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群体行为
第六章:群体的一般理论
第三节: 第三节:群体凝聚力与士气
一、群体凝聚力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1. 群体凝聚力的含义与特点 群体凝聚力含义: (1)群体凝聚力含义: 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 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它既包括群体对成员 的吸引程度,又包括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的吸引程度,又包括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特点: (2)特点: 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频繁,气氛民主, 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频繁,气氛民主,关 系和谐。成员有较强的归属感, 系和谐。成员有较强的归属感,成员参加群体活动 的出席率较高。 的出席率较高。成员愿意更多的承担推动群体发展 的责任和义务,关心群体,维护群体的权益等等。 的责任和义务,关心群体,维护群体的权益等等。
2.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群体规模。 (1)群体规模。 群体目标。 (2)群体目标。 群体领导者素质。 (3)群体领导者素质。 外部环境。 (4)外部环境。 群体成员的同质性。 (5)群体成员的同质性。 群体内的信息沟通。 (6)群体内的信息沟通。 群体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7)群体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2. 分类 正式规范。 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 ( 1 ) 正式规范 。 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 , 如各种规 章制度和守则等。 章制度和守则等。 非正式规范。 群体自发形成的,不成文的, ( 2 ) 非正式规范 。 群体自发形成的 , 不成文的 , 如 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态度, 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态度,各种行为和风俗习惯 等。
阿希的实验:
x
a
b
c
2. 社会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 源于马斯洛指出的人的“安全需要”。 源于马斯洛指出的人的“安全需要” • 个体其他方面的实际需要。 个体其他方面的实际需要。
3. 影响个体从众行为的因素 个体特征。 (1)个体特征。 人的从众行为倾向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 的特征。包括:智力和能力的高低、情绪的稳定性、 的特征。包括:智力和能力的高低、情绪的稳定性、 自信心高低、自尊心强弱、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型、 自信心高低、自尊心强弱、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型、社 会赞誉需要高低、态度与价值观、 会赞誉需要高低、态度与价值观、对他人的依赖性等 等。 群体特征。 (2)群体特征。 这方面的因素包括: 群体的作用、 群体的组成、 这方面的因素包括 : 群体的作用 、 群体的组成 、 群体的气氛、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的气氛、群体的凝聚力。 其他情境因素。 (3)其他情境因素。 个体的从众行为还取决于其他情境因素。 个体的从众行为还取决于其他情境因素 。 如问 题的性质、个体对群体的依赖度等等。 题的性质、个体对群体的依赖度等等。
第六章、群体规范、群体沟通与非正式群体
(三)地位 指人们对群体成员之间的社会性排序,是
群体成员的威望和影响力的等级,是群体 成员的身份系统。
(四)群体规模 指群体的大小。 德国的马克斯· 瑞格尔曼就比较了拔河比赛
中的个人绩效与群体绩效的关系。他发现 1+1+1=2.5 1+1+1+1+1+1+1+1=4
第二节、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
第六章
群众规范、群众沟通与非正式群体
关于蚂蚁
蚂蚁与恐龙
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 恐龙早已灭绝 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繁衍成鼎盛的王国
蚂蚁做事的流程与分工 一只离群的蚂蚁只能活几天 蚂蚁一旦缺少合作,就会导致“蚂蚁帝国”的 崩溃
蚁群效应
第一节 群体的形成及发展
一、群体行为的基础 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为了实 现某个特定目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形成一 种组合。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 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 斗目标。 群体的特征:目标具有一致性、具有群体意识、 群体成员是有机结合不是松散的、群体自身的相 对独立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指出,构成群体的四要 素:活动、相互作用、感情、群体规范
业已建立的社会规范——诸如刻板印象、时尚、习惯、习俗和价值观念 的心理学基础。一旦这种参照系得以建立并为个体内化,当以后个体单 独面对情境(社会的、非社会的情境),尤其是当刺激领域没有完好结 构的情况下时,它们就会成为决定或修正他对情绪反应的重要因素。他 认为,他所揭示的群体规范的形成过程的研究不仅适于小群体,而且适 于国家、民族这样的大群体。 群体规范除了如谢里夫所揭示的,具有为个体提供参照框架的作用外, 还具有对个体行为的评价功能,群体规范是要求其个体共同遵循的行为 准则,决定了群体成员的行为是否会得到大家的欢迎。表现出符合群体 规范行为的个体很可能得到群体的接纳和欢迎;而违反规范的个体将感 受到群体一致性的压力,遭到群体的拒绝和排搞清,甚至惩罚,从而在 心理上产生对偏离规范的恐惧,不得不按照群体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 因此,莱温说过,与其改变个体的行为,不如改变群体规范。 不过,群体规范的压力只有在一定限度内才具有制约作用。J。M.雅 各布森曾试图用规范潜在收效模式来表示群体规范的压力及其作用范围。 他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采取的所有行为都反映着某种规范。因此, 可通过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来测定群体规范的适当性;此外,几乎在所 有的场合,群体规范都体现在其成员对事物表示赞成与否的态度的评价 中。因此,又可通过评价活动来考察某种群体规范被其成员接受的程度。 于是他把行为和评价作为两个维度,构成测定群体规范压力的平面图。 把成员的评价和行为表现对立起来的点色成的曲线绘出,叫潜在收效曲 线。通过这条曲线,可以判断,某种群体规范能在多大范围内被其成员 所允许,以及某种群体规范所具有的压力的强度。
陈春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第6章 群体行为
五、群体互动
1.群体内互动:
群体成员间的互动中,除了最常出现的从众效应和社会惰化现象, 还有协同效应、社会促进效应、社会致弱效应和社会标准化效应。
组织 行 为学
五、群体互动
1.群体内互动:
社会标准化效应是 指成员在群体共同 活动中对事物的知 觉和判断,以及工 作的速度和效率趋 于同一化的倾向。
•每一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目标,这是群体共同的行动方向 •群体成员的一切努力都应该紧紧围绕群体目标展开
组织 行 为学
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
个体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群体的功能: 1 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2 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 3 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 4
组织 行 为学
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
2.群体的组成要素
组织 行 为学
三、群体行为特征
2.群体士气
群体士气是指群体中存在的一种 齐心协力、高效率地进行活动的精神 状态。群体士气对于群体绩效水平的 高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组织 行 为学
三、群体行为特征
2.群体士气
高
士气
低 低
生产效率
高
图6-4生产效率与士气关系示意图
组织 行 为学
三、群体行为特征
3.群体凝聚力
组织 行 为学
二、群体属性
5.群体成员结构
群体成员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部分。群体成员结构可以分为年龄 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个性结构、价值观结构等。
对于群体成员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质性群体结构和异质性群体 结构方面。如果一个群体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个体所组成,我们可以 说这是一个同质性群体,如果一个群体是由不同特征的个体所构成, 我们称其为异质性群体。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陈国海
团队中的工作角色
① 协 调 者 ② 推 进 者 ③ 信 息 者 ④ 凝 聚 者 ⑤ 创 新 者 ⑥ 监 督 者 ⑦ 完 善 者 ⑧ 实 干 者
(四)实践活动理论
实践活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只有在真实或者模拟的团队任务情景中,团队成 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加深对自己和其 他成员的认识,增加对其他成员的信任和支持,逐步 形成默契、和谐、高效的团队。
③ 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鼓励积极型、转化中性型、限制消极型、瓦
解破坏型
二、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1.形成阶 段
2. 震荡 阶段
3. 规范 化阶段
4. 执行 任务阶段
5. 结束 阶段
三、群体行为
(一)从众行为 产生从众行为的心理因素:
对群体的信 任度
对偏离的恐 惧
群体的规模
群体的专长
个体的自信 心
一、群体及其类型
(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1.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第一,自发性 第二,成员的交叉性 第三,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 第四,排他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三)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方法 群体凝聚力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 (1)群体的规模 (2)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3)外部的压力 (4)群体的领导方式 (5)群体内部的奖励
四、群体士气
(一)群体士气的概念
士气高涨的群体具有七个特征: • (1)群体的团结不是起源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来自内部的凝聚力; • (2)群体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群体的倾向; • (3)群体具有适应外部变化及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
三、群体决策的改善
(一)决策效率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六章 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本章主要介绍群体的涵义、特征、功能、类型、历史、互动、理论,以及决定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制约群体行为的外部因素、群体工作设计等内容。
第一节群体概述一、群体的涵义群体是指组织中由一定数量的成员根据组织设计的要求和组织体制的规定,按照组织运行程序和分工协作关系的需要,组合而成的分层次、分职能的人群集合体,它是组织运行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组织与个体之间保持正常关系必要的中介体系,具有群体共同的职能目标、行为规范、隶属关系等。
1.群体的属性1)基本属性:组织内部的人群集合体。
2)功能属性:组织运行的基本表现形式,组织与个体之间必要的中介体系。
2.群体的形成1)形成的原因:组织运行程序和分工协作关系的需要。
2)形成的方式:组织设计的要求和组织体制的规定。
二、群体的特征(一)合成性——群体总是由一定数量的成员组合而成的,没有成员的组合也就没有群体的存在,所以人群合成的客观事实就成为群体存在的基本特征。
(二)职能性——价值特征群体是组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根据组织运行的程序和专业分工的要求所设置的具体职能单位,每一个职能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职能目标和职责功能,失去了职能目标和职责功能的群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客观价值,所以实现职能目标、发挥职责功能就成为群体形成和发展的价值体现,而每一个群体的职能目标的轻重、履行职责的绩效也就成为衡量各群体价值高低的客观标准。
(三)多维性——由组织的构成要素和运行程序形成的纵横交织的结构关系,使组织中的群体形成了多维性的表现特征,群体既有纵向的层次区分,也有横向的部门划分,而每一个群体又都处在纵横交织的结构关系的特定结合点位上,由此就形成了群体在组织立体式结构中纵向的一维性、横向的二维性、交叉的三维性等多维性的表现特征。
(四)隶属性——组织中的各职能群体都是以具有明确隶属关系的部门形式存在的,组织对各个职能群体的职能范围、人事编制、物质设施等所属关系都有明确规定,各职能群体都具有区别于其他相关群体而围绕着本隶属系统的职能目标自主运行的部门建制,而群体成员也都有定位于所在群体而有别于其他群体成员的特定隶属关系。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二)间断-平衡模型
• 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上是高度一致的。 研究发现:
• (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 (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 • (3)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 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 • (4)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 (5)在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 • (6)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二)间断-平衡模型
• 群体的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是: • 群体在其长期的依惯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 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 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 和紧迫感而引发的。如果运用群体形成的五阶段 模型的术语,那就是,群体通过其形成和规范化 阶段的结合而开始存在,接着经历一个效率较低 的执行任务阶段,随后是震荡阶段,然后是一个 高绩效阶段,最后是结束阶段。
意识和归属感。
2、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
系,并以共同的群体目标为其导向。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群体概念包括的含义:
2、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
和心理所都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存在。
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情感
上的交流。
5、群体中的成员都能找到一定的角色、地 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 (三)规范的一般类型:
• 第四类群体规范与资源的分配有关。这类规范设计员 工报酬,困难任务的分配,新型工具和设备的分发等。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
第六章 群体行为与管理
5.大群体和小群体 大群体和小群体是以群体的规模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大群体一般指规模较大、人数较多、人员之间较少直接互动的群体。 典型的大群体是如阶级群体这样的利益群体。这类群体人数众多,活动方 式和组合形式有的超出了作为实体的群体范围,在其中甚至还可以划分出 许多具有实体形式的群体。 小群体则是指那些规模较小、成员之间能够直接互动的群体。小群体
一个叫“响尾蛇”,一个叫“雄鹰”。至实验第一阶段结束,群体每个成员 的角色已发生明显分化,并且稳定下来。
实验第二阶段安排两个群体相遇,彼此之间开展一系列诸如橄榄球、 垒球及其他项目的比赛。竞争的结果,两个小组出现了明显的“我们情感”, “我们”和“他们”的意识发生了明显分化。群体成员分别将自己的群体 看作是内群体,认为自己所属的群体更优越,而将对手看成为外群体,似 乎对方的特点都不合自己的愿望。竞争引起了对于对手群体的敌意。第二 阶段结束时请被试在两个群体中择友,结果两个群体的成员选择本组成员 作为朋友的比例,分别达到 92.5%和 93.6%。
3.内群体和外群体 内群体和外群体是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 体分类。
资料 6-4:
内群体和外群体,又称作“我群”和“他群”。这两个概念是由萨姆纳 在《民俗论》(1907 年)一书中最先提出的。萨姆纳认为,根据成员对自 己与群体关系密切程度的自我感觉以及对不同群体的态度,可以将群体分 为内群体和外群体。
[课件]第六章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PPT
2018/12/2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22
社会懈怠
社会学家研究发现,有他人在场而且自己的表现 无法得到评估时,群体中有一些不履行职责而 “搭便车”的人。 原因
◦ ◦ ◦ ◦
个人对群体缺乏责任心 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公平思想 职责不清
2018/12/2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23
消除社会懈怠的途径
•明确个人的贡献 •按劳计酬 •用惩罚来威胁 •增加任务的重要性和趣味
2018/12/2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6
命令型:由组织章程规定的,由直接某个管理者汇报工作 的下属组成。 任务型:也是由组织确定,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共同工作 的群体。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利益型:为了某个共同关心的具体目标走到一起。 友谊型:因为成员拥有某些共同的特点而结成的群体。
群体分类:命令型、任务型、利益型、友谊型
◦ 目标导向 ◦ 共同规范 ◦ 相互影响
群体的基本内涵
2018/12/2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4
完成组织任务 满足成员的需求
群体的功能
2018/12/2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5
群体分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
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
即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以 个人之间的好感、喜爱或共同兴趣为基础而构 成的群体。
2018/12/2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11
自我中心角色 阻碍者 寻求认可者 支配者 逃避者 任务角色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维护角色 鼓励者 协调者 折衷者 监督者
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群体绩效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2
*
概念:群体的凝聚力
01
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群体内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叫群体凝聚力,也称内聚力。 群体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增强群体效能、实现群体目标的重要条件,而且是群体能否存续的必要条件。
02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Page * of 40
成员的同质性
规模的大小
外部影响
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
相似相辅性:相似,就个人方面而言,年龄、学历、性格、兴趣、爱好、容貌等条件相似的人,彼此乐意交往;就社会方面而言,种族、民族、阶级、党派、社团、职业、地位相似的人,彼此乐意交往。相辅,在原则上是不相似,如刚与柔、支配与顺从等因素的结合就是如此。
*
3 群体行为的种类
Page * of 40
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积极行为是指有利于完成组织目标,有利于群体成员成长和进步的行为。反之则是消极行为。
从众(或从众心理)
Page * of 40
从众,又称顺众,是指个体在群体中与大多数人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会感到一种群体的压力,当这种压力非常大时,会迫使个体违背自己的意愿,迁就大多数人的意见,而产生顺从群体规范的一种行为。
简言之,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行为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
01
02
*
Part 2
2
群体行为
1
群体行为的概念
4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
3
群体行为的种类
2
群体行为的特征
1 群体行为的概念
Page * of 40
群体行为
(注意)
群体行为(group behavior) 是指群体行为主体在组织内进行的活动.我们知道,行为是指特定行为主体的活动。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群体
2,群体转移
•
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 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在某些 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是在 大多数情况下,向冒险转移。
三,群体决策技术
• 脑力震荡法(头脑风暴法)、 • 德尔斐法(专家决策法)、 • 名义群体法、 • 电子会议法 。
四、关于凝聚力
二、群体发展的阶段
1、5阶段模型:
• 形成、震荡、 • 规范化、 • 执行任务、中止。
2、间断-平衡模型
• • • • • 第一次会议、 阶段1、 飞越、 阶段2、 结束。
• 3、两种模型的特点及启示:
• 对群体寿命期望及社会涵义
第二节 群体行为的解释
本节内容框图
群体 成员 资源
施加于 群体的 外部条件
•
关于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两周、6天)。
• 2,规范
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略)
• 3,规范的形成(略)
• • • • • •
阿希实验
4,规范的作用(略) 5,地位 (略) 6,群体规模和群体构成 (略) 7,群体互动过程 (略) 8,群体任务(略)
第三节 群体决策
主要内容
• • • • 一、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二、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 三、群体决策技术 四、关于凝聚力
群体 任务
群体 过程
绩效和 满意度
群体 结构
一、群体的外部环境 条件
• 1,组织战略 • • • • • • • • 利德尔· 哈特:战略是分配和使用军事工具以达到政策目标的 2,权力结构 3,正式规范 4,组织资源 5,人员甄选过程 6,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7,组织文化 8,物理工作环境
艺术。(科学)
06 《组织行为学》群体与群体行为
角色认知
个体对于自己在某 种环境下应该作出的行 为反应的认识。
角色期待
在一定的情境中某 个角色应该做出什么样 的行为。
05.03.2021
编辑课件
12
群体结构 – 角色(续)
角色同一性
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 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角色冲突
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 待时的情境。
05.03.2021
编辑课件
13
05.03.2021
编辑课件
17
群体结构 – 构成
群体构成 群体成员在年龄、性别、
教育水平、社会经验、能 力、个性、价值观等方面 具有共同性的程度。
同质性群体 异质性群体
05.03.2021
编辑课件
18
2
Part 2
群体行为特征
1
群体动力论
2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士气
3
从众行为与去个性化
4
社会助长与社会懈怠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05.03.2021
编辑课件
1
1
Part 1
群体的基本问题
1
群体的概念
2
群体的类型
3
群体的发展阶段
4
群体结构变量
05.03.2021
编辑课件
2
1、群体的概念
群体(group):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 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的集合体。
05.03.2021
编辑课件
16
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
• 群体规模应视群体任务 性质而定,任何群体都 有上下限。
• 当人数到达一个度时, 效率最高,而超过这个 度,效率会急剧下降。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群体行为简介1.1 群体与个体差异解释群体的概念探讨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强调群体行为的重要性1.2 群体行为的特点描述群体行为的主要特点分析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群体行为的优势与劣势1.3 群体行为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群体行为分析不同类型群体行为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群体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4 群体行为的挑战与机遇探讨群体行为所面临的挑战分析群体行为带来的机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群体行为中的挑战与抓住机遇1.5 群体行为的研究方法介绍群体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research method 来研究群体行为第二章:群体结构与过程2.1 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探讨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群体结构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群体结构对群体行为的影响2.2 群体结构的特点与类型介绍群体结构的特点与类型分析不同群体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根据群体结构来优化群体行为2.3 群体过程的重要性强调群体过程在群体行为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群体过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有效的群体过程2.4 群体沟通与决策介绍群体沟通与决策的要素与过程分析不同沟通与决策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群体沟通与决策的效果2.5 群体冲突与管理探讨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群体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冲突第三章:群体动力学3.1 群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群体动力学的概念探讨群体动力学的主要要素强调群体动力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3.2 群体内部动态分析群体内部动态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探讨群体内部动态对群体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群体内部动态3.3 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介绍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的分类与特点分析不同角色与地位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适应不同的群体角色与地位3.4 群体规范与凝聚力解释群体规范的概念与作用探讨群体凝聚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增强群体规范与凝聚力3.5 领导力与群体动力学分析领导力对群体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领导力来优化群体动力学第四章: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4.1 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探讨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群体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提高组织绩效4.2 群体多样性与组织绩效强调群体多样性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多样性维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群体多样性来提高组织绩效4.3 群体冲突与组织绩效探讨群体冲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冲突来提高组织绩效4.4 团队建设与组织绩效介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方法分析团队建设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团队建设来提高组织绩效4.5 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解释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探讨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塑造积极的组织文化来优化群体行为与提高组织绩效第五章:案例研究5.1 群体行为案例研究的重要性强调案例研究在理解群体行为方面的作用分析不同案例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case study 来深入理解群体行为5.2 群体行为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群体行为案例探讨案例中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案例中吸取经验与教训5.3 群体行为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强调通过案例讨论来提高对群体行为第六章:群体行为与个体心理6.1 群体行为中的个体心理因素探讨群体行为中个体心理因素的作用分析个体心理因素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个体心理因素在群体行为中的重要性6.2 群体行为中的社会影响解释社会影响的概念与类型探讨社会影响对群体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社会影响以优化群体行为6.3 群体行为中的从众与服从分析从众与服从的概念与特点探讨从众与服从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应对从众与服从的压力6.4 群体行为中的自我效能与动机解释自我效能与动机的概念与作用探讨自我效能与动机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高自我效能与动机以优化群体行为6.5 群体行为中的情绪与情感探讨情绪与情感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分析不同情绪与情感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管理情绪与情感以优化群体行为第七章: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7.1 组织变革中的群体行为探讨组织变革中群体行为的特点与挑战分析不同组织变革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行为以应对组织变革7.2 组织变革中的领导力与沟通强调领导力与沟通在组织变革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领导风格与沟通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领导力与沟通来优化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7.3 组织变革中的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解释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的概念与作用探讨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7.4 组织变革中的冲突与管理探讨组织变革中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变革中的冲突7.5 组织变革中的培训与发展介绍培训与发展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培训与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培训与发展来优化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第八章: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8.1 群体行为与创新的关系探讨群体行为与创新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同群体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促进创新8.2 群体行为中的创意与扩散解释创意与扩散的概念与过程探讨创意与扩散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激发与传播创意8.3 群体行为中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强调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来优化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8.4 群体行为中的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探讨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8.5 群体行为中的创新文化与组织氛围解释创新文化与环境的概念与作用探讨创新文化与环境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塑造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与氛围第九章: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9.1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群体行为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中群体行为的特点与挑战分析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9.2 招聘与选拔中的群体行为介绍招聘与选拔的概念与过程分析招聘与选拔中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招聘与选拔来优化群体行为9.3 培训与发展中的群体行为强调培训与发展对群体行为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培训与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培训与发展来优化群体行为9.4 绩效管理中的群体行为解释绩效管理的概念与过程探讨绩效管理中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绩效管理来优化群体行为9.5 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中的群体行为探讨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来优化群体行为第十章第十章:群体行为与决策制定10.1 群体决策的重要性强调群体决策在组织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群体决策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决策过程10.2 群体决策的过程与步骤介绍群体决策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分析不同决策过程中的群体行为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群体决策10.3 群体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探讨群体决策中常见的心理偏差分析心理偏差对群体决策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识别与避免心理偏差10.4 群体决策中的冲突与管理探讨群体决策中的冲突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决策中的冲突10.5 群体决策的评估与改进解释群体决策评估的概念与方法探讨评估群体决策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评估与改进来优化群体决策第十一章:群体行为与领导力11.1 领导力与群体行为的关系探讨领导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领导力在优化群体行为中的作用11.2 变革型领导与群体行为介绍变革型领导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变革型领导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变革型领导来优化群体行为11.3 领导力中的沟通与激励强调沟通与激励在领导力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沟通与激励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沟通与激励来优化群体行为11.4 领导力中的道德与信任探讨领导力中的道德与信任的重要性分析道德与信任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建立与维护道德信任11.5 领导力发展与管理介绍领导力发展的概念与方法分析不同领导力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领导力发展与管理第十二章:群体行为与冲突解决12.1 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探讨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冲突类型与冲突解决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预防与解决群体冲突12.2 冲突解决的理论与模型介绍冲突解决的理论与模型分析不同冲突解决模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冲突解决模型来优化群体行为12.3 协商与调解在冲突解决中的应用强调协商与调解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协商与调解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协商与调解来解决群体冲突12.4 第三方介入与冲突解决探讨第三方介入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分析不同第三方介入方式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第三方介入来解决群体冲突12.5 冲突解决的组织文化与氛围解释组织文化与氛围对冲突解决的影响探讨如何塑造有利于冲突解决的organization culture 与氛围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组织文化与氛围来解决群体冲突第十三章:群体行为与团队建设13.1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目标强调团队建设在组织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团队建设来优化群体行为13.2 团队建设的理论与模型介绍团队建设的理论与模型分析不同团队建设模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团队建设模型来优化群体行为13.3 团队沟通与协作强调团队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沟通与协作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团队沟通与协作来优化群体行为13.4 团队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探讨团队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的作用分析不同领导风格与团队动力学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来优化群体行为13.5 团队评估与发展解释团队评估的概念与方法探讨评估团队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评估与发展来优化团队建设与群体行为第十四章: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14.1 组织文化与群体行为的关系强调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组织文化的特点与应用场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群体结构、过程和动力学3. 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4. 群体行为中的个体心理因素5. 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6. 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7. 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8. 群体行为与决策制定9. 群体行为与领导力10. 群体行为与冲突解决11. 群体行为与团队建设12. 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难点:1. 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群体内部动态和群体规范与凝聚力的培养3. 领导力、沟通与决策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4. 群体行为中的心理偏差和冲突管理5. 团队建设和团队动力学的优化策略6. 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和塑造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群体行为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提高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第一节,群体的定义与类型①群体与群体行为(一)什么是群体:所谓群体就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含义:1、群体是由不同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中的每个人必须遵守群体的共同规范,具有群体意识的归属感。
2、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系,并以共同的群体目标为其行为的导向。
3、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能够认识到他人的存。
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5、每个群体成员都能够在群体中找到一定角色、地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②个人为什么加入群体关于加入群体的动机,不是列举一、两种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
一般来说,个人加入群体的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需要;(2)地位需要;(3)自尊需要;(4)情感需要;(5)权利需要;(6)实现目标的需要;③群体发展阶段(1)五阶段模式在本节中,我们对大家比较熟悉的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式和最近的研究发现—间断—平衡模型—进行评术。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人们大都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
其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
第二阶段:震荡。
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第三阶段:规范化。
这个阶段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第四阶段:有所作为: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了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第五阶段:中止: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许多解释者都带有这样的假设:随着群体的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四阶段,群体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效。
虽然这种假设在一般意义上可能成立,但使群体有效的因素远比这个模型所设定的因素更复杂。
因此,五阶段发展模型对于我们理解工作群体有时很可能没有多少使用价值。
(2)间断—平衡模型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是,群体在其长时期的依赖性运动的存在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要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紧迫感而引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种解释叫做分心冲突
2013-7-8 15
2.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
是指在群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 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 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Ringelman的拉绳实验:独自拉时,人均拉力63公 斤;三人一起拉时总拉力160公斤,人均53公斤;八个 人一起拉时,总拉力248公斤,人均只有31公斤 拉塔纳的噪音实验:噪音随群体人数的增加而下降
B
E
C
2013-7-8
F
33
员工如何获得角色知觉
工作说明 岗前培训 辅导员(mentor)制度
2013-7-8
34
角色期待(role expectations) 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 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 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的情境 角色模糊(role ambiguity) 当角色没有明确的界定,或基本上不被 了解时产生的感觉
25
2013-7-8
从众行为的二重性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2013-7-8
26
管理从众行为
引导和造成从众行为的技巧 避免和消除从众行为的技巧
2013-7-8
27
第三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
2013-7-8
群体规模 成员构成 角色 地位 规范 凝聚力 群体目标和任务 领导 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21
33%的被试会从众
X 阿希的垂线实验
A
B
C
2013-7-8
22
影响从众的因素
Morton Deutsch 和Henry Gerard(1955) 对从众的原因做了说明,促使人们从众 的群体压力有两个来源: 规范性(normative) 发生在人们想要获 得奖励与避免惩罚时; 信息性(informational) 发生在个体希 望从他人或其他群体那儿获得精确的信 息时。
2013-7-8
31
3、角色(role)
角色 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 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角色的多样性
2013-7-8
32
角色知觉(role perception)
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作出什 么样的行为的认识(角色灵活性) 员工的角色知觉
D A
管理者角色知觉
2013-7-8 37
典型的地位象征
办公家具 内部装潢 工作场所的位置 办公设备 设备的先进程度及质量 日常着装
特权 职称或在组织中所处 的等级、称谓 专属的雇员 财务权限 某组织的成员资格
2013-7-8
38
决定地位的重要因素
教育程度 工作职位 能力和工作技能、工种 收入、资历和年龄 支付薪酬的方式 工作条件
第六章
2013-7-8
1
学习目标:
了解如何识别群体; 解释群体对个人和组织的功能; 明确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 描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解释群体 凝聚力和生产效率的关系; 对群体决策进行利弊分析; 比较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名义小组 法、电子会议法的有效性;
2013-7-8 2
解释:责任分担、参与及责任
2013-7-8
16
3.去个体化 (Deindividuation)
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 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 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 社会行为 去个体化的原因 一是匿名性 津巴度的研究 二是个体自我意识功能的下降
2013-7-8
17
4、旁观者效应
24
2013-7-8
情境因素:
一是群体的规模:发现随着人数的增加,从众 也越常发生。 另外一种情境因素是群体的凝聚力:霍格 (Hogg 1992)、洛特(Lott 1961)等人指出, 在一般情况下,群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的压 力越大,人们的从众行为越可能发生。 第三种情境因素是群体的社会支持:阿伦和莱 文(Allen & Levine 1969)就指出社会支持通 过降低规范性社会影响而减少了人们的从众行 为。
2、成员构成
1、异质性群体运行效率高。 2、群体内部成员的差异性对群体成员的流 动性有较大影响。 3、群体成员在群体中可能担任的角色影响 群体的行为。
着重任务角色 着重关系角色 着重自我角色
30
2013-7-8
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群体,往往都是由 能同时担任着重任务和着重关系的角色 的成员们所组成 一个群体如果着重自我角色的人占优势, 群体的人际冲突可能严重,绩效多半是 较低的。
2013-7-8 45
屈从
是指由于确实存在的或想象中的某种群体 的压力,迫使个人改变以保持与群体所希望的 行为一致。 为了摆脱心理冲突,满足被别人喜欢或接受这 种需要; 自己缺乏信心,随声附和以求心安; 相信自己判断正确,但权衡利害,如果代价高 于从众的代价,则会“随大流”; 个性特征的影响,一般而言,依赖性强的人容 易从众,独立性强的人则不易从众。
2013-7-8 9
5阶段模型
Stage I Forming
Stage II Storming Stage III Norming
Stage IV Performing
Stage V Adjourning
2013-7-8
10
2013-7-8
11
间断---平衡模型
高
工作 绩效
阶段2 第一次会议 飞跃 阶段1 结束
28
1、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对群体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取决于群体 行为的目标变量。 规模为奇数的群体比规模为偶数的群体更普遍, 也更受欢迎。 群体可能具有“社会惰化”现象,即随着群体 规模的增大,群体成员个人绩效可能降低。
德国心理学家瑞格尔曼(Ringelmann)的拉绳实验
2013-7-8
29
2、对危机 的认知
对事件的发生未曾注意 不救助
19
5、社会从众现象
从众(conformity)是一种在压力之下发 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心理学家迈尔斯( Myers) 认为从众是 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改变 行为与信念的倾向。 Stephen Franzoi则把从众定义为对知觉到 的群体压力的一种屈服倾向。
2013-7-8 23
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个人因素:
一是自我:公众自我意识强比内在自我意识强 更从众 二是个体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与众不同 三是个人的控制愿望 布雷姆(Jack Brehm 1966 1981)提出的心理拒 抗理论(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就认为:人们相信对自己的行为拥有控制权, 因此当这种控制自由受到限制的时候,人们往 往会采取对抗的方式,以保持自己的自由。
2013-7-8
39
地位对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
员工追求地位是员工产生冲突的原因 它影响到员工采用什么方式升迁 地位有助于确认谁是群体中的非正式领 导者 地位能激励那些在组织中寻求发展的人 不断完善自己
2013-7-8
40
5、规 范
什么是规范
从狭义的角度讲,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 同接受的,群体及其成员的行为准则; 广义地讲,规范就是群体对成员所预计 和期望的行为。
个人在群体中,由于规范的存在以及要 求遵守规范而产生的压力 理智的压力 感情的压力 舆论的压力 暴力的压力
2013-7-8
44
从众现象
从众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规范的存 在以及要求遵守规范的压力,使个体改 变态度和行为,与群体其它的成员保持 一致。 谢立夫(Sherif 1935)的团体规范形成的 研究(Autokinetic effect) 阿希(S.E.Asch)线段判断 实验 从众行为的表现 :屈从和个人接受。
2013-7-8 20
从众的经典研究
谢立夫有关规范形成的研究 利用知觉错觉中的自主运动现象实验 情境越很不明确以及人们不知道如何定义该 情境时,人们受到他人的影响也越大。 规范的压制性力量越大,它以后被修改的可 能性越大。 阿希(Solomon Asch 1951)的线段判断实验。
2013-7-8
2013-7-8
7
Work groups
Formal work groups
Informal work groups
Command groups
Task forces
Friendship groups
Interest groups
2013-7-8
8
(三)、群体发展阶段
5阶段模型
阶段Ⅰ 阶段Ⅱ 阶段Ⅲ 阶段Ⅳ 阶段Ⅴ 形成 震荡 规范化 执行任务 终止 ?群体并不是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忽视了组织环境
2013-7-8
14
1、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
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 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 解释 一是用他人存在解释社会促进:激起增强(作业 的性质) 二是用评价恐惧解释解释社会促进
按照评价恐惧理论的观点,如果他人只是出现了,而没有对他 人的工作表现加以注意,他们的出现不会产生社会促进的效果。
紧急情况下,他人在场对人的行为的 抑制(B Latane) 房间冒烟实验:75%、 38%、 10 %
2013-7-8
18
影响助人行为的心理历程:
5、采取救 助行动 4、自量有 能力 缺乏能力 不救助 他人在场 不救助 未将事件视为危机 不救助 1、事件引 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