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慢行系统简介.doc

合集下载

专题七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专题七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停留空间是人流在相对较为宁静 的环境中短暂停留、休息提供的 空间,休息往往又结合餐饮、聚 会、交流等活动进行。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商业步行街和步行区
商业步行区的紧急安全疏 散出口间隙距离不得大于 160m;
区内道路网密度可采用13 -18km/km‘;
步行道路和广场的面积, 可按每平方米容纳0.8-1.0 人计算;
商业步行街和步行区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城市广场
交通广场 政治性广场 市民广场 景观广场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城市广场
交通广场 政治性广场 市民广场 景观广场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城市广场
交通广场 政治性广场 市民广场 景观广场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城市广场
交通广场 政治性广场 市民广场 景观广场
道路应满足送货车、清扫 车和消防车通行的要求,宽 度可采用10-15m,其间可 配置小型广场。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商业步行街和步行区
商业步行区距城市次干路的距 离不宜大于2O0m;
步行区进出口距公共交通停靠 站的距离不宜大于1OOm;
商业步行区附近应有相应规模 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或多 层停车库,其距步行区进出口的 距离不宜小于1OOm,并不得大于 2OOm。
达; ●在邻里边界处设置区域性公共设施,
供相邻几个居住区使用; ●公园绿地位于中心,并规定最低标
准。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居住步行区
雷德邦(Radburn)人车分流系统 美国规划师H.莱特和建 筑师C.S.斯坦于1928年提出雷 德邦人车分流系统,并在新泽 西州进行试验。

例析建设慢行交通系统

例析建设慢行交通系统

例析建设慢行交通系统2013年12月,国家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印发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在发布导则的同时提出各设市城市在2015年前,要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并出台鼓励政策与指导细则。

这标志着我国在推行慢行交通发展上跨出了一步。

但这一步伐是否坚定有力,是否能切实推进慢行交通的普及,首先需要的是各地政府的重视、倡导与努力。

一、慢行交通介绍慢行交通是相对于机动车等快行交通而言,通常指以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方式出行的交通方式,一般定义其出行速度不超过15 km/h。

慢行交通出行灵活,准时性高,不耗费化石能源,没有空气污染,是解决中短距离出行和接驳公共交通的理想交通方式,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慢行交通蕴含着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慢行交通系统能缓解机动化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和污染问题。

二、梅州建设慢行交通系统的必要性梅州市位于粤东西北丘陵地区,属广东省生态功能区划划定的“生态功能区”,规划发展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与绿色产业基地、广东省生态宜居示范城市,自2011年起,梅州以“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为口号推广当地的生态民俗旅游和慢生活,声名鹊起;2012年,响应广东省号召开始城市“绿道”的规划建设,开始有计划的在城市主要的公园、景区、古迹和居住区之间布局自行车游憩路线;2014年,国际慢城联盟授予梅县区雁洋镇“国际慢城”证书,成为继南京桠溪镇后中国第二个“国际慢城”。

然而,通往慢生活的城市建设之路似乎遭遇了阻碍:2011年,梅州的汽车保有量为11万辆,2014年却突破了20万辆,三年时间增长近一倍——“小汽车进入了家庭,其实是来到了路上”——市区的道路通行能力和静态交通设施遭遇严重挑战,更挤占了以普通公共汽车为主力的公共交通的发展空间,交通拥堵逐渐成为汽车、摩托车、助力车等机动车驾驶者每天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与此同时,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也逐年下降。

城市慢行系统简介复习课程

城市慢行系统简介复习课程

城市慢行系统简介城市慢行系统城市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弓I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基本简介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慢行设施的典型设计1、道路横断面设计慢行一体化设计: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设置在同一平面,用软性隔离的方式将行人和非机动车从空间上分离,达到保障安全、资源共享的目的。

2、交叉口及路段过街设计人行过街设计:慢行过街设施的设置依过街需求和道路条件而不同。

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和大型住宅区出入口等节点都需要考虑设置慢行过街设施,设施类型根据具体条件设计。

路段处过街除需要考虑交通需求,还要选择合理的间距,平面人行过街间距不应小于200m。

平面人行过街宽度一般根据交通需求计算获得,并参考相关规范确定。

在交通需求不能获得时,根据慢行设施所在道路两侧开发性质取值,非商业区,人行横道一般取4-6m商业区,行人过街流量较大,可以取8-10m,可根据具体条件取更大值。

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交叉口内各进口道设置非机动车过街横道,形成联通的闭环, 非机动车在环内逆时针流动,转角处设置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域,并用绿化或其它设施将其与机动车隔离。

在信号控制上,将非机动车与行人信号统一管理,左转非机动车在直行相位进入左转待行区,在下一个直行相位实现左转。

中央驻足区(安全岛)设计:一般利用中央分隔带设置在道路中央,用于保护过街行人及非机动车的安全。

中央驻足区的设置一般是依靠绿化带分配行人或非机动车驻足的空间,驻足区的宽度不小于 1.5米。

同时,为避免机动车辆对慢行主体权益的侵害,在驻足区内设置等间距的隔离墩,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3、交通管理及控制信号控制:在交通设计阶段,对弱势群体安全的考虑,除了分配专用空间,还应该分配专用时间,即利用信号控制策略,分离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冲突点,达到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目的。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缓解城市拥堵,改善城市出行环境,摆脱汽车依赖……似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办法远不能止步于建立地铁、规划公交、加强交通管理。

那么,城市慢行交通呢?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

一、城市慢行交通的概念与形式城市慢行交通,依托人力交通工具与电动交通工具,以速度较慢、创造活力、环保、绿色出行方式为特点,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城市慢行交通工具有人力自行车、步行等,新兴的则包括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

城市慢行交通的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城市慢行交通路网可以通过设计完善的步道与自行车道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慢行交通路网必须与公共交通路网、行人路网无缝连接,简单易懂的路牌系统与线条系统也必不可少。

其次,城市慢行交通的服务点和配套设施同样重要。

从单车共享到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共享,城市慢行交通配套设施的适用性和配套性非常重要。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的管理也必不可少。

城市当局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慢行交通规则和流程,确保沿途设施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包括慢行交通路网、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管理与协调、示范区。

首先,慢行交通路网的规划与设计决定城市慢行交通的可达性。

它应该将城市的重要景点、商业区、学校、住宅区、运动场、公共场所等重点地域覆盖,优先考虑城市热门区域的交通状况,并在其周边安排足够的停车位。

其次,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强大的基础。

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必须在适当的位置配置足够数量的停车架、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以确保可持续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运作。

这里还必须强调一个概念,例如在城市慢行交通的路网规划和设计中,停车位应该考虑到人们停车时间和停放载重(例如共享幼儿车)。

因此,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者和规划者需要仔细地考虑到潜在用户的用车需求,添加适当的功能和服务,通过不断提升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概述一、慢行交通1、概念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2、慢行交通的基本特点①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②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

慢行交通以人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行进速度低,步行速度在0.5—2.16 m/s,自行车速度一般在10 km/h左右;出行距离较短,一般小于3km;③绿色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有锻炼身体的功效;④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3、定位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团内出行的主要方式,是居民实现日常活动需求的重要方式和城市品位的象征。

慢行交通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以出行产生点、出行吸引点、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等为中心的慢行圈的高品质建设是保障慢行交通权利,提高慢行交通品质,引导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合理化的重要环节。

场所、活动在其中的人和进行着的活动。

慢行系统由3要素构成:慢行空间是系统的形态要素;慢行主体是系统的实施者要素;慢行行为是系统的动态要素。

慢行系统是城市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交集,除担负一定的通勤交通功能外,还提供市民休闲、锻炼、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

交通性的慢行空间和非交通性的慢行空间,前者一般用于行人或自行车通过性的设施,包括人行道(sidewalk)、人行横道(passway)、人行地道、人行天桥、非机动车道等;后者可分为休闲旅游性质的慢行空间(林间步道、山间道、滨水道等)和商业性质的慢行空间(商业步行街等)。

可分为以下几类:采用慢行作为通勤方式、采用机动化交通及慢行交通组合作为通勤方式、以慢行作为休闲、锻炼、购物等非通勤方式。

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

4、慢行系统在各类规划中的运用
4.1、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体现
4.2、在城市设计和控规中的体现
4.3、在详规中的体现
5、慢行系统在生活中的落实
5.1、昆明的慢行系统起步 焦点一:位于弥勒寺公园的公共自行车租凭点 2012年01月19日 “市民只要凭个人身份证到服务点填表办理租赁手续,并交纳 200元的押金、20元租金,即可拥有公共自行车租赁卡。市民 可以自行刷卡使用自行车。” 一小时之内免费,超出一小时收费一元,单日最高收费20元。 昆明今后将设2000多个租赁点。
城市人口剧增,机动车辆迅猛增长,导致城市交通现状日益严峻。发展基于慢行系统建设的城市 低碳交通迫在眉睫。
2、慢行系统的相关概念
2.1、慢行系统的概念 慢行交通( slow traffic) ,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慢
行交通是出行速度在5-15 km/h的交通方式。
2.2、慢行系统的特点
A、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 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
B、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慢行交通以人 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行进速度低,步行速度在 0.5-2 m/s,自行车速度一般在10 km/h 左右; 出行距离较短,一般小于3 km;
C、绿色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 有锻炼身体的功效;
根据自行车廊道标准断面可分为5 级,右图所示。 A级、B 级廊道机非间设物理隔离,单向车道宽分 别为4-6 m,2.5-4 m; C 级廊道机非间标线隔离,单向车道宽2.5-4 m; D级廊道机非混行但有独立人行道,路宽6-9 m; E级廊道机非人混行,路宽窄于6 m。 廊道建设时应结合自行车流量选择较高等级断面标 准。对D~E级路段,可实行高峰期小汽车动态管理。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开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给城市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车辆事故频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慢交通系统被提出并逐渐引入。

什么是慢交通系统?慢交通系统是一种以非机动交通工具为主的城市交通系统。

它包括步行、自行车、轮滑、滑板等慢速交通工具,以及相应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措施。

慢交通系统的目标是提供便利、平安、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原那么综合考虑城市特点和需求规划慢交通系统时,需要仔细考虑城市的地形、人口分布、出行需求等特点。

不同城市的规划方案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提供便利的慢交通设施慢交通系统需要提供便利的设施,包括行人和自行车道、停车设施、交通广场等。

这些设施应该布局合理,连接方便,使行人和自行车能够平安、便捷地通行。

提倡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共享慢交通系统不仅仅是规划自行车道,还应该考虑其他非机动交通工具的需求,如行人、轮滑、滑板等。

系统设计时应该鼓励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共享,提供适用于多种交通工具的设施。

加强交通管理和宣传教育为了保证慢交通系统的顺利运行,需要加强交通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

包括交通组织、交通信号设置、平安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交通系统的平安性和效率。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制定详细的交通规划制定详细的交通规划是慢交通系统管理的根底。

规划应该包括慢交通设施的布局、交通组织原那么、交通信号设置等内容。

规划要兼顾城市的开展需求、人口分布和出行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完善相关的交通设施慢交通系统管理需要完善相关的交通设施,如行人步道、自行车道、停车设施等。

这些设施应该便捷、平安,并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配套设施,如换乘设施、效劳设施等。

引入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慢交通系统的管理效率和平安性。

慢行系统概况

慢行系统概况

慢行系统概况
背景:一方面,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的绿色交通发展理念应运而生,以步行和自行车为出行方式的慢行交通备受推崇;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小汽车进入我国家庭,导致住区外环境恶化、居民家园感丧失.无论是从宏观可持续的绿色交通发展理念还是从微观的住区外环境,都应当对住区慢行系统的构建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

功能:一,更多的人采用非机动交通,能使机动车道的交通压力得到缓解,提高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发展慢行交通,可以减少城市资源浪费和汽车尾气排放,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与城市风貌,休闲,观光旅游以及商业紧密结合,是完善和提升城市空间功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增强城市魅力的重要途径。

特点:一,出行成本低,不产生环境污染;
二,占用道路面积少,有利于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
三,通过营造优美,人性化的环境,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使人们放慢生活的速度,释放了城市紧张生活的压力,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四,在城市交通中处于弱势地位,安全性较差;
五,易受出行目的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六,数量多,管理难度较大。

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慢行网络缺乏系统性、慢行环境质量不高、缺乏与机动性。

协调性不强等方面。

慢行系统需要考虑的方面:从住区慢行系统构建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三方面,确立了住区慢行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然后根据慢行者的生理、心理需求确立了慢行系统的构建,以满足居民有路慢行、安全慢行、便捷慢行、舒适慢行、自由慢行的需求。

慢行系统构建的要素为慢行网络、慢行景观与慢行设施三要素。

浅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浅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浅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长,拥堵的道路、频繁的事故等致使交通环境逐渐恶化。

为此,机动车道越来越宽,挤占了非机动车、行人、绿地的空间,严重影响了慢行交通的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

为给市民提供安全、高品质的绿色休闲与交流空间,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将目光投向——慢行交通。

本文将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现状进行分析,并为构建更加和谐宜人的慢行交通提出实施策略。

关键词:城市;交通环境;慢行交通系统;实施策略0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逐渐普及,使得市民的出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随着汽车数量的快速的增长,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空气质量下降、交通事故频发、交通拥堵增多等多种城市问题。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城市道路越建越宽,立交桥、高架桥不断涌现,然而适得其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加剧,由此,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人们迫切的需要改变这种现状,渴望放慢自己匆匆行进的脚步,融入身边的绿色休闲空间,放松身心、亲近自然,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1 概述1.1 慢行交通系统概念慢行交通(Slow Mode Transportation)是与快速、高速交通相对的,绿色环保的一种交通方式。

其最早见于上海市政府2001年制定颁布的《上海市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第十章中指出慢行交通包括“保障步行交通、引导自行车合理运行、促使助动车向公交转移“[1]在内的三个方面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对慢行交通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现阶段认可度较高的定义概括为:慢行交通为非机动化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指以步行、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速度低于15km/h的近距离出行方式的统称。

其是将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作为城市交通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或”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从而营造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的城市环境。

实例分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实例分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实例分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1 慢行交通的概念及特征1.1 慢行交通概念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慢行空间、慢行主体以及慢行行为这三个部分慢行交通系统涉及到市民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多个方面,除了承担部分市民交通责任外,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体闲、锻炼、娱乐等生活功能在城市道路中街道和人行道是市民进行慢行交通的主要地点,特别是人行道是市民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为老人和孩子躲避车辆威胁发挥着作用。

1.2 慢行交通系統的主要特征1.2.1 尚未形成完整的慢行交通系统网络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汇中,往往非常重视机动车道的网络建设,对于慢行交通系统却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没有设计慢行专用路,在城市的主干道、街道支路和居民小区里没有形成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网络。

不能满足市民慢行交通的连续性需求。

另外,在很多的城市中用于慢行交通的道路很少,即使有规模也是非常小,仅仅是限定在商业小区、居民住宅区或公园周边等,缺乏一个市政建设的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所以,目前我国慢行交通系统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完善过程。

1.2.2 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土地使用不相符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存在与社区公共空间、公园的周边绿地、商业区和城市主干道的人行道等,但是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虽然为市政公共设施和居民出行留有了一定的空间但是却限定了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空间,使得城市慢行交通没有足够的发展土地并且各个慢行车道之间缺少连贯性,密度偏低,群众出行的选择性不大,这就限制了慢行交通系统本身优势的发挥。

1.2.3 慢行交通的服务设施不完善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不但受到空间的限制,而且在服务设施的完善、服务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这种服务上的不足有很多表现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喜欢骑自行车出行既方便又能锻炼身体,但是城市道路中自行车道却很少,也没有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地点,即使有也仅限于商场、学校周边,这显然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另外,很多地方都缺少过街设施,不如天桥、过街横道等,不能保障市民慢行出行的需求:再者慢行道路的周边缺少必要的服务的设施,如垃圾桶、休息椅、地图、路标等服务设施,这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这些弊端使得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无法顺利进行2 乌鲁木齐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做法经验慢行交通系统既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类独立出行方式.也是其它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绿色出行、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相关理念、原则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首先介绍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阐述其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分析当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和实施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城市交通向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慢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元素多样且复杂,每个元素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并共同服务于整个交通系统。

人行道是专为行人设置的通行空间,是慢行交通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它要求连续、平整、安全,并配备必要的休息设施和过街设施。

非机动车道则是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提供的专用通道,其设计需考虑车辆的行驶特性和安全要求。

交通信号与标志是确保慢行交通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的关键。

包括红绿灯、斑马线、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等,这些信号和标志的设置要合理、醒目,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者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交通信息。

停车设施是慢行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共自行车停放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要方便使用、管理,同时也要考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慢行交通系统不仅仅是通行的空间,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绿化和休闲设施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绿化能够改善环境、美化城市,休闲设施则能为行人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

为了保障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慢行交通系统中还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如盲道、坡道、电梯等。

这些设施的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使用者能够安全、方便地通行。

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涵盖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信号与标志、停车设施、绿化与休闲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等多个方面。

慢行系统运营方案

慢行系统运营方案

慢行系统运营方案一、慢行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慢行系统是一种以提倡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出行为主,并进行道路设计、管理和交通组织的一套综合交通系统。

慢行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倡导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慢行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倡绿色出行。

慢行系统鼓励居民采用步行、骑车等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对汽车等机动车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

2. 减少交通拥堵。

慢行系统通过优化道路设计、增设非机动车道、提供停车便利等措施,减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所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

3.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慢行系统的实施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雾霾等环境问题。

4.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慢行系统促进居民丰富的户外活动,提高居民身体健康水平,增强社区凝聚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5.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慢行系统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同时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慢行系统的运营目标在制定慢行系统的运营方案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慢行系统的运营目标,目标决定着未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慢行系统的运营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提升城市居民的步行、骑车意识,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2. 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通行效率。

3. 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环境。

4.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居民健康、户外活动。

5.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上述目标:1. 增设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提高步行、骑车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鼓励居民采用慢行出行方式。

2. 减少机动车通行障碍,提高非机动车的通行速度,降低交通拥堵。

3. 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慢行意识,推广绿色出行理念。

4. 提供购买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的优惠政策,鼓励居民使用非机动车出行。

慢行系统

慢行系统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慢行交通1.1慢行交通的概念慢行交通通常是指以步行或自行车等用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方式出行的交通方式,一般定义其出行速度不超过15km/h。

1.2慢行交通的特点与定位①在城市居民生活中无处不在,满足人们的出行、购物、健身等生活需求②在所有出行方式中被选择的概率较大;③在短距离出行中拥有明显优势,以人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平均出行速度低④出行费用几乎为零;⑤所需占用的城市空间较小;⑥出行灵活便捷,适于小区内点对点出行;⑦绿色环保,无污染,还兼有健身功效⑧分布范围广,违规现象频发,管理较为困难;⑨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易于发生交通事故。

我国慢行交通系统主要特征:1)没有一个整体结构的慢行交通网络。

人们在对城市路网设计时,往往只注重机动车道路交通网络的设计,而忽略了慢行道路交通系统中由慢行专用路、城市干路、城市支路与居住区内的道路所组成的完整网络的设计,以至于不能保证居民出行所需的连续性交通,给出行带来不便。

此外,大部分城市中的慢行专业路的设置较少,慢行交通设施的设计与改造一般只限定在一个小范围内,比如商业区、湖滨等地段,没有对整个城市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因此,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依附于机动车交通而存在,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慢行交通网络。

2)城市慢行交通设计没有与土地利用合理整合。

慢行交通空间是由社区公共空间、公园绿地、商业区域等共同组成的。

以往的以居住小区为开发单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虽然可以保证居住小区本身内部设施的相对完善但限制了在居住区以及更大尺度上形成整体的慢行交通网络。

并且社区内部的慢行交通路网密度偏低,与机动化交通衔接的慢行路段数量较少,可选择性不大,这也限制了慢行交通本身的短距离出行所具有的优势。

3)慢行交通设施不完善,且服务水平较低。

虽然慢行交通设施的设置逐渐得到重视,但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较低现状仍存地。

面对我国自行车的高保有量,专用自行车停放场地却很少,明显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此外,很多城市缺少一定数量的过街设施,包括过街天桥、过街地道、人行横道,严重制约了慢行交通的畅通;再者,人行道周边的服务性设施较为欠缺,缺少人性化设计,例如垃圾箱、休息椅、地图、指路标识的设置;对于交通枢纽和换乘区域,由于换乘设施的不完善,使得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无法顺畅实现。

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
上海市中心城“十三纵十二横”自行车廊道布局,南北向廊道平均长14.2 km,东西向廊道平均长 10.8 km,总长314 km。虚线段代表重要工程项目,如河泾新建桥梁、下穿铁路通道、断头道路辟通等。 规划廊道无一条是自行车专用(已有除外),但提供了相对优先、便捷、安全的骑行环境。
3.4 慢行道路断面
目录
1、背景 2、慢行系统的相关概念 3、慢行系统的规划核心(以上海等地的慢行系统规划为例) 4、慢行系统在各类规划中的运用 5、慢行系统在生活中的落实 6、慢行系统相关链接
1、背景
1.1、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环境问题加剧 视点一:汽车普及在改变了人们生活,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出现,包括尾气污染、交
D、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绿色环保、可缓解交通拥堵、适宜短程出行、 占用资源少、可覆盖城市各个角落、能实现“门到 门”的“最后一公里”无缝衔接。
2.3、慢行系统的定位
定位一:慢行交通是人类最基本、最贴近自然的出行方式。
定位二:慢行交通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 的主要方式,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定位三:慢行系统的优劣体现一个城市的生活品质。
3、慢行系统的规划核心(以上海等地的慢行系统规划为例)
3.1、慢行系统规划主要内容
社会价值及 运行过程
慢行系统理 论构建
现状资料分 析过程
3.2 慢行系统组成部分 整个设计体系共包括4 个部分
与慢行相关的道路因素:从断面布置上体 现出不同功能区对断面的布置要求,重点突出 空间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合理;
上述4 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3.3 城市慢行核与慢行岛的打造
慢行核——打造城市魅力区

浅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浅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浅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摘要:慢行交通绿色环保、可缓解交通拥堵、适宜短程出行、占用资源少、可覆盖城市各个角落、能实现“门到门”的无缝衔接等一系列的特点。

本文主要介绍了慢行交通的特点以及步行和自行车的规划。

关键词: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员人数迅猛增长,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正以几何级数量递增,这直接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可以引导鼓励居民改变出行方式,采用公交(地铁、公交车等)出行,但是一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再发达,也不能解决末端交通问题。

因此,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同时,慢行交通系统也必须同步发展。

1 慢行交通的概念及特点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是指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因此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了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也是最古老和普遍的出行方式。

人们使用步行、轮椅和人力驱动交通工具(自行车除外)完成出行目的则形成了步行交通。

步行交通是1公里内最直接的交通方式,也是所有其它交通出行开始和结束的衔接“桥梁”。

自行车交通是5公里内短距离出行最便捷、节能、环保、经济的交通方式,其作为个体交通方式门到门的便捷性和经济性高于常规公交,研究表明在4公里内自行车交通出行的时间比常规公交更具优势(见图1)。

与小汽车交通相比又具有无可比拟的环保性。

同时,自行车交通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基本适合各阶层人士。

当然,自行车交通也存在耗费体力,易受地形和天气等外部环境影响,运输效率较常规公交低,管理有一定难度(交通安全、停放安全)等不足。

L自=(T自-t存取)×V自L公=(T公-2L步/V步-t候)×V公+2L步L自=L公T自=T公公交站点覆盖面积L步=300m;公交行车速度V公=18km/h;步行速度V步=4.5km/h;自行车速度V自=12km/h;公交的极限发车间隔t候=3min;自行车的存取时间t存取=2min。

城市慢行体系

城市慢行体系
些标– 准D的oc可u持m续e性nt进at行io调n控s 。te成ch为n慢iq行u城es市网络会员的城市,特有的本土潜力的基础上,就可以逐渐形
成自己的城市形象正是这种潜力给予该城市某种独特的形象和品牌。也正是由独特的品牌,才能使城市
– Donner plus d’informations
形象传播到区域之外,吸引访客消费者、游客和媒体。因此,一座小城市尽管在规模和经济实力方面不
响,并使用慢行城市品牌进行城市营销。慢行城市可以被视作这样一种城市:人们享受着舒适、愉快
而安全的生活。一座慢行城市是一座适宜步行的城市,是一座尊重场所历史的城市,是一座挖掘经济
发展潜力、保护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城市。
简言之,慢行城市旨在成为令人满意的居住、工作和访问的场所,目标是支持当地的商业发展,培
–的M成o败n得té失e 中en互g相a学m习m,e分, a享c项ce目s发so展ir和es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当这些慢行城市尝试一些创新举 –措,D例oc如u能m源en节t约at、io机ns动t性ec政h策n,iq或ue者s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时,还可以就某种劳务分配达成协议。
它们共同形成某种政治联盟,以此在区域和国家层面的规划和决策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特殊的关注
将近 10万名会员,在过去 20年里,从一个意大利小规模的草根社团发展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全球范围
的–烹D饪o运nn动e。r 慢pl食us运d动’关in注fo的rm重a点ti不on仅s仅是有益于大自然的、节奏更缓慢的、更为自然和有机的生活
方式,同时也致力于保存在大众消费时代备受威胁、越来越走向衰亡的烹调传统,保护自然界的生物
城市慢行体系
城市,本质上是为人而存在的场所。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令人难忘的著名城市 ,无不是因为具有优美、舒适、连续的 人性化城市空间而令人留连忘返。城市 的内涵和魅力往往是由在城市中细致而 深入的慢行体验而得来的。然而,在当 今中国城市化与机动化快速发展的时期 ,很多城市为了解决越来越突出的城市 机动车交通问题,把大量的建设资金投 入到机动车道路体系的建设之中,却严 重忽略了提供给城市中的主体——人, 一种安全、宁静、连续,具有生活和休 憩氛围的慢行空间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慢行系统
城市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
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 +公交 " 、"自行车+公交 " 的出行方
式。

基本简介
城市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
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
引导居民采用“步行 +公交”、“自行车 +公交”的出行方式。

慢行设施的典型设计:
1、道路横断面设计
慢行一体化设计 :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设置在同一平面,用软性隔离的方式将行人和
非机动车从空间上分离,达到保障安全、资源共享的目的。

2、交叉口及路段过街设计
人行过街设计:慢行过街设施的设置依过街需求和道路条件而不同。

交叉口、公交停靠
站和大型住宅区出入口等节点都需要考虑设置慢行过街设施,设施类型根据具体条件设计。

路段处过街除需要考虑交通需求,还要选择合理的间距,平面人行过街间距不应小于 200m 。

平面人行过街宽度一般根据交通需求计算获得,并参考相关规范确定。

在交通需求不能获得时,根据慢行设施所在道路两侧开发性质取值,非商业区,人行横道一般取 4-6m ,商业区,行人过街流量较大,可以取 8-10m,可根据具体条件取更大值。

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非机动车在环内逆时针流动,:交叉口内各进口道设置非机动车过街横道,形成联通的闭环,
转角处设置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域,并用绿化或其它设施将其
左转非机动车在直行相位
与机动车隔离。

在信号控制上,将非机动车与行人信号统一管理,
进入左转待行区,在下一个直行相位实现左转。

中央驻足区 (安全岛 )设计 :一般利用中央分隔带设置在道路中央,用于保护过街行人及非机动车的安全。

中央驻足区的设置一般是依靠绿化带分配行人或非机动车驻足的空间,驻足区的宽度不小于米。

同时,为避免机动车辆对慢行主体权益的侵害,在驻足区内设置等间距的隔离墩,
3、交通管理及控制
信号控制 :在交通设计阶段,对弱势群体安全的考虑,除了分配专用空间,还应该分配
专用时间,即利用信号控制策略,分离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冲突点,达到保护弱势群体利
益的目的。

交通语言 :运用交通语言为行人和驾驶员提供必要的交通信息,是交通设施发挥作用的
保证。

4、与公交协调的慢行设计
对于常规公交停靠站通常采用平面过街方式,在设置 BRT的公交走廊,道路中央分隔带一
般较宽, BRT站点可通过中央分隔带设置立体行人过街设施。

公交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 交叉口是各个方向人流汇聚和分散最为便捷的地方,因而公
交站点常设置在交叉口附近,乘客利用交叉口的慢行过街设施,如人行过街横道、天桥或地道完成过街、换乘等活动。

公交停靠站设置在路段:,可以采用“尾对尾”式设计,协调对
向停靠站行人过街,提高乘客过街安全性。

5、无障碍设计
缘石坡道设计 :道路的高差会给行动不便者带来较大麻烦,在人行道、进出口等出需要
设计合理坡度的缓坡。

缓坡设计可参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盲道设计 : 盲道是盲人进行正常出行的保障,在设计时,应保证盲道的连续性、方便性。

不要在盲道设置障碍物,保证盲人行走时的安全性。

立体过街设施设计:立体过街设施极大增加了行动不便过街者过街的难度,需要配置合
理的无障碍设计。

在人行天桥、人行地道设置坡道,以方便乘轮椅者通行,坡道坡度根据规范要
求确定 ;同时,在坡道和梯道设扶手,以辅助老年人等的通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