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们共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幼儿教育的原点》读后感我喜爱幼儿,喜爱他们天真无邪的表情;喜爱他们围绕在身旁的亲近感;喜爱与他们在一起欢快地游戏、尽情地歌唱。正因为喜爱,我便常常思索:怎样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怎样的活动才适合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怎样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内
在潜力的迸发?
今天有幸拜读了《与孩子们共同生活》一书,使我对幼儿教育、幼儿游戏、幼儿教育环境、幼儿园课程设置有了新的认识,许多教育理念在我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很多共鸣,并给了我良好的启示。
《与孩子们共同生活》为日本学前教育系列丛书之一。它探讨了幼儿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与孩子们共同生活中,如何把保育教育的元素渗透进去。对研究幼教改革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幼儿教育的真谛,不是在书桌旁构建起的理论与权威的学说之中,而是在孩子之中,在实践之中。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设置环境,站在孩子的立场创造生活,与孩子们共同游戏、同悲共喜。高杉老师的幼儿教育理论,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其彻底的“现场中心主义”和“站在孩子立场上的保育(观)”,这是他人所难以企及的。高杉老师一贯主张:“幼儿教育的真实,不是在书桌旁构建起的理论与权威的学说之中,而是在孩子之中,在实践之中。”她强调为了深化保育实践,幼儿教师在不断反思自身实践的同时,还要与同事、同行进行各种交流。
从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夫童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站在孩子的立场,孩子自己提出疑惑,孩子自己解决困难,才是有效的学习。而孩子往往最热衷的
还是游戏,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要让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中,乏味、无趣显然不能吸引他们,所以我们只能将游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这样才是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所以我们就要在日常游戏中注重改善氛围、利用玩具为特点的策略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发展,完善。当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幼儿对所认识的对象发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让幼儿产生主动的探索愿望和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必须尊重并保证游戏的基本特点——主动性和自愿性。如,对角色游戏的指导中,要保证幼儿主动、自愿、自由地选择主题、分配角色,而结构游戏中则要保证幼儿自由地建构,对有规则游戏的指导既要教给幼儿游戏的玩法又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进行游戏。不管是对哪种游戏的指导,都要不妨碍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要把教师的意愿强加于幼儿,才能保证幼儿在主动、积极、愉快的游戏中得到发展。如,在区角游戏中,让幼儿拥有足够的自由——自由地选择区角,共同商量所在区角的主题、人员安排等具体要求。在玩娃娃家的游戏中,扮演妈妈和爸爸的幼儿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不厌其烦地给“自己的宝宝”喂饭、去“小超市”买东西。只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体性,才能达到一种有效的学习。
在组织教学、游戏、一日的日常生活中时,教师既要启发幼儿参与的动机,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幼儿实际,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创造幼儿自主发展的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事实证明,幼儿在主动游戏中的体验是特别重要的。只要孩子们有自由的时间和机会,他们的创造力是惊人的。
我相信,只要教师一直站在幼儿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肯定会牢牢吸引幼儿。最后还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设置环境,站在孩子的立场创造生活,与孩子们共同游戏、同悲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