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公共服务建设亮点工作
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营销界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王军方 段欢(邯郸科技职业学院)摘要:人才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地方发展需要结合人才市场建设的高标准和高要求,以解决人才市场经济发展问题为核心,不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集中分析人才市场经济建设问题,提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从而满足企业发展实际需求,达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
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创新人才市场建设内容,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关键词:人才市场;区域经济;管理制度人才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现人才发展目标是各个区域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强化人才市场建设,本文从理念、方法、队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完善,有利于带动区域发展,实现经济平衡发展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实际需求。
人才市场建设问题一、人才市场建设理念相对落后当前,有些区域人才市场建设理念比较落后,主要受到人才流动速度和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两个方面的限制。
基于人才流动层面,人才市场没有设置统一的建设标准,不能深入分析、解决人才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无法根据人才就业周期创新人才市场发展路径,不利于促进人才市场进步。
基于地方经济发展层面,有些区域人才调配工作受到限制,人才流动成本较高,人才市场缺少资金,不能完成经济工作,从而给人才市场建设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此外,有些区域人才市场建设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有些地方经济呈现下滑趋势,难以将人才市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不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逐渐造成恶性循环,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
二、人才市场建设方法不够先进人才市场建设方法不够先进,无法给人才市场建设工作提供保障,难以提升人才市场建设水平。
首先,人才市场建设工作缺少人才支撑,不能按照经济市场发展结构提出合适的人才市场建设方法,无法为人才市场建设提供优质的环境,制约了人才市场建设发展。
其次,人才市场建设平台发展受到制约,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不利于统计人才信息,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不能达到快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浅析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的内涵、特点及建设重点
浅析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的内涵、特点及建设重点摘要:公共服务市场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人才服务也不例外。
建设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服务水平,促进人才服务企业和第三部门的发展壮大,还有助于改善区域人才质量。
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具有人才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人才服务的市场化和人才服务的产业化的特点。
在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我们积极促进人才服务形式多样化;大力培育服务主体;完善促进人才服务市场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政府对人才服务市场环境的监管。
关键词:政府;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一、建设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的背景和意义(一)建设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的背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各国相继发生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
他们在公共服务领域都面临一个问题:一方面是政府财政压力、政府提供服务的低效率和垄断性,另一方面是人们反对政府放弃过多的公共服务。
为解决上述,西方国家开始实施以“新公共管理”为导向的行政改革。
由于公共服务市场化方案以其能较为有效解决政府供给能力有限和社会对公共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故各国在这场改革中普遍选择公共服务市场化。
例如,英国所实施了公共服务决策与执行分开的“执行局”改革,发起了公共服务承诺制的“公民宪章”运动和对公共服务市场检验的“为质量而竞争”运动。
美国进行了“引入竞争机制,以顾客为中心”的政府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改革。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等国也推行了不同程度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从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浪潮[1]。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为其他各国公共服务改革提供了一种示范性效应。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公共服务市场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我国也顺应潮流,迈出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步伐,作为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人才服务也不例外。
1999年10月,国家人事部在青岛召开了全国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全力推进人才资源市场配置进程,实现资源配置由计划和市场并存向市场化基础性作用转变;全面提高人才中介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市场中介服务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人才市场的法制管理,实现人才市场由政策规范向法制规范转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的工作思路。
公共服务办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X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公共服务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服务效率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202X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 优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本年度,我们着重优化了公共服务平台,推出了多项便民服务措施。
通过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同时,我们加大了线上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实现了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2. 强化政策宣传,扩大政策知晓率为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执行力度,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包括举办政策宣讲会、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政策解读等,确保政策宣传到基层、到群众。
3. 深化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我们组织开展了多场业务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 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工作效率针对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加强了内部制度建设,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了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
5. 推进改革创新,激发服务活力为激发服务活力,我们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
如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多项业务“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开展“延时服务”,满足群众办事需求等。
二、取得成效1. 公共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通过优化服务平台、强化政策宣传、深化业务培训等措施,公共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2. 政策知晓率明显提高通过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活动,政策知晓率明显提高,为政策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推进改革创新,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实现了工作流程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优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2. 深化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总结6篇
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总结6篇篇1一、引言政务服务中心是政府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始终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宗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工作。
本篇工作总结将概述政务服务中心过去一年的工作内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绩和不足之处。
同时展望未来工作规划与目标。
希望能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公众需求,助力政务工作迈向新台阶。
二、工作内容概述1. 优化服务流程:通过对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2.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提高政务服务便捷性。
3.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4. 强化队伍建设: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5. 拓展服务渠道:通过增设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增加便民设施等措施,拓宽服务渠道,方便群众办事。
三、重点成果1. 成功推行“一窗通办”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提高了办事效率。
2. 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提高了政务服务便捷性和透明度。
3. 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
4. 队伍素质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培训和管理,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四、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 问题:服务流程繁琐,群众办事不便。
解决方案:优化服务流程,推行“一窗通办”服务模式,简化办事环节。
2. 问题:信息化建设滞后,政务服务便捷性不足。
解决方案: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提高政务服务透明度。
3. 问题: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业务水平不高。
解决方案: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五、自我评估/反思过去一年,政务服务中心在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四川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我省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试行意见
四川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我省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试行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事厅•【公布日期】2006.02.27•【字号】川人发[2006]8号•【施行日期】2006.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我省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试行意见(川人发〔2006〕8号)各市(州)人事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国家人事部《关于加快发展人才市场的意见》,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若干意见》和有关法规、政策,现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我省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试行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是新时期加强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建设的客观要求1.各级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以为社会提供人才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责,以提供非赢利性人才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实现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为根本目标的事业单位。
经过二十余年培育发展,我省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我省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140余家人才服务机构积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才提供各种人事人才服务,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证,已成为我省人才市场体系的中坚力量。
2.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和入世的必然要求,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客观需要。
为适应我省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的新形势、新要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势在必行。
二、深化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原则3.深化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确定的“推进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实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总体要求,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公共服务能力,拓展市场服务领域,全面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服务实效,“以业聚才”助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2023-11-11
目 录
• 背景介绍 • “以业聚才”的实践路径 • “以业聚才”的保障措施 • “以业聚才”的初步成效与展望 • 结语
01
背景介绍
人才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01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人才是推动城市创新、经济发
强化国际人才引进
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积极引进国际优 秀人才,提升当地人才队伍的整体素 质和国际化水平。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加强产业、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合 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人 才的培养和转化。
05
结语
“以业聚才”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通过吸引和聚集高水平人才,推动产业发 展,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展的关键因素。
人才资源是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02
城市的竞争力取决于其拥有的人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才是
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人才引进和发展是城市管理的重点
03
城市管理需要关注人才的引进和发展,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
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当前人才引进和发展面临的挑战
人才流失问题
一些城市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留住本地培养的人 才和吸引外地优秀人才。
01
02
03
04
05
加强政策引导 和支持
加大对“以业聚才”工作 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更 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 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来城 市发展。
完善人才服务 体系
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为人才提供更加便捷、高 效的服务,包括户籍办理 、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 方面。
人才工作特色亮点经验汇报五
人才工作特色亮点经验汇报五X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把人才培育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切实做好“引才、育才、留才”三篇文章,以人才驱动推动创新发展。
大力“引才”。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X 战略。
创新双向挂职、对口支援、远程协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积极配合X委组织部实施“智汇X·鸿雁归巢”高学历引才招聘,X年通过“绿色通道”引进优秀全日制研究生X名、急需紧缺教育人才X名。
大力实施“草原英才”“X英才”“西部之光”等人才发展项目,核拨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经费X万元、项目培训费X 万元,X宝玉石行业“三链工程”带富计划人才引育项目成功入围自治区第十批“草原英才”工程人才项目。
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创业新政策,提高创业贷款额度,扩大贷款对象范围,为小微、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设法“留才”。
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X个重要政策文件,逐步构建起“X+N”人才政策体系。
对X户籍高校毕业生、本土人才进行摸底统计和分类造册,实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扶持。
在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探索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打破职称评聘“终身制”。
加强X人才智库建设和管理,开展本土人才摸底、X户籍高校学生摸底、全X人才队伍基本数据更新调查和院士专家工作站调研,面向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工作者就人才引进、管理、培养、激励等方面内容征求意见建议。
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确保人才“有闯劲,干得好、留得住”。
积极“育才”。
建立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拓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组织“草原英才”“X英才”、各行业领域领军人才参加专题培训。
搭建沙产业、文化旅游、就业服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四类平台,重点建设党政、专业技术和乡土三支人才队伍,根据人才特点建立“X智库”储备各类人才X人,X年开办各类技能提升培训班X期,受训城乡劳动力X余人。
北京市人才中心:构建公共服务新生态
北京市人才中心:构建公共服务新生态随着政府职能从管理转向服务的大趋势,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简称:北京市人才中心)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在设计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例如:设计空间环境,设计标识系统,制作业务须知,搞职介活动,搞招聘会,搞各种展览……,而效果并不明显。
问题在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才政策与流动人才市场的变化,北京市人才中心的公共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2021年初,北京市人才中心发布了《北京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规范包括了六个标准,目的是统一北京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业务内容,规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标准,全面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水平,促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事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为此,北京市人才中心再次展开了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再提升的工作。
当他们了解到服务设计可以帮助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清华在做这方面研究,主动找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管理研究所(简称:研究所)的王国胜老师,委托其开展了《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服务创新项目》。
项目组没有像以往的设计项目那样,仅仅是具体的某项策划或设计,而是首先站在战略层面与管理层达成共识,即:以构建自适应的可持续的服务生态体系为目标,以增加用户价值和体验为诉求,力求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通过建立规范的、互动的服务管理机制,把服务和创新文化融入到全市的服务体系之中,使公共服务生态体系具有自适应能力和可持续性。
在这个目标下,对服务管理系统进行流程再造,重塑服务价值。
在这种共识下,项目组采用服务设计方法确定了项目原则,首先针对组织、管理及服务的整体性战略定位做系统性研究和系统性规划,而后才是平台建构,再后才是更具体的设计项目落实,简而言之就是从顶层设计入手搭建服务生态,而后着手有形的设计。
项目的重点是组织和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按照服务战略设计思路,项目的整体工作分为三期:1,战略定位;2,设计规划;3,组织实施。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完善信息平台建设
加大投入,对线上服务平台进行升级 改造,提高信息更新速度和准确性。
深化与企业、高校的合作
寻求与更多企业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 业发展资源。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 帮助求职者了解市场需求、提升职业 素养和求职技巧。
人才市场运营
管理和维护人才市场,提供现场招聘 、信息咨询等服务,满足企业和求职 者的需求。
校园招聘
校园合作建立
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为 企业提供优质人才资源。
校园宣讲会组织
组织企业进校园宣讲,宣 传企业文化和招聘需求, 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 和兴趣。
。
人才信息平台
建立完善的人才信息平台,提供 人才供求信息发布、在线招聘、 职业介绍等服务,提高人才交流
的效率和成功率。
人才交流政策
制定并实施人才交流政策,鼓励 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产 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
人才培养。
人才派遣
人才派遣服务
提供专业的人才派遣服务,满足企业短期用人需 求,降低企业人力成本。
派遣人员管理
负责对派遣人员进行筛选、培训和管理,确保派 遣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派遣服务政策
制定并完善派遣服务政策,保障派遣人员的合法 权益,促进派遣服务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05
工作总结与展望
工作亮点与不足
高效服务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始终致 力于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满 足各类求职者的需求。
政策宣传到位
通过多种渠道,如线上平台、社 区公告等,及时宣传最新的就业 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
营商环境相关工作的亮点、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
一、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营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企业提供营商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环境。
营商环境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吸引和激励企业投资兴业,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二、亮点、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1.政策扶持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推行更加自由便利的市场准入制度、简化企业设立和注册手续,减轻企业负担。
还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
具体做法包括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准入限制、加快行政审批速度等,引导市场化竞争,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典型案例:2019年,全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评台开通,企业和公众可以在一个评台上完成多个政务服务事项,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2.法治保障法治环境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形成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
典型案例:2016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保障,促进了外商投资。
3.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便捷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持。
我国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典型案例:广东、浙江等地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基地,推动工业升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4.创新引领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典型案例:科技型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创新园区,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5.服务质量提升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我国通过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增加政务服务投入,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
典型案例:深圳市政府推行“一次办好”改革,将政务服务事项依法依规一次性办结,大大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和企业获得感。
三、总结营商环境的改善不仅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更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公共服务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2023年,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一年。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本总结旨在回顾2023年度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公共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二、2023年度公共服务工作回顾(一)政策法规不断完善1. 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公共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如《城市公共服务条例》、《农村公共服务条例》等,为公共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加强了对公共服务领域的监管,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1. 加大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了城市公共服务能力。
2. 完善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缩小了城乡差距。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1. 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2. 优化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
(四)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1. 加强了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
2. 推动了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公共服务便捷度。
三、2023年度公共服务工作成绩(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覆盖了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2.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1. 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2. 各类人群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得到保障,公共服务公平性得到提升。
(三)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1. 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2. 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四、2023年度公共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1. 部分地区公共服务资源匮乏,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较低。
2. 城乡、区域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较大,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
人才公共服务情况汇报
人才公共服务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人才公共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全面了解和及时掌握人才公共服务情况,我特向各位汇报如下:
一、人才公共服务的整体情况。
近年来,我国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地纷纷建立了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人才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人才公共服务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人才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人才公共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交流、人才评价等多个方面。
在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线下服务外,各地还积极探索线上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为人才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三、人才公共服务的亮点和不足。
在人才公共服务工作中,各地涌现出了一些亮点,比如一些城市建立了人才公寓,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住房保障;一些企业开展了多样化的人才培训活动,提升了人才的综合素质。
但也要看到,人才公共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服务方式不够多样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四、人才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
未来,人才公共服务工作将继续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人才需求的精准匹配,更加注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还将加大对人才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服务水平,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人才公共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能够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公共服务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为人才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推动人才公共服务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发挥我市人才市场的服务职能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明确各项服务的办理时限,确保在承诺的时间内 完成,提高客户满意度。
内部审核与监督
通过内部审核、监督等手段,确保服务过程符合 规范和标准。
服务改进措施与建议
培训提升
01
针对服务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创新服务模式
02
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如个性化定制服务、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
计划实施
按照计划开展培训活动,包括线上 和线下课程、实践操作等,确保员 工充分掌握所需技能。
职业发展规划与指导
职业规划制定
协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根据员工的兴趣、能力和组织 需求,为员工提供可行的职业发
展建议。
职业发展跟踪
定期跟踪员工的职业发展情况, 对员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
简化流程
通过去除冗余步骤和优化 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信息化手段
引入智能化、数字化工具 ,如在线预约系统、自助 服务终端等,提升服务便 捷性。
跨部门协同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 通与协作,打破信息壁垒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整 体服务效率。
服务质量监控与评估
客户满意度调查
定期收集客户对服务的评价,了解客户需求和期 望,为改进服务提供依据。
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才交流活动,提高人才素质和竞争力 。
工作计划与时间表
制定工作计划
根据年度目标制定具体工 作计划,明确任务、责任 和时间表。
实施绩效评估
对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及 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 改进。
组织培训活动
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和 人才交流活动,提高人才 素质和竞争力。
资源需求与保障措施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宣传各类招聘活动 ,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人才交流中心服务工作总结
人才交流中心服务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人才交流中心是一座国家级的人才交流平台,旨在促进不同地区的人才流动和交流。
作为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我负责与各地人才交流机构合作,提供相关服务,促进人才的职业发展和交流。
二、工作内容1. 人才招聘服务:与各地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人才招聘服务。
我们通过发布招聘信息、举办招聘会等形式,帮助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人才。
2. 人才培训支持:我们提供各类培训课程,包括职业技能培训、领导力培训等,旨在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通过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我们确保培训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3. 人才信息咨询:我们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人才信息数据库,提供给各地人才交流机构和用人单位查询。
我们通过咨询服务,帮助他们了解人才市场的动态和趋势,为他们提供决策支持。
4. 人才流动协调:我们将前来这地工作和生活的人才与当地机构和企业进行匹配,为双方提供协调服务。
通过双向的交流和合作,我们促进了人才的交流和流动。
5. 人才政策研究:我们与相关部门合作,研究和制定人才政策,为人才流动提供良好的法规环境和政策支持。
我们关注人才流动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工作收获1. 提升了沟通和协调能力:在与各地人才交流机构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锻炼了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通过有效的沟通,我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
2. 加深了对人才市场的了解:通过人才信息咨询和人才政策研究,我对当前人才市场的动态和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有助于我更好地为人才提供服务,使他们的职业发展更顺利。
3. 掌握了人才培训的实践经验:在人才培训支持的工作中,我与多个培训机构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
我学会了如何选择适合的培训课程,提升了自己的培训组织能力。
4.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在人才交流中心的团队中,我积极参与协作,与同事们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我体会到团结力量的重要性,并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人才服务中心以“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工作
人才服务中心以“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工作提出新思路树立新目标培育新亮点--人才服务中心以“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工作2010-5-31阅览次数:425昨天,人才服务中心召开全体职工会,在就中心发展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目标。
从2007年以来,人才服务中心克服了经济瓶颈与内部管理等一个又一个困难,依靠局党组的坚强领导,确立了“一年渡难关,两年打基础,三年抓发展,四年五年见成效”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立一套机制、树立一种理念、构建一种文化、追求一种发展的“四个一”核心发展思路,推进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称为人才中心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新一届人才中心班子提出,经过上届班子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心经过近两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奠定了很好的发展基础。
按照上届班子的思路,在完成打基础的工作后,当前应该是各项业务大发展,实现全面开花的新阶段。
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纵向比较确实发生了飞跃,但横向与省内市州比我们还与四川第二、与中国科技城很不相适应,差距还很大。
因此,工作任务也还非常艰巨。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延伸已有的思路,树立新的目标,培育新的亮点,追求更大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再上一个更新的台阶。
具体发展思路就是“一二三四”的思路,即围绕一个总体发展目标,开展两个“争创”,培育“三大亮点”,突破“四项业务”。
一个总体的发展目标-----“在公共服务上有为有位,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人才服务中心的工作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融入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灾后重建、科技城建设等重大活动中。
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才服务职能,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为市场化业务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同时,人才市场中的市场化业务,也需要与全省的其他市州看齐,在竞争中做大,以品牌展现优势,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从而为人才中心公益性的工作提供支撑。
因此,要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见成效。
分析人才就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分析人才就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和对策作者:何伟琳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25期在我国的人才管理体系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利于人才就业公共服务业良好发展,因此要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设符合国情的人才就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建设人才就业公共服务体制,提升人才就业公共服务的工作效率,对人才就业公共服务进行有效的监管。
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人才就业公共服务。
建设人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并完善相关管理,能促使政府人事部门和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将社会各方各面的力量调动聚集起来,积极开发多种多样的形式,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人才就业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这些既作为人才就业和人才市场发展的基础,又作为政府转变职能承担公共职责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人才就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一)法律体系不健全。
拥有健全的法律和制度是人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但是目前适用于人才就业的法律法规十分匮乏,对于人才就业公共服务的供给、财政保障、公共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都没有一个合理统一的法律制度。
人才就业公共服务的法律体系跟不上劳动就业服务的节奏,处于一个落后的阶段,目前的法律体系内容不全面、配套程度低并且立法层次低,适用的范围都只限于地方,法律规定地位不保。
(二)缺乏整体规划。
只有加强规划,人才就业公共服务才能满足社会和人才对就业公共服务长久的需求。
政府在人才就业公共服务规划上的基础工作很缺乏,对于一些就业公共服务的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政府人事部门和社会其他机构的供给能力等的问题不够了解。
所以要围绕着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等方面需要进行的工作展开规划,预先考虑做好整体的规划工作。
(三)准入条件模糊。
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主要提供了我国人才就业公共服务,但是并没有法律规定政府是唯一的提供者,外资和民营机构也可以提供公共服务。
外资和民营机构对人才就业公共服务进行的提供是合理有效的,实际上外资和民营机构已经参与了公共交通、教育、卫生等的公共服务领域,并且有些外资和民营机构在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硬件设施和绩效等多方面都能够满足人才就业公共服务,反而有些政府部门的提供能力欠缺。
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公共服务职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论文
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公共服务职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充分发挥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的基础性作用,是政府所属人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如何在新环境、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近年青海人才市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特点(一)大中专毕业生求职就业情况:据统计,2000年以来到青海人才市场求职的各类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求职总人次的26.7%,大专学历占求职总人次的39%,中专学历占求职总人次的12%。
(二)非公企业是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主体渠道.随着中央对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的深入实施,青海非公经济也迅猛发展,为就业和再就业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据统计,截止目前,进入青海人才市场招聘员工的各类企业中,党政机关单位占0.5%,事业单位占2%,国有企业占8%,三资企业占16%,各类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占73%,其它社会团体等占0.5%。
截止目前,全省有近5万家用工单位到青海人才市场招聘,有近20万名中专以上学历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其中超过16万人次进入各类非国有制企业供职。
可以看出,非国有制企业是青海人才市场吸纳大中专毕业生的主渠道。
(三)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根据调查分析,通过市场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大影响就业的因素:1、自然环境差的因素。
青海省地处高原,气候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提供的就业岗位少,且大型的厂矿企业或实力庞大的企业数量少,非公经济在近几年篷勃发展,但用工环境及规范程度较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有部分企业招聘毕业生难以提供稳定和规范的用工环境,致使人员流动性强,导致一些毕业生刚就业又失业,频繁踏入待就业队伍。
而且由于地处偏僻的原因也提高了外省用工单位到青招聘和实地考察的成本,同时毕业生到外地求职成本也较高,加之去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可以说经济欠发达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原因。
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创新
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创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逐步进步,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人才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从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创新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促进人才培养、发掘和使用,协调各种资源,完善各种服务机制,推行一揽子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全程式的、高效便捷的专业化服务。
它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如人才市场渠道、人才招聘、人才派遣、职业培训等等。
二、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已经建立了许多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如人才交流中心、人才服务中心、人才评定中心等等。
人才公共服务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人才展任务峰会、人才专场推介会、人才综合体验活动等。
但是,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人才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机构比较形式化,服务态度也不够热情,不能满足人才的需求;其次,服务内容有待拓展。
虽然我国人才公共服务机构为各行各业的人才提供了很多服务,但依然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最后,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人才公共服务机构数量虽然增多了,但分布不够均衡,在一些人口稠密地区,人才公共服务机构依然不够优秀。
三、创新措施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必须采取创新措施,进一步推进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1. 强化服务质量。
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公共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人才公共服务机构的投入和补贴力度,并严格考核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
2. 拓展服务内容。
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应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为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专业化、多样性的服务。
同时,也要根据人才需求,加快培育新的服务业态,提供更为贴近实际需求的服务。
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为政府的社会目标和中心工作服务
革的深化。 更为重要的是在人才资源配置过程 中, 推动 了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政府在人才管理体制上
的 深刻 变革 。
[ 关键词1 人 才市场
建设 服务
[ 中图分类号】 C 6 9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1 5 8 20 ) 2 0 3 — 3 17 — 0X( 0 6 0 — 0 1 0
了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 合理使用和合理配置 , 而且
20 0 4年 l 2月 ,人 事 部 部长 张 柏林 在 全 国人 事
推动了人事制度整体改革的深化。在它用新 的市场 厅 局 长 会 议上 旗 帜鲜 明 地 指 出 : 发 展 人 事 人 才 公 “ 化配置方式代替传统的计划调配模式的同时 ,推动 共 服务 ,积 极发 挥政府 所 属人 才流 动机 构 的主 渠道 不同层次的人才资源配置都能通过市场化途径来实 作用 , 为人才提供更广泛的社会化服务” 人才市场 。
维普资讯
中共 乌 鲁 木齐 市 委 党校 学报 第 2期
20 0 6年 6 月
Jun lo ep r c o l P rmq u iia cm t e o ra ft at sh o C C Uu i nc l o mie h y m p t
在于激活了人才本身的创造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 , 人
才 市场 不仅 起 到 “ 蓄水 池 ”和 “ 纽 站 ”的作 用 , 枢 它
本身就是一个社会 “ 大赛马场” 。
一
力的人才市场体系 ,才能为政府的社会 目 标和中心
、
发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 , 积极发挥政府所属
工作服务好 ,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 提供强有力 的人才 人 才流 动机构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渠道 作用 ,为 人 才提供 更 广泛 的 智力保证。 人才市场的建设和培育 , 不仅有效地促进 社会化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梁人才中心吕梁人才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亮点工作近几年,吕梁市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人才市场)在市人事局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勇于开拓、努力进取、立足服务、拓展业务,为吕梁市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支撑服务。
中心坚持人事人才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以“为人才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让人才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为宗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人才市场场地建设、人事代理服务、市场招聘、人才派遣、人事人才网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吕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千方百计,寻求机遇,解决“有市无场”矛盾吕梁人才市场成立于1994年,与吕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同属行署人事局所属事业单位,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合署办公,是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服务的专业机构。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得到了较快发展。
2003年后半年,经市委研究同意,经省编办批准,将我中心的机构规格提升为副处级建制,内设综合管理部、市场招聘部、人才交流部、人事代理部、人才开发部五个科级部门。
但是办公场所一直靠自已租赁十几间房屋勉强开展工作,有市无场的现状,抑制了我市人才市场功能的发挥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004年经市政府同意我们租赁万和商贸城二楼作为人才交流场地,该场地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建筑面积620平方米,交流大厅内设有46个标准摊位,有近100平方米的柜台办公场所。
目前人才中心(人才市场)共有近1100平米的办公场,去年,随着市场的发展,我们又对其内部进行改造和装修,使人才市场场地的建设趋于完善,彻底解决了我市人才市场场地的矛盾,对我市今后人才市场各项业务的开展,进一步发挥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促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臵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注人才,立足就业,努力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台就业乃民生之本。
几年来,我们按照省人事厅和省人才中心的安排,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己任,努力践行人才强市战略,为建设富裕、和谐的吕梁提供人才支撑。
1、召开吕梁人才智力交流大会。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精神,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到经济建设第一线服务,我们从2004年至2010年连续七年在吕梁人才市场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交流大会。
七次大型招聘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450多个,需求各类人才13328人,涉及30余类50余个专业,主要有机电、煤焦、冶炼、教育、化工、建筑、营销、管理、计算机等。
由于准备充分、宣传到位、组织周密、措施得力,招聘成效显著。
全市应聘人数累计近30000人,共达成人才交流意向8700多人。
其中,本科生3541人,专科4017人,中专及以下 1142人。
这些人才扎根吕梁,奋发努力,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引领我市各项工作快速发展。
2、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举办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的相关要求,我们从2008年开始连续举办四次大型招聘周活动。
为了使活动取得实效,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每次招聘周活动前,我们在吕梁电视台、吕梁日报、吕梁人事人才网站等媒体,连续刊登活动信息。
活动期间,这些媒体对招聘活动的进展情况也进行了及时的宣传和报道。
同时制作大型宣传横幅、宣传展板和宣传资料,在全市十三个县(市、区)主要街道散发,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二是同心协力,组织现场招聘活动。
为了使每次招聘周活动取得实效,首先我们在吕梁人才市场招聘大厅设立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窗口,配备专人,实行全天候工作制,免费为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就业推荐等服务。
三是采取县(市、区)联动,深入工厂,发动企业挖掘就业岗位。
四次服务周活动共有1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
招聘会期间,我们尽最大努力,为入场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热情、周到、优质的服务,耐心解答求职人员的各类咨询。
同时,还利用闲暇之际,深入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中间,征询意见,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市场热点和焦点问题。
招聘周结束后,工作人员及时汇总、统计各项报表,专门召开会议进行总结,寻找差距,发现不足,以求进一步完善提高。
通过努力,四次招聘周活动共达成人才交流意向1000多人。
3、组织每月三次定期人才招聘会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和人才搭建交流平台,盘活本地人才,满足广大用人单位和人才的需求,我们从2005年至2008年,每月召开一次人才招聘会。
2009年至2010年,每月召开三次人才招聘会。
为使招聘取得实效,我们几年如一日,利用星期天,加班加点,联系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宣传就业政策,从未间断。
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和艰苦实践,定期人才招聘会成为吕梁人才市场服务品牌,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途径。
五年共举办定期招聘会90多次,招聘单位累计达1200多家次,进场交流洽谈人数累计达10万余人次,有近6000多人和各类企业达成了意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完成吕梁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生选拔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帮助离校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增强实际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其尽快就业,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我们根据省人事厅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2009和2010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精神,和市局人才流动开发科联合组织开展吕梁籍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报名、对接活动。
两次活动,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我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积极配合用人单位,制定了详细规范的活动方案,对报名、对接等环节安排合理,科学组织,圆满完成了两年1500多名就业见习生的甑选任务,受到上级相关部门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创新理念,强化服务,开创人事代理工作新局面人事代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
为服务好人事代理人员,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窗口服务,为各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主动、热情、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细化工作人员的分工。
首先,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分工,让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避免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和越位、缺位现象。
其次,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2009年我们组织工作人员去省人才市场学习档案管理和办理人事代理手续的知识,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健全了人事代理人员接收、审核、存档、入网等一系列办事程序及规章制度。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
我们明确要求工作人员,热情服务、有问必答,使人事代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几年来,我们为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出具人事代理联系函1300份,为5228人办理了人事代理手续,为4420名大中专毕业生办理了转正定级手续,为207名代理人员办理了上户手续,为5123名代理人员调整了档案工资,为2350名代理人员办理了流动手续,整理代理人员档案4850份,出具各种档案证明材料470份,解除人事代理合同318份。
同时我们对代理人员的信息实行微机化管理,并及时传输到吕梁人事人才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四、艰难探索,稳步推进,人才派遣工作呈现新势头人才派遣是人才市场近年来新出现的一项人事服务性工作,也是人才资源合理配臵、用人单位科学用人的新举措。
我们本着合作双赢的理念,为所派遣人才代发工资、代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我们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用人单位和人才的信赖,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不少单位主动上门,要求和我们合作。
几年来,我们先后与中国移动公司吕梁分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吕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吕梁分行等单位签订派遣合同900多份。
为解决派遣人员养老、工伤等后顾之忧,我们积极主动与市医疗保险事业所、离石区企业养老保险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失业保险事业所和工伤保险事业所协商,为派遣人员代缴养老保险金28万多元,工伤保险金16万多元,失业保险金3万多元,医疗保险金9万多元,住房公积金16万多元,赢得了用人单位和派遣人员的一致好评。
五、立足吕梁,面向全国,人事人才网站工作实现大飞跃2004年12月11日建成开通的吕梁人事人才网,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立足吕梁,面向全国,集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人才招聘、人事考试、人才测评等多项功能的专业性人力资源网站。
(1)全面改版升级。
2009年我们对人事人才网站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改版,特别是增加了人才测评软件,增加网上报名功能,设臵了市局各科室、各部门及各县(市、区)的窗口,使网站版面布局更合理、页面更新颖。
(2)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专栏。
改版后的吕梁人事人才网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专栏。
栏目主要以宣传就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为主,定期整理、更新人才库,与省内外高校联系,搜集、发布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尽最大可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把吕梁人事人才网站建成吕梁第一人才资源网站。
(3)加快网上人才市场建设步伐。
我们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公共信息网建设,促进人才市场服务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
近六年累计发布人事信息、人事动态、招聘公告约2500多条300万字,免费为560余家企事业单位发布招聘信息。
及时准确发布各种类型招聘考试的公告、成绩,得到社会认可,网站点击率突破190万人次,实现与全国全省人才市场资源的互补、共享。
(4)启用网上报名系统。
2010年12月,吕梁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首次通过吕梁人事人才网站报名,网站系统运行正常,确保了报名工作的顺利结束。
二○一○年十二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