯又从鞋柜里拿出皮鞋,老师要求他们擦洗全家人的鞋子!
林少华忍不住问林凯:“你不累吗?”林凯摇头说:“校长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自己动手擦鞋子,而为家人擦鞋是一种关爱。”望着林凯麻利地抹鞋油,擦拭,晾晒……林少华简直不敢相信,娇生惯养的儿子到了德国竟什么都会做!
可是,学校是怎么教他们的呢?怀着好奇心,林少华来到了儿子的幼儿园。让他吃惊的是,德国幼儿园为孩子们布置了各种各样的兴趣角,如厨房角、建筑角、图书角、生物角等各种玩具角……在墙上,还写着“做个小小生活家!”
德国的学校如工厂
2002年,林凯升入小学,而学校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逐渐走向“课程化”。林凯开学的第一天就拿回来一张“劳动计划表”。林少华睁大眼睛,反复确认了好几遍才相信这真的是小学生将要学习的劳动课。其中包括连他这个大人都不会做的木工、缝纫、使用各种切菜刀以及修理电脑等!
除了基础课,每周林凯要上2次手工劳作课。首先,他学会收纳、缝纽扣和洗衣服。每次林少华看着儿子拿着针,就觉得非常担心,因为男孩子粗手粗脚,万一扎破了手指怎么办?即使是这样,谁也阻挡不了林凯对动手课程的喜爱。
2004年5月的母亲节,林凯用家里废弃的碎布,缝制了一块漂亮的桌布作为礼物送给妈妈。当肖丽芬把桌布铺开时欣喜地说:“太美了,简直比买的还漂亮!”
林少华听了非常惊讶,儿子居然学会了用缝纫机!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他不禁对林凯学校里的劳动课设备感兴趣起来。第二天,他来到了林凯的学校。惊讶地看到,这所德国小学竟然有专门的缝纫机、金属加工房。林少华在二楼的一间大教室找到了“木工营”,只见林凯正在专注地刨木头!
天啊!儿子什么时候成了木匠?再看其他的男孩、女孩都拿着儿童木工刨忙活。原来,他们有的在制作木质蜻蜓,有的男孩子正将制作好的木条一一粘成恐龙骨架模型!
这一切让林少华大开眼界。曾几何时,他年少时也幻想过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工艺品,却没有那个条件和机会。
而德国小学为学生提供了动手能力的自由。有意思的是,林少华发现林凯不再开口要求买玩具,他渐渐学会了自己拆装家里废弃的电器,自己制作玩具。林少华发现,这种动手能力的锻炼不仅仅是让林凯养成了自学的好习惯。
2005年9月,又是新学年伊始,林凯从学校带回一份计划表。原来,每个
孩子都必须弄清楚,自己家里每年都有哪些重要的事件,而自己又能动手为这件事做出怎样的努力。
林少华对林凯说:“我们中国人最注重农历新年,每当那时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包饺子,拉家常、叙旧。”因此,林凯在烹饪课上写下了新计划:学会包饺子。
有趣的是,其他德国孩子也想学做中国饺子。而在德国小学,学校也会请在某一方擅长的家长来学校为孩子们上课。
于是,林少华在新一堂烹饪课上成了“中国厨师”,他耐心地教孩子们在不锈钢盆子里和面,然后用擀面杖压好面皮。
而饺子馅是每个孩子事先在家自制好了的。有的孩子用的是爽口的金枪鱼黄瓜馅,有的是德国泡菜肉末馅;有个可爱的男孩则把金针菇的头全部摘下来,然后配以虾仁和豌豆……
起初,孩子们因为不会“封口”而做出了许多其他形状,比如海星形、圆形和方形。但为了学到正宗的样子,孩子们反复试验,终于包得像中国饺子的模样了。最后,这些各种口味的馅儿被放入一口大锅,孩子们像等待奇迹一样围在旁边。当他们看到林少华往翻滚的汤里加冷水时,感到十分好奇。林少华解释说:“冷热交替可以让封闭的面皮里充满气体,使馅儿熟得更快,更透!”就这样,林凯家最重要的新年大餐,变成了全班同学的美味。一些孩子表示一定要回去露一手!时间荏苒,林凯即将升入中学。整个小学阶段,他过得十分充实!就像德国儿童《劳动法》所规定的那样,要求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干家务活。日前的一份调查显示,美国孩子每日劳动时间是72分钟,德国是62分钟,韩国是42分钟,英国是30分钟,而中国孩子每天仅劳动12分钟。
在整个小学阶段,林凯完全能动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现在他不仅会洗衣做饭,学做木工,使用电脑,甚至还去养老院打扫卫生照顾老人。看到儿子的成长,林少华非常欣慰!
德国的家庭有车间
2010年林凯升入柏林蔡斯高中,他变得更加忙碌了。在德国中学,有五种劳动技术课程,即金加工、木加工、烹饪、办公室管理、缝纫和编织,这充分说明德国比较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每所学校还配备了专用教室,设备很齐全。
林凯所在学校的维修室里,仅工具就有数百种,从传统工具到现代化工具,木工、瓦工、钳工、焊工应有尽有。
林少华发现,德国人不仅动手能力强,而且特别强调严谨与认真,那种敬业精神一点也不亚于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这种动手能力的高标准让德国的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