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10000余次治疗体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透析10000余次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心得体会。方法:通过日机装dbb-26,贝朗dialog+透析机及聚砜膜透析器,右颈内静脉长期管,临时管,右股静脉临时管,动静脉内瘘,规律血液透析,术前肝素化治疗。结果:了解患者透析中最易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预后状况。结论: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血液透析;10000余次;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457-01
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增加,慢性肾衰患者也不断递增,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人数亦随之增加,虽然透析技术已逐渐成熟,透析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已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掌握,但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仍存在[1],如何改善这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合并症,提高生存率,是目前从事肾脏病研究的工作者重视和关注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7年来血液透析治疗的情况向大家做一汇报:
1 临床资料:自2005年1月5日我院第一次开展血液透析至今,在我科行血液透析患者共60人,其中男28人,女32人﹙儿童1人﹚,年龄7至78岁。其中急性肾衰竭2例,抢救药物中毒患者6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52例,。所有急慢性肾衰竭患者开始透析时常见临床表现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恶心呕吐,乏力,浮肿,尿
量减少或无尿,贫血,胸闷气短等;实验室检查:血肌酐在650~1500umol/l,尿素氮25~78mmol/l,血色素5~8g/l,尿量200~1200ml,至今共行血液透析治疗约10000余次。
2 方法:应用2台日机装dbb-26透析机、6台贝朗dialog+及聚风膜透析器,血管通路3例为右颈内静脉长期管,6例中毒及2例急肾衰患者为右股静脉插管,其余均为右颈内静脉临时管过度至动静脉内瘘。慢肾衰患者经2-3次诱导透析过度到每周2-3次的规律透析,每次透析4-5小时。诱导透析时透析液配方据开始透析时电解质情况调整。抗凝方法采用全身肝素化,根据患者情况使用肝素钠注射液或低分子肝素钙。
3 结果:至今我院做血液透析10000余次,透析时出现过的并发症按次数多少排序如下:低血压、高血压、痉挛、心绞痛、心律失常等。远期并发症:出血5例,感染3例,大量腹水1例,不安腿综合症1例。急性肾衰患者为暴打全身致横纹肌溶解所致,经3次透析后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药物中毒患者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2次后完全清醒恢复正常。慢肾衰患者3例死于脑出血,2例因经济原因被迫每周1次透析猝死,1例死于重症肺感染,4例经肾移植脱离透析,3例患者因居住地原因转至其他医院,多次接收临时透析患者。现我院规律透析患者27人,机器增至10台。
4 讨论:急性肾衰竭是由多因素导致的临床急、危重症,治疗关键在病因的去除,维持水及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并积极控制感染等合并症,同时根据急诊透析指征[2]及早行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急性肾衰竭成败的关键。慢肾衰进展至尿毒症行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一定要加强监护尽可能在未出现症状时及早发现各种急性并发症及时处理,减轻对患者的打击,减少患者对透析的恐惧心理,遵医嘱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40%[3]。低血压可导致超滤困难,使透析不能顺利进行,透析不充分,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因此透析中应避免超滤量过大、超滤速度过快,造成毛细血管的再充盈不良,血容量下降,透析患者要严格限制液体入量,控制体重过度增加。体重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5%,即每天体重增加不要超过1kg为宜[4],透析前避免服用降压药或减少剂量,尤其是血管扩张药物。透析过程中还应避免大量进食,以免诱发低血压。透析中高血压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有关,内皮细胞通过合成和分泌体液因子来影响透析中血压的变化,如果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可引起内皮细胞源性的血管调节因子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之间的失平衡,导致透析中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炎症及氧化应激可致内皮功能紊乱,多种因素可以导致透析患者的炎症状态,包括透析相关和非透析相关因素。中心静脉透析导管的留置以及血管通路移植物的应用;非透析相关因素包括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脂肪的增加、慢性心力衰竭以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累积等[5]。高通量透析能降低透析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降低血脂、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浓度,改善
蛋白质的氧化。因此控制好血压,可以提高透析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此外透析间歇一定要加强教育及管理,铁剂及钙剂的补充,合理饮食,避免感染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的关键。我院机上无一例患者死亡,现27例患者6
人年龄在70岁以上,均能自理生活,从事简单家务。
参考文献:
[1] 张东亮,王质刚.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6):508-11.
[2] 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64.
[3] 王志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4.
[4] 赵先锋.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预防策略概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6):371-372.
[5] 李聪,陈楠.炎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及抗炎治疗.中国血液净化,2011,10: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