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 笔记 (1)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学1-13章 笔记

高等教育学1-13章 笔记
17、狭义的文化是泛指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称
18、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19、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20、18世纪以前大学已产生发展科学的职能
21、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2、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23、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4德国柏林大学的产生标志着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
高等教育学
是非判断题
第一章
1、中世纪大学时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4、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5、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6、高等教育不能够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7、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8、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教发展速度和规模不起作用
6教材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7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第十一章
1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是各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
2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是各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
3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第十二章
3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4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5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
6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第八章
1专业是高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2学科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高等教育学笔记整理

高等教育学笔记整理

一高等教育的本质一概述1 中世纪的高等教育等同于"大学教育",设有文,法,神,医四科。

七艺: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2 19世界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概念发生变化:1)层次多样化;2)形式复杂化。

出现"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的概念。

3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1 与政治的关系:政权性质,政治制度,政治纲领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专门的政治,法律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3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4 高等教育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完善和调整(创新人才调结构,专门人才优化结构);3)高等教育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有形收入,无形收入)。

5 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6 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文化是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它以观念的形态反映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生产关系变革的进程。

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广泛的,复杂的和多方面的: 1)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7 高等教育的文化职能:1)高等能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a 文化是社会精神神产的产物,而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的重要部门;b 高等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c 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都比较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

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和延展性。

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学习高等教育学有何意义?一、引导观念更新;二、服务政策咨询;三、推动实践发展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萌芽,后经数千年演变;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号称宋代四大书院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具有行会性具有自治性具有国际性洪堡提出两条基本的原则。

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在科研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

首先,学者思想言论自由;其次师生教学自由;再次大学独立自主大学的一项新的社会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也通过洪堡和柏林大学的推动而得以确立“莫利尔法案”与“威斯康星思想”“莫利尔法案”和赠地学院的意义在于: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满足了工农业发展和人口激增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拓展了高等学校的职能,显示了联邦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范海斯特别强调了第三项任务的重要性,从而明确了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即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职能。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最有代表性的洋务学堂,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曾于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

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系一、理念源于实践;二、理念引领实践三、理念超越实践校长负责制的特点是: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领导全校的工作,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明传承等,拥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并对全校发展负责。

其优点是:决策程序相对简单、决策效率较高。

其缺点是:校长自身的思想、认识与能力水平的有限性,容易导致其决策失误和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本身的不公正、低效率等问题,校长作为普通人的随意和自我独断弱点,在其权力缺乏有效规约和监督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其以权谋私、独断专行等不理智行为。

01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笔记

01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导论1.高等教育的概念1)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的教育. P32)高等教育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和延展性。

P1[1].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

[2].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记忆、想象和判断这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主观性分类。

[3].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概念。

[4].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第一所开放大学在英国出现。

在英国,由于一直以来形成的双轨制,直到20世纪中叶,以剑桥、牛津大学为首的大学所实施的教育称为大学教育,高等教育则一般指没有学位授予权的学院等机构实施的教育。

3)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揭示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或发展规律)。

[1].1978年,我国第一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学校教学研究室”正式成立。

[2].高等教育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主要来自:社会的改革与变化;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作用(或意义)1)引导观念更新高等教育理论对于高等教育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德国教育论著推动了欧洲大学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学术权力”研究推动大学治理改革。

2)服务政策咨询服务于社会发展,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知识和智力服务。

3)推动实践发展。

高等教育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征,许多问题源于实践,并指导教育变革。

3.高等教育学的作用(简答题、论述题,P12-15)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1.西方古代高等教育1)专门学校:古希腊的雅典出现了修辞学校(辩才)、哲学学校。

2)其他教育场所西方古国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场所,如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大学(缪思翁博物馆)。

古伊斯兰国家的许多清真寺也是传授高深知识的教育场所。

2.中国古代高等教育1)西周时期就已萌芽。

西周大学:西周时期已建成比较严密的学校体系,分国学、乡学两轨。

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把高等教育定义为:“高等教育包括由大学或国家核准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其他高等学校实施的中学后各层次的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或研究型培训。

”2.准确理解高等教育的概念,要注意三个方面:(1)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来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层次教育。

(2)从高等教育的任务看,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是按照社会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但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而是经过了完全的中等教育后的专业教育。

(3)从高等教育的特性看,高等教育是养成学生良好素养、学术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还应包括学术教育,是兼有学术性和职业性的教育。

3.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4.高等教育具有的内涵:(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2)高等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3)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5.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1)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2)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3)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6.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特点是专业性,即参照社会专业分工情况,以社会专门职业门类为参照,进行专业教育。

7.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等教育可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

8.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9.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是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系统实施的不同层次教育的制度,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

10.高等学校:是中等教育后开展高层次教育活动的场所,是普及型中等教育向专业教育的延伸。

教师资格考试--河北-最新-高等教育学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河北-最新-高等教育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2、高等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高等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3、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1)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2)高等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3)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拓展:从只行使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职能,逐步向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向扩展。

4、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5、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6、学校教育制度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7、中国古代教育萌芽形态应起源于商朝时期的“右学”8、汉代设有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唐朝时期已经有了留学生教育9、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10、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11、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12、中世纪大学形成类型有三种:自然形成型、国家或教会创办型、衍生型。

意大利和法国是最早出现大学的国家。

13、中世纪大学的管理方式:教师型、学生型、混合型。

14、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大学拥有自治权和学术自由;大学具有宗教性和国际性;大学兼具专业性和学术性。

15、马丁·特罗以毛入学率在15%以下-精英,15%—50%-大众,50%以上-普及。

16、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特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17、高等教育特殊性的体现:(1)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1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1

高等教育学(1-14章)一、名词解释.1.中世纪大学: 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 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系统, 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 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 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最早的教育方针: 是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都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最新的教育方针是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育目的: 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8、培养目标: 是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9、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0、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 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

代表人物:卢梭11.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代表人物: 涂尔干12.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13、专才教育: 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 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 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

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

高等教育学一、高等教育发展历程☆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

(分科教学)4七艺(前5世纪雅典):文法、修辞、逻辑(哲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5 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新变化有哪些表现: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

美国形成了研究型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概念。

6,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是多样的,既有学术型、研究型,也有应用型、技术型。

☆8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9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2政治决定了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培养人才) 1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直接服务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10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高等教育学笔记汇总

高等教育学笔记汇总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2.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用“高”与“专”两个字来概括。

相对于中等教育而言,它在层次上高,在性质上属于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相比较具有其特殊性。

3.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区别与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4。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5. 1984年潘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6.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价值性原则(二)创新性原则(三)可行性原则7.一般来说,文献查阅的过程包含四个步骤:查阅初步资料(检索工具);利用间接资料(第二手资料);阅读原始资料(第一手资料);综合文献(文献评论或综述)。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上)1.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一个过程性事件,按照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准计算,它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

随着主教学校和僧侣学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组织结构,也就是巴黎大学。

巴黎大学建校于1200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这个校名是在1261年。

2.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大学。

巴黎大学则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

3.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4.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硕士”,“博士”或“教授”学位。

5.从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征。

6.中世纪大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它基本上是教会的“侍女”和附庸。

7. 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

8. 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了两种新型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的学院和神学院。

9.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

《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

《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

《高等教育学》1、中外高教发展起源及过程:以19世纪末为界限,之前为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之后为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成长中的高等教育含萌芽、雏形、成型、完善;扩张中的高等教育出现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特征。

萌芽阶段,中国殷周出现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西方为寺庙学校。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芝诺为西方教育家,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为中国教育家。

雏形阶段,中国汉代的太学和唐宋时的书院教育、欧洲中世纪大学模仿行会,形成了学生教师校长三位一体的管理组织。

成型阶段,我国停顿,西方在纽曼、阿诺德、赫胥黎、斯宾塞等人努力下,出现了中等教育,自然科学进入大学教堂。

完善阶段,1810年,柏林大学首提“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独立与自由统一”三原则。

19世纪美国“赠地学院”,树起了大学必须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旗帜。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经历了个别教育、组织研究、系统研究三阶段。

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在教学论》问世。

1852年,英国纽曼《大学的理想》问世。

1880年法国成立“高等教育研究会”。

1978年,潘懋元呼吁我国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1998年5月我国成立了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1984年1月厦大建立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1986年7月厦大建立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点。

2、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和发展。

建立在这种人性假设基础上的教育实践,既能促进个体的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既能促进个体适应社会,又能促进个体的创新。

总之,这种教育实践使人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3、“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从已有文献看,理解有三种:一是从性质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它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

高等教育学串讲笔记

高等教育学串讲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学及其特殊性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的特殊性?1、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2、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创新性的特点。

3、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

4、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比中小学更加密切。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特殊性?1、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发展基本接近于成人水平。

2、大学生的思维具有更大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

3、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

4、大学生的活动动机呈现多样化。

5、大学生的意志力更加持久、稳固。

目前高等教育学研究内容主要有?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历史发展、地位与作用、目的与功能、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教育评价,高等学校的专业与人才培养目标,大学教育的任务与培养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规律以及德育、智育、体育的内容与方法,等等。

第二节高等教育学的历史及学科性质1978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的转变。

1984年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步高等教育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确立。

关于高等教育学科性质的几种观点?1、认为高等教育学是“应用学科”。

2、认为高等教育学是“主要是应用学科”。

3、认为高等教学育是“应用理论学科”。

4、认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具有相对性。

第三节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价值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分析法与综合法2、归纳法与演绎法3、文献法4、调查法5、观察法6、历史法7、比较法8、实验法9、个案研究法10、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的基本步骤?确定问题性质→把握问题关键→了解问题背景→提出解决方案→付诸行动检查结果→形成最佳决策第四节高等教育学的意义为什么要学好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懂得高等教育活动的规律。

读书笔记《高等教育学》

读书笔记《高等教育学》

读书笔记《高等教育学》●绪论●一、我国EP发展历程。

4阶段。

●萌芽●特点:不成体系的探索和讨论,带有自发的性质,呼唤EP走向独立。

●初创●我国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出版●成型●确立高等教育学体系。

●理论前提:教育本质论●理论基础:高等教育两大特点●理论核心:教育的内外关系规律●发展●全面探讨学科建设●EP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与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相结合●学科建设质量提升。

研究机构,人员,刊物。

●二、对EP学科建设的探索●学科建制。

外在建制推动内在建制的路线●含义:学科走向制度化的具体要求和过程。

设立研究机构,成立全国性的高等教育学会,作为二级学科设置专业,高校开设课程,创办期刊,收藏图书。

●研究对象。

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教育。

潘懋元●学科性质。

应用学科●学科体系。

由普通教育学而高等教育学●笔者。

5种方式●逻辑起点●问题系统●方法论●范畴水平论●实践经验论●潘懋元。

3种相互联系的不同体系●理论、知识、课程体系●逻辑起点●以知识为核心,强调学科的知识取向●以人为本,强调教育的本质追求●以社会发展为目的,强调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取向●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研究范式: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演变●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方法●学科群建设●三、EP走向成熟要解决的问题●学科独立性●与普通教育学的关系●与其他教育学科的关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元高等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前人、他国、当前的与自己的实践●理论发展动力在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高等教育学学派的形成,是实现高等教育学原创性发展最有效途径。

●以研究者为主体,提高学派群体的自身素养●以理论体系为核心,增强学派统一性●以学科制度为保障,促进学派形成。

高等教育学-XXX-笔记

高等教育学-XXX-笔记

高等教育学-XXX-笔记一、高等教育概述(一)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高等教育两个基本特点(1)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门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亦即高等教育的起点是要具有中学毕业水平(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上的特点)。

(2).全日制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主干部分,而一般全日制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年龄在20岁左右,生理发展已趋成熟(高等教育对像的特点)。

2.研究任务:阐明高等教育领域中主要矛盾并揭示其规律,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实践提供原理、原则和方法的指导。

3.学科性质:从两方面讨论,一是对知识总体的划分角度进行;二是从科学分类角度进行。

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应用学科,应用基础学科,各人观点不同。

研究任务:一方面要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一方面在探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教育基础理论,并进一步认识和揭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特殊矛盾及其规律。

4、地位与感化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相对于教育科学总体,体现个性;对于它的分支学科而言,体现共性。

为其他分支学科提供共同的概念、原理和理论基础,包括应用理论、技术理论和一定的基础理论。

5.研究方法本身没有一种特殊的方法。

在方法上,教育科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6.研究策略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必须依靠其他科学分支的方法和原理。

教育理论建设三准则:全环节原则、具体化原则、动力性原则(二)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萌芽阶段,高等教育作为一项国家事业,在许多国家发展得相当薄弱。

二战前,各国没有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组织。

二战后到20世纪60-70年代:高等教育研究成为自力学术研究阶段的重要阶段。

呈现题目: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题目、大学生的道德水准题目、高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题目、大学生就业题目、学校课程与学生需要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读书笔记

高等教育学读书笔记
根本依据——社会与个体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
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自由教育目的
“自由教育”是指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适应世界”。使学生准备去胜任任何职务,去精通任何一门学科,这种教育告诉学生如何区适应别人,如何去了解别人的思想,如何在别人面前显露自己的思想,如何影响别人,如何与别人达成谅解,如何宽容别人,知道何时表达自己的思想,何时保持沉默。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模式
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
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不分专业模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规定
确立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依据
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制定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设计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设计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
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作用
“人才库”、“知识库”“思想库”、“孵化器”。
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
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
社会制度与高等教育
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
此外,人口、民族、宗教以及地理、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全面地或者局部地起制约作用。
、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
高等教育功能的使命定位:高等学校职能
高等学校基本职能的历史演变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印证后最具生命力世纪初高等学校的新职能
直接服务社会——世纪末现代高等学校的新职能
不同时期概念的演变

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学笔记2010年12月13日-25日1、什么是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揭示高等教育规律,指导高等教育实践的一门分支学科。

2、作为高校教师,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教育学?作为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1)、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掌握高等教育规律,进而指导高等教育实践;(3)、帮助构建高等教育基本素养。

3、怎样才能学好高等教育学?事先学习——听课——复习4、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萌芽;(2)、独立;(3)、发展;(4)、完善5、什么是教育?教育产生于人类生存的需要,归根结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它是传递经验、培养人才的活动。

教育的分类: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类。

6、什么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即传递高级专门经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7、为什么要研究高等教育或者高等教育的价值是什么?高等教育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促进人的发展;二是促进社会的发展。

(1)、高等教育必然促进个人的发展,但是个人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因而个人发展制约着高等教育;(2)、高等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

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方式促进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以及环境等的发展;但是社会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故社会发展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环境和科技等方面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目的、制度、人员、内容和途径等。

8、怎样办好高等教育?(1)、确立高等教育目的;(2)、建立高等教育制度;(3)、配备高等教育人员;(4)、确立高等教育课程内容;(5)、策划选择高等教育途径。

9、什么是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目的是国家要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之和,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索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10、要搞好高等教育,为什么要先确定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目的作为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它指明了高等教育的方向。

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学》01、高等教育学是旨在探索高等教育规律和意义的一门新兴教育学分支学科。

02、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

03、高等教育的本质特性:1、高等性。

最本质特性、属性2、专业性。

最突出本质属性、特性3、正规性。

04、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三艺、四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六艺06、独立形态的高等教育,始于:欧洲中世纪大学07、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08、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的是:德国教育家洪堡09、确立哲学系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孕育了自由选修制度的雏形的是:德国柏林大学10、第一次提出了高校“服务社会”的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11、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是: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12、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通儒院13、211工程: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高校和重点学科14、985工程:即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15、高等教育发展:是指高等教育制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逐步优化的过程16、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指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切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基础教育17、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基础(政治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1、政治制度的方向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2、阶级关系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18、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性质是:政治直接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19、政治力量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特点大致分两类:1、指导和领导2、咨询和参谋20、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1、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2、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决策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20、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1《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第一章 绪论1. 在英国,19632.3.4. 高等教育学:((2(3)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活动。

5. 6. (记忆:大学的3大职能——教学、7.8.。

9.10. 3)情绪情感内容丰富(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两极性的特征11.12.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3.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从非制度14.15.16. 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7. 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要坚持3原则:(1(2(318.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个)——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19.20. 为什么学习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自解: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2)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21.3条标准:(1)需要长时间学习(2)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不可替代和垄断(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222.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提出的优秀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删减):(1)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能力(3)对学生需求市场做出反应(4)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5)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信息技术应用第二章 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上)(外国部分)1. 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堂。

2. 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

3.)学园”,后来Academy 成为“学院”或“研究院”的通称。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笔记(高校教师资格证师大版1)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笔记(高校教师资格证师大版1)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基本原理篇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概述二、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三、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功能第二讲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一、萌芽期的高等学校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第三讲高等学校的职能一、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二、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科学研究篇第九讲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一、高校科研的地位与作用二、我国高校科研现状与发展三、高校科研的类型四、高校科研的原则第十讲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一、高校科研的步骤与方法二、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三、高校科研中的学术失范社会服务篇第十一讲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概述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容三、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意义第十二讲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一、高校教师对社会服务活动的参与二、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则。

教学活动篇第四讲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一、高等学校的教师二、高等学校的学生三、高校中的师生关系第五讲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一、教学内容概述二、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三、高校课程的组织四、高校课程的改革第六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一、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二、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原则三、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四、教学活动的基本策略第七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一、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价值二、教学评价的原则与类型三、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四、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第八讲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一、备课、说课的艺术二、上课的艺术三、听课评课的艺术基本原理篇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内涵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内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

2、我们通常所称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是当今教育活动的主干。

3、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与教育的关系尤为密切。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学》笔记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目录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8)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本质 (8)一、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 (8)二、高等教育的概念 (8)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9)一、高等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9)二、高等教育和经济的关系 (10)三、高等教育和科技的关系 (11)四、高等教育和文化的关系 (12)第三节高等学校的社会功能 (13)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13)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5)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15)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方针与目的 (15)一、教育方针 (15)二、教育目的 (16)第二节高等教育的目的和高校培养目标 (16)一、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16)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P37) (16)第三节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17)一、马克思的“人的发展全面学说” (17)二、全面发展的教育 (17)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18)第一节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价值选择) (18)一、社会本位观点 (18)二、个人本位观点 (18)三、如何正确对待二者 (19)第二节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两种教育观) (19)一、二者的历史演变 (19)二、二者的内涵与联系 (20)三、我国的现实选择 (21)第三节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两种发展模式) (21)一、英才教育 (21)二、大众教育 (22)三、大众教育与普及教育的关系 (22)四、我国高教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和要遵循的原则 (22)五、英才阶段向大众阶段转变的两种模式 (24)第四节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两种价值取向) (24)一、两个概念 (24)二、二者的关系 (25)三、我国的现实选择 (25)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 (26)第一节高等学校的学制 (26)一、学制的概念及演变 (26)二、全球高校学制概况 (26)三、我国的高等学校学制 (26)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 (28)一、学位概况 (28)二、我国的学位制度 (28)第三节招生和就业制度 (29)一、招生制度概况 (29)二、我国的招生制度 (29)三、我国的就业制度 (30)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 (30)一、概念 (31)二、职务和职称 (31)三、我国高校聘任制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31)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32)第一节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32)一、高教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 (33)二、高教宏观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33)三、我国高教的宏观管理体制 (34)第二节高等学校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微观) (36)一、全球的几种模式 (36)二、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领导体系) (37)三、我国高校的运行体制(行政管理系统) (38)第六章高等教育结构 (41)第一节高等教育结构理论 (41)一、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41)二、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42)三、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 (42)第二节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和特点分析 (42)一、层次结构 (42)二、科类、专业结构 (43)三、形式结构 (43)四、能级结构 (43)五、地区结构 (44)第三节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趋势 (44)一、世界教育结构改革的两种基本趋势 (44)二、我国高教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44)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45)第一节高学学校的老师 (45)一、高校老师的作用: (45)二、高校教师的任务: (45)三、高校教师的特点: (46)四、高校教师的培养: (46)五、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 (47)六、高校教师的调整: (47)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学生 (47)一、高校学生的特点 (47)二、高校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 (48)三、当前大学生问题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49)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49)一、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49)二、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50)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0)第八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51)第一节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 (51)一、专业与专业设置 (51)二、我国专业设置和调整 (52)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 (52)第二节人才素质、培养目标和规格 (52)一、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52)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则的原则 (53)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和原则(★) (53)第一节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 (53)一、教学的静态分析 (54)三、大学教学的任务、地位和作用 (55)四、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 (56)五、大学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特征 (56)第二节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56)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56)二、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56)三、大学教学的原则和体系 (57)第十章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58)第一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组合 (58)一、课程和课程体系、课程结构 (58)二、课程体系的优化 (60)第二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60)一、教学计划 (61)二、教学大纲 (61)三、教材建设 (62)第三节课程建设 (63)一、课程建设的意义 (63)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63)三、课程建设的准则和目标 (63)四、课程教学的实施体系 (64)第十一章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64)第一节教学活动的组织 (64)一、定义 (64)二、分类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趋势 (64)三、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65)四、教学管理制度 (66)第二节教学方法 (67)二、讲授法 (68)三、讨论法 (69)四、自学指导法 (70)五、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 (70)六、大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组合 (71)第三节现代教育技术 (72)一、教育技术的定义和领域 (72)二、教技的影响和作用 (72)三、教学媒体及应用 (73)第四节教学测量和教学评价 (75)一、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的定义 (75)二、学生学业评价 (76)三、教师教学活动评价 (78)第十二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 (78)第一节高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 (78)第二节高校科研的特点和原则 (79)一、高校科研的特点和优势 (79)二、高校科研的不足 (79)三、高校科研应该遵循的原则 (80)第三节高校科研程序和科研方法 (80)一、科研准备阶段 (80)二、科研实验阶段 (80)三、科研成果评审、报奖和推广应用 (80)第四节教育科学研究 (80)一、教学科研方法论原则 (81)二、对大学生科研的指导 (81)第十三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指导 (81)第一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81)一、社会实践的概念和特征 (81)二、社会实践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 (82)三、社会实践与教学科研的关系 (82)第二节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 (82)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 (83)二、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类别 (83)三、几种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83)第三节社会实践的组织 (83)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程序 (84)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原则 (84)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84)第十四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85)第一节高校思想政治的地位和作用 (85)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85)二、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85)三、高校思政的地位 (86)第二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内容 (86)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的规律 (86)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 (86)第三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87)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87)二、思政教育的方法 (87)三、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途径 (88)第四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88)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88)二、高校思政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88)三、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组织建设 (88)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本质一、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1. 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是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

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被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

中世纪的高等教育=大学教育是少数学者传神高深学位的场所,设有文(基础课,包括拉丁文、文法、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法、神、医(高级学科)四门学科。

是围绕学科、专业来组织教育活动,是一种进行专业教育的机构。

2. 资产阶级革命后尤其是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教育制度基本建立,中等教育逐渐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大学教育开始建基于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且不断制度化、规范化。

3. 19世纪后半期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源于美国的高等教育变化一直持续到二战之后。

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英才教育、尖子教育变成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层次更加多样化:在大学、学院之下、由派生出专科、社区学院、出现了研究生教育。

在美国还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

短期专科教育也被纳入高等教育范畴,且比重越来越大。

●高等教育形式更加复杂化:出现了诸如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等非正规大学,且纳入范畴。

出现了“中等后教育”、“第三级教育”等新高教概念。

二、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专业教育,位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高等教育受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一、高等教育和政治的关系高等教育受到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和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二者关系的核心是民主化问题。

高等教育对政治的制约●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国家应用政权,颁布法令等,从组织上保证其领导权;利用经济力量掌握高教领导权;利用思想意识的力量来控制高教,左右其方向)●政治决定了受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阶级地位的不平等导致的政治不平等反映在高教领域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政治制约着高校教育体制●政治制约着高教的方针、目的(高教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才),国家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令和规定教育目的来贯彻一定的政治纲领。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在高教的多种功能中,政治功能最早被人们认识、利用。

●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开设政治理论课、思想教育课等,或者在其它有关学科中渗入政治教育、公民教育内容)●培养专门的政治、法律人才●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通过推进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教育民主化在阶级社会,阶级地位的不平等导致的政治不平等反映在高教领域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