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价值文献综述
古村落游客忠诚模型研究基于游客感知价值及其维度视角
古村落游客忠诚模型研究基于游客感知价值及其维度视角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古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游客忠诚是古村落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游客感知价值则是影响游客忠诚度的核心要素。
本文旨在从游客感知价值及其维度的视角,深入研究古村落游客忠诚模型,以期为古村落旅游的有效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古村落旅游和游客忠诚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系统梳理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的维度,包括物质价值、情感价值、社交价值和文化价值等。
在此基础上,构建古村落游客忠诚模型,分析游客感知价值各维度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本文还将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实证研究,揭示游客感知价值各维度与游客忠诚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同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和忠诚度的策略建议,为古村落旅游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也将总结研究的不足之处,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忠诚度的培养和维护成为了旅游目的地持续发展的关键。
古村落作为一类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自然风光的旅游目的地,其游客忠诚度的形成机制尤为引人关注。
本研究基于游客感知价值及其维度的视角,对古村落游客忠诚模型进行深入研究。
关于游客感知价值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感知价值被认为是游客对旅游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价,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情感价值等多个方面。
在旅游领域,游客感知价值直接影响到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因此,探究游客感知价值的构成维度及其对游客忠诚的影响机制,对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游客忠诚度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忠诚度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产生信任、满意和依赖的情感倾向,表现为重复购买、口碑传播和推荐他人等行为。
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的文献综述
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一、引言1.1 旅游形象感知的研究背景1.2 文献综述的目的和意义二、旅游形象感知的概念与性质2.1 旅游形象感知的定义2.2 旅游目的地形象性质:综合性、多样性、相对性、动态性三、影响旅游形象感知的因素3.1 目的地本身属性3.2 旅游者个体因素3.3 社会文化因素3.4 信息传播渠道四、旅游形象感知的实证研究4.1 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4.2 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4.3 基于网络文本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五、旅游形象感知的应用与实践5.1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与规划5.2 旅游营销策略5.3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六、结论6.1 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的重要性6.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旅游形象作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客流量和经济发展。
本文通过对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的文献综述,旨在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影响旅游形象感知的因素,探讨旅游形象感知的应用与实践,以期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旅游形象感知的概念与性质2.1 旅游形象感知的定义旅游形象感知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一种主观认知和情感反应,包括对目的地整体印象、氛围、特色等方面的评价和感受。
2.2 旅游目的地形象性质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等四个性质。
综合性体现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如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等;多样性表现为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相对性是指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相对的,受个人经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动态性表示旅游目的地形象会随着时间、空间和传播渠道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塑造。
三、影响旅游形象感知的因素影响旅游形象感知的因素可以从目的地本身属性、旅游者个体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分析。
3.1 目的地本身属性目的地资源的独特性、品质、组合状况等属性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感知形象。
感知价值文献综述
感知价值⽂献综述购房者感知价值⽂献综述购房者感知价值⽂献综述摘要:⾦融危机、限购令等对我国⼤中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较⼤冲击;与此同时,许多县域房地产市场却呈现⼀派暖春景象。
城镇化、农民⼯返乡等因素决定了县域房地产将迎来发展的⼤好春天。
农民⼯消费者在购房过程中究竟追求什么价值?如何提供和传递相应的价值来吸引农民⼯购买?本⽂希望通过对县域房地产的实证研究,探索感知价值和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挖掘影响农民⼯顾客价值与购买意愿的关键要素,以期为房地产企业提供指导。
关键词:感知价值县域农民⼯购买意愿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buyers perceived value Abstract: Financial crisis , the purchase order and other factors had a large impact on China 's real estate market in large and medium- sized cities;Meanwhile, many county real estate market showed a boom . Urbanization,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and other factors determine the county real estate will usher in the great spring . What is the perceived value would the migrant workers pursue in the purchase process ? How to provide and deliver appropriate value to attract migrant workers to buy ?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value and purchase intention , and tap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customer value and purchase intention by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country real estate,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real estate companies . Keywords : perceived value,county of migrant workers,purchase intention⼀、引⾔近年来,顾客感知价值在营销界得到了⼴泛的重视。
顾客感知价值研究之文献综述
顾客感知价值研究之文献综述顾客感知价值研究之文献综述摘要关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的国外文献较为丰富,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多属介绍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对国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本文主要从顾客感知价值的定义、内涵、特点、构面、测量及前因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之上得出了一些管理启示。
关键词:顾客感知价值感知利得感知利失一、引言在竞争异常激烈和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不断改善的市场中,在一定的搜寻成本以及有限的知识、灵活性和收入等因素的限定下,顾客成为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于是,在作出最终购买决策时感知价值成为其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变量。
因此,对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就自然具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来源于人们不断寻求新的更持久的竞争优势的努力。
Porter所提出的“顾客价值链”概念成为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发展的基础,随后出现了顾客活动周期、价值系统、关系管理链、价值群、动态顾客价值、可感知价值等相关理论和概念(白长虹2001)[1].企业寻求竞争优势的实践和相关理论的发展要求研究者从顾客角度深入研究顾客价值的含义、构成、来源,顾客对企业提供价值的认识、评价和取舍等问题。
顾客感知价值关注的是外部顾客对企业所提供价值的主观判断,能为顾客提供更高感知价值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范秀成和罗海成2003)[2]。
国内外关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众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深刻揭示了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内涵、特点、结构、前因等,如Zaithaml(1988) [3]。
二、顾客感知价值的定义与内涵一直以来对顾客感知价值都存在着不同的定义,总的来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Sweeney 和Soutar为代表,他们从总体的角度来分析顾客感知价值,把顾客感知价值分为情感价值、社会价值、质量价值、价格价值等(格罗鲁斯2002)[4];另一种是以Zeithaml为代表,从比较的角度来分析顾客感知价值,把顾客感知价值定义为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之间的比较(白长虹2001)[1].菲利普·科特勒对顾客感知价值的定义为:顾客感知价(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CPV)是指预期顾客评估一个供应品和感知值的所有价值与所有成本之差[5]。
感知价值对景区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2、文化价值:黄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民 俗风情。游客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领略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3、探险价值:黄山以其险峻的山势、陡峭的悬崖和崎岖的山路著称,为探 险爱好者提供了极佳的挑战场所。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攀岩、徒步等户外活动, 挑战自我,实现探险梦想。
1、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加强景区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游客对景区的 满意度和信任度。
2、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保护好景区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开发多元化的旅游 产品和服务项目。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在旅游活动中,美食体验是游客们追求的重要部分。游客对美食的感受和评 价,以及这种感受对他们的旅游决策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是本研究的重点。了解 美食感知价值如何影响游客的行为意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游客的旅游体验 和行为,从而为旅游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四、结论与建议
本次演示通过探讨游客生态旅游感知价值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揭示了生 态旅游营销策略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游客的感知价值,促进其积极的行动意向, 我们建议:
1、提高旅游地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优化服务流程, 为游客提供贴心、高效的服务,从而提高游客的感知价值。
2、提升旅游体验: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和活动形式,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使其感受到生态旅游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其积极的行为意向。
二、文献综述
在过去的的研究中,美食感知价值主要通过游客的满意度、忠诚度以及行为 意向等变量进行衡量。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美食感知价值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但大多数研究只了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而对于美食感知价值如何全面、深入地影 响游客行为意向的研究还较为缺乏。
感知的文献综述
(1)居民感知研究国外方面,国外关于居民感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内容涵盖了经济、文化、环境多个方面,但不同学者对居民感知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有些学者比较关注居民的感知态度,而有的学者则更为关注如何加强居民感知程度。
比如Yooshik Yoon等[25]认为当地居民更加关注旅游所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Kathleen L. Andereck等[26]认为应多措并举来加深居民旅游感知的强度。
国内方面,张彦等[27]在居民感知视角研究了主客冲突对目的地居民幸福感的消极影响,提出了提高幸福感的建议。
李伯华等[28]研究了张谷英村居民对旅游发展人居环境效应的感知与态度,根据居民感知结果,提出促进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张安民等[29]认为旅游获益感知各维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参与。
王金伟等[30]探讨了社区居民对黑色旅游发展的感知及其应对旅游业发展演化所采取的参与行为。
龚箭等[31]以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居民可持续旅游感知空间分异及影响机理,认为居民是国家公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应全面衡量旅游发展效果,注重居民核心诉求,健全社区参与机制。
王娇等[32]对信阳郝堂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中的经济、政治、心理与社会增权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受访者对于直接的经济、心理及社会增权感知较强,但对政治增权感知比较薄弱。
刘小同等[33]认为居民对旅游演艺的地方性感知会直接促使其对旅游发展的支持态度。
(2)游客感知研究国外方面,相较于居民感知,国外学者从游客视角进行研究的较少。
Rachel 等[34]比较关注游客对环境的感知,研究了游客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愿强度;Tom[35]研究了游客对环境的感知与行为的关系,认为需要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促进景区自然景观和环境的保护。
国内方面,丁飞洋[36]等从游客感知视角研究了民族地区民宿旅游的开发路径,认为民族地区乡村民宿旅游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顾客满意研究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顾客满意研究一、本文概述1、研究背景:阐述顾客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营销的实践中,顾客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顾客感知价值指的是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基于其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质量、价格、品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所形成的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体价值感受。
而顾客满意则是指顾客在消费产品或服务后,其实际感受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如果实际感受超过了顾客的期望,那么顾客就会感到满意。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顾客的忠诚和信任,成为了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而提升顾客感知价值和满意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这是因为,顾客的感知价值和满意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决定着他们是否会再次选择该产品或服务,以及是否会向他人推荐。
因此,深入研究和理解顾客感知价值和满意度的关系,对于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术研究中,顾客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也一直是市场营销领域的热点话题。
学者们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顾客的感知价值越高,他们的满意度也就越高。
这是因为,当顾客认为他们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具有较高的价值时,他们的期望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满意的感觉。
反之,如果顾客的感知价值较低,那么无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如何,他们都不太可能感到满意。
因此,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如何提升顾客的感知价值,以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研究目的:明确本文旨在探讨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的影响,以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本文中,我们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究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并据此为企业提供策略性的建议,以提升其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顾客感知价值是指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基于其对产品或服务功能的认知,以及所付出的成本,所获得的总体价值感受。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文献综述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CPV)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提升市场份额和增强盈利能力的重要策略。
本文旨在对顾客感知价值理论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深入剖析其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在顾客感知价值领域的研究成果,本文期望能够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有效提升顾客感知价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顾客感知价值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市场营销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产品、服务、品牌形象等多个方面探讨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和忠诚度。
本文还将重点关注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如产品定价、促销策略、服务改进等,以揭示该理论对企业战略制定和运营管理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文的文献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进而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提升顾客感知价值,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顾客感知价值的理论基础顾客感知价值理论起源于市场营销领域,其核心在于理解消费者如何从自身角度出发,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价值评估。
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多个学科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为顾客感知价值提供了基础。
消费者行为理论指出,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基于自身需求、预算和偏好,对产品或服务的效用进行评估。
这种效用评估正是消费者感知价值的体现。
因此,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在经济学框架下,关注的是消费者如何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条件,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价值判断。
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也为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持。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
在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中,消费者的价值判断是一个心理过程,涉及到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情感反应和决策过程。
顾客感知论文感知价值理论论文
顾客感知论文感知价值理论论文: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文献综述摘要:顾客感知价值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占据消费主权,企业为了使顾客满意、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加强自身竞争优势而产生的。
通过回顾和整理国内外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以期望对企业在如何应对顾客感知价值方面有所启发。
关键词:顾客感知价值;特性;驱动因素1 引言感知价值是营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时期,顾客感知价值对企业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运用到了顾客感知价值的思想。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理论界对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顾客资源对企业所能产生的价值,另外一个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感知,分析顾客想从企业获得什么,以此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本文是从顾客的角度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分析。
2 顾客感知价值的涵义目前,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阐述,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概念。
顾客感知价值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德鲁克的思想,他指出顾客购买和消费的不是产品,而是价值。
这一思想是德鲁克在其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中提出的,但他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Porter(1985)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买方价值链”的概念,并指出企业为买方创造的价值如果要得到溢价的回报,它必须为买方所觉察,虽然Porter并没有明确给出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但为后人研究顾客感知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Zeithaml(1988)从顾客心理的角度,展开了他对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研究。
Zeithaml认为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在市场交易中根据所得利益和付出的成本进行比较的感知,对产品进行的总体评价。
Monroe(1991)将顾客感知价值定义为“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之间的比例”,认为“购买者的价值感知体现了对产品感知质量或感知利益与因支付而产生的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
感知价值视角下知识焦虑对平台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
感知价值视角下知识焦虑对平台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获取、传播与利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付费现象逐渐兴起,成为了用户获取高质量知识资源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知识付费的实践中,用户常常面临知识焦虑的问题,即由于信息过载和知识更新迅速,用户感到难以有效筛选和吸收所需知识,进而产生焦虑情绪。
这种焦虑情绪可能对用户的知识付费意愿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从感知价值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知识焦虑如何影响平台用户的知识付费意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明确了知识焦虑的内涵及其对知识付费意愿的潜在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收集大量样本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分析结果显示,知识焦虑对知识付费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受到用户感知价值的调节。
具体来说,当用户感受到较高的知识焦虑时,其付费意愿可能会降低;而当用户感知到较高的价值时,这种负面影响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用户知识付费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方面,通过揭示知识焦虑与知识付费意愿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知识付费现象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探讨感知价值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平台运营商提供了优化知识付费服务、提升用户付费意愿的参考建议。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知识焦虑的内涵和维度,以及探讨其他可能影响知识付费意愿的因素。
也可以关注不同用户群体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和行为特点。
二、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付费现象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
其中,知识焦虑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对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逐渐显现。
本文将从感知价值视角出发,对知识焦虑与平台用户知识付费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文献综述。
关于感知价值理论,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对其所能获得的价值与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的心理过程。
顾客感知价值研究之文献综述
顾客感知价值研究之文献综述摘要关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的国外文献较为丰富,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多属介绍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对国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
本文主要从顾客感知价值的定义、内涵、特点、构面、测量及前因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之上得出了一些管理启示。
关键词:顾客感知价值感知利得感知利失一、引言在竞争异常激烈和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不断改善的市场中,在一定的搜寻成本以及有限的知识、灵活性和收入等因素的限定下,顾客成为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于是,在作出最终购买决策时感知价值成为其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变量。
因此,对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就自然具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来源于人们不断寻求新的更持久的竞争优势的努力。
Porter所提出的“顾客价值链”概念成为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发展的基础,随后出现了顾客活动周期、价值系统、关系管理链、价值群、动态顾客价值、可感知价值等相关理论和概念(白长虹2001)[1]。
企业寻求竞争优势的实践和相关理论的发展要求研究者从顾客角度深入研究顾客价值的含义、构成、来源,顾客对企业提供价值的认识、评价和取舍等问题。
顾客感知价值关注的是外部顾客对企业所提供价值的主观判断,能为顾客提供更高感知价值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范秀成和罗海成2003)[2]。
国内外关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众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深刻揭示了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内涵、特点、结构、前因等,如Zaithaml(1988) [3]。
二、顾客感知价值的定义与内涵一直以来对顾客感知价值都存在着不同的定义,总的来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Sweeney 和Soutar为代表,他们从总体的角度来分析顾客感知价值,把顾客感知价值分为情感价值、社会价值、质量价值、价格价值等(格罗鲁斯2002)[4];另一种是以Zeithaml为代表,从比较的角度来分析顾客感知价值,把顾客感知价值定义为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之间的比较(白长虹2001)[1]。
感知价值对居民参与美丽乡村旅游建设意愿的影响机制——基于广州市莲麻村的实证调查
感知价值对居民参与美丽乡村旅游建设意愿的影响机制——基于广州市莲麻村的实证调查发布时间:2023-02-15T06:56:10.434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9期作者:何召约莫焕新叶淑娟许彩霞黄祖仪梁凯晴[导读] 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形式,何召约莫焕新叶淑娟许彩霞黄祖仪梁凯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摘要: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到国内外旅游学家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乡村居民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在乡村旅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次调研项目以广州从化莲麻村为例,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从居民感知价值视角,分为经济、思想文化、环境三个维度探讨了莲麻村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建设的感知及验证感知价值对居民参与旅游建设意愿的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1)莲麻村居民对旅游建设有经济水平得到提高、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等正向感知价值,同时也有经济收入两极分化、噪音污染破坏生活、因土地使用引起冲突等负向感知价值;(2)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建设普遍持支持态度,居民满意度与社区认同感在居民正负向感知价值与参与旅游建设意愿之间起着传导机制作用。
最终从结论出发,提出消除居民负向感知价值和提升居民满意度和社区认同感的方法,从而提高居民参与美丽乡村旅游建设的意愿。
关键词:感知价值;乡村旅游;社区居民;参与意愿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perceived value on Residents'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of beautiful rural tourismA case study of Lianma village in Guangzhou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m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tourism scientists and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As the core stakeholders, rural resid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ural tourism, but now there is a lack of relevant research. Taking Lianma Village in Conghua,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methods of in-depth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idents' value percep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ural residents' perception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ts influence mechanism on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ourism construc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1)The residents of Lianma Village have positive value percep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income, the improvement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culture and the change of ideas, as well as the polarization of economic income, noisy living environment andother negative value perception.(2)Local residents generally hold a suppor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Community identity (community ownership) and satisfaction ar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value perception and supporting tourism development.(3)The conflicts caused by the income gap caused by different mod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conflicts between residents' tourism management and foreig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have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Keyword:Perceived value;rural tourism;Community residents;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到中国在2035年前后将基本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感知价值视角下的传统节庆旅游体验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
感知价值视角下的传统节庆旅游体验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传统节庆旅游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体验方式。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也能为游客提供独特且难忘的体验。
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的泼水节为例,从感知价值的视角出发,探讨传统节庆旅游体验的内涵与特点。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的南部,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泼水节,作为傣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以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游客在泼水节期间的感知价值,揭示传统节庆旅游体验对游客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节庆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等多种方法,以获取全面而深入的数据。
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传统节庆旅游和感知价值的相关理论;通过实地观察记录游客在泼水节期间的参与情况和感知体验;通过深度访谈了解游客对泼水节的价值认知和满意度。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揭示出传统节庆旅游体验中游客感知价值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我们也希望能够为节庆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以促进传统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框架与文献综述在感知价值理论的指导下,本文旨在探讨传统节庆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感知价值理论源于市场营销学,强调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价值感知。
在旅游领域,感知价值同样重要,它影响着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和忠诚度。
因此,本文将从感知价值视角出发,分析传统节庆旅游体验的关键因素,并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文献综述方面,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感知价值理论的研究现状,发现感知价值在旅游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
回顾了关于传统节庆旅游体验的相关研究,发现学者们主要从文化体验、旅游动机、满意度等角度展开探讨。
然而,关于感知价值与传统节庆旅游体验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具体案例研究方面尚显不足。
基于感知价值的消费者接受行为模型和实证研究
基于感知价值的消费者接受行为模型和实证研究一、概述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者接受行为已成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参考依据。
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传统基于价格、质量等单一维度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本研究提出基于感知价值的消费者接受行为模型,旨在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消费者接受产品或服务的内在机制,为企业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感知价值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对产品或服务整体效用的主观评价,它涵盖了产品功能、品质、价格、品牌形象等多个方面。
消费者在接受产品或服务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期望和认知,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形成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体感知价值。
感知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接受行为。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梳理,构建基于感知价值的消费者接受行为模型。
该模型包括感知价值形成过程、影响因素以及接受行为决策机制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了消费者在接受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
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群体作为样本,收集他们在购买和使用特定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感知价值、购买意愿和接受行为等相关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本研究揭示了感知价值与消费者接受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如何提升产品或服务的感知价值、如何根据消费者感知价值差异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等,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本研究基于感知价值视角深入探讨了消费者接受行为的内在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消费者行为理论体系,也为企业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感知价值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重要性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感知价值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国内外游客感知价值的研究
国内外游客感知价值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究国内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价值。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结合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国内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价值存在差异。
国内游客更加注重旅游目的地的价格和服务质量,而外国游客则更加注重文化和历史价值。
2. 旅游目的地的实际价值与游客的感知价值存在一定的差距。
旅游目的地需要在提升服务质量、推广本土文化和历史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以满足游客的期望。
3. 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策略应当更加注重游客的感知价值。
通过将目的地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与旅游产品、服务等相结合,提升游客的感知价值,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本研究有助于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者和营销人员更好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 1 -。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12工商管理(2)班 2012333500294 赵祎璟一、引言当前,人们在进行消费的时候对产品的个性化与独特性有了更多的关注,传统的制造流程下生产出来的商品对消费者来说已经不再新鲜。
商品时代发展至今,设计流程接近顾客群体,满足不同顾客的喜好,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已经越来越重要。
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来说是相当有限的,并且单纯的流水线上生产的大量的同质产品也无法适应消费者日趋强烈的对商品独特性的需求。
“定制”、“独家”、“专属”,这些名词已经越来越出现在了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中,人们追求更加个性化的、有差异性的产品。
但对于企业来说,流水线的大量生产可以保证成本的最小化,因此对顾客定制可能会影响成本,从而造成售价提高,顾客货币成本变高。
如何平衡顾客的总成本,与服务带给顾客的感知价值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主要包括:对服务型制造进行综述;对延迟策略进行综述;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综述。
二、服务型制造的相关研究综述(一)服务型制造的概念要深入理解服务型制造,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的一个新兴概念。
最早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以GE、IBM等为主导的公司率先进行由产品向服务转型的尝试。
同时,学术界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制造和服务嵌入制造的原始概念。
直到2006年以后国内的学者才正式提出了服务型制造的概念并进行了较为系统化的理论构建。
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
是制造与服务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
(二)服务型制造的特点孙林岩教授在《21 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中提出,服务型制造是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聚合物,是三者的粘合剂。
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的高度聚合,使得服务型制造摆脱了传统制造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形象,使其具有和以往各类制造方式显著不同的特点:①在价值实现上,服务型制造强调由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和依托产品的服务转变,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②在作业方式上,由传统制造模式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强调客户、作业者的认知和知识融合,通过有效挖掘服务制造链上的需求,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服务;③在组织模式上,服务型制造的覆盖范围虽然超越了传统的制造及服务的范畴,但是它并不去追求纵向的一体化,它更关注不同类型主体(顾客、服务企业、制造企业) 相互通过价值感知,主动参与到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协作活动中,在相互的动态协作中自发形成资源优化配置,涌现出具有动态稳定结构的服务型制造系统;④在运作模式上,服务型制造强调主动性服务,主动将顾客引进产品制造、应用服务过程,主动发现顾客需求,展开针对性服务。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文献综述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文献综述作者:胡瑞静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07期摘要:顾客感知价值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占据消费主权,企业为了使顾客满意、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加强自身竞争优势而产生的。
通过回顾和整理国内外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以期望对企业在如何应对顾客感知价值方面有所启发。
关键词:顾客感知价值;特性;驱动因素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7-0127-021 引言感知价值是营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时期,顾客感知价值对企业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运用到了顾客感知价值的思想。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理论界对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顾客资源对企业所能产生的价值,另外一个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感知,分析顾客想从企业获得什么,以此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本文是从顾客的角度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分析。
2 顾客感知价值的涵义目前,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阐述,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概念。
顾客感知价值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德鲁克的思想,他指出顾客购买和消费的不是产品,而是价值。
这一思想是德鲁克在其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中提出的,但他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Porter(1985)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买方价值链”的概念,并指出企业为买方创造的价值如果要得到溢价的回报,它必须为买方所觉察,虽然Porter并没有明确给出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但为后人研究顾客感知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Zeithaml(1988)从顾客心理的角度,展开了他对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研究。
Zeithaml认为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在市场交易中根据所得利益和付出的成本进行比较的感知,对产品进行的总体评价。
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研究
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研究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成为了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游客感知价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但目前针对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的研究尚不充分。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为乡村旅游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游客感知价值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所接受的服务和产品的价值感知和评价。
在乡村旅游领域,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感知价值的概念、维度和影响因素等方面。
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有积极影响,同时也能预测游客的后续行为。
然而,现有研究多从理论层面探讨游客感知价值,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以一般旅游形式为研究对象,针对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的研究有待深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设计针对乡村旅游游客的调查问卷,涵盖游客的基本信息、乡村旅游经历、感知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进行访谈,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深入了解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感知和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获得了丰富的数据。
统计结果显示,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主要包括景观价值、文化价值、体验价值、服务价值和产品价值五个维度。
其中,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游客感知价值的重要部分,而体验价值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服务价值和产品价值也对游客感知价值产生积极影响。
在影响因素方面,游客个体特征、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经历和口碑传播等因素对游客感知价值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为乡村旅游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乡村旅游目的地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提升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乡村旅游目的地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独特的景观和文化资源,以提高游客的感知价值。
强化体验价值:乡村旅游经营者应游客的体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活动,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消费者行为意向研究以经济型酒店为研究对象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消费者行为意向研究以经济型酒店为研究对象一、本文概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顾客感知价值已逐渐成为影响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关键因素。
尤其在酒店行业,随着经济型酒店市场的迅速崛起,如何从顾客感知价值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消费者的行为意向,已成为酒店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以经济型酒店为研究对象,探讨顾客感知价值对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以期为经济型酒店提升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顾客感知价值的定义、内涵及其在酒店行业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和阐述,明确顾客感知价值对消费者行为意向的理论基础。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探讨经济型酒店顾客感知价值的构成维度及其与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本文将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收集大量的实证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验证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的有效性。
结合经济型酒店的实际情况,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探讨和解读,提出具体的管理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在酒店行业的应用,同时也为经济型酒店提升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经济型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和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文献综述在经济型酒店消费者行为的研究领域,顾客感知价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通过深入了解顾客感知价值对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影响,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制定市场策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本章节将回顾和梳理关于顾客感知价值、消费者行为意向以及两者在经济型酒店行业中的相关研究。
关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顾客如何评估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学者们普遍认为,顾客感知价值不仅包括产品或服务的物理属性,还涵盖了其带来的情感、社会和心理上的满足。
这种价值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形象、服务质量等。
在经济型酒店行业中,顾客感知价值往往与住宿体验、服务质量、性价比等因素紧密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购房者感知价值文献综述购房者感知价值文献综述摘要:金融危机、限购令等对我国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较大冲击;与此同时,许多县域房地产市场却呈现一派暖春景象。
城镇化、农民工返乡等因素决定了县域房地产将迎来发展的大好春天。
农民工消费者在购房过程中究竟追求什么价值?如何提供和传递相应的价值来吸引农民工购买?本文希望通过对县域房地产的实证研究,探索感知价值和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挖掘影响农民工顾客价值与购买意愿的关键要素,以期为房地产企业提供指导。
关键词:感知价值县域农民工购买意愿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buyers perceived value Abstract: Financial crisis , the purchase order and other factors had a large impact on China 's real estate market in large and medium- sized cities;Meanwhile, many county real estate market showed a boom . Urbanization,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and other factors determine the county real estate will usher in the great spring . What is the perceived value would the migrant workers pursue in the purchase process ? How to provide and deliver appropriate value to attract migrant workers to buy ?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value and purchase intention , andtap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customer value and purchase intention by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country real estate,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real estate companies .Keywords : perceived value,county of migrant workers,purchase intention一、引言近年来,顾客感知价值在营销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不同于一般的价值形态,顾客感知价值有客观性,同时也融人了顾客的主观因素,且多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了的价值。
学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有人甚至称之为“竞争优势的新来源”(Woedrufl,1997);本文对前人有关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学习,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对顾客感知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二、文献回顾(一)顾客价值1、顾客感知价值概念价值是某些主体对于某些标的物的评价(Taylor,1961)。
所谓的主体多指消费者,而标的物则可以是任何产品或服务,也可以是活动或行为。
1954年,Drucker就指出,顾客购买和消费的绝不是产品,而是价值。
价值驱动着大部分的消费者行为,是决定顾客购买行为和选择产品的关键因素(Doyle and Mona,1984)。
德鲁克(1965)认为,企业为顾客创造了价值,就自然地吸引了顾客,也就是创造了顾客;创造了顾客,也就完成了公司的首要任务。
在市场营销学中,通常是从当顾客面临不同的购买产品或服务选择时感知价值的角度来分析(Richins,1994)。
Dodds和Monroe(1985)认为感知价值是一个产品给(give)与得(get)之间的权衡。
随着Zeithaml(1988)将注意力集中到价格、质量和价值上,顾客感知价值作为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美国《商业周刊》把顾客价值称作“新的营销狂热”(Business Week, 1991),有的学者把顾客价值看作新的竞争优势来源( W oodruff, 1997 ) 【1】,还有的管理大师提倡把顾客价值管理作为公司管理层的首要任务(Gale,1994; Treacy and Wiersema, 1995 )【2】。
顾客价值的研究近年来也得到了中国管理学者的关注。
目前对顾客价值的研究一般有两类视角,第一类视角是把顾客作为感知主体,探讨顾客在购买商品或服务过程中感知到的价值;第二类视角是把企业作为感知主体的价值,探讨客户给企业创造的价值,是顾客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给企业创造的净现金流的现值。
本文从第一类视角展开分析。
顾客价值是一个基于顾客感知的概念,Woodruff的定义:顾客价值是顾客对产品的属性、属性表现以及通过在使用过程中帮助(或阻碍)实现顾客的目标和目的后果进行的感知偏好和评估(Woodruff, 1997, p.142)【1】。
Zeithaml 在1988年指出, 感知价值是主观的, 随顾客的不同而不同【3】。
不同顾客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需求、偏好和财务资源, 而这些资源显然影响着顾客的感知价值(Ravald ,1996)【4】。
感知所得可能因顾客而异(如有的可能要数量,另一些要高质量,还有的要便利),付出也可能有所不同( 如一些顾客只关心所付出的金钱,一些则关心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同时,顾客价值也可能因适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顾客在不同时间对价值的评估可能有所不同(杨龙,王永贵2002)。
总的来说,研究者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定义顾客感知价值,主要形成了五种观点:①得失说。
②总体评价说。
③质量说。
④满足感知说。
⑤多因素偏好评价说(董大海,2003)。
2、顾客价值维度对于感知价值的维度,学术界也有多种说法。
尽管相关研究都认为顾客感知价值是一个包含多个维度的复杂建构,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未对感知价值究竟包括哪些维度达成共识。
Roger(1997)提出顾客感知价值的三个维度:经济利益、感知利益和情感利益。
Parasuraman和Grewal(2000)则将“服务质量”作为顾客感知价值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他认为顾客感知价值的构成因素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价格。
Burns(1993)将顾客价值归纳为四种价值形式:产品价值、使用价值、拥有价值以及顾客在评价过程形成的总的评价价值。
Zeithaml(1988)认为顾客感知价值至少有五个方面,即内在属性、外在属性、感知质量、价格(货币的和非货币的)和其他有关的高级抽象概念。
Holbrook(1999)认为顾客感知价值包括功能、情感以及社会三类重要的价值。
Sheth,Newman和Gross(1991)发展了一个更广义的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架构,把消费者选择看作多重消费价值维度的函数,将感知价值划分为五个维度:①功能价值(与属性有关的,效用利益);②社会价值(社会或象征利益);③情感价值(体验或情感利益);④满足价值(好奇心驱动的利益);⑤条件价值(特定的情境利益)。
Sweeney和Soutar(2001)建立了耐用品产品价值的四个维度:质量/绩效、情绪价值、价格和社会价值。
Smith和Colgate(2007)对以往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总结,构造一个4×5的顾客价值创造模型。
他们将顾客价值分为四种类型,即功能/工具价值、体验/享乐性价值、象征/表现价值、成本/牺牲价值。
Kotler在1994 年提出“顾客让渡价值”的概念,认为“顾客让渡价值是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5】,其中总顾客价值由产品功能价值、形象价值、人员价值以及服务价值构成,总顾客成本由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和体力成本构成。
Parasuraman和Grewal 将顾客价值定义为获得价值、交易价值、实用价值和赎回价值四个方面【6】。
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从不同的产品考察了感知价值,结果导致感知价值的维度各不相同,对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感知价值维度的认识尚未达成统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感知价值及其维度,需要进行更广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3、感知价值与行为意愿的关系文献回顾表明,对于顾客感知价值和顾客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者还是普遍关注的,很多学者提出感知价值是消费者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并广泛证实了其中介效应(Dodds,Monroe和Grewal,1991;Zeithaml,1988)。
在有关顾客感知价值的众多文献中,顾客感知价值对行为意愿(意向)有直接影响这一命题得到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广泛支持。
研究充分证明感知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Chen and Dubinsky,2003;Dodds et al.,1991;Lewis and Soureli,2006;Varki and Colgate,2001),顾客感知价值能直接影响购买行为(Zeithaml,1988)。
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价值来决定(Anderson,Fornell Lehmann,1994;Ravald and Uronroos,1996)。
Chang和Wildr(199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感知质量和感知价格会通过感知价值这一中介变量对行为意愿产生间接的作用。
Smithe, G&Sandra, K.(1995)通过比较后发现,相对于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是一个更好的决策行为的预测指标。
Grewal,D.Shnan,R.,& Baker,J.(1998)以及sweeney J.C. SoutarGN.&Johnson,L.W.(2001)研究认为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和商店形象会直接地影响购买意愿【7】。
Neal,w.D.(1999)指出对顾客忠诚而言,虽然顾客满意是必要的,但只有价值才最终驱动忠诚,并且积极的行为意愿就等同于顾客忠诚,所以可以说价值对行为意愿的影响是直接和显而易见的。
CrolnJ.J.Bradmas,&Hult,M.(2000)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服务的感知价值和行为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
潘煌(2009)通过对中国传统儒家价值观、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购买行为间的关系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顾客感知价值直接影响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高水平的感知价值通常导致很高的购买意,而低水平的感知价值则意味着没有或很少的购买意愿【8】。
(陈家瑶、刘克、宋亦平2006)现有的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表明:感知价值不仅对顾客行为有直接的、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感知价值还能通过顾客满意、品牌忠诚这样一些中间变量来影响顾客行为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