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的自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文学理论和批评与文学自觉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地繁荣。那么是什么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呢?或者说这种现象与哪种文学过程密不可分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共同探讨。

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背景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背景简言之就是“乱世”,战乱和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曹操的《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四说“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的社会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印证。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等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儒学必然遭到了削弱,从而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摆脱传统的经学束缚,朝自由化、个性化发展,文学体裁也更是多种多样化起来。伴随着文学作品的繁荣出现,文学体裁的多种种多样自然就引起部分学者对语言锤炼,写作方法,文学特点、文体风格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这样便出现了我们在本文开头所说的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繁荣。

二,“文学自觉”的概念

古代文学上,“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

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文学的自觉,最重要或者说是最终的还是表现在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三,“文学的自觉”的出现及其标志

“文学的自觉”这一提法广为学术界所熟知,是从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开始的,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曾说:“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Are for Art’s Sake)的一派。”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它对文章的价值、作家才性气质与作品之关系、文章体裁及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它虽然简短概括,但它所论及的问题对后世文学理论研究具有开启意义,《典论·论文》作为一篇标志性文献,吹响了文学进入“自觉时代”的第一声号角。

在袁行霈编写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第二版第二卷中,详细系统地分析了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学体裁分类的细致,是对文学自身特征认识深化的结果,它反映了人们对各体裁文学体制及风格特征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地追求。

四、文学的自觉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密不可分

综合上文我们所谈到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繁荣的社会背景以

及文学自觉的概念和标志,不难看出,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自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这部著作的两个主要贡献是我们所肯定的——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外部原因;总结了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奥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这是文学自觉中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的重要表现。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文学的体裁分为四类八种,提出“奏议宜雅,尚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到了西晋陆机的《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特别是将诗、赋分为两类,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文心雕龙》论文体分为33大类,萧统《文选》分为37类,文体辨析的细密,是文学自觉的又一表现特征。

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曾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这里“以情纬文,以文被质”,正说明这一时期的文学开始表现出以情感为创作的中心,以及用华丽的词藻表现作品内容的特征。此外,曹丕所说的“诗赋欲丽”,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以及南朝四声在诗歌创作上的运用、用事与对偶的讲究,等等,都表明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对形式美的自觉追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自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文学的自觉所以推动了文学理论和文

学批评的繁荣,而反过来又因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兴盛又实现了文学的自觉。

参考文献:

1,高小慧《浅论文学的自觉和独立自魏晋始》,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2,《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而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4,《中国文学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阿炳的评语

1.第一节论述的是魏晋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只是社会背景,且这一节根本不用要,与题目没有明显关系。

2.第二节不用作为一节,可放在文章开头。

3.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先说明文学自觉是怎么回事,再说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异常繁荣,再说二者的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既然你说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的自觉,那么论述时就应该从理论、批评到作家、作品、思潮,相互印证,只有理论与批评显示不出创作的自觉。

4.文章字数不够。

5.把这篇文章和上一篇《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浅析》中的错别字、语法错误和语意不合适的地方改一改,下周一时再交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