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例
发现式教学案例-足球
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案例一、案例背景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教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生自我的个性、创新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为教学思路的发现式教学方法也逐渐显露出来。
发现式教学又称问题教学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针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而最先提出来的,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安排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去发现所学内容的事实、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足球运球技术教授是足球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运球过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式,而很多学生在过杆学习中经常出现碰杆现象,很多人不明白怎么老是撞杆,感觉细细的一根竹竿怎么突然变宽了呢?老师告诉他们应该转髋,这是过杆动作的关键。
不过学习效果并没有好的改变。
如何更好的将转髋这个概念,更好的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是很多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案例描述这是一堂足球运球复习课,教师采用的复习方法是运球过杆。
是“躲炮弹”。
学生分为甲、乙两大组。
甲队以乙队为中心围个圈,游戏开始时,甲队三个排球为炮弹,对圈内的乙队实行攻击,乙队则实行躲闪。
游戏规则:攻击组攻击时只能砸对手腰部以下的部位,躲闪者则不能够拿任何东西击打排球,哪对在圈内坚持时间越长为胜利。
奖惩方法:输方每个人奖励俯卧撑10个。
候你能够采取几种躲避方式。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将以小组的方式实行探讨,大约三分钟左右。
然后以小组长为代表将本组的讨论的结果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表述出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创建一个假设:假设你要躲闪位于你前方的竹竿时你将怎么做?最佳的方法是什么?(情境问题2)让那个学生观看帆船转帆跳转方向的图片组合,提出帆船要想改变方向,就必须实行转帆,而帆如何才能完整的转过呢?○1 ○2 ○3由上图我们能够看出简易帆的转动过程,帆有起始位置○1,围绕的帆桅按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图○2),继续转动90度,帆转动180度。
发现式教学方法在高中跳跃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式教学方法在高中跳跃教学中的应用
一、开展预习
在跳高这个岗位上,教师可以先编写一些关于跳高的相关内容,例如跳高技巧、跳高
运动员动作、跳高比赛要点等等,并将这些资料发放给学生。
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这些资料,自己探索学习,形成一个预习的过程。
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在探究的
过程中学习一些新技能。
二、提供足够的资源
力求把跳高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老师可以来源于网络或个人积累,准备足够的
跳高视频,可以是一些比赛视频或教学视频、一些专业的跳高网站等等。
当然,学生也可
以自己搜集资料,并将它们分享给其他学生。
这样,学生能够在自己有兴趣和能力的方面
自由地学习和探究,发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开展实践探究
发现式教学法是以实践探究为主要形式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问题,并在探究的
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过一段时间的跳高知识之后,需要给学生机会去实践,
让学生自己尝试跳高,通过不断纠正和完善自己的动作技巧来提高分数。
四、小组合作
发现式教学还通过小组合作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创造、探究和发现的积极性,培
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在跳高教学中,每个小组可以讨论和研究一些技术问题和
技巧技能,相互间不断交流,促进大家的思维碰撞。
总之,发现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探究、创新和发现的过程,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跳高教学中应用这种方法,可
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发现式学习法在高校排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式学习法在高校排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变革和创新。
发现式学习法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校排球课程教学中,采用发现式学习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发现式学习法在高校排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1. 创设情境利用发现式学习法教授排球课程时,教师可以刻意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比赛战术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战术训练的情境,让学生在比赛中自己摸索和发现最有效的战术组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战术的重要性,还能够增强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2. 开展实践操作在发现式学习法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排球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如进行实际的比赛训练、技术训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发现排球运动的精髓。
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排球运动的技巧和战术。
3. 引导讨论在发现式学习法下,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
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
在排球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一起思考排球运动中的技战术问题,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将更加深刻地领会排球运动的精髓,并且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式学习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排球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发现排球运动的魅力和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现式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排球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能够创造出更加符合自己特点和团队特点的战术组合和技术应用,从而更加有效地应对实际比赛的挑战。
幼儿发现法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现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幼儿阶段是孩子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时期,因此,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案例以《自然界的奇妙之旅》为主题,旨在通过发现法引导幼儿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准备1. 环境布置: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一个自然角,摆放各种植物、动物、矿石等自然物品。
2. 教学材料:收集各种自然物品的图片、视频、书籍等。
3. 教学工具:放大镜、采集工具、记录本等。
四、案例实施1. 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自然角,引导他们观察各种自然物品,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 发现问题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物品进行观察和探究。
教师提示:“请你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个物品,看看它能发现什么?”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各种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矿石的颜色等。
3. 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师提问:“为什么植物会生长?动物为什么会活动?矿石的颜色为什么会这么丰富?”幼儿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植物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才能生长。
(2)动物需要食物和栖息地才能生存。
(3)矿石的颜色丰富,是因为地球内部的元素和化合物。
4. 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
(1)种植植物:教师指导幼儿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并教授他们种植方法。
(2)观察动物:教师带领幼儿到动物园或户外观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采集矿石:教师组织幼儿到户外采集矿石,观察它们的颜色和质地。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发现式教学法的一个案例
发现式教学法的一个案例发现式教学法:一、定义1. 发现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者自己探索发现领域知识和智力产物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2. 发现式教学法致力于培养学习者素养,促使学习者采用体验式学习的形式从自身的行为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二、特点1. 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发现式教学法侧重于培养学习者的素养,充分肯定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赋予学习者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学习过程:发现式教学法强调每个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不同,激发学习者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推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学习者在发现问题知识过程中所起的冲动作用。
3. 重视学习氛围:发现式教学法建立的一切学习空间必须有足够安全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习者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可以积极发现新知识、新思想、新技能。
三、应用1. 课堂教学:发现式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中用来组织活动、安排研讨、模拟案例等,同学们可以在课堂上收获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智慧。
2. 竞赛学习:发现式教学法也可以应用在竞赛学习模式,学习者可以发掘团队学习的价值和意义,重新定义学习的目的和价值,增加学习的乐趣。
3. 研究型课题:发现式教学法也可以让学习者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主动开展对课程内容的研究,转化传统课堂课程为自主引导型课题,实现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有效性。
四、案例案例一:九年级生物课程中,教师利用发现式教学法,将植物的营养来源这一话题作为一个整体课题,首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友好探索,体验学习;然后给出必要指导,如:列出植物营养来源有哪些,分别为什么如此,开展某种植物营养成分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
案例二:小学英语课程中,教师本学期使用发现式教学法指导学习者学习单词,他首先让学生探索出一个单词的它所有相关的意思,例如:椅子里有坐什么;接着会问学生有哪些应用场景,会唠叨什么含义;最后学生需要举出自己的例子,并在课堂上展示让其他同学体验发现的过程。
发现式教学方法在高中跳跃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式教学方法在高中跳跃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跳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
跳高运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较强的身体素质,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进行跳高教学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发现式教学方法在高中跳高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对于该项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发现式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特点发现式教学是一种由学生主导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发现和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和理解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发现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主动性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 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与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问题导向: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4.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观察、记录、讨论、展示等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1. 设计具体问题:在跳高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体的问题,如:“如何正确使用起跳脚的动作?”“如何控制身体的平衡?”等等,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
2. 提供适量的指导:教师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提供适量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3. 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互相讨论和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观察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实践和反思:学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动作和技巧,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每次实践结束后,学生应该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地理发现教学模式应用示例
地理发现教学模式应用示例
地理发现教学模式是一种学生中心的地理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地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地理发现教学模式的应用示例:
1. 探究地球自转与公转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主地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结合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2. 进行地形地貌调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形地貌的实地调查,让学生观察地貌现象、收集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解释来探究其形成原因,激发学生对地球形态和地理过程的兴趣。
3. 分析城市化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城市,通过调查研究城市的发展历程、人口变化、城市规划等方面,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对城市化及其影响的综合思考能力。
4. 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自然资源,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该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影响,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
总之,地理发现教学模式可以应用于各个地理知识点的学习,
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教学模式案例
发现教学模式案例一、背景介绍在教育领域中,教学模式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
因此,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二、问题分析在某高校中,老师们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他们想要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解决方案1. 项目介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高校开展了一项名为“探究性学习”的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研究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角色转变在这个项目中,老师不再扮演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扮演着指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他们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们在这个项目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究。
同时,老师也会提供一些资源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4. 团队合作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们被分成小组进行研究和探究。
他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并最终呈现他们的成果。
5. 多元化评估在这个项目中,评估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考试成绩。
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参与度、贡献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四、实施效果通过这个项目,该高校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1. 学生兴趣增加由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和探究,因此他们对课程内容更加感兴趣。
2. 学习积极性提高由于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和研究,因此他们对课程内容更加投入,并且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3. 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由于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并最终呈现他们的成果,因此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4. 评估方式多元化由于评估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考试成绩,因此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贡献。
五、总结通过这个项目,该高校成功地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运用发现法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发现法,又称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现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文以“宇宙的秘密”为例,探讨发现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掌握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等科学探究方法。
(3)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2. 教学内容(1)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
(2)宇宙的组成: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
(3)宇宙的奥秘: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探究环节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宇宙相关的研究主题,如“太阳系的形成”、“黑洞的秘密”等。
b. 收集资料: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参观天文馆等方式,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c. 分析讨论: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初步结论。
d. 汇报交流: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补充、质疑。
(3)总结环节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探究过程,总结科学探究方法。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表达对宇宙的热爱。
4. 教学评价a.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
b. 结果评价:评估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程度、探究方法的运用能力等。
三、案例分析1. 发现法在案例中的体现本案例中,教师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了以下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讨论等活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鼓励创新思维: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发现法的优势(1)激发学习兴趣:发现法能够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发现法教育案例(2篇)
第1篇1. 科学探究案例:- 案例描述:在初中生物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
-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学生能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 数学探究案例:- 案例描述: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提出“如何求三角形面积”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已知知识和经验寻找解决方案,最终得出结论。
- 教学目标:通过讨论和探究,学生能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历史探究案例:- 案例描述:在高中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某位历史人物的一生。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和撰写报告,了解人物事迹,分析其历史地位。
-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历史人物,学生能增强历史责任感,提高历史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语文探究案例:- 案例描述:在初中语文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某篇文学作品进行文本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解读,分享自己的观点。
- 教学目标:通过文本分析,学生能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跨学科探究案例:- 案例描述:在高中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科技”项目。
学生跨学科合作,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设计并制作环保设备。
- 教学目标:通过跨学科合作,学生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案例展示了发现法教育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实践应用。
发现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2篇1. 小学语文课堂案例:教师在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时,首先向学生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荷塘的美。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描写荷塘的词语,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荷塘的美丽。
在学生描述完毕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2. 初中数学课堂案例:在教授《三角形相似》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如三角形屋顶、三角形桌面等。
发现法教学案例
发现法教学案例
发现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来学习知识。
以下是一个发现法教学的案例:
**课程主题**: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植物生长过程的问题,例如:“植物是如何从种子生长成成熟的植物的?”“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等。
3. 学生探究: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等方式,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材料和指导,但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思考。
4.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讨论。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所需条件。
6.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相关问题,例如“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过程有什么区别?”“如何优化植物的生长环境?”等等。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和发现中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了观察、分析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发现法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探究空间,同时也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学生的探究过程顺利进行。
发现式教学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发现式教学实践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发现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某小学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发现式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发现式教学实践过程1. 教学目标的确立发现式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符合课程标准;②贴近学生实际;③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小学数学为例,教学目标可设定为: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以小学语文为例,教师可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如童话、寓言、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的运用(1)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在教授《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动画,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狐狸为何能借助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2)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如,在教授《角的度量》一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一个角的度数?”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如,在教授《分数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分数进行加减运算,然后分享解题过程。
(4)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实验、观察、调查等。
如,在教授《植物的生长》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4. 教学评价发现式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探究成果和情感态度。
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评价:(1)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
(2)评价学生的探究成果,如:探究报告、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如:学习兴趣、自信心、合作意识等。
三、发现式教学实践成效1.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发现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案例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案例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案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各种新颖的教育模式也应运而生,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成为广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
下面将介绍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几个应用案例。
案例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英语老师尝试使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她提前准备了课件和一些图片,并让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
在课堂上,她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单词“butterfly”,让学生自己用英语讲述与这个单词相关的内容和故事,然后再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汇报。
这样让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案例二: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高中物理实验课程一般都是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但试验时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一次物理实验中,老师将应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首先,老师通过课堂引导,让学生找到实验的问题、实验的目的、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尽可能地自主探究并分析实验结果,从而获得更深入、更全面、更灵活的知识结构。
案例三:大学生管理学课堂教学在大学生管理学课堂上,很多老师喜欢通过思维导图、教学视频、名人名言等方式进行教学,而这些教学方式往往不够灵活,缺少实践性。
为此,一位大学教授应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启示性问题、真实案例、跨学科知识融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引导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总体而言,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适用于各种学科的课堂教学和各级教育阶段的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宝贵财富。
发现式教学举例
发现式教学举例
哎,说起这发现式教学,我得给你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让你听听这法子咋就这么灵光。
想象一下,你正跟一群小娃娃上自然课,老师不是直接翻开书念:“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蜜蜂采蜜。
”嚯,那多没劲!咱们老师有招儿,他领着大伙儿直奔后花园,指着那嗡嗡飞的小蜜蜂说:“嘿,小家伙们,看那些勤劳的小蜜蜂,它们在干嘛呢?”
小孩子们眼睛一亮,七嘴八舌:“它们在飞!”“不对,它们在找东西吃!”老师笑眯眯地引导:“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怎么找吃的,还那么有效率?”这下子,孩子们的好奇心全给勾起来了。
接着,老师拿出放大镜,让孩子们轮流观察蜜蜂怎么在花间穿梭,怎么把头伸进花蕊里。
有孩子惊喜地喊:“看!它腿上有花粉!”老师顺势说:“对喽,这就是蜜蜂采蜜的秘密武器——它们用腿上的绒毛收集花粉,再带回蜂巢酿蜜。
”
然后,老师还让大家分组,动手做个简易的蜜蜂采蜜模型,用吸管模拟蜜蜂,用彩色纸片当花瓣,看谁能最快“采”到“蜜”。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还学会了团队合作。
这堂课下来,孩子们不仅知道了蜜蜂采蜜的过程,还亲手体验了一把,印象深刻得很。
这不就是发现式教学的魅力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乐在其中。
这样的学习,既有趣又有料,谁不喜欢呢?。
体育发现式教学模式案例设计研究
体育发现式教学模式案例设计研究1. 案例名称:篮球运动中的战术策略篮球是一项需要团队配合的运动,战术策略的运用对于球队的胜负至关重要。
本案例通过体育发现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不同战术策略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2. 案例名称:足球比赛中的技术训练足球是一项需要技术高超的运动,技术训练对于球员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案例通过体育发现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不同足球技术的训练方法和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3. 案例名称:游泳技巧的掌握游泳是一项需要良好技巧的运动,对于游泳技巧的掌握对于游泳者的游泳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案例通过体育发现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不同游泳技巧的掌握方法和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4. 案例名称:田径项目中的训练方法田径是一项需要全面训练的项目,不同项目需要不同的训练方法。
本案例通过体育发现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不同田径项目的训练方法和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5. 案例名称:网球比赛中的战术应用网球是一项需要灵活战术应用的运动,战术的运用对于比赛的胜负至关重要。
本案例通过体育发现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不同网球比赛中的战术应用场景和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6. 案例名称:乒乓球比赛中的技战术乒乓球是一项需要技战术运用的运动,技战术的运用对于比赛的胜负至关重要。
本案例通过体育发现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不同乒乓球比赛中的技战术应用场景和效果。
发现教学模式案例
发现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案例:小组合作学习1.案例描述在一所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个小组由四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教师把学生分为小组,并要求他们一同完成一个阅读理解任务。
任务内容是读一篇关于长城的文章,并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2.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以下目标:-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1)学生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将学生分为小组。
每个小组由一个领导者和三名队员组成。
领导者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和协调队员的工作。
(2)发放任务: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篇关于长城的短文,并提供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
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合作阅读短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彼此对文章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思路。
领导者要带动和引导讨论,确保每个队员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并提供自己的观点。
(4)答题和解释:小组成员一起回答问题,并提供他们的理由和解释。
领导者整理每个队员的回答,并向教师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解释。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回答进行评价,并给出适当的指导和纠正。
(5)总结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他们可以讨论他们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总结和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并改进学习方法。
4.教学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并为小组成绩作出了贡献;-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在合作和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他们在小组讨论中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考,并提供合理的解释和理由。
幼儿园发现式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
发现式教学作为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幼儿园教育所重视。
本文将以一个幼儿园发现式教学案例为例,探讨发现式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发现了一只小鸟。
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围在一起观察、讨论。
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进行发现式教学。
2.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提高幼儿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 教学过程(1)观察阶段教师带领孩子们观察小鸟的外形、颜色、动作等特征,引导孩子们用语言描述所见所感。
(2)讨论阶段教师组织孩子们围绕小鸟展开讨论,如:“小鸟为什么会飞?”“小鸟的食物是什么?”“小鸟的家在哪里?”等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们各抒己见,共同探索问题的答案。
(3)实践阶段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小鸟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
例如,一个小组可以研究小鸟的食物,另一个小组可以研究小鸟的家。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指导孩子们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寻找答案。
(4)分享阶段各小组将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教师对孩子们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4. 教学反思(1)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在发现式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本案例中,教师以孩子们发现小鸟为契机,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探究。
(2)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式教学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鼓励,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了知识。
(3)注重合作与交流发现式教学强调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本案例中,教师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发现式教学案例
发现式教学案例在发现中学习——《两强碱溶液混合PH值计算》教学案例作者:齐朵 (高中化学贵州贵阳化学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230 发表日期: 2010-07-28 17:13:19一、引言与背景:发现式学习是通过知识的再发现过程进行学习的。
在发现式学习中,重要的不只是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而是学生的探索过程,是学生在发现知识过程中的思维飞跃。
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在不断尝试、不断错误和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探索,最后从中归纳出结论,并用之来解决新问题。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
”作为一位一线的化学教师,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品德。
发现式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笔者发现,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有一个特点:很多化学计算题在介绍给学生认识时总是以定论的形式向学生揭示学习内容。
也就是说,学生首先学到的,是一种固定的计算模式。
当然,教师会向学生解释做题思路、方法、技巧等等。
而在学生认真记录并努力去理解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被忽略了,那就是:这些计算方法是基于什么原理推导出来的,为什可以这样做。
笔者认为,事实上这些常常被我们忽略掉的问题恰恰是能够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的问题,不应被我们轻易放过。
于是,在对两强碱溶液混合PH值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我放弃了常规教学思路,即通常是以一道例题为例,将计算模式介绍给学生,然后做大量练习巩固;而是采取了诱发发现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发现探索中学到知识。
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片段:二、教学片断回放:课堂上,我在黑板上举了一道两强碱溶液混合PH值计算的例题:“将PH=8的NaOH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值?”“这道题应怎样解呢?”我问,一名学生站起来大声说道:“PH值为9”。
“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我示意学生继续发言:“只要将两溶液的PH值加起来除以2就可以了”。
发现式学习案例
发现式学习案例发现式学习案例任务1:背100个单词。
任务2:熟悉多种背单词的方法。
任务3:进一步增强元记忆能力。
传统教学法只有任务1,同学们,回去把这些单词记住,或者干脆说,回去抄5遍,明天我考试。
这种方法应对短期的学习任务还行,但是,长期看来就像狗熊掰玉米,明天的考试过关了,可是月考之前就忘了精光,然后,又开始非人的重复记忆过程。
然后又是遗忘,重复,再遗忘,再重复。
时间都浪费在这种周而复始的抗遗忘上了。
发现式学习解决的是记忆的长期保持问题给孩子100个单词,发布的任务是:给孩子100个单词,请回去想办法在10分钟内记住20个单词。
这句简单的口令包含了许多有意思的信息:“想办法”,激发孩子的挑战欲,把大脑的使用权交还给孩子。
“10分钟”“20个单词”,目标明确,任务明确。
与此同时,给孩子推荐文章或者书籍: 如果你做不到用10分钟记住20个单词,你可以参考以下文章或者书籍 1. 怎么记单词最有效.....2. 词头法巧记单词....3. 谐音联想法记单词.....最后告诉孩子完成这个任务的周期:2天领了任务,孩子开始回家挑战自己了。
首先,拿出表来,记好时间。
开始用默读重复法这么硬背。
有些孩子记忆力好,真在10分钟搞定了20个单词,于是,连参考书都不看了。
一天就完成了作业,剩下的时间该干什么干什么。
有些孩子不行,背了20个词,用了一个小时。
于是,孩子不得不拿出参考书。
先用谐音联想法。
提速到半小时。
再用词头法,又提速五分钟,最后用了词根法,又提速三分钟。
这100个单词成了实验品,反复用不同的方法去试验,最终,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用,顺利完成了任务。
两天后,老师开始跟孩子们讨论。
孩子们分别叙述自己记单词的经历。
每个孩子发现,不同人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通过这个讨论,孩子们反思了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从而使自己的元记忆(认知)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这个教学案例实践了达尔文所说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由于孩子用了最适合自己记忆特点的方法,所以,记忆效率高,保留时间长,防止了熊掰玉米的恶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以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案例说明如下:
1.创设问题情景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实际事例、从旧知识中寻找出与新知识相似的数学对象、准备好与新知识相关的教具和材料等方法,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中来.本节课问题情景我是这样设计的:SARS病毒曾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恐慌,现假设第一天有一位SARS病人,他在第二天感染两人就不再感染别人了,而另两人又在第三天各感染两人,以后他们也不再感染别人了,如此下去33天共有多少人感染了SARS病毒(不考虑死亡人数).
(这样引入课题出于以下三点考虑:(1)利用学生求知好奇心理,以一个真实事件为切入点,便于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趣味性和积极性.(2)事件内容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与重点.(3)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明确知识的现实应用性.)
2.组织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包括观察、操作、归纳、猜想、验证、推理、建立模型、提出方法等个体活动,也包括讨论、合作、交流、互动等小组活动,或者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互动,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求解上述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把这个问提跟教材讲等比数列通项时的细胞分裂问题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不同在于细胞分裂成两个后本身就消失了,而在这个问题中SARS病人传染给另两人后本身并没有消失,所以最后算多少人时要把这一部分人加上去,那么第1天是1人,第2天是2人,第3天是人,第33天是人,所以33天总共应有()人.
3.引导探究发现
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等数学知识,发现论证数学定理、推导数学公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争取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象数学家那样经历数学的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求和时,笔者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要知道我们猜测的数据正确与否或者说谁的误差更小些,我们就必须给出这个式子的正确解答过程.我们先来仔细看一下这个式子,很显然1,2,,…,是一个等比数列,共有33项,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求一个等比数列前33项的和.一般地,设有等比数列他的前n项和是 .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上的证明,看完请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你认为公式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除了课本上的证明方法你还有其它方法证明吗?
给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对问题自由思考,积极解决)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q≠1时Sn=a1(1-q^n)/(1-q)=(a1-anq)/(1-q)
q=1时Sn=na1
(a1为首项,an为第n项,d为公差,q 为等比)
生2:我觉得公式应该对q=1与分类进行讨论.
生3:我觉得等比数列的项数还应该值得重视.
师:很好,的确以往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也是这两个方面,所以以后我们在运用公式时要注意对q的讨论以及数列的项数.课本上的证明方法叫做错位相减法.(教师板演)(这种求和的思路在解决某些求和问题时经常用到,应使学生掌握)那除了课本上的证法还有没其它证法了呢?
生4:由等比数列通项得:将上面n个等式的等号两边分别相加,得,, .
当时,;当时, .
生5:(板演)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得:,运用等比定理,,于是,得出或,或(q=1).
生6:(板演),则所以有,即,或(q=1).
4.建构数学理论
数学理论包括概念定义、定理叙述、模型描述、算法程序以及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思想方法等.在学生经过探究活动、体验过程、感受意义、形成表象以后,教师要及时地帮助整理、补充和完善,使之规范化,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形成完整的数学理论体系,为掌握应用奠定基础.
在构建数学理论时课堂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能够想出三种不同的方法相当不容易,我们再来仔细学习以上三种方法:生4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用迭加的方法推导出了等比数列{a n }的前n项和公式;生5围绕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等比定理,导出了公式.生6当然还有我们课本上的错为相减法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我们以后的习题中还会大量出现.
由此,我们得出了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请同学们思考,有了这个公式,要求一个等比数列的前项之和,我们应该怎样做?
众生:直接用公式.
师:运用公式要注意什么.启发学生得出:需按公比是否为1分类讨论.
师:这个公式除了可以用来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之外,还有其它用途吗?
(仔细观察公式,引导学生发现知三求二)
5.尝试数学运用
数学运用主要是指运用通过探究发现得来的数学理论实现问题解决,包括辨别、解释、解决简单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等.教师要精心组织系列化的问题题组,指导学生尝试数学运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检测和反馈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课堂实录如下: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让我们再回到开始的问题上去,请同学们精确计算33天后的SARS病人.
众生: .
师:计算出最后结果.
众生:8589934591.
师:也就是将近有85亿人被感染SARS病毒,而我们知道全世界人口才60几亿.从这个数据也能说明SARS的可怕,值得庆幸的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战胜了SARS,这也说明我党,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6.总结回顾反思
总结回顾反思可以先由学生叙述,教师进行补充和提炼,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活动过程、重点和难点所在以及在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更是对探索过程的再认识,对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的升华,对数学思维的反思,为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提供经验和教训.笔者让同学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一个回顾和反思: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公式的推导方法;(3)公式的应用.
追问:从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