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模拟和现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的模拟和现场研究
实验法的目的在于证实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为此要创造人为控制的环境,将被研究的两个变量与其它变量的影响隔离。因此,实验通常是在实验室环境进行的,施加了控制的环境能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见第六章),但在创设的非自然环境中,得到的研究结果有可能不能有效地反映现实世界的事件及关系。按照第六章中所提到的术语来说,实验室研究会损害研究的外部效度。假如研究中出现需求特征,其外部效度就会下降。需求特征是无意中传达给被试的一些线索,这些线索可能会暗示被试以特定方式表现。需求特征、反应性以及其他一些对外部效度的损害,都可能成为实验室研究所要解决的难题。
对有些研究课题来说,外部效度遭到损害是非常致命的,尤其当研究是为了寻求对现实行为因果关系的解释时,实验结果能推广到实验限定的条件范围之外非常重要。在这些情况下,研究者应使实验环境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境,以提高结果的外部效度,可以采用的标准方法有两种:模拟法和现场研究法。
模拟研究
模拟是实验中创设的情境,它模拟要研究的自然环境或几乎与其完全相同。“自然环境”应用的意义比较广泛,它不仅指环境的物理特征,更重要的是其氛围或气氛。
研究者常常将模拟的情境划分为世俗现实(mundane realism)和实验现实(experimental realism)(Aronson & Carlsmith,1968)。世俗现实提供的是对环境表面特征,主要是其物理特征的模拟,它对研究的外部效度几乎没有促进作用。例如,将实验室改造成一个模拟酒吧,恐怕对促进被试的自然行为也不会有太大帮助,因为实际上会有许多被试把它看成是伪造的,从而采取表演性的行为反应。相反,实验现实涉及环境中心理学方面特征的模拟,被试能较好地融入模拟情境,不太留意他所进入的实验情境,行为表现就比较接近常态。很明显,成功的模拟较多地依靠实验现实而不是世俗现实,所以在模拟研究中尽量减少模拟中的世俗特征。
在模拟研究方面,一个最著名、最详细的例子是1973年由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所进行的(Haney,Banks & Zimbardo,1973)。这一研究的目的是考察监狱守卫人员与犯人之间的人际互动及相关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他们在原有心理研究所的基础上,改建了一所真实的监狱,该监狱有三个木栅栏式的牢房、一个单独的监禁室,还有军营及会客室。被试是24个正常的、成年的、情绪稳定的男大学生。将24名被试随机分成相等的两组,一组被试扮演“守卫”,另一组被试扮演“犯人”。“守卫”穿着
卡其布制服,佩戴警棍和太阳镜;“犯人”的制服前后都绣着身份证号码,他们被公开“逮捕、审讯、追缉、上铐,并送入监狱”。在狱中,还采集他们的指纹、进行拍照、换服装、喷除虱子的药,最后发制服并将其锁上。除了明确禁止对“犯人”进行身体惩罚和攻击外,再没有给予“守卫”和“犯人”任何别的什么指导语。“犯人”和“守卫”几乎立即进入了角色,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会变得消极、有害、非人性化,而且没有感情。研究者不得不提前释放五名“犯人”,因为他们变得沮丧、嚎哭、愤怒和焦虑。当实验进行了仅仅36天,就早早收场了,将剩下的“犯人”也全都释放了。但“守卫”们感到很痛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放弃了控制和权力,这些都曾是他们角色的一部分。也许,可以说这个模拟很成功——但也可能太成功了!
斯坦福监狱研究是模拟研究的极端例子,它包括角色扮演和详细的模拟情境。然而,成功的模拟也不一定要如此翔实。Bordens和霍罗威茨(1983)研究了审判员对案件作出判决时的决策过程,他们并没有详细模拟真正的审判过程,而是让被试根据对审判过程总结的录音带对案件作出一个判决。尽管这个研究致力于再现一个真实的审判环境,但它重点强调了实验现实而不是世俗现实。
监狱研究和模拟法庭的研究都致力于模拟特定的现实情境,而且都包括了某种程度的世俗性现实。但是,模拟实验应该创设整体氛围,而不只是一种特定情境,不拟采用世俗现实模拟。很多研究使用的“罪犯的两难”游戏就是模拟研究的很好的例子,罪犯的两难游戏基于一种设想:两个个体都被逮捕并在接受审讯。想象一下你和你的同伴都犯了罪并被逮捕了,警察并没有搜集到有关你们的可靠的犯罪证据,他们将只能依靠你们的招供来结案。你和你的同伴被单独监禁,所以你不知道他说了或做了什么。游戏规则如下:如果两人都招供,则两个都被判有罪;如果两人都不认罪,则两人都被释放;然而,如果只有一个人招供并牵连了他的同伴,那这个招供者将会被释放,并受到奖励。很清楚,如果你认罪而你的同伴不认罪,你个人的结局最好;但如果两人都不认罪,你们的共同结局最好。决定如何去做呢?这就成了两难:是选择合作的方式不认罪,还是选择冲突的方式认罪?
将犯人的两难游戏用于实验研究,可以引发人际冲突情境,达到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情境。在这一冲突中,人们必须在奖与惩、合作和冲突之间作出选择。在实验室中,合作和冲突的两种选择是一种典型两难,我们还可以用金钱利益来营造这种冲
突情境:如果两人合作,就会都得到2美元;如果都招供,则两人就都失去2美元;如果他们作出相反的反应,则“招供者”得到5美元,不招供者会失去1美元。犯人的两难游戏是一种通用的模拟范式,可用以营造一种整体的竞争气氛,可以用来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多种冲突情境,如研究者籍此已经成功地调查了种族偏见(Tyson,Schlachter & Cooper,1987)、性别刻板印象(Ferguson & Schmitt,1988)以及商业圈中的员工冲突/合作(Tomer,1987)。
现场研究
可以把模拟研究看成是把现实世界带到实验室中以提高实验结果外部效度的过程,相反,另有一种研究则是把实验室带到现实世界中去,其目的也是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这种研究就是现场研究(field study)。研究者通常用“去现畅的委婉说法来表示将实验带出实验室。第六章简单提及现场研究,这里再作详细讨论。
许多比较著名的现场研究包括调查紧急情况下的助人行为或“旁观者冷漠”。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制造出一种紧急情况,然后操纵紧急事件中的变量并观察旁观者的反应。研究者采用了很多故意编造的紧急事件如爆胎(Bryan & Test,1967)、丢钱包(Hornstein,1969)或一个摔伤的人(Piliavin,Rodin & Piliavin,1969)。在一项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中,研究者设置了两种处理情境:有一个拄拐杖的受害者摔倒在弗罗里达州的地铁中(Piliavin & Piliavin),第一种处理情境是受害者口角“流血”,第二种处理情境中受害者没有流血。结果显示,对“流血”受害者的帮助明显较慢、较少。
查尔迪尼,里诺和Kallgren在1990年主持了一项现场实验,考察扔垃圾这一自然现象和社会服从的理论问题,他们想确定人的扔垃圾倾向是否取决于所在地区已有的垃圾数量所确定的“社会规则”。被观察者拿着一张传单走进一个停车场,停车场的地上已经有1、2、4或8张传单,研究者观察被试是否会把自己手中的传单扔在地上。结果表明,人们的扔垃圾行为受到社会规则的影响:当出现大量垃圾时,意味着扔垃圾可以被社会接受,人们更可能扔垃圾。(《行为科学研究方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