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l样受体与皮肤病

合集下载

固有免疫系统Toll-Like受体和炎性小体在炎症及衰老中的作用

固有免疫系统Toll-Like受体和炎性小体在炎症及衰老中的作用

( d T o l 1 ) 所 编 码 的 一 种 跨 膜 受 体 蛋 种 免疫 相关 的细 胞 , 如 单核 细胞 、 巨
白, 随后 在 人 类 细胞 表 面鉴 定 出 与 噬细胞 、 树 突状 细胞 等 。
其同 源 的 T o l l 样 蛋 白, 并 命 名 为
T L R s属 于 模 式 识 别 受 体
在 炎 症 及 衰 老 中 的 作 用
白雪 源
[ 中图分类号 ] R 3 3 9 . 3 8 [ 文献标识码 ] A d பைடு நூலகம்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9 1 9 8 . 2 0 1 4 . 0 2 . 0 0 5
邵枫
刘 永泉
激(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 等, 但 是 目前 衰 区含有 T o l l / I L . 1 受体同源区( T o l l / 白( HS P s ) 、 细 胞 外 基 质 的 降 解 产 老的机 制还不 是很 清楚¨ 。近 年 I L一 1 r e c e p t o r h o mo l o g o us r e g i o n, 物、 自身 的核 酸 成 分 等 。 自由脂 肪 研 究发 现免疫 炎症 与 衰老 的发生有 T i n) , 其 中 包 括 3个 保 守 盒 ( c o n — 酸 和高糖 作 为 T L R 2和 T L R 4的 内 关, 但是 固有免疫 T L R s系 统 与 炎 s e r v e d b o x e s ) , 参 与信 号 转 导¨ 。 源性 配 体 可 以诱 导 产 生 促 炎 因子 性 小体 与衰 老及其 相关 疾病 的关 系 T I R是 一保 守 结 构 , T L R s信 号转 导 ( p r o i n l f a m ma t o r y f a c t o r s ) 。 目前 尚不清 楚 。

抗菌肽、防御素与皮肤病的关系

抗菌肽、防御素与皮肤病的关系

抗菌肽、防御素与皮肤病的关系抗菌肽(AMPs)又名抗微生物肽,在自然界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着的一类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活性的多肽,是生物体防御素系统产生的一类小分子肽,构成了人体的先天性防御机制,可有效防御病原微生物感染。

抗菌肽、防御素与皮肤病,如银屑病、外伤、特应性皮炎、性传播疾病、酒渣鼻等的关系已成为众多学者专家研究的热点。

标签:皮肤病;抗菌肽;防御素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AMPs)是生物体防御系统发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生物、昆虫及哺乳动物中,不仅能够直接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还具有多种免疫调节活性,在宿主抵抗病原体的侵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目前人体皮肤内发现的抗菌肽物主要有防御素(defensins)家族和螺杀菌素(cathelicidins)家族两大类。

防御素是一类分子质量约在4×103左右的阳离子抗菌肽,在人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屑病、外伤、痤疮,它可作为皮肤、皮脂腺的天然屏障物质抵御某些病原微生物,痤疮、酒渣鼻等炎性皮损处皮脂腺内的防御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2]。

抗菌作用独特,抗菌广谱,对细菌、被膜病毒有很强的作用。

现对抗菌肽、防御素的种类、分子结构、生物特征以及与皮肤病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

1抗菌肽的种类与分子结构1.1抗菌肽的种类:1974年,瑞典科学家G.Boman等人向眉纹天蚕蛾(Samia Cynthia)蛹注入大肠杆菌后,在血淋巴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碱性多肽类物质,随后诱导惜古比天蚕(Hyalophra Cecropia)蛹也发现了类似的抗菌活性物质[3]。

抗菌肽根据来源不同分为①昆虫抗菌肽:天蚕素类、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富含甘氨酸的抗菌肽。

②哺乳动物抗菌肽。

③植物抗菌肽。

④微生物抗菌肽。

根据结构不同分为:①γ-螺旋型抗菌肽。

②β-折叠型抗菌肽。

根据作用不同可分为:抗菌肽的抗细菌作用、抗寄生虫作用、抗肿瘤细胞作用、抗真菌作用、抗机体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防御作用、抗中和及阻断内毒素的作用、抗白细胞趋化与免疫激活作用。

toll样受体名词解释

toll样受体名词解释

toll样受体名词解释
Toll样受体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受体,也被称为Toll-like receptors(TLRs)。

它们是一类存在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免疫系统中的受体分子,起着识别和应答外来微生物的关键作用。

Toll样受体最早是在果蝇(Drosophila)的免疫系统中被发现的,后来在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中也被发现。

它们的命名源自于果蝇的Toll受体,因为人类的TLRs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果蝇的Toll受体相似。

TLRs主要存在于免疫细胞表面,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 淋巴细胞等。

它们通过结合微生物的特定分子模式(例如细菌的脂多糖、病毒的核酸等)来识别和区分病原体。

一旦TLRs与这些微生物分子结合,它们会激活免疫细胞,并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TLRs的激活会触发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包括NF-κB和MAPK等途径,从而导致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活化。

这些反应有助于清除病原体、增强免疫应答,并最终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除了对微生物的识别,TLRs还参与了一些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和慢性炎症等。

因此,研究TLRs
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对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疾病的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Toll样受体是一类存在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通过识别微生物的特定分子模式来激活免疫反应。

它们在免疫应答
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细胞表面受体的功能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应用

细胞表面受体的功能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应用

细胞表面受体的功能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应用细胞表面受体是细胞表面上的一种分子,它们是细胞与环境、其他细胞之间通信的关键。

不同类型的受体会响应不同的信号物质,从而调控细胞内信号传递通路,影响细胞生长、分化、存活以及攻击病原体和肿瘤等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胞表面受体,以及它们在免疫系统中的应用。

1. Toll样受体(TLRs)TLRs是能识别病原微生物模式分子的一类跨膜受体。

它们主要存在于宿主免疫系统的细胞表面上,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

当微生物入侵机体时,TLRs会识别并结合它们表面的PAMPs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即病原微生物模式分子),激活宿主的天然免疫防御机制。

TLRs和PAMPs之间的结合能够激活转录因子NF-κB,从而促进炎症因子的生成,增强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最终消灭入侵的微生物。

2. 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是能够识别并结合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的跨膜受体。

它们的作用是调控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

常见的细胞因子受体包括IL-1受体、IFN感受器、IL-2受体、IL-4受体、IL-12受体、TNF受体等。

这些受体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激活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改变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在免疫系统中,细胞因子受体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IL-2受体是T细胞增殖和生存所必需的,而TNF受体则是炎症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

3. T细胞受体(TCR)TCR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膜受体,它能够识别并与MHC分子上的肽段结合。

在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和肿瘤时,TCR是T细胞识别和消灭目标细胞的重要途径。

同时,TCR还能够判定机体自身组织是否被外界攻击,从而发挥着重要的自身免疫作用。

TCR的结构包括α链和β链,α链和β链每个都是由V、D、J三个可变区域组成。

每个可变区域都有多种不同的基因段可以选择,因此TCR的多样性非常高。

模式识别受体所能识别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模式识别受体所能识别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模式识别受体所能识别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介绍随着人们对免疫系统和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模式识别受体(PRRs)作为一类可以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受体分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Toll样受体8、9的表达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Toll样受体8、9的表达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Toll样受体8、9的表达李冬金;熊柱凤;褚昕;曹先伟;陈丽【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LR8 and TLR9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ondyloma acuminatum (CA) through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s of TLR8 and TLR9 on skin lesions,and provide reference theory basis in the immunological pathogenesis of CA. Methods An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using Max vision (Ready-to-use immunohistochemical one-step quickly)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TLR8 and TLR9 in tissue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the CA lesions of 50 patients and from the foreskin of 10 normal human controls. Results In normal skin samples,there was a week expression of TLR8 in the stratum basale,and in the cytoplasm-based,but a negative expression in keratinocytes of almost all epidermal layers except for stratum basale. In contrast,a strong expression of TLR8 in the stratum basale and stratum spinosum,medium expression in the stratum corneum and stratum granulosum in CA lesions. In normal skin samples,TLR9 was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in almost all epider-mal layers except for stratum corneum,and in the CA lesions,TLR9 was strong expression in all epidermal layers,some particle aggregation. The second,IPP6.0 color image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in the CA lesions,the relative amounts of protein ex-pression of TLR8 and TLR9 are 0.1267 ±0.05140 and 0.1604 ±0.0615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foreskins 0. 0797±0.02805 and 0.1263±0.01724 (all 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s of TLR8 and TLR9are markedly enhanced in CA lesions compared with normal skin,which may be served as recognition receptors for HPV infection.and involved in the body’s anti-HPV immune response.%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8、9在尖锐湿疣局部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为尖锐湿疣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提供可的理论依据。

Toll样受体在多种皮肤病中的研究

Toll样受体在多种皮肤病中的研究

Ad a c n t e r l fTo l.i e e t r n de m a o e v n e o h o e o l—1 ke r c p o s i r t s s
wuXu- a , H a ,l Y g, U Xog mi i- ̄ n S IY h l】 i P j l n i — n n g
病 与 T l样 受体 都 有 一 定 的 相 关 性 。 o l
【 关键词 】 _ u样 受体 ; r 0 皮肤 病 ; 免疫
中图分类号 : 3 32 1 R 6 . 文献标识码 : A d i1 .99 ji n 10 — 30 2 1 .20 5 o:0 36 /.s .0 2 1 1.0 2 0 .0 s
吴 秀娟 , 石 岩 , 靳 颖 , 普雄 明
(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 乌鲁木齐 80 0 ) 30 1
【 摘
要 】 T l样 受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介导天然免疫的分子 家族 , I型跨膜 受体 。 目前 已发现的 T R家族蛋 白有 1 o l 是 L 3
种, 分别命名 为 T R 1 1 。它们能够在不 同的免疫细胞 中表 达 , L — 3 对不 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免疫应答 。随着对 T l样 受体 的深入 o l 研 究. 它在很 多皮肤疾病的发病机制 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如 银屑病、 真菌病、 应性 皮 炎、 特 痤疮及 尖锐湿疣 的发

综 述 ・
皮肤病与性病 2 1 02年4 月第 3 第 2 4 期 J e a l y — ee o , r 2V 1 4 . r to d — r l p D m oga Vn eo n , 3 .

综 述 ・

toll样受体

toll样受体

Toll样受体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是I型跨膜蛋白质,识别侵入体内的微生物进而激活免疫细胞的应答。

被认为在先天性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

类Toll受体是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的一类,识别与宿主不同的病原体分子。

这些分子被统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情况。

在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哺乳类、鸟类、爬虫类)以及无脊椎动物(如昆虫果蝇已被广泛研究)发现有类Toll受体。

在细菌和植物以及更高的生物界中也发现有类Toll 受体。

所以,类Toll受体是最古老最保守的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

TLR 家族成员(TLR3 除外)诱导的炎症反应都经过一条经典的信号通路(图1),该通路起始于TLRs 的一段胞内保守序列—Toll/IL-1 受体同源区(Toll/IL-1receptor homologousregion,TIR).TIR可激活胞内的信号介质—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激酶(IL-1R associated kinase,IRAK) IRAK-1 和IRAK-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NFR-associated factor 6, TRAF-6)、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IκB激酶(IκB kinase,IκK),进而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诱导炎症因子的表达。

本信号转导涉及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CD14,MD-2,TRAM,TRIF,TIRAP,MyD88,TLR1,TLR2,TLR3,TLR4,TLR5,TLR6,TLR7,TLR8,TLR9,IRAK-1,IRAK-2,IRAK-4,IRAK-M,TRAF6,TRIAD3A,ST2L,SOCS1,RIG-I,FADD,TOLLIP,RIP1,A20,UEV1A,Ubc13,ECSIT,MEKK-1,TAK1,TBK1,MKK3/6,p38,TAB1/2,MKK4/7,JNK,IKK α,IKKβ,IKKγ,IKKε,NEMO,IκBα,NF-κB,p65/RelA,Casp-8,IRF-3,IRF-7,MAVS等Toll-like Receptors (TLRs) Pathway。

toll样受体及其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及其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及其免疫的研究Toll样受体最早是在研究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现的,它不仅是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必需蛋白,而且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

Toll 样受体(TLRs)是一个模式识别受体家族,它们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从线虫到哺乳动物都存在TLRs,它能识别病原微生物进化中保守分子,如脂多糖(LPs)、肽聚糖、酵母多糖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核酸等等.脂多糖受体TLR4是发现的第一个TLRs,至今在动物中已经发现15种TLRs(在人体已经发现11个成员,即TLRl~TLRl0和TLRl4,小鼠不表达TLR10,但发现了TLR11—13[2],在鸡中发现了TLR15[3]。

哺乳动物的TLRs同果蝇的TLRs 一样,同属于I型跨膜蛋白,主要由3个功能区构成: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

胞外区具有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能够特异识别病原微生物进化中保守的抗原分子——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4]。

为了有效地抵抗入侵的病原体,机体需要对多种PAMPs产生适当的免疫应答, TLRs可以通过识别PAMPs诱发抵抗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而且TLRs也参与识别有害的内源性物质.1. Toll样受体1.1 Toll样受体的发现Toll是在昆虫中发现的一个受体蛋白,参与昆虫胚胎发育时背腹肌极性的建立。

进一步研究发现,Toll胞内区与哺乳动物中自介素-1受体(IL-1R)的胞内区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通过NF—kB样因子发挥作用。

IL-1R是免疫相关分子,而且昆虫中抗微生物的多肽基因上游大多有NF—kB样因子结合位点,是否Toll蛋白也参与昆虫的天然免疫反应调控?研究证实Toll 参与昆虫的抗真菌免疫.真菌感染时果蝇Toll 通路被激活,诱导大量的抗真菌肽Drosomycin,Toll的突变导致果蝇极易受到真菌的感染[1]。

Toll样受体概要

Toll样受体概要

Toll样受体 在天然免疫中识别作用
• TLR如同天然免疫的眼睛,监视与识别各种不同 的疾病相关分子模式,是机体抵抗感染性疾病的 第一道屏障。
• TLR4不但可识别外源的病原体,还可识别内源性 物质及降解物,识别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LPS), 还可识别宿主坏死细胞释放的热休克蛋白(HSP), 体内类肝素硫酸盐和透明质酸盐降解的多糖部分 以及局部的内源性酶的级联活化反应也可激活 TLR4。
• 后来,科学家们用基因打靶的方式使其他各种 TLR丧失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人们认为,每种 TLR可识别不同的一类分子。
Toll样受体的结构
• 所有Toll样受体同源分子都是Ⅰ型跨膜蛋白,可分为胞膜 外区,胞浆区和跨膜区三部分。
• Toll样受体胞膜外区主要行使识别受体及与其他辅助受体 (coreceptor)结合形成受体复合物的功能。
• 1994年,Nomura等人首先报道了人中的Toll样受 体。然而当时Toll的免疫学功能没有得到阐明,所 以人们仍然认为Toll样受体是和哺乳动物的发育有 关的。
• 1996年,Jules A. Hoffmann和他的同事们发现 Toll在果蝇对真菌感染的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从 而确立了Toll的免疫学意义。
• 第二,Toll样受体对获得性免疫应答类型具有调控 作用。多数TLRs活化后可以诱导抗微生物防御系 统,产生IL1β、IL6和TNF以及趋化型细胞因子, 从而调节机体Th1和Th2两种方面的平衡。
谢谢!
分布
• TLRs分布的细胞多达20余种,Muzio M 等 对TLR1TLR5表达于人类白细胞的研究中发 现。
• TLR1能在包括单核细胞,多形核细胞T、B 淋巴细胞及NK细胞等多种细胞中表达。 TLR2、TLR4、TLR5只在髓源性细胞(如单 核巨噬细胞)上表达,而TLR3只特异性表达 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

TLR4受体与银屑病及过敏性紫癜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TLR4受体与银屑病及过敏性紫癜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TLR4受体与银屑病及过敏性紫癜皮肤病的研究进展凌雅红【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6(032)009【摘要】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LR4 was up-regulated in the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nd henoeh-schonlein purpura. Over activated signals of TLRs can lead to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the body, cause infiltration of large number of inflammatory cells and over release of cell factors, which may interfere with the self immune tolerance mechanism of body and lead to immune function disorder, including the imbalance of Th1/Th2 immune response. The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TLR4 in the development of psoriasis and henoeh-schonlein purpura was reviewed.%国内外研究表明TLR4在银屑病和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体内表达上调。

TLRs信号过度活化时,激活机体内炎症反应,导致炎性细胞大量浸润及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可使体内Th1/Th2免疫应答失衡,干扰机体自身免疫耐受机制,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本文对银屑病和过敏性紫癜的与TLR4介导的免疫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4页(P570-573)【作者】凌雅红【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亳州,2368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Toll样受体与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研究进展 [J], 严翘(综述);王飞(审校)2.肝X受体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J], 何仁颖;何威;张斌3.异位嗅觉受体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J], 闽敏; 张汝芝4.TLR4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赵海宇;于少飞5.异位表达受体蛋白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J], 邱勰;雷铁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OLL样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TOLL样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如果封 管方法得 当, 不仅可以防止并发
择靠近神经、 韧带、 节部位的血管 , 关 以选上肢头静脉、 贵要 静脉、 肘正中静脉为宜。
32 与季节和时间关 系 夏季天气炎热 , . 皮脂腺分泌 汗液 增多是引发留置针感染的一个重要 因素 , 以在夏 季输液前 所
症发生 , 而且还可 以延 长 留置 时间。如果封 管不当, 可造成 局部血栓形成 导致堵管 , 或渗漏诱 发浅表静脉炎 。因此, 应 在确保病人 安全舒适 的情况下 , 选择合适封 管液及 方法, 同
技术的执行情况也是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所 以洗手、 带无 菌手套和严格的消毒对 减少感染 尤为重要 。另外静脉 留置 针操作过程 中应特别注 意无 菌操作 , 尽量缩短 留置时 间, 以
不 超过 7 为 宜 。 2h
3 1 与 部 位关 系 由 上 表 可 以看 出手 背 、 部 静 脉 炎 发 生 . 踝
针保 留天 数 一般 以不 超过 5d夏 季 不 超 过 3d 宜 。 , 为
3 7 与化学性及机械性刺激关 系 化学性及机械性刺激均 . 可诱发感染和静脉炎症 , 以皮肤消毒时 , 所 消毒剂不宜过多 ,
以免消毒剂通过皮肤 与血管 间的窦道传人血管, 造成 化学性
33 与敷贴更 换关 系 通过上表显示 , . 频繁更换敷贴 也是 引发感染的一个因素 , 留置期 间粘贴 牢 固, 减少粘贴与皮肤 问缝隙, 保证敷贴 清洁、 干燥 , 敷贴视污染 状况随时更换。更 换敷贴消毒时 由内向外 作 圆周 状 消毒 , 保持足 够 的消毒时 间, 勿用手触摸到消毒部位 以防感染 , 消毒液不 宜接触针孔 以免引发静脉炎。拔针前消毒 , 应掀开粘贴 , 7 %酒精消 用 5
冲洗管路。

免疫细胞信号通路中Toll样受体的作用

免疫细胞信号通路中Toll样受体的作用

免疫细胞信号通路中Toll样受体的作用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Toll样受体是非常重要的受体之一。

它们起到了很多关键的作用,包括了对细菌、病毒等入侵性微生物的识别及抵御,以及在攻击机体自身细胞的自身免疫疾病中的调节作用。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简称TLRs)是一类跨膜受体,它们可以识别自然界中许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TLRs的识别是基于它们结构上包含的不同种类的受体区域。

这些受体区域与微生物表面上的不同种类的分子配对,并且会激活免疫反应。

TLRs主要存在于人类的免疫细胞膜上,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当这些免疫细胞接触到入侵性微生物时,TLRs就会被激活,并且这一过程会引发一系列的复杂的信号通路,最终导致免疫反应的启动。

TLRs的激活也会启动多种信号通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NF-κB信号通路。

在这一信号通路中,TLRs的激活会引发多种分子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一个叫做IKK的酶复合体的激活。

这个酶复合体会进一步磷酸化IKB蛋白,这个蛋白本来是很重要的一种抑制子,可以防止NF-κB进入细胞核并启动免疫反应。

但是磷酸化后,IKB蛋白就被降解了,这样NF-κB就可以进入细胞核启动基因表达,从而启动免疫反应。

另外,TLRs的激活也会启动另一种信号通路,即介导型线粒体通路(mitochondrial mediated pathway)。

这一信号通路的激活和NF-κB信号通路密切关联,但是它的产物和生物学功能却不同。

这一通路的激活会引发线粒体的DNA释放,后者会作为一个PAMP(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进入到免疫细胞中,从而引发一个线粒体介导的激光自杀反应,这个反应的作用主要是杀死入侵性微生物,并且可以加强对这些微生物的识别和记忆。

尽管TLRs在人体免疫反应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一些自身免疫疾病中它们的过度激活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Toll样受体与特应性皮炎

Toll样受体与特应性皮炎

重 影 响患者 生 活质量 。其 病 因及发 病机 制 至今仍 未
完 全 明确 , 可能是 环 境 因素作 用于遗 传 易感性 个 体 , 造 成 免疫 调 节失 常所 致 。T R 为 连 接天 然 免疫 和 L作 获 得性 免疫 的桥 梁 , 参与A D的发病 。因此 , L 与 对T R A D关 系 的研 究 有 助 于 进 一 步 阐明AD的发 病 机 制 。 有 助 于提 出新 的基于T R的治疗 策 略 。 L
trsP en ,AMP )从 而有 效 地诱 发机 体免 疫 应答 反 应 。 s,
特 应 性 皮 炎 (tpcdr ti, D) 一 种 慢 性 炎 症 a i ema t A 是 o is
1 T R的信 号转 导通 路 . 3 L
T R与其 相 应 配体 识别 L
性 皮肤 病 , 多见 于儿 童及 青少 年 , 常常并 发 过敏性 鼻 炎 以及 哮 喘 。 发病 年龄 早 , 情反 复 , 其 病 瘙痒 剧烈 , 严
作用 ,将 I A 一 招募 到T R 号 复合物 中 ,促使 I R K4 L信 — R K 4 导 的1 A 一 发 生 自身磷 化 , A 一介 R K1 然后 与肿 瘤 坏 死 因子 受体 相关 因子6 ( m r ers co cp t o coi f t r e . u n sa r e
含 亮 氨酸重 复序 列 , 主要参 与P MP A 的识 别 。胞 内 区
 ̄T lI一 受体 结 构 域 ( l I— e etr o i , olL 1 / t l L lrcpo man o— d TR d ma )包含转接 蛋 白髓 样分化 I :8 m e i I o i , n N ̄ 8 ( yl d o

Toll样受体在支气管哮喘和其他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

Toll样受体在支气管哮喘和其他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
制 中发 挥 主导 作 用 , 活 的 T Rs 仅刺 激 先 天 性 激 L 不 免疫 , 产生直 接抗微 生 物效应 , 而且 还通 过合 成细胞
因子而 增强 获得性 免疫 。 2 T R 在 过 敏 性 疾 病 的 作 用 L s 2 1 T R2 TL 2是 调 节 性 T 细 胞 ( rg 的 重 . L R T e)
De a t n f Repia o y M e cn , s Chn op t lo c u n Un v ri C e g 1 0 1, p rme t s r tr dii e Wet o ia H s ia f Sih a ie st y, h n du 6 0 4
细胞 ( C 分 泌 某 些 细胞 因 子 如 I 一2和 I N 7 AP ) L1 F 一, 促进 T 细胞 合成 I N一 , 致 T 2分 化 受 抑 制 , F 7导 h 使
外)T R , L 4则 通过 My 8 D 8和含 TolI 一 受 体结 构 l L1 /
域 的 转 接 蛋 白 ( R d man cn a ig a a tr TI o i o ti n d pe n
大 量 的 研 究 , 结 果 不 尽 相 同 。 一 项 研 究 发 现 但
T R9 成 TL 亚 家族 。 L 构 R9
T Rs L 表达 于单 核细 胞 、 巨噬 细 胞 、 突状 细 胞 树 ( C) D 和粒 细胞等 免疫 细胞 , 表达 于气 道 上 皮细 胞 也
和皮 肤 这些 宿 主 和 病 原 体 相 互 作 用 的部 位 。其 中
TL s R 是一 组具 有相 似结 构 和功 能 的模 式 识 别
受体, 它们均 属 I 跨 膜 蛋 白, 型 由胞 外 区 ( 5 ~ 9 0 5 0 8 个 氨基 酸 ) 跨膜 段 和胞 内 区( 1 0个 氨 基 酸 ) 、 约 3 3部

Toll样受体与尖锐湿疣-PPT课件

Toll样受体与尖锐湿疣-PPT课件
双链RNA ( dsRNA) 聚肌胞苷酸[ poly ( I: C) ]
mRNA
TLR4 /CD14 /MD22复合物
LPS 紫杉酚(小鼠) 纤连蛋白III型重复外结构A 透明质酸寡糖 硫酸乙酰肝素多糖片段 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 小鼠乳房肿瘤病毒衣壳蛋白 热休克蛋白60 (HSP60) 热休克蛋白70 (HSP70) 热休克蛋白Gp96 (Gp96)
组别 患者组 对照组
t值 p值
例数 34 30
TLR3 1.23士0.69 1.09士0.57
1.287 ﹥0.05
TLR4 21.55士7.74 16.16士5.06
2.403 ﹤0.05
TLR9 95.62士3.81 91.14士3.41
2.659 ﹤0.05
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尖锐湿疣初发患者外周血单核 细胞TLR4和TLR9的表达比正常人显著增高, 提 示TLR4和TLR9可能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 识别受体,在抗HPV免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 识别和保护作用。
Yang R等在对鼠的研究中发现乳头瘤病毒刺激 树突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和Th1免疫应答,主要是通 过MyD88蛋白通路来表达的,并证实TLR的识别 对HPV16的识别是至关重要的。
Simth KJ等证实目前治疗尖锐湿疣有效的5% 咪喹莫特软膏,它能通过与细胞表面的TLR相结 合诱导多种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进而活化 机体的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发挥抗病毒、抗肿
Toll样受体与尖锐湿疣
一 、Toll样受体概况
1988 年Hashimoto C 等在研究果蝇的胚胎发育时 发现的一种由果蝇背腹侧分化基因(dToll) 所编码的 属于Ⅰ型跨膜蛋白的受体,具有介导抗菌感染易感 性信号转导的功能, 在抗真菌、细菌等病原体中有 重 要 意 义 , 称 为 Toll 样 受 体 (Toll-like receptors , TLRs )。

toll样受体

toll样受体

Toll样受体Toll样受体(也称作TLR,即Toll-like receptor)是一类重要的受体蛋白,它可以识别和结合一些特定的分子,从而激活免疫系统的应答。

这些分子通常是一种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RRs)的受体所能识别的,它们在宿主防御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概述Toll样受体是一类跨膜蛋白,属于PRRs家族的一种。

它们通过其外在结构上的高度保守的Leucine-rich repeat(LRR)结构域来识别和结合特定的分子,例如细菌的毒素、细菌的表面成分以及病毒的核酸。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TLR,它们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中表达,并参与多种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TLR的结构每个TLR蛋白含有多个LRR结构域,这些结构域通过丰富的β折叠片层连接在一起,形成蛋白的外在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赋予了TLR以警戒细菌入侵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结合配体从而触发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

此外,TLR还包含一个胞浆端的富含精氨酸的TIR(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结构域,这个结构域在TLR的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TLR与其配体结合后,TIR 结构域会与下游信号分子结合,从而激活信号转导通路。

TLR的功能TLR的主要功能是发挥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

当TLR识别到特定的分子(也称为TLR配体)时,它可以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来启动免疫应答。

这种应答包括产生和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促发炎因子和抗病毒因子,进一步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活化。

此外,TLR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以对抗侵袭性病原体的攻击。

通过TLR的激活,免疫系统可以更加快速和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从而维护机体的健康。

TLR与疾病由于TLR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TLR功能的异常调节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TLR的过度激活可能导致慢性炎症的产生,进而导致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此外,一些病原体也可以通过干扰TLR的功能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

imq银屑病模型原理

imq银屑病模型原理

imq银屑病模型原理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在动物模型中,使用imiquimod(IMQ)诱导的银屑病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

IMQ是一种Toll 样受体7(TLR7)激动剂,可以模拟宿主的免疫应答,诱导炎症和角化异常,从而在小鼠皮肤上产生银屑病样病变。

IMQ银屑病模型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IMQ通过激活TLR7通路,刺激树突状细胞和其他抗原提呈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如TNF-α、IL-12、IL-23等。

这些炎症因子激活Th1、Th17和γδ T 细胞,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其次,IMQ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角质层细胞,引起细胞的增殖和角化异常,导致角质形成过程中的异常细胞迁移和沉积,最终形成鳞屑。

此外,IMQ还可以促进自身免疫反应,使免疫细胞对皮肤抗原产生过敏反应,增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发展。

IMQ银屑病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在小鼠背部皮肤涂抹IMQ膏剂,每日重复使用一定剂量的IMQ,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银屑病样病变。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需注意不同小鼠品系的敏感性差异,以及IMQ浓度和使用频率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小鼠皮肤的观察,及时调整IMQ的使用剂量和频率,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IMQ银屑病模型在银屑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该模型可以模拟银屑病的发病过程,揭示其发病机制。

研究表明,IMQ诱导的银屑病模型与银屑病患者皮肤组织中的病变相似,具有角化异常、炎症细胞浸润和免疫反应异常等特点。

其次,IMQ银屑病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价银屑病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模型小鼠施用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法,评价其对银屑病病变的影响,为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近年来,IMQ银屑病模型已经被广泛用于银屑病的药物筛选和临床效果评价。

通过该模型可以快速评估各种抗炎药、免疫调节剂和生物治疗药物对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7601cma.j.issn.0412—4030.2013.02.0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0696) 作者单位: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通信作者:郝飞,Email:haofei62@medmail.com.cn
万方数据
生堡廛瓞科苤壶2Q13生2旦筮堑鲞筮2期£h垃』旦£墅!丛,&b婴!Ⅱ2Q13,y91:堑,盟Q:2
原为螺旋体外层A脂蛋白(OspA)。OspA必须通过活化 TLR2、6激活NF—KB信号通路。近期研究显示,TLR2/1异二 聚体是识别OspA的必需受体,莱姆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 胞中TLRl、2的表达明显升高,单核样树突细胞的TLR2、4 表达也显著上调[7]。 5.紫外线损伤:紫外线照射是诱发皮肤损伤及肿瘤的重
protein,T0uJP)多态性
与AD的病情严重度相关。TLR遗传及功能上的缺陷导致其 对病原体的识别受损,机体易感性增强m]。Antiga等…1发现 AD皮损中TLR!表达升高,TLR2表达降低,使用他克莫司 治疗可下调TLRl的表达,恢复TLR2的表达,TLR4、9则不 受影响,说明TLRl、2在AD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钙调磷 酸酶抑制剂可通过调控TLR表达而抑制AD炎症。UVB及 UVA照射也可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热休克蛋白 (HSP),与调节性T细胞表面TLR2、TLR4作用促使白介素一 10(IL—lO),肿瘤坏死因子Ot(TNF—o【)等抑制性细胞因子释 放,从而达到减弱AD皮损的炎症反应,改善局部免疫微环境 的作用。 2.寻常痤疮:寻常痤疮常以非炎症性粉刺及炎症性丘 疹、脓疱、结节联合存在为临床表现。痤疮丙酸杆菌可通过活 化TLR诱导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释放加重炎症。痤疮患者皮 损中,特别是在毛囊区域TLR2表达显著增高,与疾病严重度 密切相关;痤疮丙酸杆菌可通过活化TLR2诱导人单核细胞 释放IL一12及IL一8[121;局部外用维A酸可明显降低TLR2表 达[1…,烟酰胺也可与角质形成细胞中TLR2作用下调IL-8产 生【l…,说明TLR2是痤疮炎症反应中的关键因子。近期研究显 示,痤疮丙酸杆菌还可通过活化TLR2、4促进人皮脂腺细胞 SZ95分泌炎症趋化因子、抗菌脂质和人13防御素,起到监测
TLR与PAMP识别后可活化细胞内特异性信号通路,启
动强大的特异性天然免疫应答,并激发后续获得性免疫反 应,诱发大量防御基因表达,起到诱导炎症、组织修复再生等 功能。TLR信号主要通过骨髓分化因子88(myeloid
tiation
differen—
factor一88,MyD88)依赖通路诱导炎症因子产生,以及
144
生堡座瓞科苤圭垫13生2旦筮堑鲞筮2期£h也』旦£婴堂!,&b型!g 2Q13,yQ!:垒鱼丛!1

・综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oll样受体与皮肤病
罗娜郝飞
Tou样受体(Tou.1ike receptors,ⅡJR)是经过长期的进化 演变而保留下来的一组跨膜受体蛋白,可选择性地识别广泛 的微生物成分及组织损伤释放的内源性分子,是天然免疫及 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起到关键作用的模式识别受体,其与炎 症、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一、天然免疫与TLR 近期研究发现,天然免疫系统也可通过病原相关的分子 识别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原体入侵。现今证实的天然免疫系统3种主要PRR(Tou样、 Nod样及RIG—I样受体)中,TLR是迄今研究较早且重要的
PRR。201
1年全世界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即授予了3位在
TLR的发现及功能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使其成为 当前医学研究的焦点㈨。 TLR是天然免疫系统的第一感应器,也是连接天然免疫 与获得性免疫的重要桥梁。其由一大类跨膜糖蛋白受体组 成,目前已发现哺乳动物中其家族成员有10余个,主要分布 于可启动初始免疫应答的20多种细胞胞膜、质膜、内质网及 包涵体膜中。其外功能区的亮氨酸重复片段可介导PAMP选 择性识别各种病原体的脂质、脂蛋白、核酸以及机体自身异 常代谢产物,从而起到鉴别自我及非我的目的口]。
要危险因子。UVB可使角质形成细胞热休克蛋白表达增高, 后者可活化树突细胞表面TLR2、4,诱使IL一10和TNF一饯等
免疫抑制细胞因子表达,抑制免疫反应,促进肿瘤产生。 6.黑素瘤及非黑素瘤皮肤癌:皮肤黑素细胞可表达多种 TLR,其中TLR4可与透明质酸碎片作用诱导金属蛋白酶及 细胞因子产生,促进黑素瘤发展。目前针对TLR的靶向治疗 是黑素瘤治疗的重要选择。TLR9激动剂已被应用于黑素瘤 疫苗的制备。1rI且7激动剂咪喹莫特也已运用于黑素瘤的治 疗,其可活化树突细胞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应 答,从而抑制黑素瘤的发展[1引。非黑素瘤皮肤癌主要包括基 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两类,TLR7、8常被用于诱导炎症因 子产生而抑制肿瘤发生。TLR7激动剂咪喹莫特可作为局部 免疫调节剂,通过活化TLR7诱导IFN—d和IL一2产生,从而 调节局部抗肿瘤免疫应答。 7.SLE:特征性表现为机体对广泛产生的自身抗原包括 DNA及RNA的免疫耐受打破,引起多器官、多组织小血管 炎症。凋亡诱导紊乱、具有免疫刺激效应的自体细胞碎片清 除障碍及B细胞受体的过度活化均是SLE发生的促发因 素。大量研究已证实,抗DNA、RNA或染色体自身抗体与残 碎基因片段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可通过TLR活化树突 细胞,促使其表达高水平IFN—Ot,导致病情不断恶化。同时, 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的表达也明显上调,说明其 在SLE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引。 三、TLR相关制剂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由于TLR的活化可启动免疫应答,其活化过度可导致自 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故对TLR的激动剂或拮抗剂的 探索已成为药理学特应性靶标治疗多种皮肤病的研究热点。 1.TLR激动剂:咪喹莫特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人体的 TLR激动剂。咪喹莫特和瑞喹莫德(resiquimod)可显著活化 免疫系统,具有潜在的抗病毒及抗肿瘤活性。咪喹莫特是 r11LR7配体,可促使巨噬细胞产生IFN—Ot、1,TNF—d,IL一6、8、 12等多种细胞因子,并刺激天然淋巴细胞(r11110)再生及向 Thl淋巴细胞分化,同时还可诱导朗格汉斯细胞迁移至淋巴 结而增强对T细胞的抗原递呈。因其有效的抗瘤活性,已先 后被批准用于生殖器疣、基底细胞癌及光线性角化病的治 疗。此外,其还可用于寻常疣、传染性软疣、HSV感染、瘢痕疙 瘩、Bowen病、鳞状细胞癌、恶性雀斑样痣、皮肤T细胞淋巴 瘤、Kaposi肉瘤、Paget病、斑秃及白癜风的治疗汹]。瑞喹莫德 的效果较咪喹莫特强百倍,主要用于光线性角化病及HSV2 生殖器感染的治疗。洛索立宾(10xoribine)和溴匹立明 (bropirimine)是目前可应用的新的TLR7调节剂。洛索立宾 为鸟嘌呤核糖核苷,可增强IFN的产生及NK和B细胞活
receptor
Toll/IL—l
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FN—
beta(TRIF)通路诱导I型干扰素(IFN)产生,二者生成的平衡 决定了人类炎症、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趋势,因此, 对TLR的激动或负性调控在诱导机体免疫应答防御外侵或 抑制过度及有害免疫损伤中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二、TLR与皮肤病 目前已证实,TLR可参与人类包括肿瘤、炎症、感染性及
molecular
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病H]。TLR广泛表达于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颗粒细胞、NK细胞、B细胞、 T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 胞、上皮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非免疫细胞中陌]。 其表达及功能根据细胞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角质形成细胞可 表达TLRl、2、3、5、9、10 6];朗格汉斯细胞主要表达TLR2、3、 4、8、10;黑素细胞主要表达TLR2、3、4、7、9。现今,已发现 TLR在皮肤肿瘤、炎症及防御机制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包括 痤疮、酒渣鼻、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SLE等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梅毒、麻风、念珠茵病、细菌及病毒感染 性皮肤病,蕈样肉芽肿、黑素瘤等肿瘤性皮肤病均与TLR相 关…。近期研究发现,TLR还可参与皮肤瘙痒、瘢痕形成、伤口 愈合及老龄化㈣]。 1.特应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AD) 是以皮肤干燥、瘙痒、湿疹样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 肤病,影响全球20%的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 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HSV)在AD皮损中的寄居力显著增 强,导致皮损进行性恶化、复发率升高。研究表明,AD患者 TLR及其信号分子基因存在明显多态性。部分人群中,TLR2 基因A一16934T启动子、TLR9基因C一123T及抑制性衔接蛋 白Toll相互作用蛋白(ToU
interactive
patterns,PAMP)靶位
特异地高效识别自我与非我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 虫及不必要的白体代谢产物…。哺乳动物中这种PAMP识别 的受体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PRR recongnition receptors,
o若此种PAMP识别失败,则可引起免疫应答延迟、病
145
病原体及防治感染的作用。 3.银屑病:银屑病是由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Thl和Thl7细胞因子表达谱与皮损炎症相关。研究发现,银 屑病斑块中角质形成细胞可表达高水平TLRl、2.4、5、9,皮 损内也可产生高水平的抗菌肽对浅表病原体感染产生较强 的抵御能力。但TLR活化在抵御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银 屑病疾病的恶化。抗菌肽自身DNA分子被提呈给浆细胞样 树突细胞后,TLR9明显活化、IFN一仪产生增加,导致银屑病 自身免疫进程的发展。另一在银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生长因 子为转化生长因子(TGF)一d,其可上调角质形成细胞中 TLR5和TLR9的表达及功能;热休克蛋白(如HSP60)也被 怀疑是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高表达的免疫源性蛋白, 其可活化TLR2、4诱导角质形成细胞核因子(NF)一xB核转 移,促进TNF—Ot及IL一8释放,加重皮损““。研究发现,局部 使用TLR7激动剂咪喹莫特可引起银屑病斑块不断扩展,说 明TLR7信号通路与银屑病的恶化相关“引。 4.皮肤感染: (1)金葡菌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脓疱病、毛 囊炎、蜂窝织炎等皮肤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细菌。细菌中的脂 蛋白、肽聚糖和脂膜酸是TLR2、6激动剂,机体免疫应答可 通过TLR2的MyD88通路上调人B一防御素一3表达而抵御 金葡菌感染。在体研究证实,TLR2缺陷小鼠易出现金葡菌皮 肤感染,充分说明TLR2在宿主防御金葡菌皮肤感染中具有 重要作用[7]。近期有研究利用正常共生表皮葡萄球菌来活化 TLR2信号,从而起到诱导抗菌肽产生、增强皮肤对病原体抵 抗力的作用。 (2)HS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HSV和VZV感染 可引起皮肤典型的簇集性水疱形成。TLR与二者感染免疫应 答密切相关。TLR2可识别病毒胞膜及特异性HSV糖蛋白脂 肽,也可在单核细胞VZV感染后活化;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和 髓样树突细胞中的TLR9也可识别HSV启动细胞因子产 生[163;TLR3缺陷个体易出现角质形成细胞到颅神经HSV感 染的扩散,HSV脑炎发生率增高[18]。 (3)念珠菌病:免疫缺陷患者常可出现白念珠菌引起的 从皮肤黏膜到深部真菌感染。体外研究显示,TLR2可识别白 念珠菌细胞壁磷脂甘露聚糖,TLR4可识别其细胞壁的甘露 聚糖。白念珠菌活化TLR后可诱导炎症细胞及化学趋化因 子释放,从而招募其他炎症分子聚集于感染灶周围。 (4)麻风:研究证实,TLRl、2在麻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 要作用。瘤型麻风患者TLR2有明显多态性,导致其功能受 损、IL一12分泌降低,对麻风分枝杆菌的易感性增强。Krutzik 等[171发现,结核型麻风患者皮损中TLRl、2表达显著高于瘤 型麻风。TLR2也可诱导雪旺细胞凋亡,引发患者神经损伤。 (5)梅毒:苍白密螺旋体表面脂肽与树突细胞TLR2结 合后,可通过T细胞活化及Thl细胞因子释放而促进获得 性免疫应答产生;其主要成分鞭毛蛋白聚合体也可与TLR5 结合促进炎症因子如TNF一仅释放加重炎症。 (6)莱姆病:莱姆病是伯氏包柔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以 游走性红斑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可引起免疫应答的主要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