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和谐性

合集下载

城市公用事业的维护、运营与改革

城市公用事业的维护、运营与改革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对未来的建议与启示
•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公用事业的投入,提高公用事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 量,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 企业应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 社会各界应加强监督和参与,共同推动城市公用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目的与意义
目的
确保城市公用事业的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满足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吸引力,推动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2
城市公用事业的维护
维护的重要性
保障城市正常运行
01
城市公用事业如供水、供电、供气等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
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公用事业的改革可以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机会,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民生
城市公用事业的改革可以 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生 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需求。
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市场化改革
监管机制建设
将城市公用事业推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城市公用事业 的公平、公正和透明运营。
•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城市公用事业的维护、运营与改革是一个长期 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只有通 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公用事业发展道路,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城市公用事业的 维护、运营与改 革
目录
• 引言 • 城市公用事业的维护 • 城市公用事业的运营 • 城市公用事业改革 • 结论

和谐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思考

和谐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思考

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发展趋势分析
多元化供给模式
在传统的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和第三方力量 ,实现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模式。
信息化和智能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 。
均等化和优质化
加强城乡和区域间的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 质量。
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未来发展展望
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统包统揽、有偿服务为主, 到改革开放后的政府与市场混合供给、逐步建立多元化供给体系的发展历程。
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将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和多元化,政府将加大对民生的 投入力度,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推动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 率的提升。
02
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创新路径与方法
路径
通过多元化供给模式、市场化运作方式、社 区化服务网络等途径,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体 制的创新。
方法
采取公私合作、政府购买、特许经营、政策 引导等手段,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供给 中的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质量评 估。
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改革案例与经验
要点一
案例
供给主体单一
当前公服务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对策建议
加大投入力度
01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提高财政保障水平,确保
各项公共服务得以充分满足。
多元化供给模式
02
积极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形成政府、市场
定义
公共服务供给是指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通 过政策、法律和制度等形式,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和服务的行为。
特点
公共服务供给具有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和强 制性等特点。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促 进社会公平、公正和和谐发展。

浅谈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创新问题

浅谈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创新问题

浅谈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创新问题摘要:市政公用事业代表了一个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管理体制的逐渐显现出弊端,企业缺乏创新力、效率低、服务水平差,既造成了一定的财政负担,也造成了不小的社会压力。

因此,对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也就迫在眉睫。

政企分开,将市政公用事业的监督管理职能转为政府职能,使政府成为竞争性经营的组织者、监督者。

关键词: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创新引言:市政公用事业是给城市公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服务的行业,这些年来,我国也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的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仍属于政企合一、政府垄断经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人们对市政公用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加快创新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已不容忽视。

一、市政公用事业的特点市政公用事业包括城市公共交通、污水处理、供水、排水、供热、供气、道路与桥梁、市容环境卫生、垃圾处置、市政设施和城市绿化等诸多方面,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性行业,市政公用事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公用性和公益性。

市政公用行业因其具有公用性和公益性特征,产品和服务是针对全体市民,并没有针对的特定的消费群体。

市政公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具有公益特性,一般承担着某些社会公益义务。

2.自然垄断性。

作为基础设施产业,市政公用事业投资有特定用途,成本很大,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的市政公用事业由政府主导投资兴建,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性,其产品具有显著的不可替代性和地域性。

3.价格机制稳定。

市政公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受市场调节的幅度较小,因为涉及到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多数情况下由政府定价,所以相对于其它行业的改革,市政公用行业的改革困难重重。

二、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问题分析1.政府职能转变不清晰,自主经营权仍属于政府,普遍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现象,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基本上仍是政府垄断经营。

论述市政公用事业的合作治理

论述市政公用事业的合作治理

论述市政公用事业的合作治理作为一项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市政公用事业在建国以来一直在曲折的发展中。

在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加深了对其进行改革的关注力度。

近年来,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市政公用事业的合作治理模式。

一、市政公用事业的基本特点(一)市政公用事业的自然垄断特点现阶段,我国的市政公用事业具有资金投资回报期长,资金的沉淀成本大的特点。

市政公用事业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如果由一家企业进行经营,那么其生产效率比多家企业共同经营的效率更高。

这就决定了市政公用事业只有在少数企业进行经营时才能实现规模经济,那么市政公用事业也就具备了自然垄断性。

市政公用事业的这种特性使得其没有较高程度的市场化特点,且价格机制不够灵活。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政府一定要加强对这项事业的监管力度,以便能够促进其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市政公用事业的公益性特点市政公用事业能够为居民生活提供很多产品和服务。

市政公用事业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对象是全体城市居民,任何一个城市居民都不能独占这项服务,这就决定了这项事业是具有公用性的。

市政公用事业能够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点,公益性也是市政公用事业与其他行业的一个重要区别性的特点。

其公益性特点要求政府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证居民能够在企业中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三)市政公用事业的网络性特点在市政公用事业中,很多服务都是将生产、输送以及销售等业务联系在一起的,实现了整个服务的一体化。

在这些服务当中,网络输送是市政公用事业的一项最为核心的业务。

一些产品只有在物理网络的输送下才能进入消费领域。

因此,市政公用事业具有网络性的特点,大多数市政公用事业都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和统一的网络,并能够实现全程范围内的联合作用,保证了网络的高效运行。

(四)市政公用事业的地域性特点对于市政公用事业而言,它们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城市公共秩序与社会和谐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城市公共秩序与社会和谐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城市公共秩序与社会和谐城市公共设施是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共交通、公共照明、公共卫生设施、公共绿化等。

这些设施的合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对于维护城市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这包括定期检查和维修设施,及时响应和处理设施故障,以及定期更新和改进设施。

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确保公共设施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满足市民的需求,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其次,城市公共设施管理还需要合理规划设施的布局和分布。

这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用地规划等因素,以实现设施的最大化利用和效率。

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城市公共设施管理还需要注重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的维护。

这包括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防止非法占用、破坏和滥用公共设施,以及及时处理公共设施使用中的纠纷和冲突。

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城市公共秩序与社会和谐还体现在对公共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建设上。

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同时,合理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美观和形象,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对于城市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确保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市民的幸福感。

同时,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投入,以实现城市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公共设施的管理不仅包括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还涉及到设施的更新和改造。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公共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就需要对公共设施进行定期的更新和改造,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公共设施的更新和改造也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构建和谐社会 健全公共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 健全公共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健全公共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公共事业的完善与发展,而这需要我们每个部门、每个企业、每个人共同努力,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和谐。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政府应履行自身的职能,尽快完善公共事业方面的建设与管理,我们个人应该提高认识与自身素质,加强社会责任感,担负起我们的使命,以建立、健全公共事业,实现社会的和谐!标签:和谐社会;公共事业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

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的20几年里,我国的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令世界瞩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GDP持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农村的建设发展我们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但与此同时,新的社会矛盾也随之凸现出来,例如:社会保障的不完善、贫富差距拉大、教育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等等。

面对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就此片面的评价一个制度的好坏。

矛盾可以说是由差异引起的,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里,市场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市场必然有差异,而市场的差异必然造就社会的差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有差异的市场才是有活力的市场。

作为一个竞争场所,优胜劣汰导致了经济上的差异,随后是社会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一段时间来中国社会巨大活力的结构性来源。

在改革过程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中都包含了差异机制的作用。

从哲学的角度看,市场是一种辩证的矛盾统一体,其中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和谐。

古典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其实质性的主张就是寻求一只从差异中促成和谐的手,一只市场自发的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差异与和谐并存,和谐社会作为特定社会的公共目标,需要依托公共领域的力量来实现,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组织早日完善。

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美好远景,也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市政学结合实际论述促进我国公用事业健康发展的策略

市政学结合实际论述促进我国公用事业健康发展的策略

市政学结合实际论述促进我国公用事业健康发展的策略正是城市的发展,对市政学的研究提出了要求。

尽管城市的产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是市政管理却是近代的事。

从世界范围来说,都市化的浪潮当起源于工业革命的兴起。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居民迅速向城市集聚,因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大都市。

大都市的产生,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发达、商业的繁荣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人们的城市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市政管理以及市政学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了。

市政学涉及的内容很多,集中到一点就是以研究如何组织居民过好城市生活为基本宗旨。

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有着极为显著的社会特性。

譬如说,人口高度密集居住,人们靠理性靠规则而不是靠亲情等来维系社会生活,以至于住在一个楼面但互不相识的情况比比皆是;商业十分发达,从事商业或其他第三产业的人数占很大比例;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这种流动性与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必然的联系,等等。

城市的社会特性要求对于城市的管理有一套专门的技术和特殊的模式。

一般来说,市政管理的水平决定着城市现代化的基本方面。

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都市化的程度很高,城市居民占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因而市政管理的任务极其繁重,市政管理的水平也很高。

早期的市政管理大多集中于组织性的管理方面,如城市政治和行政机构的设置、市民权利的行使等等。

现代市政管理则注重了城市管理的诸多方面,如城市规划及其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卫生与环境、社会安全与福利、市民闲暇时间的安排等等。

随着城市规模及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城市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从现在的一些情况来看,我们有些地方的市政设施可以说与国际大都市的水准正在逐步缩小差距,但由于管理上的差异,使得整个城市的面貌与一些国际大都市有一个明显的落差。

譬如,环境卫生问题、城市生活的社会秩序问题等等,似乎老是不尽如人意。

说到底,这些问题就是一个管理问题,就是需要市政学研究的领域。

论我国公用事业的发展及改革思路

论我国公用事业的发展及改革思路
垄断胜, 要求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维持垄断的市场结构 , 以保证较低的 生产成本。 同时, 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种垄断的市场结构的形成 应当是低成本的 , 其运行过程中还要 防止企业的垄断行为。 因此 , 政府 往往在市场结构 、 市场准入、 产品质量、 产品价格等方面对公用事业进 行规定和制约, 规定和制约的手段 、 方法不当很容易形成政企不分。 1 . 2 城市公用事业生产 、 经营具有区域 陛。 城市公用事业赖以生存 的 网络建设 , 受到人 口集 中程度 限制 , 在人 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建设 网络 是可行的,而在人 口密度较小的农村地区建设网络显然是不经济 的。 3 . 3 企业效率低, 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公用事业企业市场化改革还没 有到位 , 还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扶持 , 存在效益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同时 , 因地区行业垄断, 缺少竞争X  ̄ , - Y - , 其服务水平往往不能满足社会 发 展需 要 。
业本身为获得利润最大化 , 往往凭借其垄断地位 , 以较高的价格 、 相对 要起到监管和调控职能 , 要管理经营秩序 , 创造公开 、 公平 、 公正的市 较低的数量提供劣质的产品与服务。因此, 政府必须对其提供的产品 场竞争条件 , 制定市场准 ^及清除制度和营造市场运作机制等。 和服务的数量、 质量、 价格等进行规制 , 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 4 . 2 打破垄断,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除了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 需要。 的公用事业外, 允许各类经济组织进入并参与竞争, 形成多元竞争 的 格局。 通过竞争推动其繁荣发展, 促进管理水平提高。通过改革建立 2 我 国公 用事 业 改革取 得的 突破
2 . 1 打破 了企业的垄断经营。其运营模式 由以政府为主导的事业单 特许经营制度,使市场的有效竞争与政府的特许授权制度有效结合 位垄断 『 生 经营向以市场为主导的企业化专业运营转变。 公用事业改革 起来 。 前, 我国公用事业几乎全部由政企不分的国有企业或者政府下属的事 4 . 3 改革企业机制。我国公用事业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 改造 、 改制等形式 , 组建规范的有股份有限公司或限责任公 业单位负责经营。经过数年的市场化改革 , 类型多样的各种社会企业 通过改组 、 司, 成为能够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 自我约束 、 自我发展的市场经营主 的市场 占有率迅速提升, 在一定程度打破了垄断经营局面。 2 . 2 市政公用事业服务能力迅速增强,服务水平和质量得 到一定提 体, 直接面向市场 , 主动参与竞争。 新的公用事业企业要对国有资产 的 高。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公用事业行业的生产运营能力不断增强 , 保值、 增值负责 , 并依法向社会筹资融资 , 增强公用事业设施的投入不 服务覆盖率持续上升。 许多企业已经建立起“ 一站式” 客户服务营业大 足, 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弥补其政策性亏损。 . 4 提高融资能力。 依法筹资融资是公用事业改革的关键。 一是加大 厅, 甚至获得 I S 0 9 0 0 2国际管理体系认 证, 并设立 2 4小时热线, 对用 4 公用事业建设管理力度和投入, 二是公用事业筹融资要根据行业的不 户咨 询进 行 回复 。 三是要重新认识政府在投资中的作用。政府应充分 2 . 3 投资主体多样化。市场化改革以来, 以民营为代表的各种社会资 同性质分类进行 , 本大量进入到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行业等领域 , 给市政公用事业行业注 入了雄厚的资金 , 投资主体也由单一的政府投资主体 向多元化的社会 投资 主体 转变 。 2 . 4 改革促进了政府加强公共服务职能。我国公用事业进行市场化 改革 , 就要打破传统的政府垄断局面。 大量社会资本进 人 服务领域 , 促

论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平等与和谐社会建设_刘新建

论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平等与和谐社会建设_刘新建

第8卷第1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l.8No.1 2007年3月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Mar.2007城乡问题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曾面临城乡选择的战略问题。

建国后,为快速实现强国、自立的目标,通过乡村支援城市,农业支援工业,我国迅速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初步工业化。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历了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再一次成为城市发展的铺路石和助工(通过农民工和相对低价的农产品)。

现在,除了发达地区的个别乡村和少数人口加入了工业化队伍,实现全面富裕和小康外,大多数农村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有些地方温饱问题还没解决。

从众所周知的统计数字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已进入或接近中下等发达国家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但广大的农村还处于极不发达状态。

公共服务水平是反映城乡差异的重要标尺。

近一个时期以来,上学难和看病难引起了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广泛讨论,这方面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改革成败的重大关键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城乡发展差距继续扩大,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面临的艰巨任务。

党和政府对缩小城乡差距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城乡公共服务的平等供给带来了机遇。

本文将从平等理论出发,讨论我国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及其解决模式。

一、公共服务供给平等概念辨析1.平等的概念古今中外,平等一直都是人们追求和研究的主题,学者们从各个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形成了各种理论。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城市公用事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城市公用事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因此,推进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市场化改革:推动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推进私有化等方式,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

2.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城市公用事业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保障公众的利益和安全。

同时,加强对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监管,防止出现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

3. 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城市公用事业的科技投入,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城市公用事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

4.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城市公用事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城市公用事业中来。

5. 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城市公用事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为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改革和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管的思路与对策—心得体会

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管的思路与对策—心得体会

新期间建立和睦社会和睦城管的思路与对策—心得领会坚持文明执法建立和睦城管城市管理与人民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有关,是面向民众、服务民众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是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人民民众根本利益的有效门路,是极易惹起不稳固要素的社会矛盾多发敏感领域,是建立和睦社会、和睦***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年 10 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和睦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广东省委也提出了《中共广东省委对于贯彻的实行建议》,建立和睦城管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项重要而紧急的课题。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特意成立了建立和睦***调研小组,在对***市城市管理工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侧重总结透析了最近几年来我市建立和睦城管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新期间建立和睦城管的思路与对策。

现将调研状况报告以下:一、最近几年来我市建立和睦城管的主要做法、经验自我市展开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工作以来,城市管理工作一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仔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环绕建设“家产强市、文假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饶和睦***”的战略目标,坚持理政文秘 114 网 --在您身旁的秘书网为民执法为民,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获得进一步增强,城市环境更趋优美整齐、城市运转次序优秀、广大市民安家乐业、城管事业和睦推动。

最近几年来我市在建立和睦城管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初步成立城市管理架构,为建立和睦城管确定了组织基础。

目前,市和各区都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城市管理办公室作为平时做事机构。

部分镇(街)也陆续建立了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

部分社区(村、居)也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城市管理工作。

依照“属地管理”原则,已初步成立起以市为中心、区为要点、镇(街)为基础、社区(村、居)为配合的城市管理系统。

(二)基本形成城市管理工作体制,使建立和睦城管有了制度保障。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

二, 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对策措施 ( 一 ) 坚持 政企分开 , 政 事分开 , 事企 分开 原则,建 立起有效的 公用事业管 理 体制 . 转变政府职能, 实现政府管制和企业 运营职能分离, 是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 关键. 在进行政府与所属公用事业企业分 离的同 时, 政府要加快 职能转换, 建立 政 府有效的监管体系. 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进行改革, 并不 是要推卸城市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 而是 要通 过改变计 划经济体制 下形成的不 适 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 通过政 企分开, 政事分开, 企事分开, 使城市政府 更好 地承担起 对市政公用 事业的发展 规 划和监督管理职能, 为城市市政公用事业 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二 ) 加快 城市公用事 业投融资体 制 改革, 形成多元化投资结构 在 本文的第一 部分当中 已经指出 我 国现 在的公共 事业存在行 政垄断性的 特 点, 要想在公共事业领域取得实质性的进 展必 须打破这 种垄断,开 放公共事业 市 场, 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从世界范围 看,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包括中国 在内 的大 多数国家 都在筹划进 行城市市政 公 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 这已成为城市化 进程中的一个鲜明特征. (三 ) 加快 制定和完善 城市公用事 业 市场化的政策法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城市市政公用 事业 的改革与 发展必须要 有相应的法 律 法规和配套政策作依据. 为了保证城市市 政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 必须尽 快制 定出台一 系列相关的 法规和配套 政 策. 为了使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有据可 查, 有章可 循, 必 须在 产权 变革 , 资产 处 置, 富裕人员安置等方面尽快制定有关配
市政 公用事业是 指城市人民 政府管 理的, 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普 遍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城市供水, 排水 和污水处理, 燃气, 集中供热, 城市道路桥 隧和公共交通, 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以及 园林绿化等. 市政公用事业是城市的重要 基础设施, 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 载体, 直接关系 到社会公共 利益, 关系到 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基础性, 地 区性, 公用性, 自然垄断性的特征. 一,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现状 新中 国成立以来 ,我国一直 将自来 水, 公用煤气和天然气产业视为公益性事 业.与长期以来的低工资政策相适应, 公 用事业采取的是低价格, 高财政补贴的机 制, 价格基本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动的 影响. 20 世纪 9 0 年代以来我国对公用事 业的这一传统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如 减少或取消财政补贴, 实行以成本为基础 的定价制度等. 但是, 从总体上看, 城市公 用事业是 20 年间改革幅度和变化都较小 的产业.传统体制的弊端不仅没有消除, 而且随 着公用事业 规模的扩大 表现得更 为明显和严重. 全国各城市几乎都设有公 用事业局或相类似的政府机构, 对公用企 业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政府既是政策制定 者和监 督者,又是 具体业务的 实际经营 者, 这就决定了这种垄断的性质是一种典 型的行政性垄断. 导致城市公用事业企业 经营的一系列问题: (一 ) 亏损经营, 财政补贴沉重. 由于 受城市 公用事业指 令性价格形 成机制及 宏观经 济调控和城 市居民较低 收入水平 的约束, 加之原材料, 燃料, 劳务成本上升 过快和经营管理不善的影响, 我国城市公 用事业企业普遍存在亏损运行的现象. 自 来水, 煤气和公交等公用产品由于本身具

对我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

对我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

对我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为了保障我国在国际竞争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优势,我国积极的立足于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类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用来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公用事业水平的提升,推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但是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所涉及的范围以及权限相对比较复杂,因此难免会存在许多的不足。

标签: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发展问题一、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现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金融制度也不断的创新,市政公用事业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以及自然垄断性,但是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这两个特性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中以法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推动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过程之中开始不断的实现民营化以及市场化改革,积极的将市政公用事业纳入现有的市场竞争机制之中。

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我国综合实力的有效提升,我国也积极的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做法,不断的对现有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进行有效的改革,积极的突破目前垄断市场的无序竞争。

为了能够改善现有的垄断行业,不断的促进各个行业的稳定发展,我国必须要结合该行业发展的现实条件积极的放松市场的准人机制,将竞争机制融人现有的行业竞争之中。

对于一些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企业来说,还可以积极的推动资本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将邮政、铁道以及其他的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相融合,通过政资分开以及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形式来更好的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以及价值。

我国还积极的加强对自然垄断业务的监督以及管理,各地区也开始结合自身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推动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如果站在在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市政公用事业在市场化进程的过程之中出现了许多无法避免的问题以及障碍。

(一)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全方位开放,行业垄断局面已经打破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直以来,我国十分注重对国有行业以及企业的垄断以及管理,大部分的市政公用事业主要以典型的行政垄断为主,但是如果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那么这种垄断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经济自然垄断,国家严格的禁止外商民营投资我国的热力燃气以及电信扽行业,国家计委在2003年的3月份提出打破这一禁止,同时将会立足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以及自然垄断性业务明确区分的前提之上,结合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的现实条件不断的实现市场化改革以及突破,积极的将市场竞争机制融入现有的发展模式之中,不断的放宽对市场机制的管理,许多的内资外资纷纷的融入现有的市政公用行业之中。

浅谈城市公用事业改革

浅谈城市公用事业改革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Q :
Sci ce en end Te chn ogy ol Consu tng l i Her d al
学 术 论 坛
浅 谈城市公 用事 业改革
罗永校 ’ 田杰芳 (. 1 河北华能招标 有限责 任公 司 : 2 河北理工大学建筑 工程学 院 河北唐 山 .
行 业 自然 垄断 , 别 是 由于政 企 、政 事 特 不分而形 成的行政性 垄断 , 使公用事业缺 乏竞 争, 公用事业单 位效 益意识 不强 , 经营观 念落 后 , 乏发 展的原动 力。 缺
1城市公用事业 的特征
城 市 公用事业 是为 城市居 民提供 公共服 务的产业 , 属于 受政府 调控的 , 非完全 竞争的 产业 范畴 , 其特 点为 : 1 1 规模经济明显 . 经济规 模与城市规模成正 比 , 一次性投 且 资大, 回收期长 , 产品成本 中的 固定投 资所 占 比重大而变动成 本比重小 , 沉淀 资本大 。
加 投入 , 而且 有利于公用事业领域 建立竞争机 制 、投资约束机 制和风险机 制。 3 3 加快公用事业单位 的改制 。 . 建立现代企业 制 度 作 为保 障企 业 生 存和 发展 的 重要 手 段 , “ 改制 ” 日渐被 人们认 可和推 崇 , 国各地 的 全 企 业改 制工 作进行 得如火 如荼 。公用 事业单 位也 必须进行机 制转 换 , 以增 强活力。可以通 过 吸收 各种经济成份 参与发展公用事业 , 促进 公用事业 单位 改制 为有限责 任公 司或股份 有 限 公司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照 Ⅸ 司法 规 按 公 范运 作。一些城 市在这 一方面作 了一些探索 , 如 实行 资产 、职 工身份双置换 , 建立 现代企业 运行机 制。 3 4 充分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 . 用市场机制配 置资 源 经 营城市 是市场 条件下 , 搞好 城市 建设 , 发展城 市经济的必 由之路 。经营城 市, 就是要 按 照市场 经济规律 , 把经营意识贯穿 到城市规 划 、建设和管 理的全 过程 , 用市场机 制 , 运 实 现资源 配置效益最大 化、最优化 , 促进城市 以 经济发展 。具体而 言, 政府应尽可能地把 市政 基础设施 的使用权 、经营权和产权推 向市场 , 通过租 赁 、拍卖进行 出让 , 挖潜 聚财 ; 对城 市 道路 、 桥梁 、公益广告等设施的冠名权 、商业 广 告经营权 等 , 可竞价 招标 , 通过有偿转 换 , 把 无形资产转 化为货币或物化 为城 市基础设施 。 35 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在城 市公用事业领域实行特许 经营制度 , 是 公用 事业 投资体 制和 管理体 制改革 的重要 突破 口。特许 经营有 三种主要形 式 : () 1全部风 险特 许经营 ; () 2 共担风 险特 许经营 } ( 有 限风 险特许 经营 。 3) 3 6 完善价格补偿 机制 . . 促进公用事业健康发 价格 机制 是 市场 机 制中的核 心部 分 。计 划 经济条件下 , 公用事业在价格 形成机制上是 严 格的计划控 制 , 价格没有 发挥其 应有的调节 作 用。因此 , 公用事业改革 的一个重要内容就 是 完善价格补偿机 制 , 形成 投资、经营 、回收 的 良性循环 。 () 1 公益服 务价格实 行政府与 市场 双重补 偿, 其收费标 准的制定和调整通过价格 听证会 决定 。这些行业属于提 供准公共物品 的部 门。 如 园林绿 化 , 育 、医疗 、气象 、档 案 、 教 测绘 、殡葬服 务等 。 ( 公 用事业 价格 按 “ 用者 付费 ”原 2) 使 则, 其运 行成 本主要或全部 由市场补偿 。 n tt 6 污 J  ̄ 水处 理费 、物业 管理 费、垃圾处理 费等 。 ( 下转 1 8 ) 页 7

论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城市公共事业建设的关系

论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城市公共事业建设的关系
收稿日期 : 2006- 03- 22 作者简介 : 王晓军 ( 1966- ) , 男 , 山 东济南人 , 讲师。
所不及或不适于进入的区域, 在改善城市环境、 实 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城市服务功能的一致性使城市公共事 业组织成为市政公用事业转轨的重要领域。 我国城市公共事业刚刚兴起 , 至于其明确的 定义 , 目前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正如美 国学者尤劳所说, 公共事业本身存在着含义上的 不明确性。但其组织形态的多样性、 组织管理的 独立性、 组织内涵的双重性和经济基础的社会性, 决定了其运行机制存在诸多显性和隐性的复杂因 素。因此, 市政公用事业改制进入城市公共事业 领域必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 为防止市 政公用事业改制中出现 一刀切 , 政府职能转化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首先需要区分城市 公共事业与市政公用事业在内涵与外延的差异, 明确城市公共事业经济属性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的制约性, 在国营与民营、 公益与非公益、 营利与 非营利等问题上找到市政公用事业进入城市公共 事业领域的切入点 , 探寻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城 市公共事业建设的良好规制模式。 二、 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公共事业的属性分析 公共事业是我国现代环境条件下的一个新兴 事物。它在社会公益需求供给和公共物品需求供
言人 市政公用 事业部门 ) 提供。图中 1、 5、 9 的区含义非常明确, 1 区对应的是市场营利组织, 9 区对应的是公共行政组织, 5 区对应的就是公共 事业组织 。剩余几个区的 含义较为 复杂, 其特性隶属于图二中三种权力组织的交叉区域。 城市公共事业是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可以认为那些供城市居民( 包括自然人和法 人) 集体消费或使用的具有程度不同的非竞争性 和非排他性商品的产业都属于城市公共事业的范 畴。根据图三的横坐标 产品维度来看, 城市 公共事业产品属于兼有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两种 属性的准公共物品。因此 , 在城市公共事业产品 的消费或使用上, 就赋有了程度不同的竞争性、 排 他性和程度不同的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如果从 商品的角度看, 这些特性就是城市公共事业产品 的经济属性 , 而且这些经济属性在社会领域中具 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 市政公用事业提供的产品具有纯公共物品的 经济属性 , 由政府提供, 属于政治领域范畴。而营 利组织提供的产品具有纯私人物品的经济属性, 属于市 场化或民营化 带来的经济领 域范畴。因 此, 市政公用事业的转轨是向城市公用事业的转 轨, 而不是向经济领域的转轨。如果简单的将市 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和产业化, 必然使其进入经济 领域 ( 私域 ) 范畴, 产生两个不良后果: 一是其充分 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发展社会公益性事业的目的根 本无法实现; 而是会带来政府公益能力严重萎缩, 进而导致城市公民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质疑 , 诱发 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产生。为了避免使市政公用事 业的改革误入歧途 , 可以按照城市公共事业的经 济属性将市政公用事 业的改革归入 四个基本区 域[ 2] : 一是竞争性和排他性都比较弱的混合性商 品区域, 如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 城市道路、 街道照明、 环卫环保、 防灾系统等 ; 二是排他性较 强而竞争性较弱的俱乐部商品区域, 如城市电力 传输系统、 邮电通讯设施、 自来水、 管道煤气、 城市 公交等 ; 三是排他性较弱而竞争性较强的拥挤性 商品区域, 如城市卫生设施、 医疗保健、 园林绿化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享受着公用事业带给我们的便利,如暖气,绿化等,因此这样一个涉及民生的领域也逐渐进入公众的视线。

由于我国的公用事业起步较晚,相关政策扶持不到位,民众参与较少,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城市公用事业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指导改革的系统性政策法规;投资能力不足;有效的竞争体制尚未形成①等,因此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的措施: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系统;健全城市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打破垄断,促进有效竞争机制的形成;完善城市公用事业定价机制,发挥价格的激励作用;建立和健全城市公用事业的政府监管。

在这个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公用事业公众参与民营化前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建国以来的传统公用事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②作为特殊的自然垄断产业——公用事业,它一直在消费者和公用事业运营者之间寻找一个制衡点。

消费者要低廉的价格、良好的服务,公用事业运营者要维护他们的资产并企图专区垄断利益。

同时城市公用事业作为城市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水平事关整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事关市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③。

因此如何进行公用事业改革,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的社会问题。

一、城市公用事业的概述(一)城市公用事业的含义城市公用事业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

先导性、全局性影响,必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适度超前的基础产业,是保证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先觉性基础设施,包括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公共交通、排水、污水处理、道路与桥梁、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

垃圾处理和城市绿化等方面。

(二)城市公用事业的特征1、城市公用事业具有自然垄断性城市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通常需要一定的网络构架作为依托,如自来水、管道燃气、集中供暖等都只能在网络覆盖范围内才能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消费者也需要依赖特定的网络才能使用,这种对网络的依赖性也就决定了其自然垄断性的特点。

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联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联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联分析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共设施投资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社会安全感以及经济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城市公共设施投资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

首先,城市公共设施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例如,交通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和公共空间等,都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

如果一个城市的交通设施不健全,交通拥堵严重,就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品质。

同样,如果教育设施和医疗设施不完善,居民将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也将严重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因此,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与改善,有助于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社会安全。

良好的公共设施能够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环境,有助于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例如,在城市中增加路灯、加强巡逻警力,能够提高市民的安全感,减少夜间犯罪率。

此外,公共设施的完善还能提供更好的治安环境,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因此,城市公共设施投资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社会安全感和对城市的满意度,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公共设施能够提供更好的商业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经济活动。

例如,交通便利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前来投资和就业,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同样,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设施也能够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和健康人口,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创造更有竞争力的条件。

因此,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不仅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与社会和谐发展密切相关。

良好的公共设施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完善的公共设施有助于提高社会的安全感,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充分投资的公共设施还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繁荣。

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联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联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联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成为一个关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公共设施的投资与城市的社会和谐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联,并举例说明其影响和意义。

一、城市公共设施投资的意义城市公共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电力供应、水务系统、交通设施、医疗、教育、文化等各种基础设施。

公共设施的投资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还能够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例如,一个完备的交通系统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度;配备良好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可以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和知识水平。

因此,城市公共设施投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1. 公共设施投资对社会凝聚力的影响公共设施投资的稳定增长可以增强城市居民的共同认同感和凝聚力。

当公共设施得到充分投资和建设,市民会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实力,从而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社区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和谐社会。

2. 公共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公共设施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例如,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加快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便于商贸活动的进行;完善的电力供应和通讯设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公共设施的投资能够为城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 公共设施投资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建设生态公园和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空间的绿化率,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加强水、电力、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公共设施投资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

三、公共设施投资在国内外的案例分析1. 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得到了大量的公共设施投资。

这些投资包括了现代化交通设施、顶尖医疗教育资源、宽带网络覆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和谐性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改革,从总体来看,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并且相对滞后。

城市公用事业改革自然会触及到包括政府、企业、消费、企业员工等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与敏感性,改革的难度也相当大。

因此,更要讲求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和谐性。

笔者认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和谐性应体现如下四个要点:
其一,改革所追求倡导的目标是城市公用事业有关利益各方的利益总和最大化,而不是单独某个或两个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也就是社会福利最大化。

以此作为改革的目标,有利于协调各利益集团的矛盾,有利于城市公用事业自身的发展。

其二,改革应至少保证各利益主体的保留利益。

城市公用事业无论是否改革,都会存在一系列矛盾,改革也不可避免会产生新的矛盾。

各利益主体在改革中有着其最低的利益诉求,应当在改革中给予体现,这也是改革的约束条件。

其三,改革应注意削减其中的负面效应。

指出这一点也是对改革的正确认识,因为不能简单地认为改革可一次完成一劳永逸,削减改革的负面效应正是对不断深化改革的一种优化思维。

在拟定改革的实施方案时,应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和预见。

其四,改革强调竞争、规制、削减负面效应这三个制度变量,从而在制度上保证改革在良性轨道上推行。

即以有效竞争促进效率,以合理规制协调各方利益,以削减负面效应克服改革的阻力。

这样,改革可以避免许多阻力与麻烦而能够顺利推动。

否则,很可能会造成改革效果不佳而难以为继。

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和谐性的政策含义在于:首先,城市公用事业在改革中应展开有效竞争。

单纯的民营化并不是城市公用事业提高效率、发展自身的“万应良药”,它必须结合其他政策才会见实效。

其中竞争是首要的。

展开竞争是为了城市公用事业提高效率,目的是为了做大“蛋糕”,以做大的“蛋糕”为基础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这也是协调改革中各利益主体矛盾的本钱。

城市公用事业展开竞争应以有效竞争作为基本导向和原则。

有效竞争是美国学者克拉克于1940年提出的。

按照他的定义,有效竞争就是应当形成对长期均衡有利的竞争格局,将竞争与规模经济联系起来。

但是克拉克没有解决实现有效竞争的客观条件和度量标准问题。

国内学者如王俊豪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有效竞争应具备三大特征,即有效竞争是一种竞争收益明显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有效竞争是一种适度竞争;有效竞争应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

尽管国内外学者关于有效竞争的研究还没有给出具体翔实的标准,但它作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方向却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即便由于种种客观条件所限,我们在推
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时不能一下子做到有效竞争,在改革中引入竞争机制却是当务之急。

不能借口规模经济而放弃竞争,这样做的结果在改革中将是私有垄断替代国有垄断,这不是改革的宗旨。

一定要在改革中引入竞争,否则,改革的结果有可能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也不能为竞争而竞争,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同样会使改革效果打折扣。

其次,城市公用事业应合理规制。

所谓合理规制,依笔者的理解就是通过规制使改革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实现公平、公正,这既是对传统规制的重建过程,也是促进有效竞争的重要措施。

这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

一方面是进入规制。

比如在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中如果对进入规制搞得过于严格,则容易形成了事实上的私人垄断;放得太松,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

另一方面是价格规制。

企业在改革中希望从价格上涨中得利,而消费者对城市公用事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相当敏感,当然,消费者随着收入的提高也具备一定的承受力。

但如果突破了消费者的承受极限,敏感则转变为反感。

可是,城市公用事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若低于民营企业的底限,则改革无法推动。

所以价格规制是否合理也至关重要。

总之,从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的角度出发,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中的合理规制对于改革的效果干系重大。

对于政府规制中最重要的内容——价格规制而言,其合理性应体现两大原则:一是效率原则,包括外部配置效率、企业的内部效率和消费者使用效率;二是公平原则,尤其是体现在共同成本的合理分摊以补偿鼓励投资方面。

从价格规制的内容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价格水平的控制;二是价格结构的控制。

政府实行价格规制的目标就是在城市公用事业企业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既要防止企业利用或大或小的垄断地位谋取高额利润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又要保证企业补偿企业的成本,使其获得微利或至少不发生亏损,最终实现消费者和企业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即作为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总和的社会福利最大化。

其三,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应力图削减负面效应。

将削减负面效应列入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制度变量也是改革的重要特色。

改革若搞得不好,也会产生大量的负面效应,如失业问题严重或失业人员权益得不到保障,国有资产流失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它直接威胁到社会总福利的提高。

如果情况严重,“改革”则蜕变为“恶性操作”而备受非议,直至流产。

提出削减负面效应就是为了保持改革在正确的模式下运行以提高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