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村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尽管在过去几年中,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善农村环境,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目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城市更为严重。
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们随意倾倒垃圾、乱种乱栽,导致土壤污染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
此外,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其次,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正在逐渐被破坏。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滥砍滥伐,致使植被减少,土地退化,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许多珍稀物种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威胁,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了破坏。
第三,在农村地区,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农民缺乏环保意识,他们经常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这不仅对农田产生了污染,还导致资源的浪费。
另外,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合理的耕作技术,土地的利用率较低,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接着,农村地区的环保法规执行不到位。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法规来规范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管理不力,执行效果并不明显。
很多地方对环保问题视而不见,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滞后严重。
其次,农民的环保观念较为落后。
一些农民认为环保工作会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所以并不积极参与环保工作。
他们缺乏环保知识和意识,对环境问题习以为常,对污染问题缺乏警惕。
接下来,需要加强环保宣传与教育工作。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可通过在村级广播、电视、报纸上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活动,组织环保知识讲座等方式,帮助农民了解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然后,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投入。
应建设更多的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力和垃圾处理能力,减少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可以推广生物农业技术。
生物农业技术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种植方式,可以减少对土地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农田生态平衡。
生态乡村理念
生态乡村理念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面临着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乡村理念应运而生。
生态乡村理念强调以生态为基础,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可持续农业,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乡村理念的核心原则1. 生态保护:生态乡村理念的核心是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农村区域,保留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开发和污染,确保农村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2. 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乡村理念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通过推行农业有机化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排放。
3.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乡村理念倡导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农田和水源的健康。
4. 社区参与:生态乡村理念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同发展。
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和农村合作组织,让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规划,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三、生态乡村理念的实施措施1. 规划与设计:制定农村地区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合理布局农田、村庄和自然景观,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生态农业推广: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 农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环境的治理和污染防控,减少农村地区的污染物排放,保护水源和土壤的健康。
4. 农村旅游开发:发展农村旅游业,将农村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耕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5. 农民培训与教育: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6.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生态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激励农民参与生态乡村建设。
四、生态乡村理念的意义和影响1.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乡村理念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生态乡村理念
生态乡村理念生态乡村理念是指在农村地区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观念,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乡村理念的核心是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传承乡村文化。
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乡村理念强调保护农村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源、森林、湿地、土壤等。
通过建立生态农田、生态林业和生态湿地等项目,保护农村的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和水污染。
同时,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质的健康。
2.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生态乡村理念注重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包括改善住房条件、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此外,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幸福感。
3. 农村经济发展生态乡村理念鼓励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
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同时,注重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和农村金融,提供贷款和金融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乡村文化传承生态乡村理念强调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包括传统建造、传统手工艺、传统节日等。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培养乡村文化人材、修复古建造等方式,保护和传承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注重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培养乡村青年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生态乡村理念的实施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生态乡村的建设。
农民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积极参预生态乡村建设。
社会各界可以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推广生态乡村理念,加强公众参预和社会监督。
总之,生态乡村理念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农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区,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探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和措施。
一、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在农村地区,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一些农民存在对环境保护的忽视和误解。
因此,加强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教育至关重要。
只有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他们才会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二、推动农村生态农业发展农村生态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新理念,其核心是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发展农村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加强土壤保护和整治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因此,加强土壤保护和整治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环节。
实施良好的耕地管理措施,减少土壤的污染和侵蚀,保护好宝贵的农田资源。
四、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理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随意丢弃垃圾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
因此,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垃圾处理体系,推广垃圾分类的意识,有效处理农村的垃圾问题。
五、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农村污水直排、乱排、乱放一直存在,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农村水体,保护水资源的清洁和安全。
六、促进农村绿色能源利用绿色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农村地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和光伏资源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伏等绿色能源产业,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七、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农村地区存在垃圾随意倾倒和焚烧现象。
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建设规范的垃圾处理设施,引导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习惯。
生态乡村理念
生态乡村理念生态乡村理念是指在农村地区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建设的理念。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绿色产业来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乡村的概念和背景生态乡村是指以生态为导向,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发展模式。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引入生态乡村理念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生态乡村的特点和原则1. 生态保护原则:生态乡村要注重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乡村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和方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产业多元化原则:生态乡村要发展多元化的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培育绿色产业和创新型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4. 社区参与原则:生态乡村要鼓励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和生态保护,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生态乡村的实施策略和措施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
2. 生态农业发展: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推动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绿色产业发展:培育绿色产业和创新型农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
4. 乡村规划和建设:制定乡村规划,统筹规划农村土地利用、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
5. 农民培训和教育: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管理能力,推动农民参与生态乡村建设。
6.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资金和金融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乡村建设,推动生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农业的优势和问题分析
农村生态农业的优势和问题分析一、导引农村生态农业是指在农村地区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开展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一种农业模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生态农业的优势和问题。
二、优势之一:环境友好性农村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平衡,采用循环利用的理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田土壤肥力,保护水源和空气质量。
三、优势之二:增加农产品品质生态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四、优势之三:可持续发展性农村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留下绿色环境。
五、问题之一:技术与资金实施农村生态农业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有限,同时资金来源有限,这导致很多农户无法真正实施生态农业。
六、问题之二:市场需求与供应农村生态农业产出的农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市场需求有限。
传统的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仍占主流地位,导致农民难以销售生态农产品,影响其收益。
七、问题之三:农民培训和意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农民缺乏生态农业知识和技能的问题,缺乏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和意识。
因此,需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生态农业的认知和意识。
八、问题之四:农村土地质量农村地区存在土地退化、地下水污染等问题,这对于实施农村生态农业带来了挑战。
需要加大土地保护力度,修复和改良土壤,恢复土地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九、问题之五:农民收益和保障农村生态农业的收益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农民对于生活、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并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
十、总结农村生态农业具有环境友好性、增加农产品品质、可持续发展性等优势。
然而,农村生态农业在技术与资金、市场需求与供应、农民培训和意识、土地质量以及农民收益和保障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实现治理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实现治理农村,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承载区域。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壤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
那么,如何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呢?要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治理,首先需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和观念直接影响着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目前,很多农民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知识和技能。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在村里设置环保宣传栏等方式,向农民普及环保知识,让他们了解到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危害,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比如,可以告诉农民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板结、水质恶化,随意丢弃垃圾会影响村庄的美观和卫生,还可能引发疾病传播。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环保活动,如“最美乡村”评选、环保志愿者服务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是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
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导致垃圾随意倾倒、污水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
比如,可以在村里设置固定的垃圾收集点,配备垃圾桶和垃圾运输车,定期将垃圾运往集中处理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于污水,可以通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生物处理、生态处理等技术,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达标排放。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相对薄弱,存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等问题。
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对农村企业、养殖场等污染源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要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农村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乡村理念
生态乡村理念生态乡村理念是指在农村地区推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理念和实践。
它强调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保护1. 构建生态农田: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农田,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2. 推广生态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养殖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引导农民使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率。
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鼓励农民进行有机肥料的制作和利用,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方式,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3. 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乡村文化传承1. 保护乡村传统建造和文物:加强对乡村传统建造和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乡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2. 宏扬乡村文化:通过举办农民文艺演出、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宣传。
3. 发展乡村旅游:利用乡村的自然体面和人文景观,开辟乡村旅游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1. 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农村生态发展相关政策,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引导农民积极参预生态乡村建设。
2. 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生态发展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生态乡村理念的实施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传承乡村文化,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它也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通过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生态乡村理念的实现将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夸姣的未来。
农村生态环保意见建议(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生态环保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现提出以下农村生态环保意见建议。
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立法1. 制定和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企业和农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
2. 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等行为。
3. 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行为进行追责。
二、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投入1. 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2.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3. 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三、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
2. 推广农村节能减排技术,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农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 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在农村地区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1. 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树立绿色发展观念。
2. 利用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传播环保法律法规。
3. 鼓励农村学校开展环保教育,培养青少年环保意识。
五、加强农村污染源治理1. 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2.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3. 推广农村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农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六、加强农村生态修复与保护1. 加大对农村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力度,恢复农村生态功能。
2. 推广农村生态补偿机制,调动农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生态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路径
生态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路径生态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经济融入到国家整体发展中。
生态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与治理、资源优化利用、农村产业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其基本路径则是依托生态资源、推动绿色发展,以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和治理农村环境。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着农药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畜禽粪污污染等多重压力,这些污染源直接威胁着农民健康和农产品安全。
需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环境治理方面,需要加强农田和水体的保护,提高农田的质量和产量。
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工作,确保农村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农田灌溉系统等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环境的整体素质。
二、资源优化利用资源优化利用是生态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农村生态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需要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还需要加强农村生态旅游开发,提升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乡村。
在资源利用方面,需要加强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
也需要加强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
三、农村产业升级农村产业升级是生态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需要通过土地整合、农业结构调整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升级转型,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农村产业升级方面,需要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农村产业升级方面,需要加强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还需要加大对农村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农村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生态农村的概念
生态农村的概念
生态农村是指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生态优势,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农村发展模式。
生态农村的关键特点包括:
1. 生态保护:生态农村注重保护和修复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耕地利用、生态农业和生态保护区划等措施,改善农村的生态状况,保护农田、山林、湿地等自然资源。
2. 农村发展:生态农村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培育农村非农产业、推动农民就业创业等方式,实现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3. 社会建设:生态农村注重改善农村社会服务,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水平,推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生活方式:生态农村倡导健康、环保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倡导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环保行为,培养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生态农村的目标是实现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实现生态农村发展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培训、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农村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休闲
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是导致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追求高产,农民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不仅会残留在土壤和农产品中,还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
此外,农膜的大量使用也给农村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废弃农膜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难以降解,严重影响了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
但目前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和机制,许多村庄没有垃圾收集点和清运车辆,村民们只能将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河边或田地里,造成环境污染和卫生问题。
同时,由于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和处理技术,大量可回收垃圾被浪费,有害垃圾也得不到妥善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
3、畜禽养殖污染突出近年来,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和污染治理设施。
畜禽粪便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污染了周边的土壤、水体和空气,还容易引发疾病传播。
此外,一些养殖场选址不合理,靠近村庄和水源地,进一步加剧了污染的危害。
4、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一些城市的污染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纷纷向农村地区转移。
这些企业往往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乏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环境监管相对薄弱,这些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查处和制止。
5、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农村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较为突出,许多地方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问题。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工业污染等也使得农村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恶化,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农村生态环境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壤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不当、农业面源污染等。
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绿色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至关重要。
一、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土壤污染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工业废弃物的排放,部分农村地区的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水污染农村污水排放缺乏有效管理,一些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污染,威胁着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3、垃圾处理问题农村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不完善,大量垃圾随意堆放,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可能滋生细菌和病毒。
4、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农田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5、生态破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行为导致农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1、短期目标(1-3 年)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完善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使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2、中期目标(3-5 年)治理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使土壤质量和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
3、长期目标(5 年以上)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形成绿色、可持续的农村发展模式,农村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通过举办环保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设立环保宣传栏等方式,向农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建立健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建设污水处理厂或采用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
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加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推广沼气池、堆肥等生态处理方式。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关键信息项:1、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业污染等。
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现状。
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情况。
4、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机制和执法力度。
1、引言11 农村生态环境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21 农业面源污染211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
212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
22 生活垃圾污染221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不完善。
222 村民环保意识淡薄,随意丢弃垃圾现象普遍。
23 工业污染231 一些小型工厂和作坊违规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
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31 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311 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性不强,执行难度大。
312 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不足。
32 资金投入不足321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
322 缺乏有效的资金筹集渠道。
33 技术支持薄弱331 缺乏适用的农村环保技术和设备。
332 环保技术推广和应用难度大。
34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341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42 缺乏环保知识和技能。
35 监管机制和执法力度不够351 监管部门职责不清,协同不足。
352 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41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411 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
412 加大政策扶持和激励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42 加大资金投入421 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422 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模式,如PPP模式。
43 加强技术支持431 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村的环保技术和设备。
432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和基层环保人员的技术水平。
44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441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
442 开展环保示范村创建活动,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生态乡村理念
生态乡村理念生态乡村理念是指在乡村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它强调以生态为基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乡村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生态乡村的定义和背景生态乡村是指在农村地区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
生态乡村的发展背景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的凸显,需要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2. 生态乡村的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资源循环利用原则:建立农村资源循环利用的体系,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4)社会公平原则:促进农村社会公平和农民的参与感,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3. 生态乡村的发展路径(1)生态农业发展: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生态旅游业发展:利用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吸引游客,增加农民收入。
(3)生态产业发展:发展与乡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产业,如生态农产品加工、生态养殖等,促进乡村经济的绿色转型。
(4)生态居住环境改善: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吸引城市人口迁入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4. 生态乡村的关键支持措施(1)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乡村建设。
(2)资金投入:增加对生态乡村建设的投入,提供资金支持,用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方面的发展。
(3)技术支持:加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
(4)教育宣传: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5. 生态乡村的成功案例(1)中国的生态乡村建设:中国在生态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浙江省的西塘古镇、江苏省的周庄等,这些地方通过保护传统建筑、改善生态环境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农村生态建设的关键任务
农村生态建设的关键任务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农村土壤保护和治理农村土壤保护和治理是农村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加强土壤保护,进行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非常必要。
同时,通过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壤的损害,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理农村垃圾处理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农村的垃圾分类工作更为困难。
应当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农村居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同时,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提高农村垃圾处理能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三、促进农村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是农村生态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保护水源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当务之急。
此外,在推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应当注重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溉方式,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四、推动农村能源清洁利用和替代推动农村能源清洁利用和替代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加强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也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积极意义。
五、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是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的根本之策。
通过加大对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工程、湿地保护等项目的投入力度,可以有效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总而言之,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一、政策背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二、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为了保护农村的土地资源,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限制农地向非农地的转化,推动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耕地的保护,推行休耕政策,增加耕地保有量。
三、促进农村生态农业发展政府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养殖等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补贴生态农业产品销售、贷款优惠等,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力度。
推行农业节水技术,加强农村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控。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农村水源地保护,制定了相关法规,保护农村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五、推动农村生态建设政府提倡农村生态建设,加强对农村环境整治的投入。
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生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生态公园、湿地公园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六、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政府鼓励农村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传统能源。
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提供补贴和优惠,推广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这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降低了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
七、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执法政府加强了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和执法工作。
建立了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农村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同时,政府也提高了对农村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
八、培养农村生态保护意识政府开展农村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开展农村环保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使他们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九、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行业发展政府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环境保护产业,推动农村环境保护行业的发展。
提供政策支持,吸引企业投资,促进农村环境保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生态乡村理念
生态乡村理念生态乡村理念是指在农村地区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念。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态乡村理念的内涵、目标和实施措施。
一、生态乡村理念的内涵生态乡村理念强调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生态保护:保护农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
2. 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农村社会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生态乡村理念的目标生态乡村理念的目标是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生态环境目标:保护和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水清、山绿、田园美的目标。
2. 经济目标: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 社会目标: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生态乡村理念的实施措施为了实现生态乡村理念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措施,包括: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财政、税收和土地政策的支持,激励和引导农民参与生态乡村建设。
2. 推广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和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的组织化和集体化经营,提高农民的自我管理能力。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生态乡村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乡村建设。
5.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生态乡村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监督,确保生态乡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和希望。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不仅关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是关乎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曾经,农村是一片山清水秀的景象。
清澈的溪流中鱼儿嬉戏,蓝天白云下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花草的芬芳。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
一些工厂将污染排放到农村的河流和土地中,导致水质恶化、土壤污染。
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产品质量也受到影响。
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缺乏有效的处理方式,堆积如山,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危害。
受污染的水源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
土壤污染则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
糟糕的环境也使得农村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农村发展陷入困境。
那么,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呢?首先,要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向农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让他们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可以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发放环保宣传手册,在村里设置环保宣传栏等。
其次,要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
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投入,建立健全的垃圾收集和处理体系,推广垃圾分类,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同时,加强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在农业生产方面,要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对于农村的工业企业,要加强监管。
严格控制污染企业的准入,对已有的企业要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达标排放。
对于违规排放的企业,要依法予以严惩。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重要的问题之一,为了保护农村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下面将就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展开探讨。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农民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政府、学校和媒体等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推动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二、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个问题,如果乱丢乱倒生活垃圾,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应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确保垃圾得到合理处理。
三、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农村地区多为农村,燃煤取暖等传统能源使用造成的污染很严重。
可以推动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比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农村环境的治理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应该加大投入用于农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排污管理,确保农村环境质量。
五、发展绿色农业农村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发展绿色农业是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举措。
可以推广有机种植、生态养殖等方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六、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农村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应该加强农村水资源的保护。
严格控制农村水源的污染源,加强水资源管理,保证农村水质安全。
七、推动农村生态修复工作农村环境受到破坏后,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可以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活动,恢复农村环境的生态平衡。
八、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农村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应该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九、推动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农村生态文明教育是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设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十、建立健全农村生态保护体系农村生态保护体系是保障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需要建立健全农村生态保护法规政策,明确责任、加强执法力度,形成多方合力,共同保护农村环境。
总结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村建设之我见整治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态,繁荣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本文针对我国迅速建设发展生态农村,在肯定其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分析我国农村现状及由此而带来的资源损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指出应重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同步,促进生态农村健康、协调、持续地发展。
并提出了发展生态农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为进一步推动生态农村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一、生态农村的发展现状及定义1、生态农村的发展现状近20来,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基本成功的.据对第一批51个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的统计,试点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出2. 2,0. 6和1. 5个百分点;农林牧渔结构趋于合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治理率分别达到73. 4 %和60. 5 % ;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 7个百分点,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已有7个生态农业建设点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在"十一五"期间,将在继续巩固第一批5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实施第二批和第三批10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带动5O0个省级生态农业县的建设(吴文良,2001).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困扰我国农村,农业,农民中的许多问题,无法用传统的生态农业方法进行.特别是:(1)、农业发展背景与农业生产功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去年又成功地加入了WTO.这些,无疑给中国农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世界农业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业也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必须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去安排生产.而从目前我国农业的生产状况来看,已经基本解决了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长期短缺问题,因此,农业的功能不再仅仅是提供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还应包括增收功能,环保功能,甚至是成为实现劳动就业的手段.(2)、农业生产面临着"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不协调的矛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成了中国农业发展中的热点.这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我国传统的小农经营是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尤其是加入WTO更要求生产要形成规模,具有专业性.否则,就不可能在市场经济中处于有利地位.而目前我国所提倡的生农业模式,基本上还是以小农户为基础的,这显然与市场经济下,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不适应.(3)、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立足于更加系统而宏观的角度.从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关注"三农"问题要比仅关注农业问题有意义得多.农民不能实现增收,剩余劳动力不能有效转移,农业就不能发展,农村社会就不能安定.因此,界定于生产系统的生态农业显然不能真正解决农业问题.我们应该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环境改良的角度去发展农业,或者说从生态—社会—经济大系统去考虑农业的发展.2、生态农村建设的基本含义将农村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已经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学者所广泛接受,甚至也已经有学者提出了"生态农村"的观点或者"生态家园"的观点.我们认为,新时期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当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以建设生态农村为目标进行.生态农村可以简单地定义为:运用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农村生态系统结构调整与功能整合,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生态农村是指运用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农村生态系统结构调整与功能整合,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3、生态农村的思想可以概括为:(1)、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农业类似,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也是生态农村建设的基本指导原理.(2)、与一般的生态农业对象相比,生态农村的范畴更大.生态农村建设至少从一个村庄的角度,甚至是从一个小流域的角度统筹考虑.它是以农村的主题———农民为核心,以农业及其衍生产业为基础,以整个农村为具体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一般的生态农业的概念更加关注社会因素,即研究的是农村生产系统而不仅是农业生产系统.(3)、生态农村的概念比以前生态村的概念更加宽泛.从语义上说,它与目前广泛使用的"生态城市"相对应,关注的是作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整个农村,而不一定局限于作为行政单元的村或乡镇.(4)、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水平的提高是生态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或者说能力建设,一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核心内容.生态农村的概念将有助于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角度,而不仅是作为一种产业类型的生态农业的角度,寻求发展的途径与措施.(5)、生态农村评价指标系统更为广泛.它将更好地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将不仅考虑农业及其产业化的基本效益,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要考虑农村生态环境的变动状况,农民收入与就业水平,以及农村治安状况等.农村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省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治理农村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二、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是工业污染,使耕地资源质量下降。
工业“三废”造成的土壤污染呈蔓延趋势。
如鄂州是一个新型的工业化城市,尤其是以钢铁、建材、矿产等为主,因此废水、废气、废物、粉尘等污染较为严重,有相当部分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粉尘的污染。
再者,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激素、抗生素、农药等,不仅污染农产品,还导致耕地污染。
地膜等不可降解的“白色”污染,也严重影响耕地环境质量。
按目前的技术能力,土壤污染很难治理,危害将长期持续。
第三,耕地土壤肥力明显下降。
如荆门市由于化肥的过量和失衡使用,有机肥的投入不足,导致土地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失调,地力减退,耕地质量下降。
目前,该市耕地中有机质含量为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是农业污染,使水资源质量下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污染已经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村生活污水绝大部分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生活垃圾露天堆放也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水产养殖过程中密度大且不合理的饵料、渔药的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
特别是村庄前后的塘堰大多已经被污染,直接影响了村民的生活。
在今后的发展时期内,农村水源污染将成为继工业污染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环境污染问题。
3、是农村废弃物处理滞后,卫生状况堪忧。
养殖业发展后,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农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加剧。
畜禽粪便的随意排放导致有害病毒病菌扩散和传播,成为疾病增多和一些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根源之一,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同时,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除县城城关镇外,各乡(镇)集镇都还没有规范的垃圾处臵场。
在广大农村更没有任何环境基础设施,农村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类污染源直接排放,农村的生活垃圾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不少垃圾堆积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三、推动生态农村建设发展的几点建议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建议:1、加大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培育生态文化。
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环境管理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
使我们在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与治理上有法可依。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措施,提高全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活动。
主管农业的部门要恪尽职守,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污染防治以及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污染或者破坏的其他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究组织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生态户”等一系列生态、绿色创建工作。
通过群众广泛参与,提高户、村、乡的环境质量,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培育生态文化。
2、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
《山东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农业的部门应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负责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将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同时向社会公布”。
各级政府应当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尽快建立起全省的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监测网络,加强农业环保监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负责定期检查辖区内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并对农村周边工矿企业排污及大型畜牧养殖基地等污染源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排污标准,遏制工业“废水、废气、废物”和畜禽粪便的污染蔓延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同时,要按照群众自愿原则,完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治能力,保障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体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新农村建设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相结合, 制定“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通过“村集体解决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市场化运作一点”的办法,解决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日常维护管理费用问题,努力形成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
3、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村容村貌。
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体现特色、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以“四清四改”为主要内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路、改水、改灶、改厕。
”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集镇为重点,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农民住宅等方面的规划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清除集镇和村庄内各种乱堆乱放乱倒的垃圾,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建设固定的垃圾集中堆放点,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清除集镇和村庄周边沟渠的杂草、丢弃物、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加强污水处理,确保沟渠流畅、清澈、美化;清除集镇和村庄内闲臵宅基地的破旧棚房,拆除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清理村庄内碎石、砖瓦等杂物,保持村巷整洁干净;清理农户庭院,切实做到无乱贴乱画、乱摆乱挂现象。
鼓励使用沼气灶,逐步改善农村卫生饮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坚持“户厕改造为主,修建公厕为辅”,对农村露天旧式厕所、粪坑进行整治改造,全面推广应用无害化厕所;推进科学养殖模式,实行住宅与圈舍分开,推广禽、畜圈养,实现通风、卫生、安全;实行生产生活区分离,将村中的菜园调整出村庄外,建设环村庄绿化林带,开展四旁植树,发展小花园、小果园、小竹园,实施庭院绿化、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