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第八章
春秋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老子八章上善若水读后感
老子八章上善若水读后感老子在第八章中提到“上善若水”,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深意。
读完之后,我感触颇深,仿佛心中被注入了一股清泉,让我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都有了新的转变。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这一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物质,却拥有着最为高尚的品质。
它默默地滋养着万物,却从不争功邀赏。
它愿意流向人们所厌恶的低处,安于卑下的环境,这种品性与“道”是如此的接近。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村子里还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都靠着村里的一口老井过日子。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就能听到有人挑着水桶去井边打水的声音。
那口井就在村子的中央,井口是用大块的青石砌成的,周围长满了青苔。
井水清澈见底,能看到井底的沙石和偶尔游过的小鱼。
打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需要用一根长长的绳子把水桶系下去,然后左右晃动绳子,让水桶倾斜着装满水,再用尽力气把水桶提上来。
我记得有一次,跟着爷爷去打水。
爷爷熟练地把水桶放下去,装满水后,他开始往上提。
可是,那桶水太沉了,爷爷提得很吃力。
就在这时,路过的一位大叔赶紧跑过来帮忙。
大叔和爷爷一起,喊着号子,终于把水桶提了上来。
大叔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但他却笑着说:“没啥,顺手的事儿!”水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传递,滋养着每一户人家。
没有人会因为多打了一桶水而炫耀,也没有人会因为帮了别人的忙而要求回报。
就像水一样,默默地付出,默默地流淌。
夏天的时候,那口井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我们会围着井口,用清凉的井水洗脸、洗手,感受着那一丝丝的凉意。
大人们干完农活回来,也会先到井边打一桶水,痛痛快快地喝上几口,然后长长地舒一口气,说:“真解渴啊!”到了冬天,井口会冒出腾腾的热气。
那时候,我们会好奇地把手伸到热气里,感受着那种温暖。
井水不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品性,始终如一,默默地为人们服务。
回想起来,那口井就像是“上善若水”的一个缩影。
它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响亮的名声,但却实实在在地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源泉。
老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老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
5、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道德经》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聃
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
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道德经》
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道德经》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老子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
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道德经》。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上善若水这句话源自老子的《道德经》,是其中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是大自然中的至理之道之一。
这句话简短而深刻,概括了许多道德和人性的原则,它所传达的思想多维且富有启发性,耐人寻味。
首先,上善若水传达了一种柔软和谦卑的品质。
水是极为温柔和柔软的,它没有坚硬的力量,却能穿越万物并无所畏惧。
善良的人也应当如水般柔软,不以强力压人,而是以包容和友善与他人相处。
只有具备柔软和谦卑的品质,才能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其次,上善若水也寓意着无私和奉献的精神。
水源源不断地给予生命力和滋养,即使在被污染或者被剥夺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其无私的奉献精神。
上善的人也应当如水般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为他人带来帮助和福祉。
只有具备无私和奉献的精神,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和共同进步的社会。
此外,上善若水也传递了守信诚信的价值观。
水是透明无色且不掩藏的,它始终如一地保持其本质和品质。
善良的人也应当如水般守信诚信,永远保持自己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不受外界变化的影响。
只有具备守信诚信的品质,才能建立起信任和稳定的社会关系。
另外,上善若水也传达了自由和创造的思想。
水具有自由流动的特性,它不受限制地走向任何低处。
善良的人也应当具备自由和创造的精神,不受陋规俗套的羁绊,追求真理和理想,并为之努力付出。
只有具备自由和创造的思想,才能解放人的潜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上善若水还传达了一种无欲无求的人生态度。
水无欲无求,自然而然地遵循自己的本性。
善良的人也应当如水般无欲无求,不为功名利禄所迷乱,从容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只有具备无欲无求的心态,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总体来说,上善若水是一种对善良和道德人生的推崇和赞美。
它鼓励人们保持柔软和谦卑的品质,具备无私和奉献的精神,坚守守信诚信的价值观,追求自由和创造,而又无欲无求。
这句话旨在启发人们在生活中追求道德的真谛,培养善良的品质,促进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只有在这个道德引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繁荣和美好的社会。
老子《道德经》名言
老子《道德经》名言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译】: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译】: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6、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注: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
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译】: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守藏。
身处富贵而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1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译】: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
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2、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成语上善若水典故
成语上善若水典故成语上善若水是喻君子之为人处世,犹如水善于便利万物,又水性至柔不与人纷争不休。
你们想要了解上善若水的典故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成语上善若水典故,供大家阅读!成语上善若水典故“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
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
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成语上善若水解析【成语】: 上善若水【拼音】: shàng shàn ruò shuǐ【解释】: 上:至,最高;最高的善像水一样。
上善若水原文赏析
上善若水原文赏析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老子《道德经》。
一、成语原文
老子《老子·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二、成语译文
上善的人如同水一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汇聚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因而,近于大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他居于低洼之地,思虑深邃宁静,交接善良之人,说话遵守信用,为政精于治理,处事发挥特长,行动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三、成语寓意
意为做人应该如水那般面对名利时不争不抢,拥有高尚
的品格,一切随缘随遇而安,学会以淡然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路上的一切波浪曲折。
老子关于水的论述
老子关于水的论述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水啊,可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就像一位低调的智者,默默做着大事,却从不张扬。
咱先说说这水善利万物。
你看啊,大地上的万物,哪个离得开水呢?植物得靠水才能生长,从小小的草芽到参天大树,要是没了水,全都得枯了。
动物也一样,不管是地上跑的、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水都是生命之源啊。
就好比那汽车得加油才能跑,万物要是没了水,就像没了油的汽车,只能干瞪眼,动都动不了。
水滋润着大地,让庄稼能有收成,让花朵能绽放美丽,它就这么无私地奉献着,可曾向万物索取过什么?没有啊!这就像那些默默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你看那些清洁工,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打扫街道,把城市弄得干干净净,可他们有到处宣扬自己的功劳吗?没有。
他们就像水一样,无声无息地为大家创造着美好的环境。
再说说水“不争”这事儿。
水啊,总是往低处流,哪儿低它就去哪儿,从不挑挑拣拣。
山谷里、沟渠中,那些大家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水就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
这多像那些有涵养的人啊。
在生活里,有些人就喜欢争名夺利,什么好事都想往自己身上揽,什么功劳都想占为己有。
可水就不这样,它只管自己流淌,滋润该滋润的地方。
比如说在一个团队里,总有那么些人,不争功劳,只是踏踏实实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大家有困难的时候就帮一把,这种人就有着水一样的品质。
要是都像水这样,这个世界得多和谐啊。
大家都不争不抢,都想着为别人做点什么,那还会有那么多的矛盾和纷争吗?还有啊,水的适应性特别强。
你把它放在圆的容器里,它就是圆的;放在方的容器里,它就是方的。
这就像人在生活中的态度一样。
生活有时候会给我们出各种各样的难题,就像不同形状的容器,那我们是像水一样去适应呢,还是死脑筋地和生活对着干?如果能像水一样,不管环境怎么变,我们都能调整自己去适应,那得多好啊。
你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往往不是那种固执己见、不肯改变的人,而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调整,就像水适应容器一样。
老子八章课文电子版
《老子》八章先秦-老子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羚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译文最善之道,好比水的特点:水能滋润万物,却从不与事物争夺;它选择生命薄弱之处而存在,因此更能与道相近。
它居于低洼之地,因此心胸广阔;它在处理事物时,以柔和为原则,因此更能与仁爱相近;它言行一致,言出必信,因此更能体现忠诚;它以正当的方式治理事物,因此更能彰显治理的能力;它在行动时审慎自持,因此更能把握时机。
只因为不与事物争夺,所以没有人能斥责它。
目录1.介绍2.上善若水的内涵1.水的特性与道德观念2.对待他人的谦逊与善意3.忠诚与信任4.柔和与理性3.上善若水的实践1.以柔克刚2.以心胸广阔待人3.言行一致4.以正当的方式处理事物5.灵活把握时机4.结论1. 介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的一部著作,被誉为中国道家文化的经典之作。
其中第八章提到了”上善若水”这一道德准则。
本文将探讨”上善若水”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一道德准则。
2. 上善若水的内涵2.1 水的特性与道德观念水具有滋润万物的特性,而且却不与事物争夺。
这种特性被用来比喻最善之道,强调了柔弱胜于强硬的思想。
在道德观念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不与他人争斗,而是以温和、柔软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事物和人。
2.2 对待他人的谦逊与善意“上善若水”还强调了在对待他人时应该保持谦逊和善意。
水选择生活在低洼之地,表明了它的谦卑。
在我们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要保持谦逊,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他人,以及接纳他人的存在和观点。
2.3 忠诚与信任水言行一致,言出必信。
在道德准则中,忠诚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我们要言行一致,言出必信,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只有建立了信任,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实现和谐的社会发展。
2.4 柔和与理性“上善若水”中还强调了柔和和理性的重要性。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的意思上善若水的释义及评析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的意思上善若水的释义及评析【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人的品格应该向水一样,做事情行云流水,静止如水。
人的最高境界要像水一样,能屈能伸。
若水古代指雅砻江和金沙江的汇合处。
上善若水的释义: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
上善即最善。
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
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
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上善若水的评析】老子: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我国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哲学家老子十分推崇“上善如水”.意思是说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乍一看来,似乎颇为费解,但仔细咀嚼揣摩,就能领略到其含义的深刻精妙.水对我们有哪些启迪呢?其一,水往低处流.启迪我们做人,尤其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要眼睛向下,时刻关注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那些至今连温饱都尚未解决的群众,设身处地为他们著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快使他们摆脱贫困,步入小康.其二,水溶万物而不争.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溶为一体,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药水、墨水等物质,在这诸种物质的排名中,水都居于第二位.然而,如果没有了水,这些茶水、药水、墨水等还会存在吗?水的这种不争之德,启迪我们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其三,水随遇而安.无论石缝岩隙,还是沼泽碱滩,水都能顽强地生存.即便只是一滴露珠儿,它也会笑迎朝霞,熠熠闪光.水的这种豁达顽强的精神,启迪我们即使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要安贫乐道,恪尽职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其四,水遇寒而结为冰.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体现了水极大的灵活性.尤其是水遇寒而结为冰,更是启迪我们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夺取胜利.其五,水质透明,清澈见底.水的这种鲜明特性,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君子坦荡荡”,城府深不可测者很难觅到挚友良朋.我们应做一个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其六,水的公平.水是最公平的,些许倾斜都会破坏水面.因此,我们常常希望掌权者要“把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测.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赢得民心.它对我们的启迪还有许多,如“滴水穿石”,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千条江河归大海”,启迪我们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水对我们的启迪是如此丰厚广博,难怪先哲要发出“上善如水”的赞叹!。
从善如流上善若水的意思
从善如流上善若水的意思
意思是指采纳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畅快而自然。
比喻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从善如流:形容能迅速而顺畅地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从善如流的意思是指采纳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畅快而自然。
比喻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出自《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君子说:采纳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畅快而自然。
这是好的做法。
公元前585年,郑国不敌楚国的进攻,求救于晋国。
晋将栾书奉命前去救援,使楚军退兵回国。
后栾书又去攻打蔡国,蔡国急忙向楚国求救。
(完整版)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解读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
获利(有利),根据句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滋润、施惠”的意思。
译文:最完善、最完美、最崇高的人就是象平凡的水一样的人。
水的特性是善于滋润惠泽天下万物,默默地养育万物生灵,却从不与天下万物生灵竞争利益;她善于留处在众人厌恶不愿意居住的潮湿低洼的地方,沉静悠然地荡漾流淌,因此,水的这种美德,是最接近于大道的。
水有七种美德特性:留处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心胸空灵博大善于包容天下万物而不拒,就像深广无边的渊薮那样,与万物相处、与人交往应时而动、应时而至,说到做到,坚定不移且恪守信用而不违约违时;在对待政治上,能够秉承水柔志刚、方圆融通之德,遵循水滴石穿的以柔克刚精神,恰当和谐地解决治理好国家政务;在处理一般事务上,善于依照自然之道,顺势而为,尽职尽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采取行动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借时而为,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始终时刻坚守水的这种不与众人竞利的谦逊虚下的美德,动静行止都无怨无悔,自觉遵循自然大道和万事万物的自身发展规律,所以世间的万物众生,谁还会怨恨她(具有崇高美德的水)呢?解读:在这一章里,老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探寻大道的途径和方法。
本章的核心是老子以水喻道说道、借水体道释道、借水性水德水道昭示人性人事和人道,借水德水道而对天下芸芸。
教化人们与自然相处,或者治国理政、处理日众生行不言之教”常事务工作,都要善于像臻善臻美的水那样,始终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性和人格,默默地帮助施惠与他人而不求回报,众人众生不愿意去的地方,自己可以去,众生众人不愿意去做去干的脏差累活或危险的事情,自己可以去做去干,始终谦逊虚下,虚怀若谷,功成弗居,别人不怨恨自己,自己也无烦无恼,,无痛无苦,逍遥自在。
论《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含义
论《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含义《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其中“上善若水”是《道德经》的第六章中提到的一句话,意味深长,含义丰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上善若水”的含义。
“上善若水”这句话是老子对于道德和品德的一种表达。
在《道德经》中,“善”与“恶”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而“上善”当然就是指最高境界的善。
老子将“上善”比作水,是因为水有许多与善相通的特性。
水具有温和、包容的特性。
无论是清澈的泉水还是湍急的河流,水都以其温和、包容的特性容纳着万物。
它包容着鱼虾蛙蚓,允许各种生物在其中生长繁衍;它也容纳着苍茫的大海,让大海上的船只畅行无阻。
同样地,上善的人应当具有包容、平和的品德,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人和事物,不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动摇自己的内心。
水具有润物无声的特性。
水虽然没有声音,但它能滋润大地,使得草木茂盛。
同样地,上善的人不张扬自己,不追求功名利禄,但却能在默默无闻中为社会做出贡献,让他人受益。
他们默默地奉献,不求回报,像水一样给人以温暖和滋润。
水具有顺势而下的特性。
无论面对怎样的障碍,水都能够顺应环境,因地制宜,顺势而下。
上善的人也应该学会放下执念,不固执己见,而是善于随遇而安,善于顺应环境,善于化解矛盾。
在生活中,他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去迎接挑战,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像水一样顺势而下,不为外界所左右。
水具有清澈透明的特性。
清澈的水能够照见自己的倒影,也能够映照出周围的事物。
上善的人应当如水一样清澈纯净,心地善良,没有恶念,能够审视自己,也能够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不受俗世所累。
从以上角度看来,“上善若水”所传达的不仅仅是“善”,更包括了一种善的境界和品德修养。
上善的人应当具有包容、温和、无声、顺势而下、清澈透明的品格,这样才称得上是“上善若水”。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含义,是告诉我们善的境界应该是包容、温和、无声、顺势而下、清澈透明的,这种品德与水的特性相通。
什么叫上善若水任方圆
什么叫上善若水任方圆“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原文是这样的: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推崇上善若水。
他认为人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
水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其一,水往低处流。
启迪我们做人,尤其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要眼睛向下,时刻关注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那些至今连温饱都尚未解决的群众,设身处地为他们著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快使他们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其二,水溶万物而不争。
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溶为一体,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药水、墨水等物质,在这诸种物质的排名中,水都居于第二位。
然而,如果没有了水,这些茶水、药水、墨水等还会存在吗?水的这种不争之德,启迪我们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
其三,水随遇而安。
无论石缝岩隙,还是沼泽碱滩,水都能顽强地生存。
即便只是一滴露珠儿,它也会笑迎朝霞,熠熠闪光。
水的这种豁达顽强的精神,启迪我们即使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要安贫乐道,恪尽职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其四,水遇寒而结为冰。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体现了水极大的灵活性。
尤其是水遇寒而结为冰,更是启迪我们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其五,水质透明,清澈见底。
水的这种鲜明特性,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君子坦荡荡”,城府深不可测者很难觅到挚友良朋。
我们应做一个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
其六,水的公平。
水是最公平的,些许倾斜都会破坏水面。
因此,我们常常希望掌权者要“把一碗水端平”。
公平、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测。
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赢得民心。
出自《老子》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老子》的成语及解释
以下是一些出自《老子》的成语及其解释:
1.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第八章,形容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2. 大器晚成: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原意是指贵重的器物需要长时间的打磨才能制成,后用来比喻有大才的人成就往往较晚。
3. 知足常乐: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指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
形容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并快乐。
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6.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出自《老子》第七十三章,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这些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老子道家思想的精髓。
上善若水什么意思上善若水造句
上善若水什么意思上善若水造句我们总在一些文化场所看到上善若水这四个大字,那么上善若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上善若水什么意思上山若水造句”,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上善若水什么意思上善若水造句拼音[ shàng shàn ruòshuǐ]基本释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出处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
——老子《道德经》成语接龙上善若水水涨船高高视阔步步罡踏斗斗媚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意承迎迎刃冰解解黏去缚缚鸡弄丸丸泥封关关门落闩闩门闭户户曹参军军法从事事款则圆圆木警枕枕戈剚刃刃树剑山山止川行行踪无定定于一尊尊姓大名名我固当当面错过过颊即空空心汤圆圆孔方木木石心肠肠肥脑满满天星斗斗霜傲雪雪花飞舞舞刀跃马马上房子子孝父慈慈悲为本本同末离离本趣末末路之难难以置信信誓旦旦旦夕之危危迫利诱诱敌深入入井望天天壤之别别出机杼杼柚空虚虚无恬淡淡然处之造句1、世界水日到了,愿你的品行上善若水,愿你的事业水到渠成,愿你的生意车水马龙,愿你的心情高山流水,愿你的爱情细水长流,最后希望你节约用水。
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浅析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
“几”是“非常接近、达到、符合”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达到、符合自然法则”“几于道”与“上善”(美好品德)前后呼应,因此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
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为什么老子说水是“上善”,由此而将水作为最受尊崇的美好品格的示范,倡导人们效仿呢?为此,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将水被崇尚为“上善”的原由,从功德、特征、性格、行为、操守等多方面做了深层次的诠释。
孔子说:水有多种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万物,视为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视为有义;浩大无尽,视为有道;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视为有勇;发源必自西向东,视为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视为仁爱。
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会感悟、效仿。
“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两句话前后呼应,阐述了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苍天高高在上,以强有力不可抗拒的运行法则影响世界,有才能的人应该不断追求、进取、强壮自己。
”这句话告诉我们:强者应该通过不断的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
当我们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不得不叹服华厦周文王被关在牢笼七年里,居然能在所著的《易经》中喊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千古回荡的豪言壮语。
秉承父辈宏志,气势豪迈的大英雄周武王率领几万锐不可挡的军队,在“牧野之战”高喊“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举起你的戈、排好你的盾、竖起你的矛),将纣王的几十万商军打得落花流水。
明白了这些,现在我们对“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更容易理解了,易辞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延伸阅读
1.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 2.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 3.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沈善增:《还吾老子》,上海人民出版社 5.南怀瑾:《老子他说》,复旦大学出版社 6.姚淦铭:《老子与百姓生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 社
老子·上善若水
《老子上善若水》
一、教学要求
了解老子其人和《道德经》的思 想文化价值。 解读节选片段的深刻涵义和蕴涵 于其中的丰富的处世哲学思想。 朗读、品味、涵咏。
二、学习要点
1.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精神。 2.《老子·上善若水》篇所蕴涵 的丰富的人生哲学理念。 3.《老子·上善若水》中古老智 慧的当代阐释。
四、作品分析(5)
在现实万物中只有水“几于道”, 具备了“上善” 的特质。生活中, 人往高处走是为常理, 可水却大异 其趣, 往低处流。水不仅甘处其下, 与世无争, 而且 随物赋形, 顺势趋时, 随遇而安, 无欲无己。它纳百 川而不厌其多, 收细流而不弃其小, 渊深静默, 虚怀 若谷,“知其雄, 守其雌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 盈, 敝则新, 少则得 ,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求无不 获。“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能“不行而知, 不见而明, 不为而成” , 因而最能体现“道”的精神, 故曰“上 善若水”。
四、作品分析(2)
水,生命之源。哪里有水的滋润濡养,哪里就 会生机盎然;犹如哪里有圣人相承,哪里就繁荣昌 盛一样。水,自上而下,由天落地,一路风尘,一 路奉献;化作甘露,滋润大地;化作雨雪,降飘原 野;水,经蒸腾气化,历寒风凛冽,仍义无反顾, 循环往复,奉献无限,汇入大江大海。水有许多美 好的品格和美德。就像老子在《上善若水》所说的 “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私利;处世俗之人不 愿处的低位甘做人梯而谦居下位;与万物接触采取 友好慈善的准则”。
四、作品分析(7)
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君不见, 黄河之水 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苏轼) “春水碧如天, 画船听雨眠”。(韦庄)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王湾)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 诗人们赞叹的是水的绚丽多姿与壮阔。在诗人眼里, 水是富 有灵性的, 是美的精灵, 力的化身。诗人们将水这一“物象”演 绎成了美丽的审美“意象”。老子则以其超绝的智慧, 将这一 “物象”又升华成了渊默深邃的哲学境界。
四、作品分析(8)
老子在《上善若水》中不仅教给我们为人 处世之道,而且明白无误的要求人类与天地为 善,“居善地”表现出强烈的环保意识。老子 可以说是倡导环保的先驱。在历史的长河中, 水不仅哺育着世间万物的繁衍生息,但也留下 了太多刻骨铭心的回忆。随着现代文明的开启, 人类对水的开发利用由无为走向有为,开始逐 步认识水的规律,并使之为人类服务。从远古 时期的大禹治水,到今天的三峡、小浪底水库 的修建、南水北调开工、“三条黄河建设”, 都是人类有序利用水资源的象征。
《老子·上善若水》 朗 读
三、作品细读(1)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2)处众人之所恶,(3) 故几于道。
注释: (1)上善若水:上,最好的。善,名词。上善即指最好的美德。 这里老子以水的好处接近于“道”,又来说明真正的圣人如水 那样滋润万物而不争私利。 (2)水善:善,在这里是副词,意思是善于,长于。 (3)处众人之所恶:“处”做“居”讲。所恶,所厌恶的地方。 意指人事上众人不愿去处的事位。
老子( 老子(BC571?—BC471?) ? ?)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 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 的守藏史。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 讲学,不知所踪。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 有《五千文》,即《老子》,也叫《道德 经》。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学著 作。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也是研究老子 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老子》被俄、日、 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翻译 出版,深受各国读者喜爱。老子是“中国 哲学之父”,其著作《老子》,也叫《道 德经》,只有5 000余字,却几乎涉及了 当今社会的所有问题——这也就是前几年 美国《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 家之首的原因之所在。
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3)
在物质上,他强调“知足” 在物质上,他强调“知足”与“寡欲”,进一步 寡欲” 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 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无私心时 处理事情就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处理事情就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从而使人与人 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他 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邻国相望, ……邻国相望 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八十章》),这种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这种 消极无为的态度决定他对人生的看法,在老子看来, 消极无为的态度决定他对人生的看法,在老子看来, 圣人应该是一个处处不与人争,不为人先,守柔处下, 圣人应该是一个处处不与人争,不为人先,守柔处下, 少私寡欲,绝学弃智,完全处在自然状态, 少私寡欲,绝学弃智,完全处在自然状态,只有这样 的人才能在复杂的现实中保全自己的生命,无忧无虑, 的人才能在复杂的现实中保全自己的生命,无忧无虑, 达到精神上的最高境界。 达到精神上的最高境界。
五、课堂讨论(1)
※
你是如何理解蕴 涵在《上善若水》篇 中的哲学思想的?
五、课堂讨论(2)
※
结合日常生活,谈 一谈《上善若水》篇中 的处世哲学思想。
六、思考与练习
1. 进一步较为全面地了解老子 的哲学思想。 2.结合《上善若水》篇感悟老 子的哲学思想。 3.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领会 《上善若水》篇中深刻的处世 哲学思想。
四、作品分析(6)
老子以水喻道, 虽未必最终让人明其 “道”,但却为“道”创造了一个可以比附的物 象——水。水将虚幻的“道”具体化感性化了。 水这一物象给予人们多方面的启迪。自然界中 的水极珍贵又极平凡, 极寻常又极奇崛。它静 若处子, 怒似金刚, 柔弱无骨, 却能无坚不摧。 它能以渊深的胸怀虚己纳物, 和顺娴静得人人 皆可亲近。可一旦怒发, 则横空肆掠, 一逞其 雄, 雄威震天, 真是“看似寻常最奇崛”! 引 得诗人们对它那样钟情, 争先恐后地用美丽的 诗句去赞美它。
四、作品分析(4)
老子在这篇文章中,用具体可感的形而下 的普通平凡的大自然形象“水”来比拟抽象的 形而上的“道”,是更高层次的象征。老子弘 扬水的精神,其实是在宣扬一种处世哲学,游 走于社会的我们,应如水一般,利万物而不争, 心存包容,与己与人都是无比快乐。海纳百川 的胸襟难能可贵,学会看淡功利钱财更是不容 易。人境虽然逼仄,但只要心境平和,浩渺无 涯,尘世的点滴不快又怎会影响到我们。
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4)
他还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他还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的观点,体现尊重客观规律、 道法自然”的观点,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保护 自然的思想,早在二三千年前, 自然的思想,早在二三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 先知先觉地提出过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先知先觉地提出过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怪当 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强调,21世纪东方文化 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强调,21世纪东方文化 将逐渐取代西方文化, 将逐渐取代西方文化,即“以东方文化的综合 思维济西方文化分析思维之穷, 思维济西方文化分析思维之穷,把全人类文化 提高到发展到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 提高到发展到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
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2)
他抨击当时的统治者: 天之道, 他抨击当时的统治者:“天之道,损有余 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七十七章》 (《七十七章》)老子认为任何事物和概念都 是互相依赖,互相对立又是互相转化的。 是互相依赖,互相对立又是互相转化的。他提 出的“大成若缺” 大直若屈” 出的“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 大辩若讷” 四十五章》 ,“祸 拙”,“大辩若讷” (《四十五章》),“祸 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 五十八章》 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 (《五十八章》), 充满着辩证唯物思想, 充满着辩证唯物思想,是人们经常引用的经典 语言。 语言。
四、作品分析(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的这些品格最接近“道”的无私奉献美德。故 为人处事要学习水的品格,只求耗己以利万物,不与 万物争利益。做一个像水那样完美的人,就应居处像 水那样选择低下的地方;心胸像水那样深沉博大;交 友像水那样仁爱清淡;说话像水那样透明真实,以诚 相待;为政像水那样有条不紊,理政治国;办事像水 那样发挥特长,无所不能;行动像水那样抓住时机, 顺势而行。正因为她顺其本性不与人争,所以为人处 事才不会有过错。水的品格最微小,水的品格也最伟 大。
三、作品细读(3) 夫唯不争,故无尤。(8)
注释: (8)故无尤:尤,通“忧”,忧患。
四、作品分析(1)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 《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道教的经典。本章以自然界水的无 私品质来喻述道义,教化民众,以 此来歌颂“道”的功用。老子认为 道德高尚的人们,应该像水一样, 具有水的品格和美德。
三、作品细读(2)
(4)居善地,(5)心善渊, (6)与善仁,(7)言善信,政善 治,事善能,动善时。
注释: (4)几于道:几,接近。几于道,接近于道。 (5)居善地:居,居住。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当友好讲。居 善地,即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低下的地方和位置。俗话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6)心善渊:心,心志。善,形容词。渊,本意是清澈见底的 深潭。这里形容人要心志无私清廉可鉴。 (7)与善仁:与万物接触,与人交友要采取友好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