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青花瓷特征与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青花瓷特征与鉴赏
现代意义上的青花瓷器,作为一种成熟的单独的瓷器艺术品种,只是元朝末期景德镇在引进波斯技术和青料的基础上烧出的。

但真正占有突出地位的,是在明朝。

以下分年代描述其特征。

一:洪武时期
元朝的统治时期并不长,不到一百年,便被雇农出身的朱元璋推翻了。

朱元璋上台第二年,就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为宫廷和上层人物烧制青花瓷器。

官窑垄断着生产青花的最优质青料与瓷土,并限制着民窑青花的品种与样式。

洪武青花与元青花大致相似,即一般的清华色泽偏于暗黑,器型上大致相同,在图案装饰上,趋向于多留空白地,同时扁菊花纹使用较多,葫芦叶的装饰也不如元代规矩。

瓷器的底足较大而露胎,表现出明初的风格。

二:永乐、宣德年
永、宣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尤其是七下西洋足迹远至南洋、西非、地中海、东非一带,带回了烧制青花所必需的苏麻离青色料。

这时的青花瓷器,胎质和釉料都很精细。

釉层晶莹肥厚,青花色泽浓艳,造型和纹饰丰富多彩,创造了青花生产的黄金时代。

在永、宣青花中,有一类明显地带有伊斯兰特色。

这类青花的造型和纹饰源自或摹拟西亚伊斯兰地区的陶、铜、金、银、玻璃等器,甚至某些器物本身就是为适应西亚地区的需要而特制的,也可能是阿拉伯商人直接来景德镇定的货。

在制作风格上,永、宣青花瓷器倾向于清新流丽,多精致的器物,如永乐青花压手杯,“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粒米,此为上品。

”1造型上,除传统器型外,还有许多新颖奇特的造型,如抱月瓶、天球瓶等,一些器物明显地带有伊斯兰艺术风格。

永、宣瓷器在图案装饰上更显秀丽、典雅。

“回回花”的装饰几乎无所不在。

即使是传统的龙凤纹样,也总以西番莲为底衬。

在纹样布局方式上,几何式的环带、开光、分段切割、多角对称的处理手法,加之普遍密集的花纹布局,完全是西亚美术装饰的传统形式。

永、宣瓷器的胎、釉技术较前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丰厚,是这一时期的特征之一。

这一特点与前面所述的“苏麻离青”有关。

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

由于含锰量低,就可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成像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

但由于含铁量搞,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黒疵斑点。

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和浓艳的青蓝色却又相映成趣,被视为无法模仿的永、宣青花瓷器的“成功之作”。

明朝永乐年间,官窑瓷器上开始落年号款识。

但真正大量书写并成为定制是在宣德朝。

宣德官窑瓷器上的款识为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两种。

字体都为晋唐小楷,工整、舒展,笔画圆润而遒劲,不会有侧峰劈尖的笔画。

“德”字多不写中间的一横。

款识的部位多样,有的“遍器身”,一般的多位于底足中心或圆器里心与口边。

三:成化、弘治年
宣德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瓦剌入侵,皇位争夺,加之景德镇灾荒频仍,给官窑瓷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这一时期,以民窑瓷器为主,但这些瓷器一般质量不高,画法潦草,胎体多瑕疵。

因此价值不高。

成化、弘治、正德是明朝的中期阶段,此期的青花瓷器以成化青花为代表进入了一个创新阶段。

成化四年,景德镇官窑复烧。

成化时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斗彩的成功烧制。

青花瓷器以青色淡雅著称,后世的仿作被称为“仿成化淡描青花器”。

成化官窑以玲珑、精巧的小型器物为特色,故有“成化无大器”之说。

但在民窑中有
些形制稍大的罐、瓶等,这些瓷器最大的特征是多以长蕉叶为辅纹,以人物画为主题纹饰。

在颜色上,成化青花以淡雅柔和为主。

由于改用国产青料,不再出现黑斑,所以可以精细地描绘写生画面。

成化青花不但画工精细,而且风格上完全摆脱了异域情调,采取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题材。

画法上,成化多为双线勾勒填色,笔法为双勾平涂,简洁朴拙。

成化民窑器或无款识或为“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造”、“成化年造”,字体较草,结构中宫紧,笔画劲健,顿挫分明。

外圈或外框画得也不整齐。

成化官窑器的款识只有一种字体,似为一人所写。

弘治皇帝尚节俭,多次下旨减少官窑烧制数量,因此弘治朝数量较少,并且在风格上与成化年完全一样,因此经常成、弘并提。

正德一朝只有十余年,且江西宁王叛乱给官窑烧瓷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数量不多,风格多仿前朝。

青料采用江西上高县的石子青料,色泽蓝灰,与亮青釉相衬,洁净素雅。

青花器以波斯文或阿拉伯文作为图案的主题,这些文字既有经文,也有阿拉伯谚语。

四:嘉靖、万历年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时近百年,处于明朝的中晚期阶段。

此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其工艺水平进入了一个辉煌的阶段。

与历代名瓷相比,还具有以下特点:1此期青花瓷器完全取代一色釉瓷器,成为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瓷器生产的主流品种;且生产数量巨大,流传较多。

2大量出口,名扬天下。

3官民竟制,水平相差无几。

4花纹样式繁多,构图繁密饱满,风格热烈奔放。

5大型器物大量出现
嘉靖青花以进口回青和国产石子青料配合使用,对青料的提炼特别讲究。

由于回青料含铁量低,含锰量搞,故青花呈色幽青深翠,蓝中泛紫,既不同于明早期浓重深沉的色调,也有别于明中期柔和淡雅的蓝色。

器型以大瓶、大罐、各式葫芦瓶和方形器最具特色。

因嘉靖笃信道教,所以带有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出现。

款识为“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款。

隆庆一朝较短,故传世青花相对较少。

提梁壶是其典型物。

此朝由于选炼和配料的技艺更加精湛,故呈色稳定,蓝中泛紫。

纹饰流行团龙、团凤图案。

款识一改前朝的“制“字为“造”字。

字体中锋运笔,笔画工整挺拔。

万历一朝将近半个世纪,官窑烧造量十分可观,流传量也十分巨大。

此期的呈色较复杂:前期使用回青,青花色调蓝中泛紫;后期改用浙料,青花色调深蓝明快;另外,还有一部分青花的色泽为蓝中显灰。

万历朝的器型丰富,新出现了壁瓶、筒瓶等。

装饰题材更是多样,主题庞杂是其最大特色。

万历晚期出现了淡描青花,它以浙江青料淡描淡染,色调清雅,别具韵味。

款识出现了私家款、堂名款等。

五:泰昌、天启、崇祯年
这三朝为明朝的“多事之秋”,内有阉党乱政、农民起义,外有满族犯边。

官窑基本停烧,但民窑瓷器由于需求大,发展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势头,青花瓷器技术达到顶峰时期。

明末青花的色调多种多样,既有淡描,也有纯正艳丽的色泽,还出现了青翠色调。

纹饰上,有的直接源于万名版画题材,所画人物粗精皆有,已具有了向清代青花过度的特点。

明青花瓷器的简单鉴定
造型:造型师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的首要体现,是当时的生活习惯、审美风尚以及技术条件的产物。

如永宣中的波斯式样,嘉万朝的道教风格。

因此必须牢记其形象特点。

对于仿制品,则要注意,真品器物线条圆润舒展,饱满自然;仿品的线条感觉生硬、局促、板滞。

除整体特征外,还应把握细如口、腹、底等细节。

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特别是永乐,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相应地底心凸起。

明中后期不注意修胎,瓶、罐等大件琢器多在腹部留有接痕。

纹饰、色彩、画法:纹样比造型更具时代特征,如永宣的牵牛花和海水江崖,正德的回文,嘉万的花卉捧寿字和道教图案。

色彩与画法也有不同特征,永宣青花因使用进口料,色调不稳定,只适宜画图案。

成化瓷器纹样简单疏朗,色彩淡雅,画法简捷,叶只有阳面,花只有正面,人只画单衣。

嘉万的五彩用色很重,以至于今日五彩上会出现蛤蜊光泽。

材料、工艺、胎质:材料是鉴别的最重要因素。

明代官窑用麻苍石,胎质优良。

嘉靖中期后,改用其他石料,所以嘉靖后至万历胎质又显粗糙。

直到明末采用祁门石,加之工艺提高,胎质逐渐显精细。

检查胎质主演通过底足露胎处观察,还要以手体会颗粒的粗细,并可采用掂重量、听声音等方法。

款识:明代的款识,有“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说,且多用楷书款,款题某某年制或某某年造,还有一些特例,如宣德的“德”字心上无一横,万历的“万”字有羊字头与草字头的不同情况。

底足:用来检查胎质,是断代的参考,,明代官窑器的底足均为整齐的平切釉底圆足。

永乐足内墙多向外稍撇,明末民窑瓷器盘、碗底部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

釉面、釉光:因调料的工匠不同,配料、上釉手法有别,所以釉层的厚度、白度、稠度、与胎体的结合程度就有不同。

明瓷器釉子肥厚,他别是成化瓷器,釉面不但极为肥厚而且细腻滋润,给人以如同油脂般的感觉。

釉色上,官窑瓷器上,如果其中的氧化铁淘洗不净,烧成后往往会呈现出青蓝色。

永宣年间的瓷器就已经淘洗的较干净了。

成化时,淘洗得非常干净细致,加上胎体白,因此不但不发青,还发粉白色。

万历时,又发青灰了。

天启后,由于技术提高,淘洗得十分干净,釉面虽还有发青,但已十分纯净滋润了。

明朝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发展了元青花的技术,并不断加以改进,使其在明末清初达到巅峰,并在康雍乾时期继续发展。

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有关青花瓷器的研究方兴未艾,更多的人将从中了解到它的独特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