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如何认识洋务运动(从洋务运动看当今的改革开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晚清"洋务运动"看今日"改革开放"(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1-05-21 18:07:43)
摘要:在对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的开展背景、内容、成败原因、
历史意义与作用等方面的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当今改革开
放道路上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洋务运动 改革开放 异同点前景 改进
正文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动荡不堪的中国大地上,一场救亡图存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展开并最终以失败告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被揭开,至今仍在接受历史的检验。两次开放运动,既有其相同的一面,更有其不同的一面。前者已经沿着历史既定的轨迹
走向了它最终的命运,然而透过前者来看后者,却依然能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东西。总结经验教训,以古鉴今,改革开放或许
可以少走些弯路,并且走的更好、更远。
一、洋务运动的成与败
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之后在长达30年的时光里,他们兴致高昂的开办自己的洋务事业。创建新式海军(北洋,福建,南洋舰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物。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成功的,更多的有人说是失败的。其实,都只是见仁见智了。这是一场无奈下处于压迫后的运动。不论是小众的还是大众的,不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也不论是部分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总归不能避免一个事实:处于被动中的中国,被历史无情的推向了一个自己必然要经历的考验。然而,不可肉否认的是,对于当时腐朽的清王朝及当时落后的中国都是一个进步。 洋务运动本身是功不可抹的,它是中国人对西方先进技术文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功学习的一大进步、是中国较大规模地出现重工业的第一次、也是中国各种学术领域出现重大发展的一次大潮。它延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步伐,在中国的近代史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洋务运动不仅有利于防范和抗击外国侵略、主动地与洋商争夺利权,还积极地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使中国学习西方的风气进一步大开,并造就了一批批具有近代化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为中国近代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特别是近代化的工矿交通企业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开始沟通了个体农民与近代企业的联系,
促进了中国商标签: 邓小平 中国 洋务运动 政治体制 洋务派 文化 分类: 我的论文
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仅就这些成就即可足以说明:洋务运动正是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重炮进攻面前"不想灭亡",而"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表现。他们学习西方的种种努力,正是他们面对资本主义席卷世界的激流旋涡,不忍国家灭亡而勇于抛弃"华夷之别"的陈腐教条,发愤图强,以谋求自强自立。以上所述的洋务企业的建立、近代交通通讯的引进、近代海军的创建、新知人才的培养、人们思想意识的更新等等,充分显示了洋务运动的业绩及其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景。
但是,像所有的不甚成熟的改革一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是如此的凝重。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它的开展是历史的必然,而"小众范围"下的维系也是历史的必然,同样,失败也是一种必然。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少数先进分子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而发动的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这一性质决定了他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成功。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不改变旧的政治体制的前提下,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经济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没有意识到任何工业化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企图单靠引进西方技术、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搞"中体西用",以封建制度这个大桶,去装西方技术,这种手段与基础的矛盾,注定了它的失败。
二、改革开放的得与失
在中国经历了大跃进、反右、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天灾人祸后,重新掌握党内实权的风云人物邓小平,开始了在党"解放思想"。在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这场改革运动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八十年代后的改革开放,至今已接近三十年。其间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的道路,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富强,昌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他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是非常值得肯定和歌颂的,当然这点也无人否认。
但是,这位老人和他的继任者却迟迟不提政治改革,即使提到,也以中国特色顾左右而言他,以至于现在我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严重脱轨。当我们充分肯定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功绩时,不能不看到,缺乏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单兵突进的改革留下许多问题,例如,市场经济的扭曲,贫富悬殊,收入差距过大,社会分配不公,权力寻租,贪污腐化,道德诚信的沦丧,假冒伪劣盛行,自然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和恶化,官民矛盾凸显,社会矛盾加剧,民粹主义高涨等等,在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之时,极易引发社会动乱。
三、从洋务运动看改革开放
洋务运动的破产是意料之中的,然而如今的改革开放呢?中国的复兴之路又将何去何从呢?大国崛起的梦想能否实现呢?这就需要我们以古鉴今,对两次开放运动做出正确的比较与评估。
首先,把洋务运动和今天的对外开放进行比较,其实二者极很大的相同点,所谓的相同点,都是从功用层次的科技开始的。洋务派尝到外夷的船坚炮利,也领教了那些"奇巧淫技"的历害,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心理出发来学习西文的造船、冶炼、开矿,各种新的东西,中国的改革开放亦是同样的目的,在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数十年后,才吃惊的发现自己已然处于现代潮流的边缘。我们现在也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也大都以科技层次的东西为主。同洋务派一样,我们也天真固执的认为自己的社会制度非常的优秀,以"中"为体以西为"用",其实就是二者的同共点。洋务派排斥的西方的政治、经济、律法等到真正先进的东西。我们所排斥的也是西方的政治、律法,不同的是社会的局势变化了。从根本上来说,这两派学习都是中国现代化历程的一个又一个阶段。其次,二者相同之处还在于从科技开始,以致拓展到其它领域。只是形式有所区别罢了,洋务运动以我为主,引进为辅,改革开放初期引进为主,以我为辅或者根本抛弃,由此导致民族工业发展的结果差异很大。
其次,我们不难看出,两次改革开放均局限在经济领域,均拒绝政治体制改革。洋务运动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中国开出了走向现代化的方案,但因在政治领域拒绝改革,洋务运动的破产是意料之中的事。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现今的改革开放中,当我们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说到西方民主,高层总是强调中国特色,强硬西方民主不适合中国。以至于现在我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严重脱轨。
四、总结与改进
洋务运动的破产已经说明了问题,但作为我们,决不可在同一个地方绊倒两次。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科技的成就,尤其有治国的理念。是治国的理念造就了西方的科技文明,而不是相反,所以单纯在经济领域改革无疑是舍本求末。现如今,中国社会的财富在迅速增加,但同时,贫富分化的状况也日益触目惊心。三十年的改革有什么成败得失,改革下一步该怎么走?这一系列问题摆在北京领导人面前。
我们已经有了改革开放30年来奠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基础,但面临的挑战仍有很多。如何才能保证我们的路走得又好又快?
首先,面临危机进行改革开放,必须要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现有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作出合理的改革,逐步还权于民。当前最重要的是深化人力、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的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把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国家、集体、社团的公产还是个人、家庭的私产,都置于现代产权制度中进行规范(界定、保护、处置、交易等法律规范),从而为充分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实事求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的思想路线,按照党的十七大确立的改革目标走下去。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另外还要照应生产力发展。
洋务运动的历史烟云已经滚滚而过,但改革开放仍在路上,仍有它未尽的事业。对于未来,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因此而大意疏忽,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