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诗歌创作的法度与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夔诗歌创作的法度与创新
吴华峰3
(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 要:姜夔是南宋词坛大家,他的诗歌创作也达到很高的造诣。从整体来看,姜夔的诗歌作品既有对时代风气的因袭,更主要的则表现为超越。在具体的创作中,也呈现出对诗法的遵循与突破。法度和创新的相互交融,正是姜夔诗作的主要特点,并由此呈现出一家风貌。
关键词:姜夔;诗歌;创新;法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88(2008)03-0055-04
姜夔今存诗歌180余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诗“运思精密,风格高秀,诚有拔于宋人之外者,傲视诸家。”清人王士祯亦云:“白石词家大宗,其于诗亦能深造自得。”长期以来,姜夔的诗作为其词名所掩。然而观其诗作,的确在法度和创新相互交融中呈现出一家风貌。把握这一点,也是解读姜夔诗作的关键。
一、对时代风气的因袭与超越
从北宋元佑年间黄庭坚到宋末方回,江西诗派源流长达二百余年,师从江西是南宋诗坛的整体风尚。然而刘克庄云:“近来学江西诗,不善其事,往往音节聱牙,意象迫切,且议论太多,失古诗咏吟性情之本意。”故一些才力雄厚的诗人又不甘为江西诗风束缚,主动寻求突破,姜夔便是一例。
他在《诗集自叙》中将对自己的学诗过程有所概括:从“泛阅众作到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最后打破江西藩篱自成一家,即先从学习江西诗派入手,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罗大经“姜尧章学诗于萧千岩,琢句精工”的说法,给我们把握姜夔诗风的变迁提供了分界点,萧德藻本人学诗入于江西又出于江西,姜夔突破江西形成一家诗风的时期应在遇到萧千岩以后,他在系统的学习江西诗派“琢句精工”的同时又为自己出于江西埋下伏笔。江西诗派的大多作品都气象狭小,有些诗人甚至走上闭门觅句苦吟的极端,白石的生活范围虽并不广阔,但在他的诗中我们却找不到那些干枯的意象,平凡的生活被描写得饶有情致:
红雨洒溪流,下濑仍小驻。鱼队猎残香,故故作吞吐。老子把一盏,微风忽吹去。(《赋千岩曲水》)
此诗写于淳熙十四年(1187)暮春,描写诗人和友人们河边修禊之事,没有具体的事件经过,只取自己临波送酒盏的一个小场景,这个饶有趣味的场景被飘洒在溪流之上的花瓣和水中猎香的鱼群衬托,作者的兴致也就可想而知了。
南宋诗人从反对江西诗法的立场出发,在创作中也时常标举晚唐诗风。故在寻求突破的同时,姜夔诗作曾表现出对晚唐的靠拢,白石自述“内翰梁公于某为乡曲,爱某诗似唐人。”钱钟书先生则说得更为明确:“在一切关于他的诗歌的批评里,也许他的朋友项安世的话比较切近实际‘古体黄陈家格律,短章温李氏才情’当然在他的近体里还遗留些黄陈的习气,七律却又受了杨万里的熏陶,而且与其说温、李也还不如说皮、陆”。“温、李”指温庭筠和李商隐,“皮、陆”指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皮日休以文著称,姑且不论。单说陆龟蒙,姜夔在诗中不止一次的表现出对他的敬仰:“越国霸来头已白,洛京归后梦尤惊。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三高祠》);“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除夜自石湖归苕溪之五》)。
天随子即陆龟蒙,白石诗中经常出现陆龟蒙,
第24卷第3期2008年9月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J OU RNAL OF XINJ IAN G EDUCA TION INSTITU TE
Vol.24,No.3
Sep.2008
3[收稿日期] 2008-05-21
[作者简介] 吴华峰(1982-),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的确给人以姜夔诗风转向晚唐的假象,诗人杨万里称赞姜夔“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然而姜夔已经明确表示他不愿意在别人藩篱的束缚下作诗,那么单纯去学习某一家某一派,必定为他所不乐意。以前边所引的《三高祠》为例,所谓“三高”指:张翰、越国大夫文种及陆龟蒙。从这四句诗里我们看出白石并没有从艺术的角度去臧否人物,只是对他们的人生经历给予表态,无疑对前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姜夔是有一些偏见的,但我们从“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中可以看出,姜夔对陆龟蒙的生活经历表现出强烈的仰慕,《新唐书》卷一九六《陆龟蒙传》曰:
居松江甫里,……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嗜茶,,岁取租茶,自判品第。……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渔父、江上丈人。
白石诗酒飘零的江湖清客生活,与天随的生平经历确有相似之处,他对陆龟蒙的向往,更多是对其隐逸江湖、纵情自适的逍遥生活的向往。
姜夔有意突破江西派后,作品风格与晚唐诗的偶合,是一种“钟摆规律”的影响,一个学习江西诗法的诗人,必将先反晚唐,而一个突破江西藩篱的人,为了否定江西诗派又容易向晚唐靠拢。白石现存的诗歌中《过湘阴寄千岩》一首,曾被收入晚唐许浑的集中,被今人辑出:
渺渺临风思美人,荻花枫叶带离声。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湾秋月明。
这说明白石偶有诗作也与其他晚唐诗人偶合,但我们如据此说白石又师从许浑,则有失偏颇。白石诗歌创作与晚唐相合,更多的是在于创作的精神,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序》中说:“诗者,持也,持其性情,使不暴去”。钱钟书解释说:“暴去者,淫,伤,乱,愆之谓,过度不中节也。”在诗歌中表现一种中和之情,正是白石诗学观中的核心,也是对传统诗教的遵循。姜夔的诗作无疑是对江西诗派和晚唐派的双重否定,至于这些诗歌从整体风貌上呈现出的与晚唐诗人的相似或者其中江西派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以白石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和”。
姜夔诗歌中对时代风气有所超越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使自己的诗歌摆脱了理学的影响。虽然在白石生活的年代,理学并没有成为官方认可的学术,但是却可以看出理学崛起的前夜所呈现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文坛体现的尤为明显。白石与时人相比,诗歌中少了几分理趣,感情抒发相当真挚:九真何苍苍,乃在清汉尾。衡茅依草木,念远独伯姊。春来众芳滋,春去众芳委。兄弟各天涯,啼鴂见料理。江汉出巨鱼,风雷入驱使。安得夹我舟,西征两千里。(《春日咏怀》之一)
春去驿路暗,游子渺归程。永怀故山下,风雨悲柏庭。翁仲不解语,幽鸟时时鸣。人家插垂柳,客里又清明。(之二)
垂杨大别寺,春草郎官湖。家巷有石友,合并不待呼。瘦藤倚花树,花片藉玉壶。老郑谈绝妙,辛杨句敷腴。平生子姚子,貌古心甚儒。时邀野僧语,间与琴工俱。酒阑兴未了,左转城南隅。大江围楚碧,烟水入玄虚。流落不自恨,惟嗟故人疏。一月三见梦,梦中相与娱。日日潮风起,怅望武昌鱼。(之三)
组诗具体写作时间已不可考,题为咏怀,实是作者春日触物感怀,对往日旧游的感慨。诗作思绪飘荡,描写了飘泊之中所见的种种景物,借此怀沔鄂亲友,同时也毫不掩饰的表达了自己的羁旅之愁,在诗句中,诗人的想象力也任意驰骋,像“江汉出巨鱼,风雷入驱使。安得夹我舟,西征两千里。”、
“翁仲不解语,幽鸟时时鸣。”这样的句子,极具浪漫
主义色彩。可谓“意中有景,景中有意”,感情真挚,
丝毫不见理趣的影子。
除了对个人感情描写,白石同样有作品抒发家
国之忧:
明妃未嫁时,满宫妒娥眉。一朝辞玉阶,人人
泪双垂。(《同潘德久作明妃诗》)
此诗中以昭君远嫁匈奴,寓故国之思。虽然诗
句比较晦涩,但结合时代现实其中深意还是不难看
出。另有一首《送王德和提举淮东》:
京尘吹帽汗淋衣,相见频年只道归。省里移文
那得了,家边持节未为非。煮干碧海知谁用,割尽
黄云尚告饥。可得不为根本记,秋风还见燕南飞。
此诗据陈思《白石年谱》说为因韩佗胄执意用
兵而“伤交困也”,虽无显据,但从“煮干碧海知谁
用,割尽黄云尚告饥”这样的句子中,其忧民之心溢
于言表。虽然这类的作品感情抒发并不是磅礴气
势,但也别具一格,生动体现出一介布衣文人对国
事的关心。
二、具体诗法的运用与突破
从宏观上看,白石诗歌创作是对时代趋势的因第24卷第3期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