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造地质学课程设之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叠系
南陵湖组(T1n) 和龙山组(T1h)
殷坑组(T1y)
大隆组(P2d) 龙潭组(P2l) 孤峰组(P1g) 栖霞组(P1q)
二叠系
第四系
侏罗系
毛坦厂组(J3m)
磨山组(J1m)
紫红色安山岩、 粗安质火山角砾 砖红色砂砾岩、砂岩
区域地质特征之二——构造
从大地构造角度,研究 区位于扬子板块的东北 部,郯庐断裂的东侧。
σ1
σ1
研究区构造成因分析
上述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构造特征可能受印支运动 的影响更为强烈。 在T3时期,华南与华北两大板块碰撞缝合,研究区遭 受隆升剥蚀,造成晚三叠统与上覆地层的角度不整合 接触。 在随后的挤压过程中,研究区可能主要受制于NW— —SE方向的应力场,形成了轴向近NE的褶皱和走向 近NE向的逆冲断层。 另外,还形成了平行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平移-正断层 和与最大主应力方向有一定交角的平移断层。 可能是受郯庐断裂走滑,造成应力释放的影响,研究 区未能形成较大规模的走滑断层。
和州组(C1h) 石炭系 高骊山组(C1g) 金陵组(C1j) 泥盆系
姜块状灰岩 杂色碎屑岩 灰岩较发育 底部发育中厚层状砾岩 发育斜层理
五通组(D3w)
坟头组(S2f) 高家边组(S1g)
志留系
发育波痕
震旦——寒武系地层 (巢湖北部出露)
三叠系
大隆组(P2d) 龙潭组(P2l) 孤峰组(P1g) 栖霞组(P1q) 船山组(C3c) 黄龙组(C2h) 石炭系 和州组(C1h) 高骊山组(C1g) 金陵组(C1j) 含硅质层 粉砂岩,夹煤线 硅质泥岩,含磷质结核 灰岩,夹煤层 球藻灰岩 碎屑灰岩
第四章 侵入岩 内容包括:侵入体的名称、(如×××花岗岩体)、产出的 地理位置和构造部位、平面形态和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内部岩相(带)的划分、岩性特征、侵入时代等。如有原生 构造(流线和流面构造)可据此对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产状和 岩体总的空间形态进行恢复。 第五章 构造发展史 按构造发展阶段或构造幕(如加里东旋回、海西-印支旋回 等),将全区构造地质事件列成序列。简述各构造阶段(幕) 的构造活动特点,如构造运动性质、构造作用方式和方向、 构造作用强度,以及相应的岩浆活动。为了形象地说明构造 特点和规律,可以绘制一些小型插图,如剖面图、联合剖面 图和立体图等。
专题二
读武华镇地质图、编写剖面图、构造纲要图,并 提交读图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主体)
第一章 引言 简述课程设计(综合分析读图)目的要求、图 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轮廓及完成任务情况。 第二章 地层 简述区内地层发育、分布、岩性特征及其相互 之间接触关系。 第三章 构造 本章是文字报告的重点。 首先概括区内构造的总体特征,如以何种构造(褶皱或 断裂构造)为主,构造线方向,构造单元及其划分,总之要 简明扼要概括出总体的构造轮廓。然后按褶皱和断裂构造逐 一叙述。 褶皱构造先总体描述,然后进行单个褶皱的描述。描述 内容主要有:褶皱名称、展布位置(地理位置和构造部位)、 轴迹(延伸)方向、组成(核部和翼部地层)、两翼和轴面 及其枢纽产状、褶皱性质、与后期的构造关系、形成时代。 断层先描述总体发育特征然后分别描述,断层名称、分 布地理位置和构造部位、走向、倾向、倾角、断层证据、与 其它断层、岩浆岩体和褶皱构造的关系。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构造地质学课程的理解,增 强读图和实际动手能力; 熟悉巢湖区域地质,为稍后的地质填图服 务。 为迎接评估专家组考查我校学生的综合读 图能力
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专题一
以综合阅读安徽巢湖地区地质图、绘制构造纲要 图、编写读图报告三个环节来完成。在全面分析、 解读实际地质图的基础上完成如下工作: 1、绘制安徽巢湖地区(1/5万)构造纲要图1幅; 2、绘制反映全区构造地质特征的地质剖面图1~ 2条; 3、编写安徽巢湖地区构造地质设计报告1份。
5、脆性右行平移挤压阶段(K2末—E)
太平洋板块对于欧亚大 陆的俯冲方向发生变化, 由J3末—K2的NW向俯 冲变为NWW向俯冲, 地壳浅部伸展的应力场 逐渐变为EW向挤压的 应力场。郯庐断裂带南 段为左行挤压,北段右 行挤压。
6、挤压阶段(N-Q)
新近纪以来,郯庐断裂 带及邻区的构造应力场 与前一阶段一致,表现 为东西向挤压。
专题一 ——巢湖地区课程设计
研究区位置
研究区地形图
研究区地质图
填图就是通过野外考察, 将各地层界线在地形图 上勾勒出来。
区域地质特征之一——地层
研究区主要出露自志留纪至早、中三叠世 以及第四纪的沉积物。 侏罗系地层只呈零星分布于山前洼地。角 度不整合于前侏罗系之上; 另外有燕山期岩浆岩侵入体呈零星分布。
轴面垂直于挤 压方向
上述分析,本区NNE向褶 皱与分布的断裂可能为同一 应力场作用的结果。
本区NNE向褶皱的形成可 能是受NW—SE向挤压的结 果。
区域构造背景分析
——郯庐断裂演化阶段
Baidu Nhomakorabea
前郯庐阶段(AnT2) 启动和韧性左行平移阶段 (T2—T3) 脆性左行平移及成型阶段 (J1-2—J3) 拉张阶段(K1-K2) 脆性右行平移挤压阶段 (K2 末—E) 挤压阶段
1、前郯庐阶段(P2末—T2)
华北(中朝)板块 特提斯洋 华南(扬子)板块
中三叠世 (T2 )之前,华南与华 北板块之间隔着特提 斯洋。
2、启动和韧性左行平移阶段(T2—T3)
华北(中朝)板块
中三叠世-晚三叠世 (T2—T3 ),华南与 华北板块开始碰撞接 合,特提斯洋消失。 浅部形成弧形突出, 深部形成韧性左行平 移。
华南(扬子)板块
3、脆性左行平移及成型阶段(J1-2—J3)
进入早-中侏罗世以 来,脆性郯庐断裂基 本格局已经形成。
4、拉张阶段(K1-K2)
在晚侏罗世末期,由于 太平洋洋壳开始向欧亚 大陆俯冲,使得中国东 部浅层地壳(可能由于 岩浆气球膨胀作用)处 于伸展状态,郯庐断裂 带呈现拉张活动特征。 俯冲引发毛坦厂组陆相 火山喷发。
课程设计之二: 读武华镇地质图并作图切剖面
按读地质图的一般方法书写出武华镇地质图的一般 内容; 重点描述某一褶皱(按褶皱描述的顺序); 编制图切剖面和构造纲要图; 该项训练内容作为一次实验内容放在课程设计之后。
课程安排
巢湖北部地区的地质特征(5月28) 读金山镇地质图并绘制构造纲要图(5月29日) 褶皱地区地质图图切剖面复习(5月29日) 武华镇地质图读图训练(5月30日) 5月31日、 6月1日、6月4日-8日为图件制作、报告编 写时间
二叠系
姜块状灰岩 杂色碎屑岩 灰岩较发育
侏罗系
毛坦厂组(J3m) 磨山组(J1m) 东马鞍山组 或月山组(T2m)
紫红色安山岩、 粗安质火山角砾 砖红色砂砾岩、砂岩 盐溶角砾灰岩, 鸟眼状构造 灰岩夹炭质页岩 似瘤状泥质灰岩 钙质页岩,泥岩 含硅质层 粉砂岩,夹煤线 硅质泥岩,含磷质结核 灰岩,夹煤层
王乔洞花岗斑岩剖面图
研究区构造成因分析
安德森模式
模式认为: 形成断层的三轴应力状态中 的一个主应力趋于垂直水平 面,断层面是一对剪裂面。 σ1与两剪裂面的锐角分角线 一致,σ3与两剪裂面的钝角 分角线一致,断层两盘垂直 于σ2方向滑动。
纵弯褶皱作用: 岩层受到平行岩层的挤压,使岩层失 稳弯曲而形成褶皱。
参考材料
本校编安徽巢湖填图实习指导书 巢湖地学实习 构造地质学简明教程及图册
课程设计的考核
根据课堂出勤、绘制图件质量和文字报告等综合评 定成绩: A(90-100分) B (80-89分) C(70-79分) D(60-69分) E(60分以下)
成绩组成
课堂出勤、遵守纪律情况(5分) 构造纲要图(巢湖地质图与武华镇地质图)(15分) 图切剖面(巢湖地质图与武华镇地质图)(20分) 文字报告(60分); 严禁抄袭,雷同报告一律按不及格处理。
帚状断层组合
青苔山推覆构造剖面组合图
大尖山顶石英砂岩中的“X”节理
S坟头组中的“X”节理 T灰岩中的节理
本区节理主要发育于志留系-三叠系沉积 岩层中,主要呈现X型共轭节理。 一组方向为330o,一组大致为70o。
区域地质特征之三——岩浆岩
研究区岩浆岩不很发育,仅发现4个岩体。单个岩 体规模很小,面积仅100-200平方米。 其中一个岩体侵入在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1g), 其余三个均侵入在二叠系地层之中。 岩浆岩的同位素分析表明,侵入时代为106Ma, 为晚白垩世时期。
倾伏端
轴迹
褶皱形成于 中三叠世之后,侏 罗纪之前
单个褶皱平面上呈 线型,宏观上地层 的出露呈现M字形。
平顶山 向 斜
凤凰山 背 斜
俞府大村 向 斜 复背斜
平顶山向斜
NNE-SSW向 断层,多为逆 断层
NEE-SWW向 断层
NWW-SEE向 断层,多数张 性兼有走滑
扁井逆冲断层 金银洞北山逆断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