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借物喻人
群文阅读教学设 计中的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 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 能力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 能力和审美水平
群文阅读教学中借物喻人的应用策略
选取合适的文本组合:选择具有共同主 题或相似表达方式的文本,以便更好地 引导学生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群文阅读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群文阅读教学将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借物喻人的教学方法将更加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将更加注重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以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一种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培养其阅读理解 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的特点包括:注重整体性、强化比较性、突出探究性、关注开放性。
群文阅读通过多文本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主题,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等,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有 效性和针对性。
群文阅读教学中借物喻人的实施步骤
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借物喻人 的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技 能和情感等方
面的目标。
选择群文篇目: 根据教学目标, 选择具有代表 性的群文篇目, 这些篇目应包 含借物喻人的
典型案例。
设计教学活动: 设计丰富多样的 教学活动,如小 组讨论、角色扮 演、写作练习等, 以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借物喻人的
丰富作品内涵: 借物喻人手法 能够赋予物象 深刻的寓意, 使作品内涵更
加丰富。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借物喻人》精品教案
《借物喻人》内江十小(西区)马俊【教学内容】“借物喻人”知识点【执教年级】五年级【设计理念】该微课是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借物喻人”写作方法进行录制的,主要对“借物喻人”的定义、作用、用法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微课中结合课内阅读课文《梅花魂》、课外阅读《白杨》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层次清晰地对知识点进行了讲解。
【教学目标】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及好处。
2、读写结合,尝试着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难点】学习“借物喻人”写作方法,了解“借物喻人”写法背后的思维路径,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通过阅读《梅花魂》片段,导入课题【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熟悉的文章片段,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指引教学方向。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一、了解什么是“借物喻人”借助《白杨》片段,找出“借物喻人”的特点。
二、感知“借物喻人”写法的好处【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章片段,结合实际感知“借物喻人”文学知识。
】第三环节:对比统整,探究“借物喻人”背后的思维方法一、揭示思维方法二、举例说明【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达成共识,认识“借物喻人”思维方式】第四环节:进行创作带学生根据思维方法进行“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借助范本,通过思维描红,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借物喻人构思”思维的理解、构建和运用】5.搭石——如何提高阅读速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提高阅读速度。
2.速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同学,你们好。
欢迎来到语文小课堂。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我们在平时少不了读书看报,改进读书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是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当我们进入高年级,课内外阅读量逐渐增加,阅读材料的种类不断丰富,掌握并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对于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尤为重要。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借物喻人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借物喻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借物喻人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法,通过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或场景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相类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文学作品的内涵。
本文将介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中借物喻人的具体应用方法,并分析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阅读技巧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借物喻人在群文阅读中的应用方法1.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教师可以选取代表性强、形象生动的事物作为喻象,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
通过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这些事物进行类比,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明确喻象的特点:在选择喻象后,需要明确喻象事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确保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相匹配。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事物的习性、外貌、行为特点等来帮助学生建立对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
3.进行比较和解读:教师需要将文学作品与喻象事物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
通过分析比较的结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内在品质和情感体验。
4.启发思考和探究:在借物喻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与人物形象相关的深层次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借物喻人在培养学生素养方面的作用1.拓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借物喻人可以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联想与想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借物喻人将抽象的人物形象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事物的形象和特点来感知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和情感。
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3.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解读:借物喻人能够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加深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和解读。
通过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喻象事物相联系,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借物喻人教案
借物喻人教案教案标题:借物喻人教学目标:1. 通过借物喻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抽象概念。
2.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借物喻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分析和理解借物喻人的例子,并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3. 创造自己的借物喻人的例子,展示在班级中。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3. 笔、纸和其他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解释借物喻人的概念,即通过借用具体物体的特点和形象来形容或比喻人或事物。
2.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借物喻人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思考并讨论一些常见的抽象概念,如友谊、爱情、勇气等,然后尝试用具体的物体或生活场景来形容或比喻这些概念。
2.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分享他们的借物喻人的例子,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每个例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拓展:1. 学生个人练习:要求学生在练习册或工作纸上,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抽象概念,然后用借物喻人的方式进行描述。
鼓励他们尝试用不同的物体或场景来比喻同一个概念,以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多样性。
2.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在班级中展示他们的借物喻人作品。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个人口头表达或展示海报等形式进行。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强调借物喻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借物喻人的技巧,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和分析借物喻人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比喻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比喻诗或故事的活动,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和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对学生的借物喻人作品进行评估,包括创意性、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微课程设计方案 (借物喻人)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3)找出“物”与人的相似处;
(4)感悟“物”与人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感情。
通过归纳梳理,学生明白在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时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么样的人。
4.拓展练习,加强巩固。
这个片段挖掘生活中有象征意义的自然物,让学生着眼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莲花、蜜蜂、青松等,训练学生养成行文前思考的习惯,思考事物背后的象征意义,学会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
实施思路
1.播放微课视频学习,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手法。
2.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身边事物,发掘其象征意义,叙事中逐步揭示事物深意。
3.熟练将“借物喻人”运用于作文中。
其他。
借物喻人阅读教学设计
借物喻人阅01读教学的意
义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借物喻人阅读 教学方法能够 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文本主 题和深层含义
通过引导学生 分析文本中的 比喻和象征, 提高学生的阅 读分析能力
借物喻人的阅 读教学方式能 够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培 养阅读习惯
通过借物喻人 的阅读训练, 学生能够更好 地掌握阅读技 巧,提高阅读 效率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鼓励 相互学习和借鉴
借物喻人阅04读教学的评
价与反思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评估学生对文本 主题的理解程度
检测学生是否能 够分析文本中的 象征评估学生能否将 文本中的信息与 实际生活联系起 来
反思教学设计和实施效果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借物喻人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否有效实现。
借物喻人阅读教学 能够帮助学生培养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 思维,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借物喻人阅读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培养良好 的阅读习惯和思维 方式。
借物喻人阅02读教学的原
则
精选阅读材料
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 内容有趣、生动,能引起学生兴趣 语言优美、规范,具有文学性 蕴含深刻寓意,能启迪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 验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 神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 应能力
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力
借物喻人阅读教学 能够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和思考,拓展 思维和想象力。
借物喻人阅读教学 中,学生通过分析 比喻和象征,能够 更好地理解文本内 涵。
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注重案例分析:在讲解案例时,应注重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案例中所蕴含的深刻 意义和价值。
借物喻人作文教学教案
借物喻人作文教学教案蒋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借物喻人的含义及“物”与“人”的相似点;能力目标:了解借物喻人的一般写作思路,并能初步写简单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技巧;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做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具有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力强物与人的关系,能抓住物的特点多角度、多思维抒发情感,表达志向;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猜一下它歌唱的是什么植物PPT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联想相关诗句生:它歌唱的是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师:看来同学们们不仅想象力丰富,古诗词积累也是很深厚的;二、感知写作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出示PPT借物喻人的概念,让学生整体了解含义: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师: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常见的事物,它代表着每一类人的品质;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一种物体联想它的比喻意义,如果能够说出一两句古诗就跟完美了;生:我选择竹石,它比喻坚忍不拔,例如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说明了这一点;生:我选择梅,它有傲雪凌霜的气节,比喻坚忍不拔的人,例如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师:通过同学们的讲述,可以看出你们的诗词功底相当的不错,那有没有同学能选择一种物体不仅说出它的比喻意义,还能用方言朗诵有关它的诗句呢生:我选择;;;;师:方言读出来的诗句别具风味,此处应该有掌声;师:还有一种物体,蜗牛不仅有寓意还可以唱出来生:齐唱过渡师:刚刚我们用有趣的方式将物体的寓意展示出来,但是想要写出一篇借物喻人的好文章可不是这么简单哦,诗经里面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我们要学会借鉴;PPT出示:阅读“借物喻人”的文章:齐读1、抓住所描写的“物”的特点;2、分析“物”的形象本质;3、找出“物”与人的相似处;4、感悟“物”与人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感情;三、自主合作探究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请将课前预习过的三篇范文拿出来,根据你填写的表格内容,小组内合作探究,汇报格式参考,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说一说;我喜欢,该篇文章运用方法,把比作,突出了的情感;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合作,每个组都展示出了自己的风采,对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又有了新的见解;四、文章结构讲解师:通过以上对“借物喻人”方法的理解,有了明确的主题,但想写出一篇好文章还离不开文章的谋篇布局,这里老师给同学们归纳了一下,PPT出示:五、写作训练师:光说不练假把式,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当堂训练本,选择一个你擅长的题目,写一写你喜欢的物体;小练笔:三选一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写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什么A在百花凋零的冬天,每当看到梅花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寒风中,我就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起哪些人的品质,可结合简单事例来说B还可以写:花生、梅、兰、竹、菊、松树、春蚕、老牛、蜡烛、粉笔、橡皮……C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首诗竹石作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六、分层作业A、搜集运用借物喻人手法的古诗,尝试背诵一两首;B、阅读白杨礼赞、山谷中的谜底、爱莲说;C、将你刚刚所写的片段补充成一片完整的借物喻人文章;。
借物喻人:中班美术活动教案
借物喻人:中班美术活动教案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
通过让幼儿观察物品、感受物品的特点,从而学会观察并刻画人物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场中班美术活动——“借物喻人”,并从内容、实施方法、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分享。
一、活动内容借物喻人是一种以物喻人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来感知世界,刻画人物特点。
本次活动将以树叶为例,让幼儿通过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和质地,进而画出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形象。
二、实施方法1、前期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准备好足够的树叶、颜料、画笔和画画纸。
并将树叶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自由观察和摸索树叶的特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些特点。
2、引导思考接着,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树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是否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特点?通过这些特点,我们能否想象出某个人的形象?幼儿一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很快就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3、绘画创作在引导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开始组织幼儿进行绘画创作。
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树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运用到绘画中,并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形象。
4、分享交流绘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互动。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和引导幼儿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意。
三、教育意义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创作,认知世界,探索艺术。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发扬自己的想象力,锤炼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同时,他们也更好地学会了观察和刻画人物特点,这是培养幼儿审美素养和绘画技能的重要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应以引导者为主,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分享交流环节,更要以肯定为主,尽可能让幼儿在一个开放、包容和鼓励的环境中成长。
“借物喻人”是一个有趣、富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美术活动,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创造力,更能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好的认知世界,探索人生的奥秘。
借物喻人作文教学设计
借物喻人作文教学设计第1篇:借物喻人作文教学设计导语: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借物喻人作文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的借物喻人的文章也不在少数,如三年级的《行道树》、四年级的《花的勇气》、五年级的《梅花魂》、《落花生》、《白杨》,六年级的《桃花心木》等。
如果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就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也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学目标:1、引导理清学生写作思路,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掌握写物喻人的文章的方法,能做到突出事物特点,以及做到由物及人。
3、通过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前演讲同学们在第六组“走进西部”这个专题中,我们又学习了四篇课文,课前让同学们选择一篇最感兴趣的文章谈谈自己的学后感悟,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展示给同学们听?他演讲的如何?哪位同学能给与评价。
生:他演讲的自然大方,语气非常好。
生:他演讲的语言非常流畅,让我感受到了他对那些像杨树一样无私奉献的人的赞美之情。
一、导入,学习作文提示师:老师也觉得非常不错,“借物喻人”是杨树这一课的写作特点,今天我们也来采用这一方法进行习作,下面请同学们习作要求,边读边思考:如何写好借物喻人的文章习作指南一滴露珠可以折*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些平凡的事物常常使我们会有所感悟,深受启发。
请大家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或许你会被它们身上所蕴含的某种精神感染。
想一想,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最热爱的事物物,尝试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要写出事物的特点,并能做到由物及人,语言通顺,感情真挚。
交流:抓重点,由物及人(人物之间的品格必须是相似的)语言通顺,情感真挚二、范文引领师:老师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感受一下它的写作思路。
借物喻人教案
“‘借物喻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文章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
2.交流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受,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感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并从中受到启发,能在习作中适当地运用。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以“忆”导入: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借物喻人的文章,说出《落花生》等课文,引入新课:“借物喻人”抒情怀。
二、讲出示古诗《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师分析:这首诗的写法,表达的感情。
找一名同学给大家讲讲什么是借物喻人?(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有时也叫托物言志。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读了解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学生拿出阅读材料,开始阅矛盾的《白杨》,郑燮的《竹石》,理解借物喻人的方法四、品借助图片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根据你的学习所得,写一个作文片段。
借你喜欢的一种事物,比喻你敬佩或欣赏的某一个(类)人或自己,表达出你钦佩的、喜欢的某一种品质。
注意体现“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五、议学生说说这些古诗和文章借物来赞誉怎样的人?《桃花心木》借桃花心木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
《白杨》借白杨比喻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们。
《落花生》借花生比喻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石灰吟》借石灰比喻为官清正廉洁。
《竹石》借竹子比喻坚强勇敢的人。
《行道树》借行道树比喻默默奉献的人。
《荷叶母亲》借荷叶比喻关爱孩子的母亲。
教师总结:使用借物喻人的方法,作者就是把事物的特点与人物的优秀品格结合起来,要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用事物来赞誉什么样的人。
(板书)六、练学生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情怀。
白杨借物喻人教学设计
白杨借物喻人教学设计引言:在教学设计中,善用生活中的事物来说明抽象概念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以白杨树为例,通过借物喻人的方式,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旨在启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提升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课堂准备1. 教学目标-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 启发学生对人的品格和行为进行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教学材料- 白杨树的相关知识介绍。
- 白杨树的图片或实物。
3.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和讲解来引发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 合作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播放一段与白杨树相关的视频或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白杨树?你们对它了解多少?”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教师对白杨树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等进行讲解,并介绍白杨树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忍耐、坚韧、坚强等。
3. 借物喻人(30分钟)教师告诉学生:白杨是一种既坚韧又柔软的树种,它们能够忍受酷暑和严寒,经受住大风大浪。
请同学们就白杨树的特点思考几个问题:- 我们身边有哪些人也像白杨树一样坚韧不拔,乐观向上?- 我们身边有哪些人也像白杨树一样柔软适应,善于与人合作?- 如果你是白杨树,你如何描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并撰写自己的观点和描述。
鼓励他们用具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 小组分享和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描述,并由其他小组进行回应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每组分享的观点,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课堂延伸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以白杨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描述白杨树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写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借物喻人》部编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借物喻人》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过描写一种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这些景物,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课文是通过描写哪种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的品质和特点的?2. 课文中的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和特点?三、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自然景物,尝试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描写出该组成员的品质和特点。
四、分享与展示(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借物喻人自然景物人物品质特点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描写出自己的品质和特点。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借物喻人这一写作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例子和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这一写作手法。
同时,我还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组合作”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自然景物,尝试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描写出该组成员的品质和特点。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微课教学设计
《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微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晓借物喻人的含义2.明确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的步骤。
3.尝试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学习过程】一、知晓定义借物喻人的含义。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一一借助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某种品格。
如果在我们作文中也能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那么我们的文章也能变得文采斐然,美不胜收了。
二、明确步骤如何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一共有三步:第一步是关于人的。
确定写作对象,确定要描写的品格。
比如,坚持不懈。
第二步是关于物的。
寻找对应的事物,这个事物要能表现出写作对象相应的性格品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同的事物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精神品格。
比如,用兰花比喻品质高洁的老师。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高洁淡雅的花朵,沁人心脾的香味, 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有诗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用荷花来比喻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炎炎夏日,荷花立地顶天,不需荷叶的呵护,独挡火辣的阳光,在污浊的泥水中洁身不染,独享高洁。
用梅花给予坚韧不拔的勇士,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傲雪怒放,迎着满天飞舞的雪花,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
用竹比喻有高风亮节的志士。
须竹无论狂风暴雨还是寒风酷暑,无论生长在田地还是山尖。
那饱经风霜而又瘦弱的身躯,迎风傲雪,宇折不弯。
那么用什么事物来表示坚持不懈的品质呢?我们不要局限于动物或植物,广袤的大自然,也是我们写作的大宝库。
成语滴水穿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我们就用水滴来表示坚持不懈的品质吧。
第三步就是喻。
用比喻的形式描写和议论,我们试着围绕坚持不懈的品质来写一个人。
我们可以这样写。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
他的画室里挂着用于自勉的条幅:“不叫一日闲过”。
小学五年级语文《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含选文)
小学语文《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阅读材料:高粱情高梁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
一想到高梁,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我的家乡在雁门关脚下,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能够种麦子的地极少,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梁好种。
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梁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我是吃高粱米张大的。
在我离开故乡之前,一年四季,顿顿饭离不开高粱。
它塑造了我的躯体和生命。
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
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
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底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张了这么多“爪子”?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
其实庄稼很聪明,她她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
她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
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
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起根,深深地扎进土里。
风暴无法撼动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等着对手向他扑来。
父亲说:“高梁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
”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舌头舔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梁。
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站得像高梁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
”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梁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我虽然练不出高梁的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
桃花心木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借物喻人教学设计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之后,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通过图片等提示学生,让他们打开思路,想一想,可以用什么物去喻哪一类人,或者人身上的哪些品质。在言语实践中,突破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五、阅读延伸
1. 推荐课外阅读:像这样借物喻人的散文很多,同学们可以再读读叶圣陶的《牵牛花》,茅盾的《白杨礼赞》,还有杨朔的《荔枝蜜》,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夏衍的《种子的力》等等,真正的阅读是静下心来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与作者交流,与人生品酌。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无限。
4. 循文解物,全班交流: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特点?父亲又是怎样议花生的?引导学生归纳出落花生的特点。(板书:果实埋在地里,可以榨油)
小结: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常常被人忽视的、却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花生虽然没有像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爱的外表,但它一样结果,而且将成熟的果实埋在土里,一点不张扬,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像这样借物喻人的散文很多同学们可以再读读叶圣陶的牵牛花茅盾的白杨礼赞还有杨朔的荔枝蜜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夏衍的种子的力等等真正的阅读是静下心来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与作者交流与人生品酌
借物喻人教学设计
《借物喻人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精品课电子教案
班级
课题
课时
7. 讨论: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板书:做朴实、有用的人)
8. 小结:文章《落花生》,主要写了花生这种事物,它的特点是果实埋在地里,可以榨油。作者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文中的这一篇例文,帮助孩子进一步认识,什么叫做“借物喻人”,了解“借物喻人”手法的使用特点。)
借物喻人微课教学设计
借物喻人微课教学设计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借物喻人-----谈《桃花心木》写法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东街小学侯书平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
2、学习“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的分辨方法。
3、阅读相关材料时,能准确分辨出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和解“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辨析“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
关于类似的课文,我们也曾学习过,比如《梅花魂》《落花生》和《白杨》,它们写作方法上共同的特点是运用了“借物喻人”。
二、明确概念和作用,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正确运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那么在平常学习中怎样来分辨哪篇课文运用了借物喻人这种写法呢三、举例说明比如《落花生》中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
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再比如,《梅花魂》中外祖父通过赞美梅花的精神和气节,实际上在赞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气节;《白杨》中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上在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们。
大众阅读优秀教学设计:借物喻人
大众阅读优秀教学设计:借物喻人简介本文讨论了一种大众阅读教学设计方法: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是一种通过类比、比喻或象征的方式,将抽象概念与具体的物体相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这种教学设计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借物喻人教学设计的例子和应用。
例子1.使用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抽象概念。
例如,讲述关于勤奋的兔子和懒惰的乌龟的寓言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努力与懒惰之间的差异以及努力带来的成功。
2.比喻和象征教师可以使用比喻和象征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抽象概念。
例如,比喻地将一个人形容为“大海般宽广的胸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人的温暖和宽容的品质。
3.视觉辅助工具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图表或其他视觉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例如,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展示与作品相关的图片,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其中的场景和人物。
应用借物喻人的教学设计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年级和学科领域。
它可以用于教授语言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选择适合的借物喻人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此外,借物喻人的教学设计方法也可以结合其他教学策略一起使用,例如问题解决、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有趣,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总结借物喻人是一种有助于大众阅读教学的优秀设计方法。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概念,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寓言故事、比喻和象征以及视觉辅助工具等方法来实施借物喻人的教学设计。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个年级和学科,可以结合其他教学策略一起使用,以提供更丰富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借物喻人课程设计
借物喻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借物喻人”这一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本中运用“借物喻人”的例子,理解其表达效果;3.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借物喻人”句子结构,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借物喻人”手法创作一篇短文,句子通顺,表达清晰;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倾听他人观点,提升团队写作及表达能力;3.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写作素材的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借物喻人”,激发对母语的热爱,培养文学素养;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独特见解,培养包容和理解的品质;3. 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方面的能力。
课程以教材为依据,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对“借物喻人”这一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以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借物喻人”相关章节为依据,结合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组织:1. 理论知识:介绍“借物喻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通过对教材中例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2. 实践应用:选取教材中不同类型的“借物喻人”句子,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掌握句子结构和用法。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学会运用“借物喻人”手法进行创作。
3. 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借物喻人”这一修辞手法。
(2)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借物喻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结合教材例句进行分析。
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意义与目的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人们对于群众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逐渐下降。
为了提高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借物喻人的教学设计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从如何选择适合的物品、如何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等方面来探讨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的设计。
二、选择适合的物品:生动引入群文阅读借物喻人是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群文作品的内涵。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物品。
这些物品可以是与群文作品主题相关的象征性物品,也可以是具有类比意义的日常用品。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选择玛瑙作为代表物品,因为玛瑙有着红色的外观,与小说中红楼的主题相契合。
三、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群文的理解1. 物品介绍与探究: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所选择的物品,并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玛瑙的颜色、质地等特点,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与红楼梦所表达的情感互通。
2. 引入群文作品:借助所选择的物品作为切入点,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具体的群文作品。
通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介绍玛瑙的特点后,教师可以引入《红楼梦》中与玛瑙相关的情节,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 群文作品阅读与讨论:在学生对群文作品有了初步理解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和小组讨论。
通过分析和解读文本,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群文作品的能力。
四、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细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中,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群文作品的理解,更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 作品阅读笔记: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作品阅读笔记,记录自己对群文作品的思考和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笔记来评价其对群文作品的理解深度。
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借物喻 人的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培养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
点评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总结课程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学习经验 布置作业和安排后续学习计划
05
教学评价与反思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思维活跃度: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见解 表达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习成果: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和特点
分析文本中物与人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加深对借物喻人群文阅读的理解和 掌握
设计教学流程
导入:通过故事、游戏 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 题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 文学作品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借物喻人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 达自己的情感,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借物喻人的手法需要学生运用联想和想 象,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改进措施和建议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实际 情况,调整教 学方法和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课堂互动: 增加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环节, 提高学生的参 与度和积极性。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 科学化的评价 体系,全面评 价学生的学习 成果和教师的 教学效果。
反思与总结: 对教学过程进 行反思和总结, 找出不足之处, 提出改进措施, 不断提高教学 质量。
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
《借物喻人》教学设计
福集中心小学校庞华
教学目标:
1. 在比较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2. 找出各篇文章相关联的地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 以阅读为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悟“借物喻人”表达方式的特点,尝试仿创“借物喻人”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感悟散文中“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1. ppt 课件。
2. 《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高粱情》的阅读资料。
3. 阅读记录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 出示图片,谈论已学课文《梅花魂》。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这是我们才学过的哪篇课文的插图啊?(梅花魂)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物?(梅花)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梅花吗?
2. 揭示主题。
师:这篇文章借梅花来赞誉中华儿女的品格,借梅花来表达外祖父对中华儿女以及祖国深深的爱意。
在文章中,像这样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
二、阅读《落花生》,循文解物
1. 请大家打开手中的阅读材料,我们先来阅读本学期教材中第三组课文里的《落
花生》。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看看许地山先生写的是什么事物呢?(板书:落花生)
3. 学生反馈。
(归纳得真好)那这篇散文只是在介绍落花生吗?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文章,这一次,可以选择性地阅读,勾画出写落花生特点的语句,在旁边批注下你的感受,或者写下你的疑问。
4. 循文解物,全班交流: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特点?父亲又是怎样议花生的?引导学生归纳出落花生的特点。
(板书:果实埋在地里,可以榨油)小结: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常常被人忽视的、却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花生虽然没有像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爱的外表,但它一样结果,而且将成熟的果实埋在土里,一点不张扬,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5. 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
(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
)
6. 这篇散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借物喻人写法在文中的运用。
写景、状物的散文中经常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它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 讨论: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板书:做朴实、有用的人)
7. 小结:文章《落花生》,主要写了花生这种事物,它的特点是果实埋在地里,可以榨油。
作者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阅读记录卡题头)
二、对比阅读,找出共通点
1. 按照学习《落花生》的方法,快速阅读《白杨》《桃花心木》《高粱情》三篇文章,找出它们的共通之处。
填写阅读记录卡。
阅读要求:
(1)读独立快速地浏览课文。
(2)品勾画重点词句,品词品句,抓住事物特点。
(3)悟小组合作,感悟事物形象,感悟“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感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2. 精读细品,感悟形象,重点体会散文中“借物喻人”的精妙。
借什么物喻什么人?
为什么借它喻人?
3.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适时点拨。
三、仿创“借物喻人”的散文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白杨树、桃花心木、高粱一样的人和事,它们让我们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
你能打开想象的翅膀,举例子来说一说吗?
例如:蜡烛,十几厘米长的东西,在别人的眼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
但它在没电的时候,却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光明、一点浪漫、一些温馨,每次想到蜡烛就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想蜡烛不仅给我们光明,更重要的是它那种奉献、牺牲自我的精神。
就像老师一样把他一生的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我们。
老师是一支不起眼的蜡烛,默默奉献,无私付出,他们配受一切赞美。
四、阅读延伸
1.推荐课外阅读:像这样借物喻人的散文很多,同学们可以再读读叶圣陶
的《牵牛花》,茅盾的《白杨礼赞》,还有杨朔的《荔枝蜜》,肖复兴的《那片绿绿
的爬山虎》,夏衍的《种子的力》等等,真正的阅读是静下心来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与作者交流,与人生品酌。
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无限。
2.小练笔:运用“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写一篇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