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蔡松泉;张慧君【摘要】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选择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发病24h内的血清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观察,选择彩超诊断仪对颈动脉斑块性质和颈动脉内膜厚度进行检测.试验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颈动脉中层增厚、强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炎症因子表现呈正相关;临床在防治脑梗死时应加强早期干预,进而让脑梗死的发生率有效降低.【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7(028)007【总页数】2页(P1279-1280)【关键词】血清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作者】蔡松泉;张慧君【作者单位】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南京 210000;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南京 2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因此在防治脑梗死时对常见险因素进行控制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血清炎症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1]。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 2013 年 1 月~2015 年 3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80 例作为试验组,男 56 例,女 24 例;年龄52~73(65.1±4.7)岁;纳入标准:满足 1995 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并经过 MRI 或头颅CT 检查确诊;排除标准:重要脏器慢性功能不全者、2 周内有手术外伤史和感染史者、肿瘤患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或相关心脏疾病患者等。
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 80例作为对照组,男 52 例,女 28 例;年龄 54~71(66.3±4.1)岁。
动脉硬化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
动脉硬化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中动脉硬化就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壁的厚度增加、弹性降低、内皮功能异常等一系列变化所致的一种疾病,严重者会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给健康带来重大影响。
那么,动脉硬化的病理机制是什么?又该如何治疗?一、动脉硬化的病理机制动脉硬化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因素,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方面。
1.脂代谢紊乱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在动脉内壁产生沉积,形成脂质斑块(也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大,严重时直接导致动脉阻塞,从而导致心脏病或中风等疾病发生。
2.炎症反应在动脉壁内发生损伤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这些炎症因子进入血液并直接危害心脑血管系统,加剧动脉硬化的进程。
3.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指因负氧离子、自由基等原因导致氧化产物增多的现象,这些产物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病程加重。
4.细胞凋亡细胞的凋亡时因细胞本身受到损伤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自我毁灭现象,这些凋亡的细胞会沉积在动脉内壁上,形成斑块,加剧动脉硬化。
5.血管功能紊乱血管功能紊乱主要指动脉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后产生的现象,这些损伤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后会释放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和血栓素,影响动脉血流通畅性,从而导致病程的加重。
二、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动脉硬化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整个治疗过程需要长时间的耐心和专业指导,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法。
1.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可以缓解病症进展。
对于有动脉硬化症状的人来说,需要控制体重,坚持体育锻炼,还要注意饮食,尽量避免摄入多余的脂肪和胆固醇。
同时,戒烟戒酒也十分重要。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动脉硬化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疾病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比如,从血管内皮细胞的角度来看,使用抗氧化剂、调节NO合成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病情。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是在病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才会采用。
动脉粥样硬化中主要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
会诱 导培 养 内皮 细 胞 VC AM一 1的表 达 , 验 家 兔 高 实
TNF家族 同源 的膜 蛋 白 。C 0配 体 具 有 免 疫 细 胞 D4 胆 固 醇 喂 食 1周 后 主 动 脉 斑 块 内 皮 细 胞 高 表 达 信 号传 递的 功能 , 经过 C 4 D 0的信 号 , T细胞 激活 B细 VC AM一l , AM- 11 VC _ j 1可 以促 使 白细 胞 结合 到 血 管 内 胞使 B细胞 成 熟 并且 分 泌 抗 体 。在 体 内 , D 0配 体 C 4 膜表面 , 由化 学 因子 传 递 信 号 使 白细 胞 渗 透 到 血 管 或受 体 突变会 导致 B细胞 成熟 障 碍 , 生高 IM 综合 产 g 外, 例如单 核细 胞 吸附 蛋 白一 1传递 信号促 使 血 流 边界 征 。C 4 体除 了参 与 免 疫 细 胞 间 的 信 息 传 递 , D 0配 还 的单 核细 胞进 入动 脉壁 的损 伤 内膜 下 , 脉粥 样 硬化 动
细胞 粘 附 分 子一 ( a c lrcl a h s nmoe ue1 1 v sua el d e i lc l , o 一
巨 噬细胞沉 着血 管壁 , 使 血管 内皮 细 胞和 平 滑 肌细 促
胞 的增殖 l ] _ 。此 外 , 些 炎症 细 胞 因子 的 刺激 能 导 2 这 致 细胞外 基质 的形 成 , 而 导致 动脉 粥 样硬 化 的发生 从 和形 成 。 炎 症细 胞 因子与 动脉 粥样 硬化 在人 动脉 粥样 硬化形 成 的过 程 中 , 大量 的实 验 资 料 显示细 胞 因子 参 与 了该 过 程 的发 生 发 展 。从 局 部 炎症, 斑块 形 成 到 斑 块 的 稳 定性 , 症 细 胞 因 子起 到 炎
炎症因子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的表达分析
1MMP9 T Fo 和 IF 1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处 的 表 达 及 定 位 。结 果 , . ,N —/ G 一 在 . 病 变 组 MC 一、 N 一 MM -、G - P 1 T F仅、 P9 I F1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 于对 照组 , 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 ( P均 <0 0 ) .5 。MC 一 白表达 与 MM -( =04 4, P1蛋 P9 .6 P< 00 )T F 表达呈正相关 ( = . 1 , 0 0 ) 但 与 IF 1 达无 相关性 ( =0 3 0 P>0 0 ) .5 、N . 0 56 P< .5 , G一表 .7 , .5 。结 论 M P1 M - 、N . 和 IF 1 C 一、 MP9 T F0 【 G 一 在人动脉粥样硬化 中高表达 , P1对 MMP9 T Fo有促进的作用 。 MC 一 -、N —t [ 关键词 ] 动脉粥样硬化 ;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一; 金属基质蛋 白酶-; 肿瘤坏死 因子一 ; 胰 岛素样 1 9 o t
s n c nl hg e i a e ru a oei n o go p( l 0 0 ) h p es no MC ・ w s oiv — i i a t ih r nds s o pt nt s c t l ru a gf i y i e g h h n o r l P< . 5 .T ee rs o f P 1 a p s i x i te
细胞因子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细胞因子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细胞因子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它们在维持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心血管系统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尤为显著。
本文将探讨细胞因子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 细胞因子与心血管疾病细胞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许多细胞因子都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8等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心肌纤维化。
而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则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此外,CC趋化因子(CCL)、CX趋化因子(CXCL)等趋化因子也会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2. 细胞因子与心血管系统的生理调节细胞因子不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还参与了心血管系统的生理调节。
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维持血压和水盐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也能影响RAS的功能。
IL-6、TNF-α等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会刺激RAS的激活,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而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则会抑制RAS的激活,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此外,一些细胞因子还能刺激心肌细胞增生和分化,对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心肌细胞生成素(MGF)能刺激心肌细胞增生和分化,参与心脏的发育和再生。
因此,研究发现,MGF有望成为治疗心脏病的新靶点。
3. 细胞因子与心血管药物的研究由于细胞因子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研究人员正将其应用于心血管药物的研发中。
例如,CCL2和CCL5是趋化因子家族中的两个成员。
一些研究表明,它们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一些药物研究人员正在开发针对CCL2和CCL5的治疗药物,以达到治疗这些疾病的目的。
此外,某些细胞因子也能被用于治疗一些心血管疾病。
例如,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会发生坏死,使心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丧失。
氧化应急产物、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作者简介 : 承世 , , 李 男 毕业 于 大 同 医专 , 主 任 医 师 , 工 作 于 山 西 省 榆 副 现
次 区人 民 医 院 ( 编 :36 0 ; 苹 , 作 于 山 西 省榆 次 区人 民医 院 。 邮 000)常 工
.
连 发 减 少 ≥ 9 ; 功 能 改 善 1 或 未 达 到 心 功 能 I级 , 状 、 0 心 级 症 体 征 有 所 改 善 。无 效 : 不 到 以上 标 准 。 达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Biblioteka 肌 复 极 时 间 、 长 QT 间期 , 临 床 用 药 时 需 密 切 观 察 患 者 症 状 延 在 体 征 , 周 检 查 心 电 图 2次 或 3次 , 发 现 QT 间 期 延 长 , 停 每 如 需 药 或 减 量 观 察 。胺 碘 酮 除 了抗 心 律 失 常 外 , 时 具 有 选 择 性 冠 同 脉 扩 张 作 用 , 增 加 冠 脉 血 流 量 , 低 心 肌 耗 氧 量 , 对 心 力 衰 能 降 并
( 9 4 ±6 7 )ms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 1 .6 , P< 0 0 ) . 1 。用 药 前 后
要 长疗 程胺 碘 酮 治疗 的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的患 者 , 不 良反 应 仍 应 其
重视 。
P 间期 、 RS波 群 以 及 血 压 无 明 显 变 化 。 治 疗 期 间 有 4例 患 R Q 者 出 现 窦 性 心 动 过 缓 , 未 发 生 传 导 阻 滞 , 性 停 搏 , 用 胺 碘 均 窦 停
酮或 减 量 后 好 转 。
3 讨 论
参 考文献 :
[ ] 陈 新 谦 , 有 福 , 光 . 编 药 物 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社 , 1 金 汤 新 M3 北 人
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神。要取得 良好效果 , 需经过 大量 的练 习并且 结合对 现代西
方优 秀健身 理论和方法 的吸收 , 从而使我们 更好地 达到增强 体质 的 目的。 参考文献
l 张斌 , 袁跃 , 张庆武. 中国传 统体 育养 生文化 的现 代社 会效 用 论 [ ] 吉林体育学 院学报 ,0 5 4) 10- 1 . J. 20 ( :4 4 1
小, 时间较 长。较长时 间 的缓慢运 动需 要消 耗较 多 的能量 , 收稿 日期 :0 7—1 —1 20 1 8
其供能系统首推就是脂肪 , 可脂肪 的代谢增加 又可 以减 小血
炎 症 因 子 与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研 究 进 展
张 小梅 翟桂 兰
( 宁 医学院 附属 第一 医院心 内科 辽
动脉粥样硬化 ( te sl s , S 是危 害人类健康 的主 a rcr iA ) ho e s o
要 疾病之一 , 于 A 对 S发 病机 制 的研 究 已有 百余 年 的历 史 。 虽然人们先 后 提 出 “ 脂质 浸 润 ” “ 、 中膜 平 滑肌 细 胞增 殖 ” 、 “ 内皮损伤 ” 等多个学说 , 都不能对 A 但 S的发生机 制提供 满 意的解释 。随着研究逐步深入 , 一些化 学 因子 和细胞 因子不 断检 出,19 9 9年 R s… 明确提 出“ s是一种 炎症性疾 病”, os A
大脑皮层 在运 动 中获 得休 息 , 加强 了大脑 皮层 的调节 作用 。 在 练习当 中专心一意 , 除杂念 , 以一念 代百念” 进 而达到 排 ” ,
“ 从一念到无念“ ” ” 我” . 物 “ 两忘 的境地 , 身轻 松舒悦 。 以 全 ” 意领先 、 以意行气 、 以气运 身“ 用 意识 协调 自如地 引 导动作 , 运行 , 锻炼 了神经 系统 的协调性和灵 活性。能缓解 大脑 的疲
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华先平;杨勇;娄国平;曹政;吴瑞霞;陈彬;陈平英【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1(26)3【摘要】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osuvastatin on serum lipids,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to observe the time points cf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rosuvastatin treatment Methods:Our study included two groups,Treatment group,81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with oral rosuvastatin 10mg/d for 6 months,and Control group,52 subjects with normal carotid artery were enrolled at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and all participants had low-fat diet Carotid IMT, serum lipids,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were detected at the base line and monthly after the treatment respectively. Results:①Before the treatment,the serum levels of TC,TG,LDL-C,hs-CRP,MMP-9 and carotid IMT were higher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while HDL-C was lower in Treatment group,P<0. 05 respectively. ②In Treatment group, the serum levels of TC,TG,LDL-C,hs-CRP,MMP-9 and carotid IMT were decreased after 6 months of medication than those were before,P<0. 05 respectively,and HDL-C was increased than it was before,P<0. 01. ③The t ime points of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rosuvastatin in Treatment group asfolIows:TC,LDL,hsCRP and MMP-9 were decreased after 1 month treatment,TG decreased after 2 months,the HIL was increased after 3 months,and carotid IMT was obviously lower after 6 months of medication,P<0. 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Rosuvastatin could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serum lipids, it has the role of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rotid IMT could be decreased after 6 months of rosuvastatin me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了解瑞舒伐他汀出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时间点.方法:同期随机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为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颈动脉内膜正常者52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低脂肪饮食.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每月末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并经超声检测颈动脉IMT.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血清TC、TG、LDL-C、hsCRP和MMP-9浓度及颈动脉IMT 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观察指标从开始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点: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血清TC、LDL-C、hsCRP及MMP-9明显下降,从2个月开始TG明显下降,从6个月开始颈动脉IMT明显降低,至6个月末均明显下降(P<0.05~0.01);从3个月开始HDL-C明显升高,至6个月末均明显升高(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脂、抗炎和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明显降低.【总页数】4页(P198-201)【作者】华先平;杨勇;娄国平;曹政;吴瑞霞;陈彬;陈平英【作者单位】442000,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3区;442000,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3区;442000,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检验科;442000,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3区;442000,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3区;442000,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3区;442000,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3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分析 [J], 叶磊2.参芪柔脉合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J], 商淑慧;靳贺超;胡翠平;靳秀明;李莉3.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J], 唐沛兰; 伍大华; 谢乐; 范建虎4.瑞舒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用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J], 刘智刚5.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J], 董晓柳;朱丽霞;徐士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分子层面解读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分子层面解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它是由于动脉内皮层受损,导致胆固醇和其他脂质在动脉壁上沉积形成斑块,最终导致动脉狭窄和血流障碍。
本文将从分子层面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主要涉及动脉壁细胞、胆固醇和炎症反应的相互作用。
当动脉内皮层受到损伤或炎症刺激时,炎症因子被释放并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引起白细胞粘附于损伤部位,并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动脉壁。
这些白细胞会释放氧化物、蛋白酶和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促进动脉壁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在炎症反应的促进下,胆固醇和脂质开始在动脉壁上沉积。
胆固醇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LDL)携带进入动脉壁,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则有助于将多余的胆固醇从动脉壁运出。
当LDL在动脉壁上沉积时,它容易被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oxLDL会刺激炎症反应,并吸引更多的白细胞进入动脉壁。
胆固醇在细胞内的运输和代谢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LDL进入动脉壁细胞后,它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内吞。
这将导致细胞内的胆固醇含量增加,当胆固醇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细胞会释放一些胆固醇达成细胞内外平衡。
然而,当胆固醇积累过多时,细胞的胆固醇的外排无法满足需求,导致胆固醇在细胞内沉积。
这些胆固醇沉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细胞类型,被称为泡沫细胞。
泡沫细胞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之一。
它们是由细胞内胆固醇沉积引起的,具有大量氧化脂质的特征。
泡沫细胞会通过吸收附近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其他细胞碎片来增长。
随着泡沫细胞的积累,斑块逐渐形成,并最终导致动脉狭窄和血流障碍。
除了细胞的相互作用外,一些分子信号通路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炎症信号通路,如核因子κB(NF-κB)和调节脂质代谢的转录因子PPARγ,被探讨为炎症反应和胆固醇代谢的关键调控者。
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后,可以诱导炎症因子和蛋白酶的表达,从而加剧炎症反应。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关系
实用老年医学 2 0 年 1 月第 2 卷第 5 07 0 1 期
P cG rt Ot e20 , o 2 ,o5 r t ea , c br 0 7 V 1 1 N . a ir o .
39 0
老 年 高血 压 ; 老年人 ; 颈动脉 内膜冲 层厚度 ; 颈动脉 粥样硬化 ; 血尿 酸; 炎症 因子
[ 中图分 类号 ] R5 4 1 4 、 4 、 ;R5 34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 10 -18 2 0 )50 0 -3 0 39 9 (0 7 0 -390
血 尿 酸及 相 关炎 症 因子 的关 系
季宏 卞茸 文 娄青 林 顾 刘宝 仲 肇舒
【 要】 目的 分析 老年原发性 高血压 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 A ) 摘 C S 与血尿酸 (U ) S A 及相 关炎症 因子 的关
系。 7  ̄- 选取老年原发性 高血压 患者 4 Y. 2例及血 压正常者 3 8例 , 应用 高频 多普勒超 声检 测颈动脉 内膜一 中层
厚 度 (MT 及 斑 块 情 况 , 定 血 清 三 酰 甘 油 ( G) 总胆 固醇 ( C 、 密 度 脂 蛋 白胆 固 醇 ( D — 、 密 度 脂 蛋 白胆 I ) 测 T 、 T )高 H LC) 低
固醇( D — ) S A、 L Lc 、 U 超敏 c反应 蛋 白( sC P 、 H —R ) 白介 素 6 I- ) 肿瘤坏死 因子一 ( N 一 ) 结 果 老年 高血 (L6 和 0 T F0 。 【 【 压组的 S A、 N — 、L6 H —R 、 U T Fd I一、 sC P 颈动脉 I MT及 C S的发 生率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A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0 0 ) 颈 P< .5 ; 动脉 I MT与收缩压 ( B ) S A、 sC P呈正相 关。 结 论 老年 高血压 C S的发 生和发展 除 了血 压增 高的影 S P 、U H —R A 响 因素 外, 内 S A的增高及相关 炎症 因子也参 与 了 C S的病理 生理过程 。 体 U A
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进展时期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护理措施
C H I N A F O R E I G N M E D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口固 Hale Waihona Puke ■ ■ I ■ 譬 — ■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不 同进展时期血清炎症因子 的变化 及护理 措施
钟 小婷 张 苑 刘 其 强
深圳市盐 田区人 民医 院 , 广东深圳
1 . 5 统 计 方 法
饮食 结构 的改变 。 A S 的发病率呈 逐年增加 趋势 ,而 目前临床研
究表明 A S的易损斑 块的发 生 、发 展及 破裂 与 白细胞 介素一 1 0 ( I L — l 0 ) 、 白细胞 介素一 1 8 ( I L 一 1 8 ) 、 金属 蛋 白酶一 9 ( M MP 一 9 ) 以及 血浆组 织 因子 ( ) 密切相关[ 2 1 。同时研究表 明 , 给予有效的护理 干 预措 施可显著减缓动脉 粥样 硬化患者 的进 展 ,提 高临床药物 的治疗 效果 , 促进患者早 日康复 。为 了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不 同 进展时期 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及护理措施 .现 对该院 2 0 1 0 年 1 月一2 0 1 2年 4月收治的 1 5 0例 高血压病人 。将其按 颈动脉粥样 硬化不 同进展时间 随机分为 动脉 内膜正常组 、 动脉 内膜增厚组 , 动 脉斑 块 形成 组 、 血栓形 成组 , 以探 讨 I L 一 1 0 、 I L 一 1 8 、 MM P 一 9及 T F与 A S易 损斑块发生的相关性 ,同时探讨 颈动脉粥样 硬化患 者的护理措施 。将结果报道如下 。
型血管造影机) , I L 一 1 0 、 I L 一 1 8 、 MMP 一 9 、 T F E L I S A试剂盒 。
氧化应激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氧化应激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研究的新进展一、概述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也在逐渐上升。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在众多因素中,氧化应激和炎症被认为是AS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核心环节。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过多或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氧化还原平衡被打破,进而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
正常情况下,体内存在着一系列的抗氧化酶,如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它们能有效清除ROS,维持细胞的氧化还原稳态。
当ROS 生成超出抗氧化酶的清除能力时,就会引发氧化应激,对细胞内的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造成过氧化损伤,从而引发细胞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
在A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氧化应激的影响贯穿始终。
研究表明,从早期的脂纹病变到后期的斑块破裂,氧化应激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炎症也在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的参与。
这些炎症细胞和介质不仅参与了AS的形成,还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深入研究氧化应激和炎症在AS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AS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氧化应激和炎症两个方面,探讨它们在AS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理解AS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血管内壁的脂质和复合物的积聚,形成斑块,最终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浓度 C P直接参与局部和全 身炎症反 应 , R 损伤 内皮 细胞 ,
诱 发内皮细胞分化 、 表达 黏附分 子及化 学趋 化 因子 , 促进 巨
白生成及血管 钙化 , 害血 管 内皮 、 损 凝血 机制 , 导致 A S发 生 发展 。提示高 H y A e 是 s的一个独立危 险因素 。
山东 医药 20 08年第 4 8卷第 3 8期
免疫 功 能 及 炎 症 因子 与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关 系 的研究 进 展
刘爱 学 , 王 蕴, 吴 颖 , 常英 。 晓慧 于 梁
( 秦皇岛市第一 医院, 河北秦皇岛 0 60 ) 600
[ 关键 词] 免疫炎症 因子 ; 动脉粥样 硬化 ; 相关性 [ 中图分类号] R 4 53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 10 -6 X( 0 8 3 -13 2 0 226 2 0 ) 80 1- 0 D C在免疫应答 的诱 导和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 。免疫 组 化研究表 明 , 早期和 晚期 A S斑 块 中存 在单 核细胞 渗 透及 T 细胞活化 、 聚集 。T细胞 活化 由 D C介 导 , 其能有效地 向 T淋 巴细胞呈递抗 原 , 激活初始 T淋 巴细胞 , 发初 始免疫应答 。 诱 目前 , C可在 体外 负载相应 的 A D S抗原 , 抑制 或阻断 共刺 激 分子表达 ; 并将 D C回输体 内 , 机体对 该抗 原产 生特 异性 使 耐受 , 而抑制 A 进 S形成 中有害 的免疫应答 , 达到治 疗 A S的
6 基质金属蛋 白酶 9( MMP9 与 AS -)
高尿酸血症也 是 A 、 血管 疾病 的 重要 易感 因素 。研 S心
(完整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目前仍不能全面解释,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学说,脂代谢紊乱学说、内皮损伤学说、炎症反应学说、壁面切应力以及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等,这些学说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
1、脂质代谢紊乱学说高血脂作为AS的始动因素一直是相关研究的热点。
流行病学资料提示,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与AS的发生呈正相关。
在高血脂状态下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升高,携带大量胆固醇的LDL-C 在血管内膜沉积,并通过巨噬细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携带胆固醇进入细胞内。
同时血液中及血管内膜下低密度脂蛋白(LDL)经过氧化修饰后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其对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如: CD36,SR-A,LOX1)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导致Ox-LDL 被迅速捕捉并被吞噬。
然而Ox-LDL 对巨噬细胞具有极强的毒害作用,可以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的快速激活增殖聚集退化,然后凋亡为泡沫细胞,这些泡沫细胞的大量聚集便形成了As 的脂质斑块。
此外,Ox-LDL 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LOX1 结合导致细胞内信号紊乱并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Ox-LDL还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断增殖并向外迁移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
从脂代谢紊乱学说的病变过程中可以看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环节。
同时对于AS 动物模型的诱导当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饲喂高脂高胆固醇饲料促使脂代谢紊乱。
2、内皮损伤学说在正常情况下动脉血管内膜是调节组织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屏障。
由于多种因素(如: 机械性,免疫性,LDL,病毒等)刺激内皮细胞使其受到严重损伤导致其发生功能紊乱与剥落,进而改变内膜的完整性与通透性。
血液中的脂质会大量沉积于受损内膜处,促使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内膜并大量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的不断累积便形成脂肪斑块。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论 著 ・
幽 门螺 杆 菌感 染 及 炎症 因子 与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脑 梗 死 的关 系
李 秀娟 ,胡 东辉 ,陈辉
( 1 . 武 汉 市 中 西 医 结 合 医 院 武 汉 市 第 一 医 院 老 年 病 科 ,湖北 武 汉 4 3 0 0 2 2 ;2 . 湖北省中山医院肝病科 , 湖北 武汉 4 3 0 0 3 3 )
LI Xi u - j u a n 。HU Do n g — h u i 。CHE N Hu i
( * h a n No . 1 Ho s p i t a l ,V h a n,H u b e i 4 3 0 0 2 2,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 BJ ECTI VE To e xp l o r e t h e r e l at i o ns h i p b et we e n t he He l i c o b ac t e r pyl o r i i n f e c t i on a nd i nf l a mma t or y f a c —
t r e a t me n t . M ET HODS To t a l l y 1 2 0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t h e r o s c 1 e r o t i c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t h e g r o u p I)a n d 1 2 0 p a t i e n t s
wi t h l a c u n a r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t h e g r o u p 1 I)wh o we r e t r e a t e d i n t h e h o s p i t a l s f r o m No v 2 0 1 1 t o Ap r 2 0 1 4 we r e e n r o l l e d i n t h e s t u d y,a n d 1 2 0 h e a l t h y p e o p l e( t h e g r o u p Ⅲ )we r e i n c l u d e d a s we l 1 . Th e s e r u m i n t e r l e u k i n - 8( I L一
《溶血磷脂酰胆碱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范文
《溶血磷脂酰胆碱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血管壁出现脂质沉积及纤维斑块形成,可能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
随着研究的深入,多种生物因子被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重点研究LPC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
二、溶血磷脂酰胆碱概述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参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维持。
在生理条件下,LPC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参与磷脂代谢过程。
然而,在病理条件下,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LPC的含量和活性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对细胞产生不利影响。
三、溶血磷脂酰胆碱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表明,LPC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LPC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包括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增强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
此外,LPC还可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和血管新生等过程,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四、溶血磷脂酰胆碱促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1. 促进LDL氧化:LPC可与LDL结合并促进其氧化,形成氧化型LDL(oxLDL)。
ox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可诱导内皮细胞损伤、单核细胞黏附和巨噬细胞泡沫化等过程。
2. 增强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LPC可激活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如选择素和整合素等,从而增强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
这一过程可能导致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并转化为巨噬细胞,进一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 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LPC可刺激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这些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可能导致斑块不稳定和破裂,从而引发心血管事件。
简述动脉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
简述动脉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
1.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动脉内皮细胞是动脉壁内最靠近血液的一层细胞。
当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会导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液中的脂蛋白、血小板等物质渗透到血管壁内。
2. 沉积物的形成:血管壁内的脂蛋白、血小板等物质会逐渐沉
积在血管壁内,形成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会逐渐增多,并且逐渐变硬,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 炎症反应:由于沉积物的形成,会引起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
从血液中移动到血管壁内,释放出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加剧。
4.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内平滑肌细胞是血管壁内最多的
一种细胞。
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血管平滑肌细胞会增生,形成平滑肌细胞增生斑块。
5. 斑块破裂: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
斑块破裂。
这时,斑块内的脂蛋白和血小板会暴露在血管腔内,引起血管阻塞和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动脉硬化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复杂的血管疾病,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沉积物形成、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斑块破裂等。
因此,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 1 -。
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牟永成;侯秀丽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2013(043)002
【摘要】近几十年来的研究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其机制的研究已从病理深入到了细胞和分子水平,而动脉粥样硬化也由先前被认为主要是管道问题,退行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炎症反应性疾病。
【总页数】5页(P82-86)
【作者】牟永成;侯秀丽
【作者单位】830026新疆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开发区医
院;830026新疆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开发区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J], 李乐;黄丽霞;刘娟丽;常保强
2.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白介素、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J], 张体鹏;王全河;翟关群
3.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白介素、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J], 张体鹏;王全河;翟关群
4.黄芪甲苷通过NLPR3炎性小体调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大鼠血脂及炎症因子的研究 [J], 葛凡;王文恺;朱景天;李子航;孙悦;薛梅
5.可溶性CD40配体和炎症因子水平表达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应用 [J], 刘首明;江小萍;沈祖泓;刘冰冰;朱少琴;柳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炎症因子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的表达分析
炎症因子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的表达分析李晶;裘毅钢;张蓉;李贤峰;赵力;费宇行【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4)3【摘要】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人主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病变组主动脉组织取自外科手术腹主动脉瘤患者,对照组主动脉组织取自非正常死亡健康成人尸体的正常主动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P-1,MMP-9,TNF-α和IGF-1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的表达及定位.结果病变组MCP-1、TNF-α、MMP-9、IGF-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CP-1蛋白表达与MMP-9(rs=0.464,P<0.05)、TNF-α表达呈正相关(rs=0.516,P<0.05),但与IGF-1表达无相关性(rs=0.370,P>0.05).结论 MCP-1、MMP-9、TNF-α和IGF-1在人动脉粥样硬化中高表达,MCP-1对MMP-9、TNF-α有促进的作用.%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s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 MCP-1 ),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 MMP-9 ),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 TNF-α )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 IGF-1 ) in human atherosclerotic tissue. Methods The atherosclerotic samples of disease group were colleted from the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aneurysm after surgery,and normal aorta sampl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collected from health adults died from accidents. The express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MCP-1, MMP-9, TNF-α and IGF-1 i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ResultsThe expressions of MCP-1, MMP-9 ,TNF-α and IGF-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disease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 all P <0.05 ). The expression of MCP-1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MMP-9 ( rs =0.464,P <0.05 ) and TNF-α ( rs =0. 516,P <0.05 ),but was not correlated to IGF-1 ( rs = 0.370,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s of MCP-1,MMP-9,TNF-α and IGF-1 are higher in human atherosclerotic tissue,and MCP-1 has an improvement effect on MMP-9 and TNF-α .【总页数】3页(P215-217)【作者】李晶;裘毅钢;张蓉;李贤峰;赵力;费宇行【作者单位】100048,北京,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100048,北京,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100048,北京,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100048,北京,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100048,北京,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100048,北京,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无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血浆微小RNA表达分析[J], 杨淑娜;马爱军;潘旭东;仲倩维;王兰;张璋;庞萌2.缝隙连接蛋白4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分析 [J], 王耀磊;周志强;吴成稳;李祥波;李飞3.参芪柔脉合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J], 商淑慧;靳贺超;胡翠平;靳秀明;李莉4.缺血性脑卒中伴心房颤动病人血清炎症因子及CD147的表达分析 [J], 石智珍; 白宇; 程记伟; 赵延欣5.swiprosin-1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巨噬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表达影响 [J], 秦学鹏;陈小龙;王小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肿瘤坏死因子 TNF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其在动脉粥样硬 化、 代谢紊乱和炎症中发挥作用。循环中 TNF 的水 平同再发心肌梗死、 颈动脉内膜厚度、 三酰甘油紊乱、 糖耐量异常 及年龄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成 正相 [ 4] 关 。 TNF 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其也 被证实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中, 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 的形成。 TNF 可以促使极低密度脂蛋白 ( VLDL ) 过 量生成、 降低高密度脂蛋白 ( HDL ) 水平及诱导胰岛素 抵抗, 诱导脂类和糖类代谢 异常
[ 20] [ 18]
可能带来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 Lp PLA 2
能水解氧化卵磷脂, 生成溶血卵磷脂和游离的氧化脂 肪酸, 从而能刺激黏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产生 , 导致单 核细胞由管腔向内膜聚集 , 并参与巨噬细胞的形成 , 引 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导致血栓形成和心血 管事件的发生 。有证据表明 ,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附近的血液中 L p PLA2 水平明显升高 , 而斑块不存 在时, Lp PLA2 水 平明显降低
[ 33 ] [ 29 31 ]
发展。尽管 TNF 可能成为一个治疗靶点 , 并且已经 [ 19] 有研究获得有益的证据 , 但是仍缺乏可靠的实验证 据以及抑制 TNF 3 脂联素 脂联素 ( adiponectin ) 是一种仅由脂肪细胞分泌的 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 是脂肪组 织特有基因 ap M1 ( ad ip ose m ost abundant gene transcript 1) 表达的产物, 血液循环中有相对较高的浓度, 其在糖类和脂质代谢 的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胰岛素抵抗、 炎症、 血 压、 LDL 及三酰甘油成负相关
成中的作用已经引起广泛的兴趣 。在动脉 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 , 从早期的损害到易损斑块的形 成 , 都有 大量的炎症 因子参与 其中 。 现就炎症因子在动脉粥 样硬化中作用的最近进展做一综述 , 这些进展可能应 用于早期发现 、 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 关键词 : Abstrac t : 动脉粥样硬化 ; 炎 症 ; 炎性因子 O ve r the past decade , we have com e to apprec iate a pro m inen t ro le fo r infla mm ation in a therosc le rosis and its comp lica tions .
[ 11]
。随着对此类炎症 因子
机理的逐步阐明 , 已确定多种炎症因子可作为动脉粥 样硬化的标志, 以及用于不同阶段的危险性评估、 诊断 指针和新的治疗靶点 , 现谨就择要作一综述。 1 C 反应蛋白 C 反应蛋白 ( C reactive pro tein , CRP ), 是对急性感 染或炎症反应所产生的一种主要的急性反应期蛋白。 由肝脏合成 , 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 而急性炎症反 应阶段可迅速增加 1 000 多倍, 白介素 ( IL ) 6 、IL 1 和 肿瘤坏死因子 样硬化的发展 心血管疾病
157
硬化过程中 的作用 , 降低血 清 CRP 水平 及抑制 CRP 的合成和沉积作为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策略正引起 广泛的兴趣。目前的研究表明减轻体重、 合理的膳食、 戒烟都有助于降低血清 CRP 水平, 而他汀类、 贝特类、 烟酸类药物也都显示可以降低 CRP 水平, 除此之外还 有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等药物。但是 , 药物治疗仍需要 进一步的研究来阐述和证实
L I Guo hua , L I Jia m in
( Card io logy D epartmen t , Q ianfo shan H o s p ital in Shandong, 文章编号 : 1004 3934( 2010) 02 0156 03 DO I : 10. 3969 / .j issn . 1004 3934. 2010. 02. 002 摘要 : 在过去的几十年 , 我 们逐渐认识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 并发症中的 重要作 用 。 炎症和 免疫应 答在动 脉粥样 硬化形 J inan 250014 , Ch ina)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R541. 4
[ 35] [ 33, 34]
, 其低水平已显示出
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相关性, 并独立于传统危险因 子 。脂联素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 促进脂肪酸氧化 及葡萄糖转化; 也可改善内皮功能、 抑制脂质沉积及平 滑肌细胞增殖; 并 可降低黏附分子表达、 抑制 TNF 的生成和释放、 减少巨噬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和抑制 巨噬细胞转化成泡沫细胞 。因此, 脂联素具有抑制 [ 5, 18 , 21] 炎症、 抗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由于脂 联素的有益作用 , 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和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 对其保护作用的细胞及分子 机制的研究也将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 4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单核细 胞趋化蛋 白 1 ( m onocyte che m oattractant protein 1, MCP 1) 是一种主要对单核细胞具有趋化作 用的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 , M CP 1 介导
[ 7] [ 6]
; ( 4) 增量
调节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表达黏附 分子及趋化细胞因子 , 促使血小板黏附于内皮细胞 , 并 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失调 用
[ 13] [ 12]
; ( 5) 诱导炎症因子的表 等, 具有直接的促炎作
达和释放, 如 IL 6 、IL 1 、 TNF
; ( 6) 降低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生物活性,
[ 10]
。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全过
程 , 其作为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许多病理生理改变的 共同基础, 已日益得到关注和认可。在这个过程中 , 大 量的炎症因子参与其中 ,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 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4]
; ( 3) 刺
激单核细胞合成 组织因子 , 以及与 T、 B 淋巴细 胞和 NK 细胞直接相互作用诱导血栓前状态, 并且 CRP 还 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 从而促使血栓形成
[ 13] [ 15]
( TNF ) 可调节其合成
[ 5]
。 CRP 是心
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其可以直接诱导动脉粥 , 而且较其它细胞因子能更好的预测 。近年有 研究认为肝脏不是合成 CRP
。基于 CRP 在动脉粥样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 年第 31 卷第 2期
Adv Cardiovasc D is , M arch 2010 , Vol. 31 , N o. 2
[ 4, 17, 19]
。在 M IF 基因敲除的小鼠中 , 可以观察到动脉
, 从而加速了动脉粥样 硬化的形成和
粥样硬化进程被阻止 , 而且可以减轻动脉内膜增厚、 抑 [ 29] 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脂 质沉积 。 M IF 促动脉硬 化的作用主要同其直接增加巨噬细胞和 T 细胞的聚 集有关 。其作为一个治疗 炎性和心血管疾 病的 [ 32] 靶点, 正逐渐受到广泛的认可 。 6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 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 ( 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 pho lipase A2, Lp PLA2 ) 由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合成和 分泌, 在循环中 Lp PLA2 与脂蛋白颗粒结合, 其中 2 /3 与 LDL 结合 , 1 / 3 与 HDL 及 VLDL 结合
[ 16 18]
。
5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 m acrophage m igration in h ib itory factor , M IF ) 主要由巨噬细胞、 T 细胞和平滑肌 细胞分泌, 在急、 慢性炎性疾病中具有多重作用。在动 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 , 氧化修饰 LDL 诱导 M IF 表达 增加
[2 , 3]
。目 前的证据 表明
CRP 参与促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包括 : ( 1 ) 经经 典途径 , 激活补体系统 , 加重了机体的炎症状态以及促 [ 9] 进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 ; ( 2) CRP 与动脉内膜的单 核细胞非常相似。通过结合单核细胞的几种受体, 刺 激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及炎症因子的释放
从而导致一氧化氮的利用降低及其血管舒张作用的减 [ 14] 弱 ; ( 7) 直接参与凋亡过程, 在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的 过程中 发挥 重要作 用 ; ( 8) 组织 中沉积 的 CRP 可与低密度脂蛋白 ( LDL ) 结合 , 从而增强补体系 统的激活, 这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是相关的 , 尤其在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
[ 4]
。作为可以在循 环及局部病变中被测定 的一
种炎症 因子 , M IF 可能 可以用 于预测 疾病 的严重 程 度 。有研究表明 M IF 的表达同动脉内膜的厚度、 动 脉脂质 的 沉积 及动 脉 粥样 硬 化的 进 展和 严 重度 相 关
[ 26 28 ] [ 25]
; 也可抑制 一氧
化氮合酶的生成、 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及刺激内 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 , 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 促使炎作用
156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 年第 31 卷第 2 期
A dv Cardiovasc D is , M arch 2010, Vol. 31, N o . 2
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李国华 李佳旻 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 ,
Infla mm atory Factors in A therosclerosis
在过去的几十年 , 我们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 制的理解经历了一场革命
[ 1]
的 唯一 场 所 , 在 动脉 粥 样 硬 化 的斑 块 内 也 能 产 生 CRP, 并且这些局部产生的 CRP 是动脉粥样硬化时血 清 CRP 水平升高 的重要来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