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业产业经济学初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L!彤要竺!墨熊燕堕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业产业经济学初步分析

20世纪30年代对于中国电影史研究来说是一个无法轻视的历史阶段.相关论著已经颇为丰富。但是.有关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角度依旧较少被关注。本文将就这一命题展开讨论。

20世纪30年代电影业概况

一、制片业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制片业进入一个空前的发展阶段。20世纪最初的几年里,电影刚刚引进中国.。洋人拍中国”的影片引起了中国许多实业家的关注.他们开始尝试拍摄电影。从而在事实上进行了对电影产业的初探。

商务印书馆兼营电影业的尝试成为了一批中资独立制片公司成立的催化剂,20世纪20年代私营电影制片公司纷纷成立。他们看到电影业发展的前景,都希望能够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电影公司的数量在1925年曾一度膨胀,1927年则又急剧下降。这之后的几年全国制片公司的具体数目为:1927年32家,1928年23家,1929年31家,1930年26家,1931年20家,基本维持在二三十家左右。‘遂说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走向平稳,同时在电影业发展的内部格局也逐渐清晰。在市场的游戏规则当中,这些制

沈莹片公司开始优胜劣汰。在20世纪30年代初最终形成了明星、天一、联华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1937年。七年里,三家电影公司,在中国电影制片业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某种程度上说,联华的成立标志着电影业开始了现代企业的规模化进程,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是参照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企业模式建立起来的,系统化的制片、发行、放映一条龙是它最大的产业优势所在。从1930年一1937年,三大公司的总产量分别是,。明星”132部;。天一”66部;。联华”94部。像艺华影片公司、电通影片公司等小型的制片公司.顽强的生

存下来,在1932

年一1936年问这些

小公司出品了约50

多部影片。

早在20世纪

20年代中期就有电

影的类型化的势头,

但受产业内部资本

和市场环境所限。

类型化发展始终没

有确立起来。20世

淼=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如制片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和电影产业内部非同类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如制片企业与发行、放映企业的市场关系),这里所提到的市场关系包括企业间的垄断、竞争关系,并结合案例研究讨论该时期中国电影企业之兴衰。

一、市场结构理论分析早期中国电影企业的地位及作用

20世纪30年代。我国电影企业经历了。自由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的发展。对这一过程进行理论考量意义重大。此时,影业托拉斯开始出现。有如一剂强心针催演着产业结构升级。“明星”、。天一”、。联华”三大电影公司渐成。三足鼎立”即为明证。三大企业内部机构庞大,遇突发事件时,难免调节失灵。

有声片的出现就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面对有声电影的出现,三家企业的态度完全不同。。天一”公司率先开始试制有声片。积极研发有声片。并认为有声片一定是未来电影发展的趋势;。明星”决定走谨慎的中问路线,一边继续进行无声电影的制作。一边参与有声电影的研发工作;在有声电影发展过程中。态度最不积极的就是。联华”,“联华”认为这是发展和复兴国片的大好时期。当“明星”、。天一”已经从有声片中获得好处时,。联华”才意识到有声片取代无声片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其市场份额已经缩小。

面对左翼电影的发展,三大公司持不同的态度。。明星”审时度势。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影响,民众对左翼电影的需求不断增加,一切从市场和票房出发,选择一批左翼电影人进入公司,制作了一大批制作精良、观众津津乐道的影片,为1931年“九·一八”事件和1932年。一·--Jk.”淞沪战争之后一度陷入萎靡的。明星”带来了生机;。联华”复杂且庞大的内部组织机构再一次给它带来了麻烦,其内部左右两派互不相让,各不相容,为最终的分裂埋下了伏笔:。天一”的战略最为保守,把目光转移到南洋市场。不与政治、政局、党派产生瓜葛。为其将电影主要业务从上海转移到香港打下基础。

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三大公司呈现完全不同的命运。。明星”公司在日本人的压力下表现出的不妥协。引来了。一片大火”.从此“明星”化为灰烬;原先的。联华”最终由于内部复杂的政治背景,以及所有者之间的相互纷争已经名存实亡;。天一”南迁,转战香港发展,从以推出中国内地影坛。。三足鼎立”就此瓦解。

市场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电影企业的发展。当然,上世纪30年代电影产业的发展还有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三大电影企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政治、战争的影响。但是仅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说,三大企业的运作是成功的,是中国上世纪30年代电影产业中名副其实的托拉斯。

二、产品差别化为电影企业提供更多机会

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它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的区分开来。从而使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企业进行产品差异化的方法很多.运用产品差异化决策理论有助于讨论上世纪30年代电影企业由于生产差异化产品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根据营销学对产品的定义,产品包括核心产品、中间产品和延伸产品三个层次。同类竞争性产品的核心部分基本一致。致使产品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竞争也由此产生。

。天一”始终坚持它的娱乐路线。尽管业界把他们拍摄的影片称其为。烂片”,他依然以武侠神怪片的制作为主,而这部分市场始终不曾有人颠覆。。明星”率先进入左翼电影制作领域,在左翼电影初期的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联华”坚持正剧的制作,在市场中主要表现为对原有市场的巩固。产品的差异,给三大公司带来了不同的发展契机,他们的作为不同程度的勾勒出当时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轮廓。

品牌差别化可以被看成是产品主体差别化的一部分.但是电影产业相对比较特殊,影响品牌发展的因素也多种多样。所以将其专门提出非常有意义。首先从公司拍摄影片的类型上就具有明显的差异。此处不

多作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