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主义

合集下载

专题:结构功能主义

专题:结构功能主义

专题: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结构功能主义英文名称: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定义:认为社会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人文地理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目录简介思想渊源影响和评价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编辑本段简介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ctionalism) 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

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编辑本段思想渊源社会科学中的功能主义有着长期的历史。

A.孔德和H.斯宾塞在其著作中都有所论述。

迪尔凯姆、A.R.拉德克利夫―布朗和B.K.马林诺夫斯基对功能主义也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现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是在以往的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他在以后的许多论著中,为形成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理论作出了很大努力,并成为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的领袖人物。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行动系统的4个子系统之一,其他3 个是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

在社会系统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

社会角色,作为角色系统的集体,以及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的一些结构单位。

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功能条件:①适应。

确保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

②目标达成。

制定系统的目标和确定各目标的主次关系,并能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

③整合。

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

④潜在模式维系。

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

第九讲 结构功能主义

第九讲 结构功能主义

第九讲结构功能主义一,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结构功能主义是二战后在美国崛起的最重要的社会学流派。

从战后一直到60年代在美国社会学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于1945年首先提出来的。

在他的倡导下,结构功能主义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传播,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结构功能主义者尽管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分歧很大,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结构功能主义继承了杜尔干的整体优先于个体的立场。

2.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分析论不同的研究取向。

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及其在维护系统生存中所发挥的社会效果。

3.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回答的最基本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维护其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必须得到满足以及是如何满足的。

凡是有助于系统存在的因素、机制和过程都得到突出的强调和优先考虑,经常使用的概念有:秩序、均衡、适应、稳定、整合等,而相反的概念比如冲突、压力、失调等,都未给予重视。

有维护现状的保守倾向。

4.功能分析方法。

(二)思想渊源1.早期社会学家的影响孔德、斯宾塞、涂尔干2.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的影响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现象最终根源于个人的那些长期存在和经常需要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社会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制度、观念、信仰以及物质设施都与某项确定的需求相对应,是人们为满足特定的需求而创作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功能普遍性和功能不开缺少性两个假设。

即功能普遍地存在于任何文化现象中,任何文化都发挥着不能为其它文化要素所代替的必不可少的功能。

布朗(1881-1955)布朗师承涂尔干,强调社会的整体形状,认为功能分析不能脱离结构分析。

第十课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课件

第十课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课件
o 1931年任教于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后任社会学系主 任。 1946年,他将社会学系改名为社会关系学系。 帕森斯是功能理论的代表人物。帕森斯终生致力于 能够解释所有人类行为的巨型理论的建构。
2
o 他在哈佛大学供职40余年,直到1973年作为荣誉教授退休为止。 此后,他还应邀到宾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加州 大学贝克莱分校任客座教授,并继续发表论著,在各种学术会 议上作演讲。
o 1、拉德克利夫—布朗(1881- 1955)
o 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或者说任何文化都 构成了一个功能统一体或系统。在这一功 能统一体中,各组成部分以一种充分和谐 的内部一致的方式发挥作用,避免无法解 决或无法控制的冲突。
o 所谓“功能”是指一个局部的行为对其总体 行为的贡献。
5
o 2、马林诺夫斯基(1884- 1942)(帕的导师) o 所谓“功能”总是意味着对某种需要的满足。如文化
12
图2:模式变量
universalism 特 价值面向
versus

particularism 性

遍 普
Collective orientation集体取向
扩 散 性
Specificity 性
versus

diffuseness
具 动机面向
先 quality
赋 versus 性 performance
7
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的第一次综合
o 要回答的问题: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追求他的或她 的目标,社会秩序怎么可能存在?
o 对古典理论的批判: o ①实证主义学派反对把行动同一定环境状态相联
系,并假设状态对行动具有某种决定关系,忽视 了影响行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规范取向。由此而 忽略了行动最终目标的来源、性质及其差异。 o ②理想主义传统则单纯强调价值规范的作用,忽 略了环境对表达特定文化价值的影响。

什么叫结构功能主义

什么叫结构功能主义

Preface:【1、哥伦比亚学派是结构功能主义范式】【2、范式:学科内科学家所普遍遵守的共同信念和基本准则。

对于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起到定向作用。

当范式发生改变时,科学家借以观察世界的整个概念结构都将发生变化。

】【3、本文主体部分来自北大猫哥,学长也不是很懂,大家了解一下就好。

】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传播的过程观和传播模式的建立是在20世纪结构功能主义影响下出现的。

1、结构功能主义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理论流派,崛起于二战后的美国。

早期开拓者孔德、斯宾塞、涂尔干以及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等,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默顿进行了完善。

(集大成者是帕森斯和默顿。

)20世纪60年代该流派衰落,代之以“社会冲突理论”。

他们把社会看作类似于生物体的结构体系,强调对社会结构的功能分析,尤其重视对“社会团结”(涂尔干术语)机制的研究。

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整体发挥必要的功能。

重点研究社会的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在功能上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2、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其组成部分最低限度的整合;功能就意味着这一最低限度整合的过程。

功能分析的首要任务是分析部分对系统的维持作用。

每个社会都是具有自我调节机制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可以自发的调节被内部和外部力量破坏干扰的系统平衡。

但这是一种渐进的动态平衡,因此并不意味着社会系统一成不变,但也不意味着革命性的突变。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

社会角色,作为角色系统的集体,以及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的结构单位。

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功能条件: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潜在模式维系。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四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以使系统保持稳定性。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3,情感性与中立性(情感性与情感中立性): 互动中行动者表达许多情感还是无须表达 情感。 例子:家人——医患
先 赋 性 与 自 获 性
私 利 性 与 公 益 性
4,先赋性与自获性(先赋性与自致性): 行动者评价他人是根据绩效还是根据性别、 年龄、家庭地位等先天特质。
5,私利性与公益性(自我趋向与群体取 向):行动者的行动倾向于自我的利益还 是群体的公共利益。
在研究层次上
结构功能主 义基本特征
首先,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强调 “系统”范畴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 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与符号互动论和交换论相区别:互动论和 交换论强调个体的首要性,把社会视为个 体互动和交换的产物;而结构功能主义坚 持社会优于个体的立场。
在研究方向上
结构功能主 义基本特征
其次,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 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 研究取向。 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 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而不是其 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在维持系统生存中 所发挥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决定论意义上 的原因)。
在研究主题上
结构功能主 义基本特征
分析
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任务包括识别系统的 基本功能要求以及分析各种基本结构是如 何满足这些功能要求的。 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类型是同它们所必须满 足的系统功能要求相联系的,这样,帕森 斯的理论重点就由通过模式变量所作的结 构分析转向了结构功能分析。
AGIL——功能分析的 框架
帕森斯结构 功能中的功能
系统功能要求的四大 体 (生物特性决定系统适 应问题) A 文化系统 (价值规范) L
人格系统 (个体的动机、欲望和 目标) G 社会系统 (制度化关系联结而成) I

试析结构功能主义及其社会理论

试析结构功能主义及其社会理论

试析结构功能主义及其社会理论一、本文概述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起源于19世纪的社会学思想,并在20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为主导性的社会科学理论之一。

该理论主张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研究社会各个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关联,以揭示社会的整体运行机制和变迁过程。

本文旨在深入试析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历程及其在社会学领域的应用与影响。

通过梳理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本文将揭示该理论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力和局限性,以期为社会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强调社会现象的相互依赖和协调统一。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部分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部分和要素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功能。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行为的基础,而社会行为则是社会结构的反映。

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中,社会结构被视为一种功能性的整体,其中每个部分都对整体的功能做出贡献。

这种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认为社会结构是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的结果。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变迁和发展是通过社会结构内部的功能调整和适应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外部力量或突发事件引起的。

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它强调社会结构的普遍性和共性,认为不同社会之间的结构具有相似性,这是由人类共同的生物和社会需求所决定的。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但这种变化是渐进的和有序的,而不是剧烈的和无序的。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与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社会结构塑造了社会行为,而社会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结构。

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性,认为社会是由相互依赖和协调统一的各个部分构成的复杂系统。

这种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变迁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视角和框架。

三、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领域的应用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自其诞生以来,便在社会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结构功能主义流派

结构功能主义流派

结构功能主义流派
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流派之一,其核心观点是侧重对社会系统的制度性结构进行功能分析。

这个流派主张用功能分析方法来认识和说明整个社会体系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生活之所以能维持下去,是因为社会找到了一种手段(结构)去满足人类的需要(功能)。

结构功能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

这个流派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帕森斯、默顿等。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拥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行动系统,这个系统处于自我调试与自我适应的过程中。

他主张将整个组织作为同一个分析单位,行动系统的各部分都通过特定的形式组合在一起,但整体的功能依然依赖于整体个体才能发挥出来。

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

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

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是指将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本土家庭研究领域,旨在深入了解家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与演变。

在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中,存在着四大范式,分别是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冲突理论范式、符号互动主义范式和女性主义范式。

本文将对这四大范式进行详细论述,以便深入探讨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是社会学中最早的一种范式,其基本理念是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具有特定的功能。

家庭在社会中承担着社会化、生育等功能。

该范式将家庭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协作和互补关系。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关注家庭的正面功能,强调家庭内部以及与其他社会机构的互动联系。

二、冲突理论范式冲突理论范式认为家庭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物,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权力、资源和地位的不平等关系。

这种不平等关系在家庭内部及其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冲突理论范式关注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不平等的社会分工以及阶级、种族等社会结构对家庭的影响。

三、符号互动主义范式符号互动主义范式主要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符号交流和互动过程。

符号互动主义范式强调社会行为是通过人们对符号和意义的理解产生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通过交流符号来实现。

该范式关注家庭中的日常互动、交往规则和家庭内涵的演绎。

四、女性主义范式女性主义范式是一种关注性别在家庭研究中地位和作用的范式。

该范式强调家庭中性别与权力的关系,并批判性地研究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分工、家庭暴力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益等问题。

女性主义范式推动着关于家庭中性别不平等的讨论,并为促进社会公正与性别平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提供了多元的角度来研究和理解家庭的本质和变化。

这些范式在社会学家庭研究中各有侧重,但相辅相成。

通过综合运用这四大范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家庭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奥古斯特·孔德和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了功能主义的最基本原则:社会与生物有机体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 这一观念中包含了三个要点:
第一,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一样都具有结构。一个动物由细胞、组织和器官构成;与其类似,一个社会由群体、 阶级和社会设置构成。
第二,与生物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要想得以延续就必须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例如,一个社会必须要有能 力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食物和自然资源,并且将它们分配给社会成员。
帕森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至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社会学界,帕森斯(Parsons,T.)的结构功能主义一直处于 主导地位。他的结构功能分析模型,从功能分化的角度,将社会结构概念发展成一种庞大的旨在解释一切人类行 动的系统理论。
在帕森斯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社会体系》(1951)一书中,所谓社会结构,在他看来,是具有不同基本功 能的、多层面的次系统所形成的一种“总体社会系统”,包含执行“目的达成”、“适应”、“整合”和“模式 维护”四项基本功能的完整体系。这个完整体系被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对应四项基本功能:“经济系统”执 行适应环境的功能;“政治系统”执行目标达成功能;“社会系统”执行整合功能;“文化系统”执行模式维护 功能。
后帕森斯时代,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后半期。它是继60—70年代的反帕森斯时代之后,出现的重估或综合帕 氏理论的新阶段。这期间,许多社会学家试图在借鉴古典理论基础上对当代多元理论进行综合,使社会学理论摆 脱激进的批判主义,重新回到以均衡、整合、秩序为诉求的传统轨道。其中,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的 结构马克思主义、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结构化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不同的理论作了不同的综合, 并对社会结构作了概念上的阐释,为社会结构理论增添了异彩。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1、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坚持社会优先于个体的立场,认为个体的社会人格是由社会赋予和塑造的,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也是社会价值系统的反应,并将个体活动与其行动的有社会意义的后果加以区分,以后这为研究重点。

2、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取向。

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而非其产生的历史过程;是其在维持系统生存中所发挥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决定论意义上的原因;把“适者生存”这一进化规律作为不言而喻的前提,侧重考查其所以能继续维持生存的各种机制;对于社会系统的内部组成部分,将其视为某种既成事实,侧重考察它们在维持系统功能中所作出的贡献。

3、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回答的最基本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维持其存在,有哪些条件必须得到满足一己这些条件是如何得到满足的?对于结构功能主义而言,任何现存社会都具有以邪恶基本的制度模式(结构),而这些制度模式发生着相互支持的关系(功能),从而保证了社会系统的生存。

即凡是有助于系统存在的因素、机制和过程都得到突出的强调和优先考虑。

因此,一般认为结构功能主义具有一种维护现存体制的保守倾向。

4、统一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基本特征与其说是一些共有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模式,不如说是一种共有的功能分析方法。

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早期阶段)社会系统的模式变量(帕森斯后期阶段)主要问题:社会价值体系是如何通过影响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导致行动者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结合的。

1、行动系统与社会系统帕森斯认为,行动理论的分析重点不是各个单位行动,而是行动系统,因为任何单位行动都是在特定的行动系帕森斯吧一般行动系统区分为四个附属系统: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行为有机体。

各个附属系统按其所在的等基层层次同其他附属系统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从而发生着控制和制约的关系。

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和默顿)

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和默顿)

1.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 2.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 一层。 3.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4.区分出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 5.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6.可以指明未知的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 默顿是在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的大 型理论遭到各方非难、面临严重挑战的情 形下建立的“中型理论”。其中层理论缩 小了社会学特殊的经验研究与一般的理论 研究之间的差距,使二者更恰当地结合起 来从而减少了理论的无效性。因此,这不 仅是默顿对现代功能主义理论的补充和发 展,而且是对整个现代社会学理论的重要 贡献。
• 他指出,过去的功能分析集中于显功能分析,忽视了对 潜功能的分析。研究潜功能是社会学者最能发挥所长的 领域,也是社会学者在理论上最可能有所收获的研究领 域。发现潜功能比了解显功能在知识上更为进步,因而 前者比后者距离社会生活的常识性知识更为遥远。他欣 喜地说:“若将潜功能的概念引入社会研究,则会导致 ‘社会生活并不如乍看之下那么简单’的结论。”
• 模式变量除了可以用来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 向外,还可以用来描述社会关系、区分社会结构的类型。 • 将它与滕尼斯的社会关系类型(公社与社会)联系起来, 可以发现以下对应关系:
社 区
社 会
特殊性
扩散性 情感性
普遍性
专一性 中立性
先赋性
公益性
自获性
私利性
• 五对变量是相互独立的,任意五种选择的自由组合都可 以构成某种独特的关系类型,因此五种选择的组合构成 了所有可能的社会关系,从理论上讲可以包含32种不同 的社会关系类型。以上社区与社会只不是其中两个极端 类型。 • 模式变量除了区分行动者在互动中的主观取向及区分社 会结构的作用外,还是帕森斯发展其理论的一个新方法。

第十讲 结构功能主义

第十讲 结构功能主义

• 反理性分支的实证主义把行动者的主观过程完全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 把行动过程视为一种类似于物理过程的现象。 • 它强调的是行动发生于其中的情景状态,包括各种物质环境和生物遗 传因素等等,试图从中发现决定行动的原因,行为主义就属于这一分 支。这种立场显然与帕森斯的自觉行动理论大相径庭。 • 虽然帕森斯不同意这种环境决定论的立场,但他承认并充分关注环境 因素对人们选择行动时所发生的重大影响。 • 总体而言,实证主义行动模型都程度不同地忽视了文化价值观念等规 范性社会因素在行动过程中的作用,没有把规范取向作为影响行动过 程的独立变量。 • 理想主义则恰恰相反,即过于强调价值规范的作用,以致忽略了其他 有关因素。 • 理想主义传统在德国表现得最为典型:这一传统把时代精神、共向理 想和一般价值作为理解行动的出发点,强调对某一社会所出现的特定 行动的理解必须以对该社会文化价值的认识为前提。 • 行动只有表现了该社会的文化价值才获得了可供理解的意义。理想主 义传统否认对行动进行自然科学式的因果解释的可能,而强调对包含 在行动之中的文化价值和主体意志的理解。
(1)行动概念
• 帕森斯像韦伯一样,把对社会行动的研究作为全部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 帕森斯有意识使用“行动”概念以表示同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 “行为”概念之间的区别。 • 行为主义把行为定义为对刺激的反应,忽视了主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 的作用,从而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 帕森斯认为,行动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意志性和目标导向,也就是说, 行动是主体朝向目标的动作。 • 由于帕森斯强调行动的目的性、意志性和主体性,他的行动理论又被 称为“自觉行动理论”。 • 帕森斯认为,任何行动单元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素: • 其一是行动的目标,即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 • 其二是状态,即行动者置身其中、影响其实现目标的那些环境因素。 状态要素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①手段,指环境状态中行动者可以控 制和利用的那些促成其实现目标的工具性要素。实现同一目标可以有 多种不同的手段。②条件,指状态中行动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那些阻 碍其实现目标的客观要素。条件不仅仅指自然物质条件,同时也包括 社会条件。 • 其三是规范。所谓规范是指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 时所遵循的社会标准。合乎规范的范围就叫做规范取向。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旨在分析和解释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它强调社会结构的存在和运作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以下将对结构功能主义进行详细解释。

结构功能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不同的部分组成,并通过相互依存的关系来保持稳定。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由不同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所构成的,而这些组织和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社会中的各个组织和机构都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些功能共同协作,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结构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组织、机构、角色和规范,而社会功能则指的是这些结构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结构的功能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是指结构所意图和被人们认可的功能,例如政府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

而隐性功能是指结构所产生的但不被人们广泛认知的功能,例如教育制度的隐性功能是社会化和培养人们的价值观。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适应和相互影响的。

当一个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时,其他结构和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以保持社会的稳定。

例如,生态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社会的生产和分配。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其他结构和功能可能会进行调整和改变,以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

结构功能主义还提倡社会整合和社会秩序的概念。

社会整合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以实现社会共同利益。

社会秩序涉及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存在和遵循,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这些概念认为,社会的整体利益应优先于个体的利益,个体应通过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关系的社会学理论。

它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不同的部分组成,并通过相互依存的关系来保持稳定。

社会的各个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和影响,以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整合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认为个体的利益应服从于整体的利益,个体应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一、关键名词解释1.结构功能主义2.模式变项3.社会化机制、社会控制机制4.中层理论5.正功能、反功能6.潜功能、显功能7.功能替代8.参照群体9.越轨理论二、简答1.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来源和主要特征㈠结构功能主义把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重点考察社会系统中维持系统存在的各种机制,以及各个内部组成部分在维持系统存在中所作的贡献。

它致力于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社会系统如何维持其存在状态,并发展出一套全新的系统分析方法。

㈡思想来源⑴欧洲早期社会学家孔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特别是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已经包含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命题;迪尔凯姆关于社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社会团结和社会秩序、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的观点为结构功能主义所继承、发展和接受;⑵英国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影响,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功能普遍性和功能不可缺少性假设,拉德克利-布朗提出的功能统一性假设,成为传统功能主义的理论基础。

㈢主要特征⑴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研究单位,坚持社会优先于个体的立场,认为个体的社会人格是由社会赋予和创造的,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也是社会价值系统的反映,并将个体动机与其行动的有意义的后果加以区分,以后者为研究重点;⑵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以及维持系统生存中所发挥的社会效果;对于社会系统的内部组成部分,不追究其产生的原因,而是将其视为某种既成事实,侧重考察他们在维持系统生存中发挥的功能;⑶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探究一个社会系统为维持其存在,所必须得到满足的条件以及这些条件是如何满足的;强调和优先考虑有助于系统存在的因素、机制和过程,忽略对社会系统的存在具有威胁和破坏作用的方面;⑷不仅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范畴和宏观的理论框架,更重要的贡献在于为考察社会现象提供了新颖的观察角度,发展了一种全新的系统分析方法。

第五讲 结构功能主义

第五讲 结构功能主义
1925年前往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深造,第一次接触到韦伯和马克思的思 想,尤其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给他留下了深刻 印象,并把它译成英文于1930年发表。
1927年,帕森斯获得海德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 是《最近德国文献里的资本主义概念》,主要研究韦伯、马克思和桑 巴特(1863-1941)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
(三)模式变量理论
模式变量(或变项)是帕森斯对社会系统和行动系统进行分析的重要 概念,它们用来说明行动者的行为取向特征。帕森斯认为,行动者在 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五个方面的抉策,即解决必 然出现的五个问题,这五个方面可能的抉策被概括在五对范畴之中。 这些可供选择的五对范畴被帕森斯称为“模式变量”。
帕森斯把行动者所处的地位和角色看成社会结构的最基本单位,即 社会结构是各个地位-角色之间的稳定的制度化关系。
在帕森斯看来,维持角色之间权利义务的互补性关系的先决条件是 承担角色的行动者对同一组价值规范有共同的理解。
任何社会系统总以制度化的价值体系为其特征。对于社会系统的稳 定来说,维持某种制度化的价值体系成为一项最基本的前提。
规范,使他们掌握承担角色的本领。 第二,社会监督机制。对越轨行为实施监督和制裁,维持正常的社
会结构。这两种机制的实质都是维护一种统一的价值体系。帕森斯 始终认为,一个社会,只有价值观念一致时,社会秩序才趋于稳定。 帕森斯认为,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 受到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的控制和人格系统的制约。
在《社会系统》中,帕累托和迪尔凯姆取代了韦伯,“单元行动论” 变成了“系统行动论”。
帕森斯认为,行动理论的分析重点不是各个“单元行动”,而是行动 系统,因为任何单元行动都是在特定的行动系统之中发生的。

《结构功能主义》课件

《结构功能主义》课件

系统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稳定性是系统的基础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系统的稳定性,认 为一个稳定的系统能够保持其内在结 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从而维持系统 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适应性是系统的生命 力
同时,结构功能主义也强调系统的适 应性。一个系统要保持其生存和发展 ,必须具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系统通过调整内部结构或功能,以 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和变化。
结构功能主义还强调社会变迁的渐进性和稳定性,这启示我 们在面对社会变迁时,应注重保持社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以避免社会动荡和冲突。
对其他理论的借鉴与融合
结构功能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 和借鉴其他理论,如冲突理论、交换 理论等,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理论 体系。
结构功能主义与其他理论的融合有助 于拓展其理论视野和应用范围,为解 决现实问题提供更多元化的思路和方 法。
政治学研究
政治制度
结构功能主义在政治学中关注政治制度的结构和功能,认为政治制度是维持政治体系稳定和平衡的重要因素。政 治学家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来研究政治制度的设计、运作和变革,以及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政治稳定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政治学家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来研究政治稳定的影 响因素和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来维护政治稳定。
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满足特 定需求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有助于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 和生存。
结构功能主义的发展历程
起源
结构功能主义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解释和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的变化。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功能主义逐渐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社会科学理论,被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包括经济学、政 治学、文化研究等。

结构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结构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结构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旨在解释社会机构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它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

结构功能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社会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几个部分对结构功能主义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

首先,我们将给出结构功能主义的定义,并探讨其起源和发展历程。

其次,我们将概述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介绍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领域。

接着,我们将对结构功能主义与其他理论进行比较。

最后,文章将解释说明结构功能主义的要点,包括社会结构与社会功能关系、功能替代性与互补性、以及社会变革与社会适应解释。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对于结构功能主义这一重要社会科学理论的全面了解。

通过对其名词定义、起源、核心观点、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与其他理论的比较等方面进行解释说明,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结构功能主义的内涵和作用。

此外,在总结结构功能主义的重要观点和贡献的同时,本文也将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够加深对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认识,并理解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2. 结构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2.1 结构功能主义的定义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旨在解释和理解社会系统的运作方式。

它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社会是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

结构功能主义研究关注社会系统内部的稳定性以及如何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适应来维持整个系统的平衡。

2.2 结构功能主义的起源和发展结构功能主义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德尔库尔(Emile Durkheim)为代表。

德尔库尔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体,研究了社会规范、价值观和团体行为对整个社会系统维持稳定所起到的作用。

在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斯利·马顿(Robert K. Merton)进一步发展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和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

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社会科学中的功能主义有着长期的历史。

A.孔德和H.斯宾塞在其著作中都有所论述。

迪尔凯姆、A.R.拉德克利夫—布朗和B.K.马林诺夫斯基对功能主义也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现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是在以往的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他在以后的许多论著中,为形成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理论作出了很大努力,并成为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的领袖人物。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行动系统的4个子系统之一,其他3 个是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

在社会系统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

社会角色,作为角色系统的集体,以及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的一些结构单位。

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功能条件:①适应。

确保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

②目标达成。

制定系统的目标和确定各目标的主次关系,并能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

③整合。

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

④潜在模式维系。

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

在社会系统中,执行这4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为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

这些功能在社会系统中相互联系。

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社会系统内的各亚系统之间,在社会互动中具有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而金钱、权力、影响和价值承诺则是一些交换媒介。

这样的交换使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4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性。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

默顿认为,在功能分析上,应该注意分析社会文化事项对个人、社会群体所造成的客观后果。

他提出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的概念,前者指那些有意造成并可认识到的后果,后者是那些并非有意造成和不被认识到的后果。

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与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系统就可能不具这样的功能。

功能有正负之分,对群体的整合与内聚有贡献的是正功能,而推助群体破裂的则是负功能。

默顿主张根据功能后果的正负净权衡来考察社会文化事项。

他还引入功能选择的概念,认为某个功能项目被另外的功能项目所替代或置换后,仍可满足社会的需要。

社会制度或结构对行动者的行为影响是默顿著述中的主题之一。

他认为,社会价值观确定了社会追求的目标,而社会规范界定了为达到目标可采用的手段。

如果文化结构(目标与社会结构(制度化手段)之间发生脱节,就会出现社会失范状态,导致越轨行为。

结构功能主义在50年代美国的社会学中曾占主导地位。

其代表人物还有K.戴维斯、M.J.利维、N.J.斯梅尔塞等社会学家。

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涉及面很广,包括社会理论探讨、经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其学术观点涉及人类学与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并对现代化理论有很大影响。

从60年代中期开始,结构功能主义受到相当多的批评,其中有的直接针对它的功能逻辑前提,特别是对它采用唯意志论和目的论的解释方式,即把系统各组成部分存在的原因归之于对系统整体产生的有益后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还批评它只强调社会整合,忽视社会冲突,不能合理地解释社会变迁。

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从生物学占据统治地位的19世纪发展起来的。

那时有关人体、微生物以及遍布全球的动植物的知识不断增长。

19世纪中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查尔斯·达尔文吸收了这些新知识并以自然选择来解释物种进化,从而使生物学获得了空前的声望。

被这些前进的步伐所激发的早期的社会思想家自然地将生物学的一些概念运用到了社会学中。

奥古斯特·孔德和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了功能主义的最基本原则:社会与生物有机体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

这一观念中包含了三个要点:第一,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一样都具有结构。

一个动物由细胞、组织和器官构成;与其类似,一个社会由群体、阶级和社会设置构成。

第二,与生物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要想得以延续就必须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

例如,一个社会必须要有能力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食物和自然资源,并且将它们分配给社会成员。

第三,与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似,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也需要协调地发挥作用以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行。

受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的影响,斯宾塞和他的追随者们都坚持任何系统都会自然地趋向均衡或稳定的观点,同时,社会中的各部分对社会的稳定都发挥了一定的功能。

因此,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社会是由在功能上满足整体需要从而维持社会稳定的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后来的一些学者吸收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似”这一功能主义的基本思想,并且对其进行了提炼和补充。

迪尔凯姆常常被视为当代功能主义的奠基人。

他把社会看作是一个由道德价值观上的共识来规范的一种特殊的有机体。

功能主义还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创建者们所持的主要理论视角。

在美国,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是将功能主义发展为社会学分析中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理论的领袖人物。

他认为一个社会只有满足了四个基本需求,才能发挥其功能,也就是说才能维持其秩序和稳定(帕森斯,1951;帕森斯和斯梅尔塞,1956)。

这些有时也被称为功能性必需(functional requisites)的四个基本需求是:目标的获得,对环境的适应,将社会不同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以及对越轨行为的控制。

帕森斯尤其强调社会整合功能的满足,认为这需要社会成员接受和遵守社会的共享价值观。

他认为是这些共享价值观将社会“粘”在了一起。

如果过多的人拒绝接受这些价值观,社会稳定将会崩溃。

罗伯特·默顿(1968)将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理论进行了改进,使其更有利于经验研究。

他的理论是从分析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特定单位入手的。

而早期的理论家通常用一个社会组成部分对维持整体的作用来解释其存在,这样就很难解释为什么社会中还会有一些对社会造成损害的单位,而他们认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单位只要存在,就一定对维护整体发挥功能。

然而默顿指出社会系统中并非所有组成部分都发挥着正功能,当社会结构中的某一单位阻止了整个社会或其组成部分的需求满足时,它则是反功能(dysfunctional)的。

当宗教把社会成员团结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是在发挥着正功能;当军队在保护一个社会免受伤害时,它也是正功能的;当一部政治机器通过提供关于政府和社会服务的信息而将外来移民整合入社会之中的时候,它同样发挥着正功能。

然而,当宗教在北爱尔兰等地区激起政治纷争时(达比、道奇和赫伯恩,1990),当军队耗尽了医疗和教育机构等更紧迫的社会需求所需的资源时,当一部政治机器靠贪污和腐败为生时,他们发挥的却又是反功能。

同样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社会结构单位发挥的功能并不局限于“正式的”或预期的功能,除了已意识到的或显功能(manifest function)之外,一个社会结构单位还具有尚未意识到的,或者是未预料到的潜功能(latent function)。

如,大学的一个显功能是使年轻人接受教育,为将来承担专业化的工作打下基础。

而大学的一个潜功能则是把一部分人口排除在劳动力市场之外,从而减缓经济生活中的压力。

功能主义在许多问题上受到了批评,主要是因为它所反映的社会观从本质上是保守的。

由于它强调共享价值观并且将社会看成是由为整体利益共同发挥作用的各部分所组成的,功能主义似乎给不赞同这些社会价值观并企图改变它们的人们只留了极少的空间。

批评家指责功能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社会的不满和社会冲突。

由于功能主义是如此依赖秩序、稳定和共识,它甚至可能曲解了社会的真正本质。

批评家们指出,与生物体不同,社会的各个部分并不总是为了整体利益而通力合作的。

社会中的某些组成部分处于冲突之中;某些部分的获利则是以其他部分的利益受损为代价的。

对功能主义最严厉的批评来自于被称为冲突主义论者(conflict theorists)的学派。

他们认为功能主义视角在研究稳定的社会时也许是十分有用的。

但放眼今天之世界,社会在飞速变迁,冲突不是例外而是规律。

结构功能主义一、功能主义的概念功能主义又称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也代表着一种社会学研究的思想潮流,在20世纪的社会研究领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流派中产生了众多的社会学大师巨匠,它们的理论也不尽相同,甚至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争论,尽管如此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体现出一些相同的特点,有学者认为结构功能主义在对于社会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观点上,在概念和分析方法上,他们之间仍然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并认为这种一致性构成了这一学派的基本特征[1] 总的说来,结构功能主义者是把社会看作一个类似于有机生命体的一个整体系统,它由各个子系统和具体部分组成,而每个系统和部分又承担着整体社会的一部分功能,正是以这些功能的发挥,使得社会整体得以存在,因此,他们从社会整体存在的必要性出发来分析个体行为和社会制度、社会现象,认为所有社会现象必然是某种功能性的体现,功能主义由此得名。

功能主义发轫于孔德,兴于20世纪的中叶的帕森斯、默顿手中,50年代后沉寂一时,80时年代重新兴起。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一)理论来源: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1)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作为实证主义哲学家的奥古斯特·孔德同时也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他首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术语,并把它作为一门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的独立学科学,他根据自己第一的社会学概念将社会学分为两个类别,即静力社会学和动力社会学,这一分类是“按照生物学区分为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类比[2]”而来的。

由此说明,他把社会系统看作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来研究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将把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明确的分为家庭——他们是真正的要素和细胞,接下来是阶级和castes——他们是专门组织,最后是城市和社区——他们是实际器官。

[3]”所以社会系统像所有生命有机体一样,有着固有的机体功能,这一思想无疑为后来的结构功能主义提供了理论来源。

(2)斯宾塞:斯宾塞更进一步,他明确地指出了社会有机体的功能特征,提出了结构、功能、分化、同质性和异质性、功能相互依存等概念,“后成为结构功能主义核心范畴的基本概念[4]” (3)迪尔凯姆:作为孔德有机体论的继承人,迪尔凯姆的社会思想明显体现出功能主义特征,首先,他把社会看成是整个的实体;其次,再现分析整体时,把系统的组成部分看作满足整体功能的必要条件;再次,对社会处于“病态”或“常态”的分析,是围绕着社会系统的正常功能来考虑的,同时也强化了社会系统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