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传学习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公子列传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

3、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实词和句式。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有关资料:

1.战国四公子:

魏公子无忌: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无忌即信陵君,信陵君是其封号。信陵,地名,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境内。安釐王把信陵封给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无忌,作为“食邑”(邑中所收租税,由受封者享用和支配),故号信陵君。

战国时代,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都以养客著名,并称“四公子”。在“仁而下士,皆谦而礼交之”这方面信陵君比其他三个公子更突出。司马迁对此极为赞赏,所以在文章中洋溢着对信陵君由衷的敬慕之情,七十多个“公子”连用,即可表明这一点。

2.士与门客:士是古代四民之一,《汉书•食货志》说明:“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为士。”在商、周、春秋时,士是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周代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卿大夫受采邑于诸侯。卿大夫下面是士,士受禄田于卿大夫。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到春秋末期,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我国战国时代,诸侯逐鹿,相与争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都需要大批人才。此时,“士”成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或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在某一方面有出类拔萃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便招募这些人,收于门下,被称为“门客”。这些“门客”寄食于豪门、贵族,在其门下听候差遣服务(故“门客”也叫“食客”)。

战国时,门客们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政策、运用策略,掌管外交和军队,各国的贵族为了图谋功业,都大量收养门客。但门客中的某些人因为确有才干,所以他们也要辨识真正思贤若渴的明主才能投奔,这样又促使一些贵族具有礼贤下士之风,达到他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斗争胜利的目的。

3.春秋五霸:指齐恒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他们都曾为诸侯的领袖,史称“五霸”。

4、时代背景:

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当时属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本文虽是节选,却占原文三分之二篇幅。被删节的部分有:①信陵君有客能知赵王阴事;

②留赵后,却赵封,与赵处士毛公、薛公游,倾平原君客;③秦日夜伐魏,魏数请信陵君,乃归国;④将五国兵破秦军于河外,逐秦军至遂谷关;⑤魏王曰闻毁言,使人代公子将,公子病卒。以下略叙魏亡及汉高祖常祠公子。

从传记的大体内容可以看出,信陵君是个悲剧人物。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并未得到发挥。

课文中说:“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这大约是指前266年以后的事。尽管如此,“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窃符救赵,又是违背魏王意愿的,虽然取得很大胜利,但公子仍不敢回来。留赵十年,秦军“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玉才迫不得已请他回来,做了上将军;可是击败秦军后又免去他的职务。“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卒后十八岁而魏亡。信陵君的悲剧命运跟魏国的衰亡过程是相始终的。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本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2、归纳各节大意

3、根据情节,文章可以可以分几个部分?概括大意。

二、研读第一部分

1、关键词句

2、订正翻译:

3、第一部分所写的内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作者怎样具体体现他“仁而下士”的?

三、研读第二部分

1、第2段关键词句,订正翻译

2、第3段关键词句,订正翻译

四、研读第三部分

1、第4段关键词句,订正翻译

2、第5段关键词句,订正翻译

思考:侯嬴为什么不在信陵君辞决时献上计策,而一定要让信陵君去而复返才献计?

3、第6段关键词句,订正翻译

4、第7段关键词句,订正翻译

思考:侯赢为什么一定要北向自刎呢?侯嬴以死相报,信陵君为何不加劝阻呢?

五、研读第四部分

第8段关键词句,订正翻译

六、品读与探究

1、信陵君能够完成退秦存赵历史使命的原因是什么?

2.本文主要塑造了信陵君这一人物形象,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一形象,并概括说明具体事件。

3、分析概括信陵君、侯嬴、朱亥这三个人物的思想性格

信陵君:

侯嬴:

朱亥:

4.文章是怎样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5、信陵君为了怜“姊”而牺牲魏国的利益,能算得上“义勇”吗?

七、研讨本文的主题思想

文言知识整理

1.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好()

俾倪()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公子与侯生决()

2.词类活用

A、仁而下士()

留军壁邺()

如姬资之三年()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B、不敢以其高贵骄士()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公子从车骑,虚左()

为能急人之困()

公子怪之()

C、公子从车骑()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侯生乃屏人间语()

D、北救赵而西却秦()

皆谦而礼交之()

3.一词多义

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故久立与其客语()

今公子故过之()

朱亥故不复谢()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引:公子引车入市()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复引车追问侯生()

为公子先引()

就:乃谢客就车()

赢欲就公子之名()

金就砺则利()

使归就戮于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