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学的文章阅读精选
推荐10本哲学入门级经典书籍
![推荐10本哲学入门级经典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3fbce12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1.png)
推荐10本哲学入门级经典书籍1、《最全最全的哈佛哲学课》王惠敏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哲学是无用之大用,生活本身就是哲学,我们要怎么生活,要活出怎样的自己,这就是一种哲学。
读完这本书,彻底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柏拉图、伏尔泰、尼采、叔本华、黑格尔、笛卡尔、苏格拉底、弗朗西斯・培根、卢梭、罗素13个哲学派系、35位伟大哲学家的故事、211条哲学经典常识。
对于没有哲学基础,又善于思考和学习,渴望了解哲学常识的读者来说,读这一本就够了。
2、《老子的智慧》林语堂江苏人民出版社老庄思想,博大深邃,是中华智慧的根基之一;林语堂幽默睿智,文若流水;这两者的结合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突破桎梏,以庄释老,智慧之言流于字间。
作者认为,这部作品“比什么《老子解诂》还实在,比王弼注还透彻”。
此书能帮助读者在品读老子智慧的同时,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3、《哲学了没?》张智皓中信出版社一周时间,读懂哲学。
囊括哲学5个基本主题,2个重要方法,2500多年的哲学发展历程一览,15位哲学大师的理论思想精华,认识与哲学“擦出火花”的5个分支学科,解读影响生活的11个哲学最热点问题,锻炼哲学思考的的5个工具。
4、《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群言出版社《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寄希望于对现代青年能有所启发,书的内容都与现代青年生活密切相关:《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有关青年修养的十二篇文章,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等。
随后的《谈读书》部分则就具体读书的问题展开来谈,如何读书、读哪些书以及碰到各种题材时(如:故事、诗歌、悲剧、书评、书牍)该注意哪些问题,体现了作者对读书治学的感悟。
5、《哲学是每个人的事》穆蒂莫艾德勒北方文艺出版社《哲学是每个人的事》:这本书是一本人人宜读、人人能解的哲学入门书,它讲述生活中人人遇到而且要随时判断的真、善、美和实施具体行动时感知的自由、平等、公正等。
6、《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廖志军南海出版社《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汇聚北大知名学者和教授的思想精髓,撷取北大人精彩而富有哲思的言论,来阐明北大人的生命智慧和人生哲理。
【初中散文阅读】《母亲的哲学》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母亲的哲学》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1b6f1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8.png)
【初中散文阅读】《母亲的哲学》阅读答案母亲的哲学①哲学是智慧的母亲,世上需要哲学和哲学家。
我总觉得哲学比较诡秘高深,但又听村里的先生说:世界上的事儿,都是曲曲折折的,用嘴说出来,就是哲学嘛。
②母亲没母亲的哲学① 哲学是智慧之母。
世界需要哲学和哲学家。
我总是觉得哲学更神秘、更深刻,但我听到村里的绅士说:世界上的事情是曲折的。
用嘴说话是一种哲学。
②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自然不识字,当然更不懂得什么深奥的哲学。
她说,她只知道说话要讲道理,做事要顺天理,为人要懂情理。
——话中有““原因”,理中带““哲学”,母亲俨然就是个哲学家。
③ 当我们的三个兄弟到达桌子的高度时,我们的母亲规定“我们应该有一张吃的照片和一张坐的照片”。
吃东西的时候,你必须手里拿着一个碗,把每一粒粮食都运进来;坐直,不要腿。
事实是非常白的:如果你损失了一粒米,汗流浃背地吃了一百粒米,你就浪费了食物。
菩萨能看见,雷声会带头;我从小就开始摆动双腿。
如果我不说,我可能会有问题。
这种坐姿是完全违反规则的。
④“小娃娃懂什么啊?”奶奶溺爱地护着我们。
母亲总是争辩说:“没得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要靠做,做的就是一种习惯;桑树只有从小撑绑,长大才能硬直。
”母亲慈爱中不失严格,合于中华儒教,正如《论语》所言:不学礼,无以立;又如《三字经》中所唱:玉不琢,不成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习惯不是天生的,是母亲用心“做”出来的,做人就要有人相。
⑤ 小学时,放学后的一天,“田大雁”在我家作弊,坚持要我拿走他的漫画书《隧道战争》。
我喜欢看漫画书,但我没有带他的书。
他死了,说那天我负责打扫卫生,我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这太不合理了!妈妈回来了,问我为什么,红着脸看着我,摸了摸可怜的“田大眼”的头,从口袋里掏出两个一角的硬币,说:“每人一个,我们买一本画册吧。
”后来,“田大雁”在草堆入口处发现了“隧道战”。
我想向他要一角硬币,但母亲不同意地说:多大的事啊,【甲】这已经过去了。
英语阅读哲学文章
![英语阅读哲学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5388f43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e.png)
英语阅读哲学文章下面是一篇英语阅读哲学文章,快来欣赏吧。
The Important Things in Life生活中重要的事情A philosophy professor stood before his class with some items on the table in front of him. When the class began, wordlessly he picked up a very large and empty mayonnaise jar and proceeded to fill it with rocks, about 2 inches indiameter.课前,一位哲学教授站在讲台上,他面前的桌子上放了几样东西。
上课后,教授什么也没说,他拿起一个又大又空的蛋黄酱罐子,然后往里面放入大概2英寸直径的小石块。
He then asked the students if the jar was full. They agreed that it was.然后,他问学生这个罐子是否已经满了?学生们都答复说是。
So the professor then picked up a box of pebbles and poured them into the jar. He shook the jar lightly. The pebbles, of course, rolled into the open areas between the rocks.然后教授就拿起一瓶小鹅卵石,然后把石头倒进罐子里,他轻轻地摇了摇罐子。
这样小鹅卵石就进到石块的间隙中去。
He then asked the students again if the jar was full. They agreed it was.然后,他又问学生这个罐子是否已经满了?学生们都答复说是。
The professor picked up a box of sand and poured itinto the jar. Of course, the sand filled up the remaining open areas of the jar.然后教授就拿起一瓶沙子,然后把沙子倒进罐子里,沙子又填充进了间隙中。
哲学双语文章马克思
![哲学双语文章马克思](https://img.taocdn.com/s3/m/7ac2200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09.png)
哲学双语文章马克思篇一马克思马克思,这个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人类思想的天空中闪耀着无尽的光芒。
我第一次接触马克思这个名字,是在高中的政治课上。
那时候,他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遥远的、高高在上的大人物,那些艰涩的理论,什么剩余价值啊,阶级斗争啊,就像一团团迷雾,让我摸不着头脑。
我当时就在想,这个马克思可真是个“神秘人”,他怎么能想出这么复杂的东西呢?但是随着我渐渐长大,读了更多关于他的书籍,我才开始有点明白他的伟大之处。
马克思就像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试图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蓝图。
他看到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巨大贫富差距,就像一道深深的鸿沟,把人们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工人阶级就像被压榨的小蚂蚁,每天辛苦劳作,却只能得到微薄的回报,而资本家们则像贪婪的巨兽,不断吞噬着工人们的劳动成果。
马克思看不下去了,他决定站出来为那些可怜的小蚂蚁说话。
也许有人会说,马克思的理论在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了。
但是我觉得这种观点可能有点片面。
虽然现在的社会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可是阶级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啊。
你看那些在流水线上辛苦工作的工人,和那些坐在豪华办公室里的大老板,他们的生活差距不还是很大吗?这就像是一场无形的拔河比赛,一边是拥有巨大财富和权力的少数人,另一边是众多为了生计奔波的普通人。
马克思的思想就像一把锐利的剑,试图斩断这根不公平的绳索。
他的理论鼓励人们去思考,去抗争,去追求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
就像他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句话就像一声响亮的号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改变世界而努力。
我有时候也会想,要是马克思能看到现在的社会,他会作何感想呢?他会不会对某些现象感到欣慰,又对某些现象感到愤怒呢?我觉得他可能会既高兴又担忧吧。
高兴的是,他的思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很多社会变革;担忧的是,那些他曾经批判过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就像顽固的杂草,难以彻底清除。
哲学的贫困读后感(精选10篇)
![哲学的贫困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accb5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8.png)
哲学的贫困读后感《哲学的贫困》是法国哲学家亨利·勒费布尔在1953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本书旨在揭示哲学领域中的贫困问题,对传统哲学的局限性进行深入剖析。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自己对哲学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和深入,收获颇丰。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勒费布尔这一哲学家的思想深感震撼。
他以深入入微的观察力,深度探讨了哲学思维的陷阱和盲点,同时指出传统哲学对人类经验的解释过于狭隘和片面。
他通过对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分析,认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更迷茫和贫困,为哲学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在勒费布尔眼中,哲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入思考和解构,是对人类存在与意义的探索和追问。
在读完本书后,我对哲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传统哲学的缺陷在于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离实践和生活过于遥远。
而勒费布尔的思想则更加贴近现实,通过对当代社会的现象和问题的深刻剖析,提出了对理性和科学思维的反思。
他呼吁我们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本质、意义和价值,超越传统哲学的束缚,思考属于自己的哲学之路。
勒费布尔的观点也引发了我一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快速进步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人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勒费布尔强调科技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意识形态,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科技与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救赎,而应该反思其带来的贫困。
同时,我也开始思考自己对知识的获取和思考的方式,关注思维的自由与创新。
勒费布尔的思想激发了我思考哲学的启示,引导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追问和思考。
总之,《哲学的贫困》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触动。
通过对哲学贫困的分析,勒费布尔激发了对传统哲学的反思与批判,并呼吁人们关注现实世界的问题与哲学思维的重要性。
这本书不仅对于哲学研究者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每个人的思考和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哲学的思考与探索,我们才能超越贫困的束缚,追寻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人生。
哲学的贫困读后感《哲学的贫困》是法国哲学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Jean-François Lyotard)在1979年出版的一部著作。
《母亲的哲学》阅读答案
![《母亲的哲学》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366ec449649b6648d747cd.png)
母亲的哲学①哲学是智慧的母亲,世上需要哲学和哲学家。
我总觉得哲学比较诡秘高深,但又听村里的先生说:世界上的事儿,都是曲曲折折的,用嘴说出来,就是哲学嘛。
②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自然不识字,当然更不懂得什么深奥的哲学。
她说,她只知道说话要讲道理,做事要顺天理,为人要懂情理。
——话中有“理”,理中带“哲”,母亲俨然就是个哲学家。
③我们兄弟三个刚够到桌面高时,母亲便规定“吃要有吃相,坐要有坐相”。
吃饭,手得端着碗,还要粒粒进口;坐凳,两腿要端正,不能架腿而坐。
道理呢,白得很:吃饭掉粒米,粒米百颗汗哟,浪费粮食,菩萨看得见,响雷会打头的;从小就晃荡“二郎腿”,一副懒散的样子不说,还可能落下毛病,这样的坐姿绝对不合规矩。
④“小娃娃懂什么啊?”奶奶溺爱地护着我们。
母亲总是争辩说:“没得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要靠做,做的就是一种习惯;桑树只有从小撑绑,长大才能硬直。
”母亲慈爱中不失严格,合于中华儒教,正如《论语》所言:不学礼,无以立;又如《三字经》中所唱:玉不琢,不成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习惯不是天生的,是母亲用心“做”出来的,做人就要有人相。
⑤上小学时,有一天放学后,“田大眼”在我家耍赖,硬说我拿了他的小人书《地道战》。
我是喜欢看小人书,可我没有拿他的书啊。
他死说,那天是我负责打扫卫生的,而且是最后一个走的。
真是有理说不清!母亲回来了,问清缘由,看看急红了脸的我,又摸摸可怜巴巴的“田大眼”的头,从衣袋里掏出两张一角的钱,说:“一人一张,每人去买一本画画书吧。
”后来,“田大眼”在草垛洞口找到了《地道战》。
我想去跟他要回那一毛钱,母亲却不以为然地说:“多大的事啊,【甲】这已经过去了。
”⑥高考那年,我落榜了,沮丧地躺倒在床。
母亲却大大咧咧地劝慰我:“要学杨子荣,昂首挺胸!广播里不是常说,失意不能失志,消沉反会伤神,干吗非挤那独木桥呢?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
”她顿了顿,扬起眉毛,又说:“时间不说话,【乙】这都会过去。
疯狂阅读哲思卷
![疯狂阅读哲思卷](https://img.taocdn.com/s3/m/fe73994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b.png)
疯狂阅读哲思卷疯狂阅读哲思卷序言: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我们渐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但是,阅读恰恰是恢复思考能力的最好途径。
本篇文章旨在介绍几本值得阅读的哲学类图书,给读者们提供一些思考与启示。
一、《存在与虚无》——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存在《存在与虚无》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经典著作,它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存在,看到物质世界的真实面目。
萨特认为人类的存在是一个双重性的现象,既存在于世界之中,又是自我创造的。
本书列举了战争、病痛、死亡等常见现象,通过深刻的分析揭示了它们背后的本质。
二、《别有用心》——揭示人类内心黑暗面《别有用心》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安东尼·格林沃德的著作,它揭示了人类内心的黑暗面。
本书深入剖析了人类重要的七个情感需求:责任、控制、权力、接受、名声、爱和安全。
根据这些需求,格林沃德描绘了人类所做所为的原动力,并探究了人类行为的关键性格特征。
三、《真实的谎言》——认识欺骗和真实的边界《真实的谎言》是英国哲学家西蒙·布莱克本的著作,它提出了关于欺骗和真实的问题。
布莱克本认为真相和谎言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两极,而是存在一个模糊边界的。
他系统地讲述了谎言的特性、谎言的伦理范围、自欺和真实之间的复杂关系等。
通过对真实和谎言的深刻思考,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
四、《求知的艺术》——创造知识的方法《求知的艺术》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它探讨了创造知识的方法。
罗素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而理性、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则是创造知识的基本工具。
本书通过详细的实例和案例,阐明了罗素的哲学观点,帮助读者生动理解罗素的思想。
五、《贫穷的哲学》——关于贫穷和幸福的思考《贫穷的哲学》是法国哲学家皮耶·福里的著作,它思考了贫困和幸福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
福里以个体经历为基础,提出了穷人自然、穷人独立、穷人干涸、穷人乐观等概念。
这些概念揭示了穷人群体内部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da79f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a.png)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有意识的摆脱纯粹抽象的思辨而把现实的生活世界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篇一关键词:人的生活意识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地是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批判的产物,黑格尔哲学的出发点是“绝对精神”,费尔巴哈哲学的出发点是直观的感性,即直观的感性世界和直观的抽象的人。
马克思批判神秘主义的“绝对精神”使哲学的出发点回归于感性世界,又批判直观的感性,使哲学落脚于人的生活,落脚于由于人的活动而历史地变化这的生活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摆脱纯粹的思辩而回归到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使得自己不同于以往的一切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哲学,包括古希腊哲学,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黑格尔的哲学以及费尔巴哈的哲学在本质上有一个共同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相区别的——特征,即这些哲学都是在思维中提出抽象的问题同时又试图通过抽象的思辩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古希腊的本体论哲学追问世界的本原,按其不同的逻辑线索可分为两支。
其中一类哲学家往往将一种具体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泰勒斯的“水”和赫拉克利特的“火”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其实这些哲学家只是借用了这些具体的物质的名称。
一旦“水”成为泰勒斯世界的本原,并以此为起点描述世界的演化图景,“水”就不是泰勒斯看见的水而变为思维的符号,成为泰勒斯表达想象中世界本原的符号。
另一类哲学家则把一种纯粹的思维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如柏拉图的“理念”,他把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概念当作世界的本原。
这两种哲学的共同点在于都在追问世界的本原,并都把只是存在于哲学家头脑中的非感性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并以脱离经验的方式对世界作出解释。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世界本原问题的提出本身是抽象的,而对于这一问题的各种解释也只是假说,是思维的游戏。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的思考者现代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的思考者现代文阅读原文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c8182f941ea76e59fa040d.png)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的思考者现代文阅读原文和答案汤一介于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汤用彤则是哲学大家。
父亲嘱咐他的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家风。
汤一介爱书,有一些书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少年后,汤一介这样回忆道:“在我读了《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后,似乎精神境界有一个升华,可以说我有了一个信念,我应做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
在这几十年的生活中,在各种运动中我整过别人,别人也整过我,犯了不少错误,对这些我都自责过,反省过。
但我在内心里,那种伏契克式的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情感仍然影响着我。
人不应没有理想,人不能不热爱生活。
”1949年前,汤一介学习哲学,除了家学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想去寻找真理、探讨人生的意义。
19岁时汤一介曾经写出了《论善》《论死》《论人为什么活着》几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显露了作为哲学家的才华。
1951年自北大哲学系毕业后,汤一介便留校任教,为北大哲学系资深教授。
汤一介的学生、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1985年上了汤先生第一堂课,汤先生给他讲授魏晋玄学,讲课给王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博也成为众多弟子中国陪伴汤先生走完最后一段路程的学生。
“先生刚毅木讷,温而厉。
”因工作原因,王博与汤一介多有接触,在王博眼中,汤先生学术研究上可以用“严厉”来形容,一丝不苟,十分严谨,表达学术观点非常直白,待人接物非常温和,不管谁有需求,汤先生总是尽力满足。
2021年汤一介获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将他描述为:“汤一介先生力主思想对话,引领风气之先,传承中国学脉,执掌《儒藏》编修。
他所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重启了传统文化热潮;他所主张的普遍和谐、中国解释学和新轴心时代,激活了融通中西的世界之中国;他所撰述的《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儒学史》,弥伦群言而精研一理,为中国思想的当代价值立言辩德。
”汤一介曾获得很多美誉,哲学巨匠、儒学泰斗、国学大师等等。
辩证哲学的书籍排行榜
![辩证哲学的书籍排行榜](https://img.taocdn.com/s3/m/bd6e8c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f.png)
辩证哲学的书籍排行榜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辩证哲学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体系,它强调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主张寻找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对立,通过解决矛盾和对立来认识现象的辩证发展规律。
辩证哲学对人类思维和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
以下就是一份关于辩证哲学的书籍排行榜:1.《辩证法的根本问题》作者:列夫·维托根斯坦这本书是辩证哲学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对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和矛盾客观性的规定性。
该书对于理解辩证法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矛盾论》作者: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和思想家,他在这本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别强调了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根本作用和推动作用。
这本书在中国及国际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3.《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作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这本书中深入探讨了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提出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方向。
4.《辩证法的逻辑学》作者:恩斯特·布洛赫这本书是对辩证法逻辑学的全面系统阐述,作者通过研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逻辑规律,深入剖析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和辩证法的运用方法,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辩证哲学著作。
5.《演绎法与辩证法》作者:弗兰茨·布伦塔诺这本书是对辩证法和演绎法之间关系的独特阐述,作者通过对两种逻辑方法的比较分析,揭示了辩证法与演绎法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和应用。
这本书对于探讨辩证法与其他逻辑学派别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6.《辩证法研究》作者:乔治·霍克希尔特这本书通过对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的探讨,系统地阐述了现代辩证哲学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辩证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低调看]《低调之美》阅读答案-V1
![[低调看]《低调之美》阅读答案-V1](https://img.taocdn.com/s3/m/5ed2792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3.png)
[低调看]《低调之美》阅读答案-V1作为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我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低调之美》阅读答案的文章。
一、《低调之美》是什么?《低调之美》是由网络作家低调看编写的一篇关于人生哲学的文章。
该篇文章通过对低调这个词的解释,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让我们重新思考并发现低调的美好之处。
二、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哪些观点?1. 低调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生活哲学。
低调的人不会太张扬,不会过于追求表面上的东西,而是会追寻内涵,追寻真正的自我。
2. 低调之所以美,是因为低调的人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低调的人在与别人相处时,不会过于强调自己,也不会过于吹嘘自己的成就,而是会更多地关注对方。
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3. 低调之所以美,还在于低调的人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低调的人不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怒火冲天,也不会让别人的言行影响自己的情绪。
他们能够保持平衡、沉着冷静,从而更好地应对周围的环境。
三、这篇文章有哪些启示?1. 低调并不是消极的表现,而是积极的品质。
低调的人并不是缺乏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而是更为理性、成熟和深思熟虑。
2. 低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在与别人相处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对方,尊重对方,而不是总是强调自己。
3. 低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在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平衡,才能够更好地应对。
四、结语读完《低调之美》,我深受启发。
低调是一种生活态度、品质和哲学,它让我们更加深思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更加低调一些,就能够实现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情绪掌握和更好的人生发展。
经典哲学书籍推荐
![经典哲学书籍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d99e37c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6.png)
经典哲学书籍推荐文章一:推荐几本经典哲学书籍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推荐几本经典哲学书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
第一本是《论语》。
这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词行事,浸润着儒家思想的精髓。
读完《论语》能够了解到关于道德、教育、政治、礼仪等方面的问题,掌握到一些做人处世的原则。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都是至今被广泛应用的名言。
第二本是《红楼梦》。
虽然这本书不是直接讲哲学的,但是它却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与之相连的是关于人性、宿命、生死等哲学性的问题。
通过读这本书,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文学的精华,也能够从中了解到许多哲学思想的智慧之所在。
第三本是《共产党宣言》。
这是一本政治哲学著作,对人类社会发展、阶级斗争、共产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论述。
这本书于1848年首次发表,至今已成为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经典。
读完这本书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经验教训,认识到阶级斗争的现实意义,更加坚定崇尚共产主义的信仰。
以上是我推荐的三本经典哲学书籍,每一本书都能够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机会阅读到这些精彩的著作,收获知识也能更好地了解人生。
要点分析:本文为介绍推荐经典哲学书籍的文章,表达简洁明了,指出了每一本书的主题,并结合具体哲学思想作了深入论述。
在语言运用上合理且准确地使用丰富的词汇,取得了很好的阐述效果。
写作重点集中在推荐三本经典哲学书籍,在原因上提出了一些连续性的论据,在条理上非常的清晰。
文章二:没有读过这几本哲学书,怎么能叫自己是学生?作为学生,我们的大脑应该是一个“海绵”,需要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才能成为一名有思想有格调的人。
而哲学作为一门探究人生本质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重要。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推荐几本哲学书籍,希望大家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启示。
第一本是《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这本书不光是关于经济学的,还涉及到了人生哲学、生命意义等方面。
我思故我在高分作文3篇精选
![我思故我在高分作文3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f1f222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2.png)
我思故我在高分作文3篇精选第一篇范文: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这句话出自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这个论点从古希腊哲学家开始就一直存在。
我认为,“我思故我在”也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共识。
我们之所以能够与这个世界相互作用,是因为我们拥有思维这个工具。
思维让我们不断提高认知,并且进一步提高认知的能力。
思考是进步的源泉,这一点不容置疑。
没有思考,人类可能还处于野蛮状态,缺乏各种文明得以崛起。
同时,思考也成为何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根本方法,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和进步也同样至关重要。
所以,思考也成为我们阅读和学习的核心。
思考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它使你能够在知识海洋中进一步深入并有效地掌握知识。
此外,思考过程中的创意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万物皆有可能”,这一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前行的勇气。
总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我思故我在”并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每天所面对的现实。
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一哲学论点对我们的影响,不断加强思考、独立思考,让自己变得更加出色。
要点分析:此文首先引出了老祖宗笛卡尔这个伟大的哲学思想,并深入解读了它的核心含义“我思故我在”,为本文铺设了坚实的思维基础。
其次,文中从思考出发,谈论了思考在个人、发展、进步、知识获取、创造性等方面的重要性,扩展了论点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文章恰到好处地总结了自己的看法,也提出了最根本、也是最为实践的建议:不断加强思考、独立思考。
用词分析:全文句法清晰,表达自如,用词精炼,特别是“思考是进步的源泉”、“思考过程中的创意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万物皆有可能”,突出了文章思路,使其更加易懂、深刻,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个话题的深刻理解。
第二篇范文:我思故我在我想起中学时期,数学老师就曾告诉我:数学解不开的问题,用思维也同样解决不了。
这话当时并没有引起我特别的注意,甚至有些不以为然,但随着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成长,我逐渐领悟到这句话的深度。
人类之所以比其他生物更强大,是因为我们拥有更为优秀的智力和创造力。
《读库》精品文章
![《读库》精品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7334ec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a.png)
《读库》精品文章
《读库》是一本文摘类月刊,每篇文章都是编辑精选的,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读库》中的精品文章,仅供参考:
《三十二个未接电话》:讲述了一个因工作失误而错过重要电话的故事,
展现了人生中的选择和决策对于命运的影响。
《老北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于老北京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北京的
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小王子的奇幻之旅》:以小王子的视角,描述了一段寻找真爱和意义的
旅程,引人深思。
《历史的暗角与光辉》: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剖析,揭示了历史的复
杂性和多面性,引导人们思考历史的启示和教训。
《人生需要一点疯癫》:探讨了疯癫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人生需要
一点疯癫才能更好地突破自我和追求卓越。
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所有《读库》中的精品文章。
建议阅读原版杂志或相关书籍,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和更深入的思考。
精选大众哲学读后感范文5篇
![精选大众哲学读后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a4682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7.png)
大众哲学读后感1“哲学”一词在普通人心中常是神秘、生涩的代表。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我认真读过的第一本哲学书。
(妈妈问:《苏菲的世界》不算吗?嘉说:感觉那不能算是一本哲学书)。
作者艾思奇用直白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哲学世界的概况。
作者首先讲了世界观的两大类:唯心论和唯物论。
这两种世界观的基础都是构成世界的两大要素:主观的精神与客观的物质。
唯心论主张精神是世界的主体,物质是精神衍生出来的;唯物主义正好相反,主张物质世界是独立运行的,精神才是派生的。
由此,艾思奇得出一个结论:唯心论是通向宗教迷信的桥梁。
探究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有学习神学、哲学和科学三种。
通常我们可以认为哲学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哲学的世界观分为唯心论和唯物论,如果说唯心是通向神学的桥梁,那么它就是哲学中偏向神学的部分。
所以,我们能不能说唯物论是通向科学的桥梁,且是哲学中偏向科学的部分呢?唯心论分为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
前者认为人的精神主导一切,后者认为有一个“绝对”精神在主导一切。
而神学认为有一个上帝在主导一切。
两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而且,这相似之处在于对世界的看法上的相似。
所以我们也可以从认识世界的角度去考量唯物论和科学的关系。
首先是认识物质运行的规律。
唯物论的基础就是物质独立存在,独立运行。
机械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变化只是机械变化,即数量变化与位置变化。
但唯物论的辩证法道出物质的变化更多的是物质内部的变化,兼以外力的作用,且不同的物质在相同的外力下会有不同的变化结果。
科学中也是如此。
比如水凝结成冰,就既不是数量变化也不是位置变化,而是它本身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实际上也是它受到的热量减少,运动变慢,受到相互作用,从而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变成冰。
所以从这点来看,唯物论和科学是紧密联系的。
可供讨论的还有认识方法。
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唯物论的认识是累积感性认识,加以分析,达到理性认识,总结出真理。
而科学也是如此。
如此看来,唯物论和科学确实有密切联系,既然科学是我们要坚持的原则,那么,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辩证唯物论就需要我去好好学习。
狗的哲学-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狗的哲学-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94f6f049649b6648d74734.png)
狗的哲学1.狗的哲学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头猪和一条狗。
每当给猪喂食的时候,母亲就让我看着狗怕它偷吃。
狗低眉顺眼地卧在一旁,一副与世无争的表情。
但只要一个不注意,它就溜过去,迅捷地在猪食槽里舔上几口。
等我回身过来,它又卧在一边,嘴唇上的食儿还没干呢,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有一次,它又偷食,被母亲拦腰踹了一脚。
骂曰:你个狗东西,猪的食你也敢抢!是的,那个年代,猪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一年到头,把一头猪养大了养肥了,然后卖掉,便是家庭的全部收入。
狗似乎对此没有异议。
骂也好,打也好,待在家里,从不耍狗性子,或者玩什么离家出走。
每次猪吃饱之后,一扭头,懒洋洋地走掉。
石槽的边缘上,还残留少许米粒和糠末儿,母亲一瓢水倒进去,便是狗的食物。
狗埋头舔食,把一槽泔水舔得音乐感十足,混个水饱后,一扭头也走掉。
狗是没有怨言的,依旧看家守院。
有一年,有贼人到邻居家偷牛。
狗觉得不管不行,叫声尖锐,咬个不休。
三邻五舍的人都被惊醒了,扛着铁锹,举着镰刀奔出来。
贼人走了空,临逃的时候,打折了狗的一条腿。
狗拖着一条伤腿无精打采地过了一段日子。
父亲每天往街里去瞭一回,看有没有收狗的,有的话,好把它赶紧卖掉。
狗赶在屠户来之前,竟然不声不响地好了。
看来,要保住自己的一条狗命,靠别人是行不通的。
这个世界,主人们或主子们都是实用主义者,他满心想着自己的时候,是不会顾惜一条狗命的。
母亲每次从地里干活回来,狗总要欢天喜地地迎上去。
猪呢,睡在那里,连眼皮都不抬。
母亲把猪草丢给它,它先将鼻子凑过去,闻一闻,觉得不错,才懒洋洋站起来。
我有点看不惯猪的德性,有一次它刚要站起来,我一脚把它踹躺下了。
它就真的躺下了,连猪草也懒得吃了。
我骂它,你真是头猪啊!大人们的看法总是跟小孩子有区别的,母亲就觉得猪这个样子好得不得了。
大人们的眼光真是有问题。
有时候,狗去偷吃猪食,我就假装看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有看到母亲出来,我才高声咳嗽一声。
狗能听懂我的暗示,它赶紧撤身,卧在一边。
冰心的爱的哲学论文
![冰心的爱的哲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a1b61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1.png)
冰心的爱的哲学论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冰心的名言,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冰心的爱的哲学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冰心的爱的哲学论文篇一【摘要】“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冰心的名言,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同时,她也爱着祖国,爱孩子,爱亲友,所有人都能从她的言行中看到她的“真”。
她的一生言行,她的饱含深情的文字,都在表达她对祖国、对人民无比深情的爱。
【关键词】“爱”;《繁星》;《小橘灯》;“真”冰心是现代文学史上成名最早的女作家,在三十年代,有人称她是“现代女作家的第一人”,与冰心同时代的矛盾认为,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最属于她自己,她的作品中不反映社会却反映了她自己。
她以柔和细腻的笔调、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新明丽的语言,构成了她艺术风格的基本特色,而母爱、童心和大自然是冰心写作的基本主题。
冰心曾做过一个假设:假如她在漫长的一生中能有一个快乐的选择,她要至诚地请求依偎在母亲的怀里。
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冰心的一生之所以不遗余力地讴歌母爱以及由母爱推广而来的父爱、祖国之爱,是因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享受着最富足的母爱和父爱。
父亲赋予了她豪迈、开阔的性情。
冰心生长于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海军军官。
她从小家庭环境优裕,加上受泰戈尔博爱思想的影响,使她成了爱的颂扬者。
她将爱视为对抗黑夜、逃避现实风雨的港口,幻想建立一个和谐的爱的天国。
因此,她的文章始终洋溢着一种清新、健康的气息。
冰心文章所表达的人生观有着较为难得的强健、积极的因素,因而更富于魅力。
从烟台到北京贝满女中读书的四年,学到的英文知识加上____义的影响。
最早形成的“爱”的哲学是她早期散文中一个鲜明的宗旨,她的散文也在不遗余力的讴歌这种“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哲学的文章阅读精选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有哲学的文章阅读精选:人生难活一份“静”人生在世,俗事缠身。
为生活而忙碌,为名利而奔逐,再加上红尘喧嚣,安静、宁静,就成了一份难得的享受。
很羡慕乡下老人。
冬春时节,农事不忙,他们喜欢篱下闲聊。
拿一只脚凳,坐在篱笆下、南墙根,老棉袄一揣,旱烟袋一端,一袋一袋地抽着。
生命里透着一份从容和潇洒。
其实,这些人并不富有,可他们懂得顺乎自然,顺乎性情,不贪婪,不苛求。
于是,心中无欲。
无欲则心静,心静则体闲。
说到底,这些人,终是因了心态正,不失真。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说:“人心多从动处失真。
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则悠然共逝,雨滴则冷然俱清,鸟啼则欣然而会,花落则潇然自得。
”
心动,则物欲生;物欲生,则心愈难静;心难静,则杂念丛生。
若然心静,则自然万物皆成佳景。
看白云,则白云悠悠,心亦悠悠;看新雨,则新雨冷然,一派清爽;看花落,则花落潇然,一派豁达。
求诸文人,似乎尤其需要一份端正的心态,需要一份宁静的心情。
身边有一帮“文人”,特别喜欢聚会、聚餐。
终日呼朋引伴,招饮欢
谈。
餐桌上,更是议论是非,臧否人物。
这些人似乎什么都“能”,就是不能坐下来认真写文章,不能认真写出上好的文章。
这些人,不是真正的文人。
真正的文人,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钱钟书,博闻强记,聪颖明慧。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沉浸在书山文海之中,爬梳剔抉,聚沙成塔,终成皇皇巨著《管锥集》。
此书,博雅通洽,包罗万象,渊深似海。
陈垣评价清人笔记曰:“清人笔记像奶粉一样,现代人拿水一冲,冲出一大碗,就是一篇论文。
”余英时则拿陈垣的这番话,比之钱钟书的《管锥集》,诚不虚也。
若非有一颗安静的心,怎会下得如此工夫?又怎会有如此辉煌成就?
晚年的孙犁,深居简出,粗茶淡饭,以一颗淡定平静的心,对抗着世俗的喧嚣。
看看孙犁晚年的那些作品吧,无论是《芸斋小说》,还是《乡里旧闻》,都散淡得不得了,亦真诚得不得了。
人生难活一份“静”,谁守住了心中的那份宁静,谁就心中无碍,处世坦然;谁就生命如水,清澈明净;谁就光风霁月,万古清芬;谁就成为君子,就成为贤哲。
有哲学的文章阅读精选:谈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珍惜时间的人,也就是珍惜了自己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生也只不过是时间的累积,我若让今天的时光白白流逝,就等于毁掉了人生中最后一页,我要珍惜今天的一分一秒,因为它们将一去不复返,我不能把今天存入银行,明天再来取用,时间像风一样不可捕捉。
每分每秒,我要用双手捧住,用爱心抚摸,它们是如此宝贵,垂死的人用毕生的钱财都无法换回一口生气,我无法计算时间的价值,
它们是无价之宝。
奥格-曼迪诺”。
这些充满深刻哲理的名言在我能够读书时,便引发了我对时间的深刻的探索。
在我孩童时期,我也是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沉迷于童年的欢乐之中的,但我的思维一旦走入人生的轨道上时,便一反常态,变得忧郁,变得苦闷,变得离群索居。
这大概与我的穷困的家境是有一些关系的,但更多的是想到,自己未来的前途将会是怎样的呢,是能够向那些名人一样的成就一番事业呢,还是像父亲一样地在田地里,辛苦的劳碌一辈子呢。
我常常沉湎与幻想的天地之中。
记得在我上中学读书时,变得更加的寂寞孤单了,而且脾气变得相当的怪异。
只要在学校里我便一味地爬在课桌边。
捧着书本,似乎在专研。
然而,我知道这根本没有收获。
可是我想到了我的未来的暗淡的前程,我又实在无法像那些学生一样沉湎与欢乐之中。
人们常说我,“你太勤奋了”。
有时又说我“像一个小老头似的”,而我却凄然的一笑。
当我坐在教室里时,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正在拖着瘦弱的身躯,在炎热的田地里汗流浃背地锄地。
我的眼泪会不由的倾泻而出。
那是我的黄金季节,我的美好的青春时光,而我的心却开始流泪,我的心也开始在流血。
然而,时间并不因我的痛苦而停止不前。
它依然走的轻盈,依然走的自然。
转眼间我便毕了业,回到了家里。
考试落榜后,我更加默然神伤,愁眉不展。
只要一有闲暇时间,我便捧着几本书,无聊地打发着我的苦闷的时光。
但是,我慢慢的意识到我以后的生活,我以后的前途,我想干一
番事业,我不能自甘沉沦,虚度年华。
“人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虚度年华,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我想,凭我的身体去以苦力赚钱是不能够的,我只有发挥我的脑筋,用知识去武装自己,或许可以能够有所出息。
即使不能,我也没有把时间浪费掉。
到那时,虽然不能有所成就,但我是不后悔的。
当我来到矿上后,看到一些青年在上班时期混日子,下班后,打麻将,玩扑克,看录像,整天沉湎与个人安乐的小天地里。
我想我不能与他们随波逐流啊!可是我又何尝不想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玩耍呢,但是我宁愿躲在房间里,任孤独折磨我,任苦闷煎熬我,我也不愿和他们“同流合污”。
就在孤独中,就在对生活的痛彻的思考中,我看到了现实社会的阴暗丑陋的一面,也看到了美好善良的一面。
我便下定了决心,我要从事文学,用我的知识去鞭挞假丑恶,歌颂真善美。
是啊,今天,当我恍恍惚惚的走过几年坎坷的旅途时,我才觉得我失去了很多很多。
但我有一种令我永远自豪的东西,那就是对追求光明的努力,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我没有一刻停止过。
这种可贵的精神是我的兴奋剂,它一直支配着我,使我终于充实地度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也终于安全地度过了一段危险的时期。
我始终记得蒲松龄在落榜后的一副对联,我把它当成了我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现在,我把我对时间的感悟真言献给大家,以共勉;人生只有一
天,那就是今天,而现在,就是最宝贵的黄金时间,如果你失去了现在,你就失去了一切,你荒废了今天,你也就荒废了一生。
有哲学的文章阅读精选:舍得的智慧文/布衣粗食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
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
舍得本是启迪心智的禅理,可日本的藤泽太郎却因为“舍得”获得了生意的成功。
藤泽太郎在日本名古屋开了一家餐饮店,因为地处偏僻,无论他如何用心经营,顾客总是寥寥无几。
有一次,几个顾客吃完主餐,提出购买几包配菜用的酱菜,因为,藤泽太郎自制的酱菜不仅味道好,还开胃。
藤泽太郎没有同意卖给他们,而是送给他们每人一大包。
此后,“藤泽太郎餐饮店里的酱菜不仅味道好,还开胃”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慕名来藤泽太郎餐饮店买酱菜的人络绎不绝。
可,藤泽太郎并没有因为酱菜受人青睐改行做酱菜生意,而是,顾客吃主餐后,再免费送酱菜。
为了吸引顾客,藤泽太郎还把酱菜的包装做得很漂亮。
但,藤泽太郎始终坚持最初的“吃主餐,送酱菜”原则。
在藤泽太郎的坚持下,很多人不仅仅知道藤泽太郎餐饮店的酱菜好吃,还知道餐饮店的主餐也好吃。
因为“吃主餐,送酱菜”,藤泽太郎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还在一些城市开了多家餐饮连锁店。
无独有偶。
美国涅狄格州的克里曼•泽恩开了一家“泽恩”
山地车车行,因为竞争激烈,生意并不很好,难以支撑。
一天,克里曼•泽恩突发奇想,打算为销售出去的山地车进行“终身免费保修和保养”。
在一片反对声中,在其它车行的唏嘘声中,他坚持把“终身免费保修和保养”的承诺推广了出去。
要知道,山地车总是在不好的路面上骑行,磨损很快,更何况,当时的涅狄格州没有任何一家山地车车行做出过类似承诺。
结果,克里曼•泽恩看似愚蠢的承诺,不仅为让车行起死回生,还让车行的销售额每年持续增长25%!几年后,“泽恩”山地车车行发展成了涅狄格州最大的山地车车行。
藤泽太郎和克里曼•泽恩为什么会取得成功?答案显而易见,他们都知道,眼前一时的赔本是将来更大盈利的开始,“舍小本”是为了“求大利”。
在竞争激烈的生意场上,只有那些“舍得”的经营者,才会是最大的赢家。
当然,他们的经营策略,就是舍得的智慧在生意场上的体现,也是放之任何领域皆准的亘古不变的真理。
作者:朱钟洋;笔名:布衣粗食
看过“有哲学的文章阅读精选”的人还看了:
1.哲学散文精选
2.哲学唯美散文
3.有哲学的优美散文
4.人生哲学短文
5.书的哲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