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行为金融学课件9

合集下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课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课件

小结:《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的规定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法则 1、采用复式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法则: ·凡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亦称正号项目,记入 贷方,记为“+”。 ·凡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亦称负号项目,记入 借方,记为“-”。 ⊿贷方>借方 贷方<借方 国际收支顺差(盈余) 国际收支逆差(赤字)
2、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利润高达30亿美元 –1998年 港币保卫战 亏10亿美元
考核办法
·平时成绩(30%) ·到课情况(10%):点名若干次 缺席六次不能参加考试,五次0分,四次20分,三次40 分,二次60分,一次80分,0次100分
·课后作业及上课提问(20%):同上
单方面转移以及资本流入都记入贷方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则示意图
(三)记账实例 1、甲国企业出口价值100万美元的设备,该企业在海外 银行的存款相应增加; 2、甲国居民到外国旅游花销30万美元,该费用从该居 民的海外存款中扣除;
3、甲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所得利润150万美元,其中,75 万用于当地再投资,50万购买当地商品运回国内,25 万结售给政府换取本币; 4、甲国政府动用40万美元储备向国外提供无偿援助, 另提供相当于60万美元的粮食药品援助。
·卷面成绩(70%)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期末考试主要以考察学生的分 析问题能力为核心。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还侧重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的深入及对实际问题的应用。 ·期末考试的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题、计算题、问 答题及分析题等。
第一章 国际收支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1. 经常账户 贷方 借方 1.A 货物和服务 贷方 借方 1.A.a 货物 贷方 借方 1.A.b 服务 贷方 借方 1.A.b.1 加工服务 贷方 借方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贷方 借方 1.A.b.3 运输 贷方 借方 1.A.b.4 旅行 贷方 借方 1.A.b.5 建设 贷方 借方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贷方 借方 1.A.b.7 金融服务 贷方 借方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贷方 借方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贷方 借方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贷方 借方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贷方 借方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贷方 借方 1.B 初次收入 贷方 借方 1.B.1 雇员报酬 贷方 借方 1.B.2 投资收益 贷方 借方 1.B.3 其他初次收入 贷方 借方 1.C 二次收入 贷方 借方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2.1 资本账户 贷方 借方 2.2 金融账户 资产 负债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资产 负债 2.2.1.1 直接投资 2.2.1.1.1 资产 2.2.1.1.1.1 2.2.1.1.1.2 2.2.1.1.2负债 2.2.1.1.2.1 2.2.1.1.2.2 股权 关联企业债务 股权 关联企业债务

行为金融学PPT幻灯片课件

行为金融学PPT幻灯片课件
19
技术分析:优势与局限
技术分析优势:
投资中技术分析是以统计学为技术基础,通过图表或技 术指标的记录,研究市场过去和现在的行为反应,以推 测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
技术分析局限性:
技术分析实质是一种代表性启发法,即人们试图用过去 熟悉的模式来对不确定的未来做出判断,不考虑这种模 式产生的客观信息基础,或这种模式重复的可能性。
基于其他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设计投资策略来 获得超额收益
21
股票投资中的行为偏差
股票选择中的行为偏差
信息过载和有限注意(Limited Attention) 框架依赖(Frame Dependence) 本土偏差(Local Bias)
股票买入中的行为偏差
过度自信 从众行为(Herd Behavior) 贪婪与恐惧情绪
行为金融学 第九讲
有限理性与个体投资者行为
俞红海
2014.4. 30
1
第九讲主要内容
9.1 引子 9.2 基本框架:股票市场投资(选股&择时) 9.3 股票投资理论:价值分析Vs技术分析 9.4 有限理性与股票投资:
股票买入:投资者关注(Investor Attention) 股票买入:本土偏差(Local Bias) 股票卖出: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过度自信与过度交易(Overtrading)
涨幅特别高; 换手率特别高; 特殊事件
投资者关注出现在个人投资者股票购买过程中,而不是股票 卖出过程中。
Odean, 2008, All that Glitters: The Effect of Attention and News on the Buying Behavior of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金融学第九章》课件

《金融学第九章》课件

金融市场的证券化趋势
金融市场的证券化趋势是指通过证券化技术,将传统的实物资产转化为证券资产,从而实现资产的流动性和可交易性。证券化趋势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工具。
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创新与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金融市场创新能够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资本形成速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发展能够扩大内需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风险转移
金融市场的风险可以通过转移的方式进行降低。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或利用衍生品等工具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风险分散
金融市场的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进行降低。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不同类型的资产或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
风险补偿
金融市场的风险与回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投资者可以通过承担更高的风险来获得更高的回报,但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大的损失。
市场基础设施监管
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监管,包括衍生品、资产证券化等,确保其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
金融创新与监管
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罚,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法律手段
监管机构采取行政手段对金融机构和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
行政手段
行业自律组织对会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和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案例二: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案
巴林银行由于内部风险管理不善,导致巨额亏损并最终破产。此案例说明了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重要性。
THANKS。
05
金融市场的风险与防范
法律风险
与法律或监管规定不符的风险。
操作风险
由于内部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的风险。

《行为金融专题研究》课件

《行为金融专题研究》课件
创新研究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未来可 以尝试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创新研究 方法来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05
案例分析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案例
总结词:行为金融学在投资决策中的应 用
介绍一个成功的投资案例,阐述行为金 融学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
实证结果的解释
实证检验的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准确解释这些结果是一个挑战。此外,不同实证结果之 间可能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内在原因。
理论模型的局限性
01
模型假设的局限性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模型通常基于一系列假设,而这些假设可能与现实情
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理论模型在解释现实市场现象时可能存在局限
分析行为金融学对市场异 象的预测能力,以及其对 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阐述行为金融学如何解释 市场中的信息不完全和投 资者心理偏差等现象。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公司决策案例
详细描述
阐述公司决策中存在的代表性偏 差、可得性偏差等心理现象,以 及行为金融学如何帮助公司避免 这些偏差。
总结词:行为金融学在公司决策 中的应用
代表性启发与可得性启发
代表性启发
描述人们如何根据事物的典型特征或 模式来快速做出决策。
可得性启发
研究人们如何根据记忆中容易获取的 信息来评估概率,以及这种启发式思 维可能导致的问题。
心理账户与狭隘框架
心理账户
探讨人们如何在心理上对不同资金进行分类和评估,以及这种心理如何影响他 们的投资决策。
狭隘框架
公司金融与决策行为
公司融资
公司融资过程中,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心理和 行为会影响融资决策和融资结果。行为金融 学为公司融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行为金融学课件

行为金融学课件
2.决策科学 决策与偏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人类一
切经济行为的起点。但传统理论与行为 金融理论在决策行为方面存在一些不同。
不确定下的决策行为
(1)时间偏好(Time Preference) (2)模糊规避(Ambiguity Aversion) (3)非线性概率转换 (4)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3.社会心理学 (1)认知的系统系偏差(Systematic Bias) (2)信息瀑布(Information Cascades) (3)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
三、股利之谜(Puzzle of Dividend) 四、封闭基金之谜 五、波动率之谜 六、日历效应 (一)一月效应 (二)月末效应 (三)周末效应 (四)9月份异常 (五)月内回报异常
第二节 对证券市场中异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一、金融泡沫形成的原因 (一)套利的有限性 (二)信念与偏好 (三)代表性经验法则 (四)信息扩散与羊群行为 二、对波动性之谜的解释 (一)损失厌恶与赌场资金效应 (二)过度自信 (三)代表性偏误和钱的幻觉
3.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研究投 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规律及其对市场价格 的影响。
二、行为金融学的基础和研究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一)心理学及相关学科
1.认知心理学 信息获取阶段的认知偏差、信息加工阶段的
认知偏误、信息输出阶段的认知偏误、信 息反馈阶段的认知偏差。
(1)信息获取阶段的认知偏误 记忆方面出现的偏误和工作环境方面产生
的偏误
(2)信息加工阶段的认知偏误 简化信息处理过程所导致的认知偏误、情
绪和情感的影响、对信息描述方式的反 应、对新信息的态度等。
(3)信息输出阶段的认知偏误 如意算盘或一厢情愿(wishful thinking)

行为金融学_PPT课件

行为金融学_PPT课件
(主体的效用函数为严格凹函数:确定性财富带来的效用小于 参与期望收益相同的一场赌博带来的期望效用,所以此类 主体总愿意参与公平赌局,甚至有时多付出一些也无所谓)
效用
效用函數
Ud Uc
0
MUa< MUb
‧D
‧B
(邊際效用遞增)
‧ A ‧C
期望財富
1
2
3
(萬元)
(三)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 理性投资者会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最小化所承担的风险。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错误判断它们所承担的风险的水平。
Barber and Odean 的研究发现,单身男性的投资组合风险
(波动率和Beta系数)最高,其次是已婚男性、已婚女性和单
身女性。
•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不会很好地分散投资组合,因为他们非
常相信自己选择了正确的股票 。
• 自认为正确的投资者看不到对冲风险的必要。 •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将在其认为会盈利的投资策略上投入大笔资
套利的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和存在可替代的资产。 套利行为是保证市场有效和市场均衡的条件。
套利限制一:基本面风险
大量证券没有完全的替代组合,使 得即使证券价格出现偏差,套利者 也无法进行无风险对冲交易。基本 面的风险消除不可能。
套利限制二:噪声交易者风险
绝大噪声交易者是短视的 噪声交易者心里无法预期,若噪声交易
(一)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理性人使用边际分析方法,通过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
成本的大小进行决策;
理性人是自私的,单方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理性人的决策不受道德影响; 理性人作为决策主体不仅指单个消费者或投资人,也
包括家庭、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等主体。

行为金融学的相关学科基础与内涵PPT课件( 32页)

行为金融学的相关学科基础与内涵PPT课件( 32页)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复杂的、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投资、 储蓄、价格变化等经济现象的学科,行为经济学认为,每一 个现实的决策行为不仅受到自身固有的认知偏差的影响,同 时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 行为金融学是由行为经济学延伸出来的众多分支学科中成果 最为丰硕的领域之一,经济学体系从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 正逐渐转变为理性之外的后现代性,海市蜃楼般的“经济人” 角色也慢慢地被普通的“社会人”所替代。
21
1.2 行为金融学的相关学科基础
1.2.4 行为金融学与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承认经济人理性在传统解释范围内的有效 性,所不同的是把它视为一种特例,理性要与理性之 外的其余部分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人类行为的整体。
22
1.3 行为金融学对标准金融学的理论挑战
1.3.1 行为金融学的概念
Thaler(1993)将行为金融称为“思路开放式金融研究”。 Shiller(1997)认为行为金融是从人们决策时的实际心理特征入手 研究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 Hsee(2000)认为行为金融是将行为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上 的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中产生的学科。 Fuller(2000)认为行为金融学研究投资者“心理过失”是怎样产生的。 Shleifer(2000)认为行为金融是研究竞争市场上人类易犯的错误, 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把这些错误放入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来考虑。
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行为金融学PPT课件

行为金融学PPT课件
(二)行为金融学的挑战---有效市场悖论 1、理性假设受到挑战 2、来自经验研究的种种市场 “异象”

Company LOGO
1、理性假设受到挑战:
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的投资者并不遵循理性预期要求的理性: (1)其信念更新不遵守贝叶斯理性(比如,启发式思维等)
所谓贝叶斯法则,是指当分析样本大到接近总体数时,样本中事件发生的概率 将接近于总体中事件发生的概率。
• EMH具有3种形式:弱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的历史信息,投资者无法 利用过去的信息获利;半强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包含了弱式有效市场信息和所有 公开信息,投资者不仅无法从历史信息中获利,而且也不能从当前公开信息中获利; 强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不仅包含了半强式有效市场的信息,还反映了一切私下及 内幕消息,在此情况下,市场充分发达,投资者即使拥有内部信息,也无法获取超 额利润。

Company LOGO
2、来自经验研究的市场“异象”
(1)“赢者的诅咒”与“新股折价之谜” “ 赢者诅咒”:通常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

Company LOGO
• 综上,以有效市场理论为代表的现代金融理论的 研究思路是一种遵从主观到实际的范式,先假设 创造一个理想市场和完全理性的投资者,然后追 寻在这种市场状态下“应该如何做”,而不是 “实际上在如何做”。

Company LOGO
但行为经济学家发现,个人在对不确定的结果进行预期时,常常违反贝叶斯法 则和其他有关于概率的理论。例如,人们经常会使用短期的历史数据来预测不确定 的未来,并试图找出这些过去发生事件的代表(Representative)意义有多大。当他们 过分相信这些事件的代表性意义时,往往导致他们忽视这些近期事件的发生仅仅是 偶然产生、而并非符合他们建立的“模型”的事实。这种启发式思维(Heuristic Decision Processes)形成于人类与自然抗争的进化过程,在生活中的很多场合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比如它帮助人们迅速对信息做出反应以规避危险,但也可以严重的误 导投资者。

对外经贸大学行为金融学第九章金融市场中的群体心理特征与金融泡沫

对外经贸大学行为金融学第九章金融市场中的群体心理特征与金融泡沫
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和信息层叠就具有上述特征。
6.2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有限注意概念 金融市场中有限注意:关注显著信息和疏忽隐晦信息 当股价由于某些原因而上涨时,投资者由于有限注意而关注于
上涨的股票,这样就可能形成正反馈机制,促使价格进一步上 涨,进而又引起其他投资者的注意,导致股价严重超过基本价 值,而如果这样的有限注意成为系统性的群体行为,就可能导 致股市泡沫的产生。
6.1 金融市场泡沫
贪婪是投资者的大敌,无论是谁都会头脑发热、失去理智。即使大名鼎鼎的牛 顿爵士在当了回疯狂的股民后,也只能徒留这样的感慨: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 规律,却计算不出股民们的疯狂举动.套住牛顿的股票,就是臭名昭著的南海公司。 南海股票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飙升至8月令人瞠目的1000英镑,7个多月涨了 约8倍。牛顿就是在南海公司股票上涨过程中参与了一把,很快,他的投资就实现 了翻倍,当时还比较谨慎的牛顿出清了所有的股票,获利不菲。但是刚刚卖掉股票, 牛顿就后悔了,因为到了8月,股票价格达到了1000英镑,几乎增值了8倍。随后牛 顿决定加大投入继续追进。然而此时的南海公司已经出现了经营困境,此前的6月 英国国会通过了“反泡沫公司法”,抽身不及的牛顿也亏了整整 2万英镑。以他就 任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的2000 英镑年薪来算,他赔掉了整整10年的薪水。
6.2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由于每个投资者都通过观察他人的信息或者说公 共信息进行决策,而忽略自己的私人信息,那么私 人信息就没有贡献到公共信息中去,公共信息池中 的信息难以得到更新,从而造成信息堵塞。
这样的公共信息很难反映股票的基本价值,如果 这样的信息层叠没有被及时打破,投资者群体信息 层叠就可能导致股票价格严重偏离其基本价值,从 而导致泡沫的生成。

行为金融学专题课件

行为金融学专题课件

市场的有效、价格的理性。然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
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的内在价值决定,在很
大程度上还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
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
响,投资者是非理性人,情绪与认知偏差的存在使投
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并且其非理性
行为将导致市场的非有效性,资产价格偏离其基本价
PPT文档演模板
行为金融学专题课件
2、启发式偏差
人们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可分为:算式法和启发法。 算式法是解决问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 如果一个问题有算式法,那么只要按照其规则进行操作,就能 获得问题的解。 启发法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一种思考上的捷径,是 解决问题的简单、通常是笼统的规律或策略,也称之为经验法 则。人们一般在如下四种情况下,倾向应用启发法解决问题: (1)当我们没有时间认真思考某个问题时; (2)当我们负载的信息过多,以至于无法充分地对其加工时; (3)当手中的问题不十分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必太过思虑时; (4)当我们缺乏做出决策所需的可靠的知识或信息时,我们更
• (二)行为金融学的内涵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
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行为金融学是通过分
析投资者各种心理特征,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及其
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
和决策规律的一门学科。

标准金融学在投资者心理与证券市场效率上
所持的观点是投资者是理性人,投资者的理性会保证
激的主观反映。经济刺激是经济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而
非充分条件。经济行为不仅是经济刺激的直接映射,其间
还包括一系列的中介变量,如个人目标、价值观念、期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注意概念 金融市场中有限注意:关注显著信息和疏忽隐晦 信息 影响泡沫的方式
1.干扰了投资者赖以判断的信息集; 2.即便市场上信息充分可得,有限注意也可能
促使投资者倾向于跟风或采取羊群行为。
14
9.2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信息层叠导致羊群行为
即使人们知道其他人的做法是一种从众行为,他 们仍然会考虑他人的判断,并且参与其中。这种一窝 蜂似的从众行为是由信息层叠(information cascade) 产生的。 信息层叠使人们放弃自己挖掘信息,而接受被大 家所普遍接受的做法或信息。
26
The End
网络股的热潮兴起于1995年,到 1999年网络原始股平均涨幅为230% , 最终从2000年3月12日起,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持续暴跌。到2001年4月4日, 指数跌至1638.80点,较2000年的最高点跌去了2/3 。
11
9.1 金融市场泡沫
21世纪--美国的房地产次级贷款泡沫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不但房地产泡沫终于破灭,美 国还陷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2
9.2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存在各种 认知偏差。当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如果表现出某些 认知偏差,并且因此形成系统性的对资产价格的认知 错误,则可能导致金融泡沫。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和信 息层叠就具有上述特征。
13
9.2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有限注意导致信息层叠
19
9.3 机构投资行为和金融泡沫
当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投资决策者是投资代理人 时,他们内生的风险转嫁激励就会使风险资产的 均衡价格超过基本价值,均衡价格与基本价值的 差就是资产的价格泡沫。
20
9.4 社会因素对金融泡沫的推动
口头信息传递的影响
投资者通过各种不同社会关系和渠道来获得决策 依据,而个人行为反过来也对其他主体产生影响,形 成社会互动。口头信息传递是社会互动中最常见的信 息传递方式。
6
9.1 金融市场泡沫
1837年--银行业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 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 一直持续到1843年。
7
9.1 金融市场泡沫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 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 度投机状态。
17
9.3 机构投资行为和金融泡沫
声誉效应导致羊群行为
声誉效应的核心观点是,与一个另类而可能成功 的策略相比,人们更愿意表现出羊群行为成为群体失 败中的一员。 声誉模型的解释: 声誉模型的解释:
1.羊群聚集与分散的出现; 2.影响管理人员职业状态压力下的羊群效应的解释。
18
9.3 机构投资行为和金融泡沫
过度乐观、过度自信、盲从
轻信、乐观、贪婪
怀疑、失望、漠视
市场情绪周期的规律
恐慌、沮丧、绝望
23
9.5 泡沫的特征
在市场周期的顶端,这种疯狂会传到几乎社会的每一个 角落, “永不落幕”牛市神话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交易账户激增,每个家庭都在参与市场狂欢。这时存在各 种非理性特征:
1. 乐观的预期 2. 大量盲从投资者的涌入 3. 价格对价值的严重背离 4. 庞氏骗局
一个石油勘探者在向天堂的路上遇到圣徒彼得,彼得说: “你有资格住进天堂里的石油职员大院,但是我们已经满员, 没有办法让你挤进去。”勘探者想了一下,就对石油大院大声 喊道:“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于是大院里的人们挤开门, 蜂拥而出冲向地狱。彼得非常惊讶,请勘探者搬进大院。但是 勘探者迟疑了一下说:“不,我想我应该跟着他们一起去,那 个发现说不定是真的呢!”于是,他自己也随众人直奔地 狱……巴菲特在1985年的年报中讲述了这个故事,并且认为, 直到现在,这样的故事依然在华尔街上演……
委托代理中的风险转嫁导致金融泡沫
作为代理人的投资决策者可以享受到资产价格(收益) 上升带来的全部好处(upside return) ,但是对资产价格 (收益) 下跌的风险(downside risk)只承担有限责任,投 资代理人可以通过申请破产保护等方式将超过一定限 度的损失转嫁给投资委托人——资金的贷出方,这就 是代理投资内生的风险转嫁(risk shifting) 问题。
15
9.2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资产定价的正反馈机制
罗伯特·希勒(Robert J.Shiller)《非理性繁荣》 (Irrational Exuberance),解释了人的非理性心理 因素对股市乃至对整个经济的影响。
16
9.2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希勒把一路凯歌的股票市场称作“一场非理性的、 自我驱动的、自我膨胀的泡沫”。 他认为导致美国股市持续繁荣的不是企业利润,它 与收益与股利的增长根本没有关系,而是弥漫于整个 社会的乐观情绪。
案例思考: 案例思考:
1.大众为什么会对郁金香如此的疯狂? 2.哪些因素在推动着郁金香价格泡沫的形成和放大?
4
9.1 金融市场泡沫
金融泡沫是指一种或一系列的金融资产在经历了一 个连续的上涨之后,市场价格大于实际价格的经济现象。 其产生的根源是过度的投资引起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 导致经济的虚假繁荣。
8
9.1 金融市场泡沫
1929年--大萧条
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9
9.1 金融市场泡沫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 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黑色星期一”。标准 普尔指数下跌了20%。
10
9.1 金融市场泡沫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
第九章 金融市场中的群体心理特 征与金融泡沫
主讲:王茂斌 主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第9章 金融市场中的群体心理特征与金融泡沫
1
金融市场泡沫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机构投资行为与金融泡沫 社会因素对金融泡沫的推动
23Leabharlann 42引导案例: 引导案例:荷兰郁金香狂热
荷兰不是郁金香的原产地,郁金香在荷兰只是少数富有的显贵之士的 观赏品和奢侈品,以致于成为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1630年前后,荷兰 人培育了一些新奇的郁金香品种,王室贵族和达官贵人趋之若鹜,争相购 买稀有的郁金香品种,郁金香的价格逐渐上升,在1636年10月之后,不仅 稀有郁金香品种的价格被抬高,几乎所有郁金香的价格都飞涨起来。 查尔斯.马凯在其著作中描述到:“1636年,由于郁金香品种的需求量 不断增长,……城市的交易所均设置了定期的销售市场…,许多人转眼之 间便成了巨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郁金香热会永远持续下去,…,无 论价格多高,都会达成交易。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匠人、船夫、 随从、伙计,甚至是打扫烟囱的清洁工和年老的洗衣女工,都纷纷投身于 郁金香交易。”
3
引导案例:荷兰郁金香狂热
在这种狂热情绪的推动下,1636年底,郁金香市场上人们不仅 买卖已经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还提前买卖在1637年底将要收获的球 茎,郁金香期货市场交易量日益上升,1636年12月底到1637年1月底 之间,所有品种的郁金香价格全线上扬。 然而,1637年2月初,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郁金香价格开始暴 跌,市场陷入恐慌,郁金香市场全面崩溃。
5. 泡沫破裂和经济冲击
24
9.5 泡沫的特征
庞氏骗局(Ponzischeme)
1920年查尔斯·庞氏在美国制造的一个骗局:向投资 者许诺,投资能赚得大量收益。但投资者的资金事 实上没有被投向真正的资产。而是将第二轮投资者 的资金支付给最初的投资者,依次类推,形成泡沫 。
25
9.5 泡沫的特征
案例:格雷厄姆的寓言
5
9.1 金融市场泡沫
1720年--南海泡沫
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 洲进行贸易扩张,专门成立了一家 “南海公司”。从1720年3月到9月,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 票价格一举从每股330英镑涨到了 1050英镑。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 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 《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 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 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21
9.4 社会因素对金融泡沫的推动
媒体信息传递的影响
另一种信息传递方式是公共新闻媒体信息传递。媒 体能积极地影响公众的注意力和思考方式,同时形成股 市事件发生时的环境。 媒体信息传递方式特点:
1.降低投资者的参与成本 2.媒体偏见
22
9.4 社会因素对金融泡沫的推动
社会情绪的推动
投资者在社会接触中除了可以互相传递信息外,还会传递社会情绪, 这种被传递的情绪同样也可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从而产生系统性 的行为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