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明代戏曲的发展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明代戏曲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明代杂剧的流变

一、明代北杂剧的衰微进程

(一)明初时期

明朝建国伊始,便“尊崇儒术”,以致“士大夫耻留心词曲”(何元朗《曲论》),而朱元璋又曾两次颁布“规范”包括杂剧在内的戏剧创作与演出的禁戏法令,使杂剧艺术受到沉重打击。但是,明初紧承有元,杂剧的创作环境依然较为有利。此时,不但有一批由元入明的颇富杂剧创作与演出经验的作家与演员队伍,而且还有长期以来杂剧艺术培养起来的热爱杂剧艺术的观众。就是当时的统治阶层中,也不乏喜欢欣赏杂剧艺术的人。朱元璋起兵自封吴王时,即创建教坊司,掌管“用乐府、小令、杂剧为娱戏”的所谓“宴会奏乐”;建国后,又于洪武28年创立专门的演剧机构钟鼓司,“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其中所谓“传奇”,即是北曲杂剧。洪武3年,朱棣封燕王,13年之藩北平。由于燕王朱棣对杂剧特别喜好,•因而对杂剧作家宠遇甚厚,在他周围,便聚积了如汤舜民、杨景贤,贾仲明等一批由元入明的杂剧作家,使燕邸成为当时杂剧活动的一大中心。

由于上述原因,洪武时期的杂剧创作还算差强人意。傅惜华《明杂剧全目》列此时作品共有89本之多。只是从质量上考察,此时既无关王白马郑这样的大家,也无《西厢记》《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这样的杰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洪武时期的杂剧创作同鼎盛的元杂剧相比是大大衰落了。

(二)永乐至成化时期

大约因为洪武永乐二帝的禁戏法令的关系,其后杂剧创作进一步衰落。除汤舜民、杨景贤等朱棣的“老部下”永乐初或许还有杂剧作品问世外,有名姓的杂剧作家仅知有宁献王朱权与周宪王朱有燉二位藩王而已。其中朱权创作杂剧12种,今传2种;朱有燉创作杂剧31种,总名《诚斋传奇》。若从数量与文笔上看,宁周二王颇有元代杂剧家的气象,但如从取材看,二王所作十有七八是神佛仙道妓女节妇之类的东西,除此就是文人韵事、“义士”之类的作品。此时的杂剧作品,如从思想内容考察,优秀作品实如吉光片羽,凤毛麟角。

宪王的杂剧,若从北曲杂剧演变轨迹考察,实则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景象:首先是剧曲联套开始自由化;其次是元杂剧“一人主唱”的体制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最后是使用过新曲牌和新的联套套式。

(三)弘治、嘉靖时期

弘治至嘉靖的约80年间,北曲杂剧才又稍显复兴气象。此时杂剧作家有陈铎、王九思、康海、杨慎、李开先、冯惟敏、梁辰鱼等。这些作家创作的剧作,最为优秀的当首推王九思《杜甫游春》与康海《中山狼》。时人何元朗《曲论》说王九思《杜甫游春》杂剧“虽金元人犹当北面”,王世贞《曲藻》谓“评者以敬夫声价不在关汉卿、马东篱下”。康王之作,颇具元人气象。

(四)隆庆、万历时期

北曲杂剧深受南杂剧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格调:绝大多数都

折数不等,只有《红线女》、《虬髯翁》、《昆仑奴》、《寒衣记》等区区数种仍保留元剧一本四折格范。这表明,以元杂剧为代表的北曲杂剧的本质特征几乎丧失殆尽。而此时的北曲杂剧创作,据祁氏《剧品》,涉及作家40余人,共有剧作40余种,但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仅有梁伯龙《红线女》、孟称舜《桃花人面》、凌初成《虬髯翁》、梅鼎祚《昆仑奴》、王骥德《男王后》、王衡《郁轮袍》、叶宪祖《寒衣记》、《骂座记》、沈自征《渔阳三弄》等区区十数种而已。

二、明代南杂剧的兴隆

明代嘉、隆年间,剧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这种戏剧形式,戏剧史家们通常为了与元杂剧相区别而称之为南杂剧。

(一)南杂剧的得名

南杂剧得名于胡文焕编选的《群音类选》,其卷二十六收有被编选者胡文焕称为“南之杂剧”的剧作13种。这些剧作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是就篇幅而言,均为篇幅短小之剧。第二是就用曲而言,有全用南曲的,也有南北合套的,还有南北曲混用的只是唯独没有全剧都用北曲的。这说明,这种剧作是用南曲或混用南北曲写成的。就篇幅短小而论,颇似元明北曲杂剧;就其用曲而论,它又与北杂剧不同。大约基于这样的认识,胡文焕称之为“南之杂剧”(二)南杂剧的兴起

南杂剧是纯用南曲或兼用南北曲所作之剧,据明人记载,最早创作南杂剧的是徐渭与汪道昆两人。徐渭作《四声猿》杂剧:《狂鼓吏》《雌木兰》《翠乡梦》《女状元》。其中《翠乡梦》《女状元》为南杂剧,估计分别创作于1550年左右、后者创作于1580年前。汪道昆作《大雅堂杂剧》:《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通称《大雅堂乐府》。估计创作于嘉靖37年至39(1560)年间。但是考虑到吕天成《曲品》所说“不作传奇而作南剧者”徐渭排名在前,汪道昆在后,将汪氏四种剧作的创作时间定于徐渭《翠乡梦》之后应无问题。如此,首创南杂剧之人,自然是徐渭,所创之剧,就是《翠乡梦》。

但是徐、汪两人无四折南杂剧,首创四折南杂剧的是王骥德,作品叫《离魂》(不传)。此时距徐渭创作《翠乡梦》已经大约有50年的时间。

王骥德之后,吕天成、陈与郊、叶宪祖等南杂剧作者相继涌现,南杂剧的创作迅速繁荣。据傅惜华《明杂剧全目》,徐渭以下有姓、名(或号)的杂剧作家有77人,创作有南杂剧者将近60人;杂剧作品有209种,除其中无传本或虽有传本但笔者未见因而不明南、北的23种剧作外,北杂剧共62种,南杂剧共112种,南杂剧的数量远远超过北杂剧。

(三)明代南杂剧的流行范围

明代南杂剧的活动范围,大体可从作家籍贯了解其大概(但非绝对如此)。

明代南杂剧作家,活动于创始之期的有徐渭、汪道昆、程士廉、梁辰鱼、胡文焕、王骥德等人。其中同具创制之功的徐渭、王骥德均是浙江绍兴人,创作南杂剧时代靠前的汪道昆、程士廉为徽州人,因此南杂剧大约初起于绍兴,然后迅速向附近的徽州等地扩散。下面是我所知的明代创作过南杂剧的共50余位作家中里居可考的35位作家的具体分布:绍兴所属者15人,将近全数之半;其余杭州、苏州、常州、徽州等浙北、苏南与皖南地区所属者共19人,只有黄中正一人属福建。这说明,此时南杂剧的活动范围几乎不出浙北、苏南与

皖南地区,而绍兴又是其活动的中心。

三、明代杂剧的代表作品

(一)朱有燉《诚斋传奇》

朱有燉,号诚斋,又号锦窠老人,明太祖朱元章第五子周定王橚之长子。定王洪武11年由吴王改封周王,就藩河南开封,洪熙元年去世,世子有燉袭封,正统四年死,追谥宪王,世称周宪王。

所作杂剧《诚斋传奇》共有杂剧31种,数量仅次于关汉卿。题材涉及道释、妓女剧、节义以及三国、水浒故事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豹子和尚自还俗》,剧中李逵劝鲁智深,一再说“俺做贼的,十分快乐”,“俺做贼的好”,而鲁智深也把身在梁山看成是做贼并在母亲劝其回归梁山说“那做贼的官司里拿将去,吃不过拷问,索招了贼赃,拿去号令。带个沉枷,向那大街上,三棒鼓间一声锣,狱吏刽子,两边签押着”,“若是抢劫杀人贼啊,不分首从,都是该死”,分明把梁山好汉写成了作奸犯科偷鸡摸狗的强盗。不知是朱有燉别有所本,或是他读了《水浒传》后有意做“翻案”文章,所以剧中李逵等人同我们所熟悉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显然不一致。

(二)徐渭《四声猿》

徐渭,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田水月等,•山阴人。文学家兼书画家。戏曲论著有《南词叙录》,杂剧有《四声猿》。另:《歌代啸》或谓他所作。

《四声猿》是徐谓四个杂剧的总称,•包括:《狂鼓史鱼阳三弄》(简称《狂鼓史》)、《玉禅师翠乡一梦》(简称《翠乡梦》)、《雌木兰替父从军》(简称《雌木兰》)、《女状元辞凰得凤》(简称《女状元》)。

北杂剧两种:《狂鼓史》(1出)、《雌木兰》(2出);南杂剧两种:《翠乡梦》(2出)、《女状元》(5出)。出数不等;均用南词,标南戏或传奇之“出”;剧作或一人独唱,或众人合唱。

(三)康海《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

明末以降,不少人认为康海《中山狼》杂剧乃是为讽刺李梦阳而作。康海与李梦阳的恩怨关系,《明史》列传《文苑传》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康海……与梦阳辈相倡和,訾议诸先达,忌者颇众。正德初,刘瑾乱政。以海同乡,慕其才,欲招致之,海不肯往。会梦阳下狱,书片纸招海曰:“对山救我。”对山者,海别号也。海乃谒瑾,瑾大喜,为倒屣迎。海因设诡辞说之,瑾意解,明日释梦阳。逾年,瑾败,海坐党,落职。

正德初,逆瑾恨李献吉代韩尚书草疏,系诏狱,必杀之。献吉狱急,出片纸曰:“对山救我。”亲人皆言瑾恨不能致德涵,德涵往,献吉可生也。德涵曰:“吾何惜一官,不救李死?”乃往谒瑾,瑾大喜,盛称德涵真状元,为关中增光。德涵曰:“海何足言,今关中有三才,古今稀少。”瑾惊问曰:“何也?”德涵曰“先生之功业,张尙书之政事,李郞中之文章。”瑾曰:“李郞中非李梦阳耶?应杀无赦。”德涵曰:“应则应矣,杀之关中少一才矣。”欢饮而罢。明日,瑾奏上,赦李。瑾遂欲超拜吏部侍郞,德涵力辞之,乃寝。母丧归,踰二年瑾败,坐落职为民。

康海本于李梦阳有恩,当康海因刘瑾而受牵连时,李梦阳竟然不出一言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