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敬业与乐业》九年级上册教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敬业与乐业》教案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3)学会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主题;(2)学会提炼论据,概括论点;(3)提高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敬业乐业的精神,认识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3)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3)学会提炼论据,概括论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对敬业与乐业有什么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论点、论据,并尝试分析其逻辑关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2)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提炼论据,概括论点。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阐述自己对敬业与乐业的见解;(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做到敬业与乐业。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敬业与乐业的作文;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 敬业与乐业》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敬业与乐业》。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难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课文结构和论证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敬业和乐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敬业与乐业》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
(2)对敬业和乐业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内容产生期待。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敬业和乐业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难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和论证方法。
(2)每组选取一个观点,进行讨论和分享。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概括。
(2)引导学生思考敬业和乐业的意义和价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一篇关于敬业和乐业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敬业与乐业》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注重对敬业和乐业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六、教学内容:1. 课文《敬业与乐业》的拓展阅读:选取与敬业乐业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进行阅读,加深对敬业乐业的理解和感悟。
《敬业与乐业》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敬业与乐业》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议论文。
课文主要论述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通过举例说明敬业乐业的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课文内容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例论证,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过于片面,缺乏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认识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使他们认识到敬业乐业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敬业和乐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阐述其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写作法: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在课堂上播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PPT:制作PPT,展示课文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3.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敬业乐业的实例,用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敬业乐业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课文重点内容,让学生齐读并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教师举例说明敬业乐业的重要性,如对企业的发展、个人的成长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敬业乐业的认识。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敬业与乐业》ppt课件

06
拓展延伸:职场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
职场素养内涵及培养途径
职场素养内涵
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等方面,是职场人必备的基本 素质。
培养途径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企业实习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职场素养,提高其 适应职场的能力。
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
职业道德规范
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热爱本职、勇于承担责任等,是职场人必须遵守的行 为准则。
促进职业发展
乐业精神能够推动个人不 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职业 素养和技能水平,为职业 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乐业精神策略和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职业价值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 不同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和 目标。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 让他们亲身体验工作的乐趣和意义,增强他们的 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课后作业3
小组讨论并分享如何在日常生 活中培养敬业与乐业的精神的
具体方法和实践。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乐业精神内涵
乐业精神包括对职业的认同和尊重, 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对职业发展的 追求和期待,以及在工作中实现自我 价值的愿望。
乐业精神在职业生涯中作用
提高工作效率
乐业精神能够激发个人的 工作热情和动力,提高工 作效率和创造力。
增强职业满足感
乐业精神能够让个人在工 作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 感,从而增强职业自信心 和自尊心。
只有真正敬重和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去学习和实践,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敬业是职业素养的体现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 素质,其中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之一。只有具备了敬 业精神,才能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和义务。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学习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论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学会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快乐。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2.学习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论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敬业”“乐业”等。
2.把握课文结构,分析作者论述的逻辑关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对“敬业”和“乐业”有什么理解呢?(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敬业与乐业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个话题的。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预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圈画出关键词句。
(2)思考: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3.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
(2)讨论:作者为什么说“敬业”和“乐业”是人生的重要品质?(3)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敬业与乐业?4.分析课文结构(1)请同学们分析课文结构,理清作者论述的逻辑关系。
(2)分析:课文开头、结尾与中间部分的关系。
5.学习课文表达技巧(1)请同学们欣赏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2)学习:如何运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课堂小结(2)强调: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敬业与乐业。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精彩句子。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敬业与乐业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学习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论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敬业和乐业在生活中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很好,那我们来从课文中找找,作者是怎样描述敬业与乐业的?”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并提问:“这里作者提到了哪些关于敬业的具体行为?”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敬业”“乐业”等把握课文结构,分析作者论述的逻辑关系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敬业’和‘乐业’分别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尝试解释后,教师进一步解释:“‘敬业’是指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认真负责;‘乐业’则是指在职业活动中找到快乐,享受工作过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学课件》精品教学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全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1)
总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
敬
业 分析问题(2—8)
乐
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分
业
解决问题(9)
总结全文,勉励大家敬业乐业
总
课后作业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小 结 与 思 考
背景介绍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 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 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 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 针对性。
字词学习
承蜩( tiáo ) 佝偻( ɡōu lóu) 亵渎( xièdú) 骈进( pián ) 层累( lěi ) 赦免( shè ) 解剖( pōu ) 教诲( huì ) 罪孽( niè ) 拣择( jiǎn ) 羡慕( xiàn) 旁骛( wù ) 强聒不舍( ɡuō ) 百丈禅师( chán)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 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后作业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本课时练习。
总结点评 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 精彩吧。
截取。章,篇章。例句:有的娱乐记者为了炮制新闻, 往往不顾明星的全部谈话,而是断章取义,胡乱猜测。
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
3.不二来法比门: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例句:勤奋是我们获
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总的来说,议论文 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 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敬业与乐业》教案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概念和观点;(3)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提取信息,运用课文中的观点阐述问题;(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敬业精神,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2)学会乐业,培养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3)懂得只有敬业乐业,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2. 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的分析;3. 敬业与乐业的理念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的理解;2. 论证方法的运用;3. 敬业与乐业价值观的内化。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2. 相关背景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2)引发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2)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3)引导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5. 应用拓展(1)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敬业与乐业。
6. 总结反思(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2)学生反思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敬业与乐业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2)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关于敬业与乐业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包括流利程度和感情表达;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关键概念和观点的掌握;3. 学生对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的分析能力;4. 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程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三篇

【导语】《敬业与乐业》就是宣讲⼈应该怎样对待⾃⼰所从事的事业的⼀篇⽂章,这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在职业学校对在校的学⽣所作的演讲词。
让我们去聆听先哲的教诲,观照⾃⼰的学习精神和⽣活态度,领悟⼈⽣价值。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标 知识⽬标 1.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法门”等词语。
2.积累记诵⽂中的经典语句、格⾔。
3.体会演讲的⼝语特⾊。
能⼒⽬标 1.把握⽂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初步学习“举例⼦”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法。
3.揣摩语⾔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动有⼒的⾏⽂特点。
情感⽬标 感受梁启超对⼈⽣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语特⾊。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法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表达通俗浅显,⼤量引⽤经典、格⾔。
教学中,引导学⽣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语和演讲特⾊。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中的观点⼤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问题,培养学⽣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
教学媒体 多媒体CAI课件、摄影仪、录⾳机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敬业与乐业》选⾃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篇宣讲⼈⽣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责任⼼”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
全⽂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通俗,⽂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意在引导学⽣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思考⼈⽣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的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体会演讲和⼝语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一等奖设计4篇

1、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一等奖设计《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要求: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
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学情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一定了解,但部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风和论述方式可能仍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引导和解读。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启发性的论证方法,结合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形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分析性文章。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整理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制作成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敬业与乐业的定义、重要性、实际生活中的表现等,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
4.请同学们课后观察身边的家人、朋友或老师,了解他们的敬业与乐业故事,下节课分享给大家,共同感受敬业与乐业的力量。
2.学生在生活中对敬业与乐业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较为模糊,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明确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3.学生在分析、讨论问题时,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但逻辑推理能力和论证方法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论据、论证方法,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作者鲁迅先生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及其论证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论据、论证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敬业与乐业的表现,并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和讨论。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关键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
1.逐段分析课文,讲解鲁迅先生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让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敬业与乐业》教案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敬业与乐业》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能够分析敬业与乐业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1.2 教学内容1. 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和内涵。
2. 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3. 敬业与乐业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2. 讲解:详细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敬业与乐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敬业与乐业的具体实践方法。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敬业与乐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敬业与乐业的具体实践方法。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1. 教材:《敬业与乐业》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敬业与乐业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解说。
3.2 教学材料1. 教材:选用适合九年级学生的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敬业与乐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敬业与乐业的力量。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掌握程度。
4.2 教学反馈1. 课堂问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2.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一周: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和重要性。
2. 第二周:分析敬业与乐业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敬业与乐业》课件

故事:百丈禅师的例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2.思考作者引用名言和故事的目的。
名言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无业游 民,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都对他们无可奈何, 由此看来,有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必 要。百丈禅师的例子强调每天都要有事可做。
深入探究——小组交流
1.如何理解文中“业”的含义?
这里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 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 值的事情;不止限于成人的工作,也 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小组交流
2.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 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1.请从前文的总结中,找出能反映出作者演讲意图的句子。
“敬业与乐业”四个 字,是人类生活的不 二法门。
如果在一段当中出现这样几个词 语,如“总之、总而言之、所以说、 归根结底”等,这些词语所引出的那 句话很可能就表述了作者的观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五节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节选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 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 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 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敬业与乐业》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能够把握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和论证方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敬业精神,明白敬业的重要性。
(2)培养乐业的态度,享受工作的乐趣。
(3)认识到只有敬业乐业,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敬业与乐业》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敬业的看法。
(2)提问:为什么说“敬业乐业,人生之本”?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做好笔记。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
(2)让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践行敬业乐业。
(2)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和探究解决。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敬业与乐业》,总结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敬业乐业的感悟文章。
3. 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敬业乐业的例子,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九年级上册语文《 敬业与乐业》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
(2)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敬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乐业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让学生标注出文章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准备与小组成员讨论。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共同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总结出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示范如何进行论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2)让学生write a short essay on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ism and joy in work, and share it with the class.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文章。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讲解示范和实践应用等环节,使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精品教学课件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重点探究
分析“有业” 1.第5段中两个“简直是”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
表明作者对这两种人的强 烈不满和鄙弃。
重点探究
分析“有业”
2.阅读课文第2、3、4自然段,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出几条理由。
6.文章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内容论证方面: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举例子证明 自己的观点。 演讲语言方面:口语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重点探究
7.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自主学习
03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chán 师( 禅 ) 秘 jué ( 诀 ) wàng 想( 妄 )
精 wēi( 微 )
旁 wù( 骛 )
xiàn 慕( 羡 ) làng dàng( 浪荡 )
杜绝( jué) 断章取义( duàn) 蛀( zhù)
调和( tiáo hé ) 赦( shè ) 强聒不舍( guō ) 言不及义( yì )
(1)“有业之必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引用孔子言论。 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讲百丈禅师的故事。 反面论证:不是讲“有业”有什么好处,而是讲“无业”有什么坏处: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 虫……
重点探究
7.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 受人牵制; (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4)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5)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 (6)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敬业与乐业》。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敬业与乐业》。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较为抽象的概念和观点的理解。
(2)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敬业与乐业》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享。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敬业与乐业的意义。
5. 写作实践:(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敬业与乐业》。
2. 总结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思考并回答:你如何理解敬业与乐业?你认为敬业与乐业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1)教师通过展示与敬业与乐业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理解,掌握梁启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及其论证方法;学习并运用本课的生字词、成语和典故;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事实、道理和名人名言来支持论点;探讨敬业与乐业的现实意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敬业与乐业》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于这一主题的热情和兴趣。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我发现他们对敬业与乐业的概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课堂上,我尝试运用了生动的案例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敬业与乐业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教学手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表明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敬业与乐业的核心理念。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敬业与乐业的基本概念。敬业是指对工作或学习充满责任心和热情的态度;乐业则是指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敬业与乐业在一位科学家成功研发新产品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论证逻辑:理解文章的论证逻辑,特别是梁启超如何通过对比、引用等多种方法来加强论点。
-情感认同:让学生从内心认同敬业乐业的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举解释:
-对生僻词汇的解释,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通过“敬业者,事半而功倍;懒惰者,事倍而功半”的对比,来理解“懈怠”的含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优质教案范文3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优质教案范文3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优质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优质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文紧扣中心“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阐明“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论述有业之必要,再转入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乐业两方面逐一论述;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束全文。
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立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自己。
教学重、难点重点1.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2.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突破方法: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的阅读、思考和探究。
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突破方法:结合练习四,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和辩论;还可以结合练习二提出的两种论证方法,进行小论文或辩论提纲的写作。
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材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梁启超。
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通过举例说明敬业乐业的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文章语言优美,论证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容和论证方法,理解敬业乐业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和论证过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敬业乐业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敬业乐业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论证方法的掌握。
2.难点:文章中一些词语的理解和论证过程的深入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等,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乐业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讲解: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论证过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敬业乐业的理解和体会。
5.总结: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强调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6.拓展:布置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敬业乐业的意义。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敬业乐业的意义1.个人成长:…2.社会进步:…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词语的理解和论证方法的掌握。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举例:课文中的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事实、道理、引用等论证方法。
(3)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语文素养。本节课涉及许多精彩词汇和句子,教师需着重讲解,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文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敬业与乐业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并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课文中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论述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得以体现。
举例:课文中的“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业者,热爱其业,以乐其心也。”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敬业与乐业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具体内容包括:
1.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体会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
2.文章结构分析:讲解课文的结构,使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学会分析文章结构。
3.观点论证分析: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词汇与句子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写作打下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论证方法和重要词汇。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敬业与乐业》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xx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精心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多媒体出示: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整体感知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组: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2、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三、研读揣摩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用xx投影出示问题组: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
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1、略。
2、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
一是道理论证。
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3、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
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四、质疑问难1、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五、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六、布置作业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
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
2、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最后明确答案要点: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1、学生发问。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
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四、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
”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
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五、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过渡: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
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
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
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七、布置作业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特意设置了关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探讨。
在发言中,有的学生只谈理论,忽略了结合自身实际。
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现在的青春年华,有很深的实际教育意义。
我设置的关于立足本职工作和树立远大理想的辩论,激发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效果很好。
在辩论中,大多数学生更赞成应有远大理想,认为二者相矛盾。
我做了点拨纠正,启发他们,如果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远大理想就会成为空谈,启发学生要全面具体的看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的能力。
在辩论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条理清楚说理有力,还有同学联系了自身实际,从而加强了本文的实际教育意义。
【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xx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有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什么是“敬”业敬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与如何做到敬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乐业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乐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为什么要乐业总结全文: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