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除湿的中药方
二陈丸的配方和功效
二陈丸的配方和功效
二陈丸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湿热所致的症状。
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各药物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下面将介绍二陈丸的配方和功效。
配方
二陈丸的主要成分包括:
1.陈皮:性味苦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2.干姜:性味辛热,具有温中散寒、除湿化痰的作用。
3.甘草:性味甘平,具有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的功效。
4.苍术:性味辛温,具有温中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
5.生姜: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功效。
功效
二陈丸主要适用于脾胃湿热证的治疗,其主要功效包括:
1.理气健脾:二陈丸中的陈皮和苍术能够协同作用,促进气机运行,有
助于理气健脾,改善脾胃功能。
2.燥湿化痰:陈皮、苍术和干姜等药物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能够帮助
清除体内湿热和痰液,缓解胸闷、浮肿等症状。
3.和中健脾:二陈丸中的甘草具有和中缓急的作用,可以起到调和各药
性,增强整个方剂的疗效。
4.温中散寒:二陈丸中含有的干姜和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有助于
驱散体内寒气,舒缓胃肠不适。
总的来说,二陈丸是一味经典的中药方剂,在治疗脾胃湿热证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患者在使用二陈丸的过程中应遵医嘱使用,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发展为其他疾病。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补脾胃去湿气是现代人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案之一,尤其适用于久居南方多湿的地区人群。
药方以及偏方不乏多种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如今,我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为您详细介绍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以及几种常见的食谱和偏方。
一、药方1.茯苓加白术汤茯苓、白术、桂枝等药材组成的茯苓白术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去濕氣的药方。
茯苓功能祛湿、健脾、润燥;白术益脾、燥湿、止泻;桂枝调和气血、发汗解表。
总体来说,茯苓加白术汤具有了除湿透疹、治疗滑泄腹痛、贫血等功效。
2.苍术汤苍术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中药,具有开胃的功效,既能帮助胃口不佳的人恢复正常,又能清除湿气,修补脾胃。
苍术汤只需要苍术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趁热饮服。
需要注意的是,若食欲较好,用此汤做饭使用更好。
二、食谱及偏方1.薏米排毒汤薏米,又叫苡仁,是一种常用的祛湿食材,它不仅可以燥湿除了湿气,还可以促进身体内的新陈代谢。
将薏米250克、红枣15个、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再小火煮4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服用7-10天。
此汤适用于湿气重、易生牡蛎之人。
2.芡实附子粥芡实和附子都是很好的补脾胃食材,而且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调节肠胃功能。
将芡实50克、附子6克、干姜3克洗净加水煮30分钟,再加入1-2个鸡蛋搅拌均匀即可,每周食用3-4次。
这种粥利于脾胃补气、胃肠道排毒,但是,并不适用于体虚消瘦人群。
3.红豆薏米枸杞甜汤红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元素,而且还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
薏米则是祛湿的好帮手,同样具有健脾作用。
枸杞则是一种常见的免疫调节食材,而且可增强视力。
将红豆50克、薏米40克、枸杞5克加清水煮成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添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这道汤水功能全面,不仅能排湿,而且还能帮助营养不良者增强营养。
三、注意事项1.调节不易虽然大多数药方、食谱和偏方都属于祛湿食材,但不同体质的人还是需要进行调节。
这也意味着,即便是身体较差的人也不可盲目跟从中医药方,而应该先去医院进行相关体检,确诊后再寻求医生意见。
祛湿健脾药方法及剂量应用
祛湿健脾药方法及剂量应用祛湿健脾是中医中的一个常见治疗方向,通过药物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善,可以有效改善人体湿气过重和脾气虚弱的症状。
下面将为您介绍祛湿健脾的药物方法及剂量应用。
一、药物方法:1. 祛湿药物:祛湿药物通常以清化湿热,调理脾胃为主要作用。
常用中药有白术、陈皮、茯苓、升麻、薏苡仁等。
下面对常用祛湿药物进行介绍:(1)白术:性味甘,有健脾止泻、除湿止汗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泻、湿热等症状。
剂量一般为10-15克,可煮水泡服或煮汤服。
(2)陈皮:性味辛、温,有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剂量一般为6-9克,可煮水泡服或煮汤服。
(3)茯苓:性味甘,有利水渗湿、健脾益气的作用,常用于湿气重、脾胃虚弱引起的浮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剂量一般为10-15克,可煮水泡服或煮汤服。
(4)升麻:性味辛,有升阳发散、化湿解郁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胀满、湿气重等症状。
剂量一般为3-6克,可煮水泡服或煮汤服。
(5)薏苡仁:性味甘、淡,有健脾渗湿的作用,常用于湿气重引起的脾胃不和、水肿等症状。
剂量一般为10-30克,可煮水泡服或煮汤服。
2. 健脾药物:健脾药物主要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脾胃阳气,减轻湿气影响。
常用中药有人参、参、黄芪、白术等。
下面对常用健脾药物进行介绍:(1)人参:性味甘,有益气养阴、健脾开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剂量一般为3-10克,可煮水泡服或煮汤服。
(2)参:性味甘,有益气养阴、健脾开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剂量一般为10-15克,可煮水泡服或煮汤服。
(3)黄芪:性味甘,有益气固表、健脾开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剂量一般为10-30克,可煮水泡服或煮汤服。
(4)白术:性味甘,有健脾止泻、除湿止汗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泻、湿热等症状。
剂量一般为10-15克,可煮水泡服或煮汤服。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材有哪些药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材有哪些药补脾胃去湿气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调理身体内部的气血流通以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药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伙伴。
以下将介绍一些经典的中药材,并对文中提到的食谱或者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同时也会列举相关注意事项,并提出一条养生建议。
1. 黄芪黄芪,性温味甘,具有益气固表,补脾肺肾的作用。
由于它具有收敛效果,可以帮助身体去除多余的湿气。
使用黄芪时要注意其与其它药材搭配的情况,同时也要注意收纳。
2. 苦参苦参,性寒味苦,为常见的中草药。
苦参具有清热除湿、止痛的功效,可辅助排除身体的湿气。
但苦参对于妇女在月经期时应慎用,避免出现过度流血的现象。
3. 芍药芍药,性凉味苦,具有生津止痛的效果。
使用芍药时可以搭配其它的药材使用,如甘草,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使用芍药时特别注意,如果过量使用,有可能会引起胃部疼痛的情况。
4. 枸杞子枸杞子,性温味甘,是一种常见的补益之品。
枸杞子可以促进身体的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同时,它也可以消除肝肾虚弱所引起的眩晕和头疼等问题。
枸杞的用量应按照个人体质情况进行酌情调整。
5. 萎仙子萎仙子,性平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去湿的作用。
萎仙子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毒素,保持身体健康!萎仙子的剂量应按照个人体质情况进行调整,建议在药剂师或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针对上述药材,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合理的食谱或偏方来辅助调理身体的气血流通,达到调理身体气血的作用。
1. 黄芪炖瘦肉用高汤加入适量的水、黄芪与瘦肉放入罐中,以小火炖煮两个小时即可。
2. 苦参汤将苦参加入沸水煮20分钟,待凉后饮服。
3. 芍药甘草汤将芍药与甘草一起煮熟,当饮料喝。
4. 枸杞粥银耳粉加入牛奶与蜂蜜,再加入适量的枸杞即可。
5. 萎仙子炖鸡用高汤煮鸡肉,再加入适量的萎仙子炖煮40分钟。
但我们在使用这些食谱或偏方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
对于个体敏感或病史悠久的人群,不宜自己寻找调理身体气血的办法,而应依照药师或医生的建议进行食疗治疗,以免病情加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危害。
补脾胃的中药药方大全配方
补脾胃的中药药方大全配方作为高级养生师,对于调理人体脾胃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中药配方,配合饮食调理及运动调养进行综合调理。
下面就介绍一些中药药方,对于文中提到的食谱或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同时也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一、四君子汤药材:人参15g,白术15g,陈皮10g,茯苓10g。
制作方法:将4味药材洗净后加水煮沸,用小火煎煮片刻即可。
用量:每次服用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四君子汤是一种名剂,最初由宋代医家张仲景开发而成。
汤味苦涩微甘,具有益气健脾化湿的效果。
但是四君子汤具有一定的温热性质,对于体质寒凉的人群来说,应小心服用。
此外,中药汤水在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以免药性过度损失或者煮糊。
二、健脾消食汤药材:枸杞子10g,白术15g,陈皮10g,玉竹10g,山药10g,茯苓10g。
制作方法:将6味药材捣碎后加水煎煮,去渣留汁即可。
用量:每次服用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健脾消食汤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差的人群。
但是中药材多味,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服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此外,药材的制作方法也需要注意,过度煎煮会使药性损失,而过于浓缩则会产生副作用。
三、山楂粥材料:山楂50g,糯米100g,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山楂洗净去核,糯米泡水半小时后和山楂一起煮成粥,最后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即可。
用量: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食用200g左右。
注意事项:山楂粥是一款非常传统的养生食谱,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
但是由于山楂性微温,善行腐败物,所以不宜过量使用。
另外在制作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糯米煮烂后再加入山楂,以免山楂过早失去营养价值。
四、白术健脾汤材料:白术15g,阿胶6g,桂圆肉适量。
制作方法:将白术煎水,阿胶加入煮沸的白术水中熔化,加入桂圆肉炖煮即可。
用量:每日一剂。
注意事项:白术健脾汤配方较简单,但是要注意用量,过量的话有可能引起胸腹胀满等不适症状。
补脾胃的名方大全中药
补脾胃的名方大全中药补脾胃是养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脾胃是人体的消化系统,一个健康的脾胃对于人体的健康和免疫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一旦脾胃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
因此,如果有脾胃问题的人,应该尽早补养脾胃。
下面是一些名方大全中药和食谱,可以有效地帮助您补养脾胃。
一、黄连泻肝汤。
这是一款非常适合胃热积滞的方子,常用于治疗胃穿孔、胃溃疡等疾病。
其制作方法如下:1. 将草果、陈皮、黄连、半夏、泽泻等六味草药洗净备用。
2. 将黄连和泽泻用清水浸泡30分钟。
3. 将所有的草药放入煲中,加水煮沸后转小火慢慢煎煮2个小时。
4. 煮好后滤去渣,放入适量的水使其再次煮开,即可。
这种汤应该空腹饮用,每日1至2次,每次200毫升即可。
注意事项:该方子对肝经虚寒和早期消化不良的人不宜使用;同时,孕妇和乳母也应该谨慎服用。
二、四神丸。
这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方子,可用于补脾胃和消暑除湿。
其原料包括人参、白术、茯苓、泽泻。
这种丸剂可以通过现成的中药店购买,也可以自行制作。
制作方法如下:1. 将人参、白术、茯苓、泽泻等四味草药洗净备用。
2. 将所有的草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
3. 将浸泡后的草药放入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改为小火慢煎,一直煮到草药变软为止。
4. 将煮好的草药滤去渣,剩下的汤液放入锅中,加入红糖,使其变得有点粘稠,即可。
上述制作的四神丸应该分3~4次取服,每次15颗左右即可。
这种中药方子是具有补脾胃,消暑除湿等功效的,尤其适合夏季使用。
注意事项:该方子对寒湿内盛、出汗过多和宿便严重的人不宜使用;同时,孕妇和乳母也应该谨慎服用。
三、苡仁茶。
苡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具有补脾胃的功效,可以帮助调理胃肠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其制作方法如下:1. 将苡仁用清水浸泡30分钟。
2. 将浸泡后的苡仁用适量的水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煮10~15分钟,即可。
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大全
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大全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大全脾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是养生保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导致吸收营养不良、体质下降、产生疾病等问题。
因此,补脾胃对于健康养生十分有益。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补脾胃的中药配方,供大家参考。
1. 六君子汤六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中药方,它的成分包括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大枣和生姜。
这个配方的作用是补气健脾、益胃生津。
用量及制作步骤:将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分别取等量,加入大枣和生姜,加水煎煮1小时,去渣留汁,分三次饮用。
注意事项:这个配方不适合腹泻、腹胀、痰湿、体寒者;使用过程中需避免过量。
2. 保和丸保和丸是一种成熟的药丸,主要成分包括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大枣、陈皮、砂仁、草果、甘草等。
保和丸的作用是健脾益气、健胃开胃,可以帮助人体吸收营养,增强体质。
用量及制作步骤:每次3-6克,饮用前用温水送服即可。
注意事项:不宜在饮茶后使用,不宜过量。
3. 黄精补中汤黄精补中汤是一种治疗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可以起到补气固脱、利水消肿、益气健脾、消食和中的作用。
其主要成分包括黄精、茯苓、白术、甘草和生姜。
用量及制作步骤:黄精30克、茯苓、白术各15克、甘草10克,生姜3片。
将黄精清洗干净,切成薄片,再加入水中开火同煮,煮滚10分钟后加入其它中药,并继续煮15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需避免过量。
4.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健脾胃中药方,可以起到益气生津、健脾和胃、补肺养心的作用。
其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白术、茯苓和干姜。
用量及制作步骤:分别取10克的人参、白术、茯苓和5克的干姜,加水煎煮并制成汤剂,分次饮用。
注意事项:这种配方不适合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的人。
补脾胃的养生建议除了中药方剂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来补脾胃,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1. 饮食调理脾胃虚弱的人需要注意饮食,多吃易于消化的热量丰富、营养均衡的食物,如粗粮、牛奶、鸡蛋、瘦肉、新鲜蔬果等。
实脾饮的标准配方
实脾饮的标准配方实脾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主要用于调理脾胃功能,帮助消化吸收。
实脾饮的配方主要包括黄芪、茯苓、白术、甘草等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实脾饮的标准配方及其制作方法。
一、配方。
1. 黄芪。
黄芪性味甘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补中、固表止汗、利水除湿等功效。
在实脾饮中,黄芪主要起到益气健脾的作用。
2. 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归心脾经,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渗湿、安神安眠的功效。
在实脾饮中,茯苓主要起到祛湿化痰的作用。
3. 白术。
白术性味甘苦,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止泻固脱的功效。
在实脾饮中,白术主要起到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
4.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经,具有益气补中、和中止痛、解毒润肠的功效。
在实脾饮中,甘草主要起到和中止痛、解毒润肠的作用。
二、制作方法。
1. 取黄芪、茯苓、白术、甘草各30克,共120克。
2. 将药材清洗干净,放入煮沸的水中,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
3. 待药汁煎煮至100毫升左右时,即可离火,滤去渣滓,得实脾饮药液。
4. 每次取药液50毫升,分2次温服,连服7天为一疗程。
三、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体弱者慎用。
2.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油腻食物。
3. 忌饮酒,忌烟。
4.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综上所述,实脾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的功效。
其标准配方包括黄芪、茯苓、白术、甘草,制作方法简单易行。
在使用实脾饮时,需要注意慎用人群和注意事项,遵医嘱使用,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白术茯苓健脾渗湿调理脾胃的中药良方
白术茯苓健脾渗湿调理脾胃的中药良方白术和茯苓是中药中常用的两味药材,它们被广泛用于调理脾胃功能、健脾渗湿。
以下是介绍白术茯苓的功效以及它们的健脾渗湿的调理方法。
白术,又称茯苓皮,是马兜铃科植物茯苓的块茎,具有健脾和渗湿的功效。
它味道甘苦,性平温,主要作用于脾胃经脉。
茯苓则是白术的同种植物,但是它是茯苓的茎,功效与白术类似,也具有健脾渗湿的作用。
白术和茯苓中含有丰富的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对改善人体的脾胃功能非常有益。
调理脾胃功能,是为了提高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能力,调节水湿代谢,改善脾胃虚弱造成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那么,如何使用白术茯苓来健脾渗湿调理脾胃呢?首先,我们可以制作白术茯苓粥。
将适量的白术和茯苓洗净,加入煮粥的米中,加水适量煮熟。
这样的粥可以帮助消化不良的人改善脾胃功能,增加食欲。
可以每天食用一碗,持续数周,效果会更好。
此外,还可以将白术茯苓一同加入煮汤中。
鲜白术茯苓汤具有健脾渗湿的功效,可以帮助调理脾胃、改善食欲不振。
将白术和茯苓切片,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滤出药渣,将药汁作为汤料煮汤即可。
每天饭后一个小时,饮用一碗,持续数周,效果明显。
此外,白术茯苓还可以与其他药材组方使用。
比如可以与党参、黄耆等药材合用,制作健脾渗湿的药膳。
可以将这些药材煮水,调入糯米中蒸熟,服用后能够更好地调理脾胃。
当然,使用白术茯苓进行脾胃调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个人体质和状况调整剂量,不可过量使用。
其次,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要保持饮食的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同时也要避免食用过油腻、辛辣食物。
最后,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
总结来说,白术茯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良方,能够很好地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通过正确使用白术茯苓,制作粥、煮汤或合用其他药材,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提高消化吸收能力,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但在使用时也要注意适量使用,并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剂量,遵循饮食规律,避免过度进食和食用油腻辛辣食物,有必要时请咨询医生。
补脾胃阳虚的中药方剂汤
补脾胃阳虚的中药方剂汤作为高级养生师,我们深知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而脾胃阳虚则会导致消化能力下降、腹泻、乏力等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针对脾胃阳虚的中药方剂汤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药方剂汤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补气健脾、除湿化痰、平喘升阳的功效。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煎成药汤服用。
用量:每日服用2次,每次8-10克。
注意事项:孕妇、体内有湿气过重者禁用。
2.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组成,具有健脾开胃、益气生津、调节肠胃的作用。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煎成药汤服用。
用量:每日服用2次,每次8-10克。
注意事项:孕妇及体寒者不宜食用。
3.龙眼肉党参汤龙眼肉党参汤由龙眼肉、党参、甘草、枸杞子、良姜组成,具有温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煮成药汤服用。
用量:每日服用2-3次,每次8-10克。
注意事项:孕妇及体寒者不宜食用。
二、相关食谱或偏方1.粥汤莲子粥、米粥、红枣汤、山药糖水等汤粥类食品,可以起到调养脾胃、益气养血的作用。
制作步骤:将莲子、米等材料加水煮烂,加入红枣、山药等辅助材料,煮成粥汤食用。
用量:每日适量食用。
注意事项:粥汤消化速度相对较慢,不宜过量食用。
2.水果柚子、苹果、梨子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及多种营养物质,有助于调节肠胃功能。
制作步骤:将水果洗净,去皮核后食用。
用量:每日1-2份。
注意事项:水果虽然有利于调节肠胃功能,但也不能过量食用。
三、养生建议除了中药方剂汤和相关食谱或偏方外,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以下养生建议:1.按时进食,每天要有规律的三餐,不宜暴饮暴食。
2.多食用易消化的食品,如煮烂的蔬菜、煮烂的肉类等。
3.保持良好的睡眠,充分休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肠胃功能。
4.保持良好的心态,压力过大会导致脾胃失调。
5.适度进行运动,增加身体代谢,有助于消耗身体多余的湿气。
总之,补脾胃阳虚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养生是非常重要的。
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胃苓汤是一种传统中药配方,其主要成分包括炙甘草、香附、茯苓和白朮等。
胃苓汤具有调和脾胃、温中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胃苓汤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胃苓。
胃苓具有祛湿、健脾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湿气,改善脾胃功能。
它可以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胃胀、腹泻等,使消化系统恢复正常功能。
胃苓汤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是白朮。
白朮具有健脾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体调节脾胃功能,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
它还可以缓解具有湿热表现的胃肠炎、胃痛等症状。
茯苓也是胃苓汤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具有健脾利水、除湿的作用。
茯苓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改善湿气引起的脘腹胀满、口干等症状。
此外,茯苓还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现象。
胃苓汤中的香附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具有健脾开胃、理气止痛的作用。
香附可以帮助人体消化吸收,增进食欲,缓解胃部不适感。
此外,香附还能够舒缓胸腹部的胀闷感,减轻疼痛。
胃苓汤还包含炙甘草,炙甘草具有补中益气、和胃止咳的作用。
它能够缓解胃痛、咳嗽等症状,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炙甘草还能够促进体内病理性水肿的消退,减轻水肿症状。
胃苓汤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湿热胃肠炎、水肿、腹泻等疾病。
此外,胃苓汤还可以作为一种调理剂,帮助人体调节脾胃功能,增强体质。
总结起来,胃苓汤具有调和脾胃、温中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
它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加消化吸收能力,并且能够清除体内湿气,减轻胃肠道不适感。
此外,胃苓汤还可以调节水液代谢,减轻水肿症状。
因此,胃苓汤在中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脾胃虚弱、湿热症候群、水肿等疾病的治疗和调理。
不过,胃苓汤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对于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或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材有哪些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材有哪些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材,是很多养生爱好者们所关注的话题。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乃是“后天之本”,对于中医养生来说,脾胃是保健的重点之一。
通过正确的用药和食疗,可以缓解和改善胃肠道及消化系统的不适症状。
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材以及相关的食谱与偏方。
一、补脾胃的中药材1. 人参人参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材,它被称为“天上人参”,被视为是非常珍贵的保健品。
人参具有温性,具有补气、益精、健脾、健胃等功效。
2. 党参党参又名黄参,味甘、性微温,具有健脾益肺、生津液、助消化等功效。
党参也可制成茶。
3. 茯苓茯苓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
它能够调节身体缺水的状态,使人感到舒适。
4. 炙甘草炙甘草味甘、性平,为不可缺少的中药材之一。
它具有补脾益气、止咳解毒、调和脏腑、缓解焦虑等功效。
二、去湿气的中药材1. 桂枝桂枝味辛,性温,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淤、开发散结等功效。
桂枝在中医中常被用于解决寒湿所引起的各种不适问题。
2. 橘红橘红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湿热证的中药材,能够清热燥湿、解毒、去痰、消食等。
3. 薏苡仁薏苡仁味甘淡,性平,具有健脾、除湿和利水的功效。
薏苡仁可用于治疗水肿、浮肿等湿气过多的情况。
4. 泽泻泽泻性寒,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清除湿气等功效。
它能够通过清利水道的作用,帮助排除多余的水分和湿气。
三、食谱与偏方1. 粥此方可去湿补脾,适用于胃纳不好、食欲不振的患者,具有养胃补中、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作用。
材料:芡实、茯苓、糯米各100克,红枣适量。
做法:将芡实、茯苓加适量水煮,滤掉渣浆备用;将糯米加入水中浸泡半小时以上,放入电饭煲内,再加入适量的水煮成粥状即可。
用量:每日早晚各一次,早餐前食用。
注意事项:糯米性质甘温,适量食用,勿食过多。
2. 茶此方具有健脾解湿、调理脾胃的功效,适用于全身湿热或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
材料:泽泻、茯苓、玄参、丹皮、芡实适量。
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
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补脾胃是中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核心器官,若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出现消化不良、胃肠疾病等问题。
中药方在补脾胃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及其用法。
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汤剂,由白术、茯苓、人参、干姜组成,具有健脾益气、祛湿除痰、温阳祛寒的功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白术12克、茯苓12克、人参6克、干姜6克。
制法:将白术、茯苓、人参、干姜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取汤饮用。
每日1剂,连服3天。
2. 甘草枣汤甘草枣汤是一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中药方,由甘草、大枣、生姜组成,具有健脾胃、暖中益气、补血生津的功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甘草6克、大枣10枚、生姜3片。
制法:将甘草、大枣、生姜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取汤饮用。
每日1剂,连服3天。
3. 茯苓杏仁汤茯苓杏仁汤是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益气补脾的中药方,由茯苓、杏仁、白术、炙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止咳、祛痰降火、补心安神等功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茯苓20克、杏仁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
制法:将茯苓、杏仁、白术、炙甘草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取汤饮用。
每日1剂,连服3天。
食谱:芡实鸡汤材料:芡实100克、鸡肉300克、姜片5片、盐适量。
制法:芡实淘净泡水2小时,鸡肉洗净切块,锅中放清水,加入芡实、鸡肉、姜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用法:每周食用1-2次,连续食用2-3个月。
制作步骤应注意:1. 材料选用新鲜、干净的中草药,或购买有营养、无污染的成品。
2. 中草药洗净后应剔除过多的杂质,如根茎、杂草等。
3. 加水时要掌握好量,不宜太多或太少,以保证煮出来的药汤清香浓郁。
4. 煮药汤时火候要适当,不宜闷和沸腾过久,以免影响药性和口感。
5. 药汤煮好后不要急着喝,应待其自然降温至温热状态再饮用。
与此相关的养生建议是,除了中药调理,饮食习惯也极为重要,应尽量少吃油腻、辛辣、重口味的食物,多食用易于消化吸收的清淡食品。
孩子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药名
孩子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药名孩子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药名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孩子的饮食习惯也正在发生改变。
很多孩子由于经常食用垃圾食品、吃零食过量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脾胃功能失衡,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帮助孩子补脾胃。
中药是一种有效的补脾胃的方法,下面将介绍6个中药方,详细说明其药名、用量、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四神汤四神汤由四味中药组成,分别是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
其功效主要是补脾胃、益气血、除湿化痰。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肢体乏力等症状。
用法用量:取人参5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3次服用。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二、六君子汤六君子汤由六味中药组成,分别是人参、白术、茯苓、砂仁、半夏和陈皮。
其功效主要是补脾胃、理气化痰、健脾开胃。
适用于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状。
用法用量:取人参、白术、茯苓、砂仁、半夏、陈皮各15克,加水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分3次服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三、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由三味中药组成,分别是人参、茯苓和白术。
其功效主要是补脾胃、益气血、除湿化痰。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肢体乏力等症状。
用法用量:取人参6g、茯苓9g、白术6g,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3次服用。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四、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由多味中药组成,分别是砂仁、白术、茯苓、陈皮、苏子、枳壳、甘草、香附和生姜。
其功效主要是温胃暖中、健脾开胃。
适用于脾胃虚寒、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用法用量:取香砂养胃丸适量,每次3-6粒,每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五、小儿健脾丸小儿健脾丸由多味中药组成,分别是党参、白术、茯苓、山楂、丹参、草果、陈皮、大枣、芡实。
其功效主要是补脾胃、健脾开胃、益气血。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用法用量:取小儿健脾丸适量,每次3-6粒,每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什么中药能补脾胃效果最好的药
什么中药能补脾胃效果最好的药什么中药能补脾胃效果最好的药作为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机构,脾胃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脾胃消化功能不好,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药中有很多药材可以补脾胃,下面从经验丰富的养生专家的角度,为大家介绍补脾胃最好的药材,以及相应的食谱和药方。
一、黄芪黄芪是常见的中草药之一,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
适用于脾气虚弱、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常见的食用方法是将黄芪炖煮成汤,每日饮用一次。
药方可选用黄芪20克、干姜6克、枸杞10克,加水煮成黄芪汤,每日早晚饮用一次。
注意事项:不宜与肉桂、附子、大棗等药物同用。
二、党参党参是一种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食欲不振、乏力、失眠等症状。
常见的食用方法是将党参切片加入牛肉汤中一起炖煮,每日饮用一次。
药方可选用党参10克、黄芪10克、干姜6克、枸杞10克,加水煮成党参汤,每日早晚饮用一次。
注意事项:慎用于湿热体质,以及有痰湿、口干舌燥等症状的人群。
三、熟地黄熟地黄是一种补益肝肾、滋阴润燥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头晕、耳鸣、手脚冰凉等症状。
常见的食用方法是将熟地黄煮成糖水,每日饮用一次。
药方可选用熟地黄10克、黄芪10克、枸杞10克,加水煮成熟地黄汤,每日早晚饮用一次。
注意事项:不宜与大黄、甘草等药物同用。
四、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补血中药,具有调经养颜、补益气血的功效。
适用于脾虚血虚、贫血、月经不调等症状。
常见的食用方法是将当归煮成汤,每日饮用一次。
药方可选用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加水煮成当归汤,每日早晚饮用一次。
注意事项:孕妇及月经期间不宜大量食用当归。
五、白术白术是一种具有健脾胃、除湿止泻的中药材,适用于脾虚湿滞、腹泻等症状。
常见的食用方法是将白术煮成汤,每日饮用一次。
药方可选用白术10克、炙甘草6克、黄芪10克、干姜6克,加水煮成白术汤,每日早晚饮用一次。
注意事项:脾虚湿盛者慎用。
六、山药山药是一种常见的滋阴润燥、补脾益肾的中药材,适用于脾虚肾虚、身体虚弱等症状。
补脾胃的汤剂有哪些中药名字
补脾胃的汤剂有哪些中药名字补脾胃是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一环,经常有人出现胃不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这时我们可以选择服用中药汤剂来调理身体。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补脾胃中药方:一、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方,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四味药材组成,具有益气健脾,除湿化痰的功效。
适宜肢体瘦弱,食欲不振,腹泻便溏等症状。
具体制作步骤:三组分别加水煎煮,每次取出药渣之后混合倒入一个大罐或大锅中,然后继续煮煮30分钟左右即可。
日服4~6次,每次20~30克。
注意事项:四君子汤忌煮过久,否则会导致药性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二、甘草泻肚汤甘草泻肚汤的主要组成是甘草和大黄,具有收涩止泻的功效。
适宜腹泻便溏等症状。
具体制作步骤:先将大黄浸泡1小时后切成薄片,然后加入甘草、生姜和枳实共同煮沸即可。
每次服用10~20克,每天3~4次。
注意事项:大黄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剂量过大,有可能导致腹泻加重。
三、四逆合剂四逆合剂是由人参、甘草、干姜、附子四味中药合而成,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适宜于寒凉体质的人群。
具体制作步骤: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粉末加入瓶中用白酒浸泡一个月左右即可饮用。
每次服用3~6克,每天3~4次。
注意事项:四逆合剂中的附子有一定的毒性,用量过大容易导致中毒。
四、六君子汤六君子汤由人参、大枣、薤白、砂仁、茯苓和甘草六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脾健胃之功效。
适宜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
具体制作步骤:将药材按照三分二和一分一的比例放入煮开的水中,煎煮30分钟后即可服用。
每天3~4次,每次10~15克。
注意事项:六君子汤忌与咖啡等刺激性饮料混合服用。
总的来说,饮用中药汤剂不仅需要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还需要遵循医嘱选择适量服用,并关注中药的煮制方法。
此外,平时要注意饮食习惯,选择易消化、健康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孩子祛湿健脾胃的中药
孩子祛湿健脾胃的中药孩子祛湿健脾胃的中药湿邪在中医理论中是一种致病因素,而孩子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湿邪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出现脾胃湿滞的情况。
湿邪困扰孩子脾胃,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苔厚腻等症状。
下面,我将从资深中医的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孩子祛湿健脾胃的中药。
一、炙甘草汤炙甘草汤是一种中药方,主要成分是甘草和生姜,可以祛湿养脾,帮助孩子消化食物。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炙甘草、生姜用量:炙甘草5g、生姜适量制作方法:1. 将炙甘草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约500ml,煮沸约10分钟,取出甘草汤;2. 生姜切成薄片,加入甘草汤中,再煮开2-3分钟即可服用。
注意事项:孩子不宜过量饮用,每天不超过1次,并且应该在饭前半小时服用。
二、苏子降气丸苏子降气丸是由苏子、陈皮、半夏等多种中药配制而成,具有祛湿化痰、健脾除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湿滞、食欲不振等症状。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苏子、陈皮、半夏、白术、枳实、法半夏、厚朴、香附、生姜、大枣、炙甘草用量:苏子10g、陈皮6g、半夏6g、白术6g、枳实6g、法半夏6g、厚朴6g、香附6g、生姜3片、大枣4枚、炙甘草3g制作方法:1. 将所有药材洗净后,分别加入适量清水煮沸;2. 将煮好的药汁加入保温杯内,稍微冷却后可随意饮用。
注意事项:孩子不宜过量饮用,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
三、苦参汤苦参汤是一种中药方,主要由苦参和黄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水的功效,适用于湿热泛滥、水肿等症状。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苦参、黄芩用量:苦参12g、黄芩9g制作方法:1. 将苦参和黄芩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约500ml;2. 煮沸后文火煮20分钟,去渣取汁,待稍微冷却后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孩子不宜过量饮用,每天不超过1次,并且应该在饭前半小时服用。
四、金银花连翘汤金银花连翘汤是一种中药方,主要由金银花和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水的功效,适用于湿热泛滥、水肿等症状。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金银花、连翘用量:金银花9g、连翘9g制作方法:1. 将金银花和连翘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约500ml;2. 煮沸后文火煮20分钟,去渣取汁,待稍微冷却后即可饮用。
补脾胃去湿的中药有哪些药名
补脾胃去湿的中药有哪些药名补脾胃去湿是中医养生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只有脾胃健康,身体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而湿气则是环境中的一种客观存在,湿气过重会导致人体内湿,影响脏腑功能,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因此,补脾胃去湿非常重要,中药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及相关食谱或偏方,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常用中药1. 苦参:苦参味苦,性寒,有破积消肿、清热解毒、杀虫驱蛀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湿疹、瘙痒等症状。
2. 白术:白术味甘,性温,有健脾胃、除湿补气、益肾固精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水肿等症状。
3. 炙甘草:炙甘草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保护胃黏膜、调节免疫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胃炎、肝炎等症状。
4. 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脾虚湿阻、水肿等症状。
5. 山药:山药味甘淡,性平,有补脾胃、益气润肺、平肝安神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气虚乏力、失眠等症状。
二、相关食谱或偏方1. 苦参水:将苦参切碎后加水煮沸,去渣后取汁饮用。
可用于治疗湿热病、湿疹、瘙痒等症状。
用量:每日1-2次,每次50ml,连续饮用3-5天。
2. 白术粥:将白术磨成粉末,加水煮沸后加入大米,煮成粥。
可用于治疗脾虚湿阻、食欲不振、水肿等症状。
用量:每日1次,早上空腹食用,每次150-200ml,连续饮用1个月。
3. 炙甘草水:将炙甘草切成小块后加水煮沸,去渣后取汁饮用。
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胃炎、肝炎等症状。
用量:每日1次,每次50-100ml,饭前或饭后都可饮用,连续饮用1个月。
4. 茯苓糯米粥:将茯苓磨成粉末后加入糯米中,煮成粥。
可用于治疗脾虚湿阻、水肿等症状。
用量:每日1次,早上空腹食用,每次150-200ml,连续饮用1个月。
5. 山药炖鸡:将山药和鸡肉切块后放入锅中,加水炖煮数小时。
可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气虚乏力、失眠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的功能主治和副作用
参苓白术散的功能主治和副作用功能主治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三味中草药组成,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以及湿痰阻滞的症状。
以下是参苓白术散的常见功能主治:1.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中的人参和白术能够温补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增加食欲,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2.利湿除湿: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参苓白术散中的茯苓成分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减轻湿热引起的水肿、浮肿等不适感。
3.清化痰浊:参苓白术散中的白术是一种清化痰浊的草药,能够缓解湿痰阻滞引起的胸闷、嗓子痒等症状。
4.调理气血:人参是参苓白术散中的关键成分之一,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
适量的人参能够帮助改善贫血、气短等气血不足的状况。
副作用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副作用较轻微。
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肠胃不适:参苓白术散辛温之性,对脾胃虚寒者可能会引起胃脘不适、腹泻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脾胃虚寒的人群使用时需谨慎。
2.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对参苓白术散中的某些成分存在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皮疹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3.药物相互作用:参苓白术散中含有多种草药成分,有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因此,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需要咨询医生或药师,以避免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干扰。
4.孕妇和儿童禁用:由于参苓白术散中含有一定的草药成分,孕妇和儿童需谨慎使用。
孕妇在怀孕期间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儿童对草药的耐受性较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以及湿痰阻滞的症状。
在使用时需遵医嘱,注意剂量,避免副作用的出现。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19种调理湿热蕴脾证的中药方
19种调理湿热蕴脾证的中药方湿热蕴脾证是中医辨证的一种病证,通常表现为腹部胀满、口干口渴、大便稀软、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状。
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寒湿攻击、气血不畅等原因导致脾胃失常,湿热邪气蕴滞在脾胃之间,引起上述症状。
中医治疗该病证的方法是清热解毒、燥湿健脾,具体药物选用可以包括黄连、黄瓜藤、泽泻、茯苓、白术等。
此外,合理饮食调节、适当运动等也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
对于患有该病证的患者,应该尽早就诊,获取专业的中医治疗。
以下是19种调理湿热蕴脾证的中药方:1. 保和丸:黄连、黄柏、苦参、泽泻、茯苓、半夏等疏利湿热、健脾和胃的中药组成,可治疗引起湿热蕴脾证的各种病因,如感冒、食积等。
每次5-10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2. 二妙散:黄连、厚朴、苍术、陈皮、枳实、广皮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行气、健脾的功效。
适用于湿热蕴脾证伴有脾气虚弱的人群。
每次5-10克,每日3次。
3.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等清热解毒、解郁、疏肝理气的中药组成,经常用于治疗湿热蕴脾证伴有肝郁脾虚的人群。
每次10-15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4. 柿饼汤:柿子、炒麦芽等清热解毒、健脾消食的中药组成,适用于湿热蕴脾证伴有饮食积滞的人群。
每次10-15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5. 苍术汤:苍术、陈皮、干姜等疏散湿热、健脾消食的中药组成,适用于湿热蕴脾证伴随气滞不畅、食欲不振的人群。
每次10-15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6. 五苓散:茯苓、白术、澳门新葡亰平台游戏等湿热利水、健脾消食的中药组成,适用于湿热蕴脾证伴有水湿内盛的人群。
每次10-15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7. 冬瓜汤:冬瓜皮、苦叶菜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中药组成,适用于湿热蕴脾证伴有暑热气滞、口渴舌红的人群。
每次10-15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8. 泽泻汤:泽泻、桔梗等健脾利水、清热解毒的中药组成,适用于轻度湿热蕴脾证,如腹泻、口渴等。
每次10-15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理脾胃除湿的中药方
调理脾胃除湿的中药方药方1
胡椒15克,肉桂9克,白术、葱头各15克,猪肚1个,食盐适量。
将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胃中,放人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至猪肚烂熟,空腹吃猪肚,饮汤,每次1小碗,1日2--3次。
本方温中健脾,适用于虚寒所致的胃疼。
药方2
鸡内金,白糖各适量。
将鸡内金焙干研末,与白糖调服,日3次,每次1--2克。
本方消食健脾,适用于胃脘部胀满疼痛。
药方3
槟榔200克,陈皮,丁香、豆蔻、砂仁各10克,盐100克。
诸味同置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熬至药液干涸,停火持冷将槟榔用刀剥成黄豆大小的碎块,饭后口含少许。
本方适用于食积胃疼。
药方4
代赭石、橘红、白茯苓、炒竹茹、旋夏花、瓜蒌、左金丸、金铃于、法半夏、炒薤白、生姜、金石斛各50克。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为杭州名医王香岩方,适用于胃脘疼痛又呕吐酸水。
药方5
百合、丹参各30克,乌药、高良姜、制香附各9克,檀香10克,砂仁3克。
水煎服,每日1剂,1日1次。
本方为著名中医焦树德方,功能理气散寒,温中和胃,适用于胃脘痛。
药方6
鲜豌豆400克,泡青菜150克,猪瘦肉100克,胡椒面1.5克,精盐5克,味精1克,鲜汤1000克。
将泡青菜切成细丝,猪瘦肉亦切成丝,再用清水150克浸泡在碗内,鲜嫩豌豆入沸水锅内焊至软熟,再将炒锅置旺火上,放人鲜汤、泡青菜、豌豆、精盐烧沸,捞于汤碗内,最后把肉丝连同清水—起倒人锅内烧沸,摘净浮沫后,加入酱油、胡椒面、味精,倒在碗内即成。
每于饭前后饮此汤1小碗。
本方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胃脘痛。
药方7
胡椒15克,肉桂9克,白术、葱头各15克,猪肚1个,食盐适量。
将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胃中,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至猪肚烂熟,空腹时吃猪肚,饮汤。
每次一小碗,1日2--3次。
本方适用于虚寒性胃痛。
调理身体秘诀月经不调调理法
女性如果平常工作比较忙,压力比较大,经常出现月经不调,
腰酸乏力,精神疲惫的话可以使用以下药方来调理身体。
可以到药店买一些党参、茯苓、白术、生地、白芍、当归和川芎,每种药材都准备10g,然后加入400g水煎服,建议可以连续服用1个月,效果更理想。
茯苓具有健脾,安神利尿的功效,有利于女性的身体更好的吸收其他的药物与营养。
而当归则可以起到补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
川芎也可以调理月经不调导致的头痛等现象。
白术和生地则是一个润燥一个滋阴,结合起来刚好可以平衡女性的气血津液。
脾胃调理法
如果大家想要调理脾胃的话,可以使用以下药方。
可以到药店买30克的黄芪、党参和云苓,15克的白术和黄精以及9克的川芎。
加水600毫升的水煎服,每天早晚服用一次。
可以起到清肝镇静的作用。
上火调理
如果想要调理因为肝阴不足导致的上火,心烦等现象的话,可以使用10克的决明子,15克的莲子心以及20克的夏枯草,加入400毫升的水煎服。
阴虚体质调理
阴虚体质的人,可以使用15克的银柴胡和20克得沙参进行调理。
要早上起床后,刷完牙可以先咀嚼10g沙参,剩下的就可以用来泡水喝。
银柴胡具有归肝、胃经的作用。
宁心安神调理
想要调理宁心安神的话,可以使用10克的柏子仁和30克的
酸枣,直接用来泡水喝。
柏子仁可以起到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作用。
酸枣则可以补肝胆、宁心收汗。
健康排毒祛湿的方法薏米红豆粥
薏米、红豆是清除体内湿气的好食材,来一碗薏米红豆汤,能起到健脾、祛湿、养血的作用。
做法:取等量的薏米和红豆,将红豆浸泡三四个小时,再与薏米一起下锅煮,上层的汤当水喝,下层的颗粒当饭吃。
山药番薯糖水
山药番薯都有祛湿的功效,而且口感软糯,将二者结合,煮出的糖水爽滑甜润、不失为一款祛湿养颜良方~
做法:将山药丁、番薯丁和洗净的红枣一起放入汤盅,并加入适量水。
将汤盅放入蒸锅,冷水起锅,中高火蒸18分钟。
加入冰糖,继续中高火蒸18分钟,至冰糖溶化,搅匀即可食用。
燕麦苹果粥
燕麦能滑肠通便,配合果蔬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发挥排毒祛湿的作用。
做法:将蒸熟的燕麦和苹果、葡萄干一起打成汁当作饮料喝。
香拌马齿苋
马齿苋有“天然抗生素”之称,清热解毒、利水祛湿。
做法:马齿苋焯水后捞出,控干水分,放入盐、鸡精、蒜泥搅拌,最后加入凉拌醋,淋上芝麻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