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第3章
从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的连续分布
人格完 整、
知情意 统一、
主客观 一致
心
心
理
理
问
健
题
康
严
重
边
心
缘
理
状
问
况
题
由现实因素引起 ,时间短,问题 局限,未泛化; 无人格与思维障 碍;社会功能良 好。
刺激事件强 烈,反应剧 烈,内容泛 化,伴躯体 化症状,症 状持续2个 月以上,半 年以下。
有不典型 的异常精 神现象, 有人格改 变。
大学生常见精神疾病及表现
➢精神分裂症
一种持续的、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 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 、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 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多发病于青壮年, 严重影响人的行为及情感。
• 明强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时,行为表现与其他同 学没有差别。但是大学军训结束后不久,开始出现经常半 夜唱歌吵得同寝室的同学不得安眠,有时在网上聊天彻夜 不眠。同学讲他后稍好,但过不了多久又是老样子。一次 英语考试时,别人都在认真答题,而他却突然哈哈大笑、 大声叫喊,使得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面面相觑莫名其妙。一 次在运动场上跑步时,突然停下并对旁边的同学说:“宿 舍有人在叫我,我得回去一趟”。10分钟后,他回来显得 很沮丧的样子,说宿舍没有人。
• (2)强迫型人格。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人格障碍 ,据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组织调查,有这类型人格的人 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强迫型人格具体行为表现有 三个方面:
➢ 第一,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 态,如门锁上后还要反复检查,担心门是否锁好;写完信后反复检查 邮票是否已贴好,地址是否写对了,等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
一些西方心理学家将青年期称为“急风暴雨”式的“大动荡”时期。可以说, 青年人的情绪波动有很大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分化所带来的。
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特有的“专 利”。自我意识的发展标志着个体心理成熟的程度,是人逐渐 走向自主乃至自由的过程。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一)从形式上划分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主要解决自己 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悦纳的问题。自我体验的内容主要包 括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方面。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的冲突
自我意识分化的出现使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不曾注意的许多有关“我”的问题,在此期间表现为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矛盾
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被动的,对自我的控制是不果断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
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 2.理智与情感的矛盾 3.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4.满足感与空虚感的矛盾 5.独立自我与依赖自我的矛盾 6.自我封闭与渴望友谊的矛盾 7.自大与自卑的矛盾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自我意识的统一
大学生自我经过一段矛盾冲突,便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即自我统一。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统一可归纳为以下
5种类型:
1.自我完善型
2.面对现实型
3.自我安慰型
(自我否定型)
4.自我反差型
(自我扩张型)
5.消极补偿型
这类学生在自我意 识出现矛盾时,会主动 按照社会要求的理想自 我自觉改变现实自我, 扬长避短,使现实自我 逐步完善,以便与正确 的理想自我趋于统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焦雨梅)课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
第 16 页
过渡页
认识自我
接纳自我
提升自我
第 17 页
提升自我
一、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第三章
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和开展。同时,健全的自我 意识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健全的自我意识具有如下特点:
(1)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我。
(2)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和谐统一。
(3)自我肯定,积极向上,与外界保持一致。
(4)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善于反思和内省,努力实现“理想自 我”与“现实自我”的协调一致。
第 18 页
提升自我
二、大学生提升的事情,是需要时间去慢慢完成的,而且还会受到 很多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我。
2.自我控制 功能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 发挥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 表现,是实现目标的重要 保障。缺乏自我控制的意 识和能力的人,一定也是 盲动的、情绪化的、缺乏 恒心与毅力的人。
3.内省调节 功能
“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 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 自我意识的根底。
第9 页
过渡页
认识自我
接纳自我
提升自我
5.自我萎缩型
这类学生觉得无法实现理想自我,自 卑、自暴自弃,对“现实自我”非常不满, 不接纳自己,出现自轻、自贱等行为以求 心理平衡,也可能通过消极方式进行补偿。
第 13 页
接纳自我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征
第三章
1.更加注重对自身内在素质的认识
2.自我评价趋于客观
3.自我体验丰富复杂
4.自我控制主动持久
3.心理自我时期 青春发育期到青年后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其间,自我意识经过分化、矛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第三章 大学生学习与创造心理教育
• 1.提高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 性。
• 2.适当设置学习目标,使学习具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 3.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增强学习的有序性。
• 4.培养学习兴趣,做到多谈、多听、多看、 多动手、多参与。
• 5.适当重视外部诱因。
h
7
(二)学习动力过强主要表现及原因
• 自我调适
h
4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与调适
• 一.专业心理冲突与调适 • 如何帮助大学生调适专业心理冲突呢?
• 1.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兴趣 • 2.真诚沟通,影响其学习心理行为。 •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专业学习兴趣。 • 4.加强挫折教育。
5.加强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形成合力。
h
5
(二)大学生学习行为的特点
(三)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特点
h
3
• 【案例分析】
• 李某,以优异的成绩从内地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南方某 著名学府。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举家欢庆,她对 未来的生活也充满憧憬。然而,一进校门,就从考上 大学的美梦中跌进承受心理危机折磨的噩梦中,情绪 低落,失去自信心,无心学习,每次打电话回家都会 忍不住落泪。
•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并说说你自己如何克 服考试焦虑。
h
11
• 二.大学生创造心理障碍分析
• 创造性认识上“人力”化
• 创造性培养的“物性”化
• 创造性发展的“功利”化
• 三.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措施
• 1.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大学生创新 意识
• 2.采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 2. 总是喜欢发明自己的游戏,对学习或日常生活中 出现的问题总是能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第三章 成为最好的自己
• 14、你经常在心理默默祈祷吗?
• 15、你认为自己使父母感到失望吗? • 16、你是否经常回想并检讨自己过去的不良行为? • 17、当与别人闹矛盾时,你通常总是责怪自己吗? • 18、你是否不喜欢自己的性格? • 19、别人讲话时,你经常打断他们吗? • 20、你是否从不主动向别人挑战? • 21、做某件事时,你常常缺乏成功的信心吗? • 22、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你也不习惯当面提出反对意见,对吗? • 23、你是否自甘落后? • 24、你对未来充满信心吗? • 25、在班级里,你对自己的成绩进入前几名不抱希望吗? • 26、参加体育运动后,你总是感觉自己不行了吗? • 27、遇到困难时,你常常采取逃避的态度吗? • 28、当你提出的观点被人反对时,你是否马上会怀疑自己的正确性? • 29、如果别人没有征询你的看法,你会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 30、对自己反对做的各种事情,你总是充满自信吗?
• 七个“假如” • 填写下列的句子: • 1.假如我是一种花,我希望是 • 2.假如我是一种动物,我希望是 • 3.假如我是一种乐器,我希望是 • 4.假如我是一种水果,我希望是 • 5.假如我是一种颜色,我希望是 • 6.假如我是一种交通工具,我希望是 • 7.假如我是一种树,我希望是
,因为 ,因为 ,因为 ,因为 ,因为
一天,女儿问母亲,前些年她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 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自己有信心?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 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如果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如 果瓜果也不济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够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
给我们的启示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潜能和优势 人生需要不断地尝试,在不断地尝试和实践 中,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黎兆跂)第三章
这四个部分在每个人的自我认知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及生活 经历的增加,这四个部分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相应地,人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例如,当 一个人公开的自我的范围扩大,其生活会变得更真实,无论是在与人交往时还是在独处时, 都会感到轻松愉快;当盲目的自我的范围变小,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会更加清晰,在生活中 更容易扬长避短,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社会自我主要受他人看法的影响,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对待 个体的态度会极大地影响个体社会自我的形成。
第 14 页
三 自我意识的类型 (一)从内容上划分
3.心理自我 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心理品
质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需要、动机、兴趣、爱 好、人生观、价值观、情绪、性格、气质、能力 等的认识、体验和评价。心理自我是随着社会自 我的出现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三 自我意识的类型 (二)从自我观念上划分
第 18 页
3.理想自我 是个体想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 理想自我对个体的认识、情绪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过大,会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卑感。
课堂小结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三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渐成说
获得的品质 希望 意志 目的 能力 忠诚 爱 关心 智慧
第7页
二 自我意识的结构 (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包 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以及在 此基础上形成的自我观念,主要涉及“我是谁?”“我 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等问题。
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是核心部分,集中反映了个体 自我认知乃至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自我体验和自 我控制的前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
直接咨询与 间接咨询: 直接是直接 针对来访的 大学生做咨 询。间接是 经由师长同 学或家长, 反映当事者 心理问题来 做咨询。 个别咨询与 团体咨询。
2
3
门诊、电话、 通信、专题 和现场咨询。
正確認識心理諮詢
心理问题≠精神病 心理咨询≠窥见内心 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心理咨询≠思想工作 保密原则 平等尊重原则 理解支持原则 助人自助原则 客观中立原则
人的问题 行为、症 状是由错 误的认知 与学习所 导致的。
常用的方 法,如系 统脱敏法、 想象厌恶 法、强化 法、思考 停止法等。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又称交互抑制法。 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 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系统脱敏法的 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当某个刺激不会 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 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 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 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 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
狭义 狭义的是只有 咨询,它主要 是通过电话、 书信或面谈等 媒介对来询者 提供咨询帮助。
工作的任务不同 对象和情景 不同
心理咨询与心理 治疗的关系
解决问题的 性质和内容 不同
工作的方式 不同
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
咨询的目标 使来访者通过观 察自身来求得成 长和完善,不需 要咨询者过多的 干预和指导就可 以产生变化,咨 询者需要给出的 是理解、真诚、 支持、接受、关 系和积极的评价 。
适应性心理咨询
求询者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各种烦恼, 有明显心理矛盾和冲突,咨询的目的是 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 ,改善适应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版第三章
03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人格基础
案例导入
来访者是某高校大一学生,因 经常要求调换宿舍而被辅导员 介绍来咨询。
第一节 人格与健全人格
一、人格及其特征
人格
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 具有动力一致性 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 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这种个人命运受外因控制 的信念,称为外控观
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
乐观主义是抵抗压力、维护健 康的一个重要人格变量。
第三节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
自卑 1
2 孤僻
偏激 6
常见 不良人格
3 自我中心
依赖 5
4 嫉妒
第三节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
第二节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
一、人格—健康关系模型
健康行为模型
健康行为模型认为,这种 影响并不是主要在压力过 程中实现的,而应该与个 体健康行为质量有关。
不健康的行为,如抽烟、酗酒、暴饮暴食等都会增加各 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这已是医学上的常识; 而且,已有研究发现,坚强、神经质及敌意等人格变量 也都与各种健康、不健康行为的发生有关。 于是,健康行为模型便应运而生。这种模型的基本观点 是,人格与健康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人格影响人们对健康 行为的 选择而产生的。
第三节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
5
依赖
大学生普遍存在身心发展不 平衡,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 成熟。部分大学生依然存在 着依赖心理, 在生活上无 法独立,在心智上还没有走 向成熟,更不要说在经济上 对父母的依赖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章
应高度自觉地意识到自身思维认识和 整个学习活动的心理状态,实时监控 认知流程,总结学习经验和策略,进 入健康高效的学习状态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 理问题及其调适方法
? 精选案例
一、学习动机不当
小田是一位来自山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学业成绩一直优异。上大 学后,他感到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每当想到辍学在家的妹妹和日益 衰老的父母,小田心中就极度愧疚,觉得自己不争气,但又找不到奋斗的方向 和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小田一直马马虎虎、盲无目的,上课打不起精神, 后来渐渐迷上了QQ聊天和网络游戏,以此来打发无聊和空虚。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 理问题及其调适方法
(一)学习动机不足
一、学习动机不当
2.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 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有:社会责任感不强,
价值观念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意志不强, 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自我的学业期望不足,学业 自我效能感低等。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 理问题及其调适方法
(一)学习动机不足
(二)学习对大学生情绪意志的影响
学习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因此其过程和结果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 情绪。同时,大学学习要求更强的自主性、选择性,这对学习主体的意志 力也会产生影响。具体来看,情绪的产生是与需要和动机紧密相连的。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更加专业的、兼顾广度和深度的系统知 识会对其认知内容产生较大的改变,正是这种对周围事物更为深刻和广泛 的认识引起学习主体需求的改变:通过专业课和通选课可以较为深刻并广 泛地了解一些专业内容,从而对自己喜欢哪个专业或者专业方向有了更为 理智的判断,也就自然地对不同领域有了不同的需要。
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生活方 式及人际关系的变化所引起的不适应,都 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到学习上,导致一系列 的学习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三章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基本技巧,包括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等。
3. 引导学生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1. 情绪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情绪管理的基本技巧。
3. 应对压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所学情绪管理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生如何有效应对压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情绪管理相关书籍或资料3. 情绪管理小测验4. 小组讨论话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情绪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情绪管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新课讲解1. 情绪管理的概念:情绪管理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识别、表达、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2.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等。
3. 情绪管理的基本技巧:a. 识别情绪:通过身体反应、心理反应和表情来识别情绪。
b. 表达情绪: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与朋友、家人沟通。
c. 调节情绪:采用放松技巧、认知重构等方法来调节情绪。
d. 控制情绪:在特定情境下,有意识地控制情绪,避免情绪失控。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话题:a.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情绪管理技巧?b. 如何在压力情境下保持积极心态?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总结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情绪管理技巧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情绪管理技巧的体验。
二、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应对情绪和压力。
2. 学生讨论并分析案例,总结应对情绪和压力的方法。
三、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a. 每位学生记录一周内遇到的情绪和压力,分析自己是如何应对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认识自己开启心灵的大门
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
自我的发展
1)人生最初六年的影响 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的弗洛伊德认为,我们 的性别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如何,主要取决于我们 出生后头六年的生活经验。在这期间,我们经历 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后期人格发展往往 取决于在每个阶段上的需求和冲突是否能被很好 地解决。我们在成年之后会遇到很多令人头疼的 问题,大多数和那些幼儿期没被解决的冲突存在 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三章
认识自己:开启心灵的大门
自我的发展 觉察、克服自我的限制 爱自己——发现自己的宝藏 成长与转变
第一节 认识自己
叩问我是谁
每个人的确有着丰富的关于自我的知识, 有关于自己身体状况和能力、社会角色、思 想、天赋、个性等诸多方面的看法。
发现自己的特别之处,并用有创造性的 方式表现出来,会增加对自我的理解,并带 来自信。
自负:自负的人往往过高地评价自己,自以为是,有 种盲目的自信。在心理上,自负的人自视过高,认为别人 不如自己,总爱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固执己见,将自己 的观点、想法强加于人,明知道别人正确,也不愿意改变 态度。另外,自负的人也往往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但面 对别人取得成绩时,却又容易产生嫉妒之心,排斥他人。
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
自我的发展
4)成人早期 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任务是获我同一性巩固的基础上获 得共享的同一性,才能促成美满的婚姻而得 到亲密感,但由于寻找伴侣包含着偶然因素, 所以也有可能产生害怕独自生活的孤独感。
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
罗特将人格分成两种类型——外控型和内 控型。
第二节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的来源 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大量的成功会提升自尊,而
不断失败会削弱自尊。全力以赴并取得了成功会使人 感到更加自信、有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1.时间上的“延缓偿付期”
2.空间上的“自主性”
(一)他人的反馈
• 通常,他人会对我们 的品质、能力、性 格等给予清晰的反 馈,从而增强我们对 自己的了解。
(二)反射性评价
• 在生活中,那些与我 们的生活无关紧要 的人有时并不会给 予我们清晰明确的 反馈,但我们可以从 他们的态度与反应 中来了解自己。
(三)影响自我意识的社会因素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环境、家庭、他人的评价、 参照群体等。青年时期自我意识的转变包括:从依靠别人的评价转向独立评价;从评价别人转向自我 评价;从具体行动的评价转向运用个性品质评价;从单纯依靠表面现象与行为效果的评价转向动机与 效果统一的评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第三章
PART
03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的三结构 说”, 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从人格的三个维度上研究自我的发展。 意识是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意识既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与意识相对 应的是 “潜意识”,弗洛伊德曾用冰山做比喻:意识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尖峰,而潜意识则 是潜藏 于海底的冰体,蕴藏深厚,但不被看到。在他的理论中强调了潜意识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功能
1.决定个体行为的持续性与目标
2.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
3.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
自我意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从知、情、意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 制”;从自我本身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见表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人格概述
2、特质流派
致力于研究一个 人的人格到底包 括哪些特质?
3、人本主义流派
认为人格责任感 和自我认同感是 造成人格差异的 主要原因。
4、认知行为流派
人格核心是各种 习得行为模式的 集合,而习惯是 经过长时间的条 件反射、强化、 社会观察习得的。
5、生物学流派
通常用遗传和生 理过程来解释人 格的个体差异。
第一节 人格概述
案例:
佳琪周末和朋友一起去商场吃饭,听见对面一个女人大声和服务员说话:“你们餐厅是不是 属于某某集团啊?到底好不好吃啊?”佳琪和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那是一个中 性打扮的中年女士,剪着利落的短发,穿着格子衬衫和牛仔裤,一个人吃饭。佳琪和朋友对视了 一下,心中有了对这个大姐的判断。
第二节 人格测试与分析
课堂练习:测一测
高分者人格特征 认真、勤奋、井井有条、守时
维度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低分者人格特征
马虎、懒惰、杂乱无章、不守 时
信任、宽容、心软、好脾气
宜人性(agreeableness)
多疑、刻薄、无情、易怒
自寻烦恼、神经质、害羞、感情 用事
冷静、不愠不火、自在、情感 神经质/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
第一节 人格概述 四、人格类型与人格特质
1、类型理论 2、特质理论
第一节 人格概述 1、类型理论
卡尔·荣格:内向&外向 内向者:注意力、能量指向内在,通常安静、 稳重; 外向者:能量指向外在,通常胆大、好交际。
A-B型
大五人格结构
16PF人格结构
第一节 人格概述 1、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人格是连续的,可以测量的,测量的 单位就是特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
色(对批评者的期望与鼓动及暗中的施加压力) 第四步需要我的帮助随时告诉我(告诉批评者你对他的所作
所为是善意的,为他着想的)
Page 28
积极的人际关系
课后思考题: 1.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有什么意义? 2.日常生活中,你采用哪些方法来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积极的人际关系
二、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 (一)优化形象,完善第一印象
一个人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会成为他人以后 对其的基本印象。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朋友”
以貌取人
Page 6
积极的人际关系 二、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 (二)主动交往,提高熟悉程度
“多看效应”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
“日亲日近,日疏日远”
Page 3
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一个人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他去求教上帝,上帝 先带他去了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但面前都是 美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 往自己嘴里送,但太长了,自己永远都送不进嘴里。 上帝又 带他去了天堂,结果天堂里的人红光满面,欢声笑语,原来 是一样的筷子,自己送不到自己嘴里,但两个人可以相互喂 食,其乐无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 章
积极的人际关系
一、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助力器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和谐的人际氛围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人际交往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三)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
Page 2
积极的人际关系
一、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助力器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维持身心健康 (五)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 (六)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就大学生未来的事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章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Self-consciousness
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笛卡尔
案例导入
• 课本P79
想一想:
• 我是谁? •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 • 我生活的价值是什么? • 我能够接受自己么? • 我能够控制自己么? • 我怎样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
一、自我意识概述
镜子,都能照折射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
(三)根据自己的行为判断
• 贝姆(D.Bem)的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认为: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和 行为发生的情境了解自己的态度 、情感和内 部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内部状态的 了解,也像他人了解我们一样,都是通过我 们的外显行为。如当学生参加公益事业时, 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
•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自我的认知”,也 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其内容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 (生理自我)、心理特征(心理自我)及自己与他人 的关系(社会自我)。
• 自我意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 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 系统。
• 2、自我调控的矛盾性(独立于依附的矛盾、 自我中心与从众心理的矛盾)
六、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 健康自我意识的标准 • 1、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评价 自我和自我发展。 • 2、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 • 3、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积极自我肯定的、独立 的并与外界保持一致的人。 • 4、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 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