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
乾隆粉彩、珐琅彩、斗彩、五彩瓷器比较
乾隆粉彩、珐琅彩、斗彩、五彩瓷器比较乾隆粉彩乾隆时期,(1736---1795)为清代瓷器制作的鼎盛期,从乾隆开始,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几乎完全取代了五彩的地位。
这时粉彩的质量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大器型,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为流行。
这些工艺繁复,色彩浓艳明丽的器皿是乾隆彩瓷志制品中的杰出代表,同时,装饰工艺的发展使得仿生瓷器的成功烧制成为可能,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层次分明的色泽,石,木及各种动植物的色调和质感都能够准确细致的加以表现.乾隆粉彩的特征与仿制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非常多。
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
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
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
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
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乾隆粉彩其次,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一、五彩的起源发展提到瓷器工艺中的五彩,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的五彩是最兴盛、最典型的两个时期(这里的“五彩”不限于“五”,意指多彩)。
这两个时期的五彩瓷相比,嘉靖万历时期器型偏大、工艺较粗、体量厚重、色彩浓艳,康熙五彩的器型更轻巧、做工更精致;工艺上,嘉靖万历五彩中的蓝色是釉下青花,康熙时期五彩中的蓝色已经有釉上蓝色,并且,康熙五彩的色彩构成更丰富,除了釉上蓝色还有红绿黄蓝紫黑金等更多彩料的运用。
下图可以一目了然:二、五彩与斗彩的区分特别要说明的是,“成化斗彩”这个说法是雍正时期才有的,在成化时期文献中叫“成化五彩”(参见之前发过的《瓷器工艺6:多导图说明白“斗彩”》一文)。
下图顺便说明一下“五彩与斗彩的区别与演绎”。
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五彩、珐琅彩、粉彩产生的先后迭代顺序1、釉上五彩是从明代宣德时期开始的。
2、五彩逐渐发展到清代康熙时期,宫廷开始引进了国外彩料,创烧了珐琅彩。
珐琅彩是在景德镇制坯并高温烧成白瓷器——清宫造办处彩绘、低温烧成。
但康熙官窑的主流是颜色釉(高温单色釉瓷器),民窑五彩瓷器发展的比较兴盛,很具有代表性;康熙末期,在珐琅彩的制作基础上又出现了粉彩的烧制工艺,当时的粉彩分为: 白地粉彩瓷器; 绿、黄、紫三彩加上胭脂红彩的运用。
到雍正时期,五彩已不是主流,风格主要是仿成化;同时珐琅彩的制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粉彩仍是雍正朝的主流。
乾隆时期,集成雍正朝基础上,珐琅彩、粉彩瓷都有极精致的出品,粉彩依旧是主流,工艺上更高精、更丰富,在粉彩基础上增加了压印、剔划、绘画(釉上彩、釉下彩)、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集于一件器物上;粉彩瓷的用途上也涉及更多领域,比如宗教(菩萨像、五供、贲巴壶、戒牌)、文房用具(笔洗、笔杆、印盒、笔筒)用器比较多。
乾隆中后期对景泰蓝的兴趣替代了对珐琅彩的热爱。
乾隆之后的清朝各代,造办处的珐琅彩已不再重现,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移至景德镇。
五彩、粉彩和珐琅彩的区别
五彩、粉彩和珐琅彩的区别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
五彩瓷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明和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一、五彩:除绿彩有玻璃彩外,其余各色都是一抹平涂,表面显得粗糙。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
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二、粉彩:有粉质感,也用渲染,立体感强。
但粉彩渲染不能做到全粉彩化,其中的矾红彩必定是五彩。
如果发现矾红彩粉化或玻化,此物必定是用现代工艺烧造。
因为要达到玻化或粉化,烧造温度高,但达到800-900℃后,矾红彩就会出现流动,会破坏画面的色彩。
因此,民国以前的粉彩器中,矾红彩都是使用五彩的。
与珐琅彩比,粉彩有粉质感,有立体感,表面平滑,但无玻璃质感。
特别是在绿彩、黄彩上易见蛤蜊光出现。
珐琅彩瓷器的出现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产物珐琅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蓝,也就是所谓的“画珐琅”。
它兴起于明代,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的工艺晶。
三、珐琅彩:釉面有油质感和玻璃质感,与进口不透明的红绿玻璃相类似。
立体感强,但没有粉质感。
画工用渲染法。
因为不用氧化铅工艺,因此,绝无蛤蜊光。
珐琅彩、粉彩及其鉴别
珐琅彩、粉彩及其鉴别.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
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
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个人变得虚伪无比!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
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爱是约定,相守才是真爱。
珐琅彩、粉彩及其鉴别--------------------------------------------------------------------------------珐琅彩瓷始于康熙后期,即康熙三十五年。
它是景泰蓝——即铜胎珐琅器转化而来,故珐琅彩瓷又名瓷胎画珐琅,彩料是从西洋引进的珐琅料。
此种彩料含有大量的硼和砷,画在瓷胎上烧成后色泽特别鲜艳明亮,有透明玻璃质感和立体感。
由于彩料烧成后特别坚硬,故又有搪瓷的韵味。
由于康熙时代是珐琅彩瓷的初始阶段,虽然是由皇帝亲自抽派一批宫廷画家和制瓷优秀人才聚集在宫内进行烧制,但由于经验不足,其生产出来的成品仍然不算理想,且成品率不高。
康熙珐琅彩一般是在色地上绘画花纹。
其色地有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在色地上以画缠枝花、折枝花为主,其花以牡丹、秋菊占多数,且只是有花极少有鸟。
这就是康熙时代的特点。
在器具的底部一般用楷书色料写“康熙御制”四字。
其色料含青花、紫彩、兰彩、红彩、金彩、黑彩等。
珐琅彩瓷仅限宫中玩赏,大夫贵族们亦不得占有。
雍正朝珐琅彩器的制作艺术达到了顶峰。
其特点是精工绘制,均在白地上绘花鸟、山水、人物等画面,有的是多色,有的是单色,其画面精美与细腻已是无疵可挑。
有的画面上还配以小诗和印章,融诗书画印于一体,显得更为高雅珍贵。
此时还有兰彩的墨彩的珐琅彩器,这是雍正朝的一大特色。
雍正时的底款也是用楷书四字组成,有“雍正年制”和“雍正御制”两种。
由于雍正朝宫廷中还可自己配制一些彩料,故色彩极为丰富,比康熙时更加亮丽多彩。
乾隆时期珐琅彩器接近雍正风格,后期渐趋草率。
此时期的珐琅彩盛行色地或锦地开光装饰开光图案多绘花鸟、山水、人物、西洋妇女等。
珐琅彩、洋彩,粉彩一贴教你如何分辨
珐琅彩、洋彩,粉彩一贴教你如何分辨清康熙瓷胎画珐琅花卉盘(永乐胎)洋彩与珐琅彩几乎同时产生于清康熙末年,从受西方影响这一点上来说是“同祖同宗”。
在它们烧成初始,清代督窑官唐英已经将两者在名称上进行了明确的区分。
宫中烧成的珐琅彩名为“瓷胎画珐琅”;景德镇烧制的仿珐琅彩则叫“瓷胎洋彩”。
清康熙红地开光珐琅彩牡丹纹杯高4.2cm,口径6.3cm,足径2.3cm。
杯敞口,弧腹,圈足。
器内光素无纹饰。
外壁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装饰。
胭脂红色地上绘3个花瓣形开光,开光内以松石绿色作地,彩绘折枝牡丹、菊花和兰草纹。
开光外绘折枝花卉纹。
施彩以红、绿、蓝、紫、黄彩等为主,色彩缤纷艳丽。
外底署胭脂彩楷书“康熙御制”双行四字款,外围胭脂彩双方栏。
此器造型敦厚,色彩运用丰富多彩。
珐琅彩瓷器初创于康熙晚期。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其制作程序是:先在景德镇烧造里白釉外无釉的瓷器,送进宫中(个别的使用宫中收藏的明代永乐白瓷),再由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御旨,在碗的外部涩胎上用进口珐琅料描绘纹饰,然后入窑焙烧而成。
雍正以后则以景德镇新创的细白瓷为胎,在白釉上施彩。
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器主要模仿铜胎画珐琅器,传世品多为色地画珐琅瓷器,均署“康熙御制”款。
珐琅彩:珐琅彩为景德镇烧制白胎后送入内廷,由内廷画师根据皇帝旨意绘画的作品,作品分为两种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高7.8cm,口径15cm,足径6cm。
碗广口撇沿,口沿至腹部轮廓线缓收,腹部微丰,圈足。
碗内光素无纹饰。
碗外以黄彩为地,以红、蓝、绿、粉、藕荷等色绘盛开的缠枝牡丹花纹。
碗底蓝料方框内楷书“康熙御制” 双行四字印章款。
珐琅彩瓷是清代唯一在皇帝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其艺术风格适应皇室富贵华丽的装饰需求,较之于当时流行的斗彩、五彩瓷更具魅力。
它一经问世就秘藏于皇宫内苑,专供皇室赏用。
珐琅彩瓷器全部采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精选细胎白瓷,运京后再由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御旨画彩,经炉火低温烘烤而成。
粉彩及斗彩及五彩和珐琅彩区别
2、斗彩:斗彩别名"青花填彩""青花点彩".顾名思义,就是用青料在瓷胎上勾勒出文饰的轮廓线,烧成后用彩料填色.也有用青花做局部渲染.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想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
3、五彩:五彩可以分为青花五彩和纯釉上五彩两种.纯釉上五彩 很容易识别,最容易和斗彩混淆的就是青花五彩.青花五彩是在釉下用青花描画出所绘图案的蓝彩部分,罩釉烧成,而斗菜是以青花勾勒图案轮廓.
以上两例,不难看出,是说康熙五彩的红绿彩色甚浓厚,故日硬彩,雍正粉彩是有粉而匀之,浅淡而美观,曰软彩。 建国以后,《中国的瓷器》一书把五彩和粉彩的区别说的较为清楚。文日:“古彩与粉彩,都统称五彩。古彩为我国的传统装饰,在技法上是单线平涂,呈色方面则浓艳而不刺目,使用颜料也是就地取材。如用皂矾(以陈为佳)作矾红,以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黄色,以铅粉石末入铜花配成绿色,以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翠色以洋翠为上,广翠次之,以矾红为主色。
粉彩本于没骨画法,其所用原料,除袭用古彩者外,还创造颜色几种,如胭脂红、羌水红,皆用赤金与水晶料配成,其洋绿、 洋黄、洋白,翡翠等色,皆用硝粉、石末、硼砂各项配成。”以上所讲区别,
一是技法,五彩是单线平涂,粉彩是没骨画法;
二是颜料用法,粉彩除袭用古彩者外,还创造了几种颜料,胭玩家仔细观察每个细节,以免造成损失。五彩、粉彩和粉彩的名称不同,颜料也有区别,文献记载也多不同,现摘录数则于下:《陶雅》云:“康窑蓝绿皆浓厚,故日硬彩,雍正则浅淡而美观,有粉故也,其无粉者亦属以他质之淡计。”《饮流斋说瓷》日:“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色彩甚浓,釉箔其上,微凸起也;软彩又名粉彩,谓色彩深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逸。”
从本馆所藏清康熙五彩花卉草虫碗和雍正粉彩人物笔筒等彩绘相比较,我觉得,康熙五彩碗画面配合紧凑得体,花卉草虫画得生动自然,比较明五彩更显艳丽动人。但和雍正粉彩笔筒相比,五彩碗颜色单调,红是红,绿是绿,很少层次感,雍正粉彩笔筒画面就柔和淡雅,因粉彩料中掺
如何区分珐琅彩、粉彩和五彩?有哪些不同呢?
如何区分珐琅彩、粉彩和五彩?有哪些不同呢?“珐琅”是外来物质的一种同音翻译,而珐琅彩瓷的得名,则与这种舶来材料有关,在珐琅彩传入中国之初,这种珐琅材料一般用于铜胎珐琅彩器。
这种铜胎珐琅器的制作,是先在铜胎上掐丝,而后在掐丝的轮廓里填上这种进口的珐琅彩,所以这种珐琅器便得名铜胎珐琅器。
以后用这种进口珐琅作为装饰的瓷器,也就按照这种习惯称之为珐琅彩瓷。
尽管珐琅彩与粉彩瓷十分相似,但还是有把他们区分开来的方法。
珐琅彩瓷有一个粉彩瓷所不具有的特点,那就是用珐琅彩瓷画面中的轮廓线都比较清楚,每个花朵、每片叶瓣都有明显的轮廓界限。
轮廓界限明显的原因是珐琅彩料比粉彩料具有更大的流动性,由于轮廓界限清晰,珐琅彩瓷的画面也显得特别明朗、纯净,不像粉彩瓷的画面一样略带浑浊感和粉状感。
珐琅彩瓷抚摸起来会有比较明显的高低起伏的触感;而粉彩瓷抚摸起来,则缺少这种感觉。
景德镇市宝瓷林公司烧造的珐琅彩瓷就特别具一格,而且感觉很美,很值得收藏。
“珐琅彩”与“粉彩”两者的彩料方面也是有区别的,有些资料中解释“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化学成分硼,而珐琅彩中含硼”这一实验结果似乎成为“珐琅彩”与“粉彩”的最大区别。
由于石英(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的熔点极高,甚至超过一千七百多度,为烧制方便,需要添加长石来降低石英的熔点。
长石中又含有钠、钾等元素,它们会增大基本釉的膨胀系数,降低釉与瓷胎间的附着力,导致珐琅彩釉从胎体上脱落。
为控制钠、钾的负作用,制釉者加入硼砂来调节缓和膨胀系数。
除了“硼”,釉药还有其它很多情况,例如加入氟化物降低釉料粘度,使熔融釉料易于流动,釉药乳化失透可遮住胎体,同时增强釉层耐压度。
类似原理在玻璃制作工艺中应用很多,不同特点的特殊玻璃都是因为添加不同化学元素所致。
所以,笔者认为是否含硼很难成为两种色釉的关键区别,而是彩釉制作者在所处环境、知识领域中选择的一条科学捷径。
五彩瓷器,明清时期彩瓷的发展和盛行,使中国古代陶瓷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说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
说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作者:徐文宁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第05期珐琅彩瓷器是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品,它诞生于清康熙年间。
由于它始源于仿制铜胎珐琅器,故在清宫内被称为“瓷胎画珐琅”。
真正的珐琅彩应当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使用珍贵的西洋进口或宫中自行炼制的珐琅料画彩烧制的御用瓷器,彩料中不能掺和珐琅质以外的任何其他成分。
珐琅彩的突出特点是:绘画时用什么颜色,烧出后还是什么颜色,施彩较薄,器物表面花纹由于珐琅质釉料的浓稠不同,而呈现凸凹不平的感觉,但手摸上去却是平整的。
颜色发色稳定,便于绘制精细的纹饰,画面立体感强,色彩瑰丽。
珐琅彩瓷器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判断某件器物是否为珐琅彩,需要四个关键的前提:一、所有工序都由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承接安排,包括选瓷胎和设计划样、合模、画彩到二次低温烧成;对重点的瓷器烧造,皇帝亲自参与设计和修改意见,钦定后才许烧制。
内务府造办处指定的三处珐琅作坊,为皇帝寝宫旁边的养心殿配房、京西皇家园林圆明园以及怡亲王府。
乾隆二十一年后,宫廷珐琅作坊移出京城,改由粤海关烧制。
烧成后再送皇帝呈览,登记造册,定名入账,成为皇家世袭财产妥善保管。
二、宫中珐琅彩烧制的先决条件是择选上好的白瓷胎解运进京,呈皇帝亲选,只有上等的瓷胎才留作画珐琅用。
珐琅彩瓷所选用的瓷胎都比一般的瓷器胎要薄很多,二次烧造时极易破损,即使一流的工匠也难避免这种情况。
现代珐琅彩瓷仿品的瓷胎首先不过关,手工拉坯薄度不够,做极薄的又只能采用灌浆技术。
造型不秀美,没有灵气,呆傻蠢笨居多。
故宫廷要求极为严格,由江西景德镇御窑厂提供精美的瓷胎,如有次品落选不许报销。
三、所用彩料是西洋进口或宫中自炼珐琅料。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珐琅彩料的要求极其严格,初期全用珍贵的进口彩料,后期国产珐琅料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画面如有偏色等一点瑕疵,都会被淘汰。
乾隆后,因珐琅料的有限而停烧。
所以乾隆后的仿制或者被民间称为珐琅彩瓷的,都是含有部分珐琅料,或者粉彩料与局部珐琅料的混合彩,有的甚至是玻璃质的料彩,显得彩料混杂不纯正。
粉彩与珐琅彩,有何区别?
粉彩与珐琅彩,有何区别?清代著名的盛世三朝,康熙的智、雍正的苛、乾隆的倜傥,在历史长卷中挥下绚丽的一笔。
而最受人宠爱的珐琅彩瓷器和粉彩瓷器的故事也自此开始。
珐琅彩(花卉)很多人第一眼都会被精美绝伦的珐琅彩和粉彩所吸引,但二者的外表极为相似,很容易让人混淆,那么珐琅彩与粉彩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粉彩(花卉)其实珐琅彩与粉彩的关系相当暖昧,至少没有专业学者能够解释清楚两者关系,并给人信服的答案。
那我们就从两者制作地点、制作程序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二者存在的种种差异。
我们先分清什么是粉彩和珐琅彩珐琅彩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
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
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
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
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
粉彩粉彩是釉上彩品种之一,也叫“软彩”。
是借鉴中国画中的用粉及渲染技法,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烘烤而成,色彩丰富,色调淡雅柔和。
粉彩创烧于清康熙晚期。
它是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瓷器。
在颜色的配制上又借鉴了珐琅彩多色配制的技法,创造出了低温釉上彩这种新的瓷器品种。
制作地点“珐琅彩瓷”的主要制作地为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于是珐琅作所制,因此属于无可挑剔的正统珐琅彩瓷,另外在景德镇也制作了部分珐琅彩瓷,与前者相比,后者部分制品对是否归属珐琅彩瓷范畴还存在争议,这里就不赘述。
“粉彩瓷”一直由景德镇御厂所制,有关粉彩的制作地点不存在争议。
雍正六年前后,景德镇御厂也使用造办处所制珐琅釉制瓷,而当时御厂没有制作珐琅彩瓷的记录资料与传世品,因此,这里至少可以判断造办处的这些珐琅釉用于景德镇御厂粉彩瓷制作中。
粉彩和珐琅彩如何鉴定区分?深入分析,详细讲解
粉彩和珐琅彩如何鉴定区分?深⼊分析,详细讲解我国瓷器经过⼏千年的发展,瓷器的烧造⽔平可谓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平。
发展到清代,瓷器的制造⽔平已到达了历史的巅峰,尤其是清三代的瓷器,清三代国⼒强盛,在瓷器制造上发展迅速,这段时期的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瓷器的黄⾦时代。
清三代瓷器的瓷器⽆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拟的,可以说清三代的官窑瓷器代表着我国历史上古瓷器烧制的最⾼⽔平。
清代瓷器在前朝的基础上经过发展,已不像前朝那样单调,清代瓷器更显多姿多彩。
这时期的瓷器彩瓷占主流,各种彩瓷改良创烧。
可能看到这⾥⼀些读者脑海中已经想到了⼤名⿍⿍的瓷器种类:粉彩和珐琅彩。
今天笔者这篇⽂章也是和⼤家聊聊有关于珐琅彩和粉彩的⼀些问题。
因为有藏友对于粉彩和珐琅彩的区别不是很明⽩,区分不清藏品是珐琅彩还是粉彩。
粉彩婴戏瓶(左),珐琅彩⼭⽯花卉纹⼩瓶(右)什么是珐琅彩,什么是粉彩。
笔者在这简单介绍它们之间的⼀个联系,其余就不过多阐述,实在有不明⽩的联系笔者,笔者后⾯再归纳出来分享给⼤家。
珐琅彩是在景泰蓝的基础上创烧出来的,起初多为有⾊底的,到雍正六年后多为⽩釉底;发展到乾隆中期多有⾊底并有开光图案、西洋⼈物故事图,中晚期时结合了其他彩料和⾊釉加以装饰;乾隆晚期珐琅彩渐渐的消失,对于这⼀现象众说纷云,⽐较主流的是因乾隆时期清代国⼒已经开始衰退,所以珐琅彩从此销声匿迹。
珐琅彩⽬前传世精品相对较少,各⼤藏家争相购藏,当下各⼤拍场的价格都是持续⾛⾼。
晚清四期,虽有⽤进⼝珐琅料⽣产出少量的瓷器,但料薄、⼯艺差,多是与其他彩料相结合,和前朝已没有可⽐性。
珐琅彩勾莲纹象⽿瓶粉彩是在传统五彩的基础上受到珐琅彩的影响⽽创烧出的,因此⼀些藏家在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上是⽐较模糊的。
粉彩从雍正时期开始盛⾏成为釉上彩的主流,⼀直都有烧造。
⽆论官窑、民窑都有⼤量烧造,传世精品相对较多。
粉彩梅花纹碗知道珐琅彩与粉彩的关系,我们接着就讲讲珐琅彩与粉彩应该如何区别。
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还在傻傻分不清?一文读懂
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还在傻傻分不清?一文读懂中国的瓷器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彩瓷特别是官窑彩瓷价格上升较快,引来大批藏友的关注,但是随着收藏品的增多,疑惑也越来越多。
很多的藏友可能都听说过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
其实这些都属于彩瓷范畴,彩瓷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这么多的彩也非常容易搞混。
那么到底怎么区分它们呢?五彩五彩和青花同时期诞生,都创烧于元代后期。
但是,由于五彩的工艺比青花复杂,青花是釉下彩,一次成型,画上图案后罩上釉一烧就行,成本较低。
五彩要二次入窑,就是要先烧好一个素器,出窑晾凉了再画上彩色图案入窑,并且第二次入窑的烧结温度不能高于第一次,否则就成废品,因此,五彩的成本比青花高。
而且元末明初的时候,文人们普遍认为五彩比青花俗气,因此五彩在当时没有被高度重视。
一直到明代中期以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五彩都非常少见,当时是青花的天下,彩瓷以斗彩为主。
这里简单区分一下五彩和斗彩。
在感觉层面,五彩热烈,斗彩柔和;在技术层面,五彩是平涂的,直接把彩涂上去,斗彩是勾勒的,就是先用青花勾一个边,再把彩轻轻填进去。
五彩的迅猛发展是在嘉靖万历,一个是和嘉靖笃信道教有关,另一个是由于商业发展市场繁荣民间活跃,于是媚俗不可阻挡。
明末清初由于社会动荡,各类瓷器生产都比较低调,到了康熙时,由于国力强盛,不用计较五彩二次入窑的成本了,所以这类瓷器迅速增多。
同时技术上有一个重大突破,用釉上蓝取代了青花,不必事先画好青花了,在某种意义上也降低了成本。
康熙朝的五彩更加注重细节表达,相对明代瓷器精致了不少。
在色泽上不强调过渡,红是红,绿是绿,不会由浅红到深红过渡,明确表现出创作意图。
藏品出手可加老李微信gz_3467由于康熙五彩的色调强烈,较之康熙晚期发明的粉彩,它被称为“硬彩”,粉彩被称为“软彩”,所谓硬彩就是颜色不犹豫、不暧昧。
经历了康熙朝的辉煌后,随后便开始了它的落幕时刻,首要原因就是雍正审美的改变,这位趣味高雅的皇帝,对五彩斑斓的瓷器已经失去了兴致。
浅谈珐琅彩瓷与粉彩瓷之间的区别
故 在 清 宫 内被 称 为 “ 瓷胎 画 珐 琅 ” 。 身份 地 位 尊 崇 的 珐 琅彩 瓷 器 ,制造 过 程 非 常 的 复杂 ,通 常 先 在 景 德 镇御 厂 烧 成 白 瓷 ,然 后送 抵 清 宫 内务府 造 办 处 绘 彩 、烧 制 成 品 。 虽然 它 出 身 自景 德 镇 ,但 是 由于 彩绘 及 烧 成 工 艺均 在 宫 内进 行 ,故 不 属 于
Qi g Dy n nas y wer h Os endi s ages i m peraIkI ng f c Ore t et e m tspI d t n i i l ni a t is O c am i i f er cs ndus r ng ty dur M i an Q i Dyn tes. Durn t i ng d ng as i g he One i
景 德镇 窑的 制品 。 早在 康 熙年 间 ,开 明的 康熙 大帝 拓 宽与 外界 的
Ab ta t Th h e er d fKa g i s r c : e l e p i s O n x ,YO g h n n a l n f r 0 n z e g a d Qi 九 O g O
要 就 两 者 的产 生 、发 展 ,以 及 原料 、制 作 地 点 、
在这 短暂 的 一百 三 十几 年 中 ,我 国制瓷 工 艺发 生 了不 少 重大 变革 ,许 多前所 制 作程 序 等方 面 进 行 比较 ,探 讨二 者存 在 的 种 种 未有 的 制瓷原 料 被传 入 、创 新并 发 展 。珐琅 彩 瓷 与粉 彩 瓷就 是该 时期 发 展壮
辛华 志
。
景德 镇 陶瓷 民俗 博 物 馆
怎样区分瓷器中的珐琅彩与粉彩瓷
怎样区分瓷器中的珐琅彩与粉彩瓷珐琅彩和粉彩瓷都是十分珍贵的观赏瓷,价值都达到了最高水平。
康雍乾三朝是清代御厂制瓷业中最灿烂的阶段,在这一百三十余年中我国制瓷工艺发生了不少重大变革,许多前所未有的彩釉被传入、创新并发展。
其中,“珐琅彩瓷”与“粉彩瓷”都是该时期发展壮大的典型新兴低温彩釉制品。
从纹饰布局上看,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不是很大,特别是粉彩在珐琅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而借鉴了不少珐琅彩的纹饰布局方式;但从雍正、乾隆两朝来看,珐琅彩有一种纹饰是在图案的旁边配上相应的诗句,同时在题诗的引首、句后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印面文字常与画面及题诗内容相匹配,并形成一定的程式:1、凡画秋花有黄红色者,皆盖'金成’、'旭映’印章,2、如画竹则为'彬然’、'君子’,3、画山水为'山高’、'水长’。
而这种固定的配合在同时期粉彩器物上则不见,这也可以作为判断珐琅彩与粉彩的一个佐证,但仅是指其中的一部分器物而已。
从款识来看,康熙珐琅彩款识一般用蓝色或胭脂红珐琅料书写“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款;而康熙粉彩器不见有“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款。
雍正珐琅彩款识一般为青花或蓝料彩双方栏“雍正年制”和“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宋体)款,后者甚少;同时亦有少量“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的。
雍正时粉彩器物没有“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的,一般均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遇到六字楷书款的器物就要结合彩料的特点来综合分析了。
乾隆珐琅彩款识种类较多,一般以料彩书写“乾隆年制”四字楷书(宋体)款或篆书款;篆书款都有双方栏,楷书款大多数有双方栏,也有少数没有双方栏的。
特别是色地珐琅彩器物多在松石绿地上用蓝料彩书写“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粉彩器物不见“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的,少数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一般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区别珐琅彩和粉彩的标准参考如下:1、珐琅彩彩色繁多,多到十多种不同的色,而粉彩釉虽比五彩釉色彩总数要多些,但在同一器上还达不到珐琅彩那么丰富。
鉴别粉彩与珐琅彩的区别
鉴别粉彩与珐琅彩的区别常常有藏友问我:粉彩和珐琅彩的区别在哪里?要回答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两者的来龙去脉。
首先,我们说说粉彩的起源。
粉彩这一工艺产生于珐琅彩之后,是受瓷胎画珐琅工艺的影响而产生的。
具体时间应该始于康熙五十二年以后(即1713年)。
官窑匠人在珐琅彩的启发下,引进铜胎画珐琅不透明的白色材料,同时借鉴珐琅彩的多色界的配制技法,创造了粉彩这一釉上彩的新品种。
虽然,很多论述古陶瓷的书上说瓷胎画珐琅也起自康熙五十二年,但我则认为至少在明景泰年间已经开始(见于我的《瓷胎画珐琅始于康熙朝质疑》一文)。
康熙朝粉彩因为是初创,所以彩绘尚简单,图案以花卉为主。
到了雍正朝,粉彩有了极大的飞跃,无论题材、器型或色阶的丰富都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凡中国画所能表现的技法和题材,均能在瓷胎上复述出来。
自此,很快取代了五彩的地位,一跃而成釉上彩瓷的榜首。
而到了乾隆时,以色彩丰富和艳丽而著称的粉彩又很符合乾隆帝喜欢繁华張扬的审美情趣,故粉彩瓷又上升到一个十分丰富的黄金时期。
到了嘉庆朝粉彩才渐渐衰落。
康熙粉彩多是盘,少量文房具,如水盂、洗等,也有釉下和釉上结合的,有釉里红再加粉彩的。
我见过一只釉里红粉彩折枝牡丹摇鈴尊,花姿舒展,留白空灵,极为素雅,是康熙朝难得一见的精品!雍正朝,粉彩器描绘的题材几乎到了无所不涉的地步。
花鳥动物人物山水等都有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平涂、没骨、皴、点、渲、描、勒等,工笔与写意俱全,将中国绘画的风韵尽现在瓷器上。
而且诗、书、画、印四绝并用,达到了文人画的最高境界!成为名符其实的“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初步了解粉彩的特点后,我们再来说说珐琅彩。
其实,单从表现题材和表现手法来看,它和粉彩确十分相似,凡粉彩画到的东西珐琅彩也都有涉及。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二个方面:即所用的胎和所用的彩料不一样。
珐琅彩瓷的胎较轻薄;粉彩的胎较厚重,但胎质比珐琅彩要白和细宻。
所用材料呢,粉彩用含有氧化钾的玻璃白粉化乳料;珐琅彩以铅、玻璃为料,里面还有大量的粉彩没有的硼。
浅谈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
浅谈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御厂制瓷业中最灿烂的阶段。
许多前所未有的彩釉被传入、创新并发展。
其中,“珐琅彩瓷”与“粉彩瓷”都是该时期发展壮大的典型新兴中温彩釉制品。
“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发展根源清官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15世纪中叶在欧洲佛朗德斯发明,15世纪末在法国中西部里摩居以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而来。
随着中西方贸易交往,从广州等港口传入国内,当时称“西洋珐琅”或“洋珐琅”。
康熙后期,该工艺被传教士带进宫中,由造办处珐琅作应用于瓷胎表面,烧制成“瓷胎画珐琅”,即现在所说的“珐琅彩瓷”。
据文献记载,“雍正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柏唐阿、宋七格等,奉怡亲王谕:着试烧珐琅料,遵此。
”同年“七月十二日……新炼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浅绿色、亮青色、蓝色、松绿色、亮绿色、黑色共九样”。
可见,我国自制珐琅料于雍正六年二月才开始。
在这以前,铜胎画珐琅彩料,当亦为进口。
所以康熙的瓷胎画珐琅就是直接使用铜胎画珐琅的各种彩料(当时称“珐琅”)来画的。
粉彩的发展根源要细数至宋代,我国就开始出现在瓷器釉上进行彩绘的“三彩”,明代景德镇又出现了独创的釉上“明五彩”,从而改变了景德镇瓷器以单色色釉和青花为主的装饰方法,丰富了陶瓷装饰。
到了清代,景德镇不但继承了“明五彩”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造了蓝和翠色,形成了人们喜爱的“古彩”(俗称硬彩)的装饰方法,尔后人们在康熙古彩的基础上,更多地吸取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细致,在色料上进一步吸收其它工艺品的长处,采用了如珐琅的不透明颜料一一玻璃白,同时又应用粉红、锡黄、广翠等色进行洗染,丰富了瓷器的彩绘色调,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和发展,到了雍正年间,我国这种独特的陶瓷装饰风格一一粉彩在景德镇逐渐形成,并达到最盛发展,粉彩颜料也形成了自称一体的颜料种类。
虽然“珐琅彩”与“粉彩”属于两个不同档次、不同概念的制瓷工艺,但从历史角度看,它们的产生、发展以及传入途径完全一致,英文名皆为“famille rose”,表明二者在西洋文化中并没有界定、区分,可谓同根同源。
粉彩瓷与珐琅彩瓷市场价格对比,到底谁更高?
粉彩瓷与珐琅彩瓷市场价格对比,到底谁更高?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
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
粉彩瓷在众多的清宫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简单率直,浓笔艳抹,富贵豪华而别具一格。
红鸟牡丹富贵罐是其风格的经典之作。
此后,有君王之才的袁世凯于1915年底称帝,年号“洪宪”。
喻其大法制,倡导国民新生活,公正透明等。
按惯例,新皇帝即位要烧新瓷贡贺。
袁世凯粉彩玉壶春瓶,采用瓷石作胎,模具成型,材质单一,稀薄透光。
袁世凯瓷已完全失去了古陶瓷胎体的内部活力,完全依赖颜料和技法,犹如在尸体上化妆,没有了整体的生命的活性。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它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粉彩的发明改变了我国以五彩、斗彩为主流的彩色瓷风格——基本上都是单线平抹或者色彩平涂的手法来处理画面,粉彩则采用绘画的手法来装饰画面。
从乾隆开始,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几乎完全取代了五彩的地位。
这时粉彩的质量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器型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大器型,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为流行。
雍正彩瓷处清代早期最鼎盛时期,它在中国陶瓷的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创作出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秀作品,除珐琅彩外,粉彩是这一时期陶瓷制作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雍正粉彩瓷无论从造型、胎釉和装饰图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质量之高,工艺水平之精湛,令历朝都望尘莫及。
雍正彩料提炼之纯净、施彩及洗染技法之精确熟练、绘画之生动绝无仅有。
2010年11月,“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在英国Bainbridges拍卖行以5.54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出,不仅刷新了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而且创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10月7日,“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在香港苏富比以2.21亿元人民币成交;同日,“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也在香港苏富比以1.23亿元人民币成交。
粉彩和珐琅彩到底有什么区别?
粉彩和珐琅彩到底有什么区别?
珐琅彩最早发明于1446年法国的边陲小镇佛朗德斯,到清朝康熙年间,由法国罗丹家族传人皮尔斯·罗丹传到中国。
瓷胎画珐琅
珐琅彩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
铜胎珐琅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备受推崇,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
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
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
粉彩瓷
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其主要区别有如下三点:
珐琅彩
一、珐琅彩原料含有大量的硼,基质为铅、硼、玻璃料;粉彩原料不含硼,基质是含有氧化钾的玻璃白粉化乳料。
二、珐琅彩色彩凝厚、鲜艳、油亮,有油画效果;粉彩淡雅、柔润、光洁,色阶变化丰富,大都具有国画效果。
粉彩
三、珐琅彩胎体轻薄;粉彩胎体较厚重。
但粉彩胎质比珐琅彩更
白、更细密,尤其是景德镇所产的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
康雍乾三朝是清代御厂制瓷业中最灿烂的阶段,在这一百三十余年中我国制瓷工艺发生了不少重大变革,许多前所未有的彩釉被传入、创新并发展。
其中,“珐琅彩瓷”与“粉彩瓷”都是该时期发展壮大的典型新兴低温彩釉制品。
“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发展根源
“珐琅彩”又称“画珐琅”,是15世纪中叶在欧洲佛朗德斯发明,15世纪末在法国中西部里摩居以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而来。
随着中西方贸易交往,从广州等港口传入国内,当时称“西洋珐琅”或“洋珐琅”。
康熙后期,该工艺被传教士带进宫中,由造办处珐琅作应用于瓷胎表面,烧制成“瓷胎画珐琅”,即现在所说的“珐琅彩瓷”(图一)。
同时也被传入景德镇,御厂将其发展为“洋彩”,即现在所说的“粉彩瓷”。
虽然“珐琅彩”与“粉彩”属于两个不同档次、不同概念的制瓷工艺,但从历史角度看,它们的产生、发展以及传入途径完全一致,英文名皆为“famille rose”,表明二者在西洋文化中并没有界定、区分,可谓同根同源。
“珐琅彩”与“粉彩”的化学成分
“珐琅彩”与“粉彩”都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不同的呈色金属氧化物制成。
玻璃粉末为基本釉,是由玻璃研磨制得,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硼砂、氟化物等按照适当比例混合。
呈色金属氧化物的主要作用是混合在基本釉中使其产生不同发色效应。
可以说,制作各色釉料与烧制玻璃时加入不同金属氧化物制成“色玻璃”属于同一道理。
有些资料中解释“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化学成分硼,而珐琅彩中含硼”这一实验结果似乎成为“珐琅彩”与“粉彩”的最大区别。
由于石英(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的熔点极高,甚至超过一千七百多度,为烧制方便,需要添加长石来降低石英的熔点。
长石中又含有钠、钾等元素,它们会增大基本釉的膨胀系数,降低釉与瓷胎间的附着力,导致珐琅彩釉从胎体上脱落。
为控制钠、钾的负作用,制釉者加入硼砂来调节缓和膨胀系数。
除了“硼”,釉药还有其它很多情况,例如加入氟化物降低釉料粘度,使熔融釉料易于流动,釉药乳化失透可遮住胎体,同时增强釉层耐压度。
类似原理在玻璃制作工艺中应用很多,不同特点的特殊玻璃都是因为添加不同化学元素所致。
所以,笔者认为是否含硼很难成为两种色釉的关键区别,而是彩釉制作者在所处环境、知识领域中选择的一条科学捷径。
还需要指出,前者实验标本并没有具体解释清楚。
康熙后期至雍正前期宫廷所用珐琅彩釉主要依赖于海外进口,雍正中期宫内造办处自己研制珐琅釉成功并大量制作。
例如:“雍正七年十一月初二日,郎中海望,员外郎满毗传:为陆续烧造珐琅活计,著炼珐琅料三十四斤备用。
记此。
于本月二十日烧炼得各色珐琅料三十四斤,陆续画活计用讫。
十一月二十六日,又传:为陆续烧造珐琅活计,著配珐琅料广白二十斤,月白二十斤,松绿五斤,大绿五斤,水黄十斤。
记此。
十二月二十日炼得,陆续画活计用讫。
《珐琅作》”这一资料充分说明珐琅釉由舶来改为自给自足。
届时各种情况都会发生改变,甚至在以后的数十年釉料制作中还会出现其它变革,这些都足以影响到两者釉料的化学成分。
“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制作工艺
从制作工艺看,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主要区别在制作地点、制作程序以及绘画风格等方面。
1.珐琅彩瓷
“珐琅彩瓷”制作时各项进程都非常严谨。
先由造办处设计者绘制造型,呈览应允后交与宫内木作制作木样,再次呈览应允后送到景德镇御厂交与督陶官制胎。
烧制好的瓷胎运回宫中,由造办处设计图案,允许后让珐琅作绘画者烧制。
其中器物上的题词、印章、落款等都各有专人分工,包括题词的临摹、字体也由统治者亲自指定安排。
总之,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格把关。
正是如此,瓷胎画珐琅才凝聚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成就,发展为清代彩瓷顶峰。
同时,统治者的积极参与又使它充满皇家气息。
珐琅彩瓷制作数量相对较少,所以显得比较珍贵,特别是康雍时期主要用于帝王赏玩,如果下赐重臣或外交互赠时一般都有记录存档。
2.粉彩瓷
粉彩瓷的制作地为景德镇御厂,它的制作程序比较普通,主要按照当时官窑瓷步骤烧制,即内府先进行造型设计,然后送样给御厂。
其它如表面文饰、图案绘画等假若没有统治者积极参与,可由督陶官按经验适当裁度。
毕竟缺少帝王重视,所以早期粉彩器没有珐琅彩瓷那样的制作阵容,绘画技术、宫廷气息以及制作严谨程度相对逊色。
“珐琅彩”与“粉彩”的其它共同点
民国时期古玩界曾流传“古月轩”一说,虽然没有根据,但至少表明珐琅彩瓷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与神化程度。
其实,仔细观察珐琅彩瓷与粉彩瓷,二者之间具有很多共同点。
1.“粉白”打底情况
许多人在谈及珐琅彩瓷与粉彩瓷区别时,强调粉彩使用“粉白”打底。
其实,珐琅彩瓷也会运用这种方式。
在绘画彩瓷时,由于釉料是提前制好的成品,如果需要表现花瓣浓淡及云水朦胧时,釉药呈色不好自然过渡。
这时先用粉白打底,再施彩釉,并用毛笔调节局部釉料浓淡,既利于彩、釉结合,又能获得理想渲染效果。
图案中的远山近水都是先使用“粉白”打底,然后施彩渲染达到朦胧效果。
“珐琅彩瓷”中也可以见到类似使用方式,表现目的完全一致,因此说这种制作工艺并不是粉彩瓷的固有特征。
通过这些“粉白”打底效果,无法判断“珐琅彩瓷”与“粉彩瓷”之间的区别。
2.釉面开片与厚度
有人提出“珐琅彩瓷”釉面有众多细小开片,“粉彩瓷”没有,并将其做为判断两者的主要依据。
其实不然,由于彩釉种类、制作技术、釉上彩层厚度以及各自膨胀系数的不同,釉面开片在历代许多低温釉表面都容易产生,仅是大小规模不同而已。
珐琅彩与粉彩都是典型的低温釉上彩,这种情况自然无法避免。
3.彩釉种类的多少。
部分鉴定者说“珐琅彩”彩釉的种类要比“粉彩”丰富,其实这也是误解。
珐琅彩、粉彩的釉料种类在雍正前期的确不多,但随着制作需求,造办处在原有进口基础上不断研制、创新,许多新彩釉随后产生,例如造办处的档案中记载:“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十日怡亲王交西洋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绿色、深亮绿色、浅蓝色、松黄色、浅亮绿色、黑色,以上共九样。
旧有西洋珐琅料:月白色、黄色、绿色、深亮蓝色、浅蓝色、松黄色、深亮绿色、黑色以上共八样。
新炼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浅绿色、亮青色、蓝色、松绿色、亮绿色、黑色,共九样。
新增珐琅料:软白色、香色、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绿色、酱色、深葡萄色、青铜色、
松黄色,以上共九样。
”
该史料所提到的几种“新增珐琅料”最能说明问题。
所以说,“珐琅彩釉的种类比粉彩丰富”并无道理,两者的彩釉可以混合使用,这就更无法相互对比多少了。
“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彩釉共用
造办处珐琅作记载这样一条资料:“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将此料收在造办处做样,俟烧玻璃时照此样着宋七格到玻璃厂每样烧三百斤用,再烧珐琅片时背后俱落记号。
闻得西洋人说:珐琅调色用多尔门油,尔着人到武英殿露房去査,如有,俟画‘上用',烧珐琅片时用此油。
造办处収贮的料内,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数目?尔等査明回我知道,给年希尧烧瓷用。
”说明雍正六年前后景德镇御厂也使用造办处提供的珐琅釉。
联系实际情况,唯有粉彩瓷制作需要,于是更加验证了珐琅彩与粉彩存在的釉料共用问题。
随着雍正后期炼釉技术不断提高,共用彩釉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
乾隆初、中期,御厂督陶官为迎合乾隆帝兴趣大量制作色地、锦上添花粉彩瓷,豪华程度甚至超过宫中珐琅彩。
相比之下,乾隆帝对珐琅彩瓷的制作热情开始消退,造办处珐琅作的运营、工艺水准也在逐年下滑,使瓷胎画珐琅制作没落、消沉。
在这种历史情况下,珐琅作的珐琅彩瓷与景德镇御厂的粉彩瓷在装饰风格上差距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