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空间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水空间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实践
韩凤伟张志丹黎小艳
【摘要】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为解决各种城市病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滨水空间的塑造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滨水空间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不仅是对城市交通的梳理过程,也是对滨水休闲空间的塑造及整理的过程。以呼和浩特环城河景观区为例,扩大滨水空间的研究范围,从传统的沿线研究转变为融合城市功能的滨水带空间研究,依据慢行交通出行活动的适宜范围梳理水系上的重要城市空间节点,形成沿滨水空间带的多个慢行休闲要素点,结合城市板块结构、城市主干路网分割,及慢行交通出行特点,整合周边休闲要素将滨水空间带细分为各具休闲特色主题的慢行休闲关联区,最终结合自行车休闲道、休闲步道,实现步移景异、生态与功能兼顾的城市滨水交通环境和景观城市空间。
【关键词】慢行交通;滨水空间;规划实践
1. 引言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机动车量的快速增长,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空气污染等,而近些年国内城市交通建设中,主要考虑机动车的运行效率、安全等,大量挤占和牺牲行人、自行车出行空间,不但没能彻底解决城市问题,反而使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恶化。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逐渐关注,一些城市也逐渐转变观念,向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快低碳绿色交通建设转变,向提倡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行交通”模式转型。
2.对慢行交通的认知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系统包括为慢行活动提供的场所、活动在其中的人和进行着的活动。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交集,除担负一定的通勤交通功能外,还提供市民休闲、锻炼、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
慢行交通有如下特点:
①短距离出行首选:在 1—3km 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一范围内具有机动交通无法比拟的时空优势,在大城市的拥挤时段、路段尤其如此。
②为公共交通接驳:慢行交通以人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必然受到体能方面的限制,而目前广泛存在于城市范围内的长距离慢行行为,在公共交通条件得到了良好改善后,亦极有可能转化为短距离的“慢行+公交”的出行方式。慢行交通系统与公交系统的结合,将更大范围内的出行者汇集到公交系统,可将一些采用速度超过标准的助动车长距离出行,逐渐转化为“慢行+公交”方式。
③节能环保经济健康:慢行交通主要依靠人力为其动力,成本较低,且占用道路面积少,人均占路面积仅次于公交而优于其他交通方式,还兼有锻炼身体的功能。
④出行选择的不稳定性:人们在出行选择时受天气因素、安全性低、相关配套不完善等缺点的影响而轻易放弃慢行出行。
3.慢行交通规划要素
现阶段的慢行交通规划,主要研究限制非机动车的长距离出行,在构建机非分行系统等方面,采用分区规划法,即将城市划分为多个慢行区引导区间出行向公交转移,慢行区间以及内部通过慢行道联系。
慢行道按其服务对象可分为非机动车道系统及步行道系统。按功能可分为交通性慢行道和休闲性慢行道。交通性慢行道主要解决慢行主体的上班、上学等必要性通勤需求,休闲性慢行道则服务于慢行主体的健身、休闲、娱乐等自发性非通勤活动。
城市级慢行休闲带是城市总体层面依托自身特色打造内部体系独立又与城市各慢行分区之间紧密联系的特色慢行区域,其主要功能以休闲娱乐为主。
4.慢行交通规划目标
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更为方便、快捷而又环保的交通系统。其中,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慢行交通系统的构建,将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把城市开放空间归还给公众,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
①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慢行交通政策以及慢行空间发展策略,具有前瞻性地引导市民慢行出行行为,为构建和谐城市、和谐交通发挥积极作用;
②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科学规划慢行空间,满足各区域、各类型人群的交通性、社会性的慢行出行需求;
③塑造富有特色的慢行环境,营造良好城市氛围,为市民休闲生活提供优质场所;
④制定有效措施,解决城市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交通与停车空间交织、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重塑良好交通秩序;
⑤制定各类慢行空间的设计指引和说明,为慢行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为具体实施做准备。
5.呼和浩特市环城河景观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5.1 呼和浩特市慢行系统现状概况
呼和浩特市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的社会经济现代化、城市化、机动化叠加的快速发展关键时期,整体交通发展集中体现在市民出行以非机动化为主,道路骨架基本形成,早晚高峰略有拥堵,服务设施上公交系统单一,缺乏地铁、轻轨、快速公交(BRT)系统等。
呼和浩特市有良好的山水环境,现状城区公园众多,与城市广场、街道、文娱场地等组成城市丰富的公共空间环境,但这些空间相对分散,且与城市慢行交通结合较少,严重影响呼市慢行系统的建设。呼和浩特环城河景观区作为串接城市“两轴”“三心”的重要天然纽带,包括扎达盖河、哈拉沁沟、小黑河,全长44.79公里。作为呼和浩特城市重要的滨水景观元素,现状环城水系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景观和交通连接断层、交通设施欠缺以及景观空间单调缺乏特色三个方面。问题具体表现在:
①沿河缺乏合理分配的机动车和非机动停车场地。
②沿河景观空间受桥涵限制,慢行交通不连续。
③河道景观受滨河路阻隔,与两侧城市空间衔接过渡较弱。
④缺乏沿河慢行系统与城市慢行系统的整体协调规划。
⑤跨河设施有待完善,部分区段需增设跨河桥梁。
⑥沿河景观缺乏主题鲜明的分区组织。
⑦河道断面景观处理形式单一。
⑧滨水景观空间处理简单,对两侧用地价值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度不高。
5.2 设计构想
全长44.79公里的环城河景观区由小黑河、哈拉沁沟、扎达盖河构成。沿线串接大青山南坡创意体验区、原生景观区、东部中心(如意行政商务区)、老城中心、南部中心、体育中心、湿地公园等城市重要功能区。
依托以上功能节点,按照合理的慢行出行范围,划分沿河慢行交通单元,通过沿河连续慢行道串联各单元,构建一体化的慢行交通系统。
这是一条展现城市多元历史文化和风貌的“印象之河、特色之河”,慢行交通的设计将以滨水景观空间的设计为载体,通过富有特色的主题景观营造,形成连续而又鲜明的城市活力空间。连续、行径、廊道、主题,由单一慢行径(Open line)向复合慢行空间(Open space)转变。
连续的水面、绿化、慢行道路犹如一根线,功能节点、主题景观空间犹如粒粒珍珠,整体就是一条翡翠项链,镶嵌于青城的项脖。
5.3 慢行要素分析及慢行关联区划分
呼和浩特是一座碧水环绕、山林拱
响、历史悠久的草原都市,经历了四百多
年的风风雨雨,从明·归化城,到清·绥
远城,到现如今发展迅速的历史文化名
城、草原都市,一直都离不开对水的眷恋,对水的钟情。
呼和浩特的扎达盖河、小黑河及哈拉沁河交汇形成环绕城市的水系串联了城市的众多历史古迹、公园绿地、公共空间等重要城市空间。规划中以环城水系为纽带,依据慢行出行活动的适宜范围梳理环城水系上的重要城市空间形成沿环城河休闲带的32个慢行休闲要素点,其中沿扎达盖河分布16个慢行休闲要素点,沿小黑河分布8个慢行休闲要素点,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