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白马湖生态特色小镇开发思路初探

合集下载

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基本情况介绍

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基本情况介绍

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基本情况介绍一、开发背景2008年4月,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部署,高新区(滨江)围绕“完善北部、拓展南部”,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正式启动了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建设。

二、基本情况1.四至及面积:北至彩虹大道,西至浦沿路,东南接萧山区界。

20平方公里(山体、水域面积330万平方米),2.核心区:北至白马湖路,西至时代大道,东、南至萧山界。

8平方公里(含白马湖湖区1.36平方公里)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3640人。

3.规划定位:“一级、二业、三特、四区”、“宜业、宜居、宜游、宜文”一级——打造滨江区乃至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业——培育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及生态旅游产业。

三特——建立一个具有时代特点、杭州特色、钱塘江特征的生态新城。

四区——国家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白马湖旅游休闲度假区、杭州城市美学和建筑美学示范区、杭州和谐创业示范区。

4.产业布局:“一主多副”一主:以文化创意、动漫游戏产业为主多副:兼顾大旅游产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5.开发建设时序:两年形成框架:即两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农居拆迁安置及土地整理工作;启动项目白马湖三角地创意产业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引进综合性大型创意研究机构;拆迁整治陈家村,打造动漫小镇;先行改造柴家坞、章苏自然村、孔家里等自然村;整治白马湖周边环境及旅游资源;整治狮子山、癞子山一带周边环境,综合改造南部塘子堰村、汤家井村,形成旅游集散中心。

四年初具规模:即四年内引进境内外知名创意企业10家;集聚动漫、游戏、多媒体数字等文化创意企业100家,原创作品累计达到4万分钟;整合历史人文环境,完成冠山寺及长河古镇及其它文化碎片的保护及整理;产业制造联盟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与创意产业中心联结的功能带;综合改造傅家峙村、张家村、山一村、马湖村以及毛家沿,提升村庄面貌。

六年基本建成:即六年内完成北部产业园区的改造升级,继续引进一批境内外知名创意企业、IT企业;建成北部以冠山及长河古镇为核心的商业中心,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完成园区内居住区整合。

江苏淮安、白马湖概况

江苏淮安、白马湖概况

江苏省
淮安市是江苏省省辖市,下辖清河、清浦、 淮阴、淮安4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 湖4县。
自然状况:
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无崇山峻岭,地势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只有 市境西南部的盱眙县有丘陵岗地,地势较高。盱眙县仇集镇境内无名山真高231 米,为全 市最高点;淮安区博里地面真高仅2.3米—3.3米,为全市最低点。 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 入海水道、废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 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 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39% ,湖泊面积占11.39% ,丘陵岗地面积占18.32%,是典型的 “平原水乡”。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4.1℃ —14.8℃ ,基本呈南高北低状,受洪泽湖水体影响,在洪泽湖 区形成一暖中心。春夏之交梅子成熟季节多锋面雨,称为“梅雨”或“霉雨”。
空:淮安机场进一步巩固了淮安的交通枢纽地位
旅游资源:
淮扬菜
淮安与扬州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淮扬菜与鲁菜、川菜、 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 四大菜系之一。 建筑 淮河以北的地区多干旱,以土墙 草盖四合院为主,多施以红色瓦 片;而以南建筑多为U型、L型主 房,厢房结构砖瓦房多,并施以 青黑瓦片,在淮安古城区,还留 存着大量的青砖黛瓦的民居建筑, 具有典型南方特征。 历史名人
、可建设用地约30平方公里,其中北岸片区约10平方公里、西岸片区约10平方公里、南岸片区约5
平方公里、东岸片区约5南宋绍煕五年(1194年),黄河南徙后逐渐成湖。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淮河来水不再下注白马湖分道入海,故白马湖水位渐趋稳定。1957年 ,挑筑白马湖隔堤,使白马湖与宝应湖分而治之。今湖底高程为5.0~5.5米,湖面积为110平方公里,其中 属淮安市面积31平方公里。 湖中九十九座叫墩的小岛,似连非连,似断非断。 白马湖一直是沟通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春秋时,吴王夫差征发时,调用民工开凿邗沟,将长江与淮河 相连,白马湖是邗沟古道的一部分。 东汉末年,陈登为广陵太守。出于军事需要,他又组织民工,在津湖(界首湖)与白马湖之间,开凿了 一条马濑沟,使津湖直通白马湖。这样,从长江经邗沟到达津湖,由津湖进马濑沟入白马湖,再抵达淮河。 从此,白马湖便成为沟通南北的军事要道。 唐代诗豪刘禹锡曾在此泛舟,留下了赞美白马湖的《采菱行》;元代大诗人萨都剌游历过白马湖,也写 下的 “春水满湖芦苇青,鲤鱼吹浪水风腥。舟行未见初更月,一点渔灯落远汀” 诗句(《过白马湖》)明 末宝应才子郑正中著《白马湖》诗:“白马湖中霜月铺,渔舟泄泄倚葭芦。网来巨蟹脂如玉,愿向君王乞此 湖”。

全域旅游视角下广州特色小镇规划与开发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广州特色小镇规划与开发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广州特色小镇规划与开发路径研究卢志海(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摘要:受浙江特色小镇有效建设的影响以及特色小镇在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全国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

广州特色小镇建设于2016年10月正式拉开序幕,历经几年的建设实践,广州呈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特色小镇,成功创建成国家级或省级特色小镇,也遇到一些困惑与问题。

本文在梳理广州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全域旅游的视觉去探讨广州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归纳出全域叠加的产业融合、全域发展的空间布局、全域网格的公共服务、全域遍布的文化体验、全域共享的利益分配五个开发原则,并提出广州特色小镇规划与开发路径及建议,以期为今后广州特色小镇的创建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全域旅游;特色小镇;规划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F299.2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7—0075—03—、弓[言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产、城、人、文”于一体的特定发展区域,是“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发展空间。

浙江省在2014年底首次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并进行探索实践。

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大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

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和规划力推特色小镇,牵起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热潮。

短短6年时间,全国已经建成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1089个省级特色小镇,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特色小镇的的建设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旅游小镇的场所营造和文化表达

旅游小镇的场所营造和文化表达

CHENGSHIZHOUKAN 2019/5城市周刊14旅游小镇的场所营造和文化表达彭 凡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根植于地域文化积淀和生态环境基础,特色旅游小镇不仅是新的三生融合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更应是情境化的生活场所和游客体验场所的叠合。

通过建筑空间营造,环境景观烘托,商业业态的合理组织,形成主题鲜明的文化氛围,将场所显性化表达,引导人群的感知和体验,从而推动小镇的生活和新旅游范式的复合发展。

关键词:旅游小镇;场所精神;规划设计随着丽江、周庄等旅游特色小镇的成功打造,我国小镇旅游逐步走进大众视野,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0亿人次,收入超高8000亿元,为实现区域转型,各地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旅游小镇建设,但在旅游小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规划设计不合理、景观同质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旅游小镇的发展。

从旅游者的层面来看,旅游小镇各类设计应当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通过必要的规划设计,让旅游者可以通过嗅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获得特殊的体验,逐步获得对小镇的认同感,满足精神消费需求[1]。

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缺乏场所精神以及人文主义的引导,多数旅游小镇在规划设计环节,背离了初衷,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对于旅游小镇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妨害作用。

本文结合淮安白马湖渔家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结合场所理论,探讨多层次和多维度复合的特色旅游小镇的空间设计营造方法,希望助力于特色旅游小镇的打造和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一、地域场所精神的归纳和集合本案所在区域历史悠久,白马湖始于春秋,兴于两宋。

南宋后,黄河南徙,水域趋于稳定,形成湖面。

同时,白马湖位于中国南北交通要道,众多文人墨客途经于此,感怀山川历史,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歌赋。

同时,由于渔民聚居于岸边,与湖水相生相伴,也传承了大量的与“水”相关的神话传说。

从广域空间的角度来看,这些神话传说、诗词歌赋以及文化活动遗迹,散布于大范围的湖区(湖区面积近113平方公里),旅游小镇作为区域活动中心难以串联所有景区和景点,因此考虑小镇规划如何集中表达湖区的整体文化背景,建立核心文化枢纽,作为广域场所的文化载体核心,是小镇规划的首要工作。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趋完善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趋完善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趋完善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成效“十三五”时期,淮安市经济总量迈上4千亿元台阶,在全国百强市排名逐年攀升。

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达到11500美元。

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

85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

着力构建“433”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1。

2:42。

9:45。

9转变为2020年的10。

2:40。

5:49。

3。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

82%。

获批8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实现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翻番、达到560户,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57。

4%。

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202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32。

68万人次,是2015年的2。

6倍。

全市铁路总里程达263。

9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了163。

4公里。

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入4313亿元、实施3487个城建重点项目。

“四好农村路”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2313公里,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度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提前两年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3。

53万人、15。

51万人、122万人、62。

11万人和54万人。

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0多所,新增学位近15万个。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淮安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阶段性部署安排,“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实现全国百强县零的突破。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全方位巩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创新淮安、开放淮安、美丽淮安、幸福淮安”建设由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打造展现蓬勃生机,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研究——以江南药镇为例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研究——以江南药镇为例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研究——以江南药镇为例□ 马巧敏[摘 要] 地域文脉传承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途与重要途径。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角度,分析了特色小镇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以江南药镇为例,系统梳理地域文脉特征,甄别文化特质及内涵。

围绕江南药镇独有的药文化特质,提出构建健康产业、养生旅游、市场营销三个层面的发展理念及策略,以期释放江南药镇的内在动能,带动药镇全新发展,进而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的一种新型模式。

[关键词] 地域文脉;特色小镇;江南药镇;文化特质;发展策略1 引言浙江省拥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产业大省,集镇众多。

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通过新的资源组合方式、新的规划建设方式、新的产业生成方式、新的文化呈现方式成为浙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空间,并把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培育作为在新常态下推动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举措[1]。

然而,目前较多的小镇存在规划不合理、基础配套不完善、城镇人文场所建设不足等缺陷,小镇的空间布局与整体风貌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以及旅游产业的开发,历史原真性逐渐消失,小镇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地域文脉也随之缺失,难以形成清晰的“城镇文化”。

而城镇的文脉却承载着地域本身的历史和文化,反映着地域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城镇风貌特色[2]。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标志,它的诞生与发展,也是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3]。

没有了丰富文化内涵的经济大省是缺乏吸引力的,而同样缺乏文化融合以及地域文脉传承的小镇建设发展也是缺乏持续后续力的。

基于这一现实,本文尝试从城市规划以及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特色小镇进行发展分析,以江南药镇为例,探讨地域文脉传承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中的价值所在。

立足于地域文脉传承原则,提炼符合特色小镇优化的发展理念和规划策略,以提升特色小镇的产业格局、小镇风貌及场所精神。

白马湖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白马湖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白马湖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白马湖,运西湖群中位置最北的一个湖泊,跨金湖、洪泽、宝应、淮安四县市。

湖盆浅碟形,人工湖岸,岸线规则;湖底平坦,淤泥深厚。

湖中散布有大小土墩近百个,是1855年黄泛后湖区群众垦荒时所遗弃的居民点。

白马湖原与宝应湖相连,1969年于两湖间筑堤建闸(阮桥闸),从此成为一个独立湖泊。

湖水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主要入湖河流有草泽河、浔河、花河、永济河和新河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沿湖县、区实施白马湖渔业大开发,无序和过度地发展湖泊围网、围堰养殖,导致白马湖的渔业经济效益呈下滑态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防洪滞涝调蓄库容明显减小,湖泊面积由建国初期的150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113.4平方公里。

目前,开发利用面积103.9平方公里,开发利用率达92%,正常湖面蓄水面积缩减至42.1平方公里。

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白马湖周边的县城和乡镇上马了一批又一批的工厂和企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大量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也随着河道排入了白马湖,日积月累,白马湖由昔日的渔民可以在湖中淘米洗菜,可以游泳,水草茂盛,清澈见底;到如今的湖水水色发绿,散发恶臭,水草绝迹,死鱼漂浮;2012年8月4日在浔河口附近养殖的渔民发现自家的网箱中的鱼全都翻了白肚皮,就一家渔民一早上就有死鱼达2万斤,渔民欲哭无泪,为了减少损失,渔民只有把奄奄一息的鱼以1元左右的低价卖给周围的乡邻。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防洪滞涝调蓄库容明显减小,严重影响白马湖地区防洪滞涝安全,以及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9年,淮安市政府将白马湖确定为淮安中心城市第二水源地,承担城市备用水源地的任务。

为改善白马湖的水生态环境,切实加强白马湖的保护和开发,保障淮安市中心城市第二水源地水质安全,淮安市政府提出对白马湖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污水截留、退渔还湖、退圩(围)还湖、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措施,改善白马湖的水环境和水生态。

高质量的发展发言稿

高质量的发展发言稿

高质量的发展发言稿高质量的发展发言稿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汇报的题目是《构筑生态新优势推进发展高质量》。

金湖生态资源禀赋好,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三湖环绕,淮河入江水道贯穿全境,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3,人均耕地全省最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金湖最美的底色,我们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利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群众越”的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去年9月,我县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在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上,我们有三点体会:一、生态保护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需要统筹谋划、综合施策。

在淮河入江水道城区段有一个避风港,积聚了近户渔民、七百条渔船,平时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岸上还有4家建材企业,粉尘污染比较严重,对下游水质造成了一定影响。

我们也曾采取了渔船截污、修建公厕等措施,但这种零打碎敲的治理方式,效果一直不明显,周边群众意见不断。

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制定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投入1.5亿元,为每户渔民提供安置房,拆除所有船只和4家建材企业,全面清理避风港周边环境,并规划建设滨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得到了彻底修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

近期,我们成功引进了投资百亿元的综合保护开发项目,建成后将集水上娱乐和度假于一体,成为最能彰显金湖水韵特色的景观名片。

通过这个问题的处理,我们深切感受到,生态修复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运用系统思维,从全域全局高度谋划推进。

为此,去年底,我们将县委全会主题确定为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生态美丽金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实施4大类、40项重点工程,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推进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退圩还湖,为全域发展“留白”;编制产业正负面清单,重点发展与环境相容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坚决不上一个化工项目,为环境容量“减压”;统筹整治180公里水岸线污染源,解决影响水、土、气的突出问题,为生态肌体“去疴”,系统打好生态环境提升攻坚战。

养老特色小镇:旅居养老新模式案例分析。

养老特色小镇:旅居养老新模式案例分析。

养⽼特⾊⼩镇:旅居养⽼新模式案例分析。

旅居养⽼最早由中国⽼年学会副秘书长程勇提出,是“候鸟式养⽼”和“度假式养⽼”的融合体。

旅居养⽼是“候鸟式养⽼”和“度假式养⽼”的融合体,⽼⼈们会在不同季节,辗转多个地⽅。

这种养⽼⽅式是有利于⽼年⼈⾝⼼健康的⼀种积极养⽼的⽅式。

当前中国⽼年⼈出游的⽐例已占中国旅游市场20%。

随着我国⼈⼝⽼龄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养⽼模式再也不能满⾜健康活⼒型⽼年⼈的多元化养⽼需求。

市场上针对⽼年⼈的旅游产品以传统的⾛马观花式观光团为主,不能满⾜⽼年⼈休闲养⽣、精神⽂化、⼼理慰藉等多元化需求。

⽽作为健康旅游时代的⼀个新概念,旅居养⽼追求旅游⽬的、旅游⾏为、旅游效果的健康、环保和舒适,已成为⼀种时尚的⽣活⽅式。

除了慢节奏的旅途,旅居养⽼对⽼⼈最⼤的吸引⼒在于价格和服务。

“旅游+养⽼”模式的推⼴,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层⾯予以规范,需要社会养⽼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平,也需要⽼年⼈不断更新养⽼消费理念。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我国正经历全球历史上规模最⼤、速度最快的⼈⼝⽼龄化进程。

截⾄2016年年底,我国60 岁以上⽼年⼈⼝已经达到2.2 亿,占总⼈⼝的15.5%;预计2050 年将达到峰值4.87 亿,由此将催⽣出⼀个354 万亿元的巨⼤市场。

眼看着⼀批有钱有闲的⽼年⾼端消费群体迅速成长,国内各⼤城市对于“旅居养⽼⽬的地”的争夺也开始进⼊⽩热化。

继海南三亚、⼴西巴马、云南⼤理之后,今年1⽉,江苏省⾸个异地养⽼联盟——太湖国际异地养⽣养⽼联盟在⽆锡成⽴。

来⾃江苏、北京、海南、⼴西等地的30多家养⽼机构携⼿⼊盟,承诺在联盟内部通过异地互换、轮流居住的⽅式,满⾜⽼年⼈休闲旅游、养⽣养⽼的需求。

与国外相⽐,国内旅居养⽼模式还有很⼤进步空间“发展旅居养⽼,⼀个好的⾃然环境是必备条件,但专业化的服务才是决定因素。

”南京邮电⼤学潘⾦洪教授曾经系统考察过美英等国的旅居养⽼模式。

在他看来,国内在专业化养⽼服务⽅⾯与国外还有不⼩的差距。

高质量发展会议研讨发言材料

高质量发展会议研讨发言材料

高质量发展会议研讨发言材料高质量发展会议研讨发言材料各位校长、老师们:大家上午好!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我们送走了20__-20__学年,迎来了20__-20__学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兢兢业业、刻苦勤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获得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列全县第四位的教学成绩,继去年第一位,又列全县前五位的好成绩,这个成绩的取得得力于我们肖校长的英明领导;得力于各位校长的管理有方;得力于各位老师的辛苦耕耘。

在此我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谢谢各位校长、各位老师的艰辛付出、刻苦努力,锐意进取!向大家道一声:您们辛苦了!回首过去,我们无怨无悔,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一、坚持每周周练各位老师都能认真的用好周练试卷,每周组织学生利用上课(一节课)时间进行考试,亲自批改、讲评,近距离的找出差距,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及时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样不会问题成堆,不知从哪抓起。

比如中心小学的凌观喜、刘园、谢淑芳等每次周练都全考、全批、全登记、全讲评、常比较。

二、认真组织四至六年级的月考:每月月考我们都将认真对待,由中心小学统一安排监考,统一评卷,并对每次考试成绩及时的、别开生面的进行分析,使各校长随时掌握自己学校各年级各学科在全乡的排位,做到有的放矢,随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各校也能及时组织本校教师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得与失。

三、坚持白天坐班制,晚上办公制__这几年的成绩能这么优秀,我认为与我们的老师很敬业有很大的关系,每个学校都进行集体办公,白天无课在办公室备课、改作业,就连晚上还会坚持办公一小时以上,我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全县老师学习。

做学问,搞教学,首先时间上要保证好。

四、抓教研踏踏实实我们起初根据县教育局教研计划和本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在抓计划落实上我们从不打折扣,教研不仅仅是听课、议课,我们还要检查常规。

每位听课老师还要写说课稿和书面议课稿,使老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取得不断提高,以后我们将在教研上还要完善各项工作,争取成为__的特色工作。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浙江乌镇实证分析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浙江乌镇实证分析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浙江乌镇实证分析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浙江乌镇实证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江南水乡古镇逐渐成为游客们热衷的旅游目的地。

其中,位于浙江的乌镇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而备受瞩目。

本文旨在初步探讨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的战略,并以乌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一、乌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中国最具有水乡特色的古镇之一。

乌镇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南方水乡文化的象征。

在乌镇,古老的建筑、石板街道和青砖瓦砾构成了它独特的风貌。

此外,乌镇还是中国传统织造业重镇,曾是“丝绸之府”,这为其旅游开发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乌镇的旅游资源开发乌镇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历史文化遗迹、水乡风光和传统工艺。

在历史文化遗迹方面,乌镇拥有众多古建筑、庭院和寺庙,如西栅、东栅、百间楼等,这些古迹见证了乌镇悠久的历史。

而水乡风光则源自其三面环水的独特地理环境,乌镇的运河、桥梁和江南六根秧所营造的水乡景致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乌镇的传统工艺也是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如织造、雕刻和纸张制作等,这些工艺展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卓越技艺。

三、乌镇的旅游发展现状乌镇的旅游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规模小到大的过程。

早期,乌镇是一个农村小镇,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逐渐吸引了一些文化爱好者和摄影师的关注。

然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乌镇的旅游业开始迅速兴起。

大量的投资进入,旅游设施得到了改善,如酒店、餐厅和博物馆等。

同时,乌镇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吸引了更多游客,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四、乌镇的旅游开发战略乌镇的成功开发离不开正确的旅游开发战略。

首先,保护和恢复乌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核心任务。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对古建筑、传统工艺和风景资源的保护和修复。

其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导游和员工的专业素质。

同时,投资建设更多的酒店和旅游设施,提高游客的住宿和用餐体验。

白马湖旅游度假区形象广告语、宣传语

白马湖旅游度假区形象广告语、宣传语

白马湖旅游度假区形象广告语、宣传语
广告语,白马湖旅游度假区形象广告语、宣传语
淮安白马湖——诗意的栖居她坠落在富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美称的淮安楚州境内、形态酷似一匹桀骜的白马位高邮湖之北,洪泽湖之南,面积108平方千米,湖面海拔6.5米,贮水量1.05亿立方米。

具灌溉、航运、水产之利。

白马湖旅游度假区形象广告语、宣传语:
1、寻梦王子情,携手白马湖。

2、梦中白马,江北西湖。

3、江淮灵秀,神在白马。

4、淮上新明珠,生态白马湖。

5、诗境水城,快乐白马。

TIPS:
白马湖古称马濑,东汉时为邗沟西道,是淮安的“母亲湖”,是淮安重要的湖泊水体资源。

它并非圆圆或方方的一个湖,它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

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夏日黄昏,远眺时,在静谧里,一片浩淼之态,青苍的薄雾中,在水里映着参差的隐约的光影与声息――水花伴着笑闹声,小木船悄悄地划过,水鸟扑棱着羽翅,在蓬勃的水草里时隐时现,蓝莹莹的水里偶有云朵缓缓飘过,稍不留神,恬静的画面就被鱼儿啄破,而此时,一张新补的渔网也深情地撒向天边的红日……
白马湖一直是沟通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春秋时,吴王夫差征发时,调用民工开凿邗沟,将长江与淮河相连,白马湖是邗沟古道的一部分。

平静如镜的湖面,清澈见底的湖水,垂柳拂面的湖堤,湖中九十九座叫墩的小岛,似连非连,似断非断。

岛上炊烟袅袅、芦荻摇曳,好一幅恬静的水乡风情画。

全域旅游背景下县域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以淮安市金湖县为例

全域旅游背景下县域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以淮安市金湖县为例

规划实践| 49 Research on the Emergency Shelter Planning of County under the Backgroundof Comprehensive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Jinhu County, Huaian City全域旅游背景下县域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以淮安市金湖县为例李文静 翟国方 张 岩 陈奇放 罗东方 LI Wenjing, ZHAI Guofang, ZHANG Yan, CHEN Qifang, LUO Dongfang县域是发展全域旅游的主要承载空间,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需坚守安全底线,因此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必不可少。

以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为例,结合全域旅游发展需求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进行改进。

为了全时空保障居民和游客的安全,从多灾种应对的视角出发,分别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场地适应性进行评价。

基于重点旅游项目的风险分析,应急避难场所布局时应对高风险地区的旅游项目有所侧重,还可以充分利用低风险地区旅游项目的空间优势,促进应急避难场所与旅游目的地在空间上相互配合、提高防灾效率。

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绿道的灾时疏散作用,在重要节点设置应急驿站,点、线联动,全面满足游客的避难需求。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tourism and increasing safety requirements, emergency shelter planning cannot beignored in counties, which is the main space for comprehensive tourism. This paper takes Jinhu County as a case study and proposes emergency shelter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 tourism with different hazards. In order to fully protect residents and tourists,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shelter suitability a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flood, earthquake, and fire,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 the risk analysis of tourism projects is added. The space advantage of tourism projects in low-risk areas can be used in the layout of emergency shelters, and the emphasis is put on tourism projects in high-risk areas, so that the emergency shelters and tourist destinations can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fully respond to disasters. Furtherm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comprehensive greenways and set up emergency stations at important nodes to meet refuge needs of tourists.全域旅游;应急避难场所;综合防灾;规划;县域comprehensive tourism; emergency shelter; comprehensive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ning; county文章编号 1673-8985(2022)04-0049-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20409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作者简介李文静安徽大学商学院 讲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士研究生翟国方(通信作者)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cn 张 岩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陈奇放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 助理工程师,硕士罗东方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硕士0 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全面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及时代赋予旅游的意义不断提升,全域旅游应运而生。

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州为例

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州为例

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州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城乡结构、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在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规划定位不清、产业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缺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

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的特色小镇为例,深入分析其培育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湖州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

通过对湖州特色小镇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揭示当前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中的普遍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范围内的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首先梳理国内外关于特色小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明确特色小镇的内涵与特征;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详细阐述湖州特色小镇在培育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和湖州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湖州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现状分析湖州,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对湖州特色小镇的深入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其在规划布局、产业定位、生态环境、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规划布局上,湖州特色小镇充分结合了自身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空间布局。

这些小镇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实现了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产业定位上,湖州特色小镇立足于自身的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发展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例如,一些小镇以旅游、文化、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通过创新和升级,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生态环境方面,湖州特色小镇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提升了小镇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我国至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

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二字,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这篇文章张鸿雁教授通过对浙江近些年特色小镇建设的考察,总结了其建设的价值与特点,结合其发展经验,针对江苏现有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江苏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成熟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与特点1. 重构地区经济框架,提升区域经济潜能。

一是建构经济主体区域均质性发展的动力机制,使区域经济的不同空间形成多样化、均好化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创造新的高端产业集聚模式。

如浙江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就促进了以云技术、智慧产业、新型金融产业和地方性产业为主体的浙江特色“块状经济群”的深化发展,为其整体经济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创造了多样化的平台和高地。

三是提供区域性社会相对充分的就业机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了前提和基础。

四是形成福民富民自我生长机制,在高端产业集聚、特色传统产业集聚和生活质量和环境提升的同时,通过空间再生产形成了内在的区域性社会发展动力。

2. 提高社会治理标准,改善区域生活品质。

一是建立现代产业、传统产业与生活社区相融合的社会精准治理新秩序空间,在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使传统产业形成了新价值,并成为现代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二是强化生态和环境建设标准,如浙江每个小镇都要求通过3A 级旅游景区建设要求,形成幸福产业链模式。

三是创造新型社会空间整合再发展模式,产业集聚与社区生活、建设相结合,既形成了全新的地点精神和市民文明文化,也使社会治理成为发展的结构性部分和过程。

四是建构品质化特色城镇生活方式,形成新型城镇化系统下的“化镇为市”,“化传统农民为现代农民的有机发展过程”。

江苏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江苏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江苏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与思考1. 引言1.1 江苏省特色小镇的定义江苏省特色小镇是指在江苏省境内,基于地域特色、文化传统和产业优势,经过规划设计、建设开发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貌和特色的小型镇区。

这些小镇不仅具有传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融合了现代的建筑设计、商业服务和旅游配套等元素,形成了以旅游、文化、农业、商贸等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发展模式。

江苏省特色小镇的建设注重挖掘和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强调保护环境、传承文化,并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特色小镇不仅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吸引游客和人才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改善民生福祉具有积极意义。

江苏省特色小镇的建设体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与文化传承发展的新理念,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环境的重要抓手。

1.2 特色小镇的发展意义特色小镇的发展意义在于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挖掘当地资源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特色小镇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还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流入农村地区,推动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特色小镇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促进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江苏省特色小镇的现状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特色小镇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截至目前,江苏省共有数十个特色小镇,涵盖了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

这些特色小镇在吸引投资、促进就业、提升地方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苏州的古镇山塘街、常州的文化小镇天宁区、盐城的生态小镇塔山风景区等都已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这些特色小镇以独特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投资者,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研究

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研究

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研究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淮安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淮安市始终将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淮安实际的生态经济发展路径。

淮安在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策略和路径。

本文将就如何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进行研究。

一、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现状及淮安的地理优势淮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秦淮名郡”的美誉,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腹心地带,以及新长三角区域战略核心区。

淮安位于江苏省北部,东临黄海、长江入海口南岸,南接京杭大运河,是环长三角、连接华北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第一个将“乡村振兴”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度融合的地级行政区。

淮河是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滋养了淮河流域的灿烂文明,也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淮安市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淮安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挑战:一是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二是水体环境质量有待提高,三是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

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研究对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淮安的生态经济发展路径分析1. 突出生态优势,推动产业转型淮安市坚持以生态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深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恢复、森林资源保护等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

在推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发挥好生态资源的优势,培育和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与建筑风貌设计的相关对策思考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与建筑风貌设计的相关对策思考

2021年8期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设计创新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与建筑风貌设计的相关对策思考周聪(紫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在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当中,需要做好与城市化发展的有效协调,满足产城一体化建设要求,拉动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

建筑风貌是决定特色小镇整体风貌的关键因素,因此也应该进行针对性设计,防止出现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挖掘当地特色资源,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

特色小镇包含了多项功能,比如文化、产业和旅游等,同时融合了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规划建设与建筑风貌设计中仍旧存在局限性问题,必须加强创新与改进,提高整体建设水平。

1特色小镇概述特色小镇实现了对当地特色产业的集聚,高度融合社会生产生活,能够对多种发展要素进行充分整合。

其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创业平台,与传统行政建制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化,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特色小镇当中,产、城、人、文的融合成为现实,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特色产业和人文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增强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同时,落实绿色、创新和共享等理念,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国家对于特色小镇的规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通常在1平方公里左右,在规划面积的50%以内[1]。

《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对于我国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两者之间能够形成有效互补,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具活力。

2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与建筑风貌设计的问题在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就会对经济的发展形成限制。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保障人类良好生活居住体验的关键,但是在建设中由于只顾眼前经济利益,未能做好与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协调,导致资源浪费、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加剧。

淮安市白马湖洪金断面水质调查报告

淮安市白马湖洪金断面水质调查报告

淮安市白马湖洪金断面水质调查报告发布时间:2021-06-30T08:33:28.89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6期作者:张志国[导读] 农渔民,总面积 113.4 平方公里,其中淮安境内 97.8 平方公里。

江苏省淮安环境监测中心江苏淮安 223001白马湖位于淮安市东南部,是平原浅水型湖泊,湖区跨淮安市金湖县、洪泽区、淮安区和扬州市宝应县的 7 个乡镇和 133 个村、20 万农渔民,总面积 113.4 平方公里,其中淮安境内 97.8 平方公里。

白马湖洪金断面位于白马湖洪泽区、金湖县交界处,在洪泽区内有花河、往良河、大荡河、浔河、丰产河、桃园河、山阳河、草泽河等 8 条主要入湖河道(图 1)。

洪金断面西侧面临上游河道排水,距南侧居民生活点约 220 米,距堆头集航道入口约 100 米;其中,丰产河、桃园河、山阳河和草泽河 4 条入湖河道距洪金断面距离较近,分别为3500 米、2500 米、4800 米、5100 米。

图 1 白马湖主要入湖河道与洪金监测点方位图一、水质现状2020 年 1 ~ 10 月对 8 条主要入湖河道监测结果表明,花河、往良河和浔河等 3 条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Ⅲ类,大荡河、桃园河和草泽河等 3 条入湖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丰产河和山阳河等2 条入湖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Ⅴ类。

大荡河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高锰酸盐指数 6.5mg/L,单位下同);桃园河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总磷 0.292);草泽河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总磷 0.203);丰产河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Ⅴ类(总磷 0.311);山阳河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Ⅴ类(高锰酸盐指数 6.15、氨氮1.40、总磷 0.335)。

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最高浓度为 12.7mg/L(山阳河,7 月)、氨氮最高浓度为 3.37mg/L(山阳河,7 月)、总磷最高浓度为0.90mg/L(山阳河,8 月)。

二、洪金断面情况2020 年 1-12 月,白马湖洪金断面平均水质类别为Ⅲ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市白马湖生态特色小镇开发思路初探作者:郎宇邱梦真来源:《旅游纵览》2020年第11期(一)生态旅游小镇的兴起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次提到生态旅游,随后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准确概念。

生态旅游即一种可持续旅游活动,注重对本地居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双重保护,其核心对象是生态资源、生态类型和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更加重视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追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改善当前农村发展困境,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依托特色小镇的发展得以落实。

开发和规划特色小镇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紧紧围绕当地文化、生态、地域等任意一种特色环境因素和特色产业进行开发,要求涵盖社区功能、旅游功能、文化特色和产业定位。

现阶段,国内旅游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打破了一般大众观光旅游的局限,旅游类型逐渐转换为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将娱乐、休闲、文化体验、自然观光等因素融合在一起,以全方位提高小镇旅游的综合魅力,其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二)生态旅游小镇开发的意义1.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当前阶段,小镇采用严格的标准进行规划布局,并且选择高水平的建设起点,综合现代化和个性化的思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生活设施、服务内容、环境规划、功能多样化、能源分配等诸多方面,以真正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迈上新的台阶,使得生态建设的独特魅力深入人心。

2.壮大实业,提高地方经济实力在当前众多行业当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莫属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扶持和发展任何一类产业的过程中,不仅能为百姓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有助于促使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获得明显的改善,进一步激发小镇发展活力,促进小镇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3.提升旅游品牌,繁荣现代服务业在建设生态旅游特色小镇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选择一种环境特色作为主线,比如传统艺术、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香味四溢的花海、沁人心脾的自然风光等。

建设完成的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势必会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聚集地,将现有的生态物质游转变成生态文化游,全面提高旅游业的内涵与活力。

(一)白馬湖小镇的兴起白马湖小镇坐落在江苏省境内,整体形状类似白马,北面是洪泽湖,南面是高邮湖,拥有108平方千米的面积,其中包含超过20平方千米的水面面积,同时拥有1.02亿立方米的贮水量,特种水产品产量超过1万吨,包括鳜鱼、青虾、甲鱼等,最富盛名的产业为绿色生态养殖,其中,白马湖大闸蟹久负盛名,远销四方。

(二)白马湖特色小镇开发优势1.便利的交通条件白马湖小镇拥有十分优越的自然环境,四通八达,与金湖通用机场和淮安涟水机场的距离分别为12千米、75千米左右,与白马湖紧邻的高速公路有宁淮高速、金马高速、京沪高速等,并分布有连淮杨镇和宁淮动车站,被称作“距离城市最近的远方”。

正是由于交错纵横的交通条件,白马湖地带更适合发展旅游业,推动着白马湖逐渐形成区域内“20分钟旅游交通圈”,迅速融入“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

2.优越的区域开发环境镇内狐尾藻、金鱼藻、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群落众多,这些植被多属于浅滩型植被。

在白马湖小镇规划范围内,拥有131种鸟,14种哺乳动物,两栖爬行动物、鱼等水中生物众多。

3.新颖的开发定位现阶段,白马湖生态小镇的开发定位是亚洲彩色森林公园,落地项目有生态涵养林、桃源仙境、菊花园、红叶谷、樱花水岸、蓝莓园等。

《淮安市环白马湖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指出,白马湖将把打造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基地和开发湖滨生态旅游作为发展方向。

(一)认识相对滞后,整体规划力度需加大根据调研结果发现,有关单位不够重视白马湖生态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没有将其定位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并且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将其定位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当地居民对小镇的建设的热情不高,缺乏自主性,在组织和参与过程中始终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产业发展不足,支撑带动作用亟待增强目前,白马湖生态小镇“生态环保项目和生态功能性、产业化项目”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

从整体角度看,白马湖特色小镇建设还未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尚未形成支柱性产业,在国内和省内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当然,白马湖小镇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培育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类型,要想实现全面发展、互利共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建设资金不足,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白马湖小镇的劳动力基本上仍以当地劳动力为主,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欠缺。

同时,小镇尚未形成很强的经济辐射能力,聚集生产要素的水平较低,各种生产要素的凝聚力不够,如技术要素、资金要素、人才要素等,很难吸引大型项目和大型投资商参与投资。

(一)优化完善道路交通系统白马湖小镇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要遵循环保、安全和健康的原则,并与地方特色充分融合。

白马湖小镇要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如生态林地、滨水空间等,着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慢行系统,包括有氧步道、滨水步道等。

当地政府通过提出公共交通与步行交通并重的政策,在景区范围内采用环保电动车,旅游专线车也投入运行,对旅游的安全性、环保型和便利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要打造白马湖游艇码头,便于游客游览美丽的湖光山色,也可将其作为公共交通的有力补充。

(二)游览线路设计白马湖生态小镇可在充分利用野外拓展基地、极限运动场、乡村俱乐部、农家果园、风情渔家等资源的基础上,将生态湿地游览线路作为全新的发展方向,以当前的生态湿地作为载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田园运动旅游线路。

(三)打造特色功能区白马湖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始终将“特色”放在第一位。

生态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在于体现当地区域特色,发展方向要始终围绕“一镇一韵、一镇一品、一镇一特色”展开。

对于白马湖小镇来说,传统文化底蕴和优越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对此,可营造一个具有商务休闲娱乐功能、高端产业集聚、配套完善、独具水乡特色的滨湖风情小镇,打造长三角北部地区重要的滨湖风情文化旅游、康体娱乐、休闲度假胜地。

(四)增加休闲游憩功能白马湖小镇通过打造休闲游憩功能,可帮助人们放松心灵,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体验。

各类设施的规划和布局要充分满足旅游者释放压力、回归自然、参与娱乐、体验美食、文化熏陶等需要。

例如,利用现有的菊花园、蓝莓园、樱花水岸共同打造集观光、教育、休闲于一体的湿地公园;将现有的山林野趣和田园风光开发成特色农家生态休闲场所;同时,镇内可设置淮扬美食街、鲜花走廊、亲水栈道、水陆项目游乐场等独具白马湖特色的滨水休闲场所,以此来增添小镇的“古趣”与“妙趣”。

(一)突出特色,做强支柱产业要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依托区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再加上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因地制宜进行有序开发。

白马湖小镇采用严格的标准进行规划布局,并且选择高水平的建设起点,综合现代化和个性化的思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要明确支柱性和主导性产业类型,注重发展规划的全局性,将当地资源和趣味优势放在基础性地位,提供多样化功能,比如,开展旅游服务,宣扬地方文化,打造特色产业等。

第二,对载体和项目类型进行整体规划,要提高对环保、土地、投资、金融等诸多方面政策应用的合理性和灵活性,通过市场联合、转型、质量改善打造特色旅游市场。

(二)依托生态资源,融合规划娱乐设施要努力建设精品工程、优质工程、放心工程。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特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按照“以水为轴、划分片区”原则,规划森林公园露营文化服务基地、卡丁车竞技中心、房车营地项目、湿地公园、生态渔业体验区、四季花海等项目建设,糅合自然休闲生态链和文化娱乐生态链,综合考虑建筑规划、空间布局、项目定位等多种因素,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全局性,注重不同系统间的联系。

(三)利用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实现产业链条纵向和横向双维度延伸例如,白马湖小镇以“娱乐休闲、生态观光以及湖鲜美食体验”为其主要特色,在此基础上,发挥产业优势,实现产业链条纵向和横向双维度延伸。

纵向上,向上注重营销策划,完善升级景区游线,和大型旅游企业对接,和携程、同程、美团等主流旅游网站合作,高标准开展宣传造势;向下依托白马湖优良的生态禀赋和充裕的土地资源,紧扣文化创意、养生养老、度假休闲、生态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与上市企业、央企、国企合作力度,引进实施一批功能性强、带动性强、游客参与性强的拳头项目。

横向上,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实行差异化、错位竞争策略,推出个性化、按需定制的旅游增值服务,如水上運动、农事体验等互动参与性强的精品旅游项目;加强优秀人才培养和职工队伍建设,以期实现景区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培育优质的企业优质企业是特色产业发展的标杆,要鼓励和引导生态小镇优质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链条多种经营主体发展的同步性,包括农民、个体工商户、企业等,充分发挥统领作用。

白马湖生态区可通过引进相关娱乐产业,依托政府提供的扶持政策,创新产业的发展模式,完善娱乐产品设施,带动周边相关微型企业发展。

同时,优质主体企业要对生态小镇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和运作,打通产业资源端、资金端及产品端壁垒。

(五)加速实现实体转型,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要做好淮安白马湖渔耕驿站的试运营工作,不断开拓客源、凸显酒店特色;园林绿化在继续做好园区绿化养护的基础上,主动走向外部市场,提升盈利能力;大力发展渔业,创新“公司+合作社”运行模式,探索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创出品牌、创造效益。

同时,要有计划地启动发行企业债、PPN、中票、绿色债等,并根据资金需要推进短融、超短融发行工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汇聚融资资源,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确保小镇建设资金链安全。

(六)创新盈利模式由于旅游业需要巨大的投资,而且回报周期长,在保证建设质量和规模的条件下,投资额将达到上百亿。

现阶段,资本市场当前的资产变现手段尚不成熟,生态小镇将长期作为地产开发的主要内容。

由于开发旅游业过程中会涉及培育产业和继续投入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大量的后续输入资金,这部分资金可通过销售少量地产解决。

旅游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会提高地产的价值,整体资产价值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地产短线支援是发展生态小镇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带动旅游与产业长线增值,获得营收。

特色小镇的发展能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建设好生态旅游的特色小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色小镇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注重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开发,将当地生态条件作为核心和关键,同时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制造业,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和工业原料充足的优势。

比如,以淮安境内得天独厚的湖泊、河流、温泉等资源,打造蒋坝苏派特色旅游小镇、白马湖特色小镇、老子山温泉养生小镇。

要积极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优势转型,在当地生态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经济和产业方面的优势。

在建设小镇的过程中,有必要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农产和休闲旅游等重要力量,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促进特色小镇在休闲旅游、文化、农产方面潜力的提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