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的前世今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京剧的前世今生
刘新阳
投军别窑》中周信芳饰薛平贵京剧,又叫皮黄、平剧、京戏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40
年前后),距今已有170 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以上海、天津、武汉等地为重镇,艺术分布与活动遍及全国,除我国西藏自治区没有过专业的艺术团体外,其他省份均有专职的艺术团体及活动,故而,京剧是中国戏曲三百多个剧种中,名副其实的
中国第一大剧种和全国性剧种。同时,京剧的传播还远及海外,足迹遍布东南亚、欧洲和北美洲,不仅在华人中传唱,
而且在国际友人中也有流传。
说到京剧,就不能不提到中国的古典戏曲,中国古典戏曲是
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以独特和精湛的
表演形式,富于东方审美的美学特征,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
爱和传唱。在世界剧坛上,中国戏曲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和印
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典戏剧” 。不难看出,中国戏
曲在世界戏剧之林中的地位、价值以及影响。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并自信地看到,时至今日,作为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中
的古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随着时代的发展均已失传,而被湮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再无法复原演出。而在此间,
唯独中国戏曲依然以其绵延不断的千年香火,在继承、发展、创新和衍变中,始终以活体的存在,延续并展现着中国古老的华夏文明。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她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究其戏曲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从先秦的倡优,到汉代的百戏,再到魏晋的歌舞,唐代的参军戏等等,均蕴含着中国戏曲歌舞并重的基因和属性。至打宋代,宋杂剧的出现标
志着中国戏曲的雏形已基本形成。宋元时期,经过漫长的历
史融合与衍变,中国戏曲已具有相对完备的戏曲艺术形式。
成熟的戏曲,当属南宋时期出现的“永嘉杂剧”和元代出现
的元杂剧,就艺术成就而言,元杂剧更是中国古典戏曲皇冠
上的明珠。此后,再经明清两代的明清传奇,中国戏曲在不
断的新旧更迭与发展壮大中进入了现代。京剧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新旧交替中,在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上,延续和传承了中国古典戏曲的香火与精神,因此,京剧是在中国戏曲脉相承的衍变和发展中形成的,在京剧这个剧种的身上蕴含着太多中国古典戏曲的基因与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把京剧称为中国古典戏曲的“活化石”也是恰如其分的。
京剧只是中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的一个,而且距今的历史也只有一百七十多年,尽管她艺术覆盖相当广,是全国性剧
种,不属于地方剧种的范畴,可为什么她会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上,对京剧去做一番了解和认识。
盗御马》中侯喜瑞饰窦尔敦
法门寺》剧照,尚长荣饰刘瑾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京剧曾有两个代名词,一个是“国剧
个是“国粹” ,我们就先从京剧的这两个代名词说起。
京剧被称为“国剧”,说到“国剧” ,就不得不提到近代戏剧
史上的“国剧运动” 。1926 年,赵太侔和余上沅等一批留美的学生,在徐志摩主持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剧刊》
首先提倡了“国剧运动” 。他们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入手粹艺术”的倾向。在1931 年,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和京剧演员梅兰芳、余叔岩以及文化名人溥绪(清逸居士)、张伯驹等人发起成立北平国剧学会,先后编辑出版了《戏剧画刊》
去建立“中国新剧” ,在戏剧观念上,主张发扬传统戏曲国剧画刊》,并创办了传习所。虽然,当时他们倡导的“国剧”不只是针对京剧,而是泛指包括昆曲、梆子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但由此可见在“五四”运动之后,京剧已同昆曲、梆子等我国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并驾齐驱,具有了同等
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京剧的艺术形式较其他地方戏曲更系统、更完备、更具有普遍性地代表近百年来的中国传统戏剧。既然在三百多种中国戏曲中,京剧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戏剧的普遍形态,并且融合了我国众多地区戏曲剧种的艺术成就,又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那么,把京剧称之为“国剧”也就不为过了。直到今天,我国台湾等地还习惯性地把京剧称之为“国剧”。
虽然同昆曲、梆子等戏曲剧种相比,京剧的历史并不久远,但是京剧却是在众多古老戏曲剧种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丰富、融合、提高而成的一个新剧种,因此,它比较全面、完整和鲜明地继承了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也造就了众多杰出的艺术人才,更赢得了全国
上下,乃至海外观众的喜爱。
《龙凤呈祥》中马连良饰乔玄
《上天台》剧照,于魁智饰刘秀与此同时,我们再来看一下京剧的另一个代名词一一“国粹”。国粹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固有和不可替代的文化精华京剧果然是这样吗?今天公认的中国三大国粹是:
中国京剧。国画和中医,自不待说,因为她们的
发生与发展,都始于中国,也积累和浸润着中华先民的智慧
结晶。那么,作为与国画、中医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的京剧
又是不是“一个国家固有和不可替代的文化精华”呢?京剧被称为“国粹”,不可忽视的还有她的文化因素。中国的古典戏剧是一种以剧本文学为中心的戏剧文化。宋元时期的南戏、元代的杂剧、明清两代的传奇,虽然也有过十分出色的演员,但是,它们传世的主要成就却体现在剧本文学方面。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高明、汤显祖、
沈璟、洪昇、孔尚任等历代剧作家,给中国的文学史和戏剧
史留下了《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单刀会》、《汉
宫秋》、《倩女离魂》、《周公摄政》、《墙头马上》、《梧桐雨》、
《西厢记》、《琵琶记》、《还魂记》(《牡丹亭》)、《义侠记》、
《长生殿》、《桃花扇》等等一大批优秀的剧作,然而,到了
近代,戏曲的发展出现了“拐点”,突出表现在戏曲的文学性逐渐削弱。在各种地方戏曲里,演员的表演占据了主导地位,看戏主要就是看演员的表演艺术。京剧艺术自产生以来,使得这种以演员为中心的戏剧文化得到了空前和全面的发展。京剧的发展历史几乎就是表演家及艺术流派的发展史。
许多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不仅是舞台上的主角,往往还是一出剧目的编剧、导演、作曲、舞台美术设计等等。
这就使得京剧艺术创作的本身基本等同于为演员量身定做,以最大限度发挥演员的表演艺术。这种戏剧文化发展成熟以后,许多古老的剧种都向京剧靠拢,来求得新发展;而一些新兴的地方戏曲,如南方的越剧、沪剧,北方的豫剧、评剧等更从京剧中汲取养料经过对比,可以发现京剧虽然没有中医药和国画的历史久远,但她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实际上是与中国古典戏曲
脉相承而来的,而且在现实中仍然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民群众,并在很多戏曲剧种的发展和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说京剧所以能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她所具有的艺术造诣、艺术影响,还具有来自历史和文化更深层的因素。京剧被国际友人视为中国的“国粹” 作为中华民族的青年一代,就更有必要和义务,对承载中华民族的“国居『和“国粹”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