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组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组》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数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vb程序设计教程》中第五章的教学内容。本章系统讲解了数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数组的定义和引用;Option Base 1 ( 或 0) 语句、Array函数的使用;静态数组与动态数组的概念,以及动态数组的使用(包括定义、重定义 ReDim 、Preserve );一维数组与多维数组的概念,以及多维数组的使用;变量数组与控件数组的概念,以及控件数组的使用;应用数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算法(在数组中查询某个元素的位置;数组元素逆序存放;选择法 / 冒泡法的排序操作;求最大值 / 最小值及其位置)。

本章之前学习了vb语言基础、函数过程和子过程、三大基本结构等概念。《数组》该章共分五个小节8课时,该教学案例是第1、2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数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理解在程序中正确使用数组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掌握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学会在程序中正确使用数组。

情感目标: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数组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将前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组的概念、数组的声明、维数、下标

难点:应用数组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生分析

本次案例的对象是103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之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方式,他们适应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希望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形成共同协作学习、个别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教学安排和准备

计算机、凌波教学软件、示范程序、ppt演示文稿。

六、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法:由例1程序运行时随机产生10个两位整数,单击“平均值”按钮时显示10个数的平均值;单击“大于平均值”按钮,显示大于平均值的数。当计算出平均值后,“大于平均值”按钮才有效。分析该问题编写程序代码,提出问题:该程序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引出使用数组的必要性。

2、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演示并讲解数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数组的使用,并修改例1程序代码。通过对例1程序代码的完善,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堂作业,完成例2:随机产生20个两位整数,单击“偶数”时找出其中的所有偶数显示在下部的标签中,单击“奇数”则显示所有奇数。先让学生自己分析该例题,然后让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数组知识相互讨论,这样可以达到让基础好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学习的目的。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例2,教师走到下面对学生进行巡视辅导,对个别问题个别辅导,针对共性问题集体讲解。

5、教师点评学生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

6、回顾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7、布置作业例3:修改例2,单击“显示”按钮时根据所选“奇数”或“偶数”情况, 调用子程序myCheck显示相应数据。myCheck的功能是从包含20个元素的数组中找出所有的奇数或偶数显示在标签中。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问题导入、学生分析和讲解、讨论等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讲解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我进行了一些教学反思:

1、成功的地方

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思维。VB程序设计是一门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学科。同时,程序设计对初次接触的学生,还是比较陌生,要进行完美的教学,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本次教学借助学生现有的知识,以一个实际的例子入手,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进行探索式学习。从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中,体会到了程序设计的乐趣,提高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中尽量让学得好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以此来相互进行辅导和交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的到下面去巡视辅导,回答个别同学的不同问题,从而解决了学生所存在的差异性问题;最后,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利于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条理性。

2、不足和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把各个环节都预先设想的很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1)各个环节时间上把握的不好,对出现的各种情况缺乏预见性,原因在备课中对学生方面备的少;(2)各个教学步骤衔接的不好,原因在平时讲课中讲课用语太随意,缺乏教学语言的锻炼;(3)教师指导性作用分寸把握的不是很好,一贯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应该指导性变引导性,激励学生尽力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有问题就找老师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