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贪官外逃的基本特点及预防措施(可编辑).doc
贪污受贿犯的特点、成因及改造对策

贪污受贿犯的特点、成因及改造对策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的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呈现出了上升势头。
笔者试着以贪污受贿犯为例,结合自身在监狱工作十多年的体会和周围同事的工作经验,从贪污受贿犯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有效改造他们的对策措施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旨在与大家一起探讨贪污受贿犯有关情况。
真正科学、有效地去改造他们,提高改造质量,以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关键词:贪污受贿犯特点成因改造对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的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呈现出了上升势头,国家也随之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
监狱收押的贪污受贿犯人也呈逐年增加态势。
如何更好地认清贪污受贿犯的特点、产生原因,从而科学、有效地改造他们,不仅关系到反腐败成果的巩固,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而且也是监狱稳定与提高改造质量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笔者试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同行的工作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意见,旨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寻求新的见解。
一、贪污受贿犯的特点贪污受贿犯罪具有特定的犯罪主体构成要件,这类罪犯入狱后,由于其在认知程度、生活环境、年龄结构、社会地位、历史背景上显著区别于其他类型罪犯,因而在改造行为、心理方面亦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
1、贪污受贿犯人的心理特点(1)痛苦的内心感受。
罪犯内心痛苦是普遍的,贪污受贿犯对痛苦的感受和体验比其他罪犯尤其深重得多。
这种痛苦感主要来自其判刑前后在社会地位、个人尊严、自主状态等方面的巨大反差。
两者的反差越大,其内心的痛苦感就越强。
这种强烈的内心痛苦感在入监初期表现得最为突出。
(2)复杂的情感体验。
贪污受贿犯一般文化程度较高、家庭环境较好、社会阅历较丰富、生活优裕、受人尊敬。
判刑入狱后,这些人对家人的担忧,对失去个人尊严的愧悔,对失去自由的痛苦,对未来生活的焦虑等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或郁郁寡欢,或惶惶不知所事。
应对贪腐官员外逃模式分析

应对贪腐官员外逃模式分析作者:张晓辉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36期摘要贪腐官员外逃的严重性远远超过一般的职务犯罪。
这些官员不仅贪污财产,还妄想“贪了就跑,一跑就了”,妄想逃脱我国法律的掌控。
这对于党的执政,对于人民对国家和法律的信任都是极大的挑战,所以,必须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当前由于我国签订双边引渡条约较少,以及法律上无法对接等原因,追捕外逃官员难度很大。
本文对目前较为代表性的几种处理模式作出分析,以期能找出当下替代引渡的方法。
关键词官员外逃引渡遣返劝返作者简介:张晓辉,中共商丘市委党校公法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刑事法学,犯罪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155-02一、腐败官员外逃情况(一)外逃规模2004年商务部梅新育副研究员《中国与离岸金融中心跨境资本流动问题研究》报告中提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约有4000名贪腐官员携带500亿美元财产逃往国外。
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报告《我国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及监测方法研究》中提到,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官员因经济问题外逃现象,但是尚未有一组公认的数字,只能根据各方报道勾画出大概情况。
其中指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资料显示,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外逃党政干部,公安、司法干部和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驻外中资机构外逃、失踪人员数目高达 16000 至 18000 人,携带款项达 8000 亿元人民币。
最高人民法院前院长肖扬在《反贪报告》一书中指出:1988年002年间,外逃官员过万人,资金外逃额共1913.57亿美元。
(二)外逃特点1.外逃人员。
上个世纪末期外逃人员多为金融机构和国企负责人,本世纪以来党政机关干部外逃人员增多。
同时出现外逃级别由高到低,外逃部门由热到冷的新情况。
这和我国市场经济以来职务犯罪的新情况直接相关。
改革开放直到市场经济初期,一般的党政干部职权很难和大批金钱挂钩,有经济实力携带巨款逃亡国外的基本都是掌握大量财物的部门领导,这也是1997年修改刑法时,在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中,把贪污罪放在第一位的重要因素。
如何治理贪官外逃

如何治理贪官外逃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贪污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大量的贪官在事发之后逃亡国外以逃避法律的制裁贪官外逃案件频繁发生不仅导致大量资金的外流,而且危害中国的正常司法和法律权威。
关键词:贪官外逃原因危害治理措施与防范机制据2004年商务部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逃官员数量约为4000人,携走资金约500亿美元。
2005年,中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通过加强国际司法合作进一步打击贪官外逃,使得近年来收获到不少成功案例。
这些案例,对中国加大打击外逃贪官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第一,贪官外逃现状。
众所周知,因为司法制度等原因,对于外逃的腐败犯罪分子,中国司法机关常有“鞭长莫及”的苦恼,因此,外逃已成为腐败分子躲避法律制裁的一个绝好选择。
外逃官员中不光有金融系统、国有公司等经济部门的干部,也有政府机关的官员。
今年春节前夕,又一个官员外逃的惊天大案浮出水面——有媒体披露,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河松街支行行长高山外逃,随着这名行长外逃的是,高达6亿元的资金“神秘蒸发”了。
那些“捞了就跑”的贪官,往往选择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外逃目的地,在那里他们用卷走的巨额财富,过着自在逍遥的奢华生活,比如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曾任温州市副市长的女贪官杨秀珠就逃往美国,利用腐败资金在纽约购置了多处房产。
美国FBI高层为此表态,向贪官传达了一个明确信号,即美国并不是贪官外逃的天堂,只要触犯了中国法律,不论你逃到什么地方,总会被捉拿归案的。
这无疑对打击外逃贪官是一个利好消息。
但是,我们也不能高兴过早,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打击贪官外逃,我们在积极争取国际合作的同时,更需要眼睛向内,因为打击腐败关键还在国内,还在强化反腐制度上。
第二,治理贪官外逃从治理贪官治起。
如何才能阻止贪官外逃之路

金融1101 2011030313 陈玉婷如何才能阻止贪官外逃之路?中国官员因经济犯罪外逃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特大走私案首要犯罪嫌疑人赖昌星,在潜逃12年之后被成功遣返。
赖昌星被遣返回国,对中国打击贪污行贿犯罪,具有标志性意义。
在肯定其震慑作用的同时,我们还需深思和研究:为什么还有很多贪官“逍遥海外”?一、中国贪官外逃现状外逃富豪多来自于金融系统与国有企业,“捞了就跑,跑了就了。
”最近几年,在势如雷霆的严厉打击下,国内以及某些外派机构官员腐败犯罪后,为逃避打击,往往携卷巨款潜逃海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000多名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携公款五十多亿元在逃,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危害极其严重。
据统计分析,我国富豪外逃的去向大体有4类:1.涉案金额相对小、身份级别相对低的大多就近逃到我国周边国家,如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蒙古、俄罗斯等;2.案值大、身份高的大多逃往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3.一些直接弄不到去西方大国证件的官员,索性先龟缩在非洲、拉美、东欧不起眼的、法制不太健全的小国,暂时作为跳板,伺机过渡;4.另有相当多的外逃者通过我国香港中转,利用香港世界航空中心的区位以及港民前往原英联邦所属国家可以实行“落地签”的便利,再逃到其他国家。
与那些惊弓之鸟般的被迫外逃者相比,身份体面的高官和腰缠万贯的国企老总,携款外逃行为更多地带有主动性、从容性和计划性。
他们不是等到风声鹤唳案发后才去“临时抱佛脚”落荒而逃,而是作好了人财物以及心理上的充分准备,设计出合家“远走高飞”的分步骤计划。
这种分步骤大体总是循着如下轨迹:创造种种“合理”名目,先将妻子儿女弄出去做接应,同时“暗渡陈仓”,将巨额不法资产转移出境;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后,贪官自己则暂时留在国内以掩人耳目,静观时变;一有风吹草动,便能溜之大吉。
贪官外逃危害极大,就其政治危害而言,贪官外逃会助长贪污贿赂等犯罪的蔓延,损害党的执政基础。
中国反腐领域重灾区 贪官外逃

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磊 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 的腐败黑数(指没有被查出来的腐败案件占当 前腐败案件的比例)保守地说也在80%以上, 涉及到各行各业,如医疗、教育等。其中, 贪官外逃已成为中国反腐领域的“重灾区”。 一个个惊人的数字,时刻考验着我们中 国人民反腐的决心和耐心。追贪官难,追赃 款更难。每年,大量的国有资产、民脂民膏 被席卷出境,融入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循环, 从此难以剥离、难以追索。
(四)引渡法适用上的障碍。
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被奉为是“外 逃贪官乐园”,由于国家间受法制、政治、 文化、宗教、历史等因素影响,在引渡法原 则理解上的差异较大,如“政治犯罪不引渡” 原则普及程度广,法律地位高,甚至体现在 一些国家的宪法中,而操作上却大相径庭, 因为在引渡中衡量政治犯罪是否成立时,被 请求国不仅考察行为的法律要件,还要“根 据本国的经济利益和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裁量, 而这就要涉及到许多非法律的因素。
(三)强化外流资金监管。
强化外流资金的监管应建立一个信息化 平台,公务员及其亲属只要在金钱上有异动, 平台就有所反应。以便随时调取、分析与监 控等。比如规定公务人员每人只能设一个户 头,把所有钱都存在一家指定银行,把所有 财产都申报到这个地方,在银行专门设立公 务人员管理平台,对大额存款要能有效追踪, 事后追偿也会容易些。
这些‘非法律因素’常常是一些不确定因素,在不 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针对不同性质的国家 有不同含义”。后者往往成为一些国家不引渡犯罪 嫌疑人的借口,使我国与相关国家在引渡法适用上 障碍重重,贪官外逃有恃无恐。
三、针对“贪官外逃”问题的应 对策略
(一)推动官员财产申报入法。
官员对其财产状况必须如实申报与公开, 如果发现与其正常收入间差距较大,可以要 求官员作出解释,如不能作出合法所得的证 明,即会被视为非法收入而治目前很多双边条约体现了现代引渡制度中的 一项基本原则——死刑不引渡,显然,中国 承诺不对遣返犯罪嫌疑人执行死刑是一种 “国际政治妥协” 。因此我觉得应该采取更 加积极、务实、灵活态度,去解决存在的问 题。引渡法的顺畅适用,会使贪官无以遁形, 必将大大震慑其外逃贪官。
07贪污受贿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贪污受贿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主要内容:贪污受贿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收取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贪污受贿犯罪是一种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极大的职务犯罪,也是国家公职人员腐败犯罪的各种类型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类型。
本文对贪污受贿犯罪特点、犯罪原因及贪污受贿犯罪的预防进行的探讨,认为:在打击和惩治的同时,在源头上解决或减少贪污受贿犯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形成全社会预防全力。
主要预防对策有:第一,完善贪污受贿犯罪立法,弥补立法缺陷是当前预防此类犯罪的当务之急。
其一,完善刑事实体法律立法;其二,刑事程序立法也应进一步完善;其三,建立和完善配套法律。
第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第三,充分发挥教育的预防功能。
重点词:贪污受贿犯罪、贪赃枉法、侵吞、窃取、骗取、索取、腐败、公共财物、经济物质、金钱、完善法律立法、贪污罪、受贿罪。
贪污受贿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收取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贪污受贿犯罪具有一般腐败犯罪的基本特征,即它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的犯罪,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各种因素矛盾冲突的产物。
贪污受贿犯罪是一种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极大的职务犯罪,也是国家公职人员腐败犯罪的各种类型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类型。
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腐败犯罪类型。
当前,贪污受贿犯罪已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它的泛滥成灾,危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妨碍国家机关职权效能的正常发挥,严重败坏党和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因此,在打击和惩治的同时,如何在源头上解决或减少贪污受贿犯罪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贪污受贿犯罪的特点:通过近几年检察机关查办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贪污受贿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一)犯罪总量呈现上升趋势,涉案金额越来越大从1982年至2003年的查案情况看,贪污受贿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
最新-监狱服刑人员脱逃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 精品

监狱服刑人员脱逃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监狱服刑人员脱逃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摘要:监狱赋有法律上惩罚和改造服刑人员的神圣职责,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
但近年来,监狱的社会化改造手段和劳动改造工地的多样化,给监狱防逃带来了很大挑战。
文章将结合本监狱的工作情况,给脱逃的原因和防范措施从服刑人员及监狱两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商榷。
关键词:监狱服刑人员脱逃原因措施引言:防止服刑人员脱逃是监狱惩罚和改造他们的根本前提,是监狱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才可能达到改造好这一目的。
但监狱并不是完全封闭的,特别近年来监狱经济不景气,监狱在对服刑人员实施劳动改造这一基本手段上,无论是具体方式上和实际场地上都跟以前出现了很大的不同,工地复杂,地域分散,因此防逃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监狱实际工作中防逃措施千万条,但自己认为归根到底要从服刑人员和监狱两方面出发,结合各自的特点做好工作:一是从服刑人员身上出发,要做到从思想上不想跑、不敢跑;二是从监狱自身来说,要从具体工作上,从监管条件上做到跑不了。
做好这两个方面,我们就抓住了监狱脱逃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一、监狱监管工作中服刑人员脱逃的严重性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和服刑人员谈话、调查了解,不少服刑人员都曾经想过逃跑,但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想逃跑,只有在诸多因素促使服刑人员逃跑思想严重,而疏导工作又跟不上,打击不力,防范工作疏漏时,服刑人员才可能冒生命风险实施脱逃这一行动。
服刑人员逃跑是一种严重影响监狱监管安全和社(请登陆政法秘书网)会稳定的突发事件。
服刑人员脱逃不仅严重地干扰和破坏监狱的正常秩序,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首先,成功的脱逃会给其它的服刑人员,特别是有脱逃思想的服刑人员以巨大的示范作用和心理促成效应。
其次,组织追捕脱逃人员又会严重影响监狱的日常工作和监管强度,不仅会造成追捕中产生大量财务损失,追捕人员的外出,又严重影响了整个监狱的日常工作。
二、监狱服刑人员脱逃的原因及方式分析(一)脱逃心理分析服刑人员逃跑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性质的心理情况:1、自发性⑴认为无罪或轻罪重判而不服管教,对判刑不满企图脱逃。
党政机关干部贪污贿赂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对策

党政机关干部贪污贿赂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对策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时期,党政机关中的极少数干部受金钱万能的诱惑,钻政策法律的空子,混水摸鱼,采取各种手段大肆侵吞公共财物、收受贿赂,严惩损害了党政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干扰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党政机关干部所占比例突出,情况严重近几年,检察机关查处的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中的党政机关干部人数呈上升趋势。
二、当前依法贿赂犯罪案中党政干部犯罪的突出特点是:1、利用职务作掩护,运用权力搞犯罪,其方式多样,有极大的掩护性。
从案件被告人的职务看,有局级副局级、科长等。
这些罪犯利用手中职权,采用多种违法手段,大肆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有的利用不正之风掩护中饱私囊的犯罪活动;有的打着为集体谋利益的幌子挪用公款;还有的以为群众搞“福利”的名义,私设小金库,虚报冒领。
2、犯罪手段诡秘,反侦查能力增强。
党政干部阅历深、知识广,而这些人中的经济犯罪分子随着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其作案手段更加狡诈诡秘。
大都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充分准备,作案时力求不留下蛛丝马迹,犯罪后又千方百计地掩盖、毁灭罪证,案发后又内外勾结,四处活动,打探案情订立攻同盟,企图逃避法律的惩处。
3、现行作案和一次性作案突出。
在被查处的党政干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当年作案即被查获的占46%,且有发展上升的趋势。
如1999年上半年查处的6起党政干部犯罪案中,就有5起是今年现行作案,在这些案件中,被告人一次性作案的占50%以上,犯罪数额均在万元以上。
4、共同犯罪增多,涉及面较广。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后行政行为的相应变化和经济联系、交往的复杂多样化,共同作案犯罪增多,出现案犯同属一个单位或一个行业,案犯之间相互知情的现象。
5、查处阻力大。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中的经济犯罪分子一般都有自己的关系网和保护层。
检察机关查处此类案件的阻力大、干扰多。
凡这类经济案子、大都是一人事发,多人说情,检察院刚传讯被告,说情的、探风的、打电话的便随之而到,给侦查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浅议有效预防腐败的对策措施

浅议有效预防腐败的对策措施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逐步深入推进,有效地遏制了贪污、受贿、渎职等以权谋私的腐败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社会风气好转,保障了和谐安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顺利发展。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贪官的失事率越来越高。
浏览媒体网站新闻,每天都能看到数名厅级贪官落马,或被双规,或被羁押,或被审讯,或被判刑,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这是反腐败的打击惩处力度在增强加大,人们拍手称快,交口称赞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任凭你职务再高,只要胆敢违法违纪搞腐败,就难逃党纪国法的严惩。
贪官犯法与百姓犯法同罪,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难逃党和政府这个“如来佛”的手心。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腐败也是一样。
古人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当前,反腐工作任重道远,形势不容乐观。
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社会长治久安,就要高度重视腐败预防工作,塞源截流,固本强基,坚决控制和减少腐败的发生。
少数党政机关官员由廉变贪到最终失事,都有个为时不短的堕落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相关部门宣传教育,预防腐败,实施挽救措施,拉一把“失足者”,可能会使部分官员抑制住自己的贪心欲望,由贪转廉。
一旦挽救不成,非要做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的贪官,那就会受到反腐败的严厉打击。
反腐败以其强大的震慑作用,敲响了警世钟,告诫人们不要误入歧途,以免悔之晚矣!下面就预防腐败的对策措施谈几点浅见,与有识之士共同商榷,使腐败得到有效遏制。
一、强化监督,构建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权力失去监督就会导致腐败。
要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就必须建立完备的监督体系,严格监督,严格追究,挤压腐败的空间,减少腐败的机会。
要强化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遏制腐败的重要手段。
要以事务决策监督为切入点,增强决策的透明度,扩大决策的民主化;以财务监督为重点,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制度,落实财务管理规定,逐步推行详细财务年终报告制和重大款项质询制,防止权力滥用和钱权交易。
当前领导干部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

当前领导干部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当前领导干部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当前领导干部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的全部内容。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纪检监察课题调研论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报送单位名称:江苏润通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撰稿人:常熟南三环监理组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新规律及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作案主体多元化、家族化,违纪违法侵害的客体具有多样化、复杂化,违纪违法主观方面往往利用“合理化”、“合法化"的形式作掩饰,违纪违法客观方面的社会危害性具有隐蔽化、智能化,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主要特点。
分析其原因有主客观二方面,主观方面:放松自我教育,思想麻痹松懈;爱慕面子虚荣,滋生攀比心理;贪图安逸享乐,追求腐朽生活;明知故犯敛财,试图侥幸漏网。
客观方面:干部的培养教育淡化,对干部的监督乏力,制度的落实不到位,预防工作凸显薄弱.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一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作案规律;二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发案规律;三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破案规律;四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防范规律,第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第二,建立制度防范机制;第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第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第五,建立测评预警机制;第六,理顺监督机制,保障各监督主体充分协调发挥作用。
贪官外逃现象

如何认识贪官外逃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腐败问题也呈跨国化、国际化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改革的深入,腐败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的痼疾,国家公职人员以权谋私(俗称“贪官”)犯罪后潜逃出境或将赃款转至境外的案件日益增多。
应当从理论上就当前我国贪官外逃的基本特点、贪官外逃的方法步骤和贪官外逃出境的主要方式进行总结和概括,以建立健全防范我国贪官外逃工作机制一、当前我国贪官外逃的基本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拜金主义的盛行也导致贪官数量日益增多。
据统计,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我国共查处腐败案件85.2万件,处分88.1万人.反腐斗争刻不容缓。
其中,贪官外逃案件频繁发生更加引人关注。
一方面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也损害了中国政府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为此,如何防治贪官外逃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贪官外逃的基本特点;总结近些年中国贪官外逃现象,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从外逃的对象上看,中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厅处级干部、国有企业官员和金融系统人员逐渐增多。
(二)从出逃的时机和过程看,多是早有预谋、精心设计、长期准备,一般都要经历复杂的准备程序。
(三)贪官外逃必然伴随资产外逃,且资产外逃的形式、手段、方式多样,数额巨大。
近年来,贪污贿赂犯罪呈现国际化趋势,涉外案件明显增多。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商贸旅游往来的增多,出入境极为便利,这就为一些贪官及其他犯罪分子潜逃境外提供了条件。
欧美发达国家,生活成本高,也较安全,目前我国与这些国家的法律合作上还存在障碍,被引渡或者遣返可能性小,因此是大贪官的首选。
相比之下,小贪官因为所得钱财有限,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生活会比较艰难。
如您所言,我国与各国进一步加强执法合作已刻不容缓。
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是反腐败国际执法合作的重要依据。
当前预防党员干部腐败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当前预防党员干部腐败工作的重点和措施作者:武京霞来源:《中国工业年鉴》2014年第02期近年来,各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狠抓落实,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有了明显收敛。
但从长远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比较严峻。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一些深层次的腐败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
下面,就当前腐败现象的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和预防腐败的重点和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近年来党员干部违纪案件的主要特点(一)违纪主体趋向群体从被查处的党员干部来看,违纪违法主体趋向群体性。
窜案、窝案多,违纪违法主体复杂,既有普通公民和一般党员,又有领导干部。
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
(二)违纪手段趋向隐蔽从作案行为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作案手段隐蔽性越来越深,办案难度加大,手段相对隐蔽。
在自己不直接出面和插手的情况下,实施自己的腐败计划;或借助合法的帽子,干着非法的勾当。
(三)违纪错误趋向谋利在面对物质和金钱的巨大诱惑,使有些人经不住为满足私欲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其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腐败分子贪污的金额也水涨船高,少则几万几十万元,多者几百万几千万元,甚至有上亿元案件发生。
(四)违纪领域趋向热点从涉案领域来看,重点领域、热点领域的发案率较高,利用干部人事权、司法权和行政审批权违纪违法案件突出,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过去被人们称之为“清水衙门”的教育、民政系统也有案件发生。
二、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没有建立教育长效机制,致使教育无效果当前廉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淡化。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认为经济是硬指标,只要经济搞上去了,才是真功夫,廉政教育是软任务,抓与不抓无关紧要。
二是形式虚化。
有些基层党支部很少自主开展党员活动,党员教育普遍成为“空白”。
我国腐败官员外逃及应对之策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我国腐败官员外逃及应对之策
作者:林雪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福建福州,350013
刊名:
闽江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njia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12,33(4)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7条)
1.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课题组我国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及监测方法研究 2008
2.王曦庞家钰:“三秦第一贪”终落马 2008
3.周英峰;杨维汉我国已与35个国家缔结双边引渡条约 2010
4.陈菲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局长陈连福谈打击跨国腐败 2011
5.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1993
6.黄风中国引渡问题研究 1997
7.张琰妍引渡制度重思[期刊论文]-中国司法 2006(3)
引证文献(2条)
1.王欣我国外逃腐败官员引渡问题研究[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 2013(12)
2.张晓辉应对贪腐官员外逃模式分析[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 2014(36)
引用本文格式:林雪标我国腐败官员外逃及应对之策[期刊论文]-闽江学院学报 2012(4)。
形势与政策论文

国际国内齐发力,共建阳光政务——小议中国贪官外逃的现状和治理措施打开新闻网页,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消息即是某某官员携带巨款及妻儿,潜逃至国外,或者中国5年来数千厅局级以上贪官被查,71人外逃被抓……这一系列又一系列的消息,无疑不在提醒着我们:中国贪官外逃的现状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有所行动。
援引世界银行学院治理局局长考夫曼在一份关于腐败成本的报告中的结论:全球每年被用于贿赂和腐败行为的金额就高达当年全球GDP的3.3%,达到了惊人的1万亿美元!如果各国能够消除腐败现象,GDP 就可以翻四番,全球儿童的死亡率就可以下降75%。
这是多么惊人的现实啊,可见贪官腐败问题不仅在中国有,在世界上也很普遍,它已然成为全社会及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重问题。
因而治理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国内的努力,也需要国际的支持和协作,同时治理好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建设,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我先来分析一下中国贪官外逃的原因。
(一)、从中国的根本国情来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因而基于这一制度的法律制度、监察制度还存在有很大的漏洞,这些漏洞为一些图谋不轨的官员提供了机会。
法律制度真空化,监察制度缺乏权威,这些漏洞不能很好的制约权力,必然要导致问题的发生,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明极大丰富,拜金主义盛行的现实,官员们对钱的过分追求,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即将他们领进了贪污腐败的深渊。
(二)、从钱的角度看,我国出入境制度不完善,不合理。
贪官外逃,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即是官员把掠得的巨额人民币兑换成外币,经由外汇管理机构审批后外汇出境,显然我国在外汇管理方面,外汇出口方面存在着巨大漏洞。
(三)、从官员能顺利外逃的角度看,我国与国际上打击出逃罪犯的相关制度脱轨。
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已和世界上26个国家签订了引渡条约,但是与我国建立这种引渡关系的大部分是周边的小国家,而贪官外逃的主要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国家目前都没有和我国签订引渡协议,这使我国在引渡贪官方面机关重重,无法给予贪官以应有的裁决。
目前我国腐败官员和资产外逃的危害、特征及防治机制

目前我国腐败官员和资产外逃的危害、特征及防治机制论文标题:1. 腐败官员与资产外逃的危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腐败官员和资产外流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 官员腐败和资产外逃的成因分析及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4. 全球范围内腐败官员和资产外逃的现状及对我国的挑战5. 腐败官员和资产外逃的法律制度与执法执行6. 政府治理反腐与资产追回的国际经验及启示7. 防范腐败官员和资产流失的策略探讨1. 腐败官员与资产外逃的危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政治的清明和经济的良性发展,而腐败官员和资产外逃则严重地威胁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也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其危害显而易见:(1)政治和社会影响:腐败与外逃借助权利来谋求利益,破坏了公正和正义,导致社会信心的下降,激化群体矛盾、反感情绪和社会效应的器官。
政治稳定受到破坏,政府治理能力受到打击,对国家政治、法制、社会的整体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
(2)经济影响:腐败与外逃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巨额经济利益,这种行为也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首先,它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产率的降低。
其次,它会破坏市场竞争的规则和公平性,损害市场的信任和功能,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最后,腐败与外逃还会威胁到国民经济的安全,进一步削弱国家的竞争力。
2. 腐败官员和资产外流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腐败官员和资产外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法心态浓厚:腐败官员往往具备一定的权力和资金支配能力,他们很容易利用自身的优势谋求私利,或是非法转移资产。
此外,他们通常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资源组织能力,这为追捕和检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贪婪和冲动:腐败官员和资产外逃者往往会受到金钱和权力的诱惑,并且出于利益的驱动,决策往往容易受到个人或利益集团的控制,导致财富的非法流失。
(3)跨境渗透:国际腐败犯罪、资本外逃和隐蔽性交易是一体的,其犯罪方式常常是通过跨境渗透实现的。
境内外相互配合,形成了以隐匿、潜藏、转移为主的传输网络,这对于把腐败官员和外逃资本有效移送回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最新-防范和打击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携款潜逃境外的对策 精品

防范和打击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携款潜逃境外的对策1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4000多名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携公款50多亿元在逃。
其中,有的已潜逃出境,如: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烟草公司原经理、原党组书记蒋基芳;贵州省交通厅原厅长卢万里;厦门市原副市长蓝甫等。
大量贪官携款外逃已造成国有资产的巨额流失。
贪官携款外逃是新时期我国反腐斗争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捞了就跑,跑了就了”似乎成了贪官们心照不宣的“心诀”。
逃往国外被他们视为逃避法律制裁、享用不义之财的“天堂”。
但客观分析这些贪官出逃的过程,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是我们某些机制的缺失帮助了这些贪官的出逃。
一、官员财产申报、金融存款实名等制度流于形式,失去监管我国在1995年颁布《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2000年中央决定“实行领导干部家庭财产报告制度”并在2001年首先在“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中实行这项制度”。
但是,目前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从法律定位上看,西方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都把财产申报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有的甚至先在宪法中对财产申报制度加以规定,然后再详细立法(如菲律宾),有的国家则将申报制度直接纳入反腐败法中。
而我国至今仅停留在政策层面,不仅影响了公众对该制度的知晓程度和监督程度,也缺乏相应的权威性,使其难以成为刑法的前置制度和义务来源。
同时,财产申报主体粗略、范围狭窄、形式单一等都不足以反映主体的财产状况,不足以对权力进行监管,使申报制度流于形式,失去有效监管。
个人金融存款实名制度的漏洞也无助于对官员财产的有效监督。
二、护照、签证管理等疏漏使贪官外逃有机可乘腐败官员外逃的形式很多。
由于我国政府对国家干部及其子女的护照、签证等管理不到位,很多官员经常持有因公、因私护照或旅游、探亲等签证。
同时,社会上的假护照屡禁不绝,花钱买一个假护照也非难事。
这些腐败官员在罪行暴露后,除了可以持有合法证件公然外逃之外,还可以。
贪官外逃

如何治理贪官外逃摘要:近几年中国贪官携巨款外逃事件屡屡发生,这不仅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市场经济和社会建设,也使人民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削弱了政府公信力,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后果。
如何治理贪官外逃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完善司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
关键词:贪官外逃,完善法律,监督,道德诚信一·贪官外逃现状及危害我国贪官外逃现象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大量出现在国内各种媒体和公众的视线中。
在此之前,贪官携款外逃事件只是零星发生,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媒体公布的我国贪官外逃人数越来越多,携带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人民币外逃的官员屡见不鲜。
其中大贪逃亡外国,小贪逃亡外地。
逃的去向虽然不同,逃的效果大体相似:大多一走了之,万事大吉。
1998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先后从30多个国家、地区将230多名在逃犯罪嫌疑人缉捕回国。
其中诈骗资金5亿元、潜逃国外8年的钱宏,侵吞国有资产、潜逃境外5年的陈安民,诈骗资金4.8亿元、潜逃国外9年的黄飞,贪污国家巨额资金的贵州省交通厅原厅长卢万里,涉嫌贪污挪用巨额公款、潜逃国外达2年的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原行长余振东等一大批潜逃境外的经济犯罪嫌疑人被缉捕回国。
2000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经济犯罪案件27.2万起,抓获经济犯罪嫌疑人26.2万名,挽回经济损失670亿元。
这种“贪官外逃”的严峻现象对我国的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贪官携款外逃的严峻现实不仅造成国家资产大量流失,也败坏了党风党纪,使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受到严重破坏,其危害性非常巨大。
一是助长各类洗钱犯罪,加剧国有资产流失。
资本外逃特别是跨国洗钱的顺利实施,使得各类违法犯罪分子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加,刺激了其进一步犯罪的欲望和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我国走私、毒品交易、黑社会等各类犯罪分子的气焰将会更加嚣张。
同时,数以百亿甚至千亿的国有资本外流,势必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潜在威胁,严重削弱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损害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外逃人员特点

特点1:厅级外逃多贪官外逃问题始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即成为中国反腐败的焦点。
据介绍,目前案值大、官位高的大贪官,他们外逃的“乐土”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移民国家。
中美洲一些国家和太平洋岛国,也被一些贪官看成是庇护所。
而一些小贪官则逃亡在周边国家,如泰国、缅甸、蒙古和俄罗斯等。
“现在也有逃往非洲的,他们主要是寻找机会向发达国家转移。
”林喆介绍说。
而近年来,贪官外逃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台盟中央提交了《关于建立健全官员滞留他国预警机制的提案》,提案指出:近些年来,中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厅级干部外逃比较突出。
而一批“裸体官员”的存在,应当引起反腐防腐工作者的注意。
台盟中央提出,从外逃的主体上看,近些年来,中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厅级干部外逃比较突出。
有关研究资料统计表明,出逃官员均具有相当的级别或权力。
目前有些官员公费出国考察已经变异为公款旅游、购物、安排子女留学,甚至是部分贪官敛财或外逃的途径。
林喆教授表示:“我国对出国考察、涉外经济活动的环节将更为重视,官员出国的审查手续将更为严格,官员出国以后的活动也会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
”根据中纪委监察部的通报,2009年全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人次数和经费数与近三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了49.0%、45.5%和37.6%。
特点2:警惕“祼官”而从近些年我国贪官外逃的现象分析,外逃贪官中有相当一批的“裸体官员”。
所谓的“裸体官员”是指官员一人在内地,家庭其他成员定居海外。
2005年1月,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原行长高山潜逃加拿大。
他在职时将10亿元人民币分批转移出境,还拿公款十几次“出国考察”,安置妻子移民及为自己潜逃“踩点”。
在妻子成功移民加拿大后,他把大量的资金转移到境外多个私人账户上去,然后宣布和妻子离婚。
高山成功移民加拿大后,却声称自己身无分文,靠前妻“救济”。
2006年6月,涉案金额高达亿元的福建省工商局原局长周金伙,在被中纪委“双规”前逃往美国。
我国外逃贪官人口的特点及外逃法律对策

我国外逃贪官人口的特点及外逃法律对策
王瑞恒;刘庚常
【期刊名称】《西北人口》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目前,我国贪官携款潜逃现象非常严重,给我国带来极其恶劣的国际影响的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格抑制赃款外逃,掐断赃款外逃途径,对打击贪官携款潜逃具有釜底抽薪的意义.完善现有法律加快相关立法、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是防止贪官携款外逃有效的法律手段.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王瑞恒;刘庚常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泰山医学院,人口学教研室,山东,泰安,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6
【相关文献】
1.论我国外逃贪官缺席审判制度的构建——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资产追回机制为视角 [J], 梁圆圆
2.外逃贪官引渡与我国的刑法完善 [J], 赵颖
3.费用补偿和收益"分享"问题之我见--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谈我国外逃贪官赃款的追缴问题 [J], 苏薇;金红希
4.我国外逃贪官引渡的法律障碍及对策探究 [J], 程诗天
5.联合国反腐败立法对我国追捕外逃贪官的意义 [J], 李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年贪官外逃的基本特点及预防措施(可编辑) 贪官外逃的基本特点及预防措施贪官外逃的基本特点及预防措施
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改革的深入腐败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的痼疾国家公职人员以权谋私(俗称“贪官”)犯罪后携款外逃的案件日益增多。
应当从理论上就当前贪官外逃的基本特点进行总结和概括以建立健全防范贪官外逃工作机制。
一、当前我市检察机关掌握的贪官外逃的基本情况
自XX年至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网上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名人其中销案人抓捕人自首人未作处理人。
最近几年我市检察机关所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未出现在逃人员情况。
二、贪官外逃的基本特点
总结近些年贪官外逃现象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从外逃的对象上看中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处级干部、国有企业官员和金融系统人员逐渐增多。
外逃的国家工作人员中过去大多是一般工作人员而近年来级别较高的领导干部也开始外逃。
在携款外逃人员中银行工作人员、财政工作人员、工商管理工作人员所占比重较大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占了%以上。
金融系统是携款潜逃的多发区和重灾区。
(二)从出逃的时机和过程看多是早有预谋、精心设计、长期准备一般都要经历复杂的准备程序。
从出逃时机上看目前已从过去的因案发仓促个人出逃发展到有准备、有预谋的家庭成员全体出逃从出逃时间的准备上看除少数因东窗事发临时决定出逃外一般都要经过一年的准备时间或者更长时间。
(三)贪官外逃必然伴随资产外逃且资产外逃的形式、手段、方式多样数额巨大。
(四)从资产外逃的数额和数量来看目前个案外逃资金数额都比较巨大已从过去的几万、几十万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
愈七成出逃贪官涉案金额过千万元。
三、、关于健全防范贪官外逃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和建议
要从根本上预防贪官外逃必须用立法、司法、行政等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手段综合治理建立长效预防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加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出入境证照管理以及严格进行海关、边防检验制度化才能起到有效地预防贪官外逃的效果。
(一)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首先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贪官外逃必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高筑拒腐防变的精神堤坝。
重点进行廉洁从政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自觉
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没落和腐败思想行为的侵蚀。
把廉洁从政作为党员干部工作目标、效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其次严把干部任用关。
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选拔任用干部。
其次真正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并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建立健全干部跟踪评估机制。
对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是对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第四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家属女子移居海外的报告和备案制度。
(二)建立预防贪官外逃的预警机制
由于预防贪官外逃和资本外逃工作机制涉及党和国家政策和法律涉及公安、边防、检察、法院、国有资产、财政、外交、民航和党政干部管理等多个职能部门。
因此建议由纪委牵头建立预防腐败分子外逃和资产外流的预警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预防措施并监督预防措施的执行。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控可能出逃人员的情况防止出逃建立高效完备、广泛共享、灵敏快速的信息共享机制对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有效防范贪官外逃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预防贪官外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首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确定专门的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信息共
享工作汇总各部门相关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信息保证信息畅通。
其次建立共享的信息资源系统建立富有成效的数据和情报收集机制建立和完善信息情报软件数据库提高对贪官外逃的掌控能力。
第三加强情报信息合作拓宽情报交流与合作及时掌握腐败分子在外购置地产、转移资金、申请移民等重要信息形成内外夹击之势让贪官外逃的目的难以得逞。
(四)健全以财产申报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
(五)严格规范护照审批发放、加强护照统一管理
必须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和党政机关公职人员护照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规范护照审批、签发和管理。
首先坚决杜绝和严厉禁止一人拥有多本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因公护照)或多本普通护照(因私护照)。
(六)加强反洗钱法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强化资产或资本跨境转移的监测与控制切实防范资产向境外转移
鉴于贪官多是通过洗钱渠道向境外转移资产或资金不仅扰乱了我国的金融和经济秩序违反了我国的法律法规也扰乱了国际和资产流入国的金融和经济秩序违反了国际法和资产流入国的法律。
因此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反洗钱法律制度强化资产或资本外流的监控力度加强反洗钱国际合作是有效预防资产或资金非法外流的重要措施。
(七)建立快速有效的边控体系防堵贪官于国门之内
通过出入境检查截获外逃贪官是防止贪官外逃的最后屏障也是
当前防堵贪官外逃的主要手段。
近几年在公安、安全、交通、民航、海关等部门紧密配合下已经初步形成控制外逃的整体合力。
但也应看到我国的边控制度也存在着审批手续繁琐、期限长、边控不到位等许多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边控作用的发挥。
为了有效防堵外逃贪官于国门之内必须建立起一个简单、高效的边控审批、协调机制使相关部门的边控请求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出入境管理部门。
首先设置简易布控审批程序。
建议公安机关或边防部门设置简易布控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实行网络化审批制度将原来个工作日时间缩短到个工作日对于紧急件如犯罪嫌疑人已经有所察觉正准备出逃的即该下达布控通知对于一些特殊、重大的案件可以经承办单位申请先行边控再办理书面审批手续。
其次建立限时离境制度。
对于已经被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列为调查审查或侦查对象、犯罪嫌疑人或重要证人或者与被调查审查对象有牵连的人员制定公开和不公开的限制离境措施。
公开的限制离境主要针对被调查审查对象和犯罪嫌疑人由审查机关和侦查机关向本人宣告不公开限制离境主要针对证人或与被调查审查对象有牵连的人员有关部门不在正式场合向本人宣告。
上述公开或不公开的限制离境措施必须由审查机关或侦查机关
制作限制离境通知并按布控程序下达各边防口岸执行。
第三建立民航与边防部门更为密切的工作协作机制。
对于个别人员在有关部门办理边控手续过程中已经持有效证件登机的如不采取紧急措施该人将一去不返因此民航公安机关有责任通知各国际航班的安全员有义务协助有关机关在飞机抵达目的地前将其控制并随机返回。
此外对外逃或可能外逃的犯罪嫌疑人除采取边境控制外还可通过上网追逃、全国通缉等措施加强缉捕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