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精神生活异化的现代性分析_孙其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青年精神生活
异化的现代性分析
□孙其昂倪秋思
摘要:当代青年的精神生活产生异化现象,表现为:“宅”溺于虚拟的精神世界,鄙
视崇高,厌世心理严重,功利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背
景下,以现代性作为理论分析基础,从现代性的四个方面,即世俗化、理性化、
主体性原则和分化,探讨青年精神生活异化背后的现代性因素,并对青年精神
生活世界的重构提出建议。
关键词:青年;精神生活;异化;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精神生活的异化则是指在外力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在精神生活领域中产生消极悲观等不健康心理以及由此导致的反常行为的现象。近年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变化。前现代传统社会里那种超越的神圣价值逐渐消隐,所建立的道德和是非观念也在逐渐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物欲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现代性这一宏大背景的影响所致。有学者就此指出,“人类的精神生活在其历史过程中有一个巨大的断裂,这个断裂就是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变迁(即所谓现代化和现代性),它构成当代人精神生活的根本背景”[1]。与其他群体相比,青年的自身特征决定了其更易受到现代性因素的影响,不同价值观在青年的思想中发生碰撞,导致其出现价值观真空、信仰迷失的状态,最终致使精神生活发生异化。
一、当代青年精神生活异化的表现
青年历来被党和国家寄予着很高的期望。然而,在社会发生现代化转型的今天,青年的思想较之以前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的精神生活世界也变得多元而复杂,并逐渐产生异化现象,青年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就青年精神生活异化的表现而言,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宅”在虚拟的精神世界
“宅”一词最早来源于日本,是日本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原意是用来形容对动漫、电游等的迷恋超出一般人,足不出户,不善于与人相处的特殊人群。后传播到中国,形成了中国式的“宅”,“宅男宅女”先后成为网络和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话语,他们痴迷于某事物,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作息时间不规律,不喜欢与人接触,喜欢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宅”的群体绝大部分是青年。据一项针对大学生“宅现象”的问卷调查,81%的被调查者认为周围有宅人;在涉及怎样理解“宅”时,52%的人认为“不健康,会让年轻人失去活力和动力,甚至社交能力下降”,45.5%的人认为“宅是在逃避现实”[2]。由此可见,“宅”并非是一种好现象,但又是目前青年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从表面来看,“宅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一是导致青年性格软弱,意志不坚,双面性格,较叛逆;二是作息时间不规律,习惯熬夜,不利于身体健康;三是自闭于虚拟的精神世界中,交际能力下降。但仔细分析会发现,青年的这种逃避的消极心理与现代性因素的冲击紧密相联,现代社会的变迁,精神生活的
→→
→→→→→→→→→→→→→→→→→→→→→→→→→→
断裂,导致青年难以适应,丧失斗志。同时“宅现象”背后隐藏的是青年的生存压力,当在现实世界里受挫并且找不到一种精神寄托时,“宅一族”们便转向了网络的虚拟世界,甚至不自觉地将自己替换成虚拟世界里的英雄人物,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压力。此外,与工作单位相比,家是一个既温暖又舒适的地方,可以彻底放松自己,这也是越来越多的青年愿意“宅”在家里的原因。
2.鄙视崇高,厌世心理严重
社会转型对人们冲击最大的是思想观念,一旦价值观被改变,原有的信仰便容易被颠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而精神世界的空虚,导致一部分人愤世嫉俗,鄙视崇高,将一切崇高视为虚伪、虚假、做作之物,嘲笑一切、怀疑一切;对社会有着诸多不满,自身没有什么信仰,因为没有什么值得其信仰,却又否定他人的信仰,否定一切;将一切庸俗乃至低俗奉为崇高,过去的理想激情不再,凡事以满足自我为条件,追求极端的自由,稍有不顺便排斥一切、抗议一切;对于正当的意识形态教化怀有反感情绪,不屑一顾,认为是极左;甚至有的人根本不明就里,也人云亦云,随大流,大众化,别人怎样认为他也怎样认为,一切否定的、批判的都是好的,是新潮的、时髦的。这种趋势导致部分青年逐渐漠视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效果甚至远不及某位影视明星的一句话,理想和信念终归沦落成为教科书上空洞而苍白的字眼。
3.功利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
功利主义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幸福的影响。现代社会,青年的功利色彩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青年追求个人私欲的满足,他们心中的享受主义、物欲主义逐渐腐蚀着传统社会以伦理道德为规范的社会价值体系,更无须说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北京师范大学的劳凯声教授在谈到青年的功利问题时指出,“时代的功利性语境构成了针对现代人价值和理性的巨大解构力和吞噬力,传统的精神似乎正在发生某种扭曲。一部分青年功利主义色彩越来越重的原因,乃是整个社会消费主义文化取代了带有革命色彩的理想主义文化之后,并没有提供更好的新理想主义价值体系,从而使青年文化中呈现出功利主义的一面”[3]。基于此,笔者还以为,正是由于新理想主义价值体系尚未形成,现代性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多元化,个人主义等因素,在潜移默化中侵蚀了青年的思想,加之工具理性取代价值理性,更加剧了青年的功利化。
二、现代性对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影响
现代性的内涵,至少包括这样四个方面:一是世俗化;二是理性化;三是主体性原则;四是分化。首先,世俗化一方面带来了精神层面的“祛魅”,另一方面也使得“祛魅”之后产生价值真空和价值虚无;其次,理性化既带来了物质和社会层面的理性化,又使得工具理性使用过度;第三,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获得了合法性,这其中也各有利弊;最后,分化虽然打破了传统的一元化的国家时代,但在公共空间的发展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又走向了过度分化。现代性的这四个方面,对青年的精神生活有着巨大的冲击力。
1.从传统社会到现代世俗化国家
现代性转型是指从传统社会向以现代核心价值观(自由、理性、个人权利)为支撑,以市场经济、民主宪政和民族国家为基本制度的现代文明秩序的转变[4]。它既带来了现代文明,又颠覆了传统社会的价值观。首先,现代性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在前现代的传统社会,无论欧洲还是中国,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上都有一种超越的神圣价值。这种神圣价值,或者以上帝这样的人格神、造物主、意志主宰的形态存在,或者以天命、天理、良知等形态出现。这个神圣世界,提供了世俗世界的核心价值、终极关怀和生活的意义。然而,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5]。即现代化所带来的世俗化,正在冲击着甚至侵蚀着人们精神世界中的神圣价值、超越思想。一方面,世俗化意味着宗教维度在社会生活中的衰退,表现为神圣因素与世俗因素的分离;另一方面,世俗化过程本质上是“神本”向“人本”的转换过程,人替代超越之物成为自己精神的主宰。宗教中的诸神进入由人设定的价值观系列,同时,由人所构成的社会替代了天下或世界。
其次,现代性所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也正在更新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也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丰裕,文化生活的不断多样化,特别是网络传媒时代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