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归核化及其相关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归核化及其相关理论
内容摘要:全球市场经济下,归核化战略日益受到重视。
如何理解归核化成为实施归核化战略的重点,本文就归核化战略涵义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我国企业实施归核化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归核化战略;核心业务;多元化
一归核化理论的兴起
近年来,随着实践中许多大规模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纷纷陷入困境,以及核心能力理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行扩张性并购同时开始趋向实施以核心能力为中心的适度多元化发展战略,进行资产剥离与分拆,这正是归核化理论发展的一个起点。
最早实施归核化战略的应该算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通用电气(GE)公司于1981年提出“数一数二”原则,将60多个行业领域逐渐缩小为13个核心业务领域。
奔驰公司于90年代退出飞机、交通业务;1995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宣布“一分为三”,使归核化达到一个高峰。
在我国,归核化浪潮主要是从国企大规模进行并购改制开始的。
2004年至2006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工作安排,国资委明确要求153家央企集中力量办好主业,将央企的主业外资产通过拍卖、改制和无偿划转三种方式剥离。
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山西煤企重大重组,正是归核化战略的一种体现,山西煤改实现的是行业产业集中度的增加,通过兼并联合,把小资本集中成大资本,小企业集中为大企业,可以有效地实现煤炭产业的升级,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对归核化战略的认同,尽管在我国对归核化的研究是薄弱环节,但是随着是实践的发展,这一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管理者青睐。
二归核化战略的内涵
归核化(Refocusing)一词由英国学者马凯兹(C.C.Markides)于1990年在自己博士论文《多元化、归核化与经济绩效》中提出并使用。
主要用来描述美国企业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降低多元化水平的企业战略或动态过程。
Markides 把归核化定义为:公司决定降低它的活动范围来集中于它的核心业务。
归核化战略主要是指企业在出现过度多元化时,结合内外环境和条件,围绕核心目标体系,重新确定企业内部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以降低其多元化的程度,使企业战略性地回归到主业。
其核心思想就是将优势资源集中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上,培育、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
企业归核化战略实现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收缩,二是扩张。
收缩是指企业减少业务范围(down scoping) ,主要包括剥离(divestiture) (也叫直接出售)、分立( spin- offs)、股权切离(equity carve-outs) (也叫分拆上市) 三种方法;扩张是指不断扩大企业的核心业务范围,通过创新改造现有的核心业务,以获得动态效率。
对收缩与扩张两种途径的简单总结就是剥离非核心业务和整合构建核心业务。
学者Olivier Germain 认为,归核化战略在降低业务范围的同时,也包括对核心业务的整合和加强,最终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剥离非核心业务和整合构建核心业务是相互联系的过程。
如图1
归核化战略
收缩扩张
财务资源
非核心业务的剥离:资产出售、资产分割、析产分股等核心业务的加强业务更新
核心业务内的开拓、探索的权衡
动态效应
新资源的整
合创新等
整合业务的新方法:
业务外包、合资等
兼并与收购新的地理区域
静态效应
图1 归核化战略实施
三 相关理论分析
(一) 最优多元化水平(optimal diversification level )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当企业的某些过剩专有资产如管理技能、技术创新等不能再给企业带来更多收益,而出售它们又将付出交易成本时,企业可能会进入其他行业来充分实现它们的价值,也就是进行多元化经营。
Markides 认为,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多元化水平必然有上限。
他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对最优多元化水平进行了解释。
随着多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逐渐偏离核心业务从而使企业失去竞争优势,企业利润降低,多元化带来的边际收益就会递减。
与此同时,多元化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比如管理成本,部门协调难度的加大,以及员工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等等,从而导致多元化带来的边际成本呈上升趋势。
根据Markides 以及Palich 等人的研究,任何企业都存在一个“最优的多元化水平”*D ,即企业的多元化水平与经营绩效应呈“ ”型关系”。
见图2
当企业多元化水平从零开始且低于*D 时,即在 “ ”曲线左侧,多元化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收益,企业的经营绩效也会随着多元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企业最优多元化水平高于*D 时,即在“ ”曲线右侧,多元化会使成本大于收益,企业的经营绩效会随多元化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此时,就应该进行归核化经营,以降低多元化水平。
企业多元化水平
企
业
的
收
益
能
力
D 图2 多元化收入水平与企业能力的关系
(二)核心能力理论
核心能力理论是由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该文于1990 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
学者们对于核心能力的涵义可谓众说纷纭。
Parahalad and Hame(1990)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的学识;Teeceeal(1997)认为核心能力是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的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但是公认一点就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的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特殊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资源,它可以是技术,管理技能,还可以是人力资源,品牌忠诚度,企业文化等等。
核心能力可以说是企业的专用性资产,它是企业文化长期实践的沉淀,只有在本企业才能充分实现它的价值,移植的难度很大,由于其他企业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管理氛围,很难模仿的。
当企业在某一领域不具备核心能力时,企业就会处于竞争劣势,而模仿或者移植其他企业的核心能力则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需要一定的成本,甚至有可能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局面。
此时从经营角度来讲,企业应该退出该领域,而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在具有核心能力的领域上。
归核化中的“核”就是指企业的核心业务,归核化就是要企业经营回归到其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形成企业的持续成长力。
(三)资源基础论
1984 年,维纳菲尔特(B.Wernerflet)发表了《企业的资源基础观》一文,标志着资源基础理论学派正式的形成,此后又由巴尔奈(J . B a r n e y )、格兰特(R.M.Grant)等的进一步论述。
该理论关注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试图用资源的构成和性质来解释竞争中频繁出现的优胜劣汰现象。
巴尔奈和格兰特在维纳菲尔特的《资源为本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资源的概念,并将企业资源划分为财务资源、物化资源、技术资源、商誉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等同质性资源和知识、经验、技能、判断力、适应力等异质性资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资源存在差异性,企业内部不同的资源既有互补性也有差异性,同一资源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这就构成了不同企业各自的特点,有一些类似核心能力。
然而企业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
企业在竞争中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充分利用异质性的能力,才能发挥资源的最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基于资源与异质性能力的这种协同
效应,企业要实现经营目标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实施归核化战略。
关于归核化理论的研究有很多相关的理论,此外还有新制度理论,代理理论等。
新制度理论认为组织存在于由社会价值观,社会惯例构成的框架中,也就是说社会关系
网络、文化差异等会对企业行为产生影响,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使归核化
战略进一步加强。
代理理论认为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使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
产生利益差异。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效的代理机制来平衡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将归核
化战略与董事会结合进行管理就成为一个明智的抉择。
参考文献
[1]杨国亮.企业竞争优势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崔世娟、孙利.归核化研究文献综述[A] .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 .2008
[3]Markides. C.C.Corporate refocusing[J]. Business Strategy Review.1993.
[4] Germain. O.Strategic refocusing of large firms on core businesses:A process approach[R].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University of Lower-Normandy,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