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潭县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临潭,古称洮州,全县辖3镇江3乡、141个行政村,城关镇、新城镇、冶力关镇、术布乡、古战回族乡、卓洛回族乡、长川回族乡、羊永乡、流顺乡、店子乡、三岔乡、王旗乡、石门乡、羊沙乡、八角乡、洮滨乡。

总人口14.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占总人口的92%,有汉、回、藏、蒙古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103°52′,北纬34°30′~35°05′。

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境内属高山丘陵地带,海拔在2209—3926米之间,平均海拔2825米。

全县有耕地26.6万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青稞、豆类、洋芋,近年来,药材种植和青饲料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全县有草场123万亩,畜牧业是临潭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农区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类牲畜存栏达22.9万头(匹、只);有丰富的蕨菜、蕨麻(人参果)、鹿角菜、羊肚菌(狼肚)、木耳等山珍野菜资源;有较丰富的石灰石、石膏石、花岗岩、矿泉水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水能理论蕴藏量28.7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7.28万千瓦;通信网络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了干线公路的无缝隙覆盖。

全县有劳动力8万余人,发展劳务经济前景广阔。

二、资源
1. 土地资源总土地2160858.7亩,其中农用地面积2083094.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6%;建设用地面积428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

全县耕地面积329211.6亩,占地地总面积的15%;耕种水浇地10442亩,旱地318769.6亩。

全县林地面积549603.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其中有林地347410.2亩,灌木林地137327.8亩,疏林地27560.6亩,未成林造林地3634.2亩,苗圃地887.8亩。

全县草地面积996519.6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6%,其中天然草地986364.2亩,人工草地1005
2.2亩。

全县居民点工矿用地39139.5亩,其中城市用地215.4亩,建制镇用地28
3.9亩,农村居民点用地37082.7亩,独立工矿用地808.5亩。

2.水资源
全县水利资源丰富。

洮河是其主要河流,流红县境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2868平方公里。

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91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条件下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0.119亿立方米。

洮河支流有冶木河、羊沙河、石门河。

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8.7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7.29万千瓦。

3. 矿产资源
现已查明的矿种有铜、铁、金、铅、锑、汞、水泥灰岩、煤、石膏等9种地33处矿产。

境内有较丰富的石灰石、石膏石、花岗岩、矿泉水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和正在开发的锑、黄金等矿产资源。

特别是石膏石储量在4000万立方米上,矿石品位平均在98%以上,为I级品石膏矿石,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4.生物资源
林木主要有云杉、冷彬、华山松、白杨、柳、柏、桦、青杠、椴木、枇杷、李子、木梨、沙棘、毛樱桃、苹果、杏等、药材有麝香、虫草、贝母、秦艽、大黄、党参、黄芪、当归、柴胡、百合、独活、黄檗、黄连、丹参。

食用植物有蕨菜、
地耳、木耳、蘑菇、狼肚菌、山野菜等。

野生动物有鹿、狐、狼、豹、麝、獾、野猪、猞猁、山狳、马鸡、雪鸡、苏门羚、黑鹳、娃娃鱼等。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青稞、马铃薯、蚕豆、油菜、胡麻、燕麦等。

三、气候
临潭县境内属高山丘陵地区,,地形西高东低,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多为低山深谷,峰峦叠峰,地形复杂,沟壑纵横。

白石山、莲花山、大岭山为主要山峰海拔在2209-3926米之间,平均海拔2825米。

全县大部分气候属高寒干旱区,寒冷、阴湿、四季不分明,降水东北多西南少,旱涝雹冻频繁,具有长冬天夏、春秋相连、冬长冬冷而不寒、春季回暖慢、秋季降温快、冬干秋湿的高原气候特色。

1.气温:临潭县气温的年际标底以城关地区海拔2810.2米为计算标准。

年平均气温3.2℃,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自西向南东递降。

以临潭县区域划分,西路为3.2至3.5℃:中路为3.7℃,南路为5.1℃,东路为6.7℃.
2.气温年际特征临潭县气温年际特征是7年1个周期转换,并随着下垫面的生态变化气温变暖,转变加速,在一年中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8.3。

C,7月份最高,为13.3℃。

年平均气温周期变化明显,最高点距历年平均值为0.6℃,最低点距平均值为一0.7℃,从年际趋势变化看,本地1980年后的气温高于1980年前,出现了转暖年降水量38
3.2--668.2毫米;蒸发量93至356毫米,日照时数2314小时,年平均无霜期65天右左。

3.积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O。

C,表示积雪融化;稳定通过≥5.O。

C,植物开始萌芽生长;稳定通过≥10.O'C,植物生长迅速并开始结果实。

临潭县平均气温≥15+C的积温只有148"C,而≥20 9C的积温无出现。

城关地区≥o oc积温为1920’c,始于3月30日,终于11月2日,平均218天,全年日平均气温在lo℃的日数为73天(6月18日至8月31日≥10℃的积温为942℃。

4.地温冻土
临潭各地的地面温度一般比年平均气温高2至3℃。

城关区年平均地面温度为6.2℃,比空气温度高3℃。

7月份平均地温高为18.2℃,1月最低为-7.7"C,平均地温最高28.1℃,极端最高地温为60.3℃,平均地温最低为-53℃,极端最低地温为-33.5℃。

地中温度,地中5至20厘米各层年平均地温与地面温度差值不大。

月际变化与气温相似,一年中以7月最高,1月最低,冬季各月均在O℃以下,4至10月在0℃以上,5至9月在10℃以上,3至8月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9至2月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

冻土深度与地温的年际变化,同冬季冷暖密切相关。

临潭县从10月份当地温降至O℃以下后,土壤开始冻结,次年春天3月份地温升至0℃以上后解冻。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147厘米(1976年2月),冻土深度最浅为92厘米(1985年)。

冻土深度的自东向西增长。

城关地区10厘米土壤平均冻结期在11月12日,解冻期在3月10日I 30厘米土壤平均冻结期在12月4日,解冻期在3月20。

5.日照:临潭日照时数全年为2314小时。

最多达2606.7小时(1990年),最小为201小时(1960年)。

临潭全年日照百分率为52%。

由于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日照时数以冬季为最长,为603.8小时,季节日照百分率为65%,夏季6至8月份日照时数为593.3小时;春季3至5月份日照时数为595.5小时,秋季日照时数只有520.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

从各月分配来看,以12月最多,为217.6小时,9月最少,为143.3小时。

地面和大气最主要的能源来
源于太阳辐射。

临潭县太阳年辐射量为123千卡/平方厘。

米,以6月、7月为最大,为13.4千卡/平方厘米,12月最小,为6.9千卡/平方厘米。

(6)降水与蒸发量
临潭县75%的面积年降水量在524毫米以下,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理分布也不均匀,多寡悬殊。

东南多中西少。

临潭城关区年平均降水量518毫米,东路石门、陈旗、龙元、南路三岔、总寨、北路冶力关等乡年降水量多于中西路各乡,自西向东递增。

降雨强度为中西路较东南路小,雨量也小,但大雨、暴雨造成的灾害中西路较严重。

临潭县蒸发量与降水量相比,蒸发量多187%,四季中蒸发量,春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

月蒸发量以5月最大,为183.3毫米,12月最小,66.2
毫米,年变化幅度在93至356毫米之间。

(7)气压:临潭因海拔高,气压较低。

累年平均气压为724.0百帕,以7月份最高,为727.7百帕,二月份最低,为720.1百帕。

极端最高气压为739.5百帕,极端最低气压为701.1百帕。

(8)风:临潭县风速一般高山大于平川,西部大于东部,春季大于夏季、秋季。

3风向的变化除受冷空气影响外,多偏东风。

风速的变化比较明显,中午、夜间小,最大风力为2级,下午增大至2至4级,午后逐渐减小。

3至4月多大风,6至9月多阵性大风。

年平均出,现≥8级,(风速≥18米/秒)大风天气26天,大风最多时,3月一个月可达6天。

灾害性天气有春寒、干旱、冰雹、大雨、暴雨、连阴雨、霜冻。

四、土壤
根据临潭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县土壤划分为6个土类,15个亚类,36个土属,57个土种。

全县土壤一般是垂直带谱分布,从山顶依次分布着亚高山草甸土、黑钙土、栗钙土、灰褐土,局部地区分布着草甸土和沼泽土。

临潭县耕种土类共3个,由黑钙土、栗钙土、灰褐土组成,共有耕种土壤637762亩,占全县总土壤面积的27.8%。

栗钙土是临潭最主要的耕种土壤,从农业角度看。

可以说临潭是栗钙土区。

根据土壤普查养分分析,临潭土壤肥力处于中氮、贫磷、富钾有机质中下等,氮磷比例失调,向水土流失贫瘠化方向发展。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48%,相当于国家的三四级水平,处于中等较缺水平。

其中三岔、羊沙乡主要是林缘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高达4.34%和3.87%;羊永、流顺乡以栗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只有1.84%和1.99%。

全氮含量平均为0.155%;趋势为东南北路较高,中西路较低,林缘土高于其它土;土壤速效磷含量多数在6至10ppm之间,含量较低,属国家分级标准的四、五、六级范围。

速效磷与全氮相比,相应级别低1至2级,氮磷比为10.5:1,土壤钾素临潭因成土母质中本身就含量丰富,平均含钾2.26%;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46ppm,含量在150ppm的土壤频率达80%以上,分属国家分级标准的一二级范围,相当于国家一级含速效钾的耕地面积达407660亩,占农业土壤总面积的63.9%。

从速效钾的地域分布看,古战、卓洛、术布、龙元等乡含量较低,而城关镇和冶力关乡明显高于全县平均值。

对不同地区而言,不同土壤类型和耕作方式下形成的土壤肥力差异较为显著。

黑钙土、淋溶灰褐土、黑土、黑红砂土、黑红土、潮麻土等肥力高于麻土、
麻红土、冲淤麻土和白土;肥力低的是淡栗钙土亚类中的土种;冲淤黑土、麻土、麻红瓣土、冲淤麻土等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在1.45%以上,全氮大于0.105%,正常年份亩产达175至250公斤,白麻土和白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在0.26%左右,亩产一般在100至150公斤之间。

其它土壤,虽然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但由于热量限制和土体结构差等原因,产量不高。

临潭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白麻土、白土、黄麻土、红砂土以及林缘白麻土和林缘红土等6种耕种土壤分布区,要提高农业产量就必须改良培肥土壤。

五、地质地貌
1.地层:临潭位于秦岭褶皱系西部中段,以王家坟——合作大断裂为界,将西秦岭分为北秦岭海西优地槽褶皱带和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临潭县正处在这两个褶皱带的过渡带。

县境内出露地层以上古生界及中、下三迭统为主,第三系、第四系分布零星
2.地质构造:横贯临潭境内主要地质构造为北秦岭海西优地槽褶皱带和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次一级构造由新堡——力士山复背斜和洮河复向斜组成。

新堡——力士山复背斜:轴部由下石炭统砂岩、页岩、粉砂岩组成;两翼逐由中上石炭统、二迭系、中下三迭统灰岩、砂岩、页岩、板岩级成;背斜轴部在秋峪山到甘沟一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局部偏转呈弧形,由尖山向西则呈北西向展布;在复背斜轴部发育更次级羊沙背斜,南北展布6公里,轴向270°至285°,两翼不对称,倾角较陡,一般在55°至85°,轴向微向南凸。

洮河复向斜:仅出露向斜北翼边缘部分,分布在城关至新城一线,长30公里,宽5公里,表现为中下三迭统组成向北倾斜单斜层。

复向斜北翼的三岔到岷县十里铺有级一个较大的背斜,以中三迭统第二岩组成为核心,第三岩组组成两翼,轴向315°,延伸39公里,北西端为第三系上新统所伏,与下伏下迭统呈断层接触。

临潭县境内断裂发育,以NW为主,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拉石山——扎那山断裂,秋峪山——惠家庄断裂,拉尕城——柏杨沟断裂,青岗岭——娃娃山断裂,石门口——长岭坡断裂,黄树湾——兔儿山断裂,王家坟——西沟断裂,是临潭境内主要控岩控矿构造。

临潭境内岩浆活动很微弱,除黑河花岗岩体边部在尖山有出露外,绝大部分地区仅有花岗岩脉,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分布,脉体方向近东西向,规模很小,由于岩浆岩不发育,热源供给不足,导致内生矿床和规模较大的矿床形成极为不利。

3.地貌:临潭县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3000米,平均2825米。

地质构造体系,属于秦岭东西向构造中带的中南部,地势西高东低,中间高而南北低。

由于莲花山、厚星山、大石山和阿岗纳山等多个山带和山体的隔离控制,又受到南、东西面的洮河主流及其30余条支流的切割分离,使临潭地形变化相当复杂。

总体来说,临潭地貌属于侵蚀构造的高原丘陵山地景观。

临潭地貌形态按其成因分约三个地区:
a.莲花山、大石山地区位于莲花山以南、大石山至总寨乡的东北,占据临潭县中北部大片地区,是甘南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

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2800
至3580米之间,山岭近东西向排列,中东部被盆地及夷平滩地错割分离,呈侵蚀构造的高原中型山地地貌,在莲花、厚星、大石山等山体地带,山峦重迭,峰高谷深,洮河干流及冶木河、羊沙等主要支流上,多数形成峡谷,切割高差达400米以上,峰峻谷狭,地势险恶,崩塌、滑坡时常发生。

主要峰脊及流水峡谷处岩石裸露,山麓、谷坡被黄土覆盖,阳山多生长灌木杂草,阴山长有乔木森林。

与山陵相间的盆地,海拔2800米左右,西北部多为天然牧场,东南部多辟为耕地,开垦指数较高。

纵览此区,呈现耕地、草场夹森林的镶嵌分布的自然景观。

此区的洮河支流稀疏而宽长,以树状向西伸展,多形成“V“型沟谷,极少见到宽滩平地。

b.八角、冶力关低山丘陵区位于莲花山以北的蒿坪至扎营坪,中间夹两小片临夏州的插花地。

面积小,在地貌上属于黄土高原的南缘带。

地势三面稍高而北中部偏低,海拔2500至3000米,平均约2600米,以丘陵盆地为主,馒头状山头少而孤立不连,常见面积较大的河沟滩地及高位夷平台地,居高俯视呈现平缓波状起伏,割切地形很少,垣、梁、坡、沟多被黄土覆盖,大片农田中间夹小片灌木林、乔木森林极少的构造,剥蚀与侵蚀构造相间的高原低缓山地丘陵地貌。

此区的洮河支流密集,以网状、梳状向不同方向延伸,多形成“U”型谷或箱形谷。

宽滩较多,只在山体。

“V”型谷处断续出现岩石露头,低洼处出现浅湖、沼泽。

c.城关、新城丘陵山地区。

位于大石山、总寨以西的古战至店子,包括其西北边被围于卓尼县的两片插花地。

此区占据临潭县西南部的大片地区,与甘南高原北边缘接近。

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海拔2600至3402米,平均约2700米。

以中低山地为主,大小不等的盆地呈东西不连续地。

分布于此区中部。

有城关、新城等较大的盆底滩地,有亦子多、阿岗纳和下青泥河等处的高耸山岭。

黄土覆盖广泛,而且厚度比前两区为小。

盆地及其相连部分,被辟为农田;低山丘陵部分也已间年种植;灌木草场只在离居民点较远的水源缺乏地带留存;大片乔木森林分布在较高的山地阴坡部位。

洮河干流在此区约占全县的三分之一,其支流伸入条数却占一半以上,致使本区沟壑纵横,山丘多被割切出大小、方向各异的“V”形和形沟谷,在西、北、东三面边缘部表现更甚,西南边山区常见崩塌和岩堆等物理地质现象。

总观此区,呈现山丘相间、波状起伏、错落连绵的高原丘陵山地地貌景观。

此区的洮河支流,以密集而不长的梳状、树枝状及线条状向各个方向伸展,间有较大的宽坦盆地,底洼处常形成沼泽湿地。

4.山脉临潭主要山脉均属积石山余脉。

以北部白石山。

中部大岭山、南部斜藏大山为主要支系,从东向西贯穿县境。

在这3条支系线上又出现节节南北分支,形成扇形网络,覆盖全境。

白石山支系屑太子山山系,大岭山、斜藏大山支系属腊利大山山系。

术布乡洮河以南山脉属西倾山余脉迭山山系。

全县山、沟、涧相对高差在150至200米之间。

六、药用植物资源
临潭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按形态入药部位共有10大类、200种之多。

根茎类有70
余种:主要有党参、鬼臼、川芎、贝母(洮贝)、大黄、羌活、丹参、防风、赤白芍、藁本、黄芩、升麻、草河车、鹿寿草、地骨皮、红(黄)芪、柴胡、秦艽、远志、半夏、茯苓、百合、麻黄、木香等;种子果实类约30余种,主要有牛籽、郁李仁、天仙子、五味子、杏仁、桃仁、车前子等;草类约29种,主要有大蓟、小蓟、木贼、石斛、益母草、茵陈、马齿苋、竹叶、细辛、透骨草、篇蓄、荆芥、香薷、艾蒿、淫羊藿、马鞭草、薄荷、蒲公英、鹿角草、紫草、败酱草、肉苁蓉、苎草、麻黄等;花类约7种,主要有青叶、艾叶、枇杷叶、十大功劳(猫儿刺)、侧柏叶等;皮类约5种,主要有黄柏、白鲜皮、五加皮、杜仲、牡丹皮等;藤木类约10种,主要有山川柳、天仙藤、木通、淡竹茹、油松节、首乌藤、忍冬藤、通草、一鬼箭羽、鸡血藤等;其它类主要冬虫夏草、狼毒、天竺黄、五信子、猪苓等。

还有其他
野生药材多种,数量少,分布零星,采掘价值不大,还有如天冬、白藏、白附子、白茅根、玄参,大戟、白术、龙胆草、地黄、防风、知母、沙参、续断、川乌、天南星、莱菔子等因未列入生产和收购而未采掘。

七、交通
临潭交通便捷。

省道306线(徐合公路)东西贯穿全境,311线(定新公路)起自定西,经临洮、康乐、冶力关至新城,从北至南贯通,并依此为主干形成了县乡公路网络,全县乡乡通公路、通车。

县政府所在地-旧城,距省会兰州345公里,距自治州所在地78公里。

国家级风级区-冶力关以省道311线与兰临高速公路相连,距兰州仅160公里。

八、生态建设
坚持把种草种树、退耕还林(草)与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结合起来,全面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

"十五"期间,累计实施退耕还林2.95万亩,其中退耕还草0.57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19.3万亩,建成沼气池1086座;实施了冶力关冶木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全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有豹、鹿、獐、麝、黄羊、榛鸡、兰马鸡、雉鸡等多种珍禽异兽。

参考:临潭县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